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Meier法)坐骨神经阻滞术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人体最粗大的神经便是坐骨神经,人们在足部手术及膝关节下部手术过程中可利用坐骨神经麻醉阻滞技术,单一利用坐骨神经麻醉阻滞能让患者的小腿内部及足部内侧面区域麻醉,整体麻醉效果较为理想。
坐骨神经阻滞属于一种局麻方法,将麻醉药物注入到坐骨神经旁,暂时阻滞坐骨神经传导功能,使坐骨神经支配的区域感受不到疼痛,坐骨神经作为人体最为粗大的神经,自梨状肌大孔出骨盆,在臀大肌深面,自股骨大转子及坐骨结节下降至大腿后侧,能支配人体小腿及足部,在麻醉阻滞过程中还需把握坐骨神经的影响范围,采取侧卧位坐骨神经阻滞及平卧位坐骨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适应症该麻醉方式在坐骨神经痛、梨状肌损伤引发的综合征诊断及治疗中应用,对治疗坐骨神经根性痛及坐骨神经干性痛具有一定价值。
坐骨神经阻滞在足外侧及内侧脚趾手术中具有应用价值,也能在下肢麻醉手术中广泛应用。
坐骨神经阻滞禁忌症针对没有明确诊断的患者,无法利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一旦对患者进行阻滞,可能导致患者实际病情被掩盖,无法及时诊断患者疾病,甚至发生误诊问题。
不能良好配合的患者也不能采取坐骨神经阻滞。
针对需要注射的位置,皮肤会诱发感染,或者引发全身性炎症,患者谨慎展开坐骨神经阻滞,针对全身感染的患者也要慎重进行坐骨神经阻滞。
部分患者合并出血倾向,此类患者无法使用坐骨神经阻滞。
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禁忌坐骨神经阻滞。
也有一些患者对麻醉药物过敏,此类患者需明确过敏原,部分患者无法采取坐骨神经阻滞。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相关技术①后入路阻滞:麻醉阻滞患者应当保持侧卧,使阻滞侧在上方,身体保持屈膝及屈髋的状态。
股骨大转子及髂后上侧划线,将各个中点连接成为一条垂直线,通过股骨大转子及骶裂孔划一条直线,找到两条线的交点,这两个点便是麻醉阻滞穿刺点。
穿刺针经过穿刺点垂直进入,直到患者有异样的感受。
若在穿刺后患者没有感到异样,但碰触到患者骨质,此时穿刺针应当适当倾斜偏进内侧后进针,直到划过骨面,找到坐骨神经所在位置。
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徐旭仲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区域神经阻滞具有全身影响小和术后镇痛时间长等优点。
坐骨神经阻滞难度较大,近年随着研究的深人,涌现出许多改良的简明有效的穿刺方法,特别是辅助技术如神经刺激器,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其成功率大大提高,逐渐应用于临床。
现就应用解剖,穿刺径路及辅助技术应用等进行综述。
1.应用解剖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最长的神经,起始段最宽可达2cm,经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后,位于臀大肌深面,在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间下行至股后区,继而在股二头肌深面下行,一般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大终支。
胫神经较腓总神经粗大,神经束间的结缔组织较多,排列较疏松。
在坐骨神经自起始至股部的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之间有较厚结缔组织相隔,没有任何神经纤维的交通支往来,胫神经位于内后侧, 腓总神经位于前外侧[1]。
坐骨神经干的表面投影:自坐骨结节和大转子之间连线中点,向下至股骨内,外侧踝之间中点连线,此线上2/3段,为其投影。
2.穿刺径路2.1 腘窝侧路:患者仰卧,膝关节完全伸展,足与水平面成90度,在股二头肌与股外侧肌之间的凹槽,股骨上髁最突点往头端约7cm处为穿刺点,平行进针,抵到股骨后退针至皮下,穿刺针与水平面成30度再进针。
2.2腘窝后路:患者俯卧,膝关节完全伸展,取在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之间的中点,腘窝摺痕上约7cm处为穿刺点,垂直进针。
2.3 经典前路:连接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称上线,并将其三等分,然后由股骨大转子作一平行线称下线,由上线中内1/3交界处作一垂线,该垂线与下线交点为穿刺点。
