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中心句的方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教案

长订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三)分析课文,突破难点各部分内容中,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或从哪些方面来写?学生结合课文的批注,讨论,汇报,教师点拨指导:(1)我爸爸是一个工厂的计划科科长,擅长订计划。

指名读一读爸爸在家里给每个人订的计划,从中你看出了爸爸的什么特点?(列出爸爸给每个人订的计划,凸显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板书:给每人订计划)(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爸爸是怎样执行计划的?作者举了什么事例来表现“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这一中心意思?(事例一:计划先关气窗后关门窗,不管打雷下雨,哪怕雨水打湿了床、正在订的计划也不改变计划。

事例二:计划每个人都用自己的牙膏,爸爸偶尔用了妈妈的牙膏,还要再还给妈妈。

)(板书:严格执行计划)(3)在爸爸的计划之下,我能有自己的计划吗?借订暑假计划这件事,说明爸爸订的计突破难点做准备。

教师点拨指导,使学生明确作者为了说明一个中心意思,分别选取了哪些事例。

懂得作者选取这些事例的原则:写最能表达中心意思的事例。

为学生的写作提供指导。

出示问题,让学生从整体上着眼,就全篇课文来看,作者从2划最全面,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

这件事是重点,所以写的最具体。

(板书:制订暑假计划)(四)课堂小结,明确写法1.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出示课件4】(1)爸爸给每个人都订了计划,并且给我制订了好多计划。

(2)爸爸执行计划一丝不苟。

(3)爸爸给我制订了非常全面的暑假计划,我不可能有自己的计划。

2.课文的主要写法是怎样的?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二、按照这节课的学习方法,自学例文《小站》,讨论解决例文后面的问题。

哪些方面或者选取哪些事例写出了爸爸爱订计划的特点,真正落实目标教学,为学生习作提供方法。

板书设计爸爸擅长订计划给每人订计划严格执行计划制订暑假计划教学反思本单元习作例文有两篇,即《爸爸的计划》和《小站》。

找中心句(讲义)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找中心句(讲义)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找中心句教学设计课程名称如何找中心句容量1课时课程定位小学语文阅读中学会找中心句这类题型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有所涉及,之后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可见其重要性。

较为简单的是找出段落的中心句,然后是找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句。

有部分学生直到中高年级还无法准确的找到文章的中心句,直接影响其对文章中心的把握。

本堂课旨在让学生明确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并了解其作用,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

此课程适用于一对一或班组教学。

总体课程目标教学目标1、明确中心句在文中位置的一般规律,了解其作用;通过随堂练习,总结找中心句的技法,并学会运用。

2、学生自主探究,归纳找中心句的技法。

3、通过中心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文章所抒发的美好情感或蕴含的深刻道理。

重难点学会找中心句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探究法。

精梳要点理思路:1、中心句是段落或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段或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段或文中最重要的句子。

2、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3、如何找中心句?1)、从题目去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往往有的题目就是中心句。

2)、从反复句上去找。

有的文章为了突出某种意思,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反复出现同一个句子,它就是中心句。

3)、从议论句或抒情句上去找。

文中议论或抒情之处往往透露出文章的中心,因此,议论句或抒情句中的关键部分就是中心句。

4)、从哲理性句上去找。

有的句子很有哲理性,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5)、从含义深长的句子上去找。

有的句子中意义含而不露,蕴藏着深长的意义,这个句子就是中心句。

新授课:中心句的位置除了在开头和结尾,还有其他的位置吗?我们看看下面的这篇文章。

例1:我家的那只帅鸽有一身亮丽的衣服。

乳白色的尖嘴,墨绿色的脖子,深紫色的胸脯,黑色的身子,白色的翅膀和尾巴,搭配得多么协调哇!它不仅有一身亮丽的衣服,而且飞行姿态优美。

群文阅读《奇妙的中心句 》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奇妙的中心句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奇妙的中心句执教年级:三年级议题:奇妙的中心句选文:《庐山的云雾》《卢沟桥的狮子》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本组群文,能找出文本的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2.比拟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3.学习运用中心句,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1.比拟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作用。

