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析技术在生物制药产业上的应用
疏水吸附层析

疏水吸附层析疏水吸附层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 HIC)是一种基于水相和非极性相互作用的柱层析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用于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离。
疏水吸附层析的原理是基于非极性物质(如蛋白质)在水相中寻找非极性环境的趋势。
在疏水吸附层析柱中,固定相通常是羟基丙基磺酸琼脂糖(hydroxypropyl sulfobutyl ether cellulose, HSC)。
这种材料具有疏水性,可与非极性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在疏水吸附层析中,样品通常首先在高盐浓度的缓冲液中溶解,以保持蛋白质的稳定性。
然后,样品溶液被加载到疏水吸附柱中。
由于柱中固定相的疏水特性,非极性物质会在柱上发生吸附,而极性物质则会在柱上流经,被洗脱出来。
这样,非极性物质与样品中的其他成分被有效地分离。
在疏水吸附层析过程中,可以通过改变盐浓度和pH值来控制样品的吸附和洗脱。
较高的盐浓度有助于增强非极性物质与固定相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增加吸附能力。
而较低的盐浓度和适当的pH值可以使非极性物质从柱上洗脱出来。
疏水吸附层析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可以在较温和的条件下进行,使得对生物大分子的保护更好。
其次,疏水吸附层析可以在一次操作中实现高纯度的分离,从而减少了后续步骤的需求。
此外,疏水吸附层析也具有较高的样品加载能力和较高的分离效率。
疏水吸附层析在生物制药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制备重组蛋白质时,常常需要从复杂的混合物中纯化目标蛋白质。
疏水吸附层析可以通过与其他成分的选择性相互作用,将目标蛋白质有效地分离出来。
此外,疏水吸附层析还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抗体、酶、疫苗等生物制品。
疏水吸附层析是一种有效的柱层析技术,可用于生物大分子的纯化和分离。
它利用水相和非极性相互作用的原理,通过调节盐浓度和pH值,实现非极性物质与其他成分的分离。
疏水吸附层析在生物制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有助于提高生物制品的纯度和产量。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及其应用1. 硅胶柱层析的原理硅胶柱层析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基于样品在固体基质(硅胶)中的分配和吸附行为实现物质的分离。
具体原理如下:1.1 分配行为硅胶柱层析基于物质在两相体系中的分配行为。
在硅胶柱层析中,样品被加载到硅胶柱中,在流动相的作用下,某些组分更喜欢分配到固定相中,而某些组分更喜欢分配到流动相中。
这种不同分配行为导致了物质在硅胶柱中的分离。
1.2 吸附行为硅胶是一种亲水性的材料,并且具有一定的表面吸附能力。
在硅胶柱层析中,一些组分会通过吸附作用而被保留在硅胶上,而另一些组分则会轻易通过硅胶柱,快速被洗脱。
通过控制流动相的成分和流速,可以实现对样品中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
2. 硅胶柱层析的应用硅胶柱层析在许多领域中被广泛应用,以下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2.1 生物制药在生物制药领域,硅胶柱层析被用于蛋白质和抗体的纯化。
硅胶柱能够根据蛋白质的特性,实现对其的选择性吸附和洗脱。
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能够有效地将目标蛋白质从复杂的混合溶液中纯化出来。
2.2 天然产物提取硅胶柱层析也广泛应用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
许多植物和微生物中含有大量的有用天然产物,如药物、色素等。
通过硅胶柱层析,能够将这些天然产物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纯化,提高其纯度和活性。
2.3 食品分析硅胶柱层析在食品分析领域中也有广泛应用。