垂直进针直至抵到股骨,调整方向略向内侧以越过股骨再进针约2-3cm。
2.4 改良前路:画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的连线,经过此线中点画一垂线,第二条线向尾8cm处为穿刺点,垂直进针约10.5cm。
还有一种方法为在小转子水平下4 cm 穿刺,垂直进针。
2.5 经典后路: 画髂后上棘至大转子的连线,经过此连线中点作一垂线并向下延伸4cm处为穿刺点。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

神经阻滞术的操作规程神经阻滞术是一种通过在神经干、丛、节的周围注射局麻药,阻滞其冲动传导,使所支配的区域产生麻醉作用的技术。
以下是神经阻滞术的基本操作规程:1.了解解剖结构:进行神经阻滞术之前,必须熟悉局部解剖结构,了解穿刺针所要经过的组织,以及附近的血管、脏器和体腔等。
常用神经阻滞有肋间、眶下、坐骨、指( 趾 ) 神经干阻滞,颈丛、臂神经丛阻滞等。
2.准备药品和器械:根据阻滞的部位,选择适当的局麻药,例如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以及用于注射的针头、注射器等。
确保药品和器械准备齐全,并注意检查药品的有效期和器械的消毒情况。
3.确定穿刺点:根据需要阻滞的神经分布情况,确定穿刺点。
一般而言,穿刺点应选择在神经干或丛的周围,以确保能够最大限度地阻滞神经冲动传导。
4.消毒:对穿刺点及其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一般使用碘伏或酒精消毒液。
注意消毒范围要足够大,以避免感染。
5.穿刺:在消毒后的皮肤上注射一定量的局麻药,然后使用穿刺针沿着局麻药形成的液囊进行穿刺。
穿刺过程中要保持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6.确定阻滞效果:穿刺成功后,观察一段时间,确认神经阻滞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如果阻滞效果不佳,可以重复注射局麻药,或选择其他阻滞部位进行操作。
7.术后处理:术后要对穿刺点进行适当的包扎和压迫,以防止出血和感染。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需要注意的是,神经阻滞术具有一定的风险和并发症,如局麻药过敏、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神经损伤等。
因此,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原则,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同时,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感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有异常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此外,为了确保神经阻滞的效果和安全性,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注射前应先回抽,确保穿刺针未进入血管或腔隙。
2.注射局麻药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过敏史,避免局麻药过敏反应的发生。
3.注射局麻药时应缓慢注入,避免快速注射导致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
4.在注射过程中要保持穿刺针的位置固定,避免针头移动或刺入其他组织。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小知识坐骨神经阻滞是局部麻醉之一,将局部麻醉药物注射到坐骨神经旁,让坐骨神经传导功能暂时受到限制,确保在手术过程中不会产生疼痛感。
坐骨神经由腰4至骶3前支组成,也是人体内最大、最粗的神经,主要支配小腿和足。
在膝关节、足部手术时会应用到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良好,不会产生疼痛感。
1坐骨神经解剖坐骨神经来自骶神经丛(L4-S3),神经根出发后在梨状肌前方这一层次形成坐骨神经,位于梨状肌正下方水平,从坐骨大孔从骨盆,在坐骨结节和股骨大转子间下行。
在大腿上中2/3,一直走在大腿后方一般到下1/3处,分层了胫神经和腓总神经。
股骨大转子的顶点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点,它与腘窝上极这个点的连线可反映出坐骨神经在大腿后方的行径。
