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固热力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熔化熵 熔化温度定义为:液、固两相自由能相等的温度。 金属熔化时熵是增加的,但增加不大。考虑到金属熔化 时配位数和原子间距变化不大,则熵的增加主要增加了 原子排列的无序度。 4、热容量 可以作为判断原子运动特性的依据。实验发现,金属液 固两态的热容量差别不大。 证明:液固两态中原子运动状态也是相近的,与气态差 别较大。 5、导电性 大多数金属熔化后电阻增加近一倍,并且随温度的升高 继续增大,即: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 说明:液体金属仍然是电子导电,具有金属键结合;气 体金属则和一般气体一样,完全失去了金属特性。



2、当外界压力改变时,平衡温度将随之改变
压力对纯铁平衡温度的影响:


压力改变,平衡温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温度和压力变化时,α相和γ相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分 别为:

压力改变引起平衡温度的变化:
上式为克劳斯—克拉柏珑(Clausius—Clapeyron)方
程式。
若把过冷度定为正值,由于dTp与过冷度方向相反为
第二章 凝固热力学


主要任务:
研究在金属凝固过程中各种相变的热力学条件; 平衡或非平衡条件下固、液两相或固液界面的溶质成 分; 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热力学意义及压力、晶体曲率的 影响。


第一节 液体金属结构
一、固体金属加热膨胀与熔化 1、加热中由于原子间作用力不对称引起的膨 胀

双原子作用力模型:原子一个在0点,一个在 远处向0点原子靠近。
通过对金属固、液、气态转变的热化学数据分析和X 射线衍射分析,得到如下 结论: (1)液态金属中的平均原子间距比固态稍大; (2)液态金属中的配位数一般在8—11之间,配位数 变化不大; (3)液态金属中原子排列规则性降低,呈短程有序。


液态金属中的结构起伏 液态金属中的原子并非完全混乱,在要达到结晶温度 时,在液体内部存在许多在很短距离内有序排列的原 子集团,称为近程有序原子集团或晶坯。 结构起伏(相起伏):近程有序原子集团大小不等, 取向不同,时有时无,此起彼伏的现象。 结构起伏的晶坯尺寸与温度有关:温度低,晶坯的尺 寸大。
气态中原子处于无序且稀散,所以:
g(r) 1 气态
P(r) = Po
a
r
g(r)
液态

液态金属中g(r) 在离开r1 处 出现明显峰值,逐渐趋近于 1,即P(r)= Po
r1
r
g(r)
固态

固态金属中g(r) 每隔一定距 离有一个峰值,长程的规则 性很强。
r1
r

证明:液态金属近邻原子之 间有某种与固态结构类似的 规则性—近程有序(微小区 域内原子有序排列)。

1、平衡凝固:极慢的凝固过程,凝固界面附近溶质迁
移及固、液相内溶质扩散都充分。 定义:达到平衡时,固相成分与液相成分之比。 物理意义:表示了溶质在平衡的两相中分配时的差异程 度。


2、平衡溶质分配系数的确定:
(1)由相图液相线和固相线确定: (2)根据热力学平衡条件确定:

(3)用液相线斜率及结晶潜热计算:




3、固体金属的熔化
金属加热到熔点时性质突变: (1)体积突然膨胀3—5%; (2)电阻、粘度产生突变; (3)产生熔化潜热(吸热,但温度不升高)。 原因: 随温度的升高,原子间距增大;当原子间距增 大超过一定值后,原子间引力急剧减小,造成 原子结合键的突然破坏,原子间的规则排列突 然崩溃;为了克服原子间的引力,外界必须供 给足够能量。 金属由固体进入液体,在熔点温度所发生的上 述变化符合热力学条件:
负值。
上式说明:由于压力增加使金属的相变温度发生变化。


3、表面曲率对平衡温度的影响
在凝固时,表面曲率对固相来说相当于增加了一项附加 压力,这相附加压力是与界面张力相平衡。当任一曲面 体的体积增加⊿V,面积增加⊿ A时,附加压力与界面 张力的关系:

看出:

二、化学势
进一步推导,得出合金中组元的化学势:

平衡凝固过程中,固相和液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由相图 的固相和液相确定,所以,由相图仅能确定平衡凝固条 件下的溶质分配系数。 但平衡凝固的情况极少见。 对溶质分配系数的研究 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o 有效溶质分配系数Ke 非平衡溶质分配系数(实际溶质分配系数)Ka

