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

合集下载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中试放大是指在小规模试验研究过程中表现出良好效果的干预措施,经过一系列控制、调整和改进后,将其应用在更大规模的研究中进行验证和验证效果。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设计,可以有效地评估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适用性,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一、中试放大的研究设计1.确定研究目的和问题:在进行中试放大研究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问题,明确需要验证的干预措施以及研究的影响因素和假设。

2.选择适当的中试规模:中试放大的规模应该是介于小规模试验和大规模实施之间,一般选择几十到上百个研究单位进行干预,以验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3.设计研究方案:根据研究目的和问题,确定研究的实施方式、时间周期、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研究方案,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4.建立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中试放大研究中,需要建立对照组和干预组进行比较,以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和影响,确保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5.实施干预措施:根据研究设计和方案,对干预组进行实施干预措施,确保干预的质量、时机和效果,保证研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6.监测和评估效果:在中试放大研究过程中,需要定期对干预组和对照组进行监测和评估,收集数据、分析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措施,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实施。

7.总结和结论:在完成中试放大研究后,需要对研究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得出结论和建议,为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1.案例研究法:通过案例研究法,深入研究中试放大的个案,分析其中的关键因素、影响因素和影响路径,揭示其干预效果和机制,为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2.实地调查法:通过实地调查法,对中试放大的研究对象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其实施情况、效果评估和问题反馈,为研究提供真实性和可靠性。

3.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中试放大的干预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量表测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评估其实施效果和满意度,为研究提供客观性和系统性。

中试放大和产业化

中试放大和产业化
19
可注射缓释制剂举例 ---- 亮丙瑞林可注射缓释微球
• Lupron Depot®是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 灭菌冻干微球,使用前与稀释剂混合成混悬液, 肌肉注射(每月1次)。
• 药物、明胶溶于少量水中 高速搅拌 • PLGA溶于二氯甲烷
W/O乳剂
• PVA水液 W/O/W乳剂 去溶剂、冻干 微球
入量;粘合剂的调整;液体制剂配制比例) 辅料量的微调 (粘合剂、润滑剂、缓
冲剂等)
39
3、中试时的工艺影响因素试验
采用较苛刻的工艺条件和方法

• 颗粒紧密度
(可压性、溶出度)
• 片剂硬度
(崩介度、溶出度)
• 注射液灭菌温度 (效果、稳定性)
• pH • •
(调整、优化处方)
40
4、制剂质量评价
崩介度 • 溶出度 • 含量 • 杂质 • 生物等效性 • 体内外相关 •… …
46
关键控制点
快速搅拌制粒---搅拌器功率消耗曲线
典型的功率消耗曲线
ⅠⅡ



时间
47
制粒过程颗粒质量变化
编号 项目 搅拌制粒时间(min)
123456
3Leabharlann 912.5 19 21 22
搅拌器最终功率(KW) 2.5 2.6 3.0 3.2 3.5 4.0 _
出料时颗粒温度(℃) 31 36 36 50 53 54
Ø准确评价
35
处方的适用塑性
Ø放大时的适用性
Ø改变设备工艺时的适用性
Ø 湿法挤压制粒 Ø 湿法挤压制粒
Ø保证产品质量
快速搅拌制粒; 流化喷雾制粒。
36
6
2、工艺处方适用性评价和调整

发酵过程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和放大

发酵过程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和放大
一是将科研所得的新方法应用于工业生产; 二是通过试验找到更好的菌种、更佳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以及更好的设备去改进现行在实验室对已筛出的新菌种(或改良后的新菌 株)进行开发研究,获得高产基因表达的最佳条件,再逐步转移到工厂生产中去,并能 得到重现,也就是所说的新发酵工艺的放大;或者是,在现有生产中如何将实验室所取 得的培养数据转化(或放大)成生产工艺,达到工艺改革的目的。无论是何种情况,都 要涉及到实验室的研究和研究结果的放大。
一. 实验室研究
(一) 实验设备 实验室研究所用的培养仪器和设备,如培养皿、培养箱等,已在微生物教科书和实验中介绍和 使用过,这里就不再叙述。绝大多数是需氧发酵,所以,对沉没(深层)液体培养来说,有气体自 然交换的摇瓶发酵和强制通气的发酵罐发酵。前者需要摇瓶机,后者需要容量大小不同的发酵罐 摇瓶机有往复式和旋转式两种。它们由3-4 个主要部件所构成,有支持台、电动机、控制系统 等可装有不同数量和不同大小的摇瓶,有250,500,1000ml的摇瓶,还有供种子液的4L大的摇瓶 。
1. 瓶塞对氧传递的阻力 为了保证瓶内是纯种培养,必须在瓶口配有一定厚度的棉花或多层纱布等过滤介质,以杜绝外
界空气中的杂菌或杂质进入瓶内。瓶外的氧气通过过滤介质,一定有传递阻力。Hara采用不同物质 的瓶塞,在转速为210r/min, 偏心距为3.5cm的摇瓶机上,29-30 0C下进行试验,采用外界氧扩散进入 取代空瓶中CO2的方法,测定氧透过瓶塞的氧传递系数(KC) O2(cm3/min)。结果见下页图。
第十五章 发酵过程的实验室研究、中试和放大
(Research in Lab. and Scale up) 第一讲
一.实验室研究 二.微生物摇瓶与罐培养的差异和发酵规模改变的影响(上)

