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3.1.1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3.1.1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3.1.1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十一)

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30分钟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双选)(2015·宜春高一检测)下列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

A.C2H6

B.CO

C.NaHCO3

D.C2H5OH

【解析】选A、D。CO、NaHCO3虽然都含有碳元素,但它们的性质与有机物差别很大,它们都是无机物。C2H6、C2H5OH是有机物。

2.(双选)下列有关甲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煤矿里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CH4

B.可用甲烷与过量氯气反应制取四氯化碳

C.常温下甲烷性质稳定

D.将CH4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态产物有4种

【解析】选A、C。甲烷与氯气反应生成多种氯代物的混合物,不能用甲烷与氯气反应制取四氯化碳;CH4和Cl2组成的混合气体经光照完全反应后生成的气态产物有两种:HCl和CH3Cl。

【易错提醒】甲烷取代反应后的产物为混合物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时,无法控制哪步反应的主次,无论氯气少量还是过量,

有机产物都不可能只有一种,此处易错误认为氯气过量即可生成四氯化碳。

3.常温下,把一个盛有一定量甲烷和氯气的密闭玻璃容器放在光亮的地方,两种气体发生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原子总数不变

B.容器内压强不变

C.容器内分子总数不变

D.发生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解析】选B。根据甲烷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与分子总数均不变,由于生成了液态物质,故反应后压强减小。

【补偿训练】把纯净的甲烷和氯气混合,用玻璃片盖住瓶口,放在光亮的地方,片刻后移动玻璃片,留一条缝,此时观察到的现象有①发生爆炸;②瓶口有白雾;

③瓶内气体颜色变浅;④瓶内有油状物。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由于在光照的条件下甲烷与氯气会发生取代反应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和氯化氢,所以瓶内氯气的量逐渐减少,颜色逐渐变浅,瓶内有油状物生成,由于氯化氢极易溶于水,所以在瓶口会有白雾生成。

4.(2015·铜陵高一检测)为验证甲烷分子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将其燃烧产物通过①浓硫酸;②澄清石灰水;③无水硫酸铜。正确的顺序是( )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①

D.③②

【解析】选D。甲烷的燃烧产物为CO2和H2O,验证CO2用澄清石灰水,验证H2O用

无水CuSO4。因先验证CO2时会带出水蒸气,干扰H2O的验证,因此应先验证H2O,再验证CO2。

【互动探究】(1)上题中验证甲烷中有氢元素的现象是什么?

提示:无水硫酸铜由白色变成蓝色。

(2)上题中验证甲烷中有碳元素的现象是什么?

提示: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一端封闭的U形管,封闭着的一端有CH4和Cl2的混合气体,在水平部分有一段气柱,已知液体与气体不反应,使CH4和Cl2在稍暗的光线下缓慢反应,则中间气柱的长度如何变化(假设中间气柱未移出U形管的水平部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难以确定

【解析】选A。CH4和Cl2在稍暗的光线下缓慢反应生成了液态的CH2Cl2、CHCl3和CCl4,使左侧气体总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则右侧液面下降,中间气柱的压强减小,长度变大。

6.(2015·哈尔滨高一检测)一定量的甲烷燃烧后得到产物为CO、CO2和水蒸气,此混合气体质量为49.6 g,当其缓缓通过无水CaCl2时,CaCl2增重25.2 g。则原混合气体中CO2的质量为( )

A.13.2 g

B.12.5 g

C.19.7 g

D.24.4 g

【解析】选A。25.2 g是甲烷燃烧生成H2O(g)的质量,n(H2O)=25.2 g÷18 g〃mol-1

=1.4 mol,则甲烷的物质的量可由氢元素守恒求得:n(CH4)=×1.4 mol=0.7 mol,则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物质的量之和为0.7 mol,而CO和CO2的质量之和为49.6 g-25.2 g=24.4 g。据此可得下列方程:

解得n(CO)=0.4 mol,n(CO2)=0.3 mol,

则m(CO2)=0.3 mol×44 g〃mol-1=13.2 g。

【补偿训练】将标准状况下的11.2 L甲烷和22.4 L氧气混合点燃,恢复到原状况后,气体的体积为( )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解析】选A。CH4+2O2CO2+2H2O,因此11.2 L甲烷与22.4 L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11.2 L的CO2气体,故选A。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7.(10分)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1)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甲烷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

C.甲烷极难溶于水

D.只有纯净的甲烷才能安静地燃烧

(2)在标准状况下,32 g CH4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___mol,

它的体积为______L,它所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除去混在甲烷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可将混合气体先通过盛有

________(填物质名称,下同)的洗气瓶除去______;再通过盛有______的洗气瓶除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在爆炸极限之外,甲烷也可以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

(2)32 g CH4的物质的量=32 g/(16 g〃mol-1)=2 mol,体积为2 mol×22.4 L〃mol-1 =44.8 L,氢原子的数目为2 mol×4×6.02×1023=4.816×1024。

(3)除去二氧化碳,可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除去水蒸气,可将气体通过浓硫酸。由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时会带出水蒸气,所以应先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二氧化碳,再通过盛有浓硫酸的洗气瓶除去水蒸气。

