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 《智取生辰纲》课内阅读1(含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21 《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21 《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9年级上册语文21《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参考答案:为取得生辰纲,吴用等人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他们打听到杨志运送生辰纲的时间和路线,聚齐英雄好汉。

之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

天时方面,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天气,一路疲惫不堪,而晁盖等人却以逸待劳;地利方面,晁盖等人选择树林茂密的山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隐蔽而少有人行。

再次,吴用利用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巧设计谋。

七人扮作卖枣子的客人,白胜扮作卖酒小贩,在黄泥冈“巧遇”杨志;七人与白胜唱双簧,讨价还价,麻痹杨志等人;晁盖等先吃掉一桶,以示无毒,进一步麻痹杨志一行;借舀酒,下毒的同时,完全解除了杨志等人的戒心。

杨志等最终上当,被麻翻在地,晁盖等人乘机劫取生辰纲逃跑。

二、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

文中他处处小心,时时注意,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丢失了生辰纲。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又有哪些?参考答案:课文描写杨志的语句,如:(1)五七日后……申时便歇。

(2)杨志赶着……逼赶要行。

(3)杨志也嗔道……这路上不是耍处!”(4)杨志道……谁敢五更半夜走?”(5)杨志跳起来……却理会!”(6)杨志大骂道……藤条要打。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丢失生辰纲的原因:(1)杨志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虞候、老都管对他无不怨恨。

杨志深知押送生辰纲干系重大,为确保其安全不惜得罪众人,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事方式、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他大失人心。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2)吴用计高一筹,料事如神。

杨志虽百般猜测、处处提防,吴用却能做到知己知彼、随机应变,使杨志一步步放松了警惕。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计策的高明。

三、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 第22课《智取生辰纲》(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课时练 第22课《智取生辰纲》(含答案解析)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课时练第22课《智取生辰纲》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勾.当(gōu)着.意(zhuó)伴当.(dānɡ)絮.絮聒聒(xù)B.朴.刀(pō)逞.能(chěng)行履.(lǚ)喃喃讷.讷(nè)C.札.付(zá)呕.死(ǒu)尴尬.(gà)喏.喏连声(ruó)D.干.系(gān)恁.地(nèng)连累.(lei)面面厮觑.(qù)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催促打劫气喘急急山僻崎岖B.濠洲窥望死心蹋地叹气吹嘘C.颠倒怨怅带头识脸无可奈何D.虞侯草芥剜口割舌梳头探脑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智取生辰纲的阅读题及答案

智取生辰纲的阅读题及答案

智取生辰纲概括_《智取生辰纲》的阅读题及答案1.简要概括一下选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2.杨志遇到贩枣人后,又面临什么矛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3.杨志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呢?从中可看出杨志有怎样的性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4.八条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什么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5.刻画杨志的机警和押运队内部矛盾,对表现起义农民的精神和才能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6.文中从不同角度多次反复描写天气热,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参考答案1.写晁盖等人智取生辰纲的经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把握小说主题(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智取生辰纲》——把握小说主题(解析版)

22.智取生辰纲——群文阅读把握小说主题小说的主题指作者在作品中通过描绘现实生活图画、塑造艺术形象显示出来的,贯串小说始终的基本思想,又称主题思想或中心思想。

如《智取生辰纲》通过杨志与好汉们斗智斗勇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

阅读小说时,要围绕这一主题反复思考。

【考点解读】把握小说主题是中考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01.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小说的主题)。

02.读了全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03.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04.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技法点拨】由于小说主题的模糊性及多面性,在分析时要注意综合考虑,概括全面。

具体来说,可运用以下方法进行分析:01.题材分析法:根据文章所写事件、所用材料来分析作者的情感或思想倾向。

02.时代背景分析法:理解文章主题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通过查阅资料、分析文中的社会环境描写或人物描写等多种途径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更加深人地理解文章主题。

03.创作意图分析法: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创作个性和思想风貌,有助于理解文章主题。

