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练习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练习 新人教版
高中地理 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练习 新人教版

第一讲 地球

课前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 P 2 考点知识全面总结

课时:

一、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2.经纬度的分布及判读

(1)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

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④纬度相隔1°,

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

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 (x 、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重难点1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1)形成大气层: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地心引力,能吸附住地球周围的大气不致散逸,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2)产生潮汐现象: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引潮力(引潮力即地表某一地的实际引力与地心引力之差),形成了潮汐现象。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

(3)形成纬度自然景观地带性差异的基础: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在同一时间与地面各点的入射角度不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即五带),从而使气候、植被、土壤和自然带也具有带状分布(即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的特征。

(4)形成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再加上自转运动,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经纬网图判读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经纬线的长度:对经纬线长度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办法,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纬线圈的

长度是赤道长度的一半。

(2)经纬网图中方向的辨别:判断方向要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无论南北半球都是自西向东;两点间判别方向要取最短距离,即两点间大圆的劣弧段,注意两点的经度和是否大于180度。

强化练习:

读图,N为北极点,大圆为经线圈,ACB为赤,据此回答1~3题。

1.假如一架飞机从A飞到B,实际最短飞行线路是()

A. B.

C. D.

2.按最短飞行路线飞行,该飞机从A到B的飞行方向是()

A.由西→东

B.由南→北→南

C.由东南→东→东北

D.由东北→东→东南

3.下列关于地球上东、西、南、北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西”,相反方向是“东” ②站在地球南极看四周,处处是“南”

③如果沿纬线向东走,永远走不到东方的尽头④如果沿经线向北走,最终可以走到北方的尽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课后辅导:“三年高考二年模拟”练习题

二、时区与日界线

1、时区

(1)时区的划分:全球按经度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将东西经度各为7.5°度的范围作为零时区(也叫中时区),然后每隔15°为一个时区。零时区以东的时区为东时区,分为东一区——东十一区;零时区以西的时区,分为西一区——西十一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占7.5个经度,即各为半个时区,故将两者合为一个完整的时区,称为东西十二区,全球其分为24个时区。因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从零时向东,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增加一小时,向西每增加一个时区,时间减少一小时。西十二区比东十二区在时间上少24小时。

(2)区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统一使用一种时刻,这种时刻叫区时。区时也叫标准时,每一时都用该时区中央经线所在经度的地方时为全区通用的时间(经度数能被15整除的经线为该时区的中央经线),这种时间成为这个时区的区时,在区时上,除东西十二区外,任意相邻的两个时区,区时相差一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较西的时区,区时较晚。如:当东八区是12点时,东十区是14点;西二区是2点。即东八区比西二区早10个小时,比东十区晚2个小时。

(3)时区和区时的计算

①求时区:(某地的经度+7.5°)÷15°所得的整数商即为该地所在的时区或某地经度÷15°所得的商若大于7.5,商进1,若小于7.5,商不变,商为该地所在的时区

②求时区差:若两地都在同一侧时区,即同为东时区或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减,所得的差即为时区差;若两地不在同一侧时区,即一地为东时区,另一地为西时区,则时区序号相加,所得的和即为时区差。简言之:同侧时区相减、异侧时相加。

③求区时:在时差上,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若已知区时的地点在东,所求地点在西,则用已知区时减去两地的时区差;若已知区时节的地点在西,所求地点在东,则用已知区时加上两地是时区差,即东加西减。所以在时刻上,较东的时区比较西的时区区时要早,简言之:时刻上是东早西晚。

2、地方时

(1)概念:由于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时刻就要早。因此,就会产生因经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同一条经线上的各地,地方时相同。

(2)地方时的判读:将昼半球等分的经线,其地方时为正午12点;与其相对的经线,地方时为0(或24)点。在赤道上,与晨线相交的经线其地方时为6点,与其相对的经线(昏线)的地方时为18点。赤道上日出时刻是6点、日落时刻是18点。其它纬度地区,与晨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出时刻,与昏线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日落时刻。

时区和区时

3、北京时间:我国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经线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我国领土辽阔。东西跨了62个经度,分属五个时区。但现在全国(除新疆采用东六区的区时,称乌鲁木齐时间外)都采用“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比北京(116°19′E)的地方时早约15分钟。

4、日界线:①国际日期变更线(人文日界线)---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1884年在华盛顿国际经度会议上,规定原则上以180度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②自然日界线---地球上地方时为0时(子夜)所在的经线。

性质:①更日性---只要地方时所在经线和时区中央经线过这两条日界线,都要更换日期。在钟点上,人文日界线两侧是相同的;在时间上,自然日界线两侧是连续;②运动性---人文日界线相对地球而言是静止的,相对于太阳来说则是运动的(随地球一起自西向东);自然日界线相对于地球而言是运动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向西移动),相对于太阳而言则是静止的;③转折性---为了照顾人文日界线附近国家或地区居民生活方便,人文日界线不完全按180度经线定位,而是在有些地方成折线,而自然日界线与地球上的经线平行④意义---人文日界线是地球上新一天的起点和终点;自然日界线是当地新的一天的起点和终点

