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与美国妇女地位的变化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3.大众教育的推广 时间:19世纪中期以后 目的: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最早的国家:德国、法国最早建立国家教育体系
表现:中等教育---1802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等教育
免费义务教育--1870英国、法国对儿童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系统教育体系-1910德国建立由初等学校、中等学校、大 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 沃尔特·惠特曼
社会矛盾激化
工业革命时期,机器生产逐渐 排斥手工劳动使大批手工业者 破产,工人失业,工资下跌。 当时工人把机器视为贫困的根 源,用捣毁机器作为反对企业 主,争取改善劳动条件的手段。
卢德运动:英国工人以破坏机器为手段反对工厂 主压迫和剥削的自发工人运动。首领称为卢德王, 故名。相传,莱斯特郡一个名叫卢德的工人,为 抗议工厂主的压迫,第一个捣毁织袜机。
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巴黎公社
思考:
这些画作反映了城市化 发展过程中的哪些问题?
在你怎样认识城市化
答:反映问题:工人生活困难,问居题住,条你件觉差得;城城市市化环过境程污 染严重;城市规模过大,交通不便中;我就们业应困该难注,意城哪市些贫问民题增? 多,社会不安定因素加大。 怎样做?
村人口统计表》,为什么英国城市人口比最大?说明 什么问题?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 说明: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城市人口比例越大。
100 80
中国 60 40
英国 20
城市人口比重(%)
(1)英国1最85早0 完1成95工0 业19革70命,19推80动城19市90化进20程00。(年) 1.英特国点城:市起化步起早步, 水早平的高原。因是什么?相比中国有何特点? (2.2我)国2城0世市纪化8进0年程代在。哪一改时革期开后放进政程策加的快实?施其,原社因会是经什济么的? 全面发展,生产力水平得到较快发展。
试论19世纪末美国女权主义思潮形成的原因

第1 6卷
第1 期
广 西 大 学 梧 州 分 校 学 报
JI N I O G A G I NV RI WE O B A C 0. A. F U N X U IES Y IH U R N H I , R T
N . 0 . 6 o 1V 11
Z o i huQl i n
(oeeo u ai s Z eagN ra U i rt,J ha 204 hn) Clg f m nt 。 hjn oml n esy i u 10 。C i l H i e i v i n 3 a
Abt : efs fmiim eeoe eyrpdyd r gtelt 9hcnuyi eu i ds e . h edo fmii o g t a s  ̄ T rt e ns dvlp dvr a il ui e1 t e tr t nt mts T ef l f e ns t u h s r h i n h a nh e i th w
d s i ia o a f ce n n e omo sy ut a z f h s a e td wo 1 n r u l . rl i n e
Ke yw
:n ut azt n;fmii o g t;ee nai ytmi d;al s id sr l a o e ns t uhs lmetr yss z c le ii i th l e e s
新确 立 自己的社会角色 。恩格斯 曾指出 :妇女的解 放 , “ 只 有在妇女 可以大量地 、 社会 规模地 参 加生 产 。 而家务 劳动 只占她们极少数的工夫的时候 , 才有可能 。 而 工业化为 ” 妇女 提供 了这个可 能。她 们广 泛参 加社会 经济 活动 为 自 身的解放提供 了入 口, 同时也 造成 了多重影 响。 ( 一)妇女教育状 况得 到改 善 。 尤其 是有 充 足的 时 间 和一定的资金基础及条 件来接 受非 普2o
第6课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雾都
1952年12月5日至9日,伦敦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 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市民不仅机器生时活代被的享打受乱,健 康也受到严重侵害。许多市民出现胸闷、窒息等不适感,发病率大 和死亡率急剧增加。直至12月9日,一股强劲的西风吹散烟雾才告气 终。据统计,当月因这场大烟雾而死的人多达4000人。此次事件污染 被称为“伦敦烟雾事件”。
工业化 带来的 社会问
题
环境污染 ① 工人反抗斗争激烈
贫富分化加剧 ② 工人运动兴起
随堂演练
1.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
化。如图体现的社会现象是( B ) A.大众教育推广 B.城市化加快 C.环境污染严重 D.贫富分化加剧
2.在《工业革命与英国妇女》中提及:工厂“使 年轻妇女走出狭小的‘家’,这种家在场地、光线、 空气、思想和同伴方面都非常有限”,“表现自己在 交友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才干”,“训练她具备自尊、
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德国和法国最早
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
教育 表现
② 系统教育体系:19世纪初,德国建立由初等 学校、中等学校、大学组成的系统教育体系。
③ 中等教育:1802年,法国开设政府资助的中
影响
等教育。 ④ 免费义务教育:1870年,英国、法国对儿童
实行免费义务教育。
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欧美各国的大众文化 水平,促进了社会发展。
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达到13 曼
个;1851年,10万人以上的大 彻
城市已经有7个。特别是新兴工 斯
业城市的发展,如曼彻斯特、 特
利物浦、格拉斯哥等等。
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 美
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 国 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 纽 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 约
第5课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 课时练习-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经济与社会生活