例如,通过硅胶柱层析可以对食品中的色素、抗氧化剂、防腐剂等进行分离和纯化,从而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和质量控制。
2.4 环境监测硅胶柱层析也可以用于环境监测中有机污染物的分离和检测。
许多有机污染物在环境中以复杂的混合物形式存在,通过硅胶柱层析技术,可以将目标有机污染物从样品中有效地分离出来,以定量或定性地分析。
2.5 药物分析在药物分析领域,硅胶柱层析常被用于药物成分的分离和纯化。
通过硅胶柱层析,能够将药物中的杂质和目标成分有效地分离,从而提高样品的纯度和药效。
3. 硅胶柱层析的优势硅胶柱层析具有以下几个优势:•简单易用:硅胶柱层析的操作相对简单,适合实验室规模和设备有限的情况。
层析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层析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作者:谷岩翡赵龙张刚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中旬刊》2017年第12期摘要:层析,是色谱层析的简称,经过持续发展,色谱层析法可分为吸附色谱法、聚酰胺膜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纸分配色谱法、薄层色谱分离技术、高压液相色谱法。
在生物医药色谱技术主要应用于药物的鉴别、纯度检查、药物的降解速率和降解产物的测定方法,并对毒性物质的分离。
色谱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关键词:层析技术;生物;制药;应用色谱层析法是在理化性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使用和成熟的技术,由于不同成分的理化性质的差异,与不同的相互作用的能力,我们可以得到单组中所包含的样本点,从而达到组分分离的目的。
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法、聚酰胺膜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分配色谱法、纸分配色谱法、薄层色谱分离技术、高压液相色谱法。
根据色谱原理,色谱法可分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离子交换色谱法、凝胶色谱法、亲和层析法。
色谱法是最有效的纯化工具之一,特别是在生物制药行业。
为了满足人们对非杂质蛋白质、病毒、核酸、酶和酶抑制剂的需求,色谱法被应用于药物的纯化。
本文对色谱层析技术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1 主要的层析技术和特点1.1 吸附层析吸附色谱层析其化学性质不活泼,表面积大。
当多组分溶液渗透到含有细粉多孔吸附剂的柱中时,吸附剂的吸附容量不同,选择性吸附产生。
当浸出液中各成分的洗脱液,不断吸附和解吸的每一层的吸附剂和淋溶液之间,使每个组件逐渐分离。
每个组件的内容可以通过分段收集的解决方案来测量。
这种方法可以分离有机物和无机物。
1.2 分配层析技术分配色谱分离技术是一种在两相物质的扩散速率不同时,将混合物与流动相通过固定相分离的方法。
由于不同的性质,不同的物质之间都有其不同的分离分配比例。
而且伴随着流动液体的不同分布方式,也会出现不同长度的距离,来分离具有不同分布系数的物质。
分布色谱主要用于滤纸、硅胶、硅藻土、淀粉、微孔聚乙烯粉等多孔载体的色谱分布。
生物制药中的纯化与分离技术

生物制药中的纯化与分离技术生物制药中纯化与分离技术是指从生长在细胞中或微生物中的蛋白质中分离出所需的目标蛋白质的一种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分子大小、电荷、流动性等特性将蛋白质分离出来,使目标蛋白质纯化到99.9%以上。
本文将讨论生物制药中常见的纯化与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
1. 透析透析是一种将离子和小分子物质从蛋白质中除去的方法。
透析技术主要利用膜选择性地筛选分子。
膜可以是人造的例如Amylose树脂,也可以是天然的如酪蛋白。
利用这种技术可以除去体积较小的污染物,使目标蛋白质的纯度得到提高。
2. 电泳电泳是一种基于蛋白质电荷的分离技术。
在电泳实验中,样品被置于注入获得电流的胶体中。
这个胶体具备可以分离蛋白质的网状结构。
电流会引起蛋白质带电的全体向胶体的某个极移动,取决于蛋白质的电荷。
这样,蛋白质就可以分离出来,根据蛋白质的电荷和分子大小,分别形成不同的带。
在生物制药中,这种分离技术最常用于分离小分子处方药物,以及分析生产了多少蛋白质,并确定是否达到预期的纯度。
3. 柔性析柔性析(Soft Gel)是在微球内置入各种树脂甚至基于酸碱度、水性、亲疏水性等特性。