5、时间题的计算

(1)某个日期占全球范围。方法:一是确定哪一条经线是0时刻;二是利用地图判断东西方向;三是根据时间的计算方法,计算地方时。

①当0时经线在东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的少一半,前(旧)一日占大一半。

②当0时经线和0度经线重合时新的一天和前(旧)所占范围相同,各占一半。

③0时经线在西经范围时,新的一天占全球一大半,前(旧)一天占全球的一小半。

④0时经线和180度经线重合时全球都是在同一个日期。

(2)日照图。

①根据两极地区的日照情况判断日期或直射点的纬度北极附近出现极昼,则直射点一定在北半球,如果北极附近的极昼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则直射点在北半球并且向北移动,直射向北每移动1度,则极昼的范围向南扩展1度,直射移至最北的北回归线时,极昼向南移动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即北极圈,也就是说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与极昼(极夜)对应的地理纬度是互余的

②晨线与相交的经线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为18点,时间的计算首先从晨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入手

③白天的中央经线为太阳直射点经线,地方时为12时据此确定

直射点经度或判断时间;夜晚的中央经线为0时,也是自然日界线

的位置,据此可以判断新旧日期所占的范围

(3)时间与经度的计算模式---求某地的时间或经度,需要确

定一条经线的经度和时间,如右图:在四个量中,往往要确定三个

量是已知的,即根据每15度相差1 小时或每1度相差4分钟可求出任一个T1

X1X2

T2

计算经度差?X

计算时间差?T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题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读下图,完成1~2题。 乙 1.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例尺图乙大于图甲 B.图甲为地图,图乙为景观图 C.两图图幅相同,图乙表示的范围更大 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2.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试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B.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试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C.图甲的比例尺表示方式与图乙的不同 D.若图甲比例尺放大1倍,则其图幅面积增大2倍 图中图①②③表示同一区域(世界某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3~4题。

3.若图②的比例尺为1∶N,则图①、图③的比例尺分别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4.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65厘米,则图①的比例尺约为( ) A.1∶3 000 000 B.1∶30 000 000 C.1∶300 000 D.1∶30 000 在深圳的张先生与王先生要开车到S小区洽谈业务。图中两图分别是张先生和王先生的车载导航屏幕截图。据此完成5~6题。 5.如果张先生的导航屏幕为7英寸(1英寸约等于2.54厘米),王先生的导

航屏幕为5英寸,且屏幕截图对应的实际面积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张先生的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快 B.张先生的导航屏幕比例尺小,王先生的导航屏幕比例尺大 C.两个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相同时,张先生的车速快D.两个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相同时,两车行驶速度相同 6.张先生的车载导航屏幕上的N代表正北方向,根据两图信息,可以知道王先生的行驶方向是( ) A.自北向南 B.自南向北 C.自西北向东南 D.自东北向西南 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假设地球为正球体。据此完成7~9题。 7.关于a、b之间和c、d之间的最近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c、d之间的 B.a、b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c、d之间的 C.a、b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c、d之间的 D.无法确定 8.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大