答案:(1)A、B、C

(2)2 44.8 4.816×1024

(3)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浓硫酸水蒸气

【补偿训练】如图是某同学利用日常用品注射器设计的简易实验装置。甲注射器中注入10 mL CH4,同温同压下乙注射器中注入50 mL Cl2,将乙注射器气体推入甲注射器中,气体在甲注射器中反应,用日光照射一段时间。

(1)下列是某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

①气体最终变为无色;②实验过程中,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③甲注射器内壁有油珠;④产生火花。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甲注射器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反应后,甲注射器中剩余气体能用下列________(填字母序号)试剂吸收。

A.水

B.氢氧化钠溶液

C.硝酸银溶液

D.饱和食盐水

(4)反应后,若将甲注射器中的物质推入盛有适量AgNO3溶液的小试管中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若再向其中滴入几滴石蕊试液,又观察到_____________。【解析】在光照下,甲烷与氯气发生连锁反应:CH4+Cl2CH3Cl+HCl,CH3Cl+Cl2

CH2Cl2+HCl,CH2Cl2+Cl2CHCl3+HCl,CHCl3+Cl2CCl4+HCl。

(1)理论上,甲烷与氯气体积比为1∶4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而该注射器里氯气与甲烷体积比为5∶1>4∶1,说明氯气过量,最终气体中仍有氯气。该反应进行缓慢,不会产生火花。产物中只有氯化氢和一氯甲烷为气体,所以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减少,内部压强减小,甲注射器活塞向内移动。

(2)甲烷分子中的四个氢原子可被氯原子逐一取代,故甲注射器中发生的是取代反应。

(3)剩余气体中含有氯气和氯化氢,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生成的HCl会与AgNO3反应生成AgCl白色沉淀,同时因CH2Cl2、CHCl3、CCl4难溶于水而看到液体分为两层,若加入几滴石蕊试液,溶液会变红。

答案:(1)②③

(2)取代反应(3)B

(4)液体分为两层,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变红色

8.(10分)(2015·烟台高一检测)利用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制取副产品盐酸的设想在工业上已成为现实。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上述过程,其设计的模拟装置如下:

根据设计要求回答:

(1)B装置有三种功能:①控制气流速度;②均匀混合气体;③________。

(2)D装置的石棉中均匀混有KI粉末,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C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光照射,发现硬质玻璃管内壁有黑色小颗粒产生,写出置换出黑色小颗粒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装置除生成盐酸外,还含有有机物,从E中分离出盐酸的最佳方法为________。该装置还有缺陷,原因是没有进行尾气处理,其尾气主要成分为________(填序号)。

a.CH4

b.CH3Cl

c.CH2Cl2

d.CHCl3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361918.html,l4

【解析】(1)B装置的三个作用为①控制气流速度从而达到合适的反应比例;②均匀混合气体,便于后续实验;③干燥混合气体。

(2)KI能吸收过量的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2KI2KCl+I2。

(3)根据信息知黑色小颗粒应为碳粉,故根据原子守恒应为CH4+2Cl2C+4HCl。

(4)分离难溶于水溶液的油状液体可用分液法。

答案:(1)干燥混合气体(2)吸收过量的氯气

(3)CH4+2Cl2C+4HCl (4)分液a、b

【方法规律】与光有关的化学反应

(1)HClO见光分解:2HClO2HCl+O2↑

(2)浓硝酸见光分解:

4HNO34NO2↑+ O2↑+ 2H2O

(3)氢气和氯气混合气体见光发生爆炸:

Cl2+H22HCl

(4)甲烷和氯气光照时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5.2《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课时作业及答案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 1.(2013·济宁高二检测)16世纪初,德国有一句谚语说:“德国是教皇的奶 牛。”右图漫画形象地说明了() A.罗马教皇对德国搜刮掠夺 B.罗马教皇对德国的重视 C.德国的畜牧业发达 D.德国与教皇的关系密切 2.(2013·昆明高二检测)路德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 D.否定教皇地位 3.面对教皇和教会组织的围剿,路德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撤回任何意见。”这最能表明他() A.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做法不满 B.具有坚定的宗教信仰,坚持斗争 C.痛心于天主教分崩离析的局面,积极挽救 D.得到了德国人民和部分封建主的支持 4.(2013·潍坊高二检测)“既然已经认识上帝的意思,就不需要问别人”,也不需要由教士举行仪式。他主张“从头到脚改良教会”。上述观点主要反映马丁·路德的思想是() A.极力反对教会神学 B.天主教徒不应盲从教会说教 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D.虔诚信仰并与上帝直接对话 5.(2012·广东文综)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 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 6.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中,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特别受到诸侯的欣赏() A.《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B.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C.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D.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7.(2013·南京高二检测)马丁·路德是德国宗教改革的掀起者,他的宗教观点具有极高的价值。下列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其宗教观点反映了欧洲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 B.其宗教观点用宗教语言表达了人文主义者的主张 C.其宗教观点是披着宗教外衣的资产阶级的新主张 D.其宗教观点从根本上触犯了德国封建集团的利益 8.马克思在谈到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材料中前后两个“枷锁”分别是指() A.赎罪券和《圣经》 B.天主教会和宗教思想

