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案(双歧杆菌的分离)
双歧杆菌实验操作

双歧杆菌实验操作双歧杆菌(Lactobacillus)是一种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口腔、阴道等部位,对人体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健康益处。
在实验室中,通过培养双歧杆菌,我们可以进一步研究它的特性、代谢途径、功能以及应用价值。
以下是一个关于双歧杆菌实验操作的示例,包括菌株的分离、培养、保存和鉴定等步骤。
1.菌株的分离和纯化从人体标本或商业产品中获得含有双歧杆菌的样品,例如:粪便、口腔漱口水、乳制品等。
将样品悬浮于无菌PBS(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并进行10倍序列稀释。
将适量的悬浮液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宜培养温度和营养成分的琼脂平板上。
经过孵育后,从单个菌落中刺取分离得到的单菌株。
2.菌株的培养将分离得到的单菌株接种到含有适宜培养基(如MRS培养基)的液体培养物中。
培养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通常在30-37℃之间)、PH值和氧气供应等。
静态培养通常在试管中进行,而摇床培养则需提供常规的摇床条件。
3.菌株的保存为了长期保存双歧杆菌菌株,常常采用冷冻保存和干燥保存。
其中,冷冻保存利用甘油或液氮冷冻对菌株进行保藏。
干燥保存是将菌株培养物在适当的保护剂(如蔗糖、蛋白质)的作用下,通过真空或喷雾冻干处理。
冷冻保存要求贮存于低温(-70℃至-80℃)环境中,而干燥保存则可在室温下进行。
4.菌株的鉴定确定菌株是双歧杆菌的一种,需要通过鉴定方法进行确认。
传统的鉴定方法包括菌落形态观察、革兰氏染色、形态学特征、生理和生化试验等。
另外,分子生物学技术也可以用于鉴定双歧杆菌,如PCR扩增特定的双歧杆菌基因片段或测序分析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
5.功能研究在鉴定菌株后,可以进一步研究双歧杆菌的功能特性和代谢途径。
例如,可以采用培养基成分和环境参数的调整来研究双歧杆菌的生长条件。
也可以评估双歧杆菌在产生保健益生素、抑制致病菌、增强免疫等方面的功能。
总结:通过以上的实验操作,可以实现对双歧杆菌菌株的分离、培养、保存和鉴定。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报告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常见的实验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可以从混合菌液中分离出单一的、纯净的细菌菌落。
这项技术在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细菌分离提纯的实验步骤主要包括:取样、制备稀释液、涂布平板、培养菌落、筛选菌落、鉴定细菌。
首先,取样是细菌分离提纯的第一步。
当我们需要分离某种细菌时,我们需要从含有该种细菌的样品中取样。
比如,我们可以从水样、土壤样、食品样、人体样等中取样。
然后,制备稀释液。
我们对取样物进行稀释,使得其中的细菌数目降到一定范围内,以便于后续的细菌分离。
通常我们会选择使用生理盐水、缓冲液等来制备稀释液。
接下来,将稀释液涂布在平板上。
我们通常会使用琼脂平板来进行细菌分离提纯实验。
将稀释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平板上,然后用培养皿盖好,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通常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培养24-48小时。
培养过程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平板上出现的不同形态的菌落。
可以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来进行筛选。
一般我们会选择孤立的、圆形的、透明或者白色的菌落作为目标菌落。
当我们筛选出目标菌落后,我们需要进行鉴定。
通常我们可以根据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抗生素敏感性、分子生物学特征等来鉴定细菌的种属。
可以使用生理生化试剂盒、PCR技术、16S rRNA测序等方法进行鉴定。
最终,根据鉴定结果,我们可以获得目标细菌的纯种菌株。
这些纯种菌株可以用于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如基因克隆、发酵生产等。
细菌分离提纯实验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取样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采样器具的污染。
其次,涂布平板时要注意均匀涂布,以避免菌落的融合。
另外,培养过程中要注意恒温,避免细菌在高温或低温下死亡。
总之,细菌分离提纯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细菌分离提纯技术,我们能够从混合菌液中得到纯净的细菌菌落,为后续的实验提供了可靠的菌种资源。
这项技术的应用涵盖了多个领域,对于推动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_吴拥军

