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ppt
合集下载
第五章 经院哲学

(二)概念论
• 阿伯拉尔继承洛色林的唯名论传统, 坚持个别事物的真实存在,否认共相的 客观实在性。不过,阿伯拉尔不同意洛 色林把共相仅看作一种声息,而认为共 相是有所指谓的,是人们理智中的概念。 他的这种观点称之为一种温和的唯名论 或“概念论”。
第二节经院哲学的繁荣
• 一、拉丁阿威洛依主义
• 12世纪末13世纪初,以阿威洛依(Averroës) 为代表的阿拉伯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被大规 模地介绍到拉丁世界。德意志皇帝兼领西西 里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与教皇之间的斗争也 进入了白热化阶段。这位皇帝不仅在政治、 经济、宗教等领域与教皇争权夺利,而且在 思想领域也利用阿拉伯的阿威洛依主义来反 对基督教正统神学。
• 安瑟尔谟认为,信仰给予我们一种真理, 一种上帝的定义,即上帝是“无与伦比的 伟大存在者”,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 即上帝,既存在于思想中,也存在于现实 中。
四、阿伯拉尔
• (一)怀疑与辩证法
• 阿伯拉尔断言:“在学问上最好的解决问题 的方法就是坚持的和经常的怀疑。……由于 怀疑,我们就验证,由于验证,我们就获得 真理”。他认为除圣经之外,辩证法即逻辑 学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
(一)哲学与神学
• 托马斯对哲学和神学关系的调整: • 一方面明确区分了哲学和神学:神学和
哲学有着共同对象,如上帝、创世等, 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 识它们,两者是两门独立的科学。
三、多米尼克教派:阿尔伯特
• 阿尔伯特(Albertus Magnus)在哲学史 上的地位主要在于他第一个从基督教的 立场出发全面地向西欧人介绍了亚里士 多德及其注释者的思想。
四、托马斯·阿奎那
• 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 1274) 继承老师阿尔伯特的思想路线,不 顾教会保守势力的反对,适应时代的新思潮, 极力主张用亚里士多德哲学取代作为教会理 论支柱的奥古斯丁式柏拉图主义,在激烈的 争论中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成为经 院哲学最重要的代表。
第五章 经院哲学 西方哲学史 课件

2020/11/11
• (二)认识的四种障碍 • 他批评阿奎那不懂希腊文,指责他对数学不够
重视,将一切问题都诉诸权威,通过死板的逻 辑演绎来解决问题,忽视了经验。 • 罗吉尔·培根提出了掌握真理方面的四种障碍 : • “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 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 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
第五章 经院哲学olasticism)最初是在查理 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 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 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 经院学者(经师),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 学。
• 在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基督教哲 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旧 文明,经院哲学才是真正属于新世界的日耳曼民族 的哲学形态。
第一节 唯实论代表
2020/11/11
一、安瑟尔谟(唯实论者)
安瑟伦(1033-1109)是其主要代表。主要著作 《独白篇》、《论证篇》和《上帝为什么化身 成人?》等。是“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 哲学家”。
• (一)、信仰与理性 • 主张理性要服从信仰,断言上帝是把理
性交给信仰使唤的。安瑟尔谟的著名格 言:“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 信仰了才能理解。”当然,他并未简单 地否认理性的作用。
,上帝是最完善和高贵的存在者; • 5 、从世界的秩序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上帝是最终
的目的(目的因)。前三者通常称为宇宙论证明 ,最后一个叫目的论证明。
2020/11/11
• 阿奎那自认为自己的五大证明比安瑟 伦的本体论证明高明,已经就解决了 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实际上,他的 宇宙论证明也好,目的论证明也好, 也都是形而上学的东西,连同安瑟伦 的本体论证明,在Kant那里一起被全 部否定了。
