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闺怨诗练习2017
爱情闺怨诗 课件

真题对接
(2012·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思远人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晏几道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 花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上片首句通过视觉、触觉的感受,点明时间已进入深秋,接下来两句写词人轻轻解开丝罗 的裙衣,小心登舟的情态。 B.“云中”三句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 望着呢。从艺术手法上说,属于实写。 C.抒写别愁,不直接倾吐,而是通过环境烘托和感情变化来反映,从“红藕香残”到“花自 飘零”烘托相思人的凄凉孤独。 D.女词人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笔调清新,风格细腻。如词人也很理解丈夫此刻的心情,是女词人特有的柔婉细腻的风格的具 体表现。
(一)爱情闺怨诗思维导图
解题指津
(二)答题模板 作者用××(作品中具体意象),用××手法渲染(创设)了一种××的氛围,抒发了××的 情感。
巩固训练
•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 太湖恬亭 [宋] 王安石 •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更待夜深同徙倚①,秋风斜月钓舟归。
解析:B “属于实写”错,属于虚写。
诗歌练习523文档

一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闺怨唐·王昌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1)本诗标题为“闺怨”,一开头却写“闺中少妇不曾愁”,是否违反了题意?答:(2)诗中如何描写少妇的心理变化?为什么“陌头杨柳色”会勾起少妇幽怨的情怀?答:(3)赏析“忽”字妙处。
答:答:(1)没有违反题意。
前面写“不曾愁”,正是为后面的“悔”作铺垫,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
(2)先写少妇兴致勃勃,梳妆打扮后上楼观景;转而写她看见路边的杨柳,勾起了对丈夫的离愁,心情由高兴变为懊悔。
因为杨柳是古人临别时的赠物,少妇看见杨柳,自然就想起与丈夫分别的情景,后悔之情也就油然而生。
(3)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
一个“忽”字,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
“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二、阅读下面唐诗,完成题目送人东归温庭筠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
高风汉阳渡,初日郢门山。
江上几人在,天涯孤棹还。
何当重相见,樽洒慰离颜。
(1)请从现实与想象交融的角度,说说作者在尾联中流露了怎样的情感。
答:就要分别了,主人与归客开怀畅饮,期盼着别后再相逢。
表现出思念友人的情感。
(2)清朝有位文学批评家称这首诗的首联“起调最高”;其意思是,起笔便显露了不凡的格调。
请参考这一评价,写出你对首联的理解和评价。
答:送友人东归,但见荒废的古堡,凋零的黄叶。
这本是充满别愁离绪的场景。
殊料,友人心志高远,既不悲秋也不伤离别,于是诗人便以“浩然离古关”奏响了昂扬的主旋律。
起笔写深秋送别,却意气洋洋,确实格调不凡,正所谓“起调最高”。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余杭四月【元】白珽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
诗歌题材2——爱情闺怨诗

【课堂演练】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宫 词 武衍 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官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1)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1) "锁"字是诗眼。"锁"字形象地表明了满庭春色闭锁在高墙之内,无法泄 露;而宫女的年华,也锁于重门之内,白白消逝。 (2)运用了反衬手法(答对比、衬托也可给分)。落花能够飞出宫墙,无人禁止, 而宫女们却身锁重门,人不如花。这里以落红飞舞出宫墙反衬宫女的身不由己。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闺思 张仲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1)诗中两组叠音词的运用有何妙处?分别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 (2)这首诗中抓取了哪一细节?寄寓了怎样的情感内涵? (1)“袅袅”写柳枝在春风吹拂下的摇曳之态,“青青”绘桑叶葱茏青翠之色,这两 个叠词渲染出一种充满生机、令人沉迷的无尽春意,同时又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和音乐 美。 (2)抓取了“提笼忘采叶”这一细节:和众多的采桑女一样,本来是到郊外采桑叶喂 春蚕的女主人公,却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空的竹篮。这一特写镜头表明 了她虽身在桑下却心不在“桑”,而是心事重重、不断思念自己远在渔阳从军的丈夫。
(五)还有一种是以宫怨、闺怨寄托“士不遇”的情怀。 因为“放臣弃妇,自古同情。守志贞居,君子所托” 。男性诗人 “借女人说话”,表现的却是非女人的主题,他们的目的是借思妇 “托志帷房”。 一般说来,“男性作家笔下的闺怨题材与君臣遇合的主题常常是 一一对应的:以相思寓渴望抱效;以美人迟暮寓功业不就;以空闺寂寞 寓怀才不遇;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等等。
闺怨诗高考真题

