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和检测不符合工作的控制程序.
工程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程序

工程检测机构质量控制程序1、目的为排除在检验检测工作中导致不合格、不满意的原因,从而取得准确可靠的数据和结果。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检验检测过程的监控和所有与检验检测质量有关的活动。
3、职责3.1 计划年初由检测部部长制定质量控制计划,技术负责人审批;3.2 检测部实施检验检测验证工作;3.3 技术负责人负责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4、程序4.1 制定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检验检测业务量;2)检验检测结果的用途;3)检验检测方法本身的稳定性与复杂性;4)对技术人员经验的依赖程度;5)参加外部比对(包含能力验证)的频次与结果;6)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人员数量及变动情况;7)新采用的方法或变更的方法;8)必须关注所有不满意的检验检测结果。
4.2质量控制方式包括:a) 定期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进行监控和/或使用次级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b) 参加检验检测机构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c) 使用相同或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d) 对存留物品进行再检验检测;e) 分析一个样品不同特性结果的相关性。
4.3有证标准物质开展内部质量控制流程4.3.1由综合部联系购置有证的标物4.3.2由检测部实施检验检测验证工作4.4 内部比对流程4.4.1比对频率;每年下半年1-2次4.4.2比对方式:人员比对、设备比对、留样复测4.4.3比对参数:平时很少委托的参数4.4.4比对分析:技术负责人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质量控制数据一旦超出预先确定的判据时(警告线是重复性误差的允许值),由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分析原因,应执行《纠正措施、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程序》,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并防止报告错误的结果。
4.5当内部比对结果可疑或离群时,技术负责人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a)暂停该项目的检验检测;b)核查人员能力与仪器状态;c)核查使用物品、环境条件是否失控;d)核查检验检测过程是否有不当环节;e)综合分析原因,作出是否系统失控或偶然失控的判定,调查原因并加以改进。
检验检测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制修订记录1目的为使公司的检验检测工作有序进行,并处于受控状态,确保检验检测工作质量,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受理的所有类型的检验检测工作。
3职责公司受理检验检测业务、向各检测部门传递任务、发送检验检测报告、管理送检样品;检测部门确定责任检验检测员进行指定的检验检测工作、出具检验检测原始记录、编制检验检测报告并签字;检测部门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然后交授权签字人;授权签字人签发报告,交综合部盖章发送并存档。
4工作程序4.1业务受理4.1.1检验检测业务受理由综合部人员接待。
4.1.2接待人员需认真审核送检单位提交的送检资料。
接待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与公司有关人员联系,或向综合部负责人汇报。
4.1.3送检资料齐全时,接待人员应请送检单位代表认真填写申请(协议)书。
接待人必须对申请(协议)书的内容逐项进行审查,以保证后续工作不会有疑义出现。
同时,在申请(协议)书审查人和文件接收人栏中签字。
4.1.4接待人员应会同样品管理人员对样品进行验收,以保证能正常进行检验检测。
样品验收符合要求后,接待人员应开具《样品验收交接单》,一联交送检单位,一联随样品交公司样品管理人员,同时在申请样品接收人栏中签字。
当需由公司抽样时,按《抽样控制程序》执行。
4.1.5接待人员应根据检验检测收费管理制度开具《检验检测收费通知单》,按规定向送检单位收取相应的检验检测费用。
4.1.6凡未缴纳检验检测费用的申请,综合部不能将申请书输入计算机下达任务。
领取报告。
4.1.8符合要求的申请,综合部应由专人登记并及时输入计算机,填写《检验检测任务单》随同申请书交综合部主任。
4.1.9检验检测任务单由综合部主任签发。
4.1.10已办的申请书必须存放在安全的地方备查。
4.1.11检验检测任务单签发后,应及时送交相应公司接受。
4.2检验检测流程4.2.1公司负责人接受任务单后,应在相应栏中签字并署上接受日期。
对安排不妥的任务单及时和综合部协调。
不合格控制流程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二级注册计量师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模拟题2020年(6)_含答案与解析)-交互32

二级注册计量师计量法律法规及综合知识模拟题2020年(6)(总分100, 做题时间15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1.计量技术机构必须配备为正确进行检定所必需的__________。
SSS_SINGLE_SELA抽样设备B测量设备C检测设备D计量标准分值: 3.1答案:A计量技术机构进行计量检定是对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是否符合法定要求的检查,判断是否合格及出具证书,其中主要的工作是检查被检计量器具的计量性能,特别是示值误差,因此必须配备“D.计量标准”。