• (二)认识的四种障碍 • 他批评阿奎那不懂希腊文,指责他对数学不够
重视,将一切问题都诉诸权威,通过死板的逻 辑演绎来解决问题,忽视了经验。 • 罗吉尔·培根提出了掌握真理方面的四种障碍 : • “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 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 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
第五章 经院哲学olasticism)最初是在查理 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道院和主教管 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 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被称为 经院学者(经师),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 学。
• 在某种意义上说,虽然教父哲学是中世纪基督教哲 学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它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旧 文明,经院哲学才是真正属于新世界的日耳曼民族 的哲学形态。
第一节 唯实论代表
2020/11/11
一、安瑟尔谟(唯实论者)
安瑟伦(1033-1109)是其主要代表。主要著作 《独白篇》、《论证篇》和《上帝为什么化身 成人?》等。是“最后一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 哲学家”。
• (一)、信仰与理性 • 主张理性要服从信仰,断言上帝是把理
性交给信仰使唤的。安瑟尔谟的著名格 言:“我决不是理解了才能信仰,而是 信仰了才能理解。”当然,他并未简单 地否认理性的作用。
,上帝是最完善和高贵的存在者; • 5 、从世界的秩序来论证上帝的存在,上帝是最终
的目的(目的因)。前三者通常称为宇宙论证明 ,最后一个叫目的论证明。
2020/11/11
• 阿奎那自认为自己的五大证明比安瑟 伦的本体论证明高明,已经就解决了 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实际上,他的 宇宙论证明也好,目的论证明也好, 也都是形而上学的东西,连同安瑟伦 的本体论证明,在Kant那里一起被全 部否定了。
西方哲学史 第五章 经院哲学

在爱留根纳关于存在的学说中,人是一种 特殊的存在。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创 造的,上帝在创造人的同时,把一切事物 的观念也臵放在人的心中。因此,人自身 就是一个小世界。由此出发,爱留根纳又 重复了奥里根的观点:一切存在都是不死 的,最终都将回归到创造者上帝那里,甚 至魔鬼也可以得救,只不过时间上稍迟一 些而已。
反辩证法代 表:达米安
• 充满对世俗学问尤其是对辩证法的 不信任,认为辩证法这门学科建立 在非常软弱的基础上,被辩证法学 者奉为金科玉律的思维最高法则即 矛盾律,并没有绝对效力。
三、安色尔谟
人物简介:在思想上是兰弗朗克的继承者,被称 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代表 作有《独语》《宣讲》《上帝为什么化身为人》 等。他由于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 著称于世。
代表思想:
(一)信仰和理性。
(二)上帝存在的证明。
四、阿伯拉尔
人物简介:法国学者,代表作有《神学导论》 《是与非》《我的受难史》《基督教神学》《认识 你自己,或伦理学》等。
(一)怀疑与辩证法,阿伯拉尔是12世纪反对迷信 权威的勇士,他从怀疑权威出发,依据理性进行研 究,最后达到真理;他认为除圣经之外,辩证法即 逻辑学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
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它是由 于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出来而被认识 的,指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上 帝理念的表现; 4.不创造又不被创造的自然,作为一 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仍是上帝。 这种思想为后世的泛神论洞开了门户。
(三)存在与不存在。
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
第三种方式
第五种方式
第四种方式
(四)人的获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五章
经院哲学
第一节 早期经院哲学
反辩证法代 表:达米安
• 充满对世俗学问尤其是对辩证法的 不信任,认为辩证法这门学科建立 在非常软弱的基础上,被辩证法学 者奉为金科玉律的思维最高法则即 矛盾律,并没有绝对效力。