2.学习运用中心句,提高阅读和习作能力。

教学准备:选文材料及学习单教学PPT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出示大雁南飞的视频,通过领头雁,引出议题。

二、回忆《富饶的西沙群岛》把握文章开头的中心句。

1、出示阅读提示:〔1〕用默读的方式读一读《富饶的西沙群岛》〔默读就是不出声、不唇读、不指读。

〕〔2〕用“-------〞勾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想一想作者把全文的中心句放在了哪个位置,有什么作用?2、全班交流3、小结:文章开头的中心句,一般都揭示了全文内容,就像统率万军的大司令,总领了下文的内容。

(板书:总领全文)三、群文共学《庐山的云雾》《卢沟桥的狮子》1、出示阅读提示:〔1〕默读的方式读一读《庐山的云雾》《卢沟桥的狮子》〔2〕用“-------〞勾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3〕想一想作者把全文的中心句放在了哪个位置,有什么作用?〔4〕填写表格〔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交流3、小结:文章中间的中心句,就像连接两列车厢的铁链,把上文与下文紧紧连结在一起,既承接了.上文的内容,又引出了下文,这样的中心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板书:承上启下)文章末尾的中心句,就像穿项链时打的结,在文中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板书:总结全文)四、整合发现出示表格,比拟三篇文章的中心句,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五、学以致用1、给中心句找家朗读下面两段话,思考:“我的书包不仅好看而且实用。

〞这句话放哪里最恰当?我的书包是我喜欢的粉红色,书包上印着一位公主,穿着蓝色的服装朝我们微笑,旁边有一只“猫〞,它肚子圆圆的,脑袋也是圆圆的,眼睛在黑暗中闪闪发光,可漂亮了。

群文阅读:《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选文材料

群文阅读:《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选文材料

《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本组群文,能明白什么样的句子被称为“中心句”。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学会在阅读中寻找中心句,快速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3、阅读对比中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不同,初步感受中心句的作用。

4、学会并运用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1、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作用。

2、围绕中心句把一段话写具体。

教学准备:1、PPT课件2、《专心的玛利亚》、《卢沟桥的狮子》和《庐山的云雾》三篇文章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认识中心句1、出示课文片段(秋天的雨),抽生读2、抽生回答:哪个句子能概括这段话的主要意思?4、齐读句子二、共读群文,习得方法(一)阅读《专心的玛利亚》1、出示阅读要求:(1)请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将文章读通顺、读流利。

(2)思考:哪句话是这篇课文的中心句,用“——”画出。

(3)作者把全文的中心句放在了哪个位置?2、学生自读思考,完成学习要求。

3、学生汇报,师适时板书并填写相应表格。

4、抓重点词句,感悟作用:课文里有一个词语告诉了我们玛利亚读书的特点呢?它是?——专心致志(出示词语)同桌讨论: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玛利亚专心致志的特点?找出相关的词句并说说感受。

5、小结学法(概括出:读-思-悟的学习方法)(二)自学《庐山的云雾》、《泸定桥的狮子》1、出示自学提示(1)快速阅读课文,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学习单。

(2)组长负责填表汇报。

2、小组学习并在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师相机板书并完成填写表格。

4、抓重点词句,感悟作用:(1)同桌讨论:你从课文的哪些句子体会到庐山云雾的特点和卢沟桥的特点的?请勾画出来并说说你的感受。

(2)分享交流三、梳理比较、归纳提升1、出示表格,统整内容2、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3、交流汇报4、总结:四、妙笔生花,学以致用1、请选择“中心句在开头”、“中心句在中间”、“中心句在结尾”其中的一种形式展开小练笔。

中心句在前:如:(1)我的课余生活像万花筒一样丰富多彩……(2)春天真美呀……(3)今天真热呀…………中心句在中间:如:(1)我们的学校不仅干净,还很美丽。

群文阅读《抓关键 悟观点》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抓关键  悟观点》教学设计

群文阅读抓关键悟观点教学目标: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运用“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提炼课文内容,了解文章是怎样一步步说明主要观点的。