依据JJF 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6.4.2“用于开展检定、校准的计量基、标准必须按规定经考核合格,并取得相应的有效证书和溯源证明”,经过考核合格的计量标准才能用于检定工作。
一般的“B.测量设备”“C.检测设备”其计量性能不能满足检定的要求,不适用于检定。
检定也不一定抽样,因此“A.抽样设备”不是必须配备的。
2.开展校准时,机构应使用满足__________的、与所进行的校准适宜的校准方法。
SSS_SINGLE_SELA仪器生产厂要求B计量检定机构要求C顾客需要D以上全部分值: 3.1答案:C开展校准是应顾客的委托对顾客的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给予校准,顾客要根据校准的结果确认被校准计量器具或测量仪器能否满足其测量工作的需要,因此校准机构要通过评审顾客的要求、标书和合同,弄清顾客的真正需要,选择使用满足“C.顾客需要”的,对所进行的校准适宜的校准方法进行校准。
所使用的校准方法,不一定满足“A.仪器生产厂要求”和“B.计量检定机构要求”。
3.开展商品量检测时,应使用国家统一的商品量检测技术规范,如无国家统一制定的技术规范,应执行由__________规定的检测方法。
SSS_SINGLE_SELA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B县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D计量检定机构分值: 3.2答案:A依据JJF 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7.3.2.4“开展商品量及商品包装计量检验时,应使用国家统一的商品量及商品包装计量检验技术规范,如无国家统一制定的技术规范,应执行由省级以上政府计量行政部门规定的检测方法。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引言在制造和生产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合格品的情况。
不合格品不仅会对产品质量造成影响,还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和声誉损害。
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不合格品控制的程序,以帮助企业及时检测、处理和控制不合格品的问题。
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主要目标是: 1. 及时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以确保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和处理。
2. 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3. 提高产品质量,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和损失。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是指未达到预定质量要求的产品、材料或零部件。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产生的原因,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内在不合格品:由于原材料或设计问题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2. 操作不当不合格品:由于操作人员的疏忽、操作不规范等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3. 设备故障不合格品:由于设备故障或缺陷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4. 外包不合格品:由外包供应商提供的不合格产品或零部件导致的质量不合格。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步骤一:发现和报告不合格品必须及时被发现并报告。
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应该定期检查产品、材料或零部件的质量,如果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报告给质量控制部门。
同时,应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以便后续追踪和分析。
步骤二:评估和处理质量控制部门应对报告的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处理。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控制措施,以避免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到其他产品。
处理的方式可以包括报废、返工修复或退还供应商等。
同时,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以便他们采取相应的措施。
步骤三:追踪和分析质量控制部门应追踪和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源。
这可以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如鱼骨图、流程图和统计分析等来进行。
分析的结果应及时汇报给相关部门,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类似的问题。
ISO17025:2017实验室-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1 目的为了及时发现、有效控制检测活动和管理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工作,保证检测活动或结果符合各活动程序文件、与客户协商一致的要求,不断完善管理体系。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对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3 定义3.1 不符合检测工作:指当检测工作的任何方面,或该工作的结果不符合其程序或与顾客达成一致的要求。
