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规定

合集下载

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医药品经营企业的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保障药品质量和消费者的权益,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药品经营企业的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

三、不合格药品管理1.定义2.不合格药品处理(1)发现不合格药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通知供应商进行回收。

(2)不合格药品应当与相关样品一同封存,并尽快报告当地食药监局。

(3)不合格药品的封存和销毁应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并保留相关处理记录。

(4)不合格药品的相关信息应及时通知市场监管部门和相关药品监管部门。

四、退货药品管理1.客户退货(1)客户需提供有效的退货凭证和相关退货理由。

(2)经确认的退货药品应当进行封存,以待重新审核及处理。

(3)应当及时将退货药品信息报告至相关部门,并保留相关退货记录。

2.供应商退货(1)供应商提出的退货需提供有效的退货凭证和退货理由。

(2)经确认的退货药品应进行封存,并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3)应当及时将供应商退货信息报告至相关部门,并保留相关退货记录。

五、报告和处理1.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定期收集医药品经营企业的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信息,并审查处理情况。

2.公示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公开透明。

3.对于造成严重影响和安全隐患的药品,应当及时召回并通知公众进行警示和取缔。

六、监督和处罚1.监督部门应当加强对医药品经营企业的监督检查,确保其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的正确处置。

2.对于违反本制度的企业,监督部门应当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3.消费者对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有权要求赔偿和补偿,并有权向监督部门投诉。

七、附则1.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2.对于特殊情况和新出现的问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和修订。

3.本制度解释权归医药监管部门所有。

不合格药品及退回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药品及退回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药品及退回药品管理制度1.概述不合格药品是指在药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中,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及药品质量标准的药品。

合理有效的管理不合格药品对于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和药品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制定不合格药品管理制度,明确不合格药品的定义、分类、处理程序及相关责任,对于维护患者用药权益和公众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2.不合格药品的分类(1)生产过程不合格导致的药品;(2)储存条件不合格导致的药品;(3)运输过程不合格导致的药品;(4)销售环节不合格导致的药品。

3.不合格药品处理程序(1)不合格药品发现:负责发现不合格药品的人员应及时向所在单位上报,并将不合格药品封存,防止流入市场。

(2)不合格药品鉴定:不合格药品应交由药品质量监督机构进行鉴定,确保评价结果公正、客观和科学。

(3)不合格药品处理:根据鉴定结果,对不合格药品进行分类处理,包括销毁、修改、整改或退回。

(4)不合格药品记录:详细记录不合格药品的相关信息,确保追溯和责任的明确。

4.相关责任(1)生产企业责任:生产企业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药品负责,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2)销售企业责任:销售企业应密切关注市场上的药品安全情况,发现不合格药品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药品质量监督机构责任:药品质量监督机构应及时鉴定和处理不合格药品,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4)相关部门责任: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加大对不合格药品的处罚力度,维护公众健康和用药安全。

1.概述退回药品是指在药品销售环节中,因各种原因需要退回到供应商或生产企业的药品。

合理有效的管理退回药品对于保证药品流通环节的安全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退回药品管理制度,明确退回药品的处理程序,可以有效预防药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2.退回药品的分类退回药品可分为以下几类:(1)过期药品;(2)不合格药品;(3)营销策略调整导致的退货;(4)其他经销商或医疗机构退回的药品。

不合格药品及药品销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流程与制度

不合格药品及药品销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流程与制度

不合格药品及药品销毁管理制度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流程与制度一、背景为了保障药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制定不合格药品及药品销毁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该制度旨在确保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能够及时发现、记录、处置和销毁,同时要求相应的管理流程和制度。

以下是关于不合格药品及药品销毁管理制度的规定:1.不合格药品管理流程:(1)发现不合格药品:不合格药品可以通过药品质量检测、药品召回以及消费者投诉等途径发现。

(2)记录不合格药品:对于发现的不合格药品,应立即进行记录,包括药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数量、不合格原因等信息。

