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于师课件 PPT

合集下载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含教案完美版共35页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含教案完美版共35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含教案完美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5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课件 (共34张PPT)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课件 (共34张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①亦各言.其志也 动__词__,__说__、__谈____ 3.言② ③夫 赵三 括子 自者 少之 时学 言.兵 何法 如,_言.名__兵词__事,__话_____动____词__,__议__论__、__谈__论____
【译文】:(孔子)说:“治理国家要用 礼,他的话不谦让,所以我笑他。难道 冉求所讲的就不是治理国家的事吗?怎 么见得方圆六七十平方里或五六十平方 里,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 就不是国家的事吗?在宗庙祭祀,或者 盟会,不是诸侯国又是什么呢?公西华 只能做小相,那谁还能大相呢?”
【评析】
子路的坦率、冉有与 公西华的谦虚、曾皙的洒 脱。孔子的机点评,再次 向我们刻画了一个“平易 近人”的夫子形象。
①以吾一日长乎尔. ②子路率尔.而对曰
__代__词__,__你__、__你__们______ _形__容__词__词__尾__,__…__…__的__样__子__
2.尔③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_④语__问气__君词__何,__能相__尔当.__,于__心“__远罢__地了__自”_偏 _代__词__,__这__样___
跟着他的人说:“您哀痛过度了!”孔 子说:“真的哀痛过度了吗?不为这个 人哀痛,又为谁哀痛呢?”
【评析】
颜渊因贫病三四十岁就早死了。孔子很伤心,反复念 叨着:“唉!老天要了我的命!”体现了孔子对弟子爱得 深沉!
孔子最推崇的颜渊死了。孔子极其悲痛。跟着他的 人说他太悲痛了。孔子反问:“不为这样的人悲痛,还能 为谁悲痛呢?”显示了孔子对弟子爱的深厚。
选文10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
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译文】:
“公西赤,你怎么样?” (公西赤)回答说:“不是说我能做 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啊。诸侯祭祀的事 情,或者诸侯会盟的事情,我穿上礼服, 戴上礼帽,愿意做一个小司仪。”

《当仁,不让于师》ppt

《当仁,不让于师》ppt
3、“矢”通“誓”,发誓。
4、所……者:假如…… 的话。
【译文】 孔子去见南子,
子路不高兴。孔子发 誓说:“如果我做了 什么不正当的事,让 上天谴责我吧!让上 天谴责我吧!”
【评析】
这一段非常有趣,让我们看到了
孔子普通人的一面。我觉得这是儒家 思想比基督教可爱的地方之一。儒教 不千方百计把孔子打扮成神,基督教 则不但把普通人耶酥打扮成神,还要 再虚构一个上帝之神来做耶酥的父亲。 基督教的做法在人类的愚昧阶段是有 一定的实际效果,但是也有一个很大 的危险,就是其基础极其脆弱,因为 它将一切关键的东西都建立在谎言的 基础上,一旦谎言被识破,还有谁去 信它呢?
【评点】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与 “为之不厌,诲人 不倦”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谦虚 和执著的品格。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在对仁这个问题上,
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
评析:
表现孔子对仁的 重视,对弟子人格的 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 系的追求。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 弟,最赏识生活困顿 而德行高尚的颜渊。
【原文】
7·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 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 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 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 前言戏之耳。”
注释 1、之:到……去。 2、弦歌:弹琴唱歌。 3、焉:怎么。 4、诸:之于。 5、使:使唤。 6、戏:开玩笑。
遇到”仁”的事情的时候, 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齐读“引入话题”导入。
二·本节内容与重点
1·明确13则章节的含义,掌握重点的实 虚词。 2·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是怎样对待 弟子的 ?弟子又是怎样评价老师的? 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当仁,不让于师》课件.共35页

《当仁,不让于师》课件.共35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当仁,不让于师》课件.

6、黄金时代Leabharlann 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5

《当仁不让于师》讲解ppt课件

《当仁不让于师》讲解ppt课件
36
[原文]
12·颜渊死。子曰:“噫! 天丧予!天丧予!”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颜回是怎样评价孔子 的?
15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高度赞扬老师的道; 老师是怎样教导的内容及效果; 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1)打比方:孔子的道深奥无际。 (2)侧面衬托: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 无能 (3)对比:孔子的道让自己高不可攀
才德无与论比, 崇拜之情淋漓 尽致
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
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注释】 “知”通“智”,聪明,智慧。 阶:名作动,踩着台阶。而:表修饰 斯:就。 道之斯行: “道”通“导”,引导。 绥(随):安抚。 和:团结协力。
端木赐
10
译文:陈亢(字子禽)对子贡说:“你 是谦恭呵,孔子难道比你有才德吗?”
请点评孔子在本章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和品质。
19
【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与 “为之不厌,诲人不倦” 是一致的。 这表现了孔子 谦虚和执著的品格。但伟大 寓于平凡,“为之不厌,诲 人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华 难以做到的,也更是一般人 难以踵从的。
20
【原文】 5、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注释】当:遇到//面对。让:谦让。
关系的追求。
•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德行高 尚的颜渊。
• 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如 出一辙。
22
【原文】 6、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
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2、隐:隐瞒。 3吾无隐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隐”。 4、 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