高中生物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三)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3·福州模拟)某生态系统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确定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如右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若种群乙的有机物总量的比值增大,则引起的变化应是图示中的( ) 2.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图中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②图中食物网共有4条食物链 ③蛇处于不同营养级 ④青蛙和蜘蛛的关系不只是捕食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3.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和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硝化细菌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4.(2013·龙岩模拟)下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的部分代谢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能进行①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能进行②或者③过程的生物肯定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C.分解者不能进行①过程 D.分解者可以进行②或者③过程 5.下图为Ⅰ和Ⅱ两种生物在温度变化时耗氧量的变化情况,则两种生物在生态系统成分中分 别最可能是( ) A.Ⅰ是生产者,Ⅱ是消费者 B.Ⅱ是生产者,Ⅰ是消费者 C.Ⅰ和Ⅱ都可能是消费者或生产者 D.Ⅱ只能是生产者 6.生态系统是指将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群落及它们生活的无机环境作为一个生态单位,其各组成成分交叉作用形成的一个动态复合体。下列对图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2017历史人民版选修1 专题五二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课时作业 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 1.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 A.教权高于王权 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 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德意志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便于罗马天主教皇对德意志的控制和掠夺。 2.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是() A.德国宗教改革B.英国的清教运动 C.瑞士宗教改革D.尼德兰宗教改革 解析:选D。在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中,尼德兰人民进行了一场具有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性质的宗教改革运动。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不同于卡尔文宗教改革的是() ①领导宗教改革的是国王 ②教义方面保留了天主教主教制度、基本教义和宗教仪式 ③没收教会财产,归王室所有 ④否认教皇是最高领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历史事件的综合比较能力。④是相同点,可排除A、C、D三项。 4.之所以说欧洲宗教改革是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潮流,主要依据是() A.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 B.没收了天主教会的财产,打击了封建势力 C.发展了人文主义的思想 D.确立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框架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由题干中“思想解放”信息,可首先排除B,因为B属于经济方面;A中“摧毁性”表述有误,排除;D应是启蒙思想的影响,排除。本题选C。 二、非选择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少年时的马丁·路德目睹了天主教会的腐败糜烂,便下定决心要进行宗教改革。

大学毕业以后,他在父母亲朋诧异的目光中“遁入空门”——进入雷尔福特圣奥古斯丁修道院当修士,他在那里学习神学,并且洁身自律。1508年他成为维登堡大学的神学教授。教皇和天主教会的腐败奢侈,日益坚定了他进行宗教改革的决心。他开始着手创建自己的宗教 学说——“因信称义”说。 ——《世界上下五千年(古代卷)》材料2:宗教改革运动在西欧文化发展中还起着一种微妙难言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1517年之前只有一种国教——罗马天主教,不信奉国教者就被戴上一顶持异端邪说的帽子,这种气氛肯定不利于思想独立。宗教改革运动以后,许多不同的国家都接受了宗教思想自由的原则,思索其他学说也比以前安全了。 ——(美)迈克尔·H·哈特《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请回答: (1)依据材料1,指出促使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原因。 (2)材料1中“因信称义”学说与天主教学说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宗教改革后是如何实现材料2中“宗教思想自由原则”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比较能力。第(1)问从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方面作答。第(2)、(3)问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答案:(1)天主教会的奢侈腐败。 (2)马丁·路德主张“因信称义”,人的灵魂得救,要靠个人对上帝的虔诚信仰,获得上帝的赦免;天主教则主张靠教皇和圣礼等繁琐的宗教仪式才能升入天堂,即“因行称义”。 (3)德意志新、旧教诸侯发生多次战争后,于1555年签订和约,规定诸侯有权决定其领地中的臣民的信仰,即所谓“教随国定”原则。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比较一般的历史运动带有宗教色彩,甚至在基督教传播的范围内,具有真正普遍意义的革命也只有在资产阶级以往的解放斗争中最初阶段的历史,即从13世纪起到17世纪,才带有这种宗教色彩,而且,这种色彩……要用以往的整个中世纪的历史来解释,中世纪的历史只知道一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材料2:……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卡尔文的教会体制是完全民主的、共和的;既然上帝的王国已经共和化了,人间的王国难道还能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2 4基因的表达

