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解读《水浒传》人物塑造独特之处

解读《水浒传》人物塑造独特之处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之一,以描绘108位英雄豪杰的故事而闻名。
在这个作品中,人物塑造具有独特的特点,以下是一些解读。
1. 丰富的人物形象:《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特点。
其中,宋江、晁盖、李逵等人堪称经典,他们的形象塑造细致入微,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背景故事、性格特点和价值观。
2. 表现社会现实:人物塑造在《水浒传》中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英雄人物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每个角色都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呼声,他们在面对社会问题时的选择和困惑,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3. 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水浒传》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表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世事的难料性。
不同的人物之间存在着深厚的友情、恩怨和亲情,他们之间的纷争和故事将读者引入一个独特的人物网络,令人过目难忘。
4. 各具特色的性格塑造:每个人物在《水浒传》中都有自己独
特的性格特点。
有的人性格刚烈、正直,有的人机智灵活、心机深沉,还有的人憨厚善良、忠诚仗义。
这些丰富多样的性格塑造,使
得人物形象更加立体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综上所述,《水浒传》的人物塑造具有独特之处,通过丰富的
人物形象、表现社会现实、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各具特色的性格塑造,给读者带来了深远的思考和艺术享受。
水浒传艺术特征

水浒传艺术特征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杰出作品,其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水浒传》最引人注目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其鲜明的人物形象。
从宋江、武松、林冲等英雄人物到阎婆惜、王婆等配角,每一个人物都具有独特的性格、经历和命运,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这些人物形象的塑造不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才华,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水浒传》以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为线索,串联起众多人物形象。
情节跌宕起伏,充满悬念和惊奇。
从英雄人物的身世遭遇,到梁山泊英雄排座次、三打祝家庄等重大事件,故事环环相扣,引人入胜。
3. 独特的语言风格:《水浒传》采用通俗易懂、生动自然的古代白话文写作,具有明快流畅、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作品中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能够准确描绘人物性格和场景氛围,使得作品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4. 深入人心的主题:《水浒传》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为主题,通过梁山英雄的抗争和奋斗,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作品的主题思想深入人心,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感。
5. 精湛的叙事技巧:《水浒传》采用多线索并进的叙事结构,将众多人物和情节巧妙地串联起来。
作者在叙事中运用插叙、倒叙等手法,使得故事更加丰富多彩。
同时,作品中的人物对话和行动都经过精心设计,能够准确地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总之,《水浒传》的艺术特征丰富多样,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之欧阳歌谷创编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欧阳歌谷(2021.02.01)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
《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
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
《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
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
下面就以这两个人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
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
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
