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

合集下载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办法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办法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依据】为加强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规范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与管控工作,防范和遏制安全生产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基本规范(试行)》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长江航运安全生产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及其监督管理工作。

第三条【风险定义】本办法对风险的定义是在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环境破坏、负面社会影响、财产损失的基础设施、船舶、水上建设工程、生产活动参与人等要素及所处的环境要素。

第四条【实施主体】长江海事局及江苏海事局、长江航道局及长江口航道管理局、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负有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监管责任,从事长江干线水上运输的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所属船舶(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是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的责任主体。

第五条【机构职责分工】长江航务管理局负责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重大风险分级管控的指导与协调工作。

长江海事局及江苏海事局负责长江干线船舶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编制长江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南,制定长江水上安全生产风险清单及防控措施。

长江航道局及长江口航道管理局负责长江干线航道公共安全和水运工程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编制长江航道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南,制定长江航道安全生产风险清单及防控措施。

三峡通航管理局负责三峡坝区水上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编制长江三峡通航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指南,制定长江三峡通航安全生产风险清单及防控措施。

各级管理部门应督促指导生产经营单位积极开展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编制企业(或船舶)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手册。

第六条【管控原则】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坚持“动态实施、分级管控、持续改进”的原则。

第二章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类分级第七条【风险分类】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生产风险分为水运工程建设工地类风险、船舶类风险、航道类风险、通航环境类风险、管理风险、港口类风险六类。

基于主诱因的长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模型及软件实现

基于主诱因的长江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模型及软件实现
文献标志码 : A D : O 3 6 /.S N 6 44 6 . O o 0 . l 0I 1 . 9 3 jI S 1 7 — 8 1 2 1 . 6 O 1
中 图分 类号 : 2 . U6 4 1
长 江 水 上 交 通 安 全 预 警 管 理 是 安 全 管 理 的 重
式 中 : Y 为第 i 预警 类别 的预 警 等级 ; 类 z为 预警
风 险 因素 按 照安 全 形势 、 航 秩 序 、 水 等 级 、 通 枯 洪
但是 , 文献 [ ] 出上述 方法均 不适 合于 水上交 通 8指 安全 预警管 理 。结 合长 江干线 水上 交通 安全管 理
实 际 , 警模 型 的 核 心 是解 决 预 警 等 级 的评 判 。 预
水 等级 、 象 、 质 等 6个 方 面分 类 , 过 比较 计 气 地 通
对 预警 管理 的及 时 、 确性 特点 , 建 了包 含 预 警 分 析 、 警 对 策 和 预 警 历 史 等 3 子 系 统 为 基 础 的 准 构 预 个 预 警 管 理 系 统 框 架 , 实现 了预 警 等 级 评 判 和 对 策 库 的 自动 提 取 。 并 关键词 预 警 模 型 ; 策支 持 系统 ; 统 框 架 决 系
断 , 后综合 J个预 警指标 的 等级结 果 , 然 取其 中预 警等 级最 大的 为该预 警类别 最终 的预警 等 级 。
1 预 警模 型
预警管 理 的 常见 模 型 包 括 了人 工 神 经 网络
( ANN) 、 色 预 测 、 别 分 析 模 型 、 于 概 率 的 法 灰 判 基 模式 识 别 ( MR) 型 、 回 归 条 件 异 方 差 模 型 模 自
的管 理与把 关 3 )发布 的预 警信 息 自动存 入后 台数据 库 , 管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机制评析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机制评析

