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搭桥
心脏搭桥和心脏支架的区别,还分不清楚吗?

心脏搭桥和心脏支架的区别,还分不清楚吗?一、心脏搭桥和心脏支架的概念1、心脏搭桥的概念:搭桥是从机体其他部位去一根静脉血管搭在主动脉和冠脉上以保证心脏供血,支架治疗是指经介入的方法在冠脉中放入支架以扩张冠脉保证心肌供血。
2、心脏支架的概念:b放支架与搭桥术各有千秋,不存在简单的谁比谁好的问题。
现在放支架与搭桥手术,病人远期存活率相似。
支架的优点在于操作方便、创伤小,在一定程度上能重复进行,但术后需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另外心绞痛症状复发需要再次介入治疗的相对较多。
而搭桥手术后症状复发的较少,但手术创伤较大,手术风险较高,重复手术几乎不可行。
关键是要根据患者病变特点、全身情况、有无其他疾病、是否能坚持按医嘱服药、经济承受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加以选择。
现在对于冠心病的治疗,心血管界有一个一般规矩,那就是:能吃药的不放支架,能放支架的不做搭桥。
三、心脏搭桥和心脏支架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事项?1、心脏搭桥术后饮食应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宜食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等)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等),心脏搭桥手术后不宜食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油,奶油等),清淡饮食。
2、做支架不是一劳永逸的,药物治疗一定要跟上,还应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要想一个支架撑起生活的全部是不可能的,支架顶多就是一个管道工,要想全身畅通,全身的环境都得进行综合治理。
(1)患者应坚持服药,注意自我观察。
支架手术后,常常需要服用较多种类和数量的药物,如果发生皮肤或者胃肠道出血、疲乏无力等症状,应带上出院总结和所服用药物的资料尽快去医院就诊。
支架病人接受其他治疗,需要停用所服用药物时,需要与心脏科医生商议后决定。
(2)要定期检查。
包括检查血压、血糖、血脂、血黏度等。
如果这四项指标不能保持在较好水平,患者在半年左右就会面临复发危险。
心脏搭桥手术怎么做呢

心脏搭桥手术怎么做呢心脏搭桥手术是治愈心脏病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帮助我们治愈我们出现的心脏病问题。
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心脏病人的身体健康,实在是一种非常不错的方法,可能大家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怎么做及方法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怎么做及方法吧。
1心脏搭桥手术的方法有停跳搭桥和不停跳搭桥心脏搭桥手术主要有两种常用的方法,一种是用特殊的药物使心脏停止跳动,全身的血液被引到身体外一专门的机器里(医学上称为体外循环机),由机器驱动血液流动并在机器里进行血液的氧合,然后在停止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血管的缝合。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手术操作方便,可以在一安静、无血的视野里进行手术,但缺点是创伤大,术后产生并发症较多。
另一种方法是不需要使心脏停止跳动,借助于一特殊的固定器,直接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血管吻合,这种方法被称为不停跳搭桥。
由于是在跳动的心脏上进行血管的缝合,因此操作难度大,需要很高的手术技巧,它的优点是创伤小、不需要使心跳停止、术后康复快,适用于几乎所有需要搭桥的病人,尤其适用于年纪大、伴有多种其它疾病的患者。
2.存在相对手术禁忌,风险大,因血管条件较差可能效果不佳的情况,那么请慎重考虑是否手术,是否家属还没有认识到位,还没有充足的准备,医生也不愿意冒太大风险,那么请有足够承受不好结果的能力再去做。
3、每位医生对手术指征,条件等的细节判断上,还有是否愿意做有挑战性的(结果可能不太好的)是有所不同的,所以建议多咨询几个医生,多个医院。
最后说一点如果支架和搭桥都不宜做,那么就坚持药物治疗吧,不要相信其他什么偏方什么的,注意正规治疗。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心脏搭桥手术怎么做及方法,大家都可以按照以上的方法帮助我们尽快的恢复身体健康,过上健康的生活,同时还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增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尽量避免少出现心脏病这些问题。
心脏搭桥和支架的区别,原来我们都弄错了

心脏搭桥和支架的区别,原来我们都弄错了
相信很多人经常会把心脏搭桥和支架搞混淆,实际上,这两者完全是不同的,因此大家要学会分别,这两种手术的效果不一样,治疗的疾病不同,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1、定义上的不同