04.人物形象分析法: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刻画是作者表现其对社会人生看法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分析人物,了解作者寓于其中的思想倾向或情感倾向,可以更好地把握小说的主题思想。

05.关键句分析法:文中议论,抒情等关键语句,往往起着点明主题、揭示主题、揭示哲理或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作用。

06.标题分析法: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些文章的标题揭示或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常见的答题模式:文章记叙了……的故事,表现/赞美/揭示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的感情。

【真题演练】(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美的化学反应邓迎雪①十几年前,我和秋明是初中同学。

②那时的我总认为,他以后一定会成为大名鼎鼎的化学家。

③因为秋明对化学有那么浓厚的兴趣,懂的又是那样多,尤其是会做许多非常有趣的化学实验!在我眼里,他简直像是会变戏法一样,许多普普通通的物品一经他手,好像都被施了魔法,立即变成了千奇百怪的样子。

《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1《智取生辰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阅读课文,把握小说的故事情节,说说吴用等人是怎样一步步“智”取生辰纲的。

参考答案:为取得生辰纲,吴用等人做了周密的准备工作:他们打听到杨志运送生辰纲的时间和路线,聚齐英雄好汉。

之后,充分利用天时地利。

天时方面,杨志一行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天气,一路疲惫不堪,而晁盖等人却以逸待劳;地利方面,晁盖等人选择树林茂密的山冈作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隐蔽而少有人行。

再次,吴用利用杨志一行的内部矛盾,巧设计谋。

七人扮作卖枣子的客人,白胜扮作卖酒小贩,在黄泥冈“巧遇”杨志;七人与白胜唱双簧,讨价还价,麻痹杨志等人;晁盖等先吃掉一桶,以示无毒,进一步麻痹杨志一行;借舀酒,下毒的同时,完全解除了杨志等人的戒心。

杨志等最终上当,被麻翻在地,晁盖等人乘机劫取生辰纲逃跑。

二、杨志是课文中着墨最多的人物。

文中他处处小心,时时注意,最终还是中了吴用等人的计,丢失了生辰纲。

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说说他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丢失生辰纲的原因又有哪些?参考答案:课文描写杨志的语句,如:五七日后……申时便歇。

杨志赶着……逼赶要行。

杨志也嗔道……这路上不是耍处!”杨志道……谁敢五更半夜走?”杨志跳起来……却理会!”杨志大骂道……藤条要打。

……杨志的性格特征:精明能干、粗暴蛮横。

丢失生辰纲的原因:(1)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虞候、老都管对他无不怨恨。

杨志深知押送生辰纲干系重大,为确保其安全不惜得罪众人,这种粗暴野蛮的行事方式、急功近利的心理导致他大失人心。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深深的隐患。

(2)吴用计高一筹,料事如神。

杨志虽百般猜测、处处提防,吴用却能做到知己知彼、随机应变,使杨志一步步放松了警惕。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三、小说围绕着生辰纲的争夺,采取了明暗结合的双线结构。

同学之间讨论: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参考答案:明线是杨志等人押送生辰纲,中计,丢失生辰纲;暗线是晁盖、吴用等人定计,劫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解析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智取生辰纲》(解析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部编版)

第21课《智取生辰纲》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武松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

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甚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便把毡笠儿背在脊梁上,将哨棒绾在肋下,一步步上那冈子来。

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

此时正是十月间天气,日短夜长。

武松自言自语说道:“那得甚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一时间酒力发作,焦热起来。

一只手提着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见一块光挞挞大青石,把那哨棒倚在一边,放翻身体,却待要睡,只见发起一阵狂风来。

原来但凡世上云生从龙,风生从虎。

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哨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

