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的原理

蒸腾作用是指物质从低温低压状态转变为高温高压状态过程。
它是物质从液体或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的过程。
这种过程主要受到物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的影响。
原理是因为物质在高温高压状态下,分子运动活动性增加,能量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达到蒸发的条件,物质从液体或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这就是蒸腾的原理。
蒸腾还可以通过加热来促进,在加热的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活动性增加,能量增加,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弱,达到蒸发的条件,物质从液体或固体状态转变为气体状态。
蒸腾作用影响因素

蒸腾作用影响因素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子从液态到气态发生变化的过程,是地表过程和大气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的能量转换现象。
蒸腾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地表温度、大气温度、大气压、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等。
1. 地表温度:地表温度高,蒸腾作用强;地表温度低,蒸腾作用弱。
一般来说,地表温度越高,蒸腾速率越大。
2. 大气温度:大气温度升高,空气中水分的温度和含量会增加,蒸腾作用也会增强;大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分含量和温度也会降低,蒸腾作用会减弱。
3. 大气压:大气压越高,蒸腾作用越弱;大气压越低,蒸腾作用越强。
4. 湿度:当湿度高时,空气中的水分量增多,蒸腾作用就会减弱;湿度低,水分量少,蒸腾作用就会增强。
5. 风速:与其他因素一样,风速也是影响蒸腾作用的重要因素。
当风力增大时,蒸腾速率也会增加。
6. 土壤含水量:一般来说,土壤中含水量越高,蒸腾作用就越强;土壤含水量低,蒸腾作用就越弱。
- 1 -。
植物生理学:第四节 蒸腾作用

• 气孔调节: 通过调节叶片气孔的大小将水分散失到大气中
角质层蒸腾/气孔蒸腾:
• 成熟叶片,角质层蒸腾约占3-10%,主要形式为气孔蒸腾 • 幼嫩叶片,角质层蒸腾约占30-50% • 遮阴、潮湿处,角质层蒸腾约占30%以上 • 水生植物,角质层蒸腾为主要散失水分的方式
• 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
• 为水分吸收与运输的主要动力 • 促进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 降低叶片的温度
质膜和液泡膜进入液泡中 ( K+通道〕; 3 细胞内由淀粉经代谢产生 苹果酸,并从胞外运入Cl-, 与液泡内K+保持电学平衡; 4 液泡内 K+ 浓度达0.5M,
ψ降低至-2MPa左右,吸
水张开
三、影响气孔运动(蒸腾〕的因素(自学)
1光
2 CO2
• 一般植物由暗至光 中,经数分钟滞后 期,气孔开放;
片空气气压梯度的影响(假设大气 中的水分含量保持稳定)
Leaf
Atmosphere
(A) Early morning
T=10℃
T=10℃
e=1.23kPa
e=0.61kPa
RH=100%
RH=50%
(B) Sun comes up
T=20℃
T=20℃
e=2.34kPa
e=0.61kPa
RH=100%
• 导管或管胞运输 途径(死细胞途 径)
• 活细胞途径
• 根毛至根的微管束(导 管或管胞);
• 对水分运输的阻力小 适合于长距离运输
• 叶部最小的微管束(叶 脉)至气孔下室 ;
• 阻力大,约2000倍于微 管组织
• 适合于短距离运输
二、水分运输的动力
• 水分运输的动力 =根系吸水动力 1 蒸腾拉力 2 根压
蒸腾作用作用

蒸腾作用作用一、蒸腾作用的机制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发生的一种物理过程,其主要过程包括三个步骤:根部吸水、茎部导水和蒸发腾发。
首先,根部的吸水是蒸腾作用的起始步骤。
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通过根内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进入到根部细胞内。
然后,水分通过根皮、木质部和韧皮部等组织,逐渐向上运输到茎部和叶片中。
最后,蒸发腾发是蒸腾作用中的最关键步骤。
叶片中的气孔打开,水分被蒸发成水蒸气释放到空气中,形成水蒸气的扩散流,同时带动周围水分的运输,最终达到植物体内的各部位。
蒸腾作用的机制涉及到多种生理过程和植物结构的相互协作。
首先是根部的吸水过程,这需要依赖根系的生物化学活性和根系的结构形态的适应性。
植物的根部具有大量的毛根和根毛,这些结构能够增大根系的表面积,增强吸收水分的能力。
同时,根系内的细胞结构也具有各种通道和渗透调节机制,能够帮助水分的渗透和运输。
其次是茎部的导水过程,茎部主要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
其中木质部主要负责水分的纵向传输,而韧皮部主要负责水分的横向传输。
植物体内这种结构的分工合作,能够更有效地促进水分的输运。
最后是叶片中蒸腾作用的实现,叶片是植物体内水分蒸发的主要场所。
叶片中的气孔通过开合调节,控制水分的蒸发速率,从而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二、蒸腾作用的生理作用蒸腾作用在植物生理活动中具有多种作用,主要包括水分运输、养分吸收、温度调节和防御机制等方面。
1. 水分运输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运输和输送的重要机制。
通过蒸腾作用,植物体内的水分能够从根部被吸收到茎和叶片中,然后通过蒸发释放到空气中。
这种过程能够帮助植物保持水分平衡,促进水分和养分的运输。
同时,蒸腾作用还能调节植物体内水分的含量和分布,保持细胞内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2. 养分吸收蒸腾作用还能帮助植物吸收和运输土壤中的营养物质。
当水分被根部吸收后,水中的矿质元素也会被带入植物体内,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输送,最终到达叶片和其他组织。
这些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植物合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其他有机物质,从而维持植物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蒸腾作用

