高校教师职业倦怠因素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高校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长时间从事教学工作后出现的心理和情绪疲劳状态。
教师职业倦怠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对学生的教育质量,因此,了解职业倦怠的原因以及采取相应的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原因分析1. 工作压力过大高校教师面临着来自多个方面的工作压力,包括教学负荷大、论文发表压力、科研项目压力等。
教学工作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承担其他行政工作和评估任务,这些压力会导致教师感到心理疲劳。
2. 缺乏支持和认可在一些高校里,教师可能感到缺乏支持和认可。
缺乏来自同事和上级的支持与认可会降低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自信心,使其感到职业倦怠。
3. 缺乏发展机会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另一个原因是缺乏发展机会。
如果教师感到自己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无法提升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他们可能会变得失望和不满意。
二、对策建议1. 提供支持与认可学校应建立积极的文化氛围,鼓励教师之间互相支持和合作。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教师的工作,向他们提供肯定和认可,增强其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成就感。
2. 分担教学负荷学校可以通过合理分配教学任务和增加师资力量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荷。
此外,学校还可以提供相关培训和教学资源,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工作效率。
3. 提供发展机会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例如鼓励他们参与学术研究、组织学术交流活动、参加培训和进修课程等。
这些机会将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增加职业满意度。
4.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咨询热线或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教师应对职业倦怠带来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轻松的团队建设活动和娱乐活动,帮助教师放松身心,缓解职业倦怠。
5. 加强学术氛围建设学校需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进行学术研究和创新实践。
学校可以组织学术研讨会、讲座和学术竞赛等活动,激发教师的学术热情,增加他们的专业满意度和创造力。
积极心理学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心理学 家塞利 格曼 首次提 出的。谢 尔 顿 和 劳拉金 的定义道 出了积极 心理 学 的本质 特点 , “ 积极 心理 学是 致力 于 研 究人 的发展 潜力 和美德 等积 极 品质 的一 门科学” 。积极心理学是一个 崭新 的 、蓬 勃发展 的领域 ,它 将视 角从 心 理紧张 和病理 学 中转换 出来 。心理 学
( 四) 知 识 衰 竭
社 会对 教 师的期 望值 过高 ,期望
他 们是 知识 的传授 者 、学生 人格 的塑 造 者 、道德 的表 率等 多 重 优 秀角 色 。
突 出强调 和重视 人的 价值 和人文 关怀
问题 ,倡 导挖掘 人 内在 固有 的积 极力 量 ,促进个 人 自我价值 的实现和 社会
( 三 ) 过 高 的 社 会 期 望 值 与 偏 低 的
不仅要 关注人 的弱 点 ,还要关 注人 的 优点和美德 ;不仅要致力 于修复损伤 ,
还要 致力 于给人力 量 ,对生 活 中最好
信 任 ,过度 敏感 ,容 易导致 人 际关 系
疏远。
的东 西感 兴趣 ;在关 注 病 人 的 同时 ,
及较 低 的社会 地位 。这必 然挫 伤教师
工作 的积极性。
三 、 积 极 心 理 学 对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问题 的启 示
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
一
、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倦 怠 的 表现
积极 心理 学是 2 0 世 纪末 在西 方兴
起 的 一 股 新 的 心 理 学 研 究 思 潮 ,是 由