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窜将下来。

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

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

把这铁棒也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

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

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

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

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

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

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

那大虫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

那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

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及答案

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及答案

智取生辰纲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是《智取生辰纲》的作者?A. 鲁迅B. 杨渡C. 张爱玲D. 曹雪芹答案:B. 杨渡2. 《智取生辰纲》是一部什么类型的小说?A. 武侠小说B. 历史小说C. 科幻小说D. 爱情小说答案:B. 历史小说3. 《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发生在以下哪个朝代?A. 三国时期B. 隋唐时期C. 明朝时期D. 清朝时期答案:C. 明朝时期4. 以下哪位是《智取生辰纲》的主要角色?A. 袁守诚B. 吴三桂C. 陆文龙D. 杨再兴答案:D. 杨再兴5. 故事中,杨再兴是通过什么手段成功智取生辰纲的?A. 使用机关计B. 使用暗器C. 使用魔法D. 使用武力答案:A. 使用机关计二、简答题1. 试述《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

答案:《智取生辰纲》的主要情节围绕着杨再兴智取生辰纲展开。

生辰纲是明朝的重要武器库,里面储存着大量珍贵的兵器和火药。

杨再兴为了保卫祖国、保护人民,决定智取生辰纲。

他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了一套复杂的机关计,欺骗了守卫生辰纲的将士,并成功携走了生辰纲中的兵器和火药,使得明朝军队得以更好地防御敌人的侵略。

2. 你认为《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答案:我觉得《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勇气和智慧的启示。

杨再兴在面对困难和强大的敌人时,没有退缩,而是用智慧和勇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故事告诉我,在面对挑战时,我们要勇敢面对,不怕困难,同时也要善于运用智慧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三、问答题1. 你认为杨再兴成功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因素是什么?请阐述你的观点。

答案:我认为杨再兴成功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因素是他的智慧和勇气。

杨再兴在智取生辰纲的过程中,运用了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了一套巧妙的机关计,成功地欺骗了守卫的将士。

同时,他也展示出了无畏的勇气,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强大的敌人。

因此,我认为杨再兴的智慧和勇气是他成功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因素。

2. 你觉得《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有什么现实意义?请阐述你的观点。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

智取生辰纲1、文中第六段“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

中的“插”字写出了什么,说明了什么?——“插”字,写出了杨志的随意,说明杨志已被晁盖等七人成功蒙骗,已完全对他们放松了警惕。

2、课文第八段运用了什么描写,体现了什么?——神态语言描写。

体现了白胜的沉着冷静,他以退为进,掌握主动权,与张志斗智斗勇。

3、文中第七段的唱山歌与第十段的唱山歌有什么不同?——含义不同,前面是为了引诱杨志上当,后面包含计策成功,生辰纲唾手可得的喜悦之情。

4、文中第11段的“起不来”“挣不动”“说不得”表现了什么?——充分表现了杨志等人痛苦着急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5、第十段第一句的一个“痒”字,写出了什么?——写出了众军汉渴望吃酒的急躁心理。

6、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7、刻画邻居们的形象有何目的?——表明封建科举流毒已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讽刺了科举制度下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智取生辰纲写热的有二十多处,间接写热的不下十处,为什么要这样写?——烘托出紧张焦灼的气氛。

9、杨志失掉生辰纲主要的两个原因是什么?——1,与手下之间的矛盾。

(失掉了天时地利人和。

)2虽然杨志有机智但是还抵不过晁盖、吴用等人。

10.写贩枣客人在一旁的劝说有什么用意?——和白胜唱双簧戏,更加引诱杨志手下买酒喝,也更使杨志放松警惕。

11、“你这客观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一句的含义是什么?——其一,说杨志说话不懂道理,在生意人面前说人家的货不好,如同打人家的脸。

其二,是说我根本就不想卖给你,哪来的那么多废话。

11、课文志11段已经结束,为什么还要写一小段文字,有什么作用?——补充交代八位好汉的姓名和用,突出吴用等人的足智多谋,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点名主题。

12、第二段中老都管对杨志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开始是好言相劝忍耐,后来是对杨志公开抵制,皆因天热杨志为保生辰纲对军汉残暴而引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内阅读
杨志却待再要回言,只见对面松林里影着一个人在那里舒头探脑价望。