3.选择合适材料写一篇观点明确的说明文。

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运用“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了解文章是怎样一步步说明主要观点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归纳方法1.同学们,第六单元教给了我们一个学习方法: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2.刚学完的《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作者表达了一个什么观点?(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3.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先找到第9自然段,我是抓住关键句得出的。

)(板书)4.这一观点(结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告诉我们的?(同桌交流)①美丽渺小;②资源有限;③不可移居师:你结合课文内容来理清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你又是用什么方法提炼出这些内容的?①运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我提炼出了“美丽渺小”②运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我提炼出了“资源有限”③运用提取关键信息的方法,我提炼出了“不可移居”。

(板书)师:这一篇说明文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不一样,它有明确的观点。

我们“抓关键句”可以提炼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还可以“抓关键词、找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等方法提炼课文各部分内容,从而明白作者是如何一步步得出主要观点的。

5.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其他的文章。

(出示自学要求)二、选材训练、学以致用(一)出示自学要求1.认真默读三篇文章,组内讨论交流:文章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勾画批注)2.按要求完成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学习(三)班级交流分享1.《“能吞能吐”的森林》①主要观点:生:请大家看到第一篇文章第4自然段,(读)从这段话中,我们抓住关键句,得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大力植树造林,使每一座荒山都绿起来。

②如何得出结论:生:作者主要写了以下内容来一步一步得出结论的。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16 夏天里的成长 优质版教案

2024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第五单元16 夏天里的成长 优质版教案

【教学反思】《夏天里的成长》是一篇通过描写夏天里万物都在成长的自然现象,说明人要把握时间,“尽量地用力地长”的哲理散文。

课文的中心句是第一句,即课文的第1自然段。

全文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所以可以用这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揭示了全文的主题。

一、教学效果本节课我们通过新课导入、整体感知、深入研读、讲练结合、拓展延伸、小结作业等环节,与学生一起了解了《夏天里的成长》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体会了文章所蕴含的感情与主题。

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说、写、读、感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学习生字词。

同学们都能较好地完成预习任务,生词拼读声音洪亮,读音准确。

对课文的教学,通过引导学生寻找中心句以及围绕中心句所列举的事例来学习围绕中心意思写的方法。

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能够紧跟老师思路,快速准确的反应出问题答案。

2.对文章整体思路了解之后,进入重难点的讲解部分。

重点在于找到第二自然段所列举的动植物并说明各种动植物在夏天如何生长。

难点在于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即“围绕中心意思写”并能够浅层次的体会本课主题。

本环节注重让学生通过朗读来深入体会,利用自由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提升学生的感悟、朗读能力。

在对于重难点的讲解上,借助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培养。

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激烈,朗读较有感情。

二、成功之处注重感悟、积累和运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做到了五个“参与”,即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主动参与、创造参与和差异参与;抓住语言文字训练点,进行扎扎实实语言文字训练,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

这样一环扣一环,最终突破重难点。

三、不足之处1.时间分配还需考虑。

对字词、文章内容的讲述占用课堂较多时间,导致对于课文主题。

《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

《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

《奇妙的中心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中心句,学会在文本阅读中寻找中心句。

2、通过读、析、整,比较发现中心句在文章中出现的位置所体现的不同作用。

教学重点: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的关系。

教学难点:比较中发现中心句的位置和作用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文本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中心句,切入议题1、谈话导入:出示PPT大雁南飞,让学生观察图上内容,通过“领头雁”,引出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句子。

2、PPT出示阅读提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找出这篇文章中哪个句子能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在小组内讨论,并说说理由,并汇报。

3、请学生读出句子。

引导学生抓关键词。

(风景优美物产丰富)4、找出哪些段落能体现这两个关键词。

5、引出“中心句”的概念,并问中心句位置,引导学生感悟其作用.二、比较阅读,求同存异出示阅读提示:(请学生读)2、汇报学习单,找出两篇文章中心句和位置,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其作用。