三、安色尔谟
人物简介:在思想上是兰弗朗克的继承者,被称 为“最后一名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代表 作有《独语》《宣讲》《上帝为什么化身为人》 等。他由于提出了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而 著称于世。
代表思想:
(一)信仰和理性。
(二)上帝存在的证明。
四、阿伯拉尔
人物简介:法国学者,代表作有《神学导论》 《是与非》《我的受难史》《基督教神学》《认识 你自己,或伦理学》等。
(一)怀疑与辩证法,阿伯拉尔是12世纪反对迷信 权威的勇士,他从怀疑权威出发,依据理性进行研 究,最后达到真理;他认为除圣经之外,辩证法即 逻辑学是通向真理的唯一道路。
3.被创造而不能创造的自然,它是由 于在时间和空间中产生出来而被认识 的,指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是上 帝理念的表现; 4.不创造又不被创造的自然,作为一 切事物的终极目的,指的仍是上帝。 这种思想为后世的泛神论洞开了门户。
(三)存在与不存在。
第一种方式
第二种方式
第三种方式
第五种方式
第四种方式
(四)人的获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第五章
经院哲学
第一节 早期经院哲学
西方哲学史中世纪基督教哲学 ppt课件

2021/3/30
14
❖ 3、理性高于信仰。爱留根纳,“权威产生于 理性”。贝伦伽尔:“理性不知比权威高多 少,它才是真正的主人和裁判”。阿伯拉尔: 理解是信仰的前提,理性是最高的权威,信 仰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 4、理性与信仰各自独立。方济各学会:哲学 上是经验论者,神学上是神秘主义者,反对 用理性论证信仰,认为哲学与神学各有独立 的研究领域,前者的对象是有形的实物世界, 运用的手段是经验与理性,应严格区分开来。
• 基督教人性论的核心问题。
• 原罪论:上帝是世界的创造者,是至善, 因而善是绝对的,是实体。在上帝那里, 恶是不存在的。上帝创造了万物,因而 万物本身也必定是善的。但由于万物是 被创造的,所以不可能同上帝一样是至 善,而是或多或少有缺陷的,这缺陷就 是恶。恶是善的缺失。
2021/3/30
32
人的恶就是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而 背离了至善,背离了上帝,因而也 就是犯罪。人类始祖亚当受到撒旦 的诱惑犯了罪,这就使亚当的子孙 都通过遗传获得了“原罪”,从而 使人类落在了恶的原罪统治之下。
❖ 实在论者认为共相是先于和高于个别事物而独 立存在的客观实体;唯名论者认为只有个别事 物是实在的,共相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 共相不过是一个名词、一个概念。
2021/3/30
12
❖有利于基督教信仰和罗马教会统治 的实在论观点被奉为正统思想,唯 名论被斥为异端。
❖实在论的哲学基础是柏拉图的“理 念论”,唯名论的哲学基础是亚里 士多德关于“第一实体”的思想。
2021/3/30
28
“现在”是时间的全部(过去、将来 都不能度量)。
“或许说,时间分过去的现在、现在 的现在和将来的现在三类,比较确当。 这三类存在我们心中,别处找不到; 过去事物的现在便是记忆,现在事物 的现在便是直接感觉,将来事物的现 在便是期望”。人的思维就有三种功 能:记忆、注意、期望。
经院哲学PPT课件

经院哲学的主要问题
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共相和殊相、 一般与个别之间的关系问题。围绕这个 问题的争论,使哲学家们分成了两大派 别:一些哲学家主张普遍的共相是真正 的实在,殊相或个别的东西不过是现象, 而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个别的东西才是 真实的存在,共相不过是概念、语词而 已,并没有实际存在的意义。前者被称 为“唯实论”(realism),后者被称为 “唯名论”(nominalism)。
(三)存在与不存在-2
第三种方式:凡是根据在时间和空间里产生出 来被形成了的物质原因本身而被认识的,习惯 上被称之为存在;反之,凡是仍然内含于自然 深处,尚未成为被形成的物质,或者还不在时 间和空间里,并且还没有由于某种机会成为可 见的,习惯上被称之为不存在。
第四种方式:只有凭纯思维认识的,才是真正 的存在;相反,那些通过产生、通过物质在时 间和空间中的运动而延伸或收缩从而变化着、 凝聚着或分解着的东西,只能说实际是不存在,
(三)存在与不存在-3
第五种方式: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 创造出来的。人犯了罪,从而背弃了上 帝,背弃了上帝赋予自己的形象,丧失 了自己的存在,就成为不存在。但当人 被引导恢复了先前的存在状态,就又恢 复了存在。这也就意味着,符合自身理 念的就是存在,不符合理念的就是不存 在。
(四)人的获救
人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人是上帝按照自己的形 象创造的,上帝在创造人的同时,把一切事物 的观念也置放在人的心中。因此,人自身就是 一个小世界。人由于犯罪而失去了自己的存在, 成为不存在,但人也可以通过恢复先前的状态 而重获存在。所谓天堂和地狱,都不是具体的 地点,都只不过是人的心灵状态罢了。地狱是 因犯罪而感到的痛苦,而天堂则是因德行而感 到的幸福。由此出发,爱留根纳又重复了奥里 根的观点:一切存在都是不死的,最终都将回 归到创造者上帝那里,甚至魔鬼也可以得救, 只不过时间上稍迟一些而已。