心脏搭桥术是一种外科疗法,它通过从自身获取血管,如下肢大隐静脉,上肢桡动脉,然后吻合到心脏上获取病变的血管,使心肌重新获得充足的血供,恢复心脏活力。
心脏支架术是一种介入疗法,将球囊导管送到病变的冠状动脉,扩张狭窄的血管并植入支架支撑。
内科治疗冠心病更有效的手段。
★2、手术效果的不同
心脏搭桥术:手术创伤大,手术后并发病少,恢复较慢。
心脏支架术:手术创伤小,再闭塞机率高,恢复较快。
★3、适应症的不同
心脏搭桥术:适用于严重冠状动脉病变者,不能接受介入治疗或者治疗后复发的患者,以及心肌梗塞后的心绞痛,或出现室壁瘤,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穿孔等并发病时,在治疗并发病的同时,应该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心脏支架术:药物控制不良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患者,心肌梗塞急性期应该介入治疗。
4、心脏搭桥是用好的血管来取代狭窄的冠状动脉,心脏支架是在狭窄的冠状动脉中置入网状金属支架撑开狭窄的血管。
心脏血管支架手术或搭桥手术后,并不是心脏病就痊愈了,而是暂时解决了某一根血管的阻塞情况,临时缓解了心肌缺血的矛盾。
心脏搭桥手术的危险性会不会高呢?

心脏搭桥手术的危险性会不会高呢?我国每天有数以万计的人,就因为心血管疾病而失去生命,有50%的人,因为术后没有做好心脏康复训练而失去生命,目前很多人都认为心脏搭桥手术是比较安全可靠的,也做了临床上的数据统计,基本上死亡率都是在2%以下,这2%的死亡率基本上是高龄患者,术后没有做好疾病管理演化,出现肺部感染,导致去世,那么,心脏搭桥手术的危险性高吗?下面就让惠益康心脏康复为大家疑难解惑。
不管是患者还是医师,都知道心脏搭桥手术的主要并发症就是感染,因为是胸腔,比如说肺部和缺口的深度感染等问题,如果患者的身体状态比较好,那么是比较容易恢复的,但是对于高龄患者来说,身体状况出衰弱,自身的免疫力力啊,增加感染也是很正常的,恢复起来就是非常困难,而且面临的死亡。
根据长远的效果来说,心脏搭桥手术还是取决于患者的自身状况,比如说搭桥手术选用哪根血管做“桥”,是根据患者自身的血管条件决定的。
如果用的是乳内动脉,10年通畅率在90%以上,一般可以保持12~15年的时间;如果用的是大隐静脉,5年通畅率为80%~90%,10年通畅率为60%~70%,一般6~8年后,血管条件会出现衰退;而桡动脉一般不作为首选的血管。
心脏搭桥手术的危险性也是比较高的,不过也是针对性的,年轻人身体素质比较好,手术之后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问题,只要做好疾病管理,就没多大问题,然而对高龄患者来说,心脏康复训练做不到位,就会出现危险。
尤其是规律用药、控制“三高”水平,以及饮食锻炼等多方面,如果术后控制得好,血管保持通畅的时间就比较长,患者再发病的风险也会降低,因此,术后的风险是根据患者自身的状况以及疾病管理来决定的。
如果患者在术后没有很好地服用抗凝药,或者身体对抗凝药有抵抗,用药后不能产生理想的效果,再加上有抽烟、酗酒、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搭桥手术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注意事项】大家在用药的时候,药物说明书里面有三种标识,一般要注意一下:1.第一种就是禁用,就是绝对禁止使用。
心脏搭桥手术知多少

心脏搭桥手术知多少心脏搭桥手术的俗称叫做冠状动脉搭桥心脏术,是需要取患者自己身体上的大隐静脉、桡动脉等血管来作为一个桥,将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连接起来,让血液能够不通过冠状动脉的狭窄部位就可以直接到达远端缺血部位的手术。
那么你对心脏搭桥手术了解多少呢?一、心脏搭桥手术的作用心脏搭桥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患者最有效的临床手段,能够起到恢复患者心脏肌肉细胞的血液供应,减轻心绞痛症状的治疗效果,直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
二、心脏搭桥手术的禁忌症1.如果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远端血管直径过小,小于1mm,则不能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2.如果患者的心、脑、肺、肝、肾器官有严重疾病,或者不能耐受手术创伤,则不能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三、心脏搭桥手术的术前准备1.手术前医生会详细询问病人过往患过的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心脏手术史等都是医生询问的重点。
2.手术前病人需要做全面的体格检查,从而让医生知道病人身体是否出现颈动脉或心脏杂音、下肢静脉曲张、周围血管发生病变等问题。
3.手术前病人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从而让医生知道病人的冠状动脉堵塞的详细部位,有助于医生规划手术。
4.手术前医生会让病人做腹壁下动脉乳、桡动脉等血管的超声检查,了解这些血管的情况,有助于医生从中选择血管来作为桥血管。