(3)处置不合格药品:不合格药品应进行分类处置,有部分可修复的可以进行处理,如重新包装、更换包装材料等。

不可修复的不合格药品应进行销毁。

(4)药品销毁:销毁不合格药品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确保销毁过程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2.退货药品管理流程:(1)接收退货药品:药店应设立专门的退货药品接收区域,及时接收消费者退回的药品。

(2)验收退货药品:药店应对接收的退货药品进行验收,确认药品是否完好无损、包装是否完好等。

(3)记录退货药品:对于验收合格的退货药品,应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药品名称、生产日期、批号、数量、退回原因等信息。

(4)处置退货药品:退货药品可以根据情况进行重新上架销售、销毁或者退回供应商等处理方式,并记录相应信息。

三、制度建设与完善1.建立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药店应制定并完善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明确相关责任人员和流程。

2.完善药品质量控制制度:药店应建立药品质量控制制度,加强对药品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确保销售的药品符合相关规定。

3.加强员工培训:药店应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确保流程的顺利进行。

4.定期检查与评估:药店应定期开展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5.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药店应密切配合药品监管部门的工作,与其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共同维护药品市场的秩序和消费者权益。

药品退出管理规定

药品退出管理规定

药品退出管理规定一、引言药品退出是指将不合格、过期、损坏等问题药品从市场中撤回的管理措施。

药品退出管理是保障公众用药安全的重要环节,对于维护药品市场秩序和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介绍药品退出管理的相关规定和要求。

二、药品退出管理的法律依据我国药品退出管理的法律依据主要是《药品管理法》、《药品质量管理规范》等。

依据这些法律法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并严格执行药品退出管理制度,确保药品质量和安全。

三、药品退出的种类1.不合格药品退出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质量控制制度,确保药品达到国家药品质量标准。

一旦发现不合格药品,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生产和销售,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时进行药品退出。

2.过期药品退出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经过质量评价和稳定性研究后所确定的可以保持一定质量和疗效的期限。

过期药品可能会因为药物成分变质而失去疗效,更严重的甚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过期药品必须及时被退出。

3.损坏药品退出药品在生产、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损坏,如药品包装破损、变色、异味等。

这些损坏可能会影响药品的质量和疗效,因此,损坏药品也需要进行退出。

四、药品退出的程序1.药品退出的发现与通知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控制度,不定期自检,及时发现不合格药品、过期药品和损坏药品。

一旦发现问题,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立即启动药品退出程序,通知相关部门和销售商。

2.药品退出的处置与销毁药品退出后,应当立即封存、标识和隔离,不得再上市销售。

药品退出应当由经过合格调查的专业机构进行处置和销毁,在过程中应当按照相关规定确保环境和人员安全。

3.药品退出的记录与报告药品生产企业应当详细记录药品退出的原因、种类、数量等信息,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相关部门应当建立药品退出信息的统一平台,对药品退出情况进行监测和管理。

五、药品退出管理的要求1.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健全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加强质量控制,确保药品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制度1.定义不合格药品:不合格药品是指不符合药品质量规范和标准的药品,包括制剂、原料药、包材等。

2.不合格药品的分类和处理:根据不合格药品的性质和程度,将其分为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和严重不合格三类。

轻微不合格药品可以进行再加工、整改;一般不合格药品可以进行退货、整改;严重不合格药品应予以销毁或报废。

3.不合格药品的记录和报告:医药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不合格药品记录和报告制度,及时记录和上报不合格药品的情况,向监管部门做好相关报告,并在内部组织进行分析和评估。

1.定义退货药品:退货药品是指医药企业因质量问题、过期、禁忌症等原因而退回供应商或生产企业的药品。

2.退货药品的分类和处理:根据退货药品的性质和原因,将其分为质量问题退货、过期退货、禁忌症退货等。

质量问题退货应由供应商或生产企业负责退款或更换产品;过期退货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销毁处理;禁忌症退货应及时进行沟通和协商解决。

3.退货药品的记录和报告:医药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退货药品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每一批次的退货药品的数量、原因和处理情况,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三、监管和处罚措施1.监管:监管部门应建立严格的监督检查制度,对医药企业的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抽查和检测,确保药品质量安全。