一、平衡溶质分配系数Ko
四、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

在液相内原子的排列的规则性远比固态的差,所 以液态的熵SL比固态的熵SS大;又因为熵为正值, 所以液态的吉布斯自由能随温度变化的曲线GL(T) 随T的下降速率必然大于固态的吉布斯自由能随 温度变化的曲线GS(T)随T的下降速率;
液态和固态的吉布斯自由能温 度曲线如图示。 两曲线存在交点,在交点对应 的温度Tm,液态和固态的吉布斯 自由能相等,GL=GS,两相可以 共存。 称Tm为平衡熔点。
才小于零,液态向固态的相变才能自发进行。

讨论:
(1)G小于零,是结晶的热力学条件,要满足此条件, 在温度上必须有过冷。 (2)液固两相自由能差 G是结晶的驱动力。 (3)T<Tm 时,才发生结晶,且过冷度愈大,驱动力愈大。 (4)结晶时的驱动力不是全部由结晶潜热提供,仅是结 晶潜热的一部分。 若为单位体积自由能变化则G用GB表示: GB=Lm△T/Tm
3、影响溶质平衡分配系数的因素 (1)固相曲率的影响:
B

B


讨论:
(1)当K=0时,Ko’=Ko ; (2)曲率半径愈小,曲率K愈大, Ko’愈大; (3)曲率半径小于10-6cm,才会造成Ko’与Ko间有较大的 偏差。 快速凝固中,曲率效应影响明显(曲率半径小于10-6cm ) 普通铸件凝固中,枝晶尖端半径在10-4 — 10-3cm ,曲 率效应可以忽略。
G = GS - G L = ( H S - H L ) - T (S S - S L )
在温度变化不大时,近似地认为HS-HL和SS-SL不随温度 而改变,则:
G = -
Lm
L m =- Lm + T T Tm Tm
G = -
Lm
L m =- Lm + T T Tm Tm
可见,只有T>0时,即实际温度低于平衡熔点时,G

温度升高,原子间距离增大的原因: 当原子发生振动,相互靠近时,产生的斥力 比远离时产生的引力大,从而使原子相互间 易于远离而不易靠近,结果使原子间平均距 离增大,金属产生膨胀。

斥力
ro
引力
r


2、自由点阵—空位造成金属的膨胀
晶体中原子作用,产生一定大小的能垒。能垒限制了 原子的活动范围,使其在一定的结点上主要以振动的 形式活动。 温度升高,部分原子的能量高于能垒,克服周围原子 的能垒,离开原位,进入金属表面或原子间隙中,留 下的自由点阵称为空位。空位产生后,造成局部区域 能垒下降,使邻近的原子进入空位,造成空位移动。 温度越高,原子的能量越高,产生的空位数越多,从 而造成金属体积的膨胀。


三、相平衡及相图
相平衡时,每个组元在共存的各相中的化学势都必须 相等。 即在k个组元中含有P个相的体系中,恒温恒压的化学 平衡条件是:
ST

根据自由能—成分曲线绘制相图:
第三节 二元合金凝固过程的溶质再分配 ——溶质分配系数



发生溶质再分配的原因:
二元合金凝固中,各组元在液、固相中化学位变化,析 出固相成分不同于周围液相。固相的析出将导致周围液 相成分变化并在液相和固相内造成成分梯度,从而引起 扩散现象,发生溶质的再分配。 溶质再分配是凝固过程的重要现象,对凝固组织有决定 性的影响。 描述凝固过程溶质再分配——溶质分配系数(因素) k 定义:凝固过程固相溶质质量分数Ws与液相溶质质量 分数WL之比。 K=Ws / WL


径向分布函数g(r) :
气态、液态、固态金属中的原子分布如下图所示用径 向分布函数g(r) 来反映这些结构特征: 径向分布函数:g(r) = P(r) / Po , 式中: P(r) :原子径向密度函数(任一原子周围半 径为r 处的原子密度); Po:平均原子密度。
a(或r1):相当原子半径的地方,由于原子之间相互 排斥,此处 Pr = 0





