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合集下载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J]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姬婧12 刘富齐3张登明2(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159;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开发系河南平顶山467001;3.平顶山市湛河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及治理现状,依据区位原理对塌陷区的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复垦;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0959(2006)07-0069-030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也日益扩大,不仅给当地的地面建筑及耕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建设的发展。

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其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合理的治理措施,确定各类生产用地,维护生态资源的平衡。

由于塌陷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多种多样,复垦方法也各不相同,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复垦区内各种资源优势,达到理想的复垦效果,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用合理的复垦方法,以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本文介绍了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状况及治理现状,并对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望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 平顶山市区采煤概况及采煤塌陷地现状1.1 采煤概况平顶山市是依托煤炭而兴起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平顶山煤田具有煤层多,煤层厚、煤质好、煤种齐全、分布稳定的特点。

平顶山市区位于平顶山煤田腹部,辖区内分布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12座,年生产原煤3000万t,地方小煤矿72座,年生产原煤1000万t。

从1955年建矿,到2004年已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t,本区的煤炭工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探析

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探析

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探析摘要:地表沉陷是由采矿采空区所引发的,随着大规模的煤炭从地下采出,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必然会导致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的发生。

我国部分地区由采矿区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首当其冲,塌陷坑、地裂缝、沉陷区等所造成环境危害和修复难度也最大,通过加强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治理方式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对采空区地面沉陷区的形成与治理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为其综合治理提供了一些方法,对实现绿色矿山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采矿区;塌陷;沉陷区;治理方式引言在实际开展采矿沉陷区治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有效结合采矿沉陷区所属类型和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综合治理模式,不但要有效地修复自然生态系统,还要为整个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1采矿区塌陷及沉陷区的形成及危害沉陷区形成原因主要有两点:第一,大面积长时间的采矿开采,地下逐渐形成了采空区,采矿区内岩层稳定性变差,易导致岩层断裂、弯曲,地表水平及垂直移动等现象;第二,因开采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影响比较复杂,受采空扰动的影响,巷道顶板塌落,形成采矿区。

由于沉陷区的形成改变了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系受到破坏,周围水系受到严重影响,特别是对于平原矿区,地下水位较浅且降水集中,随着采矿区形成,地表会形成沉陷水域,进一步使沉陷区内可利用土地面积减少,自然景观被破坏,动植物栖息环境受影响,生物多样性锐减,因此对于沉陷区治理迫在眉睫。

2采矿区形成过程采矿区是指在采矿作业过程中,将地下煤炭或煤岩石等开采完成后留下的空洞或空腔。

在采矿工程开采过程需要将地下煤炭资源开采运走,一般会在掘进过程中,采用类似道路上过山隧道方法,逐步打通地下煤炭所在位置到采矿井口间的隧道,一般会将开采过程中遇到的矿石、煤炭等运送到地面,以便形成合理的运送和开采作业面,随着煤炭和其他矿石的不断运出,地下形成了采矿区。

由于开采工艺和使用技术不同,采矿区略有差别,一般会以采矿井口为中心,向煤炭资源存储点形成采煤巷道,采煤巷道类似过山隧道的形状。

平顶山市采煤塌陷区治理建设的思考

平顶山市采煤塌陷区治理建设的思考

市”、“ 森林城市”、“ 环保城市”、 “ 生态城市”, 建设 “ 经济发展 、 环境友好”的 “ 社会主义和谐社 会”提供基础保障,对于保 障城市区域生态环境安 全、 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 的现实与
治理工作 , 遵循 “ 宜林则林 、 宜耕则耕、 宜水则水” 的环境修复理念 ,制定了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机制 和 土地综合整治规划 , 致力于改善塌陷区的生态条
件。
为改善平顶 山市区西部塌陷区的生态环境 ,平 顶 山市政府重点对七矿 采煤塌 陷区进行 了以土地 复垦、种植 、养殖 、景观建设为内容的有益尝试 。 对深水区增加水面深度,建设成湿地公 园与湿地保 护区,提高城市蓄水能力 ;将塌陷面积较大 的洼地 进行整治,形成湖泊湿地景观 , 起到蓄水和调节气 候的作用 ;在塌 陷区范围内建设人工湖、生态园、 绿地公 园,构成一个能够 自我调节小气候 、景观优 美的湿地公 园环境 ; 将绿地按功能建设成为防护林 地 、生态培育示范林 、农业种植观光林 、 景观绿地