(完整word版)地球仪和地图练习题

地球仪和地图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图上距离是12厘米,实地距离是3600千米,该图的比例尺为()。 A、1:3000万 B、1:300万 C、1:30万 D、1:3万 2、下列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A、1:10 000 B、十万分之一 C、1:1000 D、1:1 000 000 3、在表示某一地区的四幅地图中,当图幅大小不变时,表示内容最详细的一幅是() A、1:5 000 000 B、1:500 000 C、1:50 000 D、1:50 000 000 4、某地图比例尺为1:2500万,实地距离是500千米,图上距离是()。 A、2厘米 B、3厘米 C、5厘米 D、8厘米 5、甲地位于20°N,80°E,乙地位于20°S, 120°E,则甲地位于乙地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6、关于在地图上识别方向的一些叙述,正确的是() A、经线指示东西,纬线指示南北 B、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一个人站在北极,他的四面都是北方 D、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北方 7、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A、20°W,160°E B、20°E,160°W C、0°,180° D、90°E,90°W 8、关于经度,纬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0度经线以东为西经 B、180度经线以东为东经 C、纬度越高,离赤道越近 D、经度越大,离本初子午线越远 9、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际范围就:() A、越大 B、越小 C、不能确定 D、一样 10、在地图上经线指的方向是:() A、东西 B、南北 C 东北 D 西南 11、文字式比例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地距离100千米,表示成数字式是 A、1∶1000 B、1∶10000 C 1∶1000000 D 1∶10000000 12、关于比例尺的正确概念是:() A、表示实地距离比图上距离放大的程度 B、表示图上面积比实地面积缩小的程度 A、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D、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放大的程度 13、1∶1000000的比例尺改写成文字式应是:() A、图上1 厘米等于实地距离10千米 B、一百万分之一 C、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面积10万KM 2 D、图上1 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14、在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A、1∶1500000 B、五十万分之一 C、1∶15000000 D、一百万分之一 15、绘制一张学校平面图,采用下列哪一种比例尺最适合:() A、1∶1000 B、1/3000000 C、0:40KM 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16、在画有指向标的平面图上,确定方向的一般方法是() A、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B、不论什么样的地图,均用经纬线确定 C、根据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来确定方向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7、有关东西两半球界线的划分,正确的是() A、0度和180度的经线圈 B、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的经线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 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假设地球为正球体。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a、b之间和c、d之间的最近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A.a、b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c、d之间的 B.a、b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c、d之间的 C.a、b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c、d之间的 D.无法确定 2.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A.8小时B.9小时C.10小时D.11小时 3.从a地到c地路程最近的走法是() A.先往正北,再往正南 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 C.一直往东南 D.先往东北,再往东南 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以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世界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点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点位于悉尼的() A.正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正西方 5.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下列有关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都位于东半球 B.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 C.不可能同时属于同一日期 D.球面最短距离为18 000千米 读下图,完成6~7题。

乙 6.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比例尺图乙大于图甲 B.图甲为地图,图乙为景观图 C.两图图幅相同,图乙表示的范围更大 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7.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试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B.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试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C.图甲的比例尺表示方式与图乙的不同 D.若图甲比例尺放大1倍,则其图幅面积增大2倍 图中图①②③表示同一区域(世界某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8~9题。 8.若图②的比例尺为1∶N,则图①、图③的比例尺分别为() A.2∶N1∶2N B.1∶2N2∶N C.2∶N4∶N D.1∶2N1∶4N 9.若甲、乙两地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65厘米,则图①的比例尺约为() A.1∶3 000 000 B.1∶30 000 000 C.1∶300 000 D.1∶30 000 在深圳的张先生与王先生要开车到S小区洽谈业务。图中两图分别是张先生和王先生的车载导航屏幕截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如果张先生的导航屏幕为7英寸(1英寸约等于2.54厘米),王先生的导航屏幕为5英寸,且屏幕截图对应的实际面积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车以相同的速度行驶时,张先生的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快B.张先生的导航屏幕比例尺小,王先生的导航屏幕比例尺大 C.两个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相同时,张先生的车速快 D.两个导航屏幕上显示位置的光标箭头移动速度相同时,两车行驶速度相同

2019届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1讲-地球仪和地图》含答案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限时规范训练1地球仪和地图三要素 时间:40分钟分值:9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湖北省沙市中学高三第二次考试)下图是车载导航仪面板示意图,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指向标箭头随行车方向而转动。据此回答下题。 1.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 () A .左上B.右上 C .左下 D .右下 解析:根据图中指向标,汽车在前方左拐弯后,车辆行驶方向是西南方向。行驶中始终显示车头朝上,导航仪面板上的指向标箭头朝向为正北方向,指向右下方,D项正确。 答案:D

2016年7月13日韩国宣布韩美双方决定将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 统(“萨德”系统)部署在韩国东南部的星州郡。中方表示:坚决反对美韩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强烈敦促美韩停止有关进程。中方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利益。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 朝鲜半岛的实际面积约为20万km2,在比例尺1 10000 000 的地图上绘出来时,图上面积约为() A. 2 cm2 B. 20 cm2 C. 200 cm2 D. 2 000 cm2 解析:该比例尺为1 10 000 000,也就是i厘米代表100千米, 20万km2,那么假设长1 000千米,宽200千米,在图上的长就是10 cm,宽就是2 cm,图上面积就是20 cm2,所以B项正确。 答案:B 3. 右图为朝鲜半岛某地的人口密度图,若将图A放大成图B, 地图所表达的内容不变,则图B() A .比例尺变为1 B.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10千米 C .每点代表2 000人

D .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50人 解析:若将图A放大成图B,图幅面积变为原来的4倍,即比例尺为原来的2倍,为1 500000,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千米, 每点还是代表1 000人,人口密度不会变。 答案:D (2018陕西省西安市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F面两题。 4. 该岛屿位于北京的() A .东南B.西北C .东北 D .西南 解析:据图中经纬度可知,该岛屿大致位于(144 °,13 °0‘ N), 北京的地理坐标为(116°,40 °),因此该岛屿位于北京的东南方向。 答案:A 5. 关于该岛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岛位于印度洋板块上B.该岛位于大西洋的中部 C .该岛属于热带草原气候 D .该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解析:根据岛屿的地理坐标可知,该岛屿位于太平洋、亚欧大陆东部、低纬度地区,应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备战2019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题(含解析)