臀大肌下坐骨神经体表定位的步骤具体如下:患者在病床上呈侧卧位,由专业医师描绘出股骨大转子的半圆形轮廓,并标记出股骨大转子的中点,用手触摸的方式确定髂后上脊,由该两中点作一条直线,测量并做好标记,在中点处做一条垂直线,下放5cm位置就是臀大肌下坐骨神经在体表的行走位置。
在确定腘窝坐骨神经时,患者呈俯卧位,膝盖略微弯曲,在膝盖后方皮肤褶皱上的7-9cm处画出一条连接股二头肌肌腱外侧面和半膜肌肌腱内侧面的直线,这条连接线的中点就是腘窝坐骨神经体表位置。
坐骨神经感觉支配的区域包括股后侧皮神经、腓总神经、腓深神经、腓浅神经、腓肠神经、足底外侧神经、足跟神经、足底内侧神经。
当完全阻滞股神经及坐骨神经时,基本可以完全阻滞所有下肢感觉神经,因此可以满足下肢手术的需求。
2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1)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适用于坐骨神经疼痛、梨状肌受伤后的治疗诊断,在坐骨神经根性疼痛、干性痛方面价值非常突出;(2)如果患者足外侧以及足部第三、第四、第五趾的手术,可以应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如果配合阻滞股神经应用,可让下肢手术顺利开展。
3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禁忌症(1)诊断结果不明确的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避免出现掩盖病情的情况;(2)无法配合这种麻醉方式的患者;(3)注射局部麻醉药物的皮肤出现感染,或是患者本身有炎症性病灶,一定要慎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于全身感染症状严重的患者,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评估之后才可使用;(4)对于心肺功能不全、有出血倾向的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5)部分患者体质比较特殊,对麻醉药物十分敏感,这类患者不能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解剖-神经阻滞定位

一:头部★1。
三叉神经节阻滞麻醉从颧弓后1/3下方,口角外侧2.5cm稍上,正对第2磨牙处进针.沿下颌支内面刺向后内方,进针至翼突基底部,到卵圆孔的前方,用X线证实针位,再退针,改向后上刺入卵圆孔,到三叉神经节内,注射麻药。
★2。
上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开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前上,经翼突外侧板前缘刺入翼腭窝,上颌神经经过此处(深度约4.5cm),注入麻药。
★3.下颌神经阻滞麻醉稍张口,在颧弓下方下颌切迹处垂直刺入,进针至翼突基底部时,退针转向后上,经翼突外侧板后缘至卵圆孔,下颌神经经此处出颅(深度约4cm),注入麻药.★4。
下牙槽阻滞麻醉从口内下颌第3磨牙后1。
5cm,相当于下颌支前缘内侧的颊粘膜处刺入,与下颌磨牙咬合面平行,沿粘膜及下颌支之间缓缓进针2.5~3。
5cm,当下颌磨牙与舌前部出现异感,即可注入麻药。
★5.面神经阻滞麻醉在乳突前缘和下颌支后缘的中点或乳突尖前方0。
5cm处,即在外耳道下方垂直刺入,触到乳突前缘后转向内上,沿骨面推进1.5cm,即达茎乳孔,注入麻药,治疗面神经痉挛。
★6.舌咽神经阻滞麻醉在外耳门下方,乳突前缘稍前方垂直刺入,进针1。
25~2。
5cm,达茎突部位,过茎突后方继续进针1.25~2.25cm,针尖至颈静脉孔下方,注入麻药.二:颈部(3静脉穿刺5神经阻滞)★静脉穿刺定位:★(1)颈内静脉1.前路:①穿刺点:颈动脉三角下端处,触及动脉搏动点外侧旁开0。
5—1cm,相当于喉结水平进针;②方向:指向锁骨上小窝;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40°;④规避:避免气胸,易误伤动脉。
2.中路:(首选)①穿刺点:下段位于锁骨上小窝的中心位置,在其顶端距离锁骨上缘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方向:与中线平行指向下;③角度:针干与皮肤呈30°;试探未成功,针尖向外后偏斜5-10 °指向肌肉锁骨头内侧后缘,常能成功。