(1)交流《庐山的云雾》,找出中心句和位置,抓中心句关键词,哪些部分能体现其关键词,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中心句在文中起到的作用。

(2)交流《卢沟桥的狮子》,方法同上。

3、学生归纳整合表格说说你的发现:相同之处:中心句的语言简洁。

不同之处: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三、迁移运用1、出示文本,说一说把“我的书包不仅好看而且实用。

”这句话可以放在两段话的什么位置?(放开头、中间、结尾都可,分别说出其不同作用)2、请给下面这段话选择合适的中心句。

()这里的花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不但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

这儿果子也很多,香蕉、菠萝、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

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

A、西双版纳是花的海洋。

B、西双版纳是果实的海洋。

C、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四、教师总结,推荐阅读1、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总结。

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如何突出中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2. 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文章内容,概括和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如对比、举例、归纳等,突出文章的中心。

二、教学内容:1. 文章的中心思想:文章的主旨,作者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

2. 中心句:表达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通常位于文章的开头、结尾或重要段落。

3. 突出中心的方法:对比、举例、归纳等。

三、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文章,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中心句是如何表达的。

2. 讲解:讲解中心思想和中心句的概念,举例说明如何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3. 实践: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找出中心句,并用对比、举例、归纳等方法突出中心思想。

4. 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各组找到的中心句和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互相学习和交流。

5. 总结:总结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强调中心句在文章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理解中心思想。

2. 学生能够运用对比、举例、归纳等方法,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互相学习和交流,提高概括和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文章:提供不同类型的文章,供学生实践找出中心句和突出中心思想。

2. 教学工具:黑板、投影仪等,用于展示和讲解中心句和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3. 小组讨论:分组让学生进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中心思想运用到写作中,使文章更加有说服力和吸引力。

2. 举例说明:通过分析一些优秀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中心思想,提升文章品质。

3. 练习:让学生尝试在写作中突出中心思想,互相交换欣赏和提出建议。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突出中心思想的方法。

2. 强调中心句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提醒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注意把握中心思想。

八、作业布置:1. 阅读一篇篇文章,找出中心句,并用所学方法突出中心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找中心句的方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能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2.学生能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并运用。

重难点:
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们要学习怎样找中心句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中心句?”(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找中心句”是概括段意的一种形式,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开门见山,点明题目,让学生明白本课的学习目的及重要性。

二、自读批划,互讲感知。

怎样才能找到中心句呢?请同学们打开学习资料《找中心句的方法》,一边自学,一边勾划,然后小组讨论。

三、析听结合,议思研读。

示例 1 :青蛙最喜欢吃昆虫。

苍蝇、蚊子、白蛉、蚱蜢……它都爱吃。

它鼓着一对大眼睛,蹲在池塘边上,只要有虫子飞过,它“噌”地跳起来,舌头一伸,就把虫子卷进嘴里去了。

讨论:这一段文章有没有中心句?是哪一句?为什么?
观察:这个中心句在文中处于什么位置?(板书:位置段首)
这个处于文章开头的中心句,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板书:作用概括、总说)朗读,体会这种作用。

出示例2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

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

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出示例3 :春天在哪里呢?到大自然中找春天去!春在枝头,柳条嫩绿,桃花鲜艳。

春在空中,和风送暖,燕子翻飞。

春在水里,鱼儿追逐,鸭子戏水。

春在田间,麦苗返青,菜花金黄。

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出示例4 :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每次上课,她从盒里取出一支粉笔,用到最后一点点,还舍不得扔掉。

两个指头掐得紧紧的,用力地写着,直到无法再写的时候才扔掉。

那时候,你看到粉笔头只有豆粒儿那么一丁点儿了。

你一定会想:陈老师多珍惜粉笔哟!
师生共同讨论,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归纳出中心句在段内的位置和作用。