高考一轮复习地球仪与地图专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下图是某半球经纬网图,假设地球为正球体。据此完成1~3题。 1.关于a、b之间和c、d之间的最近距离,说法正确的是( ) A.a、b之间的最近距离大于c、d之间的 B.a、b之间的最近距离小于c、d之间的 C.a、b之间的最近距离等于c、d之间的 D.无法确定 2.一架飞机以1000千米/时的速度飞行,从a地沿最短航线飞往b地,大约需要的时间是( ) A.8小时 B.9小时 C.10小时 D.11小时 3.从a地到c地路程最近的走法是( ) A.先往正北,再往正南 B.先往东南,再往东北 C.一直往东南 D.先往东北,再往东南 纬线世界地图是按照纬线分割地球仪,以纬线为纵坐标线,以经线为横坐标线来绘制的世界地图。下图为纬线世界地图,有一艘科考船从悉尼出发,到图中a点进行科学考察。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a点位于悉尼的( )

A.正南方 B.东南方 C.西南方 D.正西方 5.对跖点是地球同一直径的两个端点。下列有关图中a点与其对跖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都位于东半球 B.地方时总是相差12小时 C.不可能同时属于同一日期 D.球面最短距离为18 000千米 读下图,完成6~7题。 乙 6.有关甲、乙两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比例尺图乙大于图甲 B.图甲为地图,图乙为景观图 C.两图图幅相同,图乙表示的范围更大 D.图乙中的动物形象属于注记 7.关于图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车站与学校相距约375千米,与农业试验区相距约580千米 B.沿公路从火车站到农业试验区,其方向是先向正北、后向正东 C.图甲的比例尺表示方式与图乙的不同 D.若图甲比例尺放大1倍,则其图幅面积增大2倍 图中图①②③表示同一区域(世界某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8~9

高中地理 第一讲 地球仪与地图练习 新人教版

第一讲 地球 课前复习:“三年高考二年模拟” P 2 考点知识全面总结 课时: 一、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2.经纬度的分布及判读 (1)纬度的判断 ①某地的纬度,也就是该地向地心做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②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是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 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③自南向北数值增大者为北纬,数值减小者则是南纬。 ④纬度相隔1°, 其间的经线长度约为111千米,因此,南北方向两点相隔的纬度数,大致等于其 直线距离除以111千米得到的商。 (2)经度的判断 ①自西向东(或顺地球自转方向)数值逐渐增大则为东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 ②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 ,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 (x 、y 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重难点1 地球形状和大小的地理意义 (1)形成大气层: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地心引力,能吸附住地球周围的大气不致散逸,为人类和生物的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 (2)产生潮汐现象:地球巨大的体积和质量,产生巨大的引潮力(引潮力即地表某一地的实际引力与地心引力之差),形成了潮汐现象。蕴藏着丰富的潮汐能。 (3)形成纬度自然景观地带性差异的基础: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在同一时间与地面各点的入射角度不同,造成地球上热量的带状分布(即五带),从而使气候、植被、土壤和自然带也具有带状分布(即呈纬度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的特征。 (4)形成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现象;再加上自转运动,形成了地球上的昼夜更替现象。 经纬网图判读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经纬线的长度:对经纬线长度的掌握可采用两者相互比较的办法,所有的经线都是等长的半圆,理论上讲为赤道长度的一半。而纬线的长度则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长,南北纬60度纬线圈的