第3 4 卷
等类型 , 相互联系形成统一完整的生态 园。 2 0 1 0 年,
该生态园被命名为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 平顶 山市国家级城市湿地公 园之一。 白鹭洲国家城市湿地公 园占地面积约 9 0 h m 。 其 中,入工湖泊 2 3 . 3 h m ,湿地面积 l 0 . 5 h m2 ,绿 化工程面积 3 9 h m ,辅助工程面积 6 . 4 h m" ,其他
1 原来状 况
影响;四是地面塌陷破坏了土地资源,造成房不能 建, 地不 能种 , 影响了人们 的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 。
2 开 发 建设
白鹭洲 国家城 市湿地公 园原 址地 处平顶 山市 区 的主 要煤矿 塌 陷 区之一 的七矿 采煤 塌 陷 区 。位 于 新老城区结合部 , 在新华区焦店镇东, 稻田沟西侧, 建设路 以北 ,姚孟储灰坑 以南 ,姚孟灰管路 以东 。 由于长 年采煤 ,加之煤 矿开采 回填措施不到 位 ,在采空区及其影响范围内大面积地面塌 陷及沉 降变形 .不仅严重破坏 了地表地质环境 , 也导致 区 域 内生态环境极其恶劣 。一是造成地表大面积沉 降、 塌陷, 到2 0 0 4 年底塌陷影响面积近 2 6 6 . 7 h m , 部分地表塌陷 3 m左右 . 水深 2 ~ 5 1 l l , 地表高低不 平 ,大 部分地 方 长期积 水 ,形成 了大 面积 的塌 陷洼 地 、沼 泽地和 水坑 ;二是造 成沉 陷 区和 矿 区 附近 的 道 路 、水 利 、电力 、通信 、学校 、厂 房等 基础 设 施 遭到严重损坏 , 极大地影响了矿区周边群众正常的 生产和生活 ;三是塌 陷区周边灰尘、垃圾裸露,各 种污水 聚集低 洼处散 发的气 味和地 下煤层散发 出 的一些有害气体相混杂 , 使周围空气质量受到很大

关于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探讨

关于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探讨

关于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探讨在煤炭的大规模开采过程中必将严重破坏矿区附近的生态环境,同时,采煤活动也会引发塌陷、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

频繁产生的环境破坏与地质灾害会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

生态环境治理和修复已经成为降低环境污染的创新发展理念,并获得了初步的研究成绩,但依然无法彻底防治地质灾害以及恢复生态环境。

本文基于采煤塌陷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综合治理和恢复环境的相关措施。

标签:采煤塌陷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煤炭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其开采一定程度导致了地表沉陷,破坏了生态环境,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塌陷区域的治理恢复对矿区经济和稳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是一个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应整体创新建设塌陷区,不断加强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度。

因此,这项治理工作已经成为当前深刻研究的关键课题。

一、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一)严重损坏了土地生态系统长时间开采地下煤层引发了地面塌陷问题,直接扩大了水域范围,一定程度引起附近建筑物的变形甚至导致其损坏;同时在山区,塌陷还可能产生大量的地质灾害,比如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

(二)人地之间的冲突更加严峻塌陷地区由于改变了自身的性质,造成地貌形态、土壤肥力、水文等出现了巨大变化,加上随之扩大的塌陷区面积,迅速缩小了耕地面积。

在开采操作范围内,农村劳动力形成较大基数,相对文化水平偏低,大多数农民生活的主要经济支柱是农田,最终结果是耕地面积迅速减少,加重了人多地少的冲突。

(三)严重污染环境煤矸石与粉煤灰中包括了大量严重超标的毒害物质,在地表中长时间累积并且严重污染了空气、土壤以及水体等,进一步威胁了生活在附近的居民身体健康大范围的积水也容易产生塌陷水域,附近环境直接影响水质进一步使其遭遇污染。

二、治理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第一,遵守为农业生产的原则。

大规模的开采操作损坏了土地,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人地之间的冲突。

因此,在治理过程中必須充分平衡农业资源生产与耕地面积之间的关系。

采空区塌陷区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采空区塌陷区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

左权盘城岭煤业有限公司采区塌陷区治理方案及安全技术措施一、采区塌陷区治理方案矿区现状条件下未发生地面塌陷、地裂缝灾害,随着开采活动的进行,在开采影响范围内可能产生,治理时统筹考虑开采沉陷与地裂缝的关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1、地测部门每月对采空区地表塌陷、裂隙检查后,分析制定具体的处理办法并实施。