第二讲中世纪哲学

经。我立刻拿起圣经,念最先看到的经文:“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
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 放纵私欲。”(罗13:13~14)我不愿意再念下去,也实在无此需要。念完了这一段,似乎有一道光照射到我心中,把所有疑虑的暗影 一扫而空。
三位一体论
• 三位一体:同一个上帝具有三个位格:圣父、圣 子和圣灵。
见过的。我连忙停止哭泣,站起身来,心想这必定是从你来的命令,
要我打开圣经,读那最先接触到的章节。我曾听说安东尼因为读了福
音书所载“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
跟从我。”那一段话而受了感动,改变成新造的人,归在你名下。於
是我赶快回到原来和阿理培修同坐的地方,因为我在那里留下一本圣
原罪论
• 罪的本质:人拒绝服从神的旨意,不让神 决定他一生路程,而决意选定走自己的路。
• 原罪要素:知识上不信与骄傲;意志上有 与神同等的欲望;感情上放纵与放任
• 人类祖先亚当违背神的命令,无视精神生 活,贪图物质享受,败坏本性,犯了“原罪”, 贻害全人类。从此,人不能不犯罪。
救赎论和预定论
• 教父们还宣扬神的救赎论,即神不仅主 持正义,又体现仁爱,为了拯救人类,派 遣基督代为赎罪。而人类唯有依靠神才能 恢复早先败坏了的本性。所以,神的帮助 即所谓“神恩”对人来说是决不可少的。 奥古斯丁等教父们又进一步提出,人的任 何活动都是神预先安排的,得出神的“预 定论”结论。
遣的先知。他们是教父哲学的创始者。
• 另一派的代表人物有: 德尔图良 、杰罗姆、 安布罗斯、 A.奥古斯丁 、格雷高里等。他 们生长在西方并用拉丁文宣讲和著书,故 称西方拉丁教父。他们对古希腊哲学作了 明确的选择,主要把新柏拉图主义塞进基 督教教义中,使哲学和神学混为一体。他 们是教父哲学的组织者。奥古斯丁则是最 后的完成者,他把教父哲学推向了全盛时 期。
西方哲学智慧第07讲_经院哲学解析

坎特伯雷的安瑟伦 (Anselm of Canterbury, 1033--1109) 出身贵族家 庭,是一位本笃会的僧侣 (或修道士)和意大利的 中世纪哲学家、神学家。 以证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 证明而在西方哲学史上青 史留名,被誉为“经院哲 学之父”或“经院哲学的 创始人”。
安瑟伦主张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应当服从信仰。 但他又提出“我信是为了理解”和“信仰寻求理
(1)试图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证明基督教信仰,特别 是上帝的存在,为宗教神学服务,具有某种纯思辨的特征; (2)诉诸古代权威,以古人之洞见作为发展自己思想的基本指 南; (3)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神学和哲学之间的冲突、矛盾。
宗教哲学的主要问题
(1)核心问题:我们能够合理地证明我们对上帝 存在的信念吗?即我们能够从逻辑上和经验上证 明或者否证上帝的存在吗? 理性和信仰能够一 致吗? (2)上帝存在的问题:上帝真的存在吗?我们能 够证明上帝的存在吗? (3)恶的问题: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和罪恶 事物的存在逻辑上是相容的吗?
安瑟伦的回应
高尼罗的第二个前提(“并非任何想象为最好的事物都
必定存在”)有问题。 安瑟伦认为:“能够想象为最好的岛屿绝不可能不存在, 因为如果能够想象为最好的岛屿不存在,它就不是所能 想象的最好的岛屿。”(There must be no possibility of proving that the island that could be conceived as the best does not exist, because if there is, then that island could not be conceived as the best.) 一个能够想象为最好的事物一定是存在的。如果它不存 在,它就绝不可能是所能想象中最好的事物,因为任何 存在的事物都会比它好。
安瑟伦主张信仰高于理性,理性应当服从信仰。 但他又提出“我信是为了理解”和“信仰寻求理
(1)试图运用理性和逻辑推理的形式来证明基督教信仰,特别 是上帝的存在,为宗教神学服务,具有某种纯思辨的特征; (2)诉诸古代权威,以古人之洞见作为发展自己思想的基本指 南; (3)力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神学和哲学之间的冲突、矛盾。
宗教哲学的主要问题
(1)核心问题:我们能够合理地证明我们对上帝 存在的信念吗?即我们能够从逻辑上和经验上证 明或者否证上帝的存在吗? 理性和信仰能够一 致吗? (2)上帝存在的问题:上帝真的存在吗?我们能 够证明上帝的存在吗? (3)恶的问题:一个全知全能全善的上帝和罪恶 事物的存在逻辑上是相容的吗?