通过改造单元格的特性,在保留不同特性的前提下同时去除掉多余杂质。
柔性析适用于各种具有变异性和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的准备,也适用于分离和净化由培养基中分泌的多克隆抗体。
4. 亲和层析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被认为是生物制药中最严格的纯化技术之一。
亲和层析是利用可选择地结合目标蛋白质的静态结构将其纯化的,因此是一种高选择性的技术。
技术是通过将特异性结合的化合物连接到某些树脂顺序,然后将这些树脂用于分离目标蛋白质。
根据目标蛋白质和其它污染物分子之间的差异,目标蛋白质可以非常高效地结合到树脂上,而杂质则被过滤掉。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高度纯化的生物制药产品,从而确保符合FDA和EMA的标准。
5. 氨基酸层析氨基酸层析是一种基于不同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离的技术。
生物制药:凝胶层析法

像Sephadex一样,商品聚丙烯酰胺为颗粒状的干 粉,它有十分明显形成块状并粘附在一起的倾向,在 溶剂中能自动溶胀成胶。
根据聚丙烯酰胺凝胶的溶胀性质和分离范围的不 同,可分成10种类型。各种类型均以英文字母P和阿 拉伯数字表示,从Bio-Gel P-2至Bio-Ge1 P-300。P 后面的阿拉伯数字乘以1000即相当于排阻限度(按球 蛋白或肽计算)。目前,美国Bio-Rad Laboratories 生产并出售多种规格的Bio-Gel P。
葡聚糖凝胶(G类)的规格
25
葡聚糖凝胶(G类)特点
1、孔径。 2、稳定性。 3、吸附作用。 4、芳香族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
26
性质与特点
1、Sephadex在水、盐、碱、弱酸以及有机溶 液中都比较稳定,可以多次重复使用。
2、稳定工作pH为2-10,强酸溶液和氧化剂 会使交联的糖苷键水解断裂。
3、在高温下稳定,可煮沸消毒,在100 °C下 40 min对凝胶的结构和性能都没有明显的影响。
如引入磺乙基(SE-Sephadex)、羧甲基(CM-Sephadex) 及二乙胺基乙基(DEAE-Sephadex A)等。葡聚糖凝胶离子交 换剂具有离子交换和分子筛双重作用。其结构多孔、疏松、非 特异性吸附很少,层析时流速易控制,特别适用于蛋白质、酶、 激素、多核苷酸等的分离纯化,以及生化制剂的除热原。
最后流出物质C,它分子量最小,其分子可 以自由进出凝胶颗粒, “全渗入”。流经 体积是外水体积与内水体积之和V0+Vi。
物质B分子量介于渗入限与排阻限之间,其
分子能够部分地进入凝胶颗粒中。 “部分
排阻”或“部分渗入”。流径体积Ve是全部 外水体积加上内水体积的一部分,即
Ve=V0+KdVi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

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以硅胶柱层析分离原理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和应用。
硅胶柱层析分离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硅胶作为一种多孔吸附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能够有效地将混合物中的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分离开来。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原理基于化学吸附和物理吸附的作用。
硅胶具有大量的亲水性羟基(-OH)官能团,这些羟基能够与目标物质之间产生氢键或静电作用力,从而实现分离。
在柱层析过程中,混合物样品首先通过柱子,然后在硅胶填料中发生相互作用。
不同化合物在硅胶表面的亲和力不同,因此会在填料中以不同的速率移动。
通过适当调整溶剂的性质和流速,可以实现目标物质与其他组分的有效分离。
硅胶柱层析分离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装柱、样品加载和洗脱。
首先,我们需要选取合适的硅胶填料,并将其填充到柱子中。
填料的粒径和填充度对分离效果有重要影响,需要根据样品性质和目标分离物质的大小来选择。
填充好柱子后,需要将柱子与溶剂进行平衡,使硅胶充分湿润。
接下来是样品加载的步骤。
我们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液从柱子顶部缓慢地加入,让样品与填料充分接触。
在柱层析过程中,样品中的目标物质会与硅胶发生相互作用,被硅胶吸附下来。