的 和 谐 发 展 。积 极 心 理 学 研 究 的 内容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教师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工作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倦怠问题成为了高校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本文将探讨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职业倦怠的定义和特征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由于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因素而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
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降低和工作厌倦等特征。
在高校教师中,职业倦怠问题普遍存在,给教师个人、学校和教育质量都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现状在我国,关于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对职业倦怠的症状和影响因素进行描述性的研究上。
一些研究发现,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主要表现包括工作情感耗竭、工作厌倦、社交隔离等,而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个体特征等。
这些研究大多还停留在描述性阶段,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深层次机制和影响因素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三、探索职业倦怠的深层次机制和影响因素为了更好地理解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深入探索其机制和影响因素。
一方面,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可能与其工作特点(如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密切相关,需要深入了解高校教师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特点;高校教师个体特征(如性别、年龄、工作年限等)可能也对职业倦怠产生影响,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校教师个体特征和职业倦怠的关系。
四、制定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针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需要从不同层面制定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在学校管理层面,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待遇等措施来缓解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在教师个体层面,可以通过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自我调节能力等措施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职业倦怠问题。
在研究层面,需要深入探索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机制和影响因素,为制定更有效的对策和建议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高校教师职业倦怠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从不同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二) 对 高校教师职业 倦怠产生现象描 述
与其 他 阶段 教师 无 区别 。对教 师职业 倦 怠外 在
表现的描述 , 基本上包括对教 师身体 、 精神 、 心 理、 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不适影响。比如 , 对高校
教 师职 业 倦 怠 现 象 的 描 述 是 “ 经 常 产 生 疲 倦 感, 失眠、 食 欲不 振 、 喉咙 嘶哑 、 背痛 、 头痛 , 以致
V n 1 . M 1 3 N o . 3
a v 2 0 1 3
高校教 师职业倦怠研究存在 的问题及原 因分析
梁修 韦 李 丹
( 石河子大学 师 范学院 , 新疆 石河 子 8 3 2 0 0 0 )
[ 摘
要] 近年来 , 在对高校教 师职 业倦 怠的研究 中 , 对职业倦 怠 的原 因、 职业倦 怠 的表 现 以及 缓
第 1 3 卷 5月 第 3期 2 0 1 3年
湖南 大众传 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 M A S S M E D I A V O C A  ̄ O N A L T E C H N I C A L C O L L E G E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2— 2 9 [ 作者简介 ] 梁修韦 ( 1 9 8 3 一) , 男, 安徽 霍邱人 , 石河 子大学 师范学 院教 育行政 专业 2 0 1 1 级 硕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 教育管理 。
