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提升作业 一 1.1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时练 【分层作业】1.1 秒的认识(同步练习) (含答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1.1 秒的认识【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学校运动会举行短跑比赛,小明用了14秒,小东用了16秒,小斌用了15秒,获得第1名的是()。
A.小明B.小东C.小斌2.秒针从3走到6,走了()秒。
A.3 B.15 C.203.钟面上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经过的时间是()。
A.1秒B.5秒C.1分4.1秒可以()。
A.拍一下手B.吃一个冰激凌C.写10个汉字5.朗读一篇短文所用的时间大约是60()。
A.秒B.分C.时二、填空题6.秒针走1个小格是( )秒,它走一圈是( )秒,也就是( )分钟。
7.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
秒针走一小格是( )秒,秒针从钟面上数字“3”走到“9”用了( )秒。
8.在校运会的200米比赛中,小刚跑出了23秒,小东跑出了25秒,( )跑得快,快( )秒。
9.先亲自坐一坐,再填一填。
15秒拍掌( )下15秒走了( )步跳绳15下( )于1分钟。
唱一遍《茉莉花》( )于1分钟(填“多”或“少”)(填“多”或“少”)10.计量非常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是( )【能力提升】11.连一连。
四、解答题12.用5秒钟的时间你能从1数到几?13.60米赛跑,小刚用了12秒,小强用了14秒,谁跑得快,快多少秒?【拓展实践】14.下面是五位小朋友100米跑的成绩统计表。
姓名小张小欢小刘小玲小童成绩/秒24 20 23 19 28 (1)哪位小朋友跑得最快?(2)跑得最快的小朋友和跟得最慢的小朋友相差多长时间?参考答案1.A【解析】【分析】路程相同,时间越少,则跑得越快,直接比较小明、小东、小斌用的时间多少,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14秒<15秒<16秒,则小明用的时间最少,则获得第1名的是小明。
答案:A【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路程相同,时间越少,则跑得越快。
2.B【解析】【分析】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据此解答。
2024-2025学年课时作业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课后作业提升132

课后作业提升1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基础演练]读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至⑤代表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大气、生物、地质、地形、水文要素,其中对土壤形成比较稳定的影响要素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2.图示区域()A.土壤肥力与生物活动密切相关B.山坡上土壤厚度一般大于河谷C.土壤的矿物养分主要来自植被D.林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高于草地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经过一系列的物理过程和生物过程,灌木下土壤往往具有更多的养分,这种现象被称为“沃岛效应”。
下图为“沃岛效应”现象景观图。
据此完成3~4题。
3.影响干旱、半干旱地区“沃岛效应”现象产生的关键因素是()A.土壤B.气候C.水分D.植被4.“沃岛效应”现象的主要生态效益是()A.保持水土B.防风固沙C.调节气候D.涵养水源[2022·福建莆田高一质检]我国寒温带湿地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以环境冷湿为特点,是一个非常脆弱的生态系统,大小兴安岭在春季容易发生火灾。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寒温带湿地生态脆弱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纬度C.冻土D.地形6.大小兴安岭寒温带湿地在春季较易发生大火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植被生长好,可燃物多B.气候干旱多大风,相对湿度小C.人类活动增多,活动范围扩大D.气温回升,对流旺盛,雷电频发7.阅读我国某地区的“自然景观综合标志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示最有可能是我国的________地区,该地区气候的最突出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地区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突出反映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性。
(2)该地区河流出现汛期的季节一般是在________和________,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是我国沼泽最发达的地区,试分析其形成原因。
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答案

课时提优计划作业本答案第一课:回顾与总结1.1 为什么回顾与总结很重要?回顾与总结是学习的关键步骤之一。
通过回顾自己学过的知识,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整理思维,将学习的知识点和技能串联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1.2 如何进行回顾与总结?在进行回顾与总结时,可以采取以下步骤:1.阅读笔记:重新阅读课堂上做的笔记,回忆起课堂上讲解的内容和重点。
2.复习课堂练习:回顾课堂上做的练习题,检查自己的答案,并思考是否有更好的解法。
3.思维导图:利用思维导图把学过的知识点整理成框架,可以清晰地看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4.解决问题:回答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出正确的答案,并记录下来。
5.总结提炼:从学习过程中总结出规律和窍门,并形成简洁的口诀或口号,方便记忆和应用。
1.3 总结与感悟通过回顾与总结,我发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和问题所在。
我意识到需要更加系统地学习知识,以便将零散的知识点合成一个整体。
同时,我也体会到回顾与总结的重要性,它能帮助我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并提高学习效果。
第二课:学习方法与技巧2.1 如何高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与技巧,提高学习效果:1.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明确学习目标和计划,有序地进行学习。
2.掌握学习方法:运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归纳法、联想法、比较法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3.注重理解与应用:不仅要记住知识点,还要理解其含义和应用场景,尝试将知识点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多做练习题:通过做大量练习题,熟悉知识点的运用,提高解题能力。