其他组分则会在柱中以不同的速度通过,从而实现了分离。
最后是洗脱的步骤。
在样品加完后,我们需要使用洗脱剂来将目标物质从硅胶上洗脱下来。
洗脱剂的选择要根据目标物质与硅胶的亲和力来确定,通常是通过改变溶剂的性质或使用特定的洗脱溶液来实现。
洗脱后的目标物质可以进一步进行分析或者纯化。
硅胶柱层析分离具有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适用范围广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制药等领域。
它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天然产物、化学合成产物、生物大分子等。
在制药工业中,硅胶柱层析分离被广泛用于药物的纯化和质量控制。
在生物技术领域,硅胶柱层析分离常用于蛋白质纯化和分析。
此外,硅胶柱层析分离还可以用于环境监测、食品检测等领域。
抗原亲和层析

抗原亲和层析抗原亲和层析(Antigen Affinity Chromatography)引言:抗原亲和层析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原理的层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药领域中的蛋白质纯化过程。
本文将介绍抗原亲和层析的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其在蛋白质纯化中的应用。
一、原理抗原亲和层析是利用抗原与特异性抗体之间的高亲和力进行蛋白质纯化的技术。
在此技术中,抗原通常是目标蛋白质,特异性抗体则通过共价或非共价结合于纯化介质上,如琼脂糖或磁珠。
当混合物经过纯化介质时,目标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而非目标蛋白质则被洗脱。
最终,目标蛋白质通过改变条件(如改变pH 或离子强度)或添加竞争性抗原来解离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
二、操作步骤1. 制备特异性抗体固定化纯化介质:将特异性抗体固定于纯化介质上,常用的固定化方法包括共价键结合、亲和键结合和离子键结合等。
2. 样品处理:对待纯化的混合物进行预处理,如去除细胞碎片、离心沉淀等。
3. 样品加载:将样品溶液加载到预处理后的纯化介质上,使目标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
4. 洗脱非特异性结合物:通过洗脱缓冲液,去除与纯化介质非特异性结合的蛋白质。
5. 解离目标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结合:通过改变条件(如改变pH 或离子强度)或添加竞争性抗原来解离目标蛋白质与特异性抗体的结合。
6. 收集目标蛋白质:将目标蛋白质从洗脱液中收集。
三、应用抗原亲和层析在蛋白质纯化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1. 生物药物研发:抗原亲和层析用于纯化重组蛋白、单克隆抗体等生物药物。
通过选择适当的特异性抗体,可以高效地纯化目标蛋白质并去除杂质。
2. 诊断试剂制备:抗原亲和层析常用于制备用于临床诊断的试剂盒。
例如,通过将特异性抗体固定于纯化介质上,可以高效地捕获临床样本中的特定抗原。
3. 生物学研究:抗原亲和层析在生物学研究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可以利用特异性抗体纯化相互作用蛋白复合物,从而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层析的原理和应用

层析的原理和应用1. 层析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层析(Chromatography)是一种将混合物中的组分分离和提纯的技术方法。
它基于组分之间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不同,使各种组分在系统中以不同速度迁移,达到分离的目的。
层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层析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流动相在固定相上的移动来实现物质的分离。
固定相通常是具有一定吸附性或分配性的材料,如硅胶、纸张、亲水性基质等。
流动相则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溶解在溶剂中,通过与固定相的相互作用,使各组分在固定相上以不同速率迁移。