第 1 页 共 7 页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2 4基因的表达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tRNA 与mRNA 碱基互补配对现象可出现在真核细胞的 ( ) A.细胞核中 B.核糖体上 C.核膜上 D.核孔处 2.(2013·温州模拟)图示DNA 分子片段(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 基因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A T C T A G ----??----?①………… ②………… 信使RNA ③……-A-U-C-…… 转运RNA ④……-U-A-G-…… 氨基酸 ⑤……—异亮氨酸—…… A.图中包含8种核苷酸 B.DNA 双链中②为模板链 C.在③链上可以有若干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工作 D.⑤代表的氨基酸只能由一种特定转运RNA 搬运 3.下图表示在人体细胞核中进行的某一生命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过程共涉及5种核苷酸 B.在不同组织细胞中该过程的产物相同 C.该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 聚合酶 D.该过程涉及碱基互补配对和ATP 的消耗 4.下列有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密码子只决定一种氨基酸,一种氨基酸只由一种tRNA 转运 B.该过程需要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的ATP 提供能量 C.该过程一定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 一定与T 配对,G 一定与C 配对 D.DNA 转录和翻译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5.图甲表示RNA 的基本组成单位,图乙表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下列对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第 2 页 共 7 页 A.图甲中y 代表核糖,z 代表含氮的碱基 B.图甲与DNA 基本组成单位的不同在于y 和z C.图乙所示的过程不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D.图乙中mRNA 上的终止密码子位于b 端 6.(2013·绍兴模拟)如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 A.过程①②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 B.食物中缺乏酪氨酸会使皮肤变白 C.M 1和M 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 D.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M 2 7.下列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 B.图中所示的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 C.遗传信息由②传递到⑤需要RNA 作媒介 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不起作用,由此可确定①在遗传上不具功能 8.已知AUG 、GUG 为起始密码子,UAA 、UGA 、UAG 为终止密码子。某原核生物的一个信使RNA 碱基排列顺序如下: A-U-U-C-G-A-U-G-A-C ……(40个碱基)……C-U-C-U-A-G-A-U-C-U,此信使RNA 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含氨基酸的个数为(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一:全册作业与测评(含答案)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3.2.2.2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 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指数型、对数型函数模型的应用举例 (25分钟 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某林场计划第一年造林10000亩,以后每年比前一年多造林20%,则第四年造林 ( ) A.14400亩 B.172800亩 C.17280亩 D.20736亩 【解析】选C.设第x 年造林y 亩,则y=10000(1+20%)x-1,所以x=4时,y=10000×1.23=17280(亩). 2.(2015·四平高一检测)某化工厂2014年的12月份的产量是1月份产量的n 倍,则该化工厂这一年的月平均增长率是 ( ) A.n 11 B.n 12 C.√n 12-1 D.√n 11 【解析】选D.设月平均增长率为x,第一个月的产量为a,则有a(1+x)11=na,所以1+x=√n 11 ,所以x=√n 11 -1. 3.(2015·长沙高一检测)在一次教学实验中,运用图形计算器采集到如下一组数据:

则x,y 的函数关系与下列各类函数中最接近的是(其中a,b 为待定系数) ( ) A.y=a+b x B.y=a+bx C.y=a+log b x D.y=a ·b x 【解析】选D.因为f(0)=1,所以A.y=a+b x ,C.y=a+log b x 不符合题意. 先求y=a+bx,由{ a + b ×0=1,a +b =2.02, 得{a =1, b =1.02,所以y=1+1.02x,当x=-2时,1+1.02×(-2)=-1.04,不满足题意,选项B 错误. 下面求 y=a ·b x ,由 {a ·b 0=1, ab =2.02,得{a =1,b =2.02, 所以y=2.02x ,满足题意,选项D 正确. 4.某地区植被被破坏,土地沙漠化越来越严重,最近三年测得沙漠增加值分别为0.2万公顷、0.4万公顷和0.76万公顷,则沙漠增加数y(万公顷)关于年数x 的函数关系较为近似的是 ( ) A.y=0.2x B.y= x 2+2x 10 C.y=2x 10 D.y=0.2+log 16x 【解题指南】利用所给函数,分别令x=1,2,3,计算相应的函数值,即可求得结论. 【解析】选C.对于A,x=1,2时,符合题意,x=3时,y=0.6,与0.76相差0.16; 对于B,x=1时,y=0.3;x=2时,y=0.8;x=3时,y=1.5,相差较大,不符合题意; 对于C,x=1,2时,符合题意,x=3时,y=0.8,与0.76相差0.04,与A 比较,更符合题意; 对于D,x=1时,y=0.2;x=2时,y=0.45;x=3时,y<0.6,相差较大,不符合题意. 5.某种植物生长发育的数量y 与时间x 的关系如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第71~73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会用列表的策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列表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会用列表或列式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授新课 1.教学教材第71页例1。 (1) 个桃,以后每 (2) ?小组讨论。 (3) 师: 第二天30+5=35(个) 第三天35+5=40(个) 第四天40+5=45(个) 第五天45+5=50(个) w W w .X k b 1.c O m (4)小结。看来“列表”是个好办法,用这个方法我们很容易就求出第三天和第五天小猴摘的桃。回想一下,我们刚才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你能按照解题的过程把课本上的表格填写完整吗?边填边说每个数据各是怎样算出来的。在解决这