闺怨诗高考真题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闺怨诗高考真题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闺怨诗高考真题现在还没到冲击真题的时候。
还有时间看品鉴类文学作品。
剧烈推举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世人评价非常身高,我高三买过,读了点感觉对诗词力量有很大关心。
不像辅导教材那样公式化,比较耐读,闲时值得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湖北作文题就是从里面抽的。
闺怨诗词可看温庭筠、晏殊、李商隐、李煜、李清照、柳永。
后三个是高频,刷题时常常发现他们。
李商隐比较难懂,不过迎难而上,可以了解很多文人界的“常识”意像。
另外,间或也有其他派系玩这一风格,王昌龄写过《闺怨》,很是经典: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词除了表达独守空闺的孤独之情,有时候可以留意下,能引申到青春年华不再、岁月无情消逝、男女之爱易碎。
读懂诗词是做题第一步,关键词靠平常积累,是得分点之所在。
怎么把答案说的诗意化又切题,也往往被人忽视。
二.闺怨诗高考真题现在还没到冲击真题的时候。
还有时间看品鉴类文学作品。
剧烈推举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世人评价非常身高,我高三买过,读了点感觉对诗词力量有很大关心。
不像辅导教材那样公式化,比较耐读,闲时值得一品。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年湖北作文题就是从里面抽的。
闺怨诗词可看温庭筠、晏殊、李商隐、李煜、李清照、柳永。
后三个是高频,刷题时常常发现他们。
李商隐比较难懂,不过迎难而上,可以了解很多文人界的“常识”意像。
另外,间或也有其他派系玩这一风格,王昌龄写过《闺怨》,很是经典: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诗词除了表达独守空闺的孤独之情,有时候可以留意下,能引申到青春年华不再、岁月无情消逝、男女之爱易碎。
读懂诗词是做题第一步,关键词靠平常积累,是得分点之所在。
怎么把答案说的诗意化又切题,也往往被人忽视。
三.阅读《闺怨》诗,回答问题超急的立刻就要啊帮帮忙啊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肯定会联想许多。
爱情 闺怨诗 - 答案