2. 层析技术的分类和应用层析技术根据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见的层析技术及其应用:2.1 薄层层析法(TLC)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在薄层材料上进行的层析技术。
常用的薄层材料包括硅胶和氧化铝等。
它具有简单、快速、经济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药物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
2.2 柱层析法柱层析法是将固定相填充在柱中,通过流动相沿着柱内固定相的分布,实现各组分的分离。
根据固定相的不同,柱层析法又可分为凝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
柱层析法在药物分离纯化、天然产物提取、有机合成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3 气相层析法(GC)气相层析法是将待分离的混合物蒸发为气体状态,通过在柱中固定相的分离,最终使各组分在检测器上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气相层析法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领域。
2.4 液相层析法(LC)液相层析法是将待分离混合物溶解于液相,在柱中利用固定相进行分离。
液相层析法根据流动相的不同,可分为常压液相层析和高效液相层析等。
液相层析法在制药、生物、环保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2.5 离子层析法(IC)离子层析法是利用不同组分之间的化学亲合性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它广泛应用于水质分析、环境监测、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尤其是对离子的分析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3. 层析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层析技术具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众多分析方法中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报告书层析技术在生物制药产业上的应用生物工程系制药技术专业08制药班学生贺行涛系主任杨靖东指导教师曹侃2010 年12月1日芜湖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任务书2008——2011学年生物工程系制药技术专业编号批准日期学生贺行涛系主任Ⅰ设计题目:层析技术在生物制药产业上的应用Ⅱ原始资料:[1] 梁荣梯. 层析技术介绍[J]. 动物学杂志, 1983,(01)[2] 焦今召. 几种层析液分离色素的效果比较[J]. 生物学教学, 2000, (06)[3] 张守本. 电阻率层析技术的一些新进展[J]. 世界核地质科学, 1998, (01)[4] 张善法. 桩基检测中跨孔电磁层析技术的应用[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5, (01)[5] 江玉姬, 邓优锦, 刘新锐, 胡方平, 谢宝贵, 刘福阳, 黎志银. JS018菌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纯化[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6, (03)[6] 江玉姬, 邓优锦, 刘新锐, 胡方平, 谢宝贵, 刘福阳, 黎志银. Roseomonas JS018有机磷农药降解酶的纯化[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4) [7] 贾敏. 对比讨论常用三种静校正方法的优劣[J]. 知识经济, 2010, (14)[8] 高友红. 层析液的配制[J]. 生物学通报, 1998,(08)[9] 齐翔林, 汪云九. 生物组织X光照片圆层析合成法的研究——Ⅰ、优化断层片的数学方法[J]. 生物物理学报, 1990, (04)[10] 韩亮, 刘淑玲, 赵丽欣, 张秀霞, 杨桂云, 张志, 曾国华. 抗基因工程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的纯化[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1993, (02)[11] 刘程. 