第四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第三节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第四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第三节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4
三、数字模拟放大 ✓ 用数学方程式表达实际过程和实际结果,然
后用计算机进行模拟研究、设计放大。 ✓ 随着化学反应工程学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模拟和仿真成为了放大研究中的热门话题, 代表了化工工程开发的发展方向。
5
三、数字模拟放大
✓数字模拟放大过程 1.建模:即通过小型化学试验,结合化学、化 学工程理论,建立反应动力学模型。 2.模型检验:通过一定规模的试验进行。 3.模型运用:经过验证的数学模型进行各种模 拟试验,即通过改变参数,用计算机解数学方 程,达到放大和优化的目的。
第四章 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第三节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中试放大的工艺问题与故障 排除 第五节 生产规程
1
第三节 中试放大的研究方法
一、逐级经验放大 ✓ 依据开发者的经验,依靠小规模试验的方法 和获得的实测数据,不断适当加大实验规模 (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 置),对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器进行摸索的一 种过程。
6
三、数字模拟放大
建模思想
建模
基础研究 冷模实验
等效性检验
模拟实验 中试放大
化学反应 发

传递过程 中

数学模型 数

修正Leabharlann 模型检验放大 优化
工业装置
模型参数
7
2
一、逐级经验放大 ✓ 优点:是经典的放大方法,其每次放大均建 立在实验基础之上,可靠程度高。 ✓ 缺点:缺乏理论指导,放大过程中放大系数 不宜过高,开发周期长;同时,每次放大都要 建立装置,开发成本较高。
3
二、相似模拟放大 ✓ 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即依据放大 后体系与原体系之间的相似性进行放大。 ✓ 相似模拟放大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 过程放大,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相似模拟放大的一种特例是数量放大法,即 通过增添过程设备单元的方式进行放大。

中试放大

中试放大

中试放大前言中间实验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

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一、实验进行中试至少要具备的条件:1、小试收率稳定,产品质量可靠。

2、造作条件已经确定,产品,中间体和原理的分析检验方法已确定。

3、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并有所需的一般设备。

4、进行了物料衡算。

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5、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6、 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二、中试放大的方法有:1、经验放大:主要是凭借经验通过逐级放大(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

它也是目前药物合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2、相似放大: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

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过程放大。

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3、数学模拟放大: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

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三、中试放大阶段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十点,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

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 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

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

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

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应热效应较大。

在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的搅拌器和确定适用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
1. 中试放大过程中的工艺优化呀,这就像是给一辆赛车调试到最佳状态!比如说在制药中,咱得把每一步反应的条件都搞得妥妥当当的,才能制出高质量的药呀!你想想,如果工艺没优化好,那能行吗?
2. 设备选型也超重要的好不好!这简直就是给一场演出选对最合适的道具。

就像化工厂要选能承受大压力的反应釜,不然咋能顺利进行生产呢?难道不是吗?
3. 质量控制在中试放大中可是关键得很呐!就好像守护城堡的卫士一样。

要是产品质量不过关,那不就白费力气啦!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4. 人员培训也不能忽视呀!这就好比给士兵训练,要让他们熟练掌握各种技能呢。

若操作人员都不专业,那怎么能做好中试放大呢,对吧?
5. 物料管理也得重视起来呀!这不就跟管理家里的物品一样,得清楚明白。

要是物料混乱,那可就麻烦大了呀!是不是很重要?
6. 安全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啊!这就如同头顶上的一把保护伞。

中试放大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安全,那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啊!能不重视吗?
7. 成本控制也要紧紧抓牢!就像我们过日子要算计着花钱一样。