5.启发式学习:遇到难题时,可以尝试多种解题方法,思考问题的本质和解决思路。
6.合理利用资源:充分利用教科书、参考书、网络等各种资源,进行广泛的学习。
2.2 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实践在实际学习中,我尝试了一些学习方法与技巧,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例如,我在学习数学时,运用了归纳法和比较法,将不同的题目类型进行分类比较,找出规律,从而更加有针对性地练习。
课时分层作业数学(3篇)

第1篇一、作业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目标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本课时分层作业旨在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基础和能力,设计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数学素养。
二、作业设计原则1. 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作业设计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作业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3. 强化实践应用:作业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数学知识。
4. 调动学习兴趣: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课时分层作业内容(一)基础题1. 知识回顾: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如概念、性质、法则等。
2. 基本运算:完成基础的计算题,如加减乘除、分数运算等。
3. 简单应用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等。
(二)提高题1. 综合应用题:解决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如几何问题、概率问题等。
2. 创新题:结合所学知识,设计新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拓展题:阅读相关数学资料,了解数学史、数学家等,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挑战题1. 高级应用题:解决高难度的实际问题,如数学建模、数学竞赛等。
2. 数学竞赛题:参加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竞赛能力。
3. 数学探究题:针对某一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
四、作业实施建议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布置作业,确保作业难度适中。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调整作业难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3. 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4. 教师应定期检查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世纪金榜】2022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真奇妙课时提升作业 (新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B.有新物质生成C.有气体放出D.放热、发光【解析】选B。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而化学变化中经常伴随的现象,只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依据,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依据。
2.化学已经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在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新材料研制;④生命过程探索等领域中,与化学科学发展密切相关的是(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②③④C.只有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选D。
环境污染主要是化学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气、废渣,以及煤、石油燃烧时释放的废气、烟尘造成的,而对这些污染物的治理需相关化学知识的指导;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可缓解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新材料的研制可满足人们对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的需求;化学可指导对生命过程的探索。
【知识拓展】化学在生命科学中的作用(1)在生命科学中,化学与生物学共同研究生命体系的物质组成、存在形式及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例如,研究人体遗传物质的作用、人类基因、酶结构与催化功能、脑科学、模拟生命过程以及生命体系的合成等。
(2)生命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生物学与医学均是以化学为基础的,因此,生物学和医学中疑难问题的突破依赖于化学学科的不断发展。
3.材料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古人不必经历化学变化就能获取的材料是( )A.石料B.铜C.铁D.塑料【解析】选A。
石料是自然界中存在的物质,直接开采出来就行,没有新物质生成,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铜、铁和塑料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制得。
故选A。
4.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则这种变化( )A.一定是升华B.一定是化学变化C.不可能发生,固态物质要先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D.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解析】选D。
物质的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一种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气态,可能是物理变化(如干冰的升华),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碳酸氢铵受热分解为氨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