2、重点加强雨季前对地表塌陷区的检查工作,雨季期间要加强气象资料的收集和水检测,加强防洪防汛管理工作。

3、建立完善的封闭系统,首先将采空区用密闭墙与巷道隔离开来,采空区建立观察站,进行观察并记录。

4、地下已废弃巷道或采空区出现地面塌陷、地裂缝时,采取地下回填废渣,减缓地面沉陷速度:为制止地面陷形成,通过地面裂缝灌注尾矿砂浆(或水泥砂浆),加快充填废渣的固化。

5、井下巷道尚在使用阶段,地面出现塌陷和地裂缝迹象时,及时对地裂缝发育地段采取灌浆、密实等措施:在井下巷道加强顶板支护等防塌指施,必要时停止该区段的开采。

6、井下已废弃巷道,地面形成塌陷但规模不大时,采取由外至内将废渣填入下部,中上部用细粒尾矿填充,穷实、上部复土的方式处理。

7、井下已废弃巷道对应的地面塌陷规模巨大时,难以治理的特殊地段,圈定为矿山地质灾害监测研究区,制定监测方案。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划定出禁入区、监测区,修建栅栏和观测道路,建立明显标志,防止人、畜误入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

9、建立充善的封闭系统,将采空区用密闭墙与使用巷道隔离开来,每个采空区地面建立一个观察站,每1--2月进行1次观察并记录二、安全技术措施1、坚持长期的矿山环境及地质灾害监测,随时注意矿山开采进度造成的地质环境变化,对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进行监测并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人为灾害发生。

2、必须规范施工、必须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矿山开采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废弃物,必须存放至安全的场所,严禁随意乱倒。

3、开采过程中,对矿山周围地形情况要勤观察,多测量,对开采活动可能引起的崩塌、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应加强监测,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和减少重大地质灾害的发生,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几点建议

关于采煤塌陷地复垦治理的几点建议
1.水土保持
采煤塌陷地离开了实体煤矿,但仍然面临着水土保持的问题。

其中,突出的问题主要是新生土丘的消失和破坏,岩石坡度模糊和低效,土地干涸等。

为此,在复垦治理过程中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1)首先要抢救灾害区的新生土丘,以防止岩滩滑坡。

可以在整个滑坡范围内,采用搭建土工护坡,植栽抗滑植物的方式恢复植被,以减少水土流失。

(2)在采煤塌陷地采取岩石拆除,构建稳定的边坡形态,并采取措施加固湿滑斜坡的措施,以降低滑坡情况的发生。

(3)采用具有良好水渗性,对水土流失具有较强抗性的材料,如粒料石,石灰,粉煤灰等,来增强阻挡水土流失的效果。

(4)在采煤塌陷地内林立林分,以减少水土流失,增强水土保持作用。

2.植物恢复
在采煤塌陷地恢复过程中,植物恢复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改善采煤塌陷地的环境质量,实现其快速恢复,并向社会经济带来实际利益。

(1)植物恢复必须符合采煤塌陷地的气候特征和土地特征,以选择根据不同气候。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之一,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均占70%以上。

资源开发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和提供足够原料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矿山地质灾害,地下采煤导致的地面沉降、土地资源损害、地面建设破坏等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本文针对采煤区地面塌陷和恢复治理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促进矿区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采煤塌陷区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是环境保护的重要工程。

它是一门综合学科的课题,包含有地形改造、生产能力的恢复、生态的完整性、经济和美学价值等问题。

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它能使矿区社会安定;政府、企业、农民之间的关系和谐;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文化信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需求得到尽可能的满足。

矿区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整治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使整治土地提高高而稳定的边际效益,增强经济实力和经济适用性,实现经济的良性循环。

充分合理地利用矿区塌陷区整治土地,能够有效地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持土地质量不退化,生产力不下降,达到充分利用该种资源的目的。

二、采煤塌陷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方面(一)对土壤结构、养分及理化性状的影响在低潜水位地区,采煤塌陷对土地的影响主要是由地表倾斜和拉伸变形引起的。

地表变形引起的土壤侵蚀,改变了表土的理化性状和自身的营养条件。

这种侵蚀过程对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保持构成极大的威胁,不仅可能出现渗漏、冲刷和挥发现象,而且减弱和改变了土壤持水能力和通气状况,影响有机物和矿物质的分解、淋溶和沉积,土壤胶体对离子的吸附交换、土壤酸碱中和及土壤氧化还原等作用的进行。