一
1 1 9—
化, 情 绪 反应 过度 ” 。 同样描 述 表 现 在 小学 教 师 身上 : “ 教 师 职 业 是 需 要 教 师个 体 身 心 极 大
一
、
高校教 师职 业倦 怠研 究 中存在 的 问题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

在大学里, 计算机的普及率相当高, 很多学生拥有个人电 脑, 并具有较好的操作水平, 加之宽带校园网络的铺设 , 以及 充足的教学与辅助服务设施 , 高速 、 稳定 、 高质量的数据传输 使得在大学中开展网络教育成为可能。 3.2 大学中网 络中 心为网 络教育的开展 提供可靠的 技术支 持 大学网络中心可以进行整个网络的 日常维护和管理 , 提 供与网络教学有关的各种资料, 以及硬件、 软件、 技术、 方法等 方面的支持。使得网络教育井然有序地开展。 3.3 教 学资源充足为网络教 育的开展提供物质支持 目前 ,在远程教育的论坛上 ,很多网友一致认为远程 教育最大的缺憾是遇到问题时不能与老师面对面沟通 , 而 且有些知识是一环套一环 ,由于第一个问题没有解决 , 所 以直接影响下一步的学 习进展 。而且有时授课老师与在线
不完善等。 但在大学里面这些问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学生在课
多媒体课件集中了多方工作人员的智力投人,从周密的
多媒体稿本的编写, 具体的软件制作, 美工设计, 音乐语音的 录制, 都包含了大量的工作, 这一切都是大家共同协作完成
的, 因而不论在内容的容量上 , 还是在形式表现上都涵盖了大 量的信息。 2.6 有助于学生 自学能力的培养 通过网络, 学生可以获得大量的知识和信息 , 自身知 了解 识结构的欠缺, 有选择地自主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参 与信息的采集与整理, 培养学生的自 学能力和 自我控制能力。 2.7 有助于教 师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 通过网络这个虚拟世界, 教师可以了解到一些学生想说 而又不敢说的事情 , 更容易接近学生的内心世界, 了解学生的 真实想法, 并及时纠正思想上的偏差。 网络可以增加教师与学 生的交流, 为教师与学生搭建了一个平等交流的平台。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组织因素及对策

、
影 响 教 师 职 业倦 怠 的组 织 因素
1 、工 作 负荷
工作 负 荷 过重 包 括 数 量 和质 量 两 个方 面 :工作 数 量 负 担过 重 是指 要 求太 多 而 时 间太 少 ,工作 质 量 负担 过 重与 工作 的复 杂度 有 关感 到 工作 难 以 满 意地 完 成 。工 作 负荷 过 重通 常 被教 师 认 为是 一 个 主要 的压 力 源 。L i r认 为 工 作 负荷 与 情 感 枯 竭有 明显 相 关 , et e 而对 非 人性 化 和 个人 成 就 感 贡献 不 大 ,其他 一 些 学者 也 得 到 了相 似 的结 论 。E t r 嘲研 究 了工 作负 荷 、职业 倦怠 的关 系 ,对 16 s e h R 33 名护 士 的研 究 表 明 ,工 作 负荷 与 情感 枯 竭呈 正 相关 ,工作 负 荷可 预测 情 感枯 竭 。 自从 大 学 实 行 扩 招 以来 ,在 校 大学 生 的人 数 激 增 ,教 师 的 教学 工 作 量也 随之 大 量增 加 。许 多教 师 的 教学 任 务 由 过 去 的每 星期 6 — 8节变 成 了 2 左 右 ,而且 还要 兼 任 班 主任 、 O节 学 生 试讲 指 导 、实 习 指 导 、毕业 论 文 指导 等 。过 重 的教 学 任 务使 教 师 疲于 应 付 ,天 天 忙 于教 学 ,很 少 有 时间 去补 充 知识 能 量 ,造 加 强 对学 生 的想 象力 的培 养 是 学 习 图形 设 计 、做 好 图形 创 意 的首 要 条件 。想象 可 通 过联 想 获 得 。在 教学 过 程 中 ,我们 可 以对 单 一 的 图形 进 行 想像 ,给 学生 具 体 的想 象课 题 ;也 可 对 特定 的 元 素空 间进 行 想 象 ;可 以对 无 生 命 的物 象 进 行有 生 命 的 形 象置 换 , 在 我 们 图形 创 意 中也 叫双 形 同 构 。 在 图形 创 意 想 象思 维 能 力 课 题训 练 中 ,教师 可 以出 示一 个 主 题 ,然后 让学 生通过 想 象 的思维 方式进 行思 考 ,用草 图 的形 式进 行 想 象思 维记 录 ,要求 越 多越 好 ,当然 不是 单纯 的只重数 量 ,质量 的 要 求也 就是点 子好 ,想法 好 为我 们这方 面训 练的 目的 。受 过这 方面 的学生 与没有 受过 训练 的学 生相 比,思 维的 敏捷性 大大提 高 ,思维 也 更 加活 跃 ,同时 学会 及 时 准确 地 捕捉 转 瞬 即逝一 些 灵 感 。 我们 教 师 在 开 导学 生 运 用 这一 类 的 思维 方式 的时 候 应该 拿学 生 生 活 中最 常 见 和最 常 用 的生 活 用 品来 打 比方 , 比如 最 常见 的手 机设 计 。在做 这 个题 目的时 候 先要 让 学 生知 道 随着 社 会 的不 断 的 进 步 ,人 们对 生 活 的要 求 越 来 越 高 ,而且 审 美水 平 提 高 了 ,消费 者 购 买手 机 这种 产 品是 看重 的不 再 只是 它 的实 用 性 了 ,还讲 求 产 品 的人 性 化设 计 ,要求 摆 脱 以 往手 机 单 调 的造 型 。这样 学 生 就 会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

的 心 理 报偿 却 又 相 对 渐 少 , 入 和 产 出 的 比例 严 重失 调 , 而 投 从