安瑟伦的回应
高尼罗的第二个前提(“并非任何想象为最好的事物都
必定存在”)有问题。 安瑟伦认为:“能够想象为最好的岛屿绝不可能不存在, 因为如果能够想象为最好的岛屿不存在,它就不是所能 想象的最好的岛屿。”(There must be no possibility of proving that the island that could be conceived as the best does not exist, because if there is, then that island could not be conceived as the best.) 一个能够想象为最好的事物一定是存在的。如果它不存 在,它就绝不可能是所能想象中最好的事物,因为任何 存在的事物都会比它好。
(西方哲学史课件)6.中世纪哲学,阿奎那

政治哲学:自然法的观念
• 四种法的类型: 永恒法:上帝为宇宙制订的秩序 神圣法:适用于宗教和教会问题 自然法:铭刻于人类心灵中,是人类的“规则与尺度” 人定法:服务于人类共同体,应当效仿自然法。
• 自然法是运用于人类的永恒法则。上帝给人类以自由, 人们有服从和不服从自然法则的自由,对自然法则的 服从是“对上帝永恒法则的理性参与”。
神学伦理学
• 德性分为实践的德性、理智的德性和神性的德性。 前二者统属于自然的、世俗的道德,后者属于超自然 的、神学的道德。
• 实践的德性和理智的德性相结合就 能使人达到德性的 完善,获得审慎、节制、刚毅和正义的美德。
• 要达到至善的目的,还必须要有属于神学道德的神性 的德性。这种神性的德性就是对上 帝的热爱、信仰和 服从,它不能靠理性能力获得,而必须依靠上帝的启 示和恩典。
人性与人类的知识
• 人是灵魂(形式)和肉体(质料)的结合。灵魂是非物质 的精神实体,是人的本质形式,是人的理智和意志的 来源。正是因为灵魂的作用,人的智力可以理解普遍 的意义并凭意志作自由决定 。
• 真正的知识是概念知识,概念以感官知觉为基础,始 于观察和经验。人的活动分为三类:为维持生命和繁 衍的活动、感觉与对外界的感情反应活动、理智和意 志的活动。感觉又分视觉、听觉等五种“外在的感觉” 和对外物整体的概念、记忆、联想、分辨事物等四种 “内在的感觉” 。
中是假的。
阿奎那的形而上学:温和实在论
• 温和唯名论(概念论):阿贝拉尔 共相不具有客观实在性,只有个别事物才具有实在性 之外;但共相表现了个别事物的相似性和共同性,共 相存在于人们的思想之中。
• 温和实在论:阿奎那 共相是真实存在的实体,有三种存在方式:共相作为 神创造个别事物的原型,存在于被创造物之前;共相 作为神创造的个别事物的本质或形式,则存在于事物 之中;共相作为人对个别事物的抽象归纳的概念,它 在事物之后,也就是说存在于人们的理智之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列宁说:“当然,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实在 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 争具有相似之处”。
(六)争论的社会意义
▪ 争论绝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是当时社
会的政治斗争的反映。
精选
19
三、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 义
精选
20
一、生平及著作
▪ 1225年,阿奎那出生在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
▪ 1230年—1239年,阿奎那在卡西诺修道院(本笃 会的教会学校)接受数学、拉丁文教育。
“本体论证明”的内容;
因为: “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
又因为 :“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
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 所以:
上帝实际上存在
精选
12
(四)关于同罗色林的争论
罗色林: Roscellinus、约1050——1125年。极端唯名 论的代表。
主要思想: 1、认为真正的实体只是个别事物。 2、认为共相(一般概念)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 在,如果是实在的话,只是表示声音而已。
“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 务。”——哲学是神学的婢女
精选
9
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
(一)生平活动 ▪ Anselm of Canterbury、1033——1109年 早期实在论最著名的代表。 著作:《论语法》、《独白》、《论自由选
择》、《论魔鬼的堕落》、《上帝为何化为 人》 ▪ 经院哲学之父
他同罗色林的争论代表了实在论同唯名论的第一
次交锋。争论焦点是共相是否具有实在性。
精选
13
▪ (一)生平活动
▪ Roscellinus、约1050——1125年。极端唯名 论的代表。
精选
14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
(一)争论的焦点 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
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 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 的,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
精选
17
(四)实在论的观点
▪ 实在论:不同的词与不同的实在相对应,殊 相表示个别实在,共相表示普遍实在。即共 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 对应的外部实在。
▪ 实在论也有极端派和温和派的区分:
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 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
温和实在论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事物之
中的一般本质。