土地变形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土壤侵蚀,破坏了微生物适宜的生活环境,就会减少由于微生物作用而产生的腐殖质。

由于腐殖质缺少,土壤保水能力差,养分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土质恶化,进而影响到土壤对农作物的养分供应。

(二)对水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表塌陷裂缝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地面大气降水的经流和汇水条件,使部分地表水通过塌陷裂缝渗人地下,使地表水系流量减小,甚至干涸;其次是沟通煤层上覆各含水层,使地下水位降低,地表井泉干涸。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

1. 背景介绍采煤是一项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行业,但同时它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其中最为常见和普遍的是采煤塌陷。

采煤塌陷不仅影响了当地民众的生产和生活,还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治理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2. 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采煤塌陷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土地沉降采煤过程中,地下煤层被开采后会造成地面沉降。

沉降的程度与开采的深度、煤层的形态和分布以及地表覆盖物的性质等有关。

沉降会导致地面不平坦,破坏房屋、道路等建筑设施的完整性。

2.2 土地变形采煤塌陷有时还会造成地表的变形,形成裂缝和坑洼。

这种变形不仅破坏了地表结构完整性,也使得地下水位变化,从而与周围的生态环境互动。

2.3 植被受损采煤塌陷导致土地变幻、抬升与塌陷,而土地的这种变化对周边的植被和生物的生长情况会造成重要的影响。

采煤塌陷可以造成当地的植被大面积消失,在大规模屠杀植被的同时也根除了周边动物的栖息地。

2.4 污染物泄漏随着地下煤层的开采,一部分地下水和有机物质会在泉附近排放到地面上。

部分的有机物质难以分解,会造成周边土地物质环境污染,导致植被与动物群系遭受剧烈的影响。

同时这些载有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的水会汇入地下水系统或地表水,影响地区的水质。

3. 采煤塌陷环境治理措施针对上述提出的环境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环境治理措施来解决:3.1 利用大地测量技术大地测量技术是一种利用LaDAR(雷达測量)衛星等精确定位技术,测量采煤地区的地形萍层,以及测量地面沉降情况和地表变形程度等方法。

这可以帮助了解采煤塌陷对地表的影响范围,以及地表变化的趋势,为采煤后环境修复提供一定依据。

3.2 实行采煤区域合理利用为了减少采煤塌陷的影响,促进环保,一种比较可行的治理方式是科学合理利用采煤区域。

3.3 进行生态恢复为了复原生态系统以及对当地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可以在采煤结束之后,对采煤塌陷区进行绿化,造成一片自然场景和新家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与分区治理措施探讨姬婧12 刘富齐3张登明2(1.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焦作454159;2.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资源开发系河南平顶山467001;3.平顶山市湛河区煤炭工业管理局河南平顶山467000)摘要:根据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情况,介绍了采煤塌陷地的状况及治理现状,依据区位原理对塌陷区的土地进行了区域划分,并对各区域塌陷地的土地复垦提出了进一步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复垦;综合治理中图分类号:TD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 1671-0959(2006)07-0069-030引言随着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煤矿开采造成的地表塌陷面积也日益扩大,不仅给当地的地面建筑及耕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而且原有的生态系统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严重的制约了当地经济与建设的发展。

作为以整治被破坏土地为目的的土地复垦,其主要内容就是建立合理的治理措施,确定各类生产用地,维护生态资源的平衡。

由于塌陷区内土地破坏类型多种多样,复垦方法也各不相同,要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充分发挥复垦区内各种资源优势,达到理想的复垦效果,就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采用合理的复垦方法,以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本文介绍了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塌陷地的实际状况及治理现状,并对塌陷地的复垦治理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以期望对当地经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1 平顶山市区采煤概况及采煤塌陷地现状1.1 采煤概况平顶山市是依托煤炭而兴起的一座综合性工业城市,平顶山煤田具有煤层多,煤层厚、煤质好、煤种齐全、分布稳定的特点。

平顶山市区位于平顶山煤田腹部,辖区内分布着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矿井12座,年生产原煤3000万t,地方小煤矿72座,年生产原煤1000万t。

从1955年建矿,到2004年已累计生产原煤近6亿t,本区的煤炭工业为国家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采煤塌陷地现状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建矿50多年来,本区在为国家提供了大量优质能源和原材料的同时,也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导致了土地生态系统的恶化。