层析技术成为生物制药得力工具[N]. 中国医药报, 2007, (2007-04-26)[12] 本报记者邢佰英俞叶峰. 安科生物争做生物制药先锋[N]. 中国证券报, 2009, (2009-09-23) [13] 记者卢志民特约通讯员李波. 投资6亿打造一流生物制药基地[N]. 湛江日报, 2009, (2009-12-30)[14] 本报记者熊光明. 生物制药,打开医药产业新天地[N]. 中国医药报, 2010, (2010-04-15)[15] 九鼎德盛. 生物制药多重利多因素提升市场机会[N]. 证券日报, 2010, (2010-11-13)[16] 姜小莉. 现代“找药人”[N]. 常州日报, 2009, (2009-11-23)[17] 记者杨俊坚. 民企发力生物制药[N]. 医药经济报, 2010, (2010-05-10)[18] 本报记者陈术培. 奋力抢占全国生物制药“制高点”[N]. 成都日报, 2010, (2010-01-20)[19] 本报记者黄捷文. 生物制药前景广阔[N]. 韶关日报, 2010, (2010-11-11)[20] 王丹红. 冰岛著名生物制药公司申请破产保护[N]. 科学时报, 2009, (2009-12-02)目录摘要 (4)关键词 (4)正文…………………………………………………………6—201.层析定义与原理 (6)2.分析工作范围 (6)3.平面层析 (7)4.薄层层析 (7)5.气相色谱 (8)6.高效薄层层析 (9)7.吸附层析法 (10)8.定制个性化层析 (12)9.层析柱装填自动化 (12)10.膜层析应用优势明显 (13)11.层析技术在生物中的应用实例 (14)12.国外生物制药现状 (16)13.国内生物制药现状 (17)14.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19)层析的简单定义为:层析是一种差速迁移过程, 样品组分在其固定相与流动相间的分取决于组分对其中一相或二相的亲和力, 迁移的速率从零至流动相速度而不同刀。
流动相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固定相可以是固体或是一些吸附于适当支持介质上与流动相不相混合的其它相。
液相层析(lc)指除气相层析(GC)以外的各种层析技术,包括纸层析(PC)、柱层析(CC)、薄层和高效薄层层析(TLC和HPTLC)以及高效液相层析(HPLC)。
层析过程是基于样品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溶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之差( 分配层析),组分对吸附剂吸附能力不同(吸附层析),和寓子交换, 分子的大小( 排阻层析) 而分离。
层析技术是功能最强大的纯化工具之一,广泛应用于多种行业。
尤其在生物制药工业领域,不断改进完善的层析技术正在帮助制药厂家应对不断出现的产能挑战。
近年来,为了满足对无杂质的蛋白质、病毒、核酸、酶和酶抑制物不断增长的需求,生产厂家不断增加层析技术在药物纯化方面的应用,随着应用的增加,层析工艺技术也出现了很多新的趋势。
在药物的开发、配方、销售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评价中, 分析工作的范围包括如下几方面:1 药物生产原料的鉴定和纯度测定;2 药物的鉴定和纯度检查;3药物中微量杂质的分离和鉴定;4药物的降解率和降解产物的测定;5制剂中药物的鉴定及其含量测定;6制剂中降解产物的测定, 分离供毒性试验的物质;7对小剂量处方中药物, 检测含量的均匀性;8分析药物及其制剂中的其它物质(如水份, 残留溶剂,重金属, 防腐剂和特异的杂质);9 测定体液中药物和代谢物的浓度, 以便确定药物在体内的吸收, 生物利用度和消除。
许多方法都可用来获得上述信息。
包括颜色反应、熔点测定、分光光度法(UV,IR,NMR和MS)旋光度折射率和微生物学测定.在一特定时间内, 层析法一般是能提供最多信息的技术。
在某些情况下, 亦可将一种非专一一性的定量测定法(如分光光度法)与一种简单的定性层析试验(如TLC) 联用, 由于TLC可表明干扰杂质不存在, 因而这二种方法的联用可以提供GC或HPLC 分析同样多的信息, 而且较有经济效益1、平面层析(planar chromatography)平面或平板层一析包括纸层析(pc) 和薄层层析(tlc)技术。
1、1薄层层析(TLC)薄层层析是一种简便、快速、微量的层析方法。
一般将柱层析用的吸附剂撒布到平面如玻璃片上, 形成一薄层进行层析时一即称薄层层析。
其原理与柱层析基本相似。
由于TLC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能出现更多致密的色斑, 可用肉眼看出低浓度杂质的存在, 因而在各国药典中,TLC已逐渐取代PC.TLC 的主要优点是经济和简便, 主要缺点则是, 尽管足以胜任许多限量试验的要求, 但由目测测量不免带有很高的主观性而且这种方法至多不过是半定量。