外界所供给的潜热除由体积膨胀作功外,另一部分增 加了系统的内能。在恒压下:
在等温等压下,熵值增加为:
二、液态金属的性质和结构
(一)液态金属的性质



1、金属熔化时体积的变化 液、固两态的体积相对差小于6%。(金属熔化时除少 数亚金属的体积有少量收缩外,都有少量膨胀)液态 变为气态时(压力不变),体积发生巨大变化。 体积变化说明:原子间距的变化。固态变为液态金属 体积变化小,则原子间距变化小。 2、熔化潜热和汽化潜热 Al的汽化潜热约为熔化潜热的28倍。原因:气态中各 原子相互作用可忽略不计,原子配位数可看作零。汽 化潜热完全是用来破坏12个近邻原子间的键力。 X射线分析证明:Al液态时配位数为10—11,所以所 需熔化潜热少。 结论:熔化时配位数的变化小。

将纯铁片加入含0.4%Fe的ZL108,熔化保温,在 700C°浇铸,制成含1.26%Fe的ZL108—3合金。 组织:细小针状含铁化合物; 可见:回炉料组织中含铁相的形态对所配合金中含铁相 的形态具有明显的遗传性。 原因:含铁相是高熔点化合物,在铝合金熔体中难彻底 溶解,凝固时,新析出含铁相依附在原未溶含铁相上生 长,从而保留了原有含铁相的形态。


三、液态金属的遗传性
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炉料的组织和缺陷对凝固后铸件或毛坯的组织、 缺陷有影响; (2)液态合金中加入合金元素后,改变了合金中元素 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凝固后铸件或毛坯的组织; (3)液态金属或合金的结构不同(如:过冷度、净化 程度等),对凝固后铸件或毛坯组织有影响。 ——这些影响液态金属或合金熔体结构进而影响凝固后 铸件或毛坯的组织与性能现象称为液态金属或合金的遗 传性。 组织遗传性 炉料组织对铸锭组织有遗传性: 铝合金回炉料中含铁针片状化合物的组织对铝合金铸锭 组织的影响:
综上所述:

液态金属的性质与固态金属是相似的,而与气态金属 相差较远。说明了液体金属的结构与固态金属接近, 与气态金属相差较远。

(二)液态金属的结构
过去认为:液态金属的结构、性质和气体相似。
因为:都是流体,无一定形状,原子排列无规则,杂 乱无章地运动。

20世纪以来:大量实验证明,液态金属的结构、性质 和固体相似,与气体相差较远。
两原子相距无限远,引力 和斥力都趋近于零; 随原子间距的减小,引力 增加,斥力也增加,且斥力 增加快; F引 ∝ R-m F斥 ∝ R-n 当r =ro 时,引力等于斥 力,合力为零。两原子既不 会自动靠近,也不会自动离 开,此时,原子的势能最底。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斥力
ro 引力 r
斥力
ro 引力 r
ro为原子结合的平衡间距。 r> ro 原子之间的引力大于排斥力,相互吸引; r< ro 原子之间的排斥力大于引力,相互排斥。 任何对ro的偏离,都会使原子的能量增加,使 原子处于不稳定状态,原子就有回到低能量状 态即平衡态的趋势,解释了为什么常见金属中 的原子总是趋向于紧密排列。 不同金属,其作用力曲线的曲率和势阱深度不 同。


第二节 二元合金的稳定相平衡
一、前言 1、纯金属凝固的驱动力
(ΔHm即Lm)
从热力学角度看:只有α相能在其平衡熔点温度下形成 (自由能差较大),β、γ相不能在其平衡熔点温度下形 成, δ相没有熔点,不能从液相中形成,只能从蒸汽直 接形成。 液体金属连续冷却中,在较低温度发生相变,究竟析出 什么相,将取决于体积自由能、界面能及非均匀形核剂 的存在等因素。

G = H-TS
在Tm温度下:
( HS - H L ) m = Tm ( SS - S L ) m
式中(HL-HS)=Lm 为摩尔熔化潜热,(SL-SS)=Sm 为摩尔 熔化熵,熔化时系统从环境吸热,Lm 必大于零。上式 可改为:
(S L - SS )m = S m =
当T<Tm时:
Lm
Tm


回炉料——含4.0%Fe的ZL108:组织为粗大针片状含 铁化合物; 基础合金——含0.4%Fe的ZL108; 将回炉料与基础合金混合,在700C°熔化,保温,在 金属型中浇注试样,分别制成含1.8%Fe和含1.26%Fe 的两种ZL108—1和 ZL108— 2合金。组织:不同程度 保留回炉料组织中粗大针片状含铁化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