杨志道:“俺说甚么,兀的不是歹人来了!”撇下藤条,拿了朴刀,赶入松林里来,喝一声道:“你这厮好大胆,怎敢看俺的行货!”只见松林里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儿,七个人脱得赤条条的在那里乘凉。

一个鬓边老大一搭朱砂记,拿着一条朴刀,望杨志跟前来。

七个人齐叫一声“呵也!”都跳起来。

杨志喝道:“你等是甚么人?”那七人道:“你是甚么人?”杨志又问道:“你等莫不是歹人?”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杨志道:“你等小本经纪人,偏俺有大本钱。

”那七人问道:“你端的是甚么人?”杨志道:“你等且说那里来的人?”那七人道:“我等弟兄七人,是濠州人,贩枣子上东京去,路途打从这里经过。

听得多人说,这里黄泥冈上如常有贼打劫客商。

我等一面走,一头自说道:我七个只有些枣子,别无甚财赋,只顾过冈子来。

上得冈子,当不过这热,权且在这林子里歇一歇,待晚凉了行。

只听得有人上冈子来,我们只怕是歹人,因此使这个兄弟出来看一看。

”杨志道:“原来如此,也是一般的客人。

却才见你们窥望,惟恐是歹人,因此赶来看一看。

”那七个人道:“客官请几个枣子了去。

”杨志道:“不必。

”提了朴刀,再回担边来。

老都管坐着道:“既是有贼,我们去休。

”杨志说道:“俺只道是歹人,原来是几个贩枣子的客人。

”老都管道:“似你方才说时,他们都是没命的。

”杨志道:“不必相闹,俺只要没事便好。

你们且歇了,等凉些走。

”众军汉都笑了。

杨志也把朴刀插在地上,自去一边树下坐了歇凉。

没半碗饭时,只见远远地一个汉子,挑着一副担桶,唱上冈子来,唱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去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没事又来捣乱。

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

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

”那挑酒的汉子看着杨志冷笑道:“你这客官好不晓事,早是我不卖与你吃,却说出这般没气力的话来。


正在松树边闹动争说,只见对面松林里那伙贩枣子的客人,都提着朴刀走出来问道:“你们做甚么闹?”那挑酒的汉子道:“我自挑这酒过冈子村里卖,热了在此歇凉。

他众人要问我买些吃,我又不曾卖与他。

这个客官道我酒里有甚么蒙汗药。

你道好笑么?说出这般话来!”那七个客人说道:“呸!我只道有歹人出来,原来是如此。

说一声也不打紧。

我们倒着买一
碗吃。

既是他们疑心,且卖一桶与我们吃。

”那挑酒的道:“不卖,不卖!”这七个客人道:“你这汉子也不晓事,我们须不曾说你。

你左右将到村里去卖,一般还你钱,便卖些与我们,打甚么不紧。

看你不道得舍施了茶汤,便又救了我们热渴。

”那挑酒的汉子便道:“卖一桶与你不争,只是被他们说的不好。

又没碗瓢舀吃。

”那七人道:“你这汉子忒认真,便说了一声打甚么不紧。

我们自有椰瓢在这里。

”只见两个客人去车子前取出两个椰瓢来,一个捧出一大捧枣子来。

七个人立在桶边,开了桶盖,轮替换着舀那酒吃,把枣子过口。

无一时,一桶酒都吃尽了。

七个客人道:“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那汉道:“我一了不说价,五贯足钱一桶,十贯一担。

”七个客人道:“五贯便依你五贯,只饶我们一瓢吃。

”那汉道:“饶不得,做定的价钱。

”一个客人把钱还他,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

那汉去夺时,这客人手拿半瓢酒,望松林里便走。

那汉赶将去。

只见这边一个客人从松林里走将出来,手里拿一个瓢,便来桶里舀了一瓢酒。

那汉看见,抢来劈手夺住,望桶里一倾,便盖了桶盖,将瓢望地下一丢,口里说道:“你这客人好不君子相!戴头识脸的,也这般啰唣!”
那对过众军汉见了,心内痒起来,都待要吃。