当仁不让于师课件PPT

当仁不让于师课件PPT
就会齐心协力。(夫子)活着是十分荣耀的,(夫子)死了是极其可惜的。我怎么能赶得上他
呢?”
• 【原文】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
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
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
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
“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注释】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
而有斯疾也!”
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 较好。 牖:窗户。亡夫:一作丧夫解,
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一作死亡解。
夫:语气词,相当于“吧”。

• 【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为。
说:同“悦”。
矢:同“誓”,此处讲发
誓。
•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
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
也!”
质是多么高尚啊!”
夫子循循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 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 也已!
(二)孔子对自己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拟孔1为)子之若的不个圣总自厌与努我,结仁力认诲:,识人追孔则:不求吾子倦圣岂自,敢与则认,仁可为谓的是云人一尔,已矣。 (2)吾自无行己而的不言与行二是三子光者明磊落的, (3)予不所否隐者瞒,、天不厌背之!道天,厌愿之意!让
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尼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德好比丘陵,还可超越过去,仲尼的贤德

当仁,不让于师(3.17)(共29张PPT)

当仁,不让于师(3.17)(共29张PPT)
安抚百姓百姓就会归附,发动百姓百姓就会团结协力。他活着人人敬
爱他,很荣耀;死了让人感到悲哀。怎么可能赶得上他呢?” 。
【评析】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 拨,运用比喻、排比的手法, 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 德,批评陈子禽的无知,对 他加以教导,也婉转表达了
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选文3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 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 也已!”
【译文】
•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发觉得高远,越
钻研越发觉得坚实深厚;往前看它时它在前面,忽然间却发现 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引导,用各种文献典籍使我的知 识、视野广博,用礼法规范来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已经 竭尽全力,仍然像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要追随他,也没有 办法了。”
• 先秦诸子包括儒、道、法、墨、
等。
儒家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之后延绵不 断,为历代儒客推崇,至今仍有一定生命力的学术流派。
儒家在先秦时,和墨家并称显学。在秦始皇时受到重创( 焚书坑 儒)。而后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董仲舒"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对思想实施钳制,使儒家重新兴起 。
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 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 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才德,像丘陵一样, 还可以超越;孔子却像日月,别人没法超过。即使有 人想要自行断绝跟日月的关系,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 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录孔子的回答; ➢ (3)对话体,记录孔子跟弟子或其他人之间的对