椐调查,平顶山市区因煤炭的开采造成的塌陷区东西绵延约30km,南北宽约8km,采煤塌陷土地的地貌多呈碟形洼地或槽形洼地,塌陷深度从边缘向中心部逐渐加深,最深处一般为采出煤层厚度的60%~70%。

目前,采煤塌陷土地总面积约67.877km2,其中稳定塌陷土地12km2,平均塌陷深度2~4m,积水面积约4.28km2,其中积水深度1~3m占积水面积的80%。

共涉及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的3个乡镇41个行政村近万户农户,塌陷破坏耕地36.667km2,50%的耕地都会大幅度减产或绝产。

塌陷还造成农村居民住房变形或倒塌,需搬迁21个村组近2000户村民。

塌陷地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平顶山市卫东区、新华区采煤塌陷地分布状况表单位:km22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治理现状1990年以来,在平顶山市市政府及平煤集团的大力支持下,每年投入500万以上的资金用于采煤塌陷地的治理整治工作。

对塌陷区的复垦治理主要实施“一疏、二平、三改造”的治理措施。

“一疏”即挖沟开渠,建设主、支渠配套工程,旱能浇、涝能排的水利系统,疏排塌陷区内积水;“二平”即对已排除积水的塌陷地,采用平整和梯田平整的办法,复垦还耕,“三改造”即对疏排无法排除积水的塌陷坑,采取“就地取土建鱼塘、垫高土地造菜田”的方法进行改造,规划出常年积水区开挖鱼塘,将弃土垫低洼地进行造菜田,拉矸石围塘铺路和修垫简易公路,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养殖、种植的生态工程系统。

同时,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鱼则鱼、宜建则建”的原则,建立了水域养殖型、林果种植型、基地建筑型、疏排水复耕型、景点娱乐型、三产用地型等六种土地利用名称合计稳定塌陷地不稳定塌陷地小计常年积水无积水东高皇乡29.324 5.334 3.032 2.302 23.990焦店镇32.065 6.301 1.249 5.051 25.765滍阳镇 6.487 0.155 0 0.155 6.332总计67.876 11.790 4.281 7.508 56.087类型,共开挖、疏排主干渠11条,长18km,支渠长19 km,开挖鱼塘63个,建桥与涵洞112座,解放土地约3.2km2。

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3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分区域治理措施探讨3.1 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为了对塌陷区土地进行科学的复垦管理,在治理时应根据塌陷地地理位置、自然条属性、平顶山市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建设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等方面综合分析,统筹兼顾,采取合理的措施。

平顶山市区的采煤塌陷地根据以上原则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区域(见图1)。

图1 平顶山市区的采煤塌陷地区域划分示意图A区是平顶山煤田北部山前丘陵地带,位于平顶山市区的北部,面积约占沉陷总面积的60%,该区包括焦赞寨、马棚山、平顶山、落凫山、龙山等,该地面标高+22m~+110m,平均坡度降3%~8%,塌陷地面积达22.90km2。

该区多为坡耕地/未利用地等。

开采后地表普遍下沉4~10m,但地形、地貌未发生明显变化,覆盖层为泥质砾石黄色砾质土,土层薄、土壤贫瘠、抗旱能力差,大部分为草坡与林地,部分耕地也多为坡耕地或梯田。

B区属于山前地带,面积达15.27km2,地势低缓,位于塌陷地的边缘部分,多数已稳定或一定程度的稳定。

该区域有北环路和平煤铁路中心站与市区相连接,交通条件好。

C区是平顶山煤田东南部开采沉陷区,位于平顶山市区东部郊区,面积达12.00km2,此区域地势低平,平均坡度降1‰左右,土质为黄土状亚沙土和灰黑色亚粘土,一般厚3~15米,最厚达20m以上,塌陷前为灌溉良田,主要作物为小麦和蔬菜。

塌陷后地表出现常年或季节性积水,积水最大深度约 2.1m。

紧临平顶山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孟宝铁路平东站及许南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条件良好。

D区是平顶山煤田西南部沉陷区,位于平顶山市新老城区的过渡地带,地势低平,平均坡降5‰,塌陷严重,面积达17.80 km2,采煤塌陷后地面大部分形成了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积水深度多在2m左右。

3.2 采煤塌陷地分区域治理措施复垦土地的利用方向包括粮、果、林、菜、花卉等经济作物种植、水产与畜禽综合养殖,建筑利用(工业广场和村庄搬迁),休闲娱乐所建设等,应尽可能多地复垦为耕地,复垦中充分考虑改善矿区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体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根据A区的地域特征和土壤地质条件,符合圈层说与级差地租理论,本区应作为林牧业用地,主要用于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平顶山市的植被覆盖率,降低低山和丘陵区水土流失,为平顶山市创建园林城市及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提供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B区域的有效利用创造有力的条件。