导 致 高 校 教 师 倦 怠 心 理 的产 生 。
l6 社 会 支持 -
大 量 的研 究 证 据 表 明 , 怠 与 社 会 支 持 的缺 倦
乏 密 切 相 关 , 其 是 管 理 者 支 持 的 缺 乏 _ 。随 着 信 息 时 代 的 尤 3 ]
致 高 校 教 师 群 体 产 生 心 理 问题 。 l3 角 色 冲 突 和 角 色模 糊 心 理 学 家 认 为 :所 有 对 他 人 高 - “ 度 负 责 的 角 色 . 要 经 受 相 当 多 的 内 在 冲 突 和 不 安 全 感 ” 学 都 。
校功能的多样 化 , 致 教师 所要 扮演 的角 色越 来越 多 重化 。 导 教 师 不 仅 担 当知 识 的传 递 者 , 要 成 为 组 织 者 、 发 者 、 询 还 激 咨 者 、 流 者 、 理 者 、 理 者 、 新 者 、 导 者 、 究 者 、 理 医 交 管 伦 革 领 研 心
并 不 十 分 令 人 满 意 , 平 时 , 为 高 校 教 师 不 用 坐 班 , 需 要 在 因 只 在 上 课 时 上 好 课 , 院 开 会 时 到 场 即 可 , 其 他 同 事 沟 通 较 学 跟
怠。 2 学 校 因 素
1 社 会 因 素
l 职 业特 点 研 究 发 现 , 业 倦 怠 主要 出 现 在从 事 人 际 工 职 作 的 人 员 身 上 , 为从 事 这 些 职 业 的 人 需 要 经 常 与 人 打 交 道 , 因 属 于 情 绪 性 工 作 , 较 多 的 人 际 压 力 源 存 在 。高 校 教 师 职 业 有 是一 种 培 养 人 才 的 、 杂 的 脑 力 工 作 , 一 个 需 要 高 度投 入 和 复 是
师范部 郭进--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浅谈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河套大学师范部郭进职业倦怠最早是由美国学者费登博格70年代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
职业倦怠是人们在紧张和繁忙的工作中由于环境、情感等内外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一种身体不适、心理衰竭、情感封闭的亚健康状态。
众多研究表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
而高校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很容易产生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表现为对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兴趣丧失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一、高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1、工作时间长。
众所周知,时间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产.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它一般职业。
有一大部分教师还得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写反思等,人为加重教师间的竞争,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倦怠。
2、心理压力大。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不可避免地渗入校园,抵消了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教育成果,这让教师难以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现实的改善,只好降低对工作的投入以求心理平衡;教师为了做到为人师表,常常在无意识中压抑和否定自我的正常欲求以满足职业需要,而跨出教育的圈子之后,教师又不得不直面思想与现实的各种差距;其次,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教师职业也同社会上许多行业一样,“铁饭碗”正在逐步被打破,评聘分开、竞争上岗、学生择师评教等举措使得众多教师心神不宁,恐慌不安。
长期的心理负重和人格冲突,极易导致这一群体产生心理问题,最终就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
3、角色变化大。
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而一名教师往往难以处理两种同时并存但又相反的角色间的矛盾关系,如既要树立教师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这一切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4、经济地位低。
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其社会地位的基础和标志,微薄的薪金使教师的社会地位难以真正提升,于是有些教师陷入了观望和彷徨,不安与躁动笼罩着这部分教师,教学于他们而言意义已并不大了,屈服于职业倦怠也是早晚之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思 乔安洁 张亚君 赵燕 刘晓玲
研究的原因
• 含义