精选
18
(五)争论的哲学意义
▪ 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希腊哲学中的柏拉图 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问题,因此,争论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哲学 活动,是哲学基本派别斗争的特殊形式。
精选
3
▪ 公元9世纪,卡洛林王朝的文化复兴 ▪ 中世纪学校的教学内容:
七艺: 四艺:代数、几何、天文、音乐
三科:用法、修辞、逻辑
11世纪下半期起,逻辑教育成为学校的主干课
精选
4
一、经院哲学简介 二、早期期经院哲学 三、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 四、英国经院哲学
精选
5
一、经院哲学简介(scholastic philosophy)
精选
10
(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
1、不否定理性的作用。 2、认为“信仰,然后理解”。
“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 之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要加 以避免。”
精选
11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宣讲》:“能否找到一个独立的充足的关于上 帝存在的证明” ——本体论证明——仅仅依 靠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 先天证明
肉体,还是他人的肉精选体?
6
2、基本特征
A. 以“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校) 为生存环境,
B. 以“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 推理)为操作原则。
精选
7
(二)“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
▪ 第一阶段(早期):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经 院哲学的准备和形成时期,最主要的是唯名论同 实在论之争。安瑟尔谟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 第一个经院哲学家”。
第十章 中世纪哲学
精选
1
第三节 经院哲学
▪ 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476年西罗马 帝国灭亡,西欧历史进入黑暗时代。
▪ 黑暗时代:专指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特征。 (6至10世纪是哲学的黑暗时代)
▪ 中世纪≠黑暗时代
精选
2
▪ 6世纪学者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在高卢的城市里,当人们对文字的运用 每况愈下,不更确切地说是已告终竭的时候, 那里已经找不到一个在层次分明的写作艺术 方面训练有素的学者,来把发生过的事情以 散文或询问的形式描绘出来。‥‥‥悲叹的声音 不断地迸发出来。人们说道:“哎!我们这 个时代啊!学问的研究已经离开我们而消逝, 在我们各族人中间也找不到一个能够把当代 的事件写成一本书的人了。”
▪ 6世纪的哲学家波埃修把问题引进,并强调其研究价值。 ▪ 12世纪时问题成为神学家关注的焦点。
精选
16
(三)唯名论的观点
▪ 唯名论:认为一切词都是个别事物的名称, 共相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
▪ 极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
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 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 已。
(一)含义及基本特征
1、含义
▪ 原义:“学院中人的思想”,“士林哲学”
▪ 特殊含义: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 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
▪ 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 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
▪ 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
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
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
▪ 第二阶段: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叶,经院哲 学兴盛和开始衰落时期,最主要的是托马斯·阿 奎那的经院哲学。
精选
8
二、早期经院哲学
▪ 辩证法与反辩证法之争 ——辩证法能否运用于神学?
1、贝伦伽尔(1010-1088):首先将辩证法用于神 学讨论。《论圣餐》
2、达米安(1007-1072):最得力的反辩证法者。
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 “个别”(殊相)是实在的。
精选
15
(二)问题的由来
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 畴篇注释》提出认为是最高级的问题的三个问题:
(1)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
(2)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 形的?
(3)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 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