地球与地球仪练习题

地球与地球仪练习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首次实现了绕地球一周,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A.魏格纳B.麦哲伦C.哥伦布D.迪亚士 2.下列纬度属于中纬度的是() A.0°B.40°N C.90°S D.66.5°N 3.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是() A.180°经线B.赤道C.本初子午线D.回归线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D.30°﹣60°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5.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纬线B.0°经线C.180°经线D.20°W经线 6.经过精密仪器测量,地球的表面积约是() A.4.1亿平方千米B.5.1亿平方千米 C.6.1亿平方千米D.8.1亿平方千米 7.地球仪上0°经线指的是() A.本初子午线B.东西半球分界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 D.国际日期变更线 8.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①日、月都从天空东方升起,西方下落 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l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假如你是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 A.4万平方千米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D.6351平方千米 10.在眺望海边驶近的帆船时,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海平面的上升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地球是一个球体 D.地球绕太阳公转 11.赤道的周长大约是() A.4万千米B.8万米C.6371千米D.1.8万千米 12.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____的定位功能,在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 A.经纬网B.经线C.纬线D.赤道 13.关于地球赤道周长叙述正确的() A.约6371千米B.约5.1亿千米C.约4万千米D.约5万千米14.下列各经纬线中,指示南北方向的是() A.本初子午线B.赤道C.南回归线D.北极圈 15.下列关于地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两极稍扁赤道略鼓 B.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略长一点 C.地球表面积约为5.1平方千米 D.赤道周长4千米 16.2018年2月6号,英国民治调查公司对8215名美国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时发现,在美国18岁至24岁的人中有近13的人相信地球是一个平面,那么地球的真实形状是() A.平面 B.圆形 C.正球体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 1.下列有关东西半球的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2.在地球仪上既位于东半球,又属于西经度的范围是() A. 0°向西至20°W B. 0°向东至20°E C. 180°向东至160°W D. 0°向东至100°E 3.关于点(10°S,155°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B. 位于西半球,低纬度 C. 位于南半球,东半球 D. 位于西半球,高纬度 4.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位于中国台湾岛的东北部,分布在东经123°20′-124°40′,北纬25°40′-26°00′之间的海 域.图中最接近此地的点是() A. .④ B. .② C. ① D. ③ 5.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 B. 南回归线 C. 北回归线 D. 北极圈 6.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A. 0°经线 B. 180°经线 C. 20°W、160°E D. 0°纬线 7.从南极到北极,纬度变化的规律是()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小 C. 由大到小再变大 D. 由小变大再变小 8.有一位建筑师,想要建造一座房子,房子四面的窗户都对着北方,你认为应该建在() A. 北极点上 B. 南极点上 C. 赤道和本初子午线的交点上 D. 赤道和180°经线的交点上 9.读图回答3-5题. 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 A. ( 23°N,20°W ) B. ( 23°N,20°E ) C. ( 23°S,20°W ) D. ( 23°S,20°E ) 10.本初子午线是指() A. 0°经线 B. 180°经线 C. 20°W经线 D. 160°E经线

2020届高考地理总复习滚动训练一地球仪与地图 44

滚动训练一地球仪与地图 一、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与图乙比较,图甲所示(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2.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第1题,两图图幅大小相当,但图甲相邻两条经线和纬线相差的度数小于图乙,所以图甲表示的实际范围要小于图乙,图甲比例尺要大于图乙。第2题,从两地的纬度判断,楠迪和莫尔兹比港都位于南半球,且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南方;从经度判断,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方。所以,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 【答案】1.D 2.D 夏威夷群岛中的毛伊岛和希腊的锡拉岛(如下图所示)上有世界闻名的红沙滩。读图,回答3~4题。 3.从毛伊岛到锡拉岛的最短航线的航向可能是( )。 A.一直向西北 B.一直向东 C.先向北,后向南 D.先向南,后向北 4.两岛间最短距离约为( )。 A.7000 km B.11000 km C.13600 km D.16000 km 【解析】第3题,两岛近似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而经线圈是大圆,根据“大圆劣弧”的最短航线原则,最短航线的航向应为先从毛伊岛沿经线向北到北极,再由北极沿经线向南到锡拉岛。第4题,根据经纬网判断,两岛近似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上,最短距离为该经线圈上的

劣弧长度;由经线上纬度相差1°实际相距约111 km可知,两岛最短距离约为[(90-21)+(90-36)]×111=13653 km。 【答案】3.C 4.C 读两经纬网示意图,回答5~6题。 5.乙地位于甲地的( )。 A.西北方 B.西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6.下列关于a、b两线段实地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 )。 A.ab D.不能确定 【解析】第5题,读图并根据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20° S,40° W),乙地位于(60° N,120° E),根据纬度,乙地位于甲地的北方,根据经度,乙地位于甲地的东方,故乙地位于甲地的东北方向。第6题,根据图中经纬度差值,考虑60°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将b分成与a相同的经纬度间隔,b线段的长度是a线段长度的6倍多,a、b两线段实地距离的比较,正确的是a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仪和地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仪和地图 初中地理知识点复习:地球仪和地图 本初子午线(00经线)(东、西经1800“一轴两点”:地轴和两极经纬网经线东、西半球的划分(200W、1600E)赤道(00纬线) 纬线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1.地球仪:就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 作用:可直观地表现地球面貌和地理事物的分布,能演示地球运动等自然现象。 2经纬线比较 经线纬线 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每一条经线长度都相等(等长) 就半球来说,每一条纬线长度都不相等;就全球来说,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经纬线的特点: (1)经线是半个地球的大圆,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约为2万千米。

(2)纬线都是一个完整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约4 万千米。 (3)由赤道到两极,纬线的长度逐渐减小。 3.经度和纬度的划分方法 (1)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为00经线,向东、西各分为1800。0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以西(左)为西经。 (2)纬度的划分是以赤道为00纬线,向南北各划分900。赤道以南(下)为南纬,以北(上)为北纬。 4.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 (1)东西半球:以西经200,东经1600为界,分为东西半球。 注:自西往东(即越往右),经度数升高的为东经;自南往北(即越往左),经度数升高的是西经; (2)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半球。 注:自南往北,纬度数升高的为北纬,纬度降低的为南纬。 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 00-----300 300--------600 600-------900 5、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类型: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直线式)