3.2 纠正:为消除已发现的不合格所采取的活动或措施。
4 职责4.1 相关检验人员和质量监督员负责对检测过程中的各环节中所出现的不符合工作进行识别,并跟踪不符合工作的处理结果。
4.2 相关检验人员负责对不符合工作采取纠正措施。
4.3 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组织对相关不符合检测工作进行调查,分析原因;主任批准纠正措施实施所需资源;质量负责人负责对纠正措施的实施结果进行验证。
5 程序5.1 不符合工作的识别不符合工作可能发生在管理体系和检测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中心所有人员都应随时注意并及时发现检测工作中的不符合工作。
不符合工作的发现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且不仅限于:a.人员操作差错;b.方法和方法确认的缺陷;c.环境条件失控;d. 客户的意见和投诉;e. 人员考核;f.抽样的差错;g.校准溯源失控;h. 仪器设备检定/校准;i.数据处理差错;j.计算机问题;k.报告差错;l.内部管理体系审核结果;m.管理评审结果;n.可能存在的改进机会;o.分包方的失误;p.客户的投诉;q. 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r.内部质量控制结果;s.消耗材料的核查;t.其他环节;u.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验收;v.参加能力验证和比对活动的结果等。
5.2 不符合工作的分类根据不符合可能造成的后果,将不符合分为轻微不符合、一般不符合、严重不符合三种。
5.2.1 轻微不符合指检测人员工作疏忽、求快图省事、对程序和检测方法规定不了解等原因造成的不会对检测质量造成不良后果的不符合,不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不合格工作。
如:记录信息不完整、样品实验前的放置时间不够、检测报告录。
汽车检测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德信诚培训网
更多免费资料下载请进: 好好学习社区 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
1、目录
分析不符合工作的原因和性质,消除(或极在程度减少)不符合工作造成的影响,从而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有效控制,确保检测质量。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对不符合工作的分析评定和处理。
3、职责
3.1 质量负责人负责组织对不符合工作的分析、评定和处理,并作好记录。
3.2 质量监督员对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监督。
3.3 技术资料员负责有关记录归档、保管。
4、工作程序
4.1 不符合工作的内容
4.1.1 检测设备存在缺陷而未及时发现(或检测设备超过检定周期而未检定)所造成显示结果可疑的情况。
4.1.2 报检人员责任心不强而造成来检车辆信息输入错误的情况。
4.1.3 来检车辆的技术资料丢失(如检测报告丢失、原始记录丢失或失密)。
4.1.4 检测人员未严格按照《检测过程控制程序》及《检测方法控制程序》进行检测造成数据失准或其它事故。
ISO17025:2017不符合项管理程序

第 页,共 页不符合项管理程序1 目的在实际的质量活动或技术活动过程中,不符合工作的出现是难免的;可能造成不符合的潜在原因是客观存在的,为了尽量减少或不出现这种现象,必须对不符合工作进行控制以实现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保证检测/校准数据结果准确,保证检测质量。
2 范围适用于机构管理体系或技术活动中出现的各种不符合工作的控制。
3 职责3.1质量负责人3.1.1负责对不符合项的严重性、可接受性进行评价,并对处置方式做出决定。
3.1.2负责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对不符合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纠正措施、预防措施予以实施。
3.1.3对采取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关闭不符合或恢复不符合工作。
3.2质量监督员3.2.1负责对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将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报告给质量负责人。
3.2.2对质量监督中发现的不符合工作所采取的纠正或纠正措施、预防措施进行有效性验证。
3.3内审员:通过内审识别体系运行中存在的不符合。
4 工作程序4.1不符合工作及其分类4.1.1不符合工作可能发生在管理体系和技术运作的各个环节,例如客户投诉、质量监控、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或期间核查、环境设施的监控、服务和供应品的验收、对人员的考核和监督、检测报告的审核、采购的验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外部评审等;可能表现为对体系文件规定的偏离,质量控制结果超过了规定的限值,外部质控结果不满意,不符合与客户约定的要求,也可能直接或第 页,共 页间接影响检测数据。
4.1.2不符合工作的分类根据不符合项对实验室能力和管理体系运作的影响,分为严重不符合项和一般不符合项。
1)严重不符合项:影响公司诚信或显著影响技术能力、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管理体系有效运作的不符合;2)一般不符合项:个别的或偶然发生的对检测结果或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没有严重的、直接的影响的不符合项。
如果一般不符合项反复发生,则可能上升为严重不符合项。