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
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
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点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点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点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这部
作品以描绘英雄豪杰与社会斗争为主题,通过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水浒传》人物塑造的几个特点:
1. 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水浒传》塑造了108个水浒英雄的形象,每个角色
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点。
有善良正直的宋江,忠勇果敢的林冲,聪明狡黠的李逵,机智过人的武松等等。
人物形象的多样性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有趣。
2. 人物性格的复杂性:《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并非完美无瑕,而是展示了复
杂的性格特点。
例如,宋江虽然有正义感,但在处理事务时常常优柔寡断;林冲虽然忠诚勇敢,但性格桀骜不驯。
这种复杂性使得人物更加具有层次和立体感。
3. 角色的社会背景:《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都有着丰富的社会背景,这使得
他们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充满了生动的色彩。
例如,林冲出身于将门之后,但因为得罪了官府才成为了江湖豪杰;武松则是因为妻子被欺负而迁怒于悍匪。
这些社会背景和个人经历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可信。
4. 人物命运的转变:《水浒传》中的人物形象往往经历了命运的起伏和转变。
例如,梁山好汉王朝云原本是一个穷苦的书生,但加入梁山后成为一名英勇的将领;卢俊义原为朝廷忠臣,后因得罪权贵而成为了梁山好汉中的领袖。
这种人物命运的变化赋予了小说更多的张力和戏剧性。
总的来说,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特点丰富多样、性格复杂、具有社会背景,并经
历了命运的转变。
这些特点使得人物形象鲜活丰满,真实地展示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性的多变性。
简述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简述水浒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水浒传》是一部以描写英雄豪杰为主题的经典小说,其人物描
写具有以下特点:
一、塑造英雄形象。
小说中的英雄形象十分丰满、鲜明,个性特
点鲜明突出。
例如宋江是位文武双全、重情义、大义凛然的英雄,林
冲则是以武功高强、机智过人、胆略无比而闻名。
二、对人物性格进行刻画。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细腻,
同时对人物性格进行深刻分析。
例如,林冲性格火爆,张顺性格憨厚,此种刻画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三、使用多方面的描写手法。
《水浒传》中的人物描写包括肖像
描写、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多个方面,这些手法依据情
境变化,综合运用,使小说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
总之,《水浒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极富魅力。
作为中国经
典小说的代表之一,《水浒传》不仅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特点,而且激
励人们追求真、善、美的伟大理想。
论《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

论《水浒传》的人物塑造艺术《水浒传》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而闻名于世。
其中的人物形象塑造是作者艺术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各具特色、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部作品中,有无数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每个角色都展现出作者的深刻思考和精湛艺术表现。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水浒传》中的人物塑造艺术,以期对这部经典之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可以从这部作品中塑造的英雄人物来入手。
《水浒传》中的英雄人物众多,其中以宋江、林冲、鲁智深、吴用等为代表。
他们或忠诚、或豪迈、或忠勇、或慷慨,各具特色。
宋江作为水浒108将之首,他的形象被塑造得极其丰满、真实。
他是个性格爽朗、心地善良的人,对朋友忠诚,为了正义事业不惜抛弃富贵,甘愿投身草莽,最终成为了草莽英雄。
而林冲则是一个热血豪杰的形象,他勇猛无比,善使石头为箭,战斗力极强,是水浒英雄中的一大猛将。
鲁智深则是一个豪爽豪杰,酷爱美酒美食,善使钢杖,一身武艺过人。
吴用则是个智勇双全的谋士,精通兵法,胸怀大志,有颇高的野心。