作者单位:贵州农学院食品科学系 贵阳 550025 中国收稿日期:1997-01-03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吴拥军 王嘉福 尹峻峰摘 要 研究了适宜的双歧杆菌分离方法,从婴儿、成人粪便中分离到36株疑似双歧杆菌,经过属和种的系统生化鉴定,确认为青春双歧杆菌(B if idobacterium adoles -centis )20株和长双歧杆菌(Bif idobacterium longum )6株。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分离 鉴定 双歧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一种重要的微生物,它有益于健康的原因被逐渐弄清。
它以生成醋酸为主,同时生成乳酸和少量的甲酸,在肠道中造成低pH 环境,抑制肠道中有害菌和致病菌的生长[1]。
双歧杆菌不能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其代谢产物可抑制肠道中的硝酸盐还原细菌,可消除或显著减少亚硝酸盐致癌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并能合成多种维生素,促使酪蛋白消化,调节菌群失调,激活吞噬细胞活性,消除自由基、过氧化脂质及腐败菌产生的吲哚胺、氨、硫化氢有害物质[6]。
双歧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对营养条件要求很高,对低pH 的抵抗能力极差,活性保持比较困难。
目前文献报道的方法[2][3][6]大多需要较高的实验条件或重复性差。
因此,研究一种适宜的分离方法具有现实的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 实验材料1.1.1 样品 分离样品采自贵阳地区婴儿、成人的粪便。
1.1.2 培养基分离培养基(%):蛋白胨2.0,酵母浸膏粉0.25,葡萄糖0.5,磷酸氢二钠0.25,氯化钠0.5,硫代乙醇酸钠0.1,L -半胱氨酸0.1,天冬氨酸0.01,重铬酸钾0.2,琼脂 1.5,牛肉汤50ml,肝汤50ml 。
调至p H7.5,0.7×105Pa 灭菌20min,冷至55℃加入5%~6%的无菌兔血或羊血制成培养皿平板。
增殖、纯化培养基:参照 1.2.1(不加兔血或羊血)。
糖发酵培养基(%):氯化钠0.5,蛋白胨 1.0,酵母浸膏0.25,硫代醇酸钠0.1,20%糖溶液 5.0m l,调节pH7.5,1kg /cm 2,30min 。
益生菌的分离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从自然界中分离出具有特定功能的益生菌,并对其生长特性进行初步研究。
通过本实验,我们希望了解益生菌的分离和鉴定方法,以及不同培养基对益生菌生长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材料:- 新鲜蔬菜样品(如白菜、菠菜等)- 灭菌生理盐水- 不同培养基(如LB培养基、MRS培养基等)- pH计- 显微镜- 实验室常用仪器(如无菌操作台、高压灭菌锅、移液器等)2. 实验试剂:- 蛋白胨- 酵母提取物- NaCl- K2HPO4- MgSO4·7H2O-琼脂- 碳酸钙- 磷酸氢二钠- 柠檬酸铁- 酚红指示剂三、实验方法1. 样品处理:- 将新鲜蔬菜样品洗净,用无菌剪刀剪碎。
- 将剪碎的蔬菜样品加入灭菌生理盐水中,充分搅拌。
- 用无菌纱布过滤,收集滤液。
2. 菌落分离:- 将滤液接种于不同培养基上,如LB培养基、MRS培养基等。
- 将接种好的培养基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 观察并记录菌落特征。
3. 菌落纯化:- 将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挑取,接种于新的培养基上。
- 重复上述步骤,直至获得纯菌落。
4. 菌落鉴定:- 观察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 对纯化后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菌体形态。
- 通过显微镜观察菌体的排列、大小、形态等特征。
5. 生长曲线测定:- 将纯化后的菌种接种于LB培养基中,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 定时取样,测定菌液的浊度,绘制生长曲线。
四、实验结果1. 菌落分离:- 在LB培养基上,分离出多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
- 在MRS培养基上,分离出少量菌落。
2. 菌落纯化:- 通过挑取纯菌落,获得多个纯化菌株。
3. 菌落鉴定:- 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出的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
- 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菌体为杆状,排列呈链状。
4. 生长曲线测定:- 生长曲线显示,分离出的菌株在LB培养基中生长迅速,具有一定的生长潜力。
五、实验讨论1. 菌落分离:- 本实验从新鲜蔬菜样品中分离出多个具有明显特征的菌落,表明蔬菜样品中存在多种益生菌。
高中生物分离菌落教案模板

高中生物分离菌落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菌落的概念和形成原因。