高中数学第一章三角函数1.2.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课时提升作业1新人教A版必修4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一)(15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2分)1。
求值sin750°=( )A。
- B. — C.D。
【解析】选C.sin 750°= sin(2×360°+ 30°)=sin 30°=。
2.(2015·晋江高一检测)如果角θ的终边经过点(,-1),那么cosθ的值是( )A.—B。
- C. D.【解析】选C。
点(,-1)到原点的距离r==2,所以cosθ=.【延伸探究】将本题中点的坐标改为(—1,),求sinθ-cosθ。
【解析】点(-1,)到原点的距离r==2,所以sinθ=,cosθ=-,所以sinθ-cosθ=—=。
3.(2015·北京高一检测)已知α∈(0,2π),且sinα<0,cosα〉0,则角α的取值范围是( )A。
B.C. D.【解析】选D。
因为sinα〈0,cosα〉0,所以角α是第四象限角,又α∈(0,2π),所以α∈.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8分)4。
求值:cosπ+tan=______【解析】cosπ=cos=cos=,tan=tan=tan=,所以cosπ+tan=+.答案:+5.(2015·南通高一检测)若角135°的终边上有一点(—4,a),则a的值是________.【解析】因为角135°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为,所以tan 135°==-1,又因为点(—4,a)在角135°的终边上,所以tan 135°=,所以=-1,所以a=4.答案:4【补偿训练】如果角α的终边过点P(2sin 30°,—2cos 30°),则cosα的值等于________。
【解析】2sin 30°=1,—2cos 30°=—,所以r=2,所以cosα=.答案:三、解答题6.(10分)判断下列各式的符号.(1)sinα·cosα(其中α是第二象限角)。
【世纪金榜】2021-2021学年高中生物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1)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题4分,共32分)1.以下各类糖类物质中,既存在于动物细胞内,又存在于植物细胞内的是( )A.淀粉和核糖B.核糖、脱氧核糖和葡萄糖C.葡萄糖、核糖和麦芽糖D.糖原、乳糖和蔗糖【解析】选B。
淀粉、麦芽糖和蔗糖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糖,糖原、乳糖是动物细胞所特有的糖。
2.以下关于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核酸、脂肪含有C、H、O、N等元素B.磷脂是动植物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C.植物细胞中要紧的二糖是乳糖和麦芽糖D.淀粉和蔗糖完全水解取得的单糖都是葡萄糖【解析】选B。
脂肪只含有C、H、O三种元素,A项错误;动植物细胞中都有膜结构,磷脂是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份,故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磷脂,B项正确;植物细胞中要紧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C项错误;蔗糖水解的产物是果糖和葡萄糖,D项错误。
3.(2021·石家庄高一检测)不饱和磷脂可使细胞膜在低温环境中维持较好的流动性,以下四种生物的细胞膜中不饱和磷脂比例最高的可能是( )A.沙漠赤狐B.长臂猿C.大熊猫D.南极鱼类【解析】选D。
由题干信息可知,生活在严寒环境中的动物细胞膜中不饱和磷脂比例最高。
4.以下关于胆固醇的表达中,错误的选项是( )A.胆固醇在动物内脏、蛋黄等食物中含量丰硕B.只要不摄入胆固醇,体内就可不能有胆固醇C.胆固醇是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份D.老年人的血管内壁上容易沉积胆固醇【解析】选B。
动物内脏、蛋黄等动物性食物中胆固醇含量丰硕;假设胆固醇摄入过量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造成血管堵塞,危及生命,老年人新陈代谢慢,血管壁上容易沉积胆固醇;胆固醇也能够在人体的正常代谢进程中产生;胆固醇是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份,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5.某植物体能够完成以下反映(其中◇、○代表不同的单糖),那么◇—○代表的二糖可能是( )◇—○+水◇+○A.麦芽糖B.乳糖C.蔗糖和C两项【解题关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图形表示的含义,并结合二糖的组成判定。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 3.2 弹 力课时提升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 (1)

2021-2021学年高中物理弹力课时提升作业新人教版必修1(15分钟50分)一、选择题(此题共5小题,每题7分,共35分。
多项选择题已在题号后标出)1.(2021·盐城高一检测)以下关于弹力产生条件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只要两个物体接触就必然有弹力产生B.只要两个物体彼此吸引就必然有弹力产生C.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必然受到弹力作用D.只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才会产生弹力【解析】选D。
弹力产生的条件:接触并产生弹性形变,二者缺一不可。
A、C中都只有弹力产生的一个条件,故A、C都不必然能产生弹力。
B中只说“彼此吸引”,只能证明有力存在,不必然能产生弹力。
D项同时具有两个条件,应选D。
2.(2013·温州高一检测)在图中,A、B均处于静止状态,则A、B之间必然有弹力的是( )【解析】选B。
假设去掉物体B,选项A、C、D中的A物体将维持静止,选项B中A物体将运动,应选B。
3.(多项选择)(2021·广州高一检测)关于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两个物体接触不必然产生弹力B.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老是沿着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C.木块放在桌面上要受到一个向上的弹力,这是由于木块发生微小形变而产生的D.弹力是依照力的性质命名的,支持力是依照力的成效命名的【解析】选A、B、D。
弹力的产生条件是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A对。
绳索被拉伸后向中间收缩时对被拉物体产生的弹力确实是绳索拉物体的力,该力必然沿绳索收缩的方向,B对。
木块受到的桌面的支持力是桌面发生的形变产生的,C错。
弹力是性质力,支持力、压力、拉力等都是依照成效命名的力,D对。
4.(2021·海淀区高一检测)如下图,球A在斜面上,被竖直挡板挡住而处于静止状态,关于球A所受的弹力,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球A 仅受一个弹力作用,弹力的方向垂直斜面向上B.球A 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左,一个垂直斜面向下C.球A 受两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D.球A 受三个弹力作用,一个水平向右,一个垂直斜面向上,一个竖直向下【解析】选C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提升作业一走近细胞(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6分,共66分)1.下列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逆转录病毒只含有A、T、G、C 4种碱基B.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C.病毒可在空气、水、土壤等介质中长期独立生存D.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它属于生命系统【解析】选B。