通过对这些英雄人物的塑造,作者展现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使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生动的形象,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限的魅力。
除了英雄人物外,《水浒传》中还有众多反面人物,他们往往具有极具冲突性的性格,引人注目。
例如梁山泊的五虎将之一的李逵,他是一个外貌丑陋、脾气古怪、性格叛逆的反叛者。
他喜欢饮酒赌钱,但却有一颗刚正不阿、义气深重的心。
尽管他经常顶撞宋江等领导,但每次关键时刻他都能挺身而出,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忠诚。
再比如史进,他是一个社会下层人士,拳脚功夫了得,为人坦率率直,性格耿直,是个不善交际,却又有着深情厚谊的英雄形象。
通过对这些反面人物的塑造,让他们的性格变得更加立体,显示出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为整部作品增添了更多的情感色彩。
《水浒传》中还出现了一些复杂多变的人物形象,他们往往是善良与邪恶、忠诚与背叛之间不断矛盾斗争的产物。
《水浒传》的写人艺术

《水浒传》的写人艺术1.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善于把英雄人物的传奇性和现实性、超常性与平凡性结合起来刻画其性格,以“近人之笔”写“骇人之举”。
作品既注重对英雄人物的本质特征和传奇行为极力加以夸张渲染,把他们塑造成高度理想化的典型,同时也注意描写他们与常人接近的一面,以富于生活气息的细节把他们置于真实合理的具体环境中,使得这些英雄既可敬可佩,又可亲可信。
2.稳定与变化、单一与丰富的结合,塑造了个性与发展的人格。
比如通过林冲误入白虎节堂刺沧州、风雪山寺、雪夜上梁山,写出林冲从屈辱、退让到抗争的变化过程,为我们塑造一个生动感人的林冲。
3.粗线条勾勒与工笔细描相结合,细腻而含蕴丰富的细节描写。
如第十回“风雪山神庙”,林冲看到火起,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冤家所为,而是先想到要去救火,这段细节通过一系列行动心理的刻画,将林冲忍辱苟安的思想和他精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后走投无路,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中,细写了大快人心的报仇场面。
“把尖刀向心窝里只一剜,七窍迸出血来,将心肝提在手里”。
林冲压抑已久的个性得到了总爆发,性格上完成了由“忍”到“狠”的转变。
环境在变,性格也在变,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所以必须选取与人物所处情境相吻合又符合人物性格的逼真细节,才能借细处表现出人物形象的全貌。
4.善于把人物放在特定的社会现实环境中,紧紧抓住他们的身份、教养、经历、际遇,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
鲁达和杨志同是武官出身,但身份、经历、遭遇不同,性格便不同。
杨志为“三代将门之后”,一心想走正统的仕进道路,为此他可以委曲求全,不具备反抗性格。
直到“生辰纲”被劫,功名利禄被断,牢狱之灾将临,由此才迫不得已走上反抗造反的道路。
鲁达并无杨志的不顺,本来生活境况尚可,只是他看透了黑暗的社会现实,又结交江湖好汉,无牵无挂,因而无所顾忌,行侠仗义,一步步走上起义造反的道路。
5.善于处理英雄人物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他不仅写出了英雄人物性格的异同,而且更注重用异同之差来表现性格相似的人之间的微妙差异。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

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浅谈《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
《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
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
《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
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
下面就以这两个人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
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
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
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
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
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
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因此被称为“三碗不过岗”、“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提要]:《水浒传》杰出的艺术成就集中地表现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水浒传》塑造的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系列性格鲜明,光彩照人的英雄群体。
《水浒传》任务塑造的突出艺术特色在于人物细腻而涵蕴丰富的细节描写。
研究《水浒传》的任务塑造更有助于我们理解此书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人物塑造现实主义个性化发展变化细节《水浒传》这部书,自成书以来,在我国广泛流传,是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部古典文学作品,他的影响极为广泛。