• 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在工作 中产生的心智、行为、人际 以及情感等方面的耗竭状态 目前国内关于教师的研究多 集中于中小学教师,针对大 学教师的相关研究较少,因 此,研究高校教师的职业倦 怠状况,有助于高校教师心 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研究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采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结果
1 基本情况 3 单因素分析
2 职业倦怠等情况 4 多因素分析
基本情况
本研究的对象平均年龄为 38.78 岁,平均教龄为 9.17 年;其中男 168 人,女 206 人;年龄<28 岁 98 人,28~<35 岁 165 人,≥35 岁 111 人;婚姻状况:未婚 264 人,已婚 110 人;受教育程度:硕士及以下 217 人,博士及以上 157 人。
学校关怀 一是学校要创设学习氛围,让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
作;二是学校要建立能够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工作机制 和激励机制;三是学校领导要关心、尊重教师,实行民主管理,提 高教师的专业自主感和工作的灵活性;四是学校要多为教师进行心 理输导,为教师减压,让教师走出亚健康状态。
对策
个体努力
职业倦怠等情况
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付出-回馈失衡、 抑郁以及工作满意度 4 个量表的平均得分 为 3.765±0.661、2.328±0.731、 2.425±0.829 和 1.896±0.471。 其中职业倦怠达 2.5 分以上的为 198 人, 占总体的52.94%。
单因素分析
有博士及以上学历高校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得分高于有硕士及以下去编制化及全员聘用制改革,高校教师所面对的职业压力越 来越严重,再加上繁重的教学与科研任务,致使高校教师长时间处于负性情绪状态, 增加了高校教师的心理负担。
社会保障 一是政府通过媒体的正面报导,宣传教师队伍的优秀代表,从而提 高教师的社会地位,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二是政府要提高教师的 经济待遇,让“清贫”与“寒酸”淡出教师的生活;三是社会要对 教师提出合理的期望,正确看教师的平凡,不神化教师的职业形象。
谢谢观看
THANK YOU
单因素分析
年龄在 28~<35 周岁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得分和 工作满意度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高校教师。
单因素分析
已婚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高于 未婚高校教师。
单因素分析
月 薪 越 高 工 作 满 意 度 越 高 。
多因素分析
付出-回馈失衡、工作满意度以及 抑郁情绪对职业倦怠有显著影响。
• 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①导致了高校教师工作压力水平和 职业倦怠水平升高以及付出-回馈 失衡等负面心理问题。 ②还会对大学生的学习及社会行为 产生不良影响。 ③甚至会影响高校的长远健康发展。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广西、山东、陕西、河南、北 京等省市 31 所本科高校教师为调查对象, 总计发放调查问卷 450 份,剔除没有完成 和随机作答的问卷,回收有效问卷 374 份, 有效回收率为 83.11%。
小结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较高,其中存在职业倦 怠情况的占本次调研的 53%,可能与高校教师 不仅有教学的任务还需要大量的科研任务有关。
结论分析
从单因素分析和回归分析的结果看, ①付出-回馈失衡、工作满意度以及抑郁情绪都会对职业倦怠 产生显著影响。 ②婚姻状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已婚的高校教师职业 倦怠水平较高,这可能是因为结婚后赡养家庭的义务会让高校 教师的责任更加繁重,更容易产生职业倦怠。 ③研究还发现付出-回馈失衡对职业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性, 即:得不到与之付出相匹配的回馈也会导致高校教师职业倦怠 的产生; ④另外研究还发现抑郁情绪也会造成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一是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丰富业务知识,提高业务能力,努力创新, 以适应社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求;二是教师要形成乐观、自信、积极的生 活态度。多与他人交流、沟通,倾听别人的工作经验和工作感受,缓解压力, 走出自我封闭状态
小组内任务分配
• 高思:搜集资料 讲解 修改ppt • 乔安洁 张亚君:搜集资料,分析并总结本篇报道的 重要内容 修改ppt • 赵燕 刘晓玲 :搜集资料 根据重要内容制作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