4.2不符合工作的识别4.2.1机构所有人员均需对日常工作中的不符合进行识别,一旦发现偏离,经判断为偶然发生且对检测未造成影响应及时予以纠正,倘若无法立即纠正或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则应反馈给主管或经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代号 WHVRI/QP 008-2003
第 4版第 0 次修订第 1 页共 3 页程序文件
修订批准人修订时间
标题: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
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 2003年 04月 28 日
1 目的
通过对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记录、评价和处理进行有效控制,防止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非预期转序或交付。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在质量和技术活动中出现的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控制。
3 职责
3.1 监督员负责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监督与验证。
3.2 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负责一般不符合的评价、处理及纠正。
3.3 科研业务部负责组织对严重不符合的评审及处置实施后的验证。
3.4 质量总负责人负责批准严重不符合的评审结果。
4 工作程序
4.1 不符合的分类
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不符合大致分为一般不符合和严重不符合两类: a 一般不符合是在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中偶然发生的不合格项或其他任何方面, 对其政策和程序或客户要求的影响不大, 经济损失较小, 且在短期内能够纠正的不符合;
b 严重不符合是在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中重复多次发生不合格项或其他任何方面, 对其政策和程序或客户要求影响严重, 经济损失较大, 且引起客户申诉的不符合。
4.2 不符合的信息来源
鉴别检定、校准和检测活动的不符合工作,在质量体系和技术运作的各个环节中进行,信息可能来源于:
文件代号 WHVRI/QP 008-2003
第 4版第 0 次修订第 2页共 3 页程序文件
修订批准人修订时间
标题: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
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 2003年 04月 28 日
a 客户的抱怨或申诉;
b 质量体系文件、操作规范、作业文件的规定;
c 质量控制、日常质量的监督;
d 仪器设备校准、试剂或消耗材料的核查;
e 对员工的考察和监督;
f 检测报告和检定 /校准证书的审核;
g 管理评审和内部或外部审核等。
4.3 不符合时所采取的措施
4.3.1 暂停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 经确定返工即需再次检定、校准和检测后, 须按改进或纠正的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程序进行重新检验,直到满足客户要求。
4.3.2 若需变更检定、校准和检测方法, 须重新执行《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若需修改文件时,应按《文件控制管理程序》执行。
4.3.3 扣发不符合检测报告和检定 /校准证书。
4.3.4 取消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必须征得客户的同意。
4.4 不符合的评价、处理与验证
4.4.1 一般不符合的评价、处理与验证
有关人员发现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不符合其程序或客户的要求时,应及时提出纠正建议,并立即以口头方式或书面形式向本专业实验室负责人报告。
负责人应及时对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进行调查分析,根据不符合的评价,审批处理结果,并以口头方式或书面形式向有关人员提出纠正命令,监督员对其进行监督与验证,做好相关记录。
文件代号 WHVRI/QP 008-2003
第 4版第 0 次修订第 3页共 3 页程序文件
修订批准人修订时间
标题: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的
控制程序
实施日期 2003年 04月 28 日
4.4.2 严重不符合的评审、处置与验证
当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严重偏离政策和程序或客户要求时、或客户或其他方面提出申诉时,相关专业实验室负责人应立即开展调查分析,将不符合分析报告提交到科研业务部,由科研业务部根据不符合分析报告,提出评审意见,由质量总负责人批准评审结果,对不符合工作的可接受性作出决定,同时责令有关责任人按纠正措施进行纠正,并由科研业务部负责跟踪验证,经验证不符合工作已被纠正,报相关专业实验室负责人批准恢复工作。
当评价表明不符合工作可能再度发生,或对实验室的运作对其政策和程序的符合性产生怀疑时, 应立即执行《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中规定的纠正措施程序。
4.5在对不符合检定、校准和检测工作进行评价、处理、验证过程中产生的所有不符合报告和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及其他相关记录都应在相关专业实验室或科研业务部归档保存,作为管理评审的信息输入。
5 引用 /相关文件
5.1《处理抱怨和服务客户管理程序》
5.2《要求、标书和合同评审控制程序》
5.3《文件控制管理程序》
5.4《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程序》
5.5《记录(档案的控制管理程序》
6 记录
6.1 不符合报告
6.2 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