数中一个看着老都管道:“老爷爷,与我们说一声。

那卖枣子的客人买他一桶吃了,我们胡乱也买他这桶吃,润一润喉也好。

其实热渴了,没奈何,这里冈子上又没讨水吃处。

老爷方便!”老都管见众军所说,自心里也要吃得些,竟来对杨志说:“那贩枣子客人已买了他一桶吃,只有这一桶,胡乱教他们买了避暑气。

冈子上端的没处讨水吃。

”杨志寻思道:“俺在远远处望,这厮们都买他的酒吃了,那桶里当面也见吃了半瓢,想是好的。

打了他们半日,胡乱容他买碗吃罢。

”杨志道:“既然老都管说了,教这厮们买吃了便起身。

”众军健听了这话,凑了五贯足钱,来买酒吃。

那卖酒的汉子道:“不卖了,不卖了!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

”众军陪着笑说道:“大哥,直得便还言语。

”那汉道:“不卖了,休缠!”这贩枣子的客人劝道:“你这个汉子,他也说得差了,你也忒认真,连累我们也吃你说了几声。

须不关他众人之事,胡乱卖与他众人吃些。

”那汉道:“没事讨别人疑心做甚么。

”这贩枣子客人把那卖酒的汉子推开一边,只顾将这桶酒提与众军去吃。

那军汉开了桶盖,无甚舀吃,陪个小心,问客人借这椰瓢用一用。

众客人道:“就送这几个枣子与你们过酒。

”众军谢道:“甚么道理!”客人道:“休要相谢,都一般客人,何争在这百十个枣子上。

”众军谢了,先兜两瓢,叫老都管吃一瓢,杨提辖吃一瓢。

杨志那里肯吃。

老都管自先吃了一瓢,两个虞候各吃一瓢。

众军汉一发上,那桶酒登时吃尽了。

杨志见众人吃了无事,自本不吃,一者天气甚热,二乃口渴难煞,拿起来,只吃了一半,枣子分几个吃了。

那卖酒的汉子说道:“这桶酒被那客人饶一瓢吃了,少了你些酒,我今饶了你众人半贯钱罢。

”众军汉把钱还他。

那汉子收了钱,挑了空桶,依然唱着山歌,自下冈子去了。

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

那七个客人从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
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

杨志口里只是叫苦,软了身体,扎挣不起。

十五人眼睁睁地看着那七个人都把这金宝装了去,只是起不来,挣不动,说不的。

1.杨志遇到贩枣人后,又面临什么矛盾?
2.杨志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的呢?从中可看出杨志有怎样的性格?
3.八位好汉智取生辰纲,究竟智在什么地方?
4.刻画杨志的机警和押送队内部矛盾,对表现起义农民的精神和才能起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又产生了买酒的矛盾。

众军汉要买酒吃,杨志阻止买酒。

杨志急于押送,怕被蒙汗药麻翻;八好汉决心智取,巧下蒙汗药。

这两组矛盾交织在一起。

2.杨志对新的矛盾极其敏感。

他机警地监视贩枣人;提防酒中有毒,不准买酒;他还责骂众军汉。

直到看见贩枣人喝了一桶酒未出问题,又看到从另一桶里也喝了半瓢,才同意买,而自己只喝了一点点。

尽管他最终失败,但在这样尖锐的矛盾斗争中,精明能干和处事谨慎的性格却表现得十分鲜明。

3.(1)扮成枣贩,麻痹和稳住押送队伍;(2)挑酒故意不卖,激化押送队伍内部矛盾,增强诱惑力;(3)贩枣人买下一桶,当面吃尽,显示酒中无药;(4)故意抢吃另一桶酒,解除杨志疑虑;(5)白胜假装赌气不卖,贩枣人调解,卖与众军汉吃,使杨志的思想没有反复的余地。

4.着力刻画杨志的精明干练,可是他却偏偏身不由己地钻进了八位好汉设下的圈套,这就起了反衬作用,衬托出起义英雄的多谋善断,机智勇敢,比杨志棋高一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