【高中生物】高中生物知识点:蒸腾作用蒸腾作用:1.概念:是指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活植物(主要是叶子)表面流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它是矿物质营养吸收的动力源。
2、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有下列三点:(1)蒸腾作用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驱动力,尤其是高大植物。
如果没有蒸腾作用,就无法产生由蒸腾张力引起的吸水过程,植株的较高部位也无法获得水分。
(2)由于矿质盐类要溶于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和在体内运转,既然蒸腾作用是对水分吸收和流动的动力,那么,矿物质也随水分的吸收和流动而被吸入和分布到植物体各部分中去。
(3)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当太阳照在树叶上时,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能。
如果叶子没有冷却能力,而且叶子温度过高,叶子就会被烧掉。
在蒸腾过程中,水变成蒸汽时需要吸收热能(1g水变成蒸汽需要能量,20℃需要能量2444.9j,30℃需要能量2430.2j)。
因此,蒸腾作用可以降低叶片的温度。
蒸腾作用与蒸发的区别:蒸腾和蒸发是两个不同的过程,尽管在这两个过程中水分都以气态流失。
蒸腾作用是植物自身调节的生理过程。
蒸发是一个纯物理过程,主要取决于蒸发面积、温度和大气湿度。
知识点拨:1.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光:光促进气孔的开启,蒸腾增加。
(2)水分状况: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毛孔的张开,过多的水分反而会堵塞毛孔。
(3)温度:气孔开度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温度过高失水增大也可使气孔关闭。
(4)风:微风有利于蒸腾,强风则减少蒸腾。
(5)co2浓度:co2浓度低促使气孔张开,蒸腾增强。
2.蒸腾指数:蒸腾强度(蒸腾速率)、蒸腾效率、蒸腾系数3、降低蒸腾的途径:(1)减少蒸腾面积;(2)改善植物生态环境;(3)应用抗蒸腾剂。
相关的高中生物知识点:细胞吸水和流失细胞的吸水与失水:1.渗透: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具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
3.植物细胞的吸水和损失(1)植物细胞就相当于渗透装置。
蒸腾作用的名词解释

蒸腾作用的名词解释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以水蒸汽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是与物理学的蒸发过程不同,蒸腾作用不仅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受植物本身的调节和控制,因此它是一种复杂的生理过程。
其主要过程为: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气孔→大气.植物幼小时,暴露在空气中的全部表面都能蒸腾。
方式分类皮孔蒸腾木本植物经由枝条的皮孔和木栓组织的裂缝的蒸腾,叫做皮孔蒸腾。
但是皮孔蒸腾的量非常小,约占树冠蒸腾总量的0.1%。
角质层蒸腾通过叶片和草本植物茎的角质层的蒸腾,叫做角质层蒸腾,约占蒸腾作用的5%~10%。
幼嫩叶子的角质蒸腾可达总蒸腾量的1/3到1/2。
一般植物成熟叶片的角质蒸腾,占总蒸腾量的5%~10%。
长期生长在干旱条件下的植物其角质层蒸腾更低,其蒸腾总量小于5%。
气孔蒸腾通过气孔的蒸腾,叫做气孔蒸腾,气孔蒸腾是植物蒸腾作用的最主要方式。
气孔是植物进行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门户。
水蒸气(H2O)、二氧化碳(CO₂)、氧气(O2)都要共用气孔这个通道,气孔的开闭会影响植物的蒸腾、光合、呼吸等生理过程。
气孔是植物叶片表皮组织的小孔,一般由成对的保卫细胞(guard cell)组成。
保卫细胞四周环绕着表皮细胞,毗连的表皮细胞如在形态上和其它表皮细胞相同,就称之为邻近细胞(neighbouring cell),如有明显区别,则称为副卫细胞(subsidiary cell)。
保卫细胞与邻近细胞或副卫细胞构成气孔复合体。
保卫细胞在形态上和生理上与表皮细胞有显著的差别。
生理指标蒸腾速率蒸腾速率(transpiration)又称为蒸腾强度或蒸腾率。
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量。
常用单位g/m/h、mg/dm/h。
大多数植物白天的蒸腾速率是15~250g/m/h,夜晚是1~20g/m/h。
蒸腾效率蒸腾效率(transpiration ratio)是指植物每蒸腾1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的克数。
在蒸腾作用原理

