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近似数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4近似数 》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2.14近似数》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中的2.14节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及其求法。
近似数是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数值,它与准确数相比,精度较低,但便于计算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以及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数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求近似数的方法和实际应用可能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知道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近似数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求近似数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练习法、小组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通过实例分析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和求法,以及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有关近似数的课件,包括实例和练习题目。
2.教学素材:收集一些实际问题,用于案例分析。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近似数的练习题目,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近似数的概念,如“一辆汽车的速度为60km/h,问这辆汽车每小时行驶多少米?”让学生思考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呈现(15分钟)介绍近似数的概念,讲解求近似数的方法,如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的近似数方法求解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练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近似数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第2章 2.14 近似数

16.下面是发生在博物馆里的一段对话: 管理员:先生,这块化石有 700003 年. 参观者:你怎么知道得这么精确? 管理员:三年前,几位考古学家参观这里,他们说这块化石有七十万年了, 三年过去了,所以是 700003 年. 管理员的推断对吗?为什么? 解:不对,考古学家说七十万年是一个近似值,管理员把它当作一个准确值.
【方法归纳】 精确度的确定常有以下情况:
近似数的形式
精确度
小数
最后一位数字所在的数位
含文字单位
最后一位数字(连同文字单位)所在的数位即为精确度
将 a×10n 还原成原数后,a 中最末一位数字在哪个数位, 科学记数法
其精确度就精确到哪个数位
取近似数 【例 2】用四舍五入法取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1)0.4030(精确到百分位); (2)82600(精确到千位); (3)0.02866(精确到 0.0001); (4)73.54(精确到个位).
19.甲、乙两同学的身高都是 1.7×102cm,但甲说比乙高 9cm.问有这种可 能吗?若有,请举例说明. 解:有这种可能.1.7×102cm 精确到十位.例如:甲有可能高为 1.74 米,乙 有可能高为 1.65 米,则 1.74-1.65=0.09(米)=9(cm),即甲比乙高 9cm.
第2章 有理数
2.14 近似数
近似数精确度的确定 【例 1】下列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1)25.7;(2)0.4040;(3)120 万;(4)1.60×104;
【思路分析】 一个近似数的最末一位处在哪一位,就说它精确到哪一位.(3) 要注意单位,(4)科学记数法,判断精确度要把它还原为原数,再确定. 【规范解答】 (1)25.7 精确到十分位(或 0.1);(2)0.4040 精确到万分位(或 0.0001);(3)120 万精确到万位;(4)1.60×104 精确到百位.
沪科版七年级数学上第一章《有理数》第7节《近似数》例题与讲解

1.7 近似数1.准确数与近似数的意义(1)准确数(精确数)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数如七年级(1)班的人数是45人,一个单位的车辆数是29辆等,45和29就是准确数.近似数是与实际非常接近的数.如我国约有13.4亿人口,地球半径约为6.37×106m等.这里的13.4亿和6.37×106都是近似数.(2)产生近似数的主要原因①“计算”产生近似数,如除不尽,有圆周率π参加计算的结果等;②用测量工具测出的量一般都是近似数,如长度、重量、时间等;③不容易得到,或不可能得到准确数时,只能得到近似数,如调查池塘中鱼的尾数,结果就只能是一个近似数;④由于不必要知道准确数而产生近似数.【例1】下列各题中的数据,哪些是精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某字典共有1 234页;(2)我们班级有97人,买门票大约需要800元;(3)小红测得数学书的长度是21.0厘米.