如果不控制好成本,那最后可能挣不到钱啦!这多现实的问题呀!
我的观点结论:中试放大的这些研究内容都非常关键,每一项都不能马虎,只有把这些都做好了,中试放大才能顺利成功。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第五章中试放大与生产工艺规程

三、中试放大的前提条件-1
• 1.小试合成路线已确定,小试工艺已 成熟,产品收率稳定且质量可靠。成 熟的小试工艺应具备的条件是:
– 合成路线确定; – 操作步骤明晰; – 反应条件确定; – 提纯方法可靠等。
三、中试放大的前提条件-2
• 2. 小试工艺的考察已完成。已取得小试 工艺多批次稳定翔实的实验数据;进行 了3~5批小试稳定性试验说明该小试工 艺稳定可行。
数学模型的建立
• 合理简化过程,提出物理模型模拟实际过程。 • 对物理模型进行数学描述,得到数学模型。 • 用计算机研究数学模型各参数变化对过程的
影响。 • 数学模拟放大法以过程参数间的定量关系为
基础,能进行高倍数放大,缩短放大周期。
数学模拟的前提和发展方向
• 数学模拟进行工程放大,主要取决于预测 大设备的行为的数学模型的可靠性。
3)制定生产工艺
• 在大型设备和车间投入生产,试制若 干批号后,制定出生产工艺规程。
• 生产工艺规程
二、中试放大的重要性
一般要经过一个将小型试验放大50~100倍 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考察研究在一定 规模的装置设备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变化 的规律,以解决小型实验所不能解决或未 发现的问题。
为什么要经过中试放大阶段? Answer should be from reasons and aims!
Example-1
• Pr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lormethine • Ethanol as solvent • EtOH + Dichloromethane
HO
CH3NH2
O HOAc
N
HO
POCl3, DMF
Cl

中试放大研究内容

中试放大研究内容

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戴匡初戴匡初1.1.概述概述概述中试放大阶段是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

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因此,中试放大很重要。

1. 1. 中试的目的中试的目的中试的目的首先来说说中试的目的。

中试是从小试实验到工业化生产必经的过渡环节;在模型化生产设备上基本完成由小试向生产操作过程的过渡,确保按操作规程能始终生产出预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是利用在小型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其设备的设计要求,选择及工作原理与大生产基本一致;在小试成熟后,进行中试,研究工业化可行工艺,设备选型,为工业化设计提供依据。

所以,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合成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接近生产要求;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和最佳物料量和物料消耗。

总之,中试放大要证明各个化学单元反应的工艺条件和操作过程,在使用规定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在模型设备上能生产出预定质量指标的产品,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靠性。

产品的原材料单耗等经济技术指标能为市场接受;三废的处理方案和措施的制订能为环保部门所接受;安全,防火,防爆等措施能为消防,公安部门所接受;提供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能为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所接受。

2. 2. 中试的重中试的重中试的重要性要性要性 当药品或化学品研发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或化学品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比小型实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简单地说,中试就是小型生产模拟试验,是小试到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试是根据小试实验研究工业化可行的方案,它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中试放大讲座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概述工艺过程的概念在生产过程中凡直接关系到化学合成反应或生物合成途径的次序,条件(包括配料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方式,后处理方法和精制条件等)通称为工艺条件。

其它过程则成为辅助过程。

一,中试的重要性当药品研发的实验室工艺完成后,即药品工艺路线经论证确定后,一般都需要经过一个必小型实验规模放大50~100倍的中试放大,以便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装置中各步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阶段未能解决或尚未发现的问题。

简单地说,中试就是小型生产模拟试验,是小试到工业化生产必不可少的环节。

中试试是根据小试实验研究工业化可行的方案,它进一步研究在一定规模的装置中各步化学反应条件的变化规律,并解决实验室中所不能解决或发现的问题,为工业化生产提供设计依据。

虽然化学反应的本质不会因实验生产的不同二改变,但各步化学反应的最佳反应工艺条件,则可能随实验规模和设备等外部条件的不同而改变。

一般来说,中试放大试是快速,高水平到工业化生产的重要过渡阶段,其水平代表工业化的水平。

研究机构一般侧重于小试研究,企业侧重于工业化生产。

但由于人力,物力和资金的关系,中间实验往往被研究机构和企业所忽视。

我们应该体会到原料药的制备应原料药的研发规律,即科学的按照小试-中试-工业化生产的规律进行。

原料药及中间体开发的一般步骤是:文献查阅-小试探索-中试研究-工业化生产。

二,中试的目的首先来说说中试的目的。

中试是从小试实验到工业化生产必经的过渡环节;在模型化生产设备上基本完成由小试向生产操作过程地过渡,确保按操作规程能始终生产出预定质量标准的产品;是利用在小型的生产设备进行生产的过程,其设备的设计要求,选择及工作原理与大生产基本一致;在小试成熟后,进行中试,研究工业化可行工艺,设备选型,为工业化设计提供依据。