5.手术前病人需要做凝血功能、超声心动图、血糖、胸部X线、血压、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了解病人的心脏、肝肾等器官是否健康,凝血功能、血糖、血压是否正常。
6.手术前医生会让病人服用抗血小板、硝酸酯类和β受体阻滞药等药物。
7.吸烟病人手术前2周需要停止吸烟,因为吸烟是诱发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同时会降低病人康复速度。
四、心脏搭桥手术的术后注意事项1.手术后必须严密监测病人每分钟心跳次数、体温、呼吸、心律和血压等生命体征,了解病人术后的身体状况。
2.手术后需要严格控制患者液体的出入量,让患者体内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度保持平衡。
3.手术后根据患者个人情况需适当服用血管扩张剂,扩张患者的冠状动脉,增加血液供应量。
心脏搭桥心脏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

心脏搭桥心脏搭桥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手术,也称为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步骤和术后护理等内容。
心脏搭桥手术旨在通过移植一个或多个来自患者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来绕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恢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改善心肌缺血状态,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心脏功能。
手术前,医生会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确定哪些冠状动脉狭窄严重到需要搭桥治疗。
常见的供体血管有胸内动脉、桡动脉和大隐静脉等。
在手术中,医生会选择一个供体血管,将其与患者冠状动脉之间建立一个通道,使血液能够顺畅流动。
手术开始时,患者会接受全身麻醉,医生会通过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液引出体外,用心肺转流机代替心脏完成供血功能。
同时,医生会在患者胸骨上进行一条长约10-20厘米的切口,将胸骨分开,暴露心脏。
接下来,医生会选择一个供体血管,将其一个端点与冠状动脉的下方连接处进行缝合,另一个端点与主动脉的上方连接处进行缝合。
这样,血液就可以从供体血管经过搭桥,通过冠状动脉重新注入心肌,练成冠状动脉血液循环,并改善心肌的供氧情况。
手术过程中,如果冠状动脉的狭窄或闭塞部位较多,医生可能需要搭桥多个血管,来同时改善多个供血区域的心肌缺血情况。
手术结束后,医生会恢复体外循环,将患者的血液重新引入心脏,然后缝合胸骨,将伤口关闭。
患者经过一段恢复期后,通常可以恢复到正常生活水平,然后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术后的定期随访和检查,以确保患者康复良好。
术后护理对于心脏搭桥手术来说同样重要,包括合理控制患者的体力活动、饮食调节、药物治疗等方面。
患者需要注意遵循医生的嘱咐,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动,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感冒和呼吸道感染等。
总之,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脏外科手术,对于冠心病和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的治疗具有显著疗效。
通过该手术,患者可以恢复心脏功能,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心脏搭桥原理

心脏搭桥原理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血管外科手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疾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和缺氧,严重时可引起心肌梗死。
心脏搭桥手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可以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
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绕过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部位,以达到改善心肌供血的目的。
手术通常采用体表循环和心脏停跳技术,即在体外建立人工循环,使心脏停止跳动,这样可以在无血液灌注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操作,减少手术出血和心肌损伤。
在手术中,医生会选择合适的供体血管,常用的供体血管包括大隐静脉、桡动脉、胸内动脉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变部位选择合适的供体血管。