分析:(1)字典的页数是不需要估计的或测量的,有多少页是固定的,所以1 234是一个精确数;(2)一个班级的人数是不需要估计的,而是确定的,所以97是一个精确数,买门票大约需要800元是一个估计值,所以800是一个近似数;(3)测量的结果都是近似的,所以21.0是一个近似数.解:(1)1 234是精确数;(2)97是精确数,800是近似数;(3)21.0是近似数.2.精确度(1)误差近似值与准确值的差,叫做误差,即误差=近似值-准确值.误差可能是正数,也可能是负数,误差的绝对值越小,近似值就越接近准确值,也就是近似程度越高.(2)精确度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通常用精确度表示.近似数一般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四舍五入到某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那一位.如一个近似数M精确到十分位后的近似值是3.4,那么这个近似数M的取值范围是:3.35≤M<3.45.具体地做法是一个近似数要求精确到哪一位,只要从它的下一位四舍五入即可,按要求求近似数不能连续从末位向前四舍五入.如将数3.0246四舍五入到百分位,应从4开始四舍五入得3.02,而不是从6开始得3.03.【例2】用四舍五入法,按要求对下列各数取近似值:(1)38 063(精确到千位);(2)0.403 0(精确到百分位);(3)0.028 66(精确到0.000 1);(4)3.548 6(精确到十分位).分析:四舍五入要按题目要求精确到哪一位,然后确定这一位后面的数字是“舍”,还是“入”,只能四舍五入一次.(1)题的近似值中看不出它们的精确度,所以必须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精确到某一位时,应看它的下一位数字,若不小于5,则进一,否则舍去,另外最后一位是0的近似数不要将0去掉,否则精确度就变了.解:(1)38 063=3.806 3×104≈3.8×104;(2)0.403 0≈0.40;(3)0.028 66≈0.028 7;(4)3.548 6≈3.5.3.精确度的确定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我们就说这位数精确到哪一位.(1)普通数直接判断.(2)科学记数法形式(形如a×10n).这类数先还原成普通数,再看a最右边的数字在什么数位上,在什么数位上就是精确到什么数位.(3)带有“文字单位”的近似数,在确定它的精确度时,分两种情况:当“文字单位”前面的数是整数时,则近似数精确到“文字单位”,当“文字单位”前面的数是小数时,则先将近似数还原成原来的数,再看最右边的数字的位置.【例3】(1)已知数549 039用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是5.5×105,则所得近似数精确到().A.十位B.千位C.万位D.百位(2)某种鲸的体重约为1.36×105 kg.关于这个近似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精确到百分位B.精确到个位C.精确到百位D.精确到千位(3)12.30万精确到().A.千位B.百分位C.万位D.百位解析:(1)5.5×105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一位,而5.5×105=550 000,小数点后第一位在万位上,所以精确到万位.(2)1.36×105kg最后一位的6表示6千.(3)12.30万还原成原来的数是123 000,所以精确到的数位是百位,故选D.答案:(1)C(2)D(3)D4.求近似数的范围如果一个数x的近似数为a,那么x可能取值的范围是:a-M≤x<a+M,如近似数1.20所表示的准确数x的取值范围是1.20-0.005≤x<1.20+0.005,即1.195≤x<1.205;又如近似数4.7×103所表示的准确数x的取值范围是4 700-50≤x<4 700+50,即4 650≤x<4 750.析规律如何求近似数的取值范围求近似数的取值范围时,只要把原近似数加上(减去)精确到的最后一个数位的半个单位即可得到近似数的取值范围.【例4】若k的近似值为4.3,求k的取值范围.分析:一个数的近似值为4.3,表明这个近似值是精确到十分位的近似数.十分位上的数字3是由下一位即百分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得到的,如果百分位上的数字是0,1,2,3,4中的任意一个,根据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应该把百分位上的数字舍去,那么就要求k的十分位上的数字必须是3,才能保证近似数是4.3.若k的百分位上的数字是5,6,7,8,9中的任意一个,根据四舍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应该把百分位上的数字去掉后,在十分位的数字上加1,那么就要求k的十分位上的数字必须是2,才能得到近似数4.3.综上所述,k只能取大于或等于4.25且小于4.35之间的数,才能保证得到精确到0.1的近似值是4.3.解:∵4.3-0.05≤k<4.3+0.05,∴4.25≤k<4.35.5.近似数在现实生活情境中的运用近似数的取法通常有以下几种:①四舍五入法,如,教室的宽度是6.025米,若要四舍五入到百分位即为6.03米;若要四舍五入到十分位即为6.0米;若要四舍五入到个位即为6米.②去尾法,如做一套西服需2.5米的面料,若现有47米的布料,问能做多少套衣服.由计算知可做18.8(套),想想看,这现实吗?而事实上,这里的尾数0.8就只能舍去了,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这种舍去尾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③进一法,如现有100吨砂石,每辆卡车载重8吨,若要求一次运完应需几辆卡车?由计算可得12.5(辆),这里显然应需13辆卡车,因此就必须把十分位上的5进上去,这种方法就是进一法.上面的三种近似数的表示方法都各有用途,应根据具体问题具体运用,不能盲目取舍.【例5-1】全班51人参加100米短跑测验,每6人一组,问至少要分几组?分析:由于51÷6=8(组)……3(人),即分成8组后还剩下3人,所以采用进一法,分成9组.解:51÷6=8(组)……3(人),8+1=9(组),所以至少要分9组.