所以,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所研究确定的合成工艺路线,是否成熟、合理,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是否接近生产要求;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数据和最佳物料量和物料消耗。

总之,中试放大要证明各个化学单元反应的工艺条件和操作过程,在使用规定的原材料的情况下,在模型设备上能生产出预定质量指标的产品,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靠性。

产品的原材料单耗等经济技术指标能为市场接受;三废的处理方案和措施的制订能为环保部门所接受;安全,防火,防爆等措施能为消防,公安部门所接受;提供的劳动安全防护措施能为卫生职业病防治部门所接受。

三,中试放大研究的内容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一般情况下,单元反应的方法和生产工艺路线应在实验室阶段就基本确定。

在中试放大阶段,只是确定具体工艺操作和条件以适应工业化生产。

但是当选定的工艺路线和工艺过程,在中试放大试暴露出难以克服的重大问题时,就需要复审实验室工艺路线,修正其工艺过程。

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开始中试放大时应考虑所需的各种设备的材质和型式,并考查是否合适,尤其应注意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

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药物合成反应中的反应大多时非均相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较大。

在实验室中由于物料体积较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的问题表现步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由于搅拌效率的影响,传热,传质的问题就突出地暴露出来。

因此,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研究搅拌器的型式,考察搅拌速度对反应规律的影响,特别时在固液非均相反应时,要选择合乎反应要求的搅拌器型式和时宜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实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能符合中试放大的要求。

应该就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热反应中的加料速度,反应罐的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的试验研究,掌握它们在中试装置中的变化规律,以得到更适合的反应条件。

5,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在中试放大阶段由于处理物料量的增加,因而有必要考虑反应与后处理的操作方法如何适应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特别要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

6,原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控制原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参数的测定。

原材料和中间体质量标准的制定。

四,进行中试的条件实验进行到什么阶段才进行中试呢?简单地说,中试是小试工艺和设备的结合问题。

所以进行中试至少要具备下列的条件:1,小试合成路线已确定,小试工艺已成熟,产品收率稳定且质量可靠。

成熟的小试工艺应具备的条件是:合成路线确定;操作步骤明晰;反应条件确定;提纯方法可靠等。

2,小试的工艺考察已完成。

已取得小试工艺多批次稳定翔实的实验数据;进行了3~5批小试稳定性试验说明该小试工艺稳定可行。

3,对成品的精制,结晶,分离和干燥的方法及要求已确定。

4,建立了质量标准和检测分析方法已成熟确定。

包括最终产品,中间体和原材料的检测分析方法。

5,某些设备,管道材质的耐腐蚀实验已经进行。

6,进行了物料衡算。

7,三废问题已有初步的处理方法。

8,已提出原材料的规格和单耗数量。

9,已提出安全生产的要求。

五,中试放大的方法关于中试放大的方法重要下面几种有:经验放大法:主要是凭借研发经验通过逐级放大(小试装置-中间装置-中型装置-大型装置)来摸索反应器的特征和反应条件。

它也是目前药物合成中采用的主要方法。

相似放大法:主要是应用相似原理进行放大。

此法有一定局限性,只适用于物理过程放大。

而不适用于化学过程的放大。

数学模拟放大法:是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放大法。

它是工业研究中常用地模拟方法,在兵器工业中应用较为广泛。

现在引入了制药行业,它是今后发展的方向。

此外,微型中间装置的发展也很迅速,即采用微型中间装置替代大型中间装置,为工业化装置提供精确的设计数据。

其优点是费用低廉,建设快。

现在国外地制药设备厂商已注意到这方面的需求,已经设计制造了这类装置。

六,中试放大阶段的任务中试生产是从实验室过渡到工业生产必有可少的重要环节,是二者之间的桥粱。

中试生产是小试的扩大,是工业生产的缩影,应在工厂或专门的中试车间进行。

中试生产的任务主要有以下十点,实践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分清主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

1,工艺路线和单元反应操作方法的最终确定。

在放大中试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考核和完善工艺路线,对每一反应步骤和单元操作,均应取得基本稳定的数据。