水上 交通 安 全 的影 响 , 积极 促 进 了辖 区 水 上 污 染 事 故 的发 生 。 但 从 发 生 的事 况 、 航秩 序 、 通 枯水 、 水 、 洪 气象 灾害 、 地
安全 形势 的持 续 稳定 。 同时 , 快从 “ 责任 追 究 、 原 因 加 重 轻 故 预 防、 轻责 任 追究 ” 的转 变 。 规 则 》 《 规
的发 生 、提 高水 上 交通 安 全 水平 ,已经 货 物吞吐量 1 4 . 亿吨 , 1 同比增长 1.% : 分别 发布 。 9 5
成 为 人们 迫 切 关 注 的 问题 。 而 长 江 干 集 装箱吞 吐量 5 1 5 . 标箱 ,同 比增长 2万
四级 预 警 : 据 可 能 引发水 上 险情 根 线水 上 交通 安全 预 警 机 制能 应对 大 风 、 3 %。 长江 成 为世 界 上运 量最 大 、 为 或 事 故 的紧 迫程 度 、 害 程度 和 影 Ⅱ范 7 最 危 向
大雾、 大水等恶 劣天气情况下对长江航 繁 忙的 通航 河 流。 江航 运 事业 的 不断 围 , 预 警等 级 由低 到高 分为 4 级别 , 长 将 个 运的影响, 促进辖 区安全形势的持续稳 发展 创造 了可 观 的社会 经 济价 值 , 同 但 即一级( 色 ) 、 红 预警 二级( 色 ) 警 、 橙 预 三
五 种 方式 : 明确 预 警信 息 5 基 本 种
20 0 7年 , 江 海事 局 以安全 监督 管 发 布 方式 分别 为 长江 海 事局 外 网 、 江 长 长
自2 0 年 以来 , 江海事 局建 立并 理 为 中心 , 断探 索和 完 善安 全监 管 长 水上 安 全信 息 电台、 06 长 不 海事 VHF系统 ( 甚 重 四客一 危” 舶 、 五 高频 电话 ) 船 “ 全 面 实施 了 “ 四级预 警 、 三级 发 布” 的水 效 机 制 , 点抓 好 “ 、长江 水 上安 全 GP S监 控 系 船 “ 水域 、“ 两期 三假 ” 统 、 上 交通安 全 预 警机 制 , 江 全线 组织 实 小 ” 舶 、 六 区一 渡 ” 长 移动 通 信 短信 群 发 。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关于近期危化品船舶事故及险情的通报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关于近期危化品船舶事故及险情的通报

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关于近期危化品船舶事故及险情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2.04.11•【文号】•【施行日期】2012.04.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关于近期危化品船舶事故及险情的通报沿江各省市港航管理局、局直属各单位、有关船公司:2012年4月9日至4月10日,连续发生3起危化品船舶事故及险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潜伏着爆炸和污染水域的重大危险,应认真吸取教训并高度重视,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一) 2012年4月9日0540时,江苏省江都市龙川运输有限公司所属“苏扬油198”油船(载柴油1150吨,南京至宜昌,船员5人),上行至肖家堤拐3号白浮连线水域(长江中游里程537公里)遇雾搁浅。

(二) 2012年4月10日2045时,江西东港航运有限公司所属“赣东港化66”化学品船(载纯苯2000吨,南通至岳阳,船员9人),上行至江心洲171#白浮附近(长江下游里程416公里)水域,与同向行驶的巢湖市海航船务有限公司所属“皖海航29” 货船(空载,马鞍山至荻港,船员4人)发生碰撞,造成“赣东港化66”左舷二楼生活区栏杆轻微变形。

(三) 2012年4月10日2100时,湖北省鄂州市三江油运有限公司所属“中南油120”油船(载柴油950吨,安庆至黄冈,船员7人),上行至戴家洲水道戴直1号红浮(长江下游里程922公里)水域,与下行“鄂黄冈2899”(载黄砂280吨,兰溪至黄石,船员6人)发生碰撞,造成“中南油120”艏尖舱水线下破损约50公分。

“鄂黄冈2899”左舷黑杆、船艏系缆桩、甲板护舷部分受损。

目前,正值长江水位交替期,气候多变,通航条件相对复杂,随着“五一”假期客运高峰、汛期的到来,维护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形势持续稳定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为加强当前安全生产工作,全力确保长江航运安全形势的持续稳定,严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现提出要求如下: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长江是中国著名的大河,水上运输一直是其重要的交通方式。

长江上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对长江水上运输现状、危险品水上运输特点以及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探讨了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水流、天气等自然因素,而人为因素则涵盖了人员意识、管理制度等方面。