【例5-2】一辆汽车要装4只轮胎,50只轮胎能装配几辆汽车?分析:由于50÷4=12(辆)……2(只),即能装配12辆汽车后还剩下2只轮胎,所以采用去尾法,能装配12辆汽车.解:50÷4=12(辆)……2(只),所以能装配12辆汽车.【例5-3】一根方便筷子的长,宽,高大约为0.5 cm,0.4 cm,20 cm,估计1 000万双方便筷子要用多少木材?这些木材要砍伐半径为0.1米、高10米(除掉不可用的树梢)的大树多少棵?(精确到个位)分析:长方体的体积公式V=abc,圆柱的体积公式V=πr2h.解:一双筷子的体积为2×0.4×0.5×20=8 (cm3),1 000万双筷子的体积为1 000×10 000×8=8×107 cm3=80 (m3),一棵大树的体积为π×0.12×10≈0.314 (m3),1 000万双筷子要砍伐大树的棵数为80÷0.314≈255.。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7近似数说课稿(新版浙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有理数的运算2.7近似数说课稿(新版浙教版)一. 教材分析《七年级数学上册》第2章主要讲述有理数的运算。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将学习近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购物时的找零、测量时的误差等。
教材通过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重要性,并通过具体的运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如何进行近似数的计算。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对于新生而言,他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但部分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容易出错,对运算规律的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提高运算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近似数的概念,学会进行近似数的计算,能运用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总结等环节,让学生发现近似数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似数的概念及其运算方法。
2.难点:近似数的运算规律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近似数的运算规律。
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近似数的运算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交流思想,共同解决问题。
4.实例分析,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实例引入近似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新课讲解:讲解近似数的定义及其运算方法,引导学生发现运算规律。
3.课堂练习:安排适当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算能力。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近似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近似数的运算规律及其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突出重点。
有理数的乘方、近似数(七上)

2例1、计算:(1)35;(2)(—2)4;(3)—()原式的区别14、你吃过“手拉面”吗?如果把一个面团拉开,然后对折,再拉开,再对折,……如此往复下去,对折10次,会拉出多少根面条?五、探究创新乐园1、你能求出1021018125.0⨯的结果吗?2、若a 是最大的负整数,求20200220012000aa a a +++的值。
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乘方?说出103,―103,(―10)3、a n的底数、指数、幂。
2. 把下列各式写成幂的形式:32×32×32×32; ⎪⎭⎫ ⎝⎛-23⎪⎭⎫ ⎝⎛-23⎪⎭⎫ ⎝⎛-23⎪⎭⎫⎝⎛-23;-23×23×23×23;32222⨯⨯⨯。
3.计算:101,102,103,104,105,106,1010。
由第3题计算:105=10000,106=1000000,1010=10000000000,左边用10的n 次幂表示简洁明了,且不易出错,右边有许多零,很容易发生写错的情况,读的时候也是左易右难,这就使我们想到用10的n 次幂表示较大的数,比如一亿,一百亿等等。
又如像太阳的半径大约是696000千米,光速大约是300000000米/秒,中国人口大约13亿等等,我们如何能简单明了地表示它们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科学记数法。
(1)10= 0100,n 恰巧是1后面0的个数;(2) 10= 0100,比运算结果的位数少1(1)把下面各数写成10的幂的形式:1000,100000000,100000000000(2)指出下列各数是几位数:10,10,10,10知识结构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1. 近似数3.0的精确数1.能力培养、按一定的规律排列的一列数依次为:我的感悟和收获:。
第一章有理数1.5.3近似数和有效数字

2.按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
(1)69970 (保留2个有效数字); (2)1299万 (保留3个有效数字); (3)2.97×105 (保留2个有效数字).