“在天愿作比翼鸟”爱情、闺怨诗(答案)编制:三组审核:马晓英《踏莎行》(欧阳修)1、A“候馆梅残”:候馆,接待宾客的馆舍。
暗用南北朝陆凯的诗意“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驿路梅花正含有怀人之意,这里说明离人已在路上。
B“溪桥柳细”:柳细,柳树初芽,柳叶细嫩。
C“草薰风暖”:芳草吐香,春风送暖。
描绘了一幅洋溢着春天气息的溪山行旅图:旅舍旁的梅花已经开过了,只剩下几朵残英,溪桥边的柳树刚抽出细嫩的枝叶。
暖风吹送着春草的芳香。
意境特点是美好融和。
作用:以乐景写哀情。
用初春美好融和的风景反衬出男主人公的离愁。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春水”比喻愁情,以形象表现抽象,化虚为实。
写出了离愁的无穷无尽,增强了离愁的艺术感染力。
3、登楼只见一片杂草繁茂的原野,原野的尽头是隐隐春山,所思念的行人,更远在春山之外,渺不可寻。
这两句不但写出了楼头思妇凝目远望、神驰天外的情景,而且透出了她的一往情深,正越过春山的阻隔,一直伴随着渐行渐远的征人飞向天涯。
行者不仅想象到居者登高怀远,而且深入到对方的心灵对自己的追踪。
情意深长而又哀婉欲绝。
行文上层层深入,有如剥蕉。
4、上片写行人的离愁,下片为居者(闺中少妇)设想,这种构思上的技巧叫对写手法。
实虚结合,兼写两面,一是丰富了词的内容,二是使感情更加细腻。
因春色无限而生离愁,这是实写。
下片写居妇,思念行者,这是推想出来的情境,这同上片写行人思念居者相比,描写角度发生了转变,由行人思念居者转为被思念的居者思念行人,使情感更进一层。
把游子与思妇的闺怨别情相沟通,使抒情更为深挚。
(1)想象或虚写(也可写作对写手法)。
(1分)首联明明是自己看着长安的月亮怀念妻子,却想象远在鄜州的妻子独自看着月亮一定在怀念长安的丈夫;颔联诗人不正面说自己望月忆儿女,而想象小儿女陪妻看月,尚不解望月而思念身陷长安的慈父。
(2分)这样使得诗人刻骨铭心的忆妻之情,在这痛苦的想象中更深入一层。
闺怨诗练习

练习一点绛唇李清照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①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②明代陆云龙在《词菁》中称道此词是“泪尽筒中”《云韶集》也盛赞此作“情词并胜,神韵悠然。
”请从“情词”两个角度分析。
练习二宫词武衍(宋)梨花风动玉阑香,春色沉沉锁建章。
唯有落红关不禁,尽教飞舞出宫墙。
[注]建章:宫殿名。
⑴你认为这首诗第二句中“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⑵这首诗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练习三蝶恋花·春暮李冠(宋)遥夜亭皋闲信步,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⑴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⑵“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
(2分)⑶沈谦《填词杂说》赞《蝶恋花》“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俱不及。
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练习四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1、上片“庭院深深深几许?”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清人毛先舒评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可谓层深而浑成”,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简要分析。
Welcome To 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高考诗歌鉴赏----闺怨宫怨诗

3.表现闺中人的别离苦情,及独处的冷清寂寞。
玉阶怨 李 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玉阶:用白色大理石砌成,像玉一般的台阶。罗袜:用丝罗 做成的袜子。却下:放下的意思;水晶帘:指用水晶做成的帘子。 玲珑:晶莹剔透的样子。
翻译:玉砌的台阶在寒夜里已滋生了白露,深夜久久伫立,露 水浸湿了我的罗袜。寒冷的我,只好回到室内放下了水晶帘子, 仍然隔着透明的帘子凝望秋夜中那一轮圆月。
菩萨蛮 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 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 双双金鹧鸪。
小山眉的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髻蓬松如云,将 我洁白的香腮似雪欲盖未盖。我懒洋洋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 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 镜,又对后镜,镜中的鲜花与我的容颜,交相辉映。穿上刚贴上装 饰的绫罗裙襦,我只爱这裙襦上绣着的一双双金鹧鸪。
译:我像长门宫的阿娇盼望重被召幸,尽管约定了佳期,而皇上却一再延 误,都只因太美丽遭人嫉妒。我纵然用千金买了司马相如的名赋,这一份脉脉 深情向谁倾诉?奉劝嫉妒我的小人不要得意忘形,难道没看见玉环、飞燕都化 作了尘土。闲愁折磨人最苦。不要去登楼凭栏眺望,一轮就要沉落的夕阳正在 那令人断肠的烟柳迷蒙之处。
此诗写一位妇女寂寞和惆怅的心情。前两句写久等显示人的痴 情;后两句以月亮的玲珑,衬托思妇的寂寞幽怨。
4、表现思妇怨战、厌战的情绪 秋闺思 张仲素
秋天一夜静无云, 断续鸿声到晓闻。 欲寄征衣问消息, 居延城外又移军。
简译:秋天的夜空一片寂静不见浮云,断断续续的大 雁声直到天亮尚清晰可闻。由鸿声我想要给边塞亲人寄 征衣,但不知寄到哪儿去。一打听,唉,听说居延城外 戍守的丈夫又开始随大军调往别处。
2014-2015高考闺怨诗