然后,医生将供体血管与冠状动脉远端和近端进行吻合,形成新的血管通路,使血液能够顺畅地灌注到心肌组织中,从而改善心肌供血,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的症状。
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非常简单,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因为手术需要在心脏停跳的情况下进行,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心肺功能的维持都有很高的要求。
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的来说,心脏搭桥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心脏血管外科手术,通过搭建新的血管通路,改善心肌供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手术原理简单,但手术过程中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对医生的操作技术和心肺功能的维持都有很高的要求。
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密切观察和护理,以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大家对心脏搭桥手术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
心脏搭桥

心脏搭桥心脏搭桥5分开放分类:医学医学术语收藏分享到顶[0]编辑词条目录1 概述2 手术原理3 发展历史4 远期疗效5 适应人群6 治疗效果展开全部摘要纠错编辑摘要心脏搭桥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
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中位而到达远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
心脏搭桥-概述心脏搭桥手术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畅通无阻一样。
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1]心脏搭桥-手术原理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是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上,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
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些,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
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脏搭桥心脏搭桥5分开放分类:医学医学术语收藏分享到顶[0]编辑词条目录1 概述2 手术原理3 发展历史4 远期疗效5 适应人群6 治疗效果展开全部摘要纠错编辑摘要心脏搭桥是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俗称冠脉搭桥术,是国际上公认的治疗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冠心病的冠状动脉狭窄多呈节段性分布。
且主要位于冠状动脉的近中段,远段大多正常。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中位而到达远端,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一样畅通无阻。
心脏搭桥-概述心脏搭桥手术搭桥手术顾名思义,是取病人本身的血管(如胸阔内动脉、下肢的大隐静脉等)或者血管替代品,将狭窄冠状动脉的远端和主动脉连接起来,让血液饶过狭窄的部分,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进而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这种手术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在充满动脉血的主动脉根部和缺血心肌之间建立起一条畅通的路径,因此,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在心脏上架起了“桥梁”,俗称“搭桥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一座桥梁使公路跨过山壑江河畅通无阻一样。
不过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
[1]心脏搭桥-手术原理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患者自己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是将小腿或大腿上的大隐静脉取上,一端与冠状动脉狭窄远端吻合,一端与升主动脉吻合,也可同时在一根静脉上开几个侧孔分别与几支冠状动脉侧侧吻合,这就是所谓的序贯搭桥或蛇形桥。