解:(1)69970=6.997×104≈7.0×104; (2)1299万=1.299×107≈1.30×107; (3)2.97×105≈3.0×105;
(2) 64.8 (精确到个位)
(1)四舍五入到百分位; (1.03米) (2)四舍五入到十分位; (1.0 米) (3)四舍五入到个位。 ( 1米 )
例:2.175万中的 2是万,1表示千, 7表示百,5表示十, ∴ 精确到十位。
近似数的精确度是什么呢? 如何表示精确度?
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 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 两种表示方法: (1)精确到什么数位或精确到小数点后几位; (2)保留几个有效数字.
4小,就直接把尾数去掉。
384060公里 十进制数位顺序表
近似到十万位:3 8 4 0 6 0公里 千 ≈ 4 00000公里
四 舍 五 入
在取近似数的时候: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数字是4 或是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的; 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是5或是 比5大,就把尾数去掉的同时向
前一位进一。
下表为2001年我国部分省市造林面积 统计表,把表中的数据四舍五入到万位
精确到哪一位? 精确数位
百分位 万分位 千分位 百分位 十分位 百位
有效数字
两个 三个 两个 两个
3、 用四舍五入法,按括号中的要求对下列各数取 近似数;
(1) 0.34082 (精确到千分位) (3) 0.0692 (保留2个有效数字) (4) 0.05396 (保留3个有效数字) (5) 1.5049 (精确到0.01) 解: (1) 0.34082 ≈0.341 (2) 64.8 ≈65 (3) 0.0692≈0.069 (4) 0.05396 ≈0.0540 (5) 1.5049≈ 1.50 用四舍五入法取近 似数一般只考虑要 精确到的那一位, 后面紧跟的一位是 舍还是入.
近似数ppt课件

04 课 堂 练 习
【综合拓展类作业】
5.李明测得一根钢管的长度约为0.8 m. (1)试举例说明该近似数可能是由哪些数四舍五入得来的?
(2)按照李明测得的结果,你能求出钢管的准确 长度 x 应在
什么范围吗?
解:(1)如0.75,0.76,0.771 ……
提示:判断一个数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关键在于判断这 个数在实际问题中是否可以准确得到.
03 新 知 讲 解
近似数与准确数的接近程度,可以用_精___确__度__表示. 在前面的例子中,五百是精确到百位的近似数,它与准确 数505的误差为5. 按四舍五入法对圆周率π取近似数时,有 π≈3(精确到个位), π≈3.1(精确到 0.1,或叫做精确到十分位), π≈3.14(精确到 0.01,或叫做精确到百分位), π≈3.142(精确到__0__.0_0__1_,或叫做精确到__千__分___位_), π≈3.141 6(精确到_0_._0_0__0__1,或叫做精确到__万__分__位__), ……
06 作 业 布 置
【综合拓展类作业】
5.近似数4.2×104,精确到哪一位呢? 4.2×104=42000
答:精确到千位。
Thanks!
下节课,再见!