综合分析显示,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需要综合考虑并加强管理。

本文提出了一些安全措施建议,包括加强培训、完善监管机制等,同时也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影响因素、环境因素、人为因素、安全措施、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长江是我国重要的水上运输干线之一,长江水上运输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危险品运输需求的增加,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危险品水上运输涉及到众多的安全风险和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甚至对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巨大威胁。

长江流域人口众多,经济发展相对较为发达,对危险品的需求量较大。

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问题尤为突出。

目前,我国对于危险品水上运输的管理和监管还存在一些不足,容易造成事故的发生。

对于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寻找影响安全的关键因素,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和管理策略,对于提升长江水上运输安全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长江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运干线,危险品水上运输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

由于复杂多变的水上环境和众多的危险品种类,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和风险。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的安全影响因素,探讨其中的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运输安全的影响,为提高长江危险品水上运输的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Copula-Bayesian组合模型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概率评估

基于Copula-Bayesian组合模型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概率评估

基于Copula-Bayesian组合模型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概率评估作者:刘清张娟来源:《水运管理》2020年第09期(武漢理工大学交通学院,湖北武汉 430063)【摘要】为提高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针对现有水上安全风险分析模型的局限性,提出Copula-Bayesian组合模型研究长江干线全航段水上交通风险分布规律,计算各分布点的主要事故概率。

研究结果表明,在下游沙洲水道樊口施3号红浮附近水域最容易发生碰撞事故,在中游芦家河水道芦家河6号红浮附近水域发生搁浅事故可能性最高,在上游猪儿碛水道石板坡桥右1号红浮附近水域触礁事故分布概率最大,在上游江津水道江津桥右1号红浮附近水域船舶自沉事故较多。

研究结果可为海事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防范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江干线;通航安全;Copula-Bayesian组合模型;分布概率;风险防范0 引言长江航运是长江经济带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运安全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8年长江干线货船平均吨位由2017年的1 630 t提升至1 780 t,船舶大型化对航道通过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贯通并投入试运行,5万吨级海船已能直达南京港,万吨级江海船舶可常年直达武汉港,武汉至重庆段可通航5 000吨级单船和万吨级船队。

长江上中下游常年维护水深相差较大,枯水期航道水位明显降低,使得长江上中游搁浅风险增多。

2018年长江干线年货物通过量达到26.9亿t,较2017年增长7.6%,货运量增长致使船舶密度加大,船舶碰撞、触礁事故时有发生。

为适应长江航运船舶日益大型化、航道通过能力显著提高和货物通过量稳步增长等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进行研究具有新的意义,可提高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

目前水上安全风险研究颇受关注,国内外学者常用贝叶斯(Bayesian)单一模型对水上安全风险进行研究,由于水上交通事故样本少,难以获得稳定的测算结果,容易造成结果失真。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

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交通部编制,并于今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

这是建国以来编制的第一个国家级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中长期规划,是全国突发性公共事件应急体系的组成部分。

水上交通安全属公共安全范畴,涉及船舶交通的监管和险情救助。

水上交通事故突发性强,远离陆地,救援困难,易造成群死群伤和重大经济、环境损失以及重大社会影响。

加强安全工作,处理公共突发事件是政府的重要职能。

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建设,对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应对水上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国家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水上交通安全保障能力得到提高,安全形势初步好转,水上交通安全监管与救助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2005年与2000年相比,等级以上运输船舶交通事故减少了15.9%,死亡人数减少了16.8%。

2001年至2005年期间,组织搜救行动8788次,救助人员71168人、船舶6877艘、财产价值约171亿元。

但是目前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仍然是低水平的,尤其是监管和救助装备的数量和性能与实际需求差距很大。

遵照2004年1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的要求,为实现到2020年水上交通安全状况根本好转的战略目标,制定《国家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系统布局规划》。

规划的地理范围是中央政府实施安全监管的水域,包括全部沿海水域(18000千米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千米管辖海域面积)、长江干线(宜宾以下2700千米)、珠江、黑龙江水系主要通航水域、额尔古纳河和澜沧江下游水域。