在药典的不同标题项下(例如有关化合物分解产物,有关物质,外来物质等)均列有使用TLC的限量试验。
限量试验中, 使用TLC的最常用方法是以物质的二种浓度水平进行检测。
较稀的溶液代表允许杂质的最大浓度, 因而, 不需要参照样品。
在显色后, 较稀溶液的层析图谱中应仅出现主要组分的一个斑点。
Fairbroth(1984)综述了TLC在药学中的应用技术和应用范围, 后者包括药物鉴别, 杂质检查, 药物稳定性, 制剂分析, 体液中的药物,抗生素, 天然产物, 表面活化剂, 化妆品, 类脂物和添加剂等。
毒物中或无标记白色片剂的活性成分的未知药物鉴别, 在无整套标准对照品存在下是完全不可能的。
但是, 尽管由于实验条件不同, 实一验室间Rf 值有差异, 而TLC确实能提供一种简便和快速的鉴别方法。
Dhont报道了一种简单校正Rf值的方法以沟通实验室间的相互关系。
对特定实验条件仅使用二个参考物质(高Rf 值和低Rf值), 就可计算出校正因素数。
因此, 这种方法可用于与其它实验室(例如文献报道值)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该法与Moffatt 等由8个TLC 系统794个药物所得出的HRF值一起, 可用以抗组织胺类、局部麻醉剂、中枢神经兴奋剂、磺胺类和苯二氮杂覃等类药物的鉴定1、2高效薄层层析(HPTLC)高效薄层层析定量分析可能比HPLC昂贵, 然而却有许多优点, 包括操作简便和样品通过速度快, 从而使得分析每个样品非常经济有效1985 年的国际会议指出, 就方法的准确度、多功能性、精密性和灵敏度方面,TLC 和HPTLC 都相当于或超过GC和HPLC例如用TLC和HPTLC作沙丁胺醇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可以测至1ug/ml 水平,而且测定比GC/MS快。
一种用于控制抗生素生产发酵过程的单一半自动TLC系统可提供相当于8个HPLC系统所得等量的数据。
用定量HPTLC分析体液中的药物和代谢产物已由Ritter综述。
用液一液提取和tlc相结合的方法已用于药物制剂和生物体中药物的快速鉴别。
柱层析在法定分析中, 常规的柱层析(用玻璃柱)常用在另一种分析方法(如分光光度法)之前作为一种纯化预处理操作。
对痕量污染物的检测和测定, GC和HPLC往往优于其它方法, 但如果这些化合物不能从柱上洗脱, 则GC和HPLC显然不如TLC。
因此GC或HPLC的选择取决于分析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样品的种类以及所要求的检测浓度。
对药物分析的应用, 一般采用HPLC多于GC, 这是因为:1,HPLC的大多数分离都在室温进行,不易发生热分解;2与GC分析所用的固定相相比HPLC仅需较少的层析柱就可进行一系列的分离;3,HPLC 通常无需进行衍化操作ΗΕ , 混合基质(如油膏、霜剂万栓剂)中的药物, 毋需进行预提取步骤, 而可溶于适当溶剂中直接进样。
另一方面, GC则不存在HPLC的溶剂浪费间题。
因此, 对每件检样的总耗费较低, 而且GC尤以毛细管柱对复杂组分(如挥发油类)的分辨率较HPLC好。
1、3气相层析在药物分析中,GC 的应用研究有三个主要方面?? 原料测定Η不同处方中药物的含量测定Η药物中存在的杂质和溶剂的测定。
多数的分析, 尤在法定分析中,’是利用1-3米长的填充柱, 并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分离的化合物。
该法已应用于许多药物, 包括抗组胺类, 抗惊厥药, 镇痛药, 三环类抗抑制剂, 苯二氮草类, 中枢神经兴奋剂, 抗肿瘤剂, 抗生素和利尿剂等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GC与作为检测器的质谱联用, 又可获得用其它技术所未能取得的定性和定量信息。
热解气相层析(PGC) 是将被分离物质先进热分解成更易挥发的成分然后再通过层析柱的一种气相层析法。
此法主要应用于常规GC不能达到足够挥发性以进行分析的物质的检测。
PGC在药物领域的应用很有意义且广泛,现已应用于微生物和真菌的鉴别、临床分析(对某些代谢失调, PGC/MS可提供一特有的线索)、毒物和药物分析(如巴比士酸盐类、吗啡、吩唾嗓类、磺胺类,青霉素和头抱菌素类等)。
1、4高效液相层析HPLC是在药物分析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分析方法。
该技术本身有助于自动化。
最佳系列型号仪器包括自动进样器、三元或四元梯度溶剂系统, 柱转换装置和二极管阵列或快扫描UV检测器, 全部电子计算机化,对特殊的测定用数据处理设备计算结果并打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