2021/10/10
3
一、闺中人的身份
闺中少女 商妇 征人妇 宫嫔宫女
……
2021/10/10
4
1.宦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
2021/10/10
怨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念
5
2.商妇
《罗贡曲》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 金钗当卜钱。 朝朝江口望, 错认几人船。
埋怨 后悔
盼归 思念
2021/10/10
6
3.宫妇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 前殿 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前笼殿坐到明。 恩
怨 思念
寂寞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2021/10/10
7
4.征人妇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玉关情
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2分)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1分)的特
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1分),增添对
远202方1/10/10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1分)。
23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 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
关系是: “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 研墨,和泪作书。”(3分)
2021/10/10
9
闺怨诗情感
1、抒发别离苦情。 2、描写美人迟暮的 。 3、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 4、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 5.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 6、少女闺怨。封建时代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约,
由不得青年男女尤其是女性做主,她们的内心痛苦。为 此,不少诗人写了少女闺怨诗,如白居易《伤春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情闺怨诗练习
班级姓名
(一)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摇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是指什么?(2分)
答: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答:
(二)寒闺怨
白居易
寒月沉沉洞房静,真珠帘外梧桐影。
秋霜欲下手先知,灯底裁缝剪刀冷。
[注] 唐代府兵制度规定,兵士自备甲仗、粮食和衣装,存入官库,行军时领取备用。
但征戍日久,衣服破损,就要由家中寄去补充更换,特别是需要御寒的冬衣。
(1)细读此诗,谈谈诗中所刻画的闺中女子心有何“怨”。
(3)答:
(2)从表达技巧上看,此诗后两句妙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4)
答:
(3)此诗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简要概括并说说其作用。
(5) 答:
(三)眼儿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1)概括上片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
(4分)
答:
(2)请简要分析“云锁朱楼”中“锁”字的妙处。
(3分)
答:
(3)词的下片是如何表现“春愁”的?(4分)
答:
答案:一.
答案:1.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2分)
2.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4分)
3.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4分)
二、(1)①天寒岁暮,征夫不归,内心思念、寂寞孤独。
②秋霜欲下,冬衣未成,心中焦虑。
(2)①女子灯下裁衣,忽感剪刀冰冷,连手也觉得凉了。
②诗人于此不直接写出主人公内心的凄凉之意,而捕捉这一丝细腻的心理感受,表达女子内心之“怨”,虽简实丰,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答“手先知”为拟人也可)
或①善于捕捉细腻动作(细节),集中笔力于女子之手的触觉上,女子手先知秋之寒意、触知刀之清冷,夜深天寒仍在灯下赶制寒衣,足见女子思夫之切、挂念之深;②笔法含蓄,言简意丰,一“知”一“冷”,尽显女子内心之凄凉,孤寂之“怨”。
(意对即可)
(3)开头两句描写了一幅幽静清冷的小屋秋月图。
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寂静的气氛,烘托了女主人冷清、孤寂、忧怨心境。
(意对即可)
三、⑴从清明前,面对风和日丽、花香怡人的春日美景的愉悦(1分),到清明后,面对落花飞絮、云雾压楼的郁闷惆怅(1分)。
⑵“锁”字运用拟人手法(1分),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阴云密布、雾压朱楼的情景(2分),暗示了深闺女子郁闷(烦恼)的心情(1分),意味无穷。
⑶下片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反衬)的手法(2分),通过对莺声、绿杨、海棠及红杏等美景的描写,化抽象为具体,表达了词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春)愁(烦恼、惆怅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