3.后路:①穿刺点:胸锁乳突肌外侧缘中、下1/3交点处或锁骨上2—3横指处作为进针点;②体位:肩部垫高,头尽量转向对侧;③方向:肌肉深面指向胸骨上窝;④角度:针干一般保持水平位;⑤规避:不宜过分向内侧深入,易误伤动脉.★ (2)颈外静脉穿刺穿刺时可选在锁骨上方6cm处的胸锁乳突肌浅面至该肌后缘的一段,穿刺方向可沿胸锁乳突肌后缘斜向前下。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你了解的知识有多少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你了解的知识有多少坐骨神经是人体中尤为粗大的一类神经结构,通常会在膝部以下以及足手术时应用到坐骨神经阻滞技术,其技术的应用能够麻醉手术的区域形成一定的疼痛缓解效果,暂时抑制坐骨神经传导功能,使得病患在手术的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感。
在该篇科普文中主要针对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相应的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进行分析。
一、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当坐骨神经受到压迫或损伤时,会引起腰部、臀部、腿部和脚部的疼痛。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麻醉技术结合使用。
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通常会被应用到梨状肌损伤以及坐骨神经疼痛等的治疗诊断工作中,其在坐骨神经干性痛等方面具有的医疗价值极高。
二、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适应症禁忌症1.病患心肺功能不全,存在出血倾向。
2.无法主动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式的病患。
3.病患身体体质较为特殊,对于麻醉药物的敏感度较高。
4.病患在注射局部麻醉药物时,会产生皮肤过敏、感染等的症状,病患自身存在炎症性病灶,需要谨慎使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
5.病患诊断结果不明确,不可应用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防止其技术在应用之后影响到病患病情的诊断,掩盖患者病情。
三、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第一,臀下入路阻滞技术。
该技术主要会被投用至肥胖病患群体之中,在进行下肢手术时使用其技术,同时配合应用单次隐神经阻滞以及连续腰从阻滞等技术,病患要以侧卧姿势接受穿刺,确认并标记病患坐骨结节以及股骨大转子的位置,连线坐骨结节以及股骨大转子,在连线中心点的位置朝下方做出垂直线,不断延伸该垂直线,让其长度延展至四厘米左右后,触摸皮肤凹陷位置,其被当做穿刺点。
病患皮肤要和穿刺针保持80度的角度,在回抽实验无血后,将局部麻醉药物缓慢推注肌肉,其剂量要控制在20至30毫升范围。
第二,传统后侧入路。
病患侧卧,保持屈膝屈髋的状态,在髂后上棘以及股骨大转子位置连线,由二者连线中点做垂直线,并在病患骶裂孔以及股骨大转子位置做连线,二者连线相交位置为穿刺点。
坐骨神经阻滞课件

保持阻滞区域的清洁和消毒,及时处理感染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过敏反应
注意患者对麻醉药物的过敏情况,采取适当的药物管理和过敏测试。
2 麻醉药物准备
准备所需的麻醉药物和 设备,确保手术过程的 安全和顺利。
3 术前指导
告知患者关于手术过程 和阻滞的相关信息,并 回答其问题和担忧。
阻滞操作过程
1
定位
精确定位坐骨神经,并标记阻滞点。
2
消毒
对阻滞区域进行彻底消毒,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3
阻滞注射
使用适当的针头和药物注射坐骨神经区域,实现阻滞效果。
坐骨神经阻滞课件
这个坐骨神经阻滞课件将为您介绍手术约定、麻醉技术、适应症、阻滞术前 准备、手术操作过程、术后注意事项以及阻滞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手术约定
手术约定是一项重要的文件,确保医生和患者对手术的预期结果和风险有清晰的了解。
麻醉技术介绍
1 局部麻醉
通过阻断神经传导,使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全身麻醉
将病人完全处于无意识状态,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舒适。
坐骨神经阻滞适应症
下肢手术
包括髋关节和膝关节手术等需要控制疼痛的手术。
疼痛治疗
用作短期或长期疼痛治疗的选择。
诊断测试
用于确定下肢神经疾病的诊断。
阻滞术前准备
1 患者评估
确保患者适合接受坐骨 神经阻滞,并了解其相 关病史和用药情况。