2. 掌握分离菌落的方法和步骤。
3. 能够根据不同菌落的形态特征进行鉴定。
二、教学重点:分离菌落的方法和步骤。
三、教学难点:菌落的形态特征鉴定。
四、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培养皿、试管、移液管等。
2. 实验原料:不同菌株的培养基。
3. 实验实施前的预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
介绍菌落的概念和形成原因,并说明分离菌落的重要性。
2. 实验操作:
(1)准备试验器材和培养基。
(2)在培养基上均匀涂抹不同菌株,并分别用透明胶带标记。
(3)将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4)观察培养皿中的菌落形成情况,选取不同菌落进行分离。
3. 结果分析:
根据不同菌落的形态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等),进行鉴定。
4. 总结:
总结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强调菌落分离的重要性和应用。
5. 作业:
布置相关的实验报告撰写和练习题。
六、教学延伸:
可以扩大菌落分离的范围,观察不同环境下菌落的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
七、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学生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为下次实验改进提供参考。
希望以上教案范本能够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教学顺利!。
双歧杆菌实验操作

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背景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系1899 年巴斯德研究院的Tissier首先在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并分离出来[1]。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之一,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营养等作用。
双歧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对营养条件要求苛刻,活性保持相对比较困难。
因此,研究一种适宜的分离方法具有现实的意义。
为了丰富双歧杆菌菌种资源及开发双杆菌产品,本实验主要是了进行双歧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PCR检测,进行对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二、实验步骤(一)材料1、分离源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粪便2、培养基和试剂TPY培养基、生理盐水、革兰染料(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碳酸复红液)、厌氧袋(硼氢化钾、柠檬酸、碳酸氢钠)、生化鉴定试剂管(F6PPK 试验、乳糖、葡萄糖、硫化氢、纤维二糖、棉籽糖、山梨醇、淀粉、葡萄糖酸盐、木糖、甘露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蜜二糖、甘露醇、吲哚、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阿拉伯糖、过氧化氢、联苯胺)、双蒸水、TaKaRa Taq、10×PCR Buffer(Mg2+Plus)、dNTP Mixture(各2.5mM)、16sRNA 90916 F、16sRNA 90916 R、3、设备PCR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恒温培养箱、厌氧罐、无菌操作台、冰箱、显微镜、接种环等微生物实验室所需的常规设备。
(二)实验内容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用灭菌棉签取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的粪便约l g,放入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振荡摇匀,做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
另取1 mL 灭菌的移液管吸取1∶10 的稀释液注入到灭过菌的含有9 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摇匀,做成1∶100 的均匀稀释液。
按上述操作顺序,依次做成1×10- 3~1×10- 7 梯度的均匀稀释液。
(2)分别取1×10- 1~1×10- 7 梯度的均匀稀释液在TPY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预实验),37℃厌氧培养24~48h观察哪几个梯度的双歧杆菌分离的比较好,然后进行试验。
双歧杆菌实验操作

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实验背景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系1899 年巴斯德研究院的Tissier首先在以母乳喂养的婴儿粪便中发现并分离出来[1]。