工业革命与工厂制度1.19世纪英国曾存在一种职业——“叫醒工”。
他们专职叫人起床上班:早晨挨家挨户拜访顾客,用短棍敲门或长杆敲窗,或者射豆子的方法,直到把客户叫醒为止。
这项职业反映了英国()A.工厂制度兴起发展B.市民缺乏时间观念C.社会分工日益细化D.城市生活丰富多彩2.20世纪初,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和威尔逊进行了史称“进步运动”的改革,对40多家公司提起了诉讼。
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烟草托拉斯在司法部的起诉之下均被解散,政府通过宪法对垄断进行限制的原则也由此被确立起来。
有学者认为这场运动“平衡了资本主义的效率与社会主义的公平这两大制度功能”。
材料说明()A.美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始终很强大B.社会主义深刻影响资本主义制度C.垄断发展促使资本主义制度自我调节D.工业化的实现推动了美国民主化进程3.如表为1910-1940年美国已婚妇女工人就业比例状况。
这反映了美国()时间有副工作百分比提高的比例女性劳动力百分比提高的比例1910 10.7 24.71920 9.0 -15.9 23.0 -6.71930 11.7 +30.0 28.9 +25.71940 15.3 +30.8 35.5 +22.8A.双职工家庭数量日益增多B.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加快C.妇女的经济地位日益提高D.女性从事副业成为潮流4.休米勒(1802—1856),苏格兰地质学家、作家。
其在日记里记录了伯父一边工作,一边设法读书的场景:白天他常常找人在他旁边读书;冬日夜晚,他会在壁炉前为大家朗读一些有趣的文章,这样让还在工作的人得以借光。
对上述材料场景的合理解释是()①读书兴起的背景是工业革命的发展②作者出身于贵族家庭③读书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④作者伯父的做法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18世纪,英国某思想家认为:“—切特惠或限制的制度—经完全废除,最明白、最单纯的自然自由制度就会建立。
每—个人在他不违反正义的法律时,都应听其完全自由,让他采用自己的方法追求自己的利益,以其劳动及资本和任何其他人或其他阶级相竞争。
当代美国家庭的多元化趋势

当代美国家庭的多元化趋势刘军怀*【内容提要】 美国进入后工业社会后,离婚、同居、未婚生育和同性恋人数剧增,结婚率和生育率大幅度下降。
随之出现的单亲家庭、继父母家庭、丁克家庭、异族通婚家庭、领养家庭、同性恋家庭等,使美国家庭模式呈现出多元化趋势。
2001年9月24日,也就是9月的第四个星期一,是美国家庭史上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日子,美国总统布什郑重向全国人民宣布这一天为“家庭日”。
“家庭日”的设立也许是美国历史上家庭得到的最高级别的重视,而美国在新千年伊始就如此关注家庭,同20世纪末期美国家庭所经历的巨大变化和出现的严峻问题不无关系。
美国家庭的变迁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社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响社会中的个人和家庭,并带动家庭的变迁。
自从第一批欧洲殖民者来到新大陆以来,美国的家庭结构就一直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从殖民时代开始,在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之前,垦荒、放牧和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的生产活动。
由至少三代人组成的扩展家庭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各种需求,成为较长时期内美国主要的家庭模式。
然而,美国人并没有世世代代只生息在最初建立的家园里,西部丰富的资源不断吸引着大批人背井离乡去那里寻找新的机会。
久而久之,亲属关系被削弱,扩展家庭逐渐走向了碎裂。
开始于19世纪初的美国工业革命给美国经济注入了活力,同时也激起了新的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传统的扩展家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美国社会进入了工业时代,从而动摇了扩展家庭在美国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核心家庭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
扩展家庭向核心家庭的转变,使家庭生活“减少了独裁性而增加了民主性” ,“个人有了更多的自由和流动性” 。
于是,这种由一对夫妇和他们的子女两代人构成的核心家庭,在一段时期内被视为理想的美国家庭模式。
同上书,第395页。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635页。
初中历史《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课时练及答案