术后注意事项
1 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和呼吸情况,以确保身体的稳定。
2 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情况,合理管理阻滞区域的疼痛,提供舒适和快速的康复。
3 康复口护理等方面。
阻滞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坐骨神经阻滞课件

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 者反应,如出现异常症 状应及时处理。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患者在进行坐骨神经阻滞时出现头晕 、心悸等症状,经及时处理后好转。经 调查发现,是由于注射过程中局部麻醉 药过量所致。为预防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医生应严格控制药物剂量和浓度。
VS
案例二
某患者在坐骨神经阻滞后出现局部血肿, 经及时冰敷、压迫等处理后消退。经分析 发现,是由于注射针刺破血管所致。为避 免类似情况发生,医生应熟悉局部解剖结 构,选择正确的穿刺点。
作用
通过注射局麻药,阻断坐骨神经 的痛觉传导,缓解疼痛,促进疾 病康复。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梨状 肌综合征等坐骨神经病变引起的疼痛 。
禁忌症
局部感染、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心脑 血管疾病等。
坐骨神经阻滞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
坐骨神经阻滞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经过多年的发展,技术不断完善和改进。
坐骨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痛, 坐骨神经阻滞可用于缓解疼痛,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坐骨神 经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起到缓解 疼痛、减轻炎症反应的作用。
梨状肌综合征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的炎症 或损伤导致的坐骨神经痛,坐骨神 经阻滞可以缓解疼痛,促进炎症消 退。
消毒
对手术部位进行常规消毒, 准备无菌手术巾和手术器 械。
操作步骤与技巧
定位
在超声引导下,确定坐 骨神经的位置和走向, 使用探头进行初步定位。
穿刺
使用合适的穿刺针,在 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 确保针尖到达坐骨神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术
⑺固定针头深度,并旋转回吸,确认无回 血,注射局麻药/混合液20~10ml,无菌 敷料覆盖。 【注意事项】 ⑴穿刺部位较深,成功率低于其他入路, 无绝对适应症者慎用。 ⑵进针前仔细定位,务必将股动、静脉及 神经推至内侧,以免被损伤。 ⑶穿刺针进针应缓慢,体会进入肌间隙的 落空感,针尖延股动脉外侧深入,勿过 于向内以免损伤股动、静脉。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术
⑷用7号长局麻针沿手指外侧,向内与皮 肤呈75°~85°刺入皮下。 ⑸经股直肌与缝匠肌间隙缓慢进针6~ 10cm时,针尖穿刺耻骨肌、短收肌和大 收肌后到达股后间隙,再稍进针可触及 坐骨神经而引出向下放射性异感,即刻 停针。 ⑹如应用神经刺激定位器,此时可引出小 腿、足部抽搐,颤动。
前路(Meier法)坐 骨神经阻滞症】 ⑴坐骨神经痛的诊断和治疗。 ⑵适用于因外伤或其他原因患者不能仰卧 或侧卧位的患者。 【禁忌症】 ⑴骨盆复杂外伤,鼠蹊部创伤者禁用。 ⑵穿刺局部皮肤感染或炎性病灶者。 ⑶肥胖、体表定位标志不明显者。
前路坐骨神经阻滞术
【操作方法】 ⑴体位:患者仰卧位,下肢平伸。 ⑵体表定位:自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连线 为A线,在此线之内1/3处,垂直向下引 一条线为B线。此线再与A线平行从股骨 大粗隆向内处长线(C线),当B线与C 线相交处即为穿刺点。 ⑶皮肤消毒,戴无菌手套,术者左手食指 沿股直肌与缝匠肌之间隙下压,将股动 脉、静脉和神经血管束推向内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