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内重要的益生菌之一,还具有抗肿瘤、抗衰老、营养等作用。
双歧杆菌为专性厌氧菌,对营养条件要求苛刻,活性保持相对比较困难。
因此,研究一种适宜的分离方法具有现实的意义。
为了丰富双歧杆菌菌种资源及开发双杆菌产品,本实验主要是了进行双歧杆菌分离、纯化、生化鉴定以及PCR检测,进行对双歧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二、实验步骤(一)材料1、分离源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粪便2、培养基和试剂TPY培养基、生理盐水、革兰染料(结晶紫染色液、卢戈氏碘液、95%乙醇、石碳酸复红液)、厌氧袋(硼氢化钾、柠檬酸、碳酸氢钠)、生化鉴定试剂管(F6PPK 试验、乳糖、葡萄糖、硫化氢、纤维二糖、棉籽糖、山梨醇、淀粉、葡萄糖酸盐、木糖、甘露糖、蔗糖、麦芽糖、海藻糖、蜜二糖、甘露醇、吲哚、硝酸盐还原、明胶液化、阿拉伯糖、过氧化氢、联苯胺)、双蒸水、TaKaRa Taq、10×PCR Buffer(Mg2+Plus)、dNTP Mixture(各2.5mM)、16sRNA 90916 F、16sRNA 90916 R、3、设备PCR仪、紫外分光光度仪、凝胶电泳仪、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恒温培养箱、厌氧罐、无菌操作台、冰箱、显微镜、接种环等微生物实验室所需的常规设备。
(二)实验内容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用灭菌棉签取母乳喂养的健康婴儿的粪便约l g,放入装有9ml生理盐水的无菌试管中,充分振荡摇匀,做成1∶10 的均匀稀释液。
另取1 mL 灭菌的移液管吸取1∶10 的稀释液注入到灭过菌的含有9 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充分振荡摇匀,做成1∶100 的均匀稀释液。
按上述操作顺序,依次做成1×10- 3~1×10- 7 梯度的均匀稀释液。
(2)分别取1×10- 1~1×10- 7 梯度的均匀稀释液在TPY培养基平板上进行划线分离(预实验),37℃厌氧培养24~48h观察哪几个梯度的双歧杆菌分离的比较好,然后进行试验。
实验方案(双歧杆菌的分离)

1双歧杆菌的分离1.1样品取出生后20天母乳喂养健康婴儿粪便。
1.2培养基根据目前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及X-Gal在这方面的应用。
选择使用NPNL培养基,在其基础上添加X-Gal。
1.2.1缓冲蛋白胨水溶液(BP)成份:蛋白胨10gA磷酸氢二钠2g葡萄糖5g 磷酸二氢钾2g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制法:精确称取各种试剂,加人到1000ml的蒸馏水中,加热溶化后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90ml,121°C,杀菌15min后置4°C的冰箱中备用。
1.2.2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苏世彦)成份:酵母膏5g淀粉0.5g蛋白胨10g L-半胱氨酸0.5g胰蛋白胨5g溶液A10ml大豆蛋白胨5g溶液B5ml葡萄糖10g溶液C50ml乳糖3g琼脂A15g吐温801g pH7.2牛肝提取液150ml制法:将各成分准确量取后,分别加热溶化,混合摇匀后分装,121C杀菌10min,备用。
溶液A:K2HPO4 10g、KH2PO4 10g 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B:FeSO ・7H O 0.2g、MgSO ・7H O 4g、MnSO ・4H O4 2 8^42$ 4 20.135g、NaCl 0.2g 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C:丙酸钠30g、硫酸巴龙霉素400mg、硫酸新霉素200mg、NaCl 6g溶于蒸馏水1000ml。
1.2.3 NPNL培养基(孙雪)培养基成分及用量:牛肉浸汁粉(oxoid)3g,蛋白胨10g,胰蛋白酶5g,植胨3g,酵母浸出汁5g,肝浸出汁150ml,葡萄糖10g,可溶性淀粉0.5g,溶液A 10ml,溶液B 5ml,吐温80 1g,盐酸半胱氨酸0.5g, 琼脂15g,蒸馏水815ml, X-Gal(5-漠-4-氯-3』引噪-。
-D-半乳糖苷)60mg。
pH 7.2, 121 °C, 15min 高压灭菌。
溶液A:K2HPO4 25g, KH2PO4 25g,蒸馏水250m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双歧杆菌的分离
1.1 样品
取出生后20天母乳喂养健康婴儿粪便。
1.2 培养基
根据目前的双歧杆菌选择性培养基,以及X-Gal在这方面的应用。
选择使用NPNL培养基,在其基础上添加X-Gal。
1.2.1 缓冲蛋白胨水溶液(BP)
成份:蛋白胨10g 磷酸氢二钠2g
葡萄糖5g 磷酸二氢钾2g
氯化钠5g 蒸馏水1000ml
制法:精确称取各种试剂,加人到1000ml的蒸馏水中,加热溶化后分装于250ml的三角瓶中,每瓶90ml,121℃,杀菌15min后置4℃的冰箱中备用。
1.2.2 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苏世彦)
成份:酵母膏5g 淀粉0.5g
蛋白胨10g L-半胱氨酸0.5g