在蒸腾作用原理蒸腾作用是指由植物叶片内部的水分蒸发而产生的一系列过程。
它是植物水分运输与养分吸收的重要机制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蒸腾作用的原理及其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
一、蒸腾作用的原理蒸腾作用的原理主要涉及到植物叶片中的气孔、叶片组织及植物体的水分关系等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气孔起着控制蒸腾作用的关键作用。
气孔是叶片表皮上一种通过开闭来调节气体交换的微小孔隙。
当气孔开放时,空气可以通过气孔进入叶片内部,水分由叶片组织内部蒸发,从而形成水汽。
气孔的开合是由叶片中的特殊细胞——气孔导管细胞控制的。
其次,叶片组织中的细胞蒸腾作用也是蒸腾作用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片内部的细胞包含大量水分,当气孔开放,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叶片后,细胞内的水分会逐渐蒸发。
蒸腾引起细胞内压力的下降,从而水分会从根部向上运输。
最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关系也对蒸腾作用产生重要影响。
通常来说,植物吸收的地下水分会通过根系向上输送至叶片。
在叶片蒸腾过程中,根部会不断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以保持水分平衡。
这种由根部吸水至叶片的过程依赖于植物体内部的导管系统。
综上所述,蒸腾作用原理主要涉及气孔的开合、叶片组织的蒸腾以及植物体的水分关系等因素。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了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与养分吸收。
二、蒸腾作用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性1. 水分吸收和运输:蒸腾作用可以使植物根部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并将水分通过导管系统运输至植物体各个部位。
水分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植物能够充分利用水分资源,保持细胞的正常运作。
2. 养分吸收和输送:蒸腾作用通过导管系统将土壤中的养分运输至叶片等部位,为光合作用提供必要的养分。
养分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其他代谢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蒸腾作用保障了养分的吸收和供应。
3. 维持植物体结构:蒸腾作用通过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运输,保持了细胞的正常膨压状态,使植物体能够保持正常的生长姿势和结构稳定性。
同时,蒸腾作用还可以促进植物的气体交换,有利于气体的吸收和释放。
蒸腾作用名词解释植物生理学

蒸腾作用是植物生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水分从植物体内通过叶片的气孔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它是植物体内水分的输送和水分循环的关键过程之一。
蒸腾作用涉及到植物体内的水分传导系统,包括根系吸水、导管组织和叶片的气孔。
当植物根部吸收到土壤中的水分后,通过导管组织向上输送到叶片。
在叶片上,通过气孔的开放,水分以水蒸气的形式从植物体内释放到空气中。
蒸腾作用对植物有多种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水分吸收和输送:蒸腾作用是植物体内水分循环的驱动力,使得植物能够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并通过导管组织向上输送到各个部位。
营养物质运输:蒸腾作用通过水分的运输,还能带动溶解在水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向上输送到各个组织和细胞。
温度调节:蒸腾作用通过水分的蒸发,能够降低植物体温度,起到类似于动物散热的作用。
气体交换:蒸腾作用在水分的蒸发过程中,同时也会释放氧气并吸收二氧化碳,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
蒸腾作用的强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风速)、土壤水分状况和植物的生理状态等。
适当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但过度的蒸腾作用可能会导致水分蒸发过快,造成植物脱水和萎蔫。
因此,研究蒸腾作用的机制和调控对于理解植物的水分平衡、适应环境和提高作物的耐旱性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腾作用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章第四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蒸腾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了解蒸腾作用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观察蒸腾作用的演示实验,并对实验现象、生活体验等进行讨论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蒸腾作用的过程及其他相关知识,建立植物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增强生态意识和环境意识,提高学生爱护花草、保护环境的认识水平。
二、课型:新课导学
三、教学重点:
植物蒸腾作用的概念、发生部位、途径和意义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蒸腾作用是植物极为基本的生理现象,但是初中学生往往没有注意到它的普遍存在,因此,这节课必须先进行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现象、确信植物体有蒸腾作用以后,才能较好地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并进一步学好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途径和意义。
四、难点分析:
蒸腾作用的调节机制。
植物的叶片有特殊的结构,即气孔,植物体主要依赖它进行蒸腾作用。
气孔对于蒸腾作用的途径及调节机制比较复杂,课堂上可以适当让学生初步了解气孔蒸腾之外的皮孔蒸腾、角质蒸腾等,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植物不停地散失水分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在这里可以从不同植物蒸腾作用的强弱来让学生理解植物对不同环境(比如热带植物和温带植物各自适应的环境)的适应,把这一点讲清楚,让学生理解这种蒸腾作用对植物本身的重要性,不是徒劳而是有重要意义的。
因此,在讲解蒸腾作用的意义时,联系生活实际,举出几个学见过的例子,使学生接受和理解蒸腾作用对于植物生活的意义。
五、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分析。
六、教学准备:
实验装置。
按照课文演示实验要求,课前放置在阳光下2-3小时。
制作课件。
水从吸收、运输到蒸腾的动画和树下乘凉的人们相片做成的ppt。
七、教学过程设计:
八、板书设计:
第四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
蒸腾作用:是指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散发到植物体外的过程。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主要:叶片
次要:其他地面以上部分器官
三、蒸腾作用的调节
植物体自身调节
环境影响因素
四、蒸腾作用的途径:
植物体(主要是叶片)→→→大气
五、蒸腾作用的意义:
1、促进根吸收水分。
2、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3、降低植物体的温度,避免灼伤。
4、为大气提供水蒸气,调节环境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