用大隐静脉搭桥,手术损伤小些,简单一些,但远期效果比动脉搭桥差些,因此适用于年龄大的病人。
用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一般情况下,80岁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
手术通常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心脏停止跳动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需要2-3小时。
简单的病例也不用体外循环,在心脏跳动的情况下手术。
心脏搭桥-发展历史心脏搭桥手术冠脉搭桥术的发展已有近40年的历史。
1967年,Favaloro首先在美国Cleveland医学中心应用大隐静脉进行了升主动脉冠脉搭桥术,奠定了现代冠脉搭桥术(CABG)的基础。
1974年北京阜外医院的郭加强教授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冠脉搭桥术。
到20世纪80年代后,冠脉搭桥手术日趋成熟,显示出了比单纯药物治疗更显著的疗效。
冠脉搭桥术按是否需要体外循环辅助分为心脏停跳下搭桥和不停跳下搭桥两种方式。
停跳(或室颤)下搭桥是过去常用的方法,特别适用于同时需要心内操作的病变,如室间隔穿孔、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室室壁瘤合并血栓等情况。
这种术式的特点是靶血管显露清楚,手术操作相对容易,但体外循环带来的并发症也相对较多,住院时间较长,住院费用也较高。
非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下)搭桥对于无需心内操作的患者,尤其是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尤为适用,其优点是心肌保护较好,无体外循环并发症,但技术条件要求较高,目前只有少数医学中心开展此项技术,尚有待普及。
1987年以后冠脉内介入治疗的开展对冠脉搭桥手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微创冠脉搭桥术的产生使冠脉搭桥术显现新的优势,微创冠脉搭桥术包括不停跳冠脉搭桥、小切口冠脉搭桥、胸腔镜下冠脉搭桥及局麻下冠脉搭桥等。
近年来,冠脉搭桥合并冠脉内支架的“杂交”手术也为不少患者提供了治疗的好方法。
心脏搭桥-远期疗效冠脉搭桥手术在缓解患者心绞痛症状,改善心功能状况方面是非常有效的,大多数患者术后有比较满意的生活质量。
一些研究证明,术后2~3年有50%的患者能从事中等量或剧烈的活动。
冠脉搭桥手术后血管桥中,静脉桥10年通畅率约为50%~60%,乳内动脉10年通畅率约为90%。
美国心脏病学会统计患者术后1个月、1年、5年、10年、15年生存率分别为96.5%、95%、88%、75%、60%。
影响术后生存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移植的血管闭塞及本身冠状动脉病变进展所致,还与患者术前心绞痛的程度、类型、冠脉病变的程度、范围,心功能状况、是否存在糖尿病、肺功能不全等相关。
介入治疗与冠脉搭桥术相比,前者创伤小,易重复,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再狭窄率高,血运重建不完全,费用高,远期效果不确定,不能改善心功能,也不能延长生命;冠脉搭桥手术血运重建完全,适应证范围广,一些特定患者生存率高,能缓解症状,但创伤大,并发症相对多。
对于多支病变,两者死亡率和非致命性心梗发生率无差别。
冠脉搭桥手术后心绞痛症状缓解率高于介入治疗,介入治疗的再手术率高于冠脉搭桥手术。
对于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冠脉搭桥手术的生存率高于血管成形术,这可能是因为前者血运重建更完全。
事实上,介入治疗的完全血运重建率在两支病变者只有25%~50%,3支病变者仅达10%~25%。
[2]心脏搭桥-适应人群由于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一般情况下,80风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
由于动脉搭桥损伤大,技术要求高,手术更难,但远期效果较大隐静脉好,适用于年轻病人。
一般情况下,80风以上老人可单独使用大隐静脉搭桥,55岁以下可考虑全用动脉搭桥,其他年龄可用一根乳内动脉加上大隐静脉。
心脏搭桥-治疗效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一种非常复杂、病人损伤大的高难度手术。
手术前必须做冠状动脉、左心室和乳内动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冠状动脉狭窄的部位和程度,据此决定搭桥的数目和准确的位置。
同时,还需要做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生化;肺、肝、肾功能及大小便常规等检查,了解全身各脏器的功能状况。
手术前要严格控制感染,病人要练习腹式呼吸,停止使用阿司匹林等药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这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产生心肌梗死而增加手术危险性。