胰蛋白胨5g 溶液A 10ml
大豆蛋白胨5g 溶液B 5ml
葡萄糖10g 溶液C 50ml
乳糖3g 琼脂 15g
吐温80 1g pH 7.2
牛肝提取液150ml
制法:将各成分准确量取后,分别加热溶化,混合摇匀后分装,121℃杀菌10min,备用。
溶液A:K2HPO4 10g、KH2PO4 10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B:FeSO4·7H2O 0.2g、MgSO4·7H2O 4g、MnSO4·4H2O 0.135g、NaCl 0.2g溶于蒸馏水100ml。
溶液C:丙酸钠30g、硫酸巴龙霉素400mg、硫酸新霉素200mg、NaCl 6g溶于蒸馏水1000ml。
1.2.3 NPNL培养基(孙雪)
培养基成分及用量:牛肉浸汁粉(oxoid)3g,蛋白胨10g,胰蛋白酶5g,
植胨3g,酵母浸出汁5g,肝浸出汁150ml,葡萄糖10g,可溶性淀粉0.5g,溶液A 10ml,溶液B 5ml,吐温80 1g,盐酸半胱氨酸0.5g,琼脂15g,蒸馏水815ml,X-Gal(5-溴-4-氯-3-吲哚-β-D- 半乳糖苷)60mg。
pH 7.2,121℃,15min 高压灭菌。
溶液A:K2HPO425g,KH2PO425g,蒸馏水250ml。
溶液B:MgSO4·7H2O 0.5g,FeSO4·7H2O 0.5g,NaCl 0.5g,MnSO40.337g,蒸馏水250ml,硫酸新霉素100μg/ml,硫酸巴龙霉素200μg/ml,萘啶酮酸15μg/ml,氯化锂3mg/ml。
1.3 分离方法
取成年人的粪便1g,放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水溶液中,用液枪充分混匀,制成1:10的稀释液,摇匀后取1ml注人含有9ml缓冲蛋白胨溶液中制成1:100的稀释液,在此基础上作10-3~10-9与的稀释,由于肠道中双歧杆菌的菌数一般在109左右,所以取10-4~10-9稀释液用倾注法倒平板,每个稀释液都各取1ml分别注人到两只无菌平皿中,每个稀释度重复3个平板。
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将温度调至37℃进行厌氧培养48h。
用缓冲蛋白胨水溶液做稀释液可以有效地保护双歧杆菌的存活,避免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
1.4 分离培养
在加人样品稀释液的平皿中,分别注人适量冷却至50℃左右的选择性改良NPNL培养基,然后放人37℃的恒温培养箱中厌氧培养1.4.1 培养特性与镜检特性
双歧杆菌在改良NPNL培养基上,经过厌氧培养以后,菌落直径1-2cm,圆形、凸起,表面光滑,边缘整齐,乳白色,粘稠湿润。
经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双歧杆菌为革兰氏阳性无芽抱杆菌,呈多形性、典型的双歧杆菌为V字型或Y型;也有直、弯、棒状、匙形等多种形态,排列成单、双、短链、X、Y、V 或栅状;其大小为2-8×0.4-0.6μm,不具英膜和鞭毛,无运动性。
培养48h 后,平板上菌落呈现深蓝色、白色、浅蓝色三种颜色。
见图1。
将深蓝色菌落革兰氏染色后镜检,大部分菌体呈染色不均匀、分叉形状,符合双歧杆菌的基本的形态特征。
见图2。
图1 菌落形态及颜色图2 分离出的双歧杆菌
讨论
311双歧杆菌为专性厌气菌, 标本采集后要避免暴露于空气中, 尽可能快地带回实验室, 不要冷冻, 不要使用富集培养基或转移培养基。
尽快用稀释液作适当稀释后接种于合适的培养基中, 置于适宜的厌氧条件下培养。
312每次标本检测需用标准菌株接种相同批次的培养基,并在同一厌氧罐中进行厌氧培养, 以检测培养基的质量和厌氧环境, 以保证每次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13培养基添加剂不宜在4℃保存时间太长, 时间太长抗生素效价下降, 抑制其他细菌作用降低, 不利于双歧杆菌的选择, 每次新鲜配制为好。
314双歧杆菌和乳酸菌均含有半乳糖苷酶, 我们在自制改良BS培养基[1]中加入52溴242氯232吲哚2B2D2半乳糖苷(X2Gal)作为底物, 半乳糖苷酶可分解底物, 释放出吲哚。
由于双歧杆菌的半乳糖苷酶活性比乳酸菌以及其他细菌高, 吲哚释放的数量不同, 使双歧杆菌与乳酸菌和其他细菌菌落呈现不同深浅的颜色, 培养基平板上双歧杆菌菌落呈深蓝色, 其他细菌一般为白色或淡蓝色[2]。
长双歧杆菌半乳糖苷酶在Mn2+的条件下可被少量激活, 因而在双歧杆菌培养基中应加入适量的硫酸锰。
据报道25种双歧杆菌90%以上对半乳糖呈阳性反应[3], 因此该培养基能对双歧杆菌进行较好的选择。
315我们自制的改良BS培养基除具有双歧杆菌生长必需的营养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外, 还添加了双歧杆菌生长因子“吡福多素”(异麦芽寡糖), 双歧杆菌在此培养基上能较好生长, 其他细菌受到抑制; 双歧杆菌在此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的形态、大小与BL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的形态、大小无多大差别, 而颜色易与其他细菌区别。
因此该培养基是大便双歧杆菌计数较好的选择性培养基。
另外有文献报道,作为缓冲体系的磷酸盐不利于菌株的冷冻保藏,限制了菌体在后期的应用效果。
NPNL中高浓度的无机盐对人体具有潜在的危险,不适于大规模使用。
其中的L-半胱氨酸盐酸盐灭菌后产生不良气味,也不利于应用于食品中。
对上述限制NPNL工业化应用的成分进行替换或剔除。
(长双歧杆菌BBMN68工业化培养基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