规划的基础年为2005年,规划的水平年分为2010年和2020年。

一、现状评价(一)安全现状1.水上交通安全监管和救助机制基本形成我国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机制由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和搜救应急指挥两大机制构成,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履行相应职责。

长江航行应急处置方案

长江航行应急处置方案

长江航行应急处置方案背景长江是中国最长、最大河流,是重要的航运交通线。

但长江的水文、地质、气象等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导致经常发生水上交通事故,特别是在雨季和台风季节。

因此,长江航行应急处置方案的建立十分必要。

应急预警机制1.监测预警建立长江干线监测体系,利用现代技术确认危险性、及时预测水利预警信息,快速反应,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2.预警发布对于发生较大水上交通事故或潜在风险,应急预警指挥中心应当在首次把握情况后,11 紧急发布应急预警通知。

3.应急演练定期组织船舶公司及各级政府部门进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同时,对演练情况进行梳理,准确提炼出,切实提高应急反应水平。

应急救援机制1.应急救援中心的建立应急救援中心的建立,将事态的侦测、救援力量的快速响应和船舶危险情况的判断等有机结合,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2.救援力量的建设完善各类船舶设备和救援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效的救援队伍,包含救生、潜水、水上拯救和空中援助等技术力量。

3.应急救援资源的完善完善应急救援资源,并建立以救援船为主体的物资装备储备体系,确保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物资保障和救援能力。

应急处置流程1.确认事故发生情况,启动应急预案和立即通知有关部门及社会公众;2.执行救援任务,启动救援力量,尤其是救生和船上人员的救援;3.安排机动船舶和空中援助或设备等尽快到达现场,配合现场调查并有效的治理事故;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剧烈的污染加剧;5.保障受损的船舶和其它物品等安全的进入救援港口或指定地点,在此过程中强调保护其它交通和航运设施。

结语长江航行应急处置方案是一项关系到长江上的生命、财产和环境的重要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数位化地推进应急处置侦测,提高救援能力和水上交通安全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才能更好的应对突发事件的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田丽娟 张矢宇 李 娜(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 武汉430063)摘 要 提出了已有的6大类共计18个指标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的不足。

在分析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结合预警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并通过对海事部门、航运部门及一线船员的调查,提出4大类、10亚类共计36个指标的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与已有的预警指标体系对比分析显示,构建的实时预警指标体系更系统、全面,数量更大,在数据获取上更科学,在动态性和实时性方面有较大突破,更能有效地实现事前监控、及时预控的预警管理目标。

关键词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指标;实时动态性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3/j.issn 1674-4861.2013.02.016收稿日期:2012-09-17 修回日期:2013-03-27 *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科技项目(批准号:201132820190)资助第一作者简介:田丽娟(1989-),硕士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E-mail:tianlijuan_789@163.com0 引 言2006年11月起长江干线开展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管理工作,自此不少国内专家学者对长江等内河的预警管理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

关于预警指标体系的研究,文献[1]结合长江三峡船闸的通航特点,为保证三峡船闸安全运行和船舶航行的安全畅通,构建由环境、船舶、船闸、运行人员和管理5个部分组成的长江三峡船闸通航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文献[2]则综合考虑船员、船舶、环境和管理这4个方面,构建内河指标预警指标体系;文献[3]通过分析湘江航运系统所面临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选择重点指标和敏感指标,构建船员、船舶、自然环境、通航状况4大类的湘江航运预警指标体系。

目前,长江海事部门所采用的预警指标体系由安全形势、气象灾害、通航秩序、地质灾害、枯水和洪水6大类共18个安全预警指标构成。

其中,安全形势类预警指标有:“1次性事故死亡人数”“连续性事故死亡人数”“船舶污染事故数”“局部水域事故连续性死亡人数”“‘四客’(客/渡船、旅游船、高速客船、滚装船/汽渡船舶)险情”“危险品碰撞险情”“危险品触礁险情”,及“沉船事故数”8个指标;气象类有“大风”“大雾”和“暴雨”3个指标;通航秩序类有“碍航时间”1个指标;地质灾害类有“岸体滑坡”和“泥石流”2个指标;枯水类有“长江干线重点港口水位”和“葛洲坝下泄流量”2个指标;洪水类有“防汛水位等级”和“洪峰大小”、“葛洲坝下泄量”3个指标[4]。