本区应以“林牧结合、以林牧促农”为利用方向,大力营造侧柏、刺槐、油松等用材林、水源涵养林,种植杏、枣、柿、核桃等果木林;栽种牧草,采取封山育林和植树造林相结合,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同时,充分利用荒山草坡资源,大力发展畜牧业,建立牛、羊等生产基地,将塌陷地的改造利用纳入山区小流域治理。

到2005年本区已改造利用塌陷荒山坡地21.30km2,其中,用材林 6.44 km2,经济果园林 3.20 km2,牧草地11.32km2,其他用地0.34km2。

B区位于A区南侧,靠近城市,根据其位置特点,可作长远投资规划,可将其作为建筑用地和企业生产用地,以缓解城市居民住房及市区中心区的用地紧张问题。

在此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定期对地表移动变形进行观测,确系稳定的塌陷地可视情况作为房地产开发用地,不稳定的区域可铺设临时性的路基,种植蔬菜,供市民的生活需求,稳定后供土地开发。

1996年底,平顶山煤业集团房地产开发公司已用集团公司二矿重复采煤塌陷地0.153km2,建造家属楼64栋,家属楼总投资 1.1亿元人民币,此工程节约可耕地0.20 km2,解决近1万人住房问题。

C区由于地势平坦低洼,塌陷后出现常年积水和季节性积水,损失较大,大面积积水不能耕种,灌溉设施遭到破坏,无积水的耕地大幅度减产,本区域作为城乡结合处,接近于城市市场,生产经营蔬菜较生产林产品或谷物更有利,因此,本区域治理应以丰富城市居民的菜篮子为核心,复垦主要采取“一疏、二平、三改造”的塌陷治理措施,建成旱能浇,涝能排的养鱼、种菜的综合副食品供应基地。

为了改善矿区的环境质量,提高矿工的生活质量,给东工人镇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去处,在本区东工人镇的腹地,自1984年以来,连续投入了120多万元,将0.15km2常年积水的塌陷地改造成绿树成荫、碧波涟漪的东湖公园,成为职工、居民娱乐、健身的良好去处,填补了市区东部无游乐场所的空白。

在紧邻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塌陷地边缘地带,稳定的塌陷地可以利用未燃烧过的煤矸石作为充填材料,垫高洼地,经过分层镇压和自然沉实,作为小型工业企业用地,这样由于用地价格低廉,可以降低成本,如平顶山胶管厂,胶合板厂,水泥构件厂等,不稳定的塌陷地可视具体情况作为仓储用地或临时堆场用地,如煤球厂,免烧空心砖厂等。

D区位于新老城区的过渡地带,地势偏低,采煤塌陷造成部分地下水露出地面或破坏了地表流水线,形成了常年积水塌陷地和季节性积水塌陷地,已不宜作为农田用地或建设用地,为了提高平顶山城市的品位,改善市区居民的生活和生产环境,满足市区居民的户外休闲需要,同时也将带动市区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该区应作为城市绿地和人工湿地,或者作为居民休闲娱乐用地,设置景点公园,用来作为新老城区过渡带,将平顶山新城区和老城区用景观带衔接起来。

另一方面D区和A区的绿地共同构建了平顶山市的绿色屏障,将阻挡北部矿区的粉尘污染。

将土地复垦技术与生态工程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将充分体现土地复垦的经济功能、社会功能及生态功能。

总之,土地的分区利用是对土地在空间上进行科学布局并合理利用的过程,在对平顶山市区采煤塌陷地土地资源进行治理时,要符合其区位特征,确定各种土地的最佳利用途径及方式,充分发挥土地的应有作用,以提高土地利用的总体经济效益,使平顶山矿区塌陷地的整治从农业复垦的角度向城市用地的综合利用转变,以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一个和谐的生态景观,实现塌陷区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4 结语经过多年的努力,平顶山市区塌陷地治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塌陷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都取得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

本文试着从平顶山市区塌陷地的适宜性条件出发,提出了塌陷地土地资源进行配置时分区域划分方法,并从保持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和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出发,探讨采煤塌陷地分区域治理措施,做到地尽其用,同时也兼顾到了塌陷地复垦利用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问题,使之能够满足平顶山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