3.2 地球仪和地图 同步练习及答案

3.2 地球仪和地图-1 同步练习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的一轴两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________附近,在地球仪上顺着________方向环绕地球________周的圆圈,叫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称为________。 2.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____组成的经线圈。 0°经线也叫________。 3.(1)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例尺有三种基本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地图一般有三种定向法:一般定向法是上____、下________、左________、右_______,另外可利用图上的 ________和________定向。 二、选择题 4.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纬线长度都相等 C.地球仪上经线有360条D.每条经线都各自成一个圆圈 5.在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 000千米的世界地图上,图上赤道线的长度是( ) A.200厘米B.100厘米C.50厘米D.20厘米 6.人们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画出经纬网的目的是( ) A.划分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B.便于气候分类 C.确定方向D.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7.某同学把某地的地理位置记作116°E、纬度40°,这个地点在地球表面有( ) A.一处B.两处C.三处D.四处 8.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 ) A 1:1 000 B.1:10 000 C.1:30 000 D.1:500 000 9.在比例尺为1: 2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 A.5 B.10 C.1 D.2 10.甲、乙两图的图幅相同,甲图比例尺为1:400万,乙图为1: 800万,则( ) A.乙图表示地区范围小、内容详细B.乙图表示地区范围广、内容简略 C.甲图表示地区范围广、内容详细D.甲图表示地区范围小、内容简略 11.下列地图的图幅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大的是( ) A.世界地图B.中国地图C.广东地图.广州地图 12.在图上量得甲、乙两村的距离为4厘米,而两村实地距离为2千米,则该图的比例尺应为( ) A.1: 50 000 B. 1 500000 C.D.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千米 13.如图所示,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东北方向D.西北方向 14.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于4月6日至8日在海南博鳌(19°31′N,110°18′E)隆重召开,主题为“革新、责任、合作:亚洲寻求共同发展”。博鳌与图中哪个点近似( )

地球与地球仪练习题

地球与地球仪练习题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 1.首次实现了绕地球一周,从而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的航海家是()A.格纳B.麦哲伦C.哥伦布D.迪亚士 2.下列纬度属于中纬度的是() A.0°B.40°N C.90°S D.66.5°N 3.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是() A.180°经线B.赤道C.本初子午线 D.回归线 4.下列说确的是() A.东西半球划分界线是0°和180°°经线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C.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D.30°﹣60°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5.本初子午线是指() A.0°纬线B.0°经线C.180°经线D.20°W经线 6.经过精密仪器测量,地球的表面积约是() A.4.1亿平方千米B.5.1亿平方千米 C.6.1亿平方千米D.8.1亿平方千米 7.地球仪上0°经线指的是()

A.本初子午线 B.东西半球分界线 C.南北半球分界线D.国际日期变更线 8.下列现象能证明地球为球体的是() ①日、月都从天空升起,西方下落 ②在海边眺望驶近的帆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③l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④观察日食现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假如你是一位裁剪师,要为地球制作一件外衣包裹全身,那么所需的面料是() A.4万平方千米B.6371平方千米 C.5.1亿平方千米D.6351平方千米 10.在眺望海边驶近的帆船时,总是先看到船的桅杆,再看到船身,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 A.海平面的上升B.太阳的东升西落 C.地球是一个球体D.地球绕太阳公转 11.赤道的周长大约是() A.4万千米B.8万米C.6371千米D.1.8万千米 12.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____的定位功能,在航海、航空、军事等领域广泛应用() A.经纬网B.经线C.纬线D.赤道 13.关于地球赤道周长叙述正确的()