而于2013年1月1日起,长江海事局将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将预警指标体系作修正,仅保留了水文、气象和地灾3类自然环境类指标。

总的来说,已有的预警指标体系中,部分指标为静态指标,如事故数、死亡人数、碍航时间等,这类指标需基于时间段内值进行累计,当累计值超出设定的标准时,系统才会发出预警,具有较强的延迟性,部分预警指标更具评价效用,而用于预警则欠妥。

此外,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长江海事部门已有预警指标体系在系统的实时动态、船舶安全的跟踪监控方面不足,缺乏针对水上交通系统的实时通航环境、在线船舶安全状态的全面监控,难以有效地对水上交通险情进行早期识别和预防[5]。

为进一步保证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运行和船舶航行的安全畅通,有必要建立1个有效的、全面合理的长江通航安全的预警指标体系。

因此,本文提出1套基于实时、动态的预警指标体系,以实现对通航环境、在线船只、动态交通流的安全状态的实时监控,以便更有效的实现事前监控和防范的预警目的。

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是由96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研究———田丽娟 张矢宇 李 娜一系列相互联系、能敏感地反映通航安全状况及存在问题的指标构成的有机整体[1]。

构建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应遵从以下几点基本原则:1)实时动态性。

船舶在航道中运行,不仅需要静态指标的警示,更需要有实时、动态的跟踪监控,对某时刻、某断面航道中船舶的安全状况作评判,并及时发出警示预警,给船舶避险预留时间,降低事故发生率。

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指标特征量要与航运系统实际运作状况大体一致并略有超前,能敏感地反映航运事故的发生或发展动向[3]。

2)可操作性。

作为长江干线通航安全预警的指标,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是特征比较明显、易于观察和描述的,指标的数值应该易于收集、整理,便于处理。

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并且要求计算方法简单明了[6]。

3)系统性。

长江干线通航安全这一问题是由多因素决定的复杂系统,系统论的观点要求把研究对象当作1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虑。

研究中所选取的指标应广泛、系统,尽可能完整、全方位、多方面地反映和度量长江干线通航安全的整体状况和性能。

4)科学性。

指标体系的设置应符合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的目标,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长江干线通航的安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每一项指标的概念要具有科学性,界限明确、体系完整、繁简适当[1]。

5)相对独立性。

在设计评价指标体系时,某些安全管理问题只需要1个指标测评,而某些安全管理问题需要几个指标测评;有时1个指标只能测评1个评价对象,而有时1个指标可以测评多个评价对象。

这些因素之间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而需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尽量减少各指标之间的重叠区域。

使指标体系能科学地、准确地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6]。

2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预警指标的构建2.1 风险因素分析影响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的因素较多,为了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在分析长江干线水上交通运输环境、基本特征、历年交通事故统计资料及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部分长江干线海事部门、航运企业及一线船员的意见,提出长江水上交通安全因素,对长江干线通航安全涉及到的诸多方面因素进行必要筛选,并加以合理归纳整理,选取对通航安全有直接影响的因素。

为满足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从人的因素、环境因素、船舶因素和管理因素4个方面,提炼出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因子,主要风险因子有23个:1)人的因素。

设1个因子,即驾驶员状态,主要用来反映驾驶员在驾驶船舶运行过程中是否疲劳。

2)环境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通航环境和交通环境3个方面,共设有15个因子,分别为:气象灾害(风、雾/霾、雨、雷电)、地质灾害(岸体滑坡、泥石流)、水文(水流流速、水流量、水位)、航道状况(航道宽度、航道水深、航道弯曲度、交叉航道)、航道中是否有桥墩/浮标/岸边固定设施等水中碍航物、桥梁/线缆等空中碍航物、航道是否由于事故导致航道的单向流控制、是否由于闸坝检修导致交通流控制、附近是否有渔区、水工等作业区、浮标等助航设备是否完备、VTS/AIS等监控设施是否完备、交通流密度(断面交通流密度、纵横交叉交通流密度)、危险品船舶比率、小型船舶比率,及客渡船比率。