个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策略?你认为“列表”的策略有什么优点?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巩固练习 某水果超市要购进一批水果,第一天购进200千克,以后每天比前一天多购进50千克。超市第四天购进了多少水果?第六天呢? 三、归纳小结 师:解决上面这个问题时,是怎样运用“列表”的策略的?你认为适合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的问题有什么特点? 四、课堂作业 1.教材第72页“想想做做”第1题。 2.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2题。 3.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3题。 4.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4题 五、思维训练 教材第73页“想想做做”第5题 课堂作业 1. (1)答案不唯一,例如:橙子有多重? 500÷4+20=145(g) (2)答案不唯一,如:买了多少支圆珠笔? 3×10+18=48(支) 2. 8 4 2 1 3. 从图中标出略18-8-4=6(人) 4. 先算白地砖有多少块,后算花地砖的块数。 15×8=120(块) 120-70=50(块) 思维训练 课后反思:

2020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精装版

教学资料范本 2020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精装版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精选】20xx最新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作业22生物的进化

时间 / 30分钟 基础巩固 1.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文中对生物的进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时代的局限性,达尔文没有解释生物遗传变异的本质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中强调,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 C.共同进化指的是不同物种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物受环境影响而产生的变异都是不能遗传的 B.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不会进化 D.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生殖隔离 3.脊椎动物对糖和氨基酸的反应分别需要独特的味觉受体分子,R2味觉受体可“发现”甜味,而结构与其相近的R1味觉受体则可“发现”氨基酸味道.在进化过程中,蜂鸟的祖先失去了编码R2的基因,只有编码R1的基因,但蜂鸟还会被花蜜所吸引.下列有关蜂鸟味觉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味觉受体分子位于反射弧的感受器部分 B.特殊味觉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R1味觉受体可能出现了感知甜味的结构变化 D.花蜜诱导编码R1的基因突变为编码R2的基因 4.山油茶籽可以用来榨取茶油,其花蜜中含有生物碱和茶皂素,中蜂、意蜂取食花蜜会死亡,而攻击力强的土栖蜂可以山油茶花蜜为食,并为其传粉.研究人员将土栖蜂与中蜂杂交获得M蜂.M蜂繁殖多代后再与土栖蜂杂交以恢复其野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土栖蜂利于保持山油茶基因多样性 B.山油茶与土栖蜂之间存在共同进化 C.土栖蜂与中蜂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可用生长素培育无籽果实增加产量 5.在超市中无公害蔬菜很多,也很受市民的欢迎,这些无公害蔬菜在生产中,不使用农药、杀虫剂和化肥等.假如在蔬菜的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其结果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使害虫的抗药性增强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6.[20xx·江西玉山第一中学5月模拟] 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生活在森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适合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棕熊和北极熊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棕熊与北极熊在自然环境中基因无法交流 C.北极熊和棕熊都是长期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2014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第十八单元

课时提升作业(二十七)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内容应是( )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科学 2.(2013·常州模拟)启蒙思想家号召人们用自己的思考能力去把握生活的真谛,首先是因为他们认为这种把握直接就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意义,而不是因为它会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造成更好的后果。这说明启蒙思想家们( ) A.认为理性会影响历史的进程 B.强调要用理性思考社会问题 C.认为社会进程影响理性产生 D.认为理性会使人们生活更幸福 3.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 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 D.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4.(2013·镇江模拟)孟德斯鸠说:“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一观点体现的主要思想主张是( ) A.三权分立思想 B.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C.天赋人权思想 D.社会契约思想 5.(2013·扬州模拟)法国启蒙思想家代表人物的主张存在着很大差异,在政治思想方面,伏尔泰主张开明君主制,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和直接民主,这反映了当

高三生物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单元评估检测十 (1)

单元评估检测(十) 必修3 第5、6章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关于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离不开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食物网中包含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C.只有生产者依赖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D.能量只能用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2.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A.引入外来物种,对于营养结构简单的生态系统来说一定能提高稳定性 B.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高,其自我调节能力强,抵抗力稳定性低 C.对于濒危物种易地保护是主要的措施 D.要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面上考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3.某同学做了三个实验装置,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可得到的结论是( ) ①甲、乙对照可验证水体富营养化与水体中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有关 ②甲、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③乙、丙对照可验证生活污水中的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后,可产生大量的N、P等矿质元素 ④甲、乙、丙对照可知,生活污水的排放是水体富营养化的惟一因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图是以种植番茄为主的农田生态系统模式图,数字代表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中的食物链是A→B→C B.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 C.先进行物质循环,再进行能量流动 D.如果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是1 000 J/(cm2·a),A、B、C三个种群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占其同化量比例最高的是C种群 5.(2013·衢州模拟)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被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 6.据报道,由于市民的不断放生致使大明湖中的部分湖区巴西龟泛滥成灾,小巧可爱的巴西龟成了公认的生态杀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巴西龟泛滥成灾是因为湖中缺少其天敌或其天敌较少 B.巴西龟的入侵却能增加大明湖湖区的物种多样性 C.巴西龟刚侵入大明湖时,其种群数量呈“S”型增长 D.引入的外来生物都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 7.(14分)淡水鱼类养殖是将鱼种投放到水体并加以一定的饲养管理,或对水体中的鱼类资源进行繁殖和保护,从而获得高产鱼的养殖方式。养殖技术人员对某池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和能量流动情况调查后,得到了甲图所示的食物网和乙表中的能量数据,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2020学年高中历史课时作业1雅典往何处去人民版选修1