最新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最新当仁不让于师精品ppt教学讲义ppt课件

毁:诽谤。
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 逾:超越。
贤者,丘陵也,犹可逾 也;仲尼,日月也,无
伤:损伤。
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 多:只,仅仅。
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 其不知量也。”
见:表明。
【译文】
• 鲁国大夫叔孙武毁谤仲尼。
• 子贡说:“这样做没有用啊!仲尼是不可 毁谤的。别人的才德是丘陵,还可以超越; 仲尼的才德是太阳月亮,没有办法超越。 人纵使要自行断绝跟太阳月亮的关系,那 对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显示出他 不自量罢了!”
写子贡面对陈子禽的挑拨,运用比喻、排比的 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孔子的才德,婉转表 达对孔子的无限敬仰之情。
陈子禽用心险恶,手段卑劣。
思考讨论
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 和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之言的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
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 仰的感情。
他人---如丘陵-----可逾 贤(才德)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敬仰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
3·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 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 已。”
喟然:深深感叹的样子。 坚:坚实深奥。 循循:有次序。 诱:引导。 博:使……广博。 卓尔:高大的样子。 末:没有。 由:途径、办法。
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动都符 合礼的规定),从不凌驾于弟子之上。
【原文】 9·子曰:“贤哉,
回也!一箪食,一瓢 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译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 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
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孔子是说自己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 有保留的。从上下语意看,这里好像是学 生中有人怀疑孔子有所保留,或者是对孔 子所教授的内容有所失望,孔子为自己作 的一个简单辩护。末句自我表白:自己的 人格、学问是体现在日常一言一行、一举 一动的。
提问:课文节选了孔子与弟子的对话 ,速读课文,可分为几大类?
1、学生对孔子的评价和推崇类 1、2、3则
2、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及相处模式类 4、5、6、7、8则
3、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类 9、10、11、12、13则
阅读1-3则
第1则是子贡捍卫孔子之言,有两个方面:
一是把一般贤者和孔子作比较,用比喻的方式, 说明孔子的高明、伟大,是常人不可及的;
•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 。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 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
• 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 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 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 岁时去世。
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 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和仁,那我哪里敢当呢? 不过我朝着圣和仁的方向努力而从不满足,乐于 教诲人而不知疲倦,就可以这样说罢了。”
• 公西赤(字子华)说:“这正是弟子学不来的。 ”
【评点】
“学而不厌,诲人不 倦”与 “为之不厌,诲 人不倦”是一致的。 这 表现了孔子谦虚和执著 的品格。但伟大寓于平 凡,“为之不厌,诲人 不倦”是孔门弟子公西 华难以做到的,也更是 一般人难以踵从的。
一是批评叔孙武叔是不自量的、无知的。
思考讨论
子贡是怎样面对叔孙武孙、陈子禽的诽谤 和挑拨的?表现了对孔子之言的态度?
面对诋毁和挑拨,子贡运用对比、比喻、
排比的手法,理直气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表现孔子的出类拔萃的才德以及对孔子无限敬 仰的感情。
他人---如丘陵-----可逾 贤(才德)仲尼 ---如日月---不可逾
• 他从不偏爱贵族子弟,最赏识生活困顿而 德行高尚的颜渊。
• 与亚里士多德“吾爱吾爱吾师,吾更爱真 理”如出一辙。
【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
。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注释】 1、二三子:这里指孔子的学生们。 2、隐:隐瞒。 3吾无隐乎尔:状语后置,相当于“吾乎尔无隐” 。 【4译、文是】丘也:是,这。也,表判断。
敬仰
---如拾级上天---不可及
3、颜渊是怎样评价孔子的? (1)孔子的道高远无边 (2)孔子的善诱让人欲罢无能 (3)孔子的道犹如高耸的东西
才德无与论 比,崇拜之 情淋漓尽致
这则内容有三: 高度评价老师; 老师是怎样教导自己的; 叹息自己与老师的差距。
学习9-13则
孔子对弟子的评价和感情
• 二、学习第九则
【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译文】
孔子说:“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 候,对老师也不要谦让。”
• 第5则,有两点:一是仁义所在,可以 反对老师,表现孔子对仁的重视;二是孔子 的教育非专制教育,表现孔子对弟子人格的 尊重和对平等师生关系的追求。
③句主要强调的是“不推让”,应填“当仁不 让”。
导语
• 亚里士多德打17岁起就跟随其师柏 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 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 常崇敬的恩师还是他的挚友,正所 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 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 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 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然 而,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亚里士 多德表现出极大的勇气:他不畏权 威、不畏传统.他毫不掩饰他在哲 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 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 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 些人的指责:亚氏是背叛自己恩师 的忘恩负义之徒.亚里士多德对此 回敬了响彻历史长河的一句名言: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评析
第6则,孔子是说自己 行为坦然,对学生是没有 保留的。表现了孔子诚实 、正直的品格,也表明孔 子心胸坦荡,光明磊落。 以及孔子对学生人格的尊 重。
7·子之武城,闻弦 歌之声。夫子莞尔 而笑曰:“割鸡焉 用牛刀?”
师生关系:亦师亦友
• 9、11-13段,主要写什么?

明确:11则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牛伯的关爱
(手法:反复)。
• 9、12、13则表现孔子与弟子颜渊情感深厚 (手法:反复、语言细节描写、神态细节)
阅读4-8则
孔子对学生的教导及孔子在生 活中体现出的个性魅力
【原文】 4·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
• 9、这则用了什么手法,来写孔子对弟子的评 价?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情感和态度?
• (1)反复、对比手法评价了颜回安贫乐道的 品质。
• (2)表达了孔子对弟子颜回的喜爱和赞美, 表现出孔子对“德”的重视和推崇。
颜渊其人
好学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
遇到行“仁”的事情的时候,对老 师也不必谦让。
“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 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责无旁贷”指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旁 人;
“义不容辞”指道义上不允许推辞,理应接受 。
①句的中心是“医务人员的天职”,很明显是 道义上的,故应填“义不容辞”;
②句主要说的是“父亲们所承担的义务”,所 以应该填“责无旁贷”;
• 子谓颜回,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 其止也。”孔子谈到颜渊时说:“这个人可惜死了!
我只看见他不断的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悟性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 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和颜回比,谁强些?”子贡 说:“我怎能和他比!他能闻一知十,我只能 闻一知二。”孔子说:“你是不如他,我同意 你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