2018地球与地图练习题

§1.1 地球基础知识练习题 读经纬网图(图1)回答1~2题 1.图中各点位于北半球和西半球的是 A .③④ B .①② C .⑤⑥ D .③⑦ 2.图中④点位于⑧的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3.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如果前进方向保持不变,那么 ( ) A .两人都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B .两人都不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C .只有甲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D .只有乙能回到原出发地点 4.已知甲地(70°N,80°W)、 乙地(70°N,150°E),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地位于乙地正西方向 B .甲地位于乙地正东方向 C .沿纬线向东走两地路程最短 D .两地的最短距离的路线应经过北极 5. 我国黄河站位于长城站的 ( ) A .东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东南方向 D .西南方向 6.黄河站到北极点的最距离最接近 ( ) A .120km B .1000km C .1100km D .1 225km 读局部地区经纬网示意图(图2,)两幅图图幅 相同,乙地西临海洋。完成7-8题。 7.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在乙地的东北方 B .甲图所示地域范围和乙图一样大 C .甲、乙两地同时进入高温季节 D .甲、乙两地同时进入雨季 8. 有关甲地地理特征的说法有错的是 A .位于亚洲东部 B .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C .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 .雨热同期,但水旱灾害多。 学校购回一批直径为32厘米地球仪,据此回答9-11题: 9.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 A .1::400 B .1: 40000000 C .1: 32000000 D .1: 32000000 10 .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 A. 25 厘米 B . 40 厘米 C . 60 厘米 D . 80 厘米 12.如果原来地球仪的比例尺是新地球仪的2倍,那么原来地 球仪上60 °N 的纬线长度( ) A. 64厘米 B .50厘米 C .100厘米 D .200厘米 读图4回答 13.若 b 、d 经线的经度为 150°E ,则 ab 、bd 、cd 、ac 图1 图4 图3 330 300 320 350 74 71 图2

地球仪和地图练习题

(对应学生用书P7) 一、选择题 (2013·浙江六校联考)读“我国南极中山站(69°S,76°E)和南极最高点的昆仑站(80°S,77°E)位置分布图”。完成第1~2题。 1.昆仑站与中山站的直线距离约为() A.820千米B.1020千米 C.1220千米D.1420千米 解析:两考察站经度差异不大,纬度相差11°,从而可估算两地的距离大约为1220千米。 答案:C 2.在中山站10千米高空看69°S纬线的形状近似呈() A.正圆B.椭圆 C.直线段D.曲线段 解析:在中山站10千米高空不能俯视整个69°S纬线圈,因而见到的是一条曲线段。 答案:D

(2013·河南省十所名校高三第三次联考)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3~4题。 3.图示区域的地貌特征是() A.a处海岸陡峭B.b处海拔可能是188米 C.c处不可能有河流发育D.d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解析:阅读分析图示等高线可知,a处位于沿海地带且等高线密集,表明海岸陡峭。B、C、D三项均不属于对地貌特征的描述。且c处位于谷地,可能有河流发育,d处位于山脊,不可能有河流发育。故四个选项中只有A项正确。 答案:A 4.图示区域() A.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B.山脉为东西走向 C.最大高差为999米D.高原与盆地交错分布 解析:图示区域海拔大部分在200 m~500 m之间,局部区域位于500 m以上,故该区域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D项错误,A为正

确选项。分析等高线延伸特点可知,该区域山地呈东北—西南走向,B项错误。图示区域海拔最高处低于900 m,最大高差不可能为999 m,C项错误。 答案:A (2013·无锡市第一中学高三质检)一组同学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考察,行走过程中他们看到如下特征:“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个山峰,其中一个山峰目测距离约2 km(只考虑图示范围内的地形)”,据此回答5~6题。 5.上图是他们使用的等高线地形图,据此推断他们的位置是() A.③B.④ C.①D.② 解析:根据描述:正前方和左侧各有一个山峰,其中一个山峰目测距离约2 km。图示范围内只有两座山峰。根据比例尺,他们的位置离其中一座山峰2 km,计算图上距离约2 km。①②③④四地中符合上述条件的只有②。

高三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测试卷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单项选择题 经过地球球心的一条直线与地表相交的两点互为对跖点。已知甲地(30°S,45°E)和乙地互为对跖点。读图回答1~2题。 1.与乙地经纬度相同的是( ) A.①B.② C.③D.④ 2.关于①②③④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①位于西半球B.②位于低纬度 C.③位于大西洋D.④位于南温带 (·浙江模拟)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①②③区域面积相比( ) A.①>②B.②>③ C.①=③D.无法比较 4.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③区域海面地心距离比①稍长 B.③区域位于①区域的西北方向 C.③区域位于北半球、东半球 D.东北航向是②区域向③区域飞行的最近航线 读下图,回答5~6题。 5.在①点东南方向的是( ) A.④B.② C.③D.⑤ 6.从①到②最短距离的路径方向是( ) A.先向西南后西北 B.先向东南后东北 C.先向正南后正北 D.一直向东南 读图,完成7~8题。 7.图中B城市位于C城市的( ) A.东北方B.西南方 C.东南方D.西北方