课时作业(一)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淄博一中试题)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代希腊的著名城邦。下列关于公元前8~前7世纪雅典社会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公民大会是实际上的最高权力机关 B.下层平民的处境十分悲惨 C.元老院是国家最高审判机关 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日益崛起 答案 A 解析公元前8~前7世纪,公民大会名义上是最高权力机关,但没有实际权力,贵族占据了首席执政官的职位,还把持了作为最高决策机关、监察和审判机关的元老院。B、C、D三项都是对雅典当时社会状况的准确表述。故选A项。 2.(2019·沈阳市试题)下列关于公元前7世纪初雅典贵族政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最高行政长官——执政官从所有公民中选举产生 B.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C.废除了个人独裁、世袭制、终身制等 D.与君主制相比是一种进步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贵族政治的特征。B、C两项符合史实;从贵族制否定个人独裁等方面可看出这是一种进步,D项正确。执政官是从贵族中选出的,A项错误,符合题意。3.(2019·苏州试题)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进行盘剥的结果 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8~前6世纪,贵族掌握了大部分财富,他们通过放高利

贷、土地兼并等方式盘剥平民,许多平民无力还债,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自己只能保留六分之一,被称为“六一汉”,由此可见B项正确。4.(2019·洛阳市试题)公元前7世纪,伴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兴起。对工商业奴隶主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经济上富裕B.与贵族同居统治地位 C.政治上无权D.在政治立场上与平民一致 答案 B 解析工商业奴隶主大多出身平民阶层,虽然经济上富裕,但政治上无权,与平民共同反对贵族专权。故选B项。 5.(2019·南京市试题)基伦企图建立僭主政治的暴动失败,说明( ) A.雅典社会的危机已彻底消除 B.雅典贵族与平民的矛盾已经消失 C.雅典人不希望彻底改变旧制 D.雅典工商业奴隶主反对社会变革 答案 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基伦企图通过暴动建立专制的僭主政治,其失败说明当时雅典人对彻底改变旧制并不认同,故选C项。A项错在“彻底”;B项错在“已经消失”;D项说法本身错误。 6.(2019·金华十校试题)公元前7世纪末期,雅典统治者将习惯法编订为成文法,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限制贵族任意解释法律的权力 B.将雅典的民主推向新阶段 C.使日常的审判有明确法律依据 D.缓和日益尖锐的阶级矛盾 答案 D 解析由于贵族的专横与压榨致使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日益尖锐,发生了平民参加的武装暴动。统治者为缓和矛盾,制定法律来限制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故选D项。7.(2019·山西市试题)历史学家指出:雅典民主制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更非强权者的恩赐、赏予”的主要原因是( ) A.执政官们的坚决改革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1 5.3细胞呼吸

高中生物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1 5.3细胞呼吸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有氧呼吸全过程的三个阶段中,相同的产物是( ) A.ATP B.H2O和CO2 C.H2O和丙酮酸 D.乳酸和ATP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人体肌肉组织细胞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C.酵母菌在进行细胞呼吸时一定释放CO2 D.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细胞呼吸 3.(2013·聊城模拟)人体在剧烈运动时肌肉细胞处于暂时缺氧状态,此时其所需的能量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物质分解提供的( ) A.二氧化碳 B.葡萄糖 C.酒精 D.乳酸 4.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对该图分析不合理的 是( ) A.该实验可以证明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 B.甲、乙两装置应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温度下 C.在相同时间内,C、E瓶中混浊程度相同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5.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相比,下列叙述肯定不正确的是( ) A.需酶参与 B.能释放CO2 C.是一个逐步释放能量的过程 D.能生成大量的ATP 6.(2013·福州模拟)细胞呼吸的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列分析错误的 是( ) A.种子贮存时应先晒干,降低其自由水的含量,从而降低细胞呼吸 B.应用乳酸菌制作酸奶,应先通气,后密封,利于乳酸菌发酵

C.水果保鲜可用低温法,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要多疏松土壤,提高根细胞的呼吸,利于吸收K+等生长所需元素 7.四川南充果农将广柑贮藏于密闭的土窑中,贮藏时间可以达到4~5个月之久;哈尔滨等地利用大窑套小窑的办法,可使黄瓜贮存期达到3个月,这种方法在生物学上称为“自体保藏法”。关于“自体保藏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体保藏法”是一种简便的果蔬贮藏法,但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B.“自体保藏法”的原理是依靠果蔬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抑制自身的呼吸作用 C.在密闭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越高,贮藏效果越好 D.在“自体保藏法”中如能控温在1~5 ℃,则贮藏时间应该会更长 8.在某恒定的温度条件下,测得密闭容器中苹果细胞呼吸强度(用CO2的释放量来表示)随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如下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 B.氧气浓度为6%时,苹果只进行有氧呼吸 C.氧气浓度大于18%后,氧气不再是有氧呼吸的限制因素 D.随着氧气浓度的逐渐增加,CO2的释放量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 9.如图为某同学构建的在晴朗白天植物的有氧呼吸过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催化2→3的酶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B.产生的8主要用于合成ATP C.6部分来自叶绿体 D.3全部释放到大气中 10.下列有关图示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装置是研究微生物呼吸作用与温度的关系 B.实验前煮沸葡萄糖溶液的主要目的是排出其中的空气 C.微生物发酵时的呼吸作用强弱受温度影响