考核小试提供的合成工艺路线,在工艺条件、设备、原材料等方面是否有特殊要求,是否适合于工业生产。

特别当原来选定的路线和单元反应方法在中试放大阶段暴露出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时,应重新选择其他路线,再按新路线进行中试放大。

2,设备材质和型号的选择。

对于接触腐蚀性物料的设备材质的选择问题尤应注意。

3,搅拌器型式和搅拌速度的考察。

反应很多是非均相的,且反应热效应较大。

在小试时由于物料体积小,搅拌效果好,传热传质问题不明显,但在中试放大时必须根据物料性质和反应特点,注意搅拌型式和搅拌速度对反应的影响规律,以便选择合乎要求的搅拌器和确定适用的搅拌速度。

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

试验室阶段获得的最佳反应条件不一定完全符合中试放大的要求,为此,应就其中主要的影响因素,如加料速度,搅拌效果,反应器的传热面积与传热系数以及制冷剂等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掌握其在中间装置中的变化规律。

得到更适用的反应条件。

5,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的确定。

提出整个合成路线的工艺流程,各个单元操作的工艺规程,安全操作要求及制度。

要考虑使反应和后处理操作方法适用工业生产的要求。

特别注意缩短工序,简化操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从而最终确定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

6,进行物料衡算,对各步物料进行步规划,提出回收套用和三废处理的措施。

当各步反应条件和操作方法确定后,就应该就一些收率低,副产物多和三废较多的反应进行物料衡算。

反应产品和其他产物的重量总和等于反应前各个物料投量量的总和是物料衡算必须达到的精确程度。

以便为解决薄弱环节。

挖潜节能,提高效率,回收副产物并综合利用以及防治三废提供数据。

对无分析方法的化学成分要进行分析方法的研究。

7,原材料,中间体的物理性质和化工常数的测定。

为了解决生产工艺和安全措施中的问题,必须测定某些物料的性质和化工常数,如比热,黏度,爆炸极限等。

8,原材料中间体质量标准的制订。

根据中试研究的结果制订或修订中间体和成品的质量标准,以及分析鉴定方法。

小试中质量标准有欠完善的要根据中试实验进行修订和完善。

9,消耗定额,原材料成本,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等的确定。

根据原材料、动力消耗和工时等,初步进行经济技术指标的核算,提出生产成本。

在中试研究总结报告的基础上,可以进行基建设计,制订型号设备的选购计划。

进行非定型设备的设计制造,按照施工图进行生产车间的厂房建筑和设备安装。

在全部生产设备和辅助设备安装完毕。

如试产合格和短期试产稳定即可制订工艺规程,交付生产。

原料药和中间体的中试放大要进行的工作步骤包括:1,以据小试操作步骤进行物料衡算和中试工艺流程。

物料衡算包括原材料消耗和生产成本估算。

原料消耗表中应包括回收溶剂的回收估算。

工艺流程应是操作步骤和设备结合的综合体现。

2,依据流程图和中试工艺进行中试工艺装置的安装。

其中重要的方面包括:在改装车间是要从安全,通风,采暖,照明,配电等方面加以考虑。

依据设备布置来布置操作平台。

设备安装和调试。

3,在设备完备的情况下,依据小试操作步骤和流程来编制中试操作规程。

4,同时配合车间人员的操作培训,进行试车。

试车的一般原则是先分步进行,考察每步操作和试车情况,然后在同时进行。

5,开始正式实验。

正式实验过程中要考察的项目主要有:1),验证工艺,稳定収率。

2),验证小试所用操作。

3),确定产品精制方法。

4),验证溶剂回收套用等方案。

5)验证工业化特殊操作过程。

6),详细观察各步反应热效应。

7),确定安全性措施。

8),制备中间体及成品的批次一般不少于3~5批,以便积累数据,完善中试生产资料。

6,提出工业化生产工艺方案,并确定大生产工艺流程。

这是中试的最终目的。

工业化生产依据中试提供的数据,可行工艺过程和设备选型,进行工业化设计,安装,试车,正式投入生产。

中试生产的原料药供临床试验,属于人用药物。

中试生产的一切活动要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产品的质量和纯度要达到药用标准。

美国FDA规定,在新药申请(NDA)时要提供原料药中试生产(或今后大规模生产)的资料。

七, 试车产品的用途1),确认产品质量(杂质,溶剂残留等)2),工作标准品的装备3),进行必要的降解研究,稳定性研究及方法开发。

4),提供给客户进行初步剂型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