第6课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测试时间:20分钟一、选择题1.(2023陕西勉县段考)如图为1841年和1877年英国就业人口结构变化示意图。
它反映出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A.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B.农业迅速衰落C.城乡差距缩小D.贫富分化加剧2.(2021广东顺德第一次质检)19世纪中期,几乎每个工业部门都可以看到英国女工的身影,到19世纪末,出现了不少女教师、女医生,还有妇女担任济贫委员会的委员,参与地方事务的管理。
这表明工业化()A.转变了妇女社会角色B.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C.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D.促进了英国经济发展3.19世纪以后,为了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欧美主要国家开始重视教育,逐渐推广()A.大众教育B.高等教育C.初等教育D.中等教育4.(2023湖南湘潭模拟)19世纪,欧洲慈善办学机构创办免费学校,帮助部分贫困阶级子女摆脱了文盲命运;19世纪60年代,普鲁士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7.5%;1903年,法国已婚男子和女子的文盲比例分别降至4.4%和6.3%。
这些现象说明了()A.工业革命加剧了贫富分化B.妇女的社会地位提高C.工业化推动了教育的发展D.劳动力结构发生变化5.下图中的信息主要反映了英国()英国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比例的变化A.农村走向衰落B.城市环境恶化C.城市化进程加快D.市民生活水平提高6.随着英国城市化的发展,英国的工业生产在1850—1870年间达到高潮,采煤量从5 000万吨增加到1.12亿吨,生铁产量从200万吨增加到600万吨,铁路里程从1万多千米增加到2万多千米。
这说明()A.城市化推动英国工业化B.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C.工业化带动英国城市化D.英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入城市7.(2022湖南邵阳模拟)工业革命使工业化国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既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欢欣,也体验到很多新的痛苦。
这些变化不包括()A.城市人口急剧涌向农村B.欧美国家推行大众教育C.妇女地位得到不断提高D.人们贫富分化日益加剧8.(2023安徽来安二模)在德国,1911年时,3 425个富人平均每人拥有的财产价值是532万马克,另外161万人的人均财产价值只有2.3万马克,最贫困人口尚不在此列。
美国婚姻与家庭

现代家庭(独生子)
传统家庭(男耕女织)
现代美国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的变化
进入20世纪 年代后 ,美国人价值观偏向 于个人主义和性开放,加上反传统、 反 理性 和女权主义运动兴起,美国核心家庭 受到巨 大冲击,家庭结构和婚姻模式趋 向于多元化. 单亲家庭、继亲家庭、已婚 无孩家庭、 同性 恋家庭、单身户、同居、 分居、群居。
现代美国家庭
1:城市家庭成为现代美国家庭的典型形 式。 2:家庭不再是生产和分配中心,而是生 活中心。 3: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功能也由学校取代。 4:核心家庭为主,出现了丁克家庭 (Dink Family)。
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相比)的特点
1:从结构上看:是典型的核心家庭(夫妇式家庭): (nuclear family)一个家中只有夫妻加上未成年 的孩子组成。 2:从生存手段看,主要靠各人薪资,再也不是 靠男耕 女织生活了。 3:从婚姻基础看,结婚前提再也不是物质上的 依赖、 父母之命。双方的经济条件和宗教信仰。 4:从家庭与社会关系看会化.家庭 的 “消费功能”加强 了。 ②犯罪问题。家庭背景 与犯罪、虐待、玩忽 职守、 吸毒成瘾等问 题有密切关系。 ③照顾老龄人问题。美 国老年人开始热衷玩 电脑游戏 .
对政府工作的压力
家庭与婚姻模式演变对美国各级政府带 来挑 战,除了犯罪问题外,还有就业 和福利开支 等经济问题。 离婚家庭和 单亲家庭及非婚家庭就业压力的 加大 及高贫困率,自然增加了政府开支。 美 国联邦和州政府每年大约要用1500 亿美元 补贴单亲家庭。
影响美国人家庭与婚姻模式变化的因素
(1)价值观的变化(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开 始盛行) (2)物质至上主义与竞争性环境的影响 (3)婚姻和家庭中性别角色的转变。(越来
越多的妇女加入劳动大军,不断改变着传统家庭 的角色分工。 冲击 着传统家庭的角色分工。 )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汇报人: 日期:
目 录
•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理论背景 •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 米切尔女权主义在当代的实践意义 • 米切尔女权主义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发展趋势与前景
01 米切尔女权主义 的理论背景
历史背景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社会背景
文化背景
女权主义思潮的兴起
20世纪初,女权主义思潮在美国开始兴起,主张女性应当享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和机会。这一思潮为米切尔女权 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文化背景。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
米切尔女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还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认 为社会变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米切尔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女性权益的斗争中,认为女性应当团结起来,通过 斗争实现自身权益的提升。
03 米切尔女权主义 在当代的实践意 义
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促进性别平等
米切尔女权主义强调性别平等的重要性,主张消除性别歧视,这 对于推动社会公正和平等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推动社会进步
米切尔女权主义强调妇女在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妇女的发展和 参与是实现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激发社会活力
米切尔女权主义提倡性别平等的思想,能够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 力,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理论困境与挑战
1 2
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
米切尔试图将女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面 临着如何理解和解释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 位和作用的理论困境。
资本主义与父权制的共同作用
米切尔需要解释资本主义与父权制在塑造女性劳 动和家庭角色方面的共同作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