解决问题的策略练习题及答案

8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1) 不夯实基础,难建成高楼。 1. 口算。 120×3=170×4= 39+45=86×10= 560÷70=48÷16= 3×18=120÷12= 2. 小青买了一本《安徒生童话》,他每天看的页数同样多,4天看了60页。 (1)他一个星期可以看多少页? (2)这本书共195页,小青需要用多少天看完? 3. 北京路小学购买了一些花。如果每间教室放4盆,可以放30间教室。如果每间教室放5盆,可以放多少间教室? 4. 一堆煤有360吨,已经烧了25天,每天烧7吨。余下的煤平均每天烧5吨,还可以烧多少天?(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重点难点,一网打尽。 5. 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列表整理,再解答。 3本15元 ( )本( )元 ( )本( )元 6. 调查报告 …… ●我家附近的宾馆一年用电36000千瓦时。 ●我们学校平均每天用电15千瓦时。 ●我家每个月用电70千瓦时。 请你算一算: (1)王运家一年用电多少千瓦时? (2)王运家附近的宾馆每个月用电多少千瓦时?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7. 王大伯要在自家房屋的周围利用一面墙建一个鸡舍,想用12米长的竹篱笆围出最大的鸡舍,仔细想想怎样建能使鸡舍面积最大,并算出鸡舍的面积。

8 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1课时 1. 略 2. (1)105页(2)13天 3. 24间 4. 37天 5. 7本35元5本25元 6. (1)840千瓦时(2)3000千瓦时(3)略 7. 建宽为3米、长为6米的长方形。3×6=18(平方米)

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一)课时作业: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3课

第3课富国强兵的秦国 [课标要求]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商鞅之死和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之死 秦孝公去世后,秦惠文王下令捕杀了商鞅。 2.富国强兵的秦国 (1)商鞅变法的性质:是一次较为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 (2)商鞅变法的作用 ①改革使秦国废除了旧制度,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 ②改革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③改革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3)表现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并开始建设中央集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为秦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生机。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下一步的战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名师点拨] 评论变法是否成功,要看它是否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是否顺应历史的发展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商鞅变法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取消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以致商鞅死后仍遭“车裂”。但新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因而商鞅虽死,秦法未亡。 二、变法的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刑法严苛,鼓吹轻罪重罚。 2.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 3.未与旧的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改革启示] 法家推行改革的方法和手段值得我们反省。一是改革手段以严峻著称,不尊重他人生命,动辄采用过激的流血手段,用血腥手段镇压改革的人。人为地激化了改革的矛盾与斗争。二是为改革不择手段的做法和牺牲式的改革精神不值得提倡。改革者不仅要长于推进改革,而且还要善于保护自己的性命,珍爱上天给予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改革需要义无反顾,但也不需要献身。 主题商鞅变法的历史影响 1.积极影响:对秦国而言,使秦国受到富国强兵之效,为后来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对后世而言,奠定了秦以后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模式。 2.消极影响:对秦国而言,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和压迫。对后世而言,商鞅用法过峻,成为中国古代暴政思想的滥觞。开创的重农抑商政策,客观上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材料二中“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作者对此态度如何?你如何评价? 答案(1)变法使秦国富强。 (2)废除奴隶制,确立封建制。否定。作者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商鞅变法顺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时分层作业1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课时分层作业(十九)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 (建议用时:25分钟) [基础达标练] 1.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保持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D[生态系统的稳态是一个动态的稳态,其成分、营养结构、能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一种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稳态。] 2.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 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 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 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体现了人的作用,不属于农田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表现。] 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这是通过() A.种群密度有一定规律性的变化而实现的 B.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而实现的 C.生态系统内部的反馈调节来实现的 D.人工进行的绿化和环境保护来实现的 C[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是相互作用的,它们之间是通过反馈调节机制来实现的,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4.下列曲线表示四个不同的自然生态系统在受到同等程度的外来干扰后,初级消费者数量的变化情况。其中抵抗力稳定性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C[抵抗力稳定性越高的生态系统,某种生物数量的变化曲线幅度越小,周期越短,故选C。] 5.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问题。 (1)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2)同种植单一品种相比,在不同田块种植甜玉米和糯玉米等不同品种,可增加________,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若玉米和大豆间作(相间种植),可提高土壤肥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个生态系统中若除去部分生物,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解析:(1)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2)种植不同品种的玉米,增加了遗传多样性;玉米与大豆间作,可提高土壤肥力,因为大豆与根瘤菌共生形成根瘤,能固氮。 (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越低。 答案:(1)自我调节能力(或自净能力)(2)遗传(基因)多样性根瘤菌与大豆共生形成根瘤,具有固氮作用(3)抵抗力 (备选习题)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低 B.同等强度干扰下,草原生态系统比沙漠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慢 C.不同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不同 D.农田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一旦消失,原有的生态系统将不复存在 B[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呈正相关,而温带针叶阔叶林比热带雨林营养结构简单,A、C正确;草原生态系统虽比沙漠生态系统营养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1 2.2蛋白质