8.A城市到D城市的距离约为( ) A.4200千米B.5200千米 C.72000千米D.8200千米 下图为地球星瓣图,图中a点为陆地相对集中的“陆半球”的极点(38°N,0°)。据此回答9~10题。 9.与“陆半球”对应的“水半球”的极点应是图中的( ) A.b点B.c点 C.d点D.e点 10.赤道上位于“陆半球”且位于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 A.0°向西至20°W B.20°W向西至90°W C.90°W向东至90°E D.20°W向东至90°E 读两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 11.飞机从乙地沿着最近距离飞往甲地,其方向是( ) A.由西北向东南B.由西南向东北 C.由东北向西南D.由东向西 12.图示区域( ) ①甲城市临大西洋,乙城市临太平洋②东、西半球位置不同③甲、乙两城市沿海海域的洋流流向不可能大致相同④甲城市所在区域实际范围比乙城市大 A.①②B.②④ C.②③D.③④ 二、综合题 13.读“局部经纬网图”,完成下列问题。 (1)分别写出甲地以地轴、赤道和地心为对称轴(或中心)的对称点。 (2)甲、乙、丙、丁四地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位于高纬度地区的是________,位于温带的有____________。 (3)甲位于乙的________方向,丙位于甲的________方向,某飞机由甲沿最短航线以每小时1110千米速度飞往乙,飞行方向是________,其飞行时间____________2小时(>、=或<)。 14.读图,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在乙的________方向,丙在丁的________方向。 (2)丙地位于________(东、西)半球,________(高、中、低)纬度,________(热量带)。 (3)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 (4)写出丙点对跖点的坐标,并判断该点到南极点的距离。 答案 1.D根据题干信息知乙地位于(30°N,135°W),据此读图可得出结论。 2.C在读出四地地理位置的前提下,结合已有知识确定答案。 3.B4.B第3题,①②③区域经度差、纬度差相同。①②区域南北半球相反,但纬度相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练习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练习题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二、填空题 1.零度经线叫,零度纬线叫。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3.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纬度。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平方千米。 5.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7.人们把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用西经度和东经度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三、连线题 1.把下列线与其称号连接起来: ①0℃经线 A.北极 ②0℃纬线 B.赤道 ③90°N C.南极 ④90°S D.本初子午线 2.将下列地点与所在半球用线连起来: ①东半球 A.20°N、116°E ②西半球 B.70°N、21°W ③南半球 C.10°S、10°E ④北半球 D.30°S、10°W

第1讲 地球仪与地图

第1讲地球仪与地图 【考纲原文】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与注记。 3.海拔(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等高(深)线和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网络构建】 题点1 经纬网的主要应用 【母题导入】 (原创)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地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C在B的东南方向。若一架飞机沿AC航线飞行,其最短飞行方向是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2)AC间距离与AB间距离相比较,AC>AB(>或<),其中AB实际距离大约为222km。 (3)说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并判断该区域主要气候类型。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第(1)题,结合经纬网知C在B的东南方向。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为过两点和地心三点所在平面的劣弧距离,据此判断飞行方向。第(2)题,AB两点在同一经线上相差2°,其距离为2×111=222 km,AC位于52°N同一纬线上,相差5°,其距离比经线上2°距离要大,即大于AB间距离。第(3)题,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等方面说明该区的地理位置,并推断其主要的气候类型。 【核心规律】 一、经纬网分类 1.方格状经纬网图 (1)横线代表纬线,纵线代表经线 (2)纬度数由南向北增大的为北纬,由南向北减小的为南纬;经度数由西向东增大的为东经,由西向东减小的为西经。 (3)在同一幅经纬网图上,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相等,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相等 【注意】经度间隔和纬度间隔数值不一定相等 2.极点经纬网图 (1)纬线为同心圆,经线为由极点向四周放射出的一条条射线 (2)纬度应根据南北极点来判断: ①根据极点处标注的N或S判断

高中地理复习专题一《地球与地图》练习题附解析

专题一地球与地图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 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经纬网运用地球仪,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熟悉经纬网的特征 考查形式: 多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考查内容: 经纬网侧重考查特征(长度、形状、方 向);地图三要素侧重考查方向;等高线 地形图侧重考查判读与应用;地形剖面 图侧重考查判读 考查频率: 等值线概率更大 考查能力: 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考查素养: 侧重考查区域认知与地理实践力 经纬网:突出经线(经度)、纬线(纬度)形 状、方向、长度、分布规律 地图三要素:侧重地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等高线地形和地形剖面图:侧重考查等值 线的性质及其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 用,如区位选址等 地图三要素运用资料,学会运用地图三要素等高线地形图运用资料,学会判读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运用资料,学会绘制、判读、应用地形 剖面图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经纬网 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结合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甲地位于乙地的() A.东方 B.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 A 2.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A.20 000千米 B.15 000千米 C.10 000千米 D.5 000千米 答案 D 知识2地图三要素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边界十分简洁,由49°N、60°N(近似)、102°W和110°W这四条线相交划定,下图为萨省北界上M和N两地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题。 若M、N图上距离7.4 cm,两地地方时相差4分钟,则上图比例尺约为() A.1∶750 000 B. C.二十五万分之一 D.图上1 cm代表实地距离74 km 答案 A 知识3等高线地形图 读我国某区域等高线简图,该区域东面临海,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