逆转录病毒为RNA病毒,应只含有A、U、G、C 4种碱基,A错误;病毒只含有蛋白质外壳和一种核酸,其蛋白质外壳需要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中合成,B正确;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空气、水、土壤等介质中长期独立生存,C错误;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它不属于生命系统,D错误。
【易错提醒】关于病毒的两点认识(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的。
(2)病毒不能独立地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
2.(2017·郑州模拟)有关下列5种生物之间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40①流感病毒②酵母菌③硝化细菌④蓝藻⑤衣藻A.①和②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B.①②③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②③④⑤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D.①和⑤的遗传物质是DNA【解析】选C。
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酵母菌是真核生物,A错误。
流感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含叶绿素,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酵母菌是真核生物,不含叶绿素,为分解者;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但不含叶绿素,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B错误。
酵母菌属于真菌,衣藻属于植物,硝化细菌和蓝藻是原核生物,它们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C正确;流感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衣藻的遗传物质是DNA,D错误。
3.(2017·武汉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a~d为四个细胞模式图。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41( )A.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只有细胞a,细胞c一定不能发生质壁分离B.作为合成蛋白质场所的结构只分布在细胞a、b、d代表的生物中C.a、b的细胞中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而c、d的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D.c和d细胞中基因的传递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但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选C。
细胞a中有叶绿体,细胞d为蓝藻细胞,内含藻蓝素和叶绿素,二者均可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
所有细胞生物中均具有核糖体,因此图中细胞所代表的生物均能合成蛋白质,B错误。
a和b细胞属于真核细胞,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c和d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C正确。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只适用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只能进行无性生殖,故D错误。
4.(2017·山西八校联考)马歇尔和沃伦因对引起胃溃疡的幽门螺杆菌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获得了200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请问幽门螺杆菌与蓝藻的共同特点是( )A.都能进行光合作用B.不具有核膜,但有DNA和蛋白质结合的染色体C.遗传物质主要在拟核区D.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解析】选C。
幽门螺杆菌是异养型生物,细胞内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幽门螺杆菌与蓝藻都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膜,只有裸露的环状DNA大分子,没有染色体,B错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DNA主要分布于拟核区,C正确;不同生物细胞膜的结构相同,但化学组成存在差异,由此导致细胞膜的功能不同,D错误。
5.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C.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D.德国科学家魏尔肖对细胞学说的补充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解析】选D。
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生物的多样性,B错误;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C错误;德国科学家魏尔肖提出“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D正确。
6.(2017·黄山模拟)下表是某兴趣小组成员通过研究光合细菌和人体肝细胞而归纳的,其中“●”表示“有”,“○”表示“无”。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42( )A.对光合细菌和肝细胞的归纳均有误B.光合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肝细胞能进行有氧呼吸C.某容器内光合细菌的数量将呈“J”型曲线增长D.光合细菌与肝细胞内核糖体的形成途径相同【解析】选B。
光合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其细胞内没有核膜、染色体(质)、液泡和溶酶体,但含有光合色素和核糖体,即光合细菌的归纳有误,而肝细胞为结构完整的动物细胞,其细胞内有核膜、染色体(质)、核糖体和溶酶体,但不含光合色素和液泡,即肝细胞的归纳无误,A错误;某容器并不是理想环境,容器中细菌的数量应呈“S”型曲线增长,C错误;光合细菌没有核仁,而肝细胞有核仁,后者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D错误。