高中生物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必修1 2.2蛋白质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人体内成熟红细胞所含有的蛋白质,不可能具有的功能为( ) A.运载葡萄糖进入细胞内 B.催化完成细胞中的呼吸作用 C.作为识别的信号物质 D.分泌出对抗外来抗原侵害的抗体 2.物质A是在唾液腺细胞中合成的;物质B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物质C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物质D由垂体分泌,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质A、B、C、D结构多样性只与a有关 B.控制A、B、C、D合成的物质是核糖核酸 C.物质B、D分别为胰岛素、生长激素 D.物质B、C均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 3.(2013·潍坊模拟)下列有关蛋白质中肽键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核糖体是形成肽键的场所 B.蛋白质中N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C.肽键的结构简式可表示为NH—CO D.肽键是由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 4.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C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子具有50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50分子水 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 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C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B细胞的分泌功能

5.(2013·皖南八校联考)下列有关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大部分酶是由氨基酸组成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B.胚胎发育过程中,细胞会产生新的蛋白质 C.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相同的蛋白质是同一种蛋白质 D.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Cu2+结合生成紫色化合物 6.某肽链由51个氨基酸组成,如果用肽酶把其分解成1个二肽、2个五肽、3个六肽、3个七肽,则这些短肽的氨基总数的最小值、肽键总数依次是( ) A.9、42 B.2、42 C.2、51 D.9、51 7.下图是有关蛋白质分子的简要概念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取决于B的多样性 B.从根本上说生物的多样性取决于蛋白质的多样性 C.多肽中B的数目等于C的数目 D.①过程所需模板和运输B的工具的基本组成单位都含有核糖 8.朊病毒蛋白(PrP)有两种,一种是PrP C,一种是PrP SC,它们的比较如下表: A.溶解度不同 B.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C.空间结构不同 D.组成氨基酸的数目不同 9.(2013·南昌联考)下面是三种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简式,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苏教版2018年四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时作业含答案

第1课时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 一、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每千克12元,买了2千克梨子,每千克10元,还 买了5千克橘子,每千克8元。 (1)妈妈买苹果和梨子一共用去多少钱? (2)买橘子比买梨子多用去多少钱? 二、三年级有4个班,四年级有6个班,五年级有5个班。三年级每个班放8盆 花,四年级每个班放7盆花,五年级每个班放10盆花。先列表整理,再解答。 (1)三年级和五年级一共放了多少盆花? (2)四年级比三年级多放多少盆花? 三、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整理列表,再解答。 四、某小区住宅楼的每两层之间有16级台阶。小华从1楼走到4楼的家,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小明从1楼到家一共走了32级台阶,小明的家在几楼? 答案:一、(1)12×3+10×2=56(元) (2)8×5-10×2=20(元)

二、(1)填表略82盆(2)填表略10盆 三、7 35 5 25 四、16×(4-1)=48(级) 32÷16+1=3(楼)

第2课时练习课 二、同学们去公园划船,公园有三种船:限乘3人,限乘4人,限乘6人。如果 全部租4人船,要12条,那么全部租6人船,要多少条? (1)先利用下表整理条件和问题,再解答。 (2)如果租两种船,那么可以怎么租? ()条()人船和()条()人船。(写出一种你认为合 适的租船方案) 三、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75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两小时一 共行驶了1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还需要几小时才能到达乙地? 三、某市投放两种档次的出租车。普通出租车3千米内付费7元,以后每千米付 费2元;豪华出租车3千米内付费10元,以后每千米付费3元。如果乘这两种出租车各付费19元,那么你能算出各自打车的距离吗?(列表试试看) 答案:一、(1)填表略8条(2)6 3 5 6(答案不唯一) 二、3小时 三、列表略普通出租车:9千米豪华出租车:6千米

高中生物 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2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高中生物高三一轮课时提升作业 必修2 1.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2013·济南模拟)用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从理论上分析,其后代表现型的比例可能是( ) A.1∶0或1∶1 B.1∶0或3∶1 C.1∶1或1∶2∶1 D.3∶1或1∶2∶1 2.(2013·广州模拟)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 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属于假说内容 D.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3.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208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③ 4.(2013·聊城模拟)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杂合子常到50岁就死亡,纯合子常到30岁就死亡,不能生育。一对患有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夫妇,已生了一个完全正常的儿子,则再生一孩子能活到50岁的概率是( ) A.1/4 B.1/2 C.2/3 D.3/4 5.根据下图实验:若再让F1黑斑蛇之间自由交配,在F2中有黑斑蛇和黄斑蛇两种表现型同时出现。根据上述杂交实验,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所有黑斑蛇的亲代中至少有一方是黑斑蛇 B.F1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亲代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C.F2中黑斑蛇的基因型与F1中黑斑蛇的基因型相同 D.黄斑是隐性性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