《水浒传》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水浒传》通过对梁山一百单八人的言行外貌的描写,活生生的刻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和性格。
对于《水浒传》的人物塑造的研究,更有助于我们理解作品的艺术价值。
《水浒传》人物塑造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
在人物塑造上,作者对英雄人物总是满腔热情地歌颂、赞美,总是赋予他们美好的高尚的品德,强烈的反抗精神和高强的武艺,使得他们一个个光彩照人,但同时,作者又并未将他们神化,而总是从生活出发,实事求是地写出他们的性格与心理,因而让读者感到这些英雄有血有肉,真实可信。
从而达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
这个特点在武松和鲁智深的形象塑造上尤为突出。
下面就以这两个人为例试作分析。
(一)武松的人物形象的塑造。
武松在作者的笔下实力和勇的化身。
景阳岗打虎就集中渲染了武松的大力和大勇。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一只曾经伤害三十二条大汉性命的吊睛白额猛虎,作者显然作了艺术的夸张,是理想化的。
但细读整个过程,却并未落里生活,而是写的入情入理,真实可信。
第一,作者对于武松打虎前在酒店里喝了酒及进行了理性化的描写,同时植根现实生活。
在上岗打虎前,小说用了将近全节一半的篇幅来写武松在酒店喝酒,写得很细,不厌其详。
这些描写都是为了打老虎作准备的。
在作者心里,写喝酒就是写打虎。
那种一般人喝两三碗就要醉倒,因此被称为“三碗不过岗”、“出门倒”的好酒“透瓶香”,武松却连喝了十八碗而不倒,还同时吃了四斤熟牛肉。
这般大的酒量和食量确实令人惊叹而不禁想到如此的大汉子是有可能把老虎打死的。
这种描写是夸张的,是作者描写的理想化。
但是作者却未将武松神化,而是依据事实合情合理的来描写吴淞酒量。
也许我不说大家也知道,喝酒可以壮胆、添力,当一个人在喝了足量的酒以后,醉醺醺的,可以变得更加胆大和勇猛。
连《儒林外史》中范进的丈人胡屠户,要给女婿治“痰疯”,因为兴人老爷是文曲星下凡,不敢下手,还是喝了酒壮胆后。
才敢下手打那一个耳刮子的。
因此,从现实的方面说,没有这十八碗的烈酒下肚,武松不会有打虎的胆量,也许会有打虎的力气。
武松上山以后,作者特意多次写到酒的作用:写他在申时时分,“横拖着哨棍,便上了岗子来。
”这一“横”字,便生动得写出了武松的醉态。
后面又写了:“武松正走,看看酒涌上来了。
“武松一直走着,酒力发作,焦热起来,……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
”直写的酒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作者这才放出老虎。
从中可以看出如果武松打虎前不让他喝酒或者虽然让他喝了却没让他喝足,那他就不能打死老虎了,也就显不出他的英雄本色了。
作者正是从生活出发,并通过合理的艺术处理,武松打虎的情节才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第二,作者既描写了武松的大胆,同时又刻画了他胆怯的心理。
当武松和完酒要过岗的时候,店家告诉他,山上有老虎,劝他就在店里留宿,明天再过岗。
他反诬人家是要谋财害命,将好心反作了恶意,并大叫:“你鸟子声!便真个有虎,老爷爷不怕。
”这里既写出了他的江湖阅历经验,同时展现了他急躁、不讲理的个性。
但他谈虎而不变色,仍坚持上岗,毕竟还是胆气不凡。
可是等他到那个“败落的山神庙前”,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时,他便胆怯和犹豫了。
此时作者对他的思想活动和心理状态描写非常出色。
“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
’存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鸟!且只顾上去,看怎地!’”看看天的已晚,老虎快出来时,他又自言自语地说:“那是什么大虫!人自怕了,不敢上山。
”这都是武松自己为自己壮胆的话,从中透露出来的,是内心深处的胆怯,展现出来的是自己虚荣、爱面子、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
他把丢面子看得比丢性命还要重,明明知道有危险却硬着头皮也要上。
这正是他一面心理胆怯,为自己壮胆,一面又硬挺着走向虎山的矛盾心理的性格基础。
假设,作者写他知道山上真的有虎时丝毫没有犹豫和胆怯,那么这个理想的人物就会因缺乏生活依据而变得不可信了。
等到了那一股狂风之后,老虎跳将出来,并和身朝他一扑时,与“武松被那一惊,酒都作冷汗出了。
”看见老虎出来还是害怕。
这样描写不但不损害英雄的形象,反而更好更真实地表现了英雄的本色。
如果武松此时不怕、不惊,就不是人了,而是神,反而不令人感动了。
第三,武松打虎的过程,写的非常真实合理。
先是写老虎进攻,武松防御。
老虎进攻是一扑、一掀、一剪,武松防御是一躲、两闪,就已经显出是一个真正的英雄来。
老虎“一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
”这也是符合生活常情的。
这时候,也只有在这时候,武松才能转入进攻,他“双手抡起哨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空中劈将下来。
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下来……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哨棍折成了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作者这里有意写他打折可哨棍,好让他能赤手空拳打虎,以便更加突出武松的威武有力。
所以接着就写了他干脆丢了半截哨棍,两只手按住老虎,接着用脚乱踢,等到老虎“将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将老虎的嘴直接按下黄泥坑里去,这才“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将老虎打得不能动弹了,但尚未断气,这是武松有到树林边寻回那截打折了的哨棍,这才最后将老虎打死;又因为这时老虎已经不能动弹了,也才敢抽身去找哨棍。