03 新 知 讲 解
π≈3.14(精确到 0.01,或叫做精确到百分位), π≈3.142(精确到 0.001,或叫做精确到千分位), π≈3.141 6(精确到 0.000 1 ,或叫做精确到万分位).
精确到 0.01
精确到百分位
精确到 0.001
精确到千分位
精确到 0.000 1
精确到万分位
03 新 知 讲 解
有理数(三)科学计数法与近似数

科学计数法
科学计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1(10为整数n a a n <≤⨯
例1:(1)28000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2)0.00028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分析总结:先确定a 值,然后看把原数变为a ,小数点移动了多少位,n 的绝对值与小数点移动的位数相同,当原数的绝对值大于1时,n 是正数;当原数的绝对值小于1时,n 是负数。
考点一: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1)1000000 (2)5730000 (3)-123000
(4)-178.1 (5)8911.2
考点二: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
(1)0.0025 (2)0.000000941
(3)0.000001 (4)0.981
考点三:讲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数还原
(1)6.18×10-3 (2)-2×10-3
(3)1.8×105 (4)-1.67×103
注意:当a 为1时,可以省略不写。
近似数
知识点:(1)与准确数字接近的数是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则最后一位在哪一位 上。
(2) 大于10的数字可先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再取近似值。
(3)有效数字是指从数值的左边第一个不为0的数字起,一直数到这个 数字结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做题:
某城市有100万个家庭,平均每个家庭每天丢弃1个塑料袋,一年将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若每1000个塑料袋污染1平方米土地,那么该城市一年被塑料袋污染的土地是多少?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评价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各数:四千二百七十万一百万七千
七万零九十一千零五十万零三十
(3)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
390870 873900 65270
(4)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下面的近似数
862000000 22233600 1667000000
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00=;(2)2130000= ;
(3)-212000=;(4)351500=___________;
2、针对本节所学习教材内容,教师提出三个或以上可操作,可测的大问题:
1.什么叫近似数,请举出几种生活中的准确数和近似数的例子。
2.通过例1、例2和P60页的“读一读”,归纳有几种取近似数的方法。
3.归纳取近似数与精确位数应当注意的问题。
(1)150.1(2)0.618(3)3.14159(4)4.0013(5)360(6)32.14万
课堂学习流程
总结反思
一、前置学习展示交流5-10分钟:(对学群学)
(一)学生提出的问题:
(二)注意事项:(师生总结,学生整理)
2、分层训练(20分钟)
(一)双基过关
(二)能力提升
1.按括号内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并用科学记数法表示:
(1)145761(精确到千位)(2)4684785(精确到十万位)
2.据统计,中国平均每人每天大约产生1.5千克垃圾,假设中国家庭、商店和工厂等生产的垃圾可以压缩成棱长为0.5米的立方体,每一个立方体约由100千克的垃圾组成,那么全中国人口一天的垃圾将产生多少个这样的立方体?有多少千克?总体积有多大?(查中国目前人口数量,按精确到千万位来记)
三、跟踪练习:
1.按括号内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7.93(精确到个位)(2)127.32(精确到十分位);
(3)1.576(精确到0.01)(4)0.81204(精确到万分位)
(5)426500(精确到万位)(6)489 (精确到百位)
2.下列由四舍五入法取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哪一位?
第2章第_12_节《近似数》导学案
课题
近似数
课型
新授课
班级目标
1.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2.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难点
能按要求取近似数。
前置学习(课前独学20分或30分钟)
一、温故知新
1.回忆小学学过的内容完成下面各题
(1)读出各数:4872 5301000 31680000
3、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所学,建构知识:
四、达标反馈(10-15分钟)
必做题:
1.按括号内要求,用四舍五入法对下列各数取近似数:
(1)0.00356(精确到0.0001);(2)566.1235(精确到个位);
(3)3.8963(精确到0.1);(4)0.0571(精确到千分位);
2.(1)0.3649精确到位(2)2.36万精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