三十年的冠脉搭桥史已证实其对缓解心绞痛症状的有效性,用“立竿见影”来形容术后效果是最为恰当的。
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几天便能上下楼梯。
若恢复良好,一周后便能上街。
术后1-2个月一般能胜任轻便工作。
3-4个月后基本能复原。
目前安贞医院已成功完成800多例这样的手术,成功率达98%。
心脏搭桥-注意事项心脏搭桥手术“心脏搭桥”是治疗冠心病的理想治疗方法,心脏搭桥后患者康复中应注意哪些事项呢?1、伤口勤护理出院时伤口处有轻微的发红、疼痛、肿胀,有时甚至会持续几个月,这是正常现象。
回家后要经常检查伤口,若发现有感染迹象,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伤口处每日要用清水或抗菌皂冲洗,伤口要用无菌敷料覆盖。
术后脚踝部可能会肿胀数星期,可以穿弹力袜或在休息时将患肢抬高,以减轻肿胀。
2、科学安排饮食手术后每天应保证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多吃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鱼类、蛋类等)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玉米油、橄榄油、葵花子油等),少吃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物(如动物油、奶油等)。
3、少量饮酒和严禁吸烟术后最好不饮酒,每天最多喝50毫升红酒。
吸烟是心脏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故应严禁吸烟。
4、多多休息在术后4-6星期的恢复期内,每天要保证8-10小时睡眠。
所有活动应该安排在充足睡眠之后,活动量以不感觉劳累为宜。
5、适当参加活动出院后先可早晚各散步10分钟,数天后逐步提高速度,并延长距离。
增加运动量过程中,若有轻微头痛、疲劳、出汗、全身酸痛等症状是正常现象。
若在运动(如散步)时心绞痛发作,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若仍不缓解,或伴有气急、大汗、疼痛超过15分钟,应尽快到医院就诊。
夏天锻炼时宜选择在早晨或傍晚天气凉爽时,冬天可选择在体育馆内。
上楼是一种中、重度体力活动,家住楼上的患者,可以自行缓慢上楼。
以后可改为做一些轻微的家务,如打扫卫生、做饭、洗菜等。
要避免抬举重物,如搬家具、擦地板等。
术后4-6星期内避免牵拉胸部的动作,包括抱小孩、推移重物、开车等。
6、注意记忆力和视力的改变手术后可能出现记忆力暂时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通常在几星期内可以恢复正常。
术后一般都有轻微的视力改变,但6个月后都能恢复至术前视力。
7、注意心理的负面影响手术不仅对身体创伤较大,而且对精神心理也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不少患者会出现情绪低落。
如果出现睡眠障碍、乏力、嗜睡、冷漠等症状及绝望和自杀倾向,这些都是抑郁症的表现,应当及时到正规医院心理咨询科就诊。
心脏搭桥-优缺点心脏搭桥手术优势心脏搭桥手术是场“大仗”,可以解决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但需要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体外循环,手术时间长,住院时间长。
而支架介入治疗只需局部麻醉,只要在大腿股动脉穿刺即可。
一位刚刚进行介入治疗两天的中年男性已经行动自如,他说:“手术时和医生聊着天就过去了,全部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左右。
明天就出院了。
”当然,并不是所有冠心病患者都适宜进行支架介入,杜教授说,血管弯曲、完全闭塞,分叉口、左主干狭窄做介入就比较困难。
支架介入也存在自身的缺点,比如说再狭窄的问题。
陈纪言主任告诉记者,介入治疗有三个里程碑。
第一个是气囊扩张技术,其血管再狭窄率达30%~40%;第二个就是普通支架,它的早期成功率高,引起并发症的几率低,而且简单易行,效果突出,但缺点是,在六个月的周期时,差不多有30%的再狭窄率;第三个就是涂药支架技术,将再狭窄率降到了5%左右。
劣势介入治疗的再狭窄原因,是脂肪沉淀物的再次堆积或者是动脉血管壁伤口处组织细胞的过度生长。
涂药支架就是在支架上涂抹适当药物来达到防止细胞再生的目的,所携带的药物能够维持一个月的时间,术后第一个月正是细胞生长的时间窗,此时内控制细胞的生长,再狭窄的可能就很微小。
再狭窄的高危人群最好选择涂药支架(CYPHER)。
易发生再狭窄的高危人群是指有糖尿病、小血管(血管内直径小于等于2.5毫米)、长段狭窄及血管开口、分叉地方狭窄的人。
心脏搭桥-风险心脏搭桥术涉及到绕行被堵塞的动脉以改善对心脏的血液和氧气供应,这类手术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记忆和心智功能,以至于大约有1/3的患者在手术五年后仍然表现有可被检测出的心智功能障碍。
为了减少和降低危险性,必须使心脏搭桥术的嫁接段保持通畅,减少重复做心脏搭桥手术的需要。
在刚做完心脏搭桥术的病人中,抑郁可引起手术第一年内三倍的心脏病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