3)船舶因素。

共设6个因子,分别为:船舶跟驰方面、船舶是否偏离航道、船舶是否进入禁区、船舶装载情况、船舶航行状况,及船舶装载货物属性。

4)管理因素。

设1个因子,即人(员)船(舶)过往违章状态,考察人员的违规和船舶的违章记录。

2.2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2.2.1 预警指标确定影响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风险的因素较多,根据上述风险因素分析,在对长江干线通航安全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诸多影响因素,从而初步选取预警指标,并借鉴其他预警指标体系,初步构建实时预警指标体系。

而后采用专家调查法,将拟定指标体系反馈给行业专家和从业人员,广泛征求并借鉴吸收大量专家学者的意见,对初选指标进行修正,归纳出更合理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

将前期建议与现有意见相结合,继而形成由自然环境、通航秩序、船舶运行状态、管理共4大类指07交通信息与安全 2013年2期 第31卷 总175期标构成的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实时预警指标体系。

具体内容如下。

1)自然环境方面。

主要设置气象、地质灾害及水文3大类别的预警指标。

结合长江干线的自身气象环境特点,选择风、雾/霾、雨、雪、雷电为气象类的下级指标;参照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预警的等级划分,结合长江干线航道、地质自身特点,选择岸体滑坡、泥石流作为地质灾害类的下级指标;长江流域洪、旱频发,能正确有效的把握水文信息,可以更好的指导船舶的安全运行。

针对长江水文特点,选择水流流速、水流量和水位作为水文类的下级指标。

2)通航秩序方面。

实时预警指标体系将其分为2个方面的秩序:①航道的秩序,即航道畅通性;②船舶的秩序,在指标体系中反映为船舶密度。

其中,航道畅通性[7]指标即包括航道自身属性指标,也包含航道中障碍物指标,还包括航道是否交通管制及助航设施设备是否完善等指标。

由于长江上既有纵向航行的船舶也有横向航行的船舶,且多数船舶纵向航行,横向航行船舶成为通航安全隐患,则引入纵横船舶交通流密度;此外,根据历年事故分析可知,危险品船、客(渡)船和小型船舶是长江干线通航船舶的主要危险源,由此提出以危险品船舶比率、客渡船比率、小型船舶比率作为船舶通行秩序类的预警指标。

3)船舶运行状态方面。

主要考虑3个方面:①船与船之间距离状态,表现为船舶航行间距,反映到指标体系中为船舶接近性;②根据专家建议,将船舶偏离航道、船舶进入禁区整合为船舶运行轨迹符合性;③考虑船货状态,判断船舶是否超载(船舶装载情况)、船舶是否稳定(船舶几何稳性)及船舶装载货物属性等。

4)管理方面则考虑对人员的管理和船舶的管理。

人员违规记录、驾驶员状态构成人员的管理指标;船舶违章记录和船舶老旧状态构成船舶管理指标。

2.2.2 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框架 根据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全面分析、吸收已有的长江干线通航安全事故预警指标,考察影响通航安全的各个因素的内容、特点,结合专家建议,构建了长江干线水上交通安全实时预警指标体系基本结构,见图1[1]。

2.3 预警指标数据获取途径分析1)自然环境类预警指标中,气象类指标可从气象局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处获取;地质灾害类指标则可根据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实时报道长江干线地质情况;水文类指标中,水位信息可从各水位监测站获取,而水流流速与流量可借助Zigbee或AIS信道,通过航标实时跟踪获取数据。

2)通航秩序类预警指标中,航道自身属性指标数据可从电子江图中获取,包括航道宽度、深度、弯曲度及交叉航道,此外,结合电子江图和船载AIS可获得航道中船舶及碍航物的位置信息,通过位置信息(坐标、方向角等)可判断航行船与碍航物间的距离是否安全;航道船舶交通流信息方面,通过AIS监控获取船舶静态信息,再结合电子江图监管区域标绘信息和货运信息,求解船舶密度(包括:断面交通流密度、纵横交叉交通流密度、危险品船舶比率、小型船舶比率、客渡船比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