到此,武松那超人的神威和武艺终于被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这是夸张的,理想化的;同时又是合情合理的,真实可信的。
第四,对武松打死老虎以后的描写,正反映了武松的神威和勇武。
打死老虎以后,武松想将老虎脱下岗子去,但是用双手提时,那里提得动?如果,一味夸张,写他一下子就将老虎提起来,那就会因此背离生活的真实而令人不能相信。
而写他“原来使尽了力气,手都软了,动弹不得。
”才合情合理。
接着写他看见两只有猎人化妆成的假老虎时,竞大叫一声:“啊呀!我今番死也!性命罢了!”打虎英雄这是看到假老虎也怕得要命,这样描写是非常真实的。
后来,众猎户将他当作一个了不起的英雄用轿子抬着下山,到了一个大户人家,众人拿出来野味美酒跟他庆贺时,作者不像前面在店里那样去渲染他的酒量和食量,而是平实地着此一笔:“武松因打大虫困乏了,要睡。
”这时写他没有一点力气,正是写他打虎时用了大力气。
这样描写不仅不损英雄神勇威武的形象,反而会让人觉得永雄本色更加出众。
正如金圣叹所说:“用极近人之笔,写极骸人之事。
”[1]通过打虎,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的高大英雄形象。
写饮酒、写打虎,都及尽夸张之能事,却又处处顾及生活逻辑,符合生活的真实,使读者既受到震撼,又信其为真。
这就是《水浒传》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2]这个特点,在鲁智深身上同样也不表现的非常出色。
(二)鲁智深的人物形象塑造。
鲁智深是一个令读者十分喜爱的英雄形象。
在作者的笔下他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粗犷,豪爽的反压迫英雄。
他同样有武松的大力和大勇,是作者笔下的一个理想化人物,但他却有着嗜酒如命的恶习,然而却丝毫不损他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这点也正是他的英雄本色。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就精彩地表现了这一点。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鲁智深经找员外介绍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和尚,不觉过了四五个月。
鲁智深久静思动,便大步走出山门寻思着如何得些酒来吃,正想酒,只见远远一个汉子担桶过来,当那汉子挑桶上来又得知是酒时,鲁智深便道:“多少钱一桶?”汉子因法老有旨不敢卖与和尚,因而挑桶便走。
鲁智深赶下亭来,双手那住扁担,只一脚,交裆踢去,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上,半日起不得。
鲁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到亭子上,不多时两大桶酒吃了一桶。
此处的描写展现了鲁智深酒瘾、酒量之大,为了能喝酒,他既大打出手,把那汉子踢翻。
但他却欲强盗有别,和完酒后却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
”至此,作者写他的酒量是极夸张的,但他的言行又是符合一个嗜酒之人的,事后写他的醉态和闹事也是完全合理的。
作者没有写鲁智深出家后遵守寺规,反而写他的无拘无束,无视寺规之存在,这完全符合人的性格特点。
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才有鲁智深二闹五台山。
作者写他二闹五台山时,同样也是因为“酒”,鲁智深下的山来,到一个酒店喝了二十碗酒,另外还再加了一桶,吃了半只熟狗肉,无疑这是作者对鲁智深理想化的描写,但他酒性发作时的描写却正展现了他神威且令人信服。
你想,一个如此酒量与食量之人,是有可能把亭子与金刚打倒的。
也正是因为它醉酒,才会大闹五台山的。
作者这样描写不仅不会损害鲁智深的高大形象,反而会让人觉得他威猛无比。
如此作者不夸张的写了鲁智深的酒量和食量以及嗜酒如命的性格,鲁智深也就不会一而再的大闹五台山了。
作者正是运用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来塑造英雄的。
二、塑造了个性化和发展变化的人物性格。
在人物描写上,《水浒传》从社会环境和人物关系出发去把握和展现人物的思想性格,不仅通过不同的任务的不同环境遭遇,不同的生活条件,写出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格特色,而且还能在社会阶级斗争的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和变化。
在这方面,林冲被逼上梁山,经过曲折的过程,最后完成思想斗争的转变,是写的最为出色,也是写的最具有典型意义的。
林冲是一个由统治阶级分化出来的人物。
他原来是一个八十万禁军教头,在他身上有着明显的统治阶级的思想烙印。
最主要就是:逆来顺受,忍辱负重,不敢反抗。
为什么说“忍”是他们身上的阶级烙印的表现呢?看看作者写他怎样和为什么忍。
林冲跟妻子一起到岳家庙去烧香,就在他站在墙外观看鲁智深使禅杖看得出神时,并为之喝彩的那一档儿,妻子就被高俅的养子高衙内调戏了。
一个当军官的,老婆被人在光天化日之下调戏,这简直是奇耻大辱,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然而,当林冲急忙赶到,搬过那后生的肩胛,正要下拳时,看出不是别人,原来是哪个在“东京倚势豪强,专一爱淫垢人家妻女”的高衙内,这是作者这样写道:“当时林冲扳将过来,却认得是本管高衙内,先自手软了。
”“先自手软了”这五个字,不单纯是人物神态的描写,简直一下子就深刻地挖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
林冲怒目而视,但敢怒不敢言,敢怒而不敢打。
他忍下了这口气,白白地让高衙内走掉了。
而此时鲁智深正带了二三十个泼皮来帮他厮打。
这时小说写他与鲁智深的两句对话,和盘托出了他的内心世界:“原来是本管的高太尉的衙内,不认得荆妇,时间无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