(板书:承上启下段的中间总结段尾强调、增强印象段首和段尾)
四、自议要旨,整体把握。

你是怎样找到中心句的?
自由讨论:找中心句的方法是什么?
指名回答,归纳总结出——找中心句的方法:
⒈认真阅读全文。

⒉仔细分析段内句子间的关系,明确全段的中心意思,判断本段是否有中心句。

⒊了解中心句在段内位置的一般规律:
①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

②起承上启下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中间。

③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末尾。

④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中心句一般在段的开头和结尾。

⒋运用这一规律,具体明确中心句。

教师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原则,围绕整体步步深入进行教学,体现着以学生为主,教师导之以法,突出了学法指导。

同时教师教法服务于学法,切实培养了学生“自能读书”的能力。

五、再读课文,巩固提高。

㈠请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找中心句的方法”,找出下面几段文章的中心句。

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⒈陈毅从小就刻苦练习毛笔字。

那时候的小学生一定要练习毛笔字。

陈毅除了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还主动给自己增加了任务——每天写一百个大字、二百个小字。

⒉操场右边围了一些同学。

这些同学在跳绳。

一个女同学的绳子甩得飞快;另一些同学在跳花样,像燕子一样上下翻飞。

⒊春天来了。

春风轻轻地吹,春雨细细地下。

小草儿钻出泥土,鹅黄的树叶儿从枝头伸出脑袋,桃花纷纷绽开笑脸。

春天真美啊!
⒋爷爷一生过的都是简朴的生活。

战斗时代,他和战士们吃一样的饭菜,穿一样的粗布军装。

一身衣服穿了几年,补了又补。

解放以后,他把这种艰苦朴素的作风带到了北京。

㈡听老师朗读几段话,请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⒈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支燃烧的蜡烛被一只小老鼠咬断,庙宇起火了。

危急中,三个和尚不分你我,争先恐后,挑水救火。

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三个和尚从这件事中悟出齐心协力的好处。

⒉地球上的光明和温暖,都是太阳送来的。

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将到处是黑暗,到处是寒冷,没有风、雪、雨、露,没有草、木、鸟、兽,自然也不会有人。

一句话,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⒊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是他们,在我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教导我:要爱国,要勤勉,要做一个正直、诚实的人。

几十年过去了,老师们的话仿佛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⒋真是一场及时雨啊!大田里的玉米苗一定会咕咚咕咚地喝个痛快。

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

㈢听同学朗读几段话,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⒈站在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⒉清晨,我来到南京长江大桥。

今天的天气格外好,万里碧空飘着朵朵白云。

大桥在明媚的阳光下,显得十分壮丽。

波涛滚滚的江水中,九个巨大的桥墩稳稳地托住桥身。

正桥连着二十二孔引桥,仿佛一条钢铁巨龙卧在大江上面。

桥上,行人车辆穿梭似的来来往往。

⒊校园的东墙边,有一张乒乓球台。

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他们你追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理论联系实际,在课堂中通过举一反三,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

通过听话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能力及思维能力。

㈣请同学们阅读《办好黑板报》一文,运用今天学到的方法,找出各段的中心句。

办好黑板报
我校有块黑板报,我是黑板报的编辑。

一年来的编辑工作,使我积累了不少经验。

我深深认识到,好的黑板报一定要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文章好,二是编排好。

黑板报的文章要短小精悍,具体生动。

短小精悍,就是要抓住要点,用二、三百字把同学们最需要知道的问题说清楚。

具体生动,就是要内容实在,形象感人。

力求用典型事例和数据来说明问题,用真情实感来感染读着,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

黑板报的编排要美观大方,寓于变化,要把主要内容放在显著地位。

标题要有吸引力,要醒目,使人一看就知道正文。

要有独立的美术作品和诗文的搭配,还可以设置“读者来信”“问题解答”等小专栏。

黑板报要做到文章好和编排好,还需要有一个好编辑。

编辑要制定具体的编辑方针,拟定选题计划,开展组稿活动。

还要有一批写稿人,写稿人要根据黑板报的需要选题。

写稿改稿还要随时征求读着的意见。

只要编者、作者和读着齐心协力,黑板报一定可以办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