7.如图表示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部分操作过程,其中叙述错误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43A.图①视野中的图像是在低倍镜下观察到的B.利用图①视野中的图像,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C.图②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D.图②中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的过程中,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将镜筒升高【解析】选D。
分析题图可知,①视野中有根尖不同区域的细胞,是在低倍镜下观察的物像,A正确;由图①可知,分生区细胞处于视野的左边,因此要看清处于分裂期的细胞,应将装片适当向左移动,以便使物像向右移动,B正确;如果显微镜镜头由甲转换成乙,放大倍数增加,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减少,C 正确;换用高倍物镜时,不能将镜筒升高,应该直接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D错误。
8.(2017·长沙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下列有关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 )A.蓝藻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是DNAB.细胞学说指出,所有的新细胞都是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C.变形虫是低等生物,其细胞生命活动较人体的任意细胞简单D.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解析】选A。
只要有细胞结构的生物,遗传物质都是DNA;细胞学说指出,新细胞是从老细胞中产生的;变形虫是单细胞的原生生物,一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排泄、增殖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与人体的任意细胞比较,生命活动要复杂;细胞生命历程包括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不包括癌变。
9.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目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上盖玻片【解析】选C。
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先调节光圈;核糖体属于亚显微结构,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异物可能在物镜、目镜或装片上,移动装片和目镜,异物不动,则异物在物镜上;在制作口腔上皮细胞时,不能将细胞臵于清水中,否则细胞会吸水涨破。
【方法技巧】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物存在位臵的方法10.(2017·江西九校联考)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一类“超级病菌”,对青霉素等抗生素有耐药性,MRSA有多种变异种,其中PVL是毒性较强的一个变种且繁殖速度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MRSA蛋白质合成场所为核糖体,其核糖体的形成与核仁有关B.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加强C.MRSA有许多变种是因为遗传物质是RNA易变异D.MRSA的分裂方式是无丝分裂,不存在染色体的变化【解题指南】(1)关键信息:“球菌”“耐药性”“多种变异种”。
(2)所需知识:原核细胞无成形的细胞核,无核仁;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抗生素滥用起到了选择作用。
【解析】选B。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原核细胞没有核仁,A错误;青霉素等抗生素的滥用导致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性加强,B正确;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RNA,C错误;无丝分裂是真核细胞进行分裂的方式,细菌进行的是二分裂,D错误。
11.(能力挑战题)下面是对①②③④四个框内所包括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44A.框①内都是原核生物,且都能发生基因突变B.框②内的生物都不含叶绿素,且都是分解者C.框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D.框④内都是异养生物,且都能进行有丝分裂【解析】选C。
烟草花叶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且酵母菌是真菌,为真核生物;硝化细菌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是生产者;酵母菌、硝化细菌、衣藻和金鱼藻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但细胞壁的成分有所不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且是自养生物,通过二分裂方式增殖,不进行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之一。
【方法技巧】集合图的解答技巧本题题干的图示是典型的集合图的变式,是按照某一结构或功能进行分类的,如框③内的生物都具有细胞结构,且都有细胞壁。
解答此类题时一般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借助数学中集合的交集、并集等思想分析此类问题,明确各成分之间的从属关系。
(2)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种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结构的异同及生物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4分)12.(16分)(2017·青岛模拟)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而自然界中生物种类繁多,就所学生物知识回答以下问题:世纪金榜导学号77982245 (1)下列生物中,与引起“发热伴血小板综合征”的病原体——新型布尼亚病毒有明显区别的是________。
①大肠杆菌②蓝藻③酵母菌④霉菌⑤HIV ⑥水绵⑦SARS病原体(2)研究人员对分别取自3种不同生物的部分细胞(甲、乙、丙)进行分析、观察和实验,获得的结果如下表(表中“√”表示“有”,“×”表示“无”)。
①甲、乙、丙3种细胞最可能分别取自下面哪类生物?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
A.洋葱B.兔子C.蘑菇D.蓝藻②大肠杆菌的细胞结构和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如下图)在光学显微镜下比较,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细胞的________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