2.处罚:对于存在不合格药品和违规退货行为的医药企业,监管部门应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包括罚款、停产整顿、吊销执照等,同时公开曝光,以警示其他企业。

四、培训和宣传1.培训:医药企业应加强员工的药品质量安全培训,提高其对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的认识和能力,确保员工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2.宣传:医药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制度的宣传力度,提高患者和社会公众对药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和认识,促进整个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结: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制度是医药企业合法经营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医药企业应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得到妥善处理,同时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员工的药品质量安全意识,加强对患者和社会公众的宣传教育,共同维护良好的医药市场秩序和公共卫生安全。

药剂科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药剂科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药品及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1、入库验收时,发现包装出现破损、不牢、有异常响动或液体渗漏、标志模糊或脱落等现象,应拒绝入库。

2、药品储存期间发现破损、漏液等现象,应立即将其放入药库退货药品区,并及时汇报本部门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分析原因,及时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必要时由药库填写“药品退货记录单”做退库处理。

3、药品发放期间发现破损、漏液等现象,应确认其原因,若确定非患者人为因素,应将其收回,由当事部门填写“药品质量信息反馈表”随同问题药品一并交药库,由药库填写“药品退库记录单”做退库处理。

4、药库应及时与供应商、必要时与生产单位联系,就出现问题的药品,要求对方出具“产品质量情况说明”,就出现问题的原因、整改方法、今后质量保证等方面做出书面说明。

5、药库应及时索取“产品质量情况说明”并收集归档,应根据由药品质量问题所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对该品种做出提醒、警告等相应处理,必要时向科主任汇报并上报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做出暂停采购、停止使用或淘汰等处理。

6、不合格药品的定义:内外包装不牢、破损、有异常响动、液体渗漏、标志模糊或脱落、过效期、效期过近(特殊情况除外)等药品。

7、需要退货的药品:不合格药品、不符合效期管理规定的药品、各种原因停用的药品等。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规定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规定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2. 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 3. 职责
质量管理员负责对不合格药品实施监控管理,行使药品质量的确认权、不合格药品的处置权;
采购员负责对不合格药品的退货等处理; 保管员负责将不合格药品移入不合格区存放;
4. 内容
不合格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药品库区;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损、销毁应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不合格药品的范围
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该种药品的;
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必需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必需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
;
不合格药品的处理
对不合格药品由质量管理员发出药品停用通知,并及时收回所有问题的药品;
不合格药品属供货企业或生产企业原因的,应立即停止采购并联系退货事宜,;
4.. 对不能退货的药品,经质量管理小组审批、签字后,退回药库,由药库人员填写药品报损单并进行统一销毁,对特殊管理药品必须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并记录;。

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

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

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
是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不符合药品质量要求的药品进行管理的规定。

以下是一些通常适用的规定:
1. 不合格药品定义:不符合药品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控制标准的药品,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2. 药品生产者责任:药品生产者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对药品生产过程进行全面控制,确保生产的药品符合质量标准。

3. 药品抽样检测:相关管理部门会定期对市场上的药品进行抽样检测,对药品进行质量检验,不合格的药品将被认定为不合格药品。

4. 不合格药品的处理:不合格药品一经发现应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药品生产者应采取相应措施解决问题,比如召回不合格药品、清除市场上的不合格药品等。

5. 处理结果的报告和通知:药品生产者应向相关管理部门报告不合格药品的处理结果,并及时通知销售商和使用单位。

6. 监管部门检查:相关监管部门有权对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质量管理系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不合格药品管理规定,具体还需要根据各国家的法律法规来确定。

第 1 页共 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
管理规定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不合格药品和退货药品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杜绝不合格药品流入市场,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特制定本制度。

2. 依据
2.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及实施条例
3. 职责
3.1质量管理员负责对不合格药品实施监控管理,行使药品质量的确认权、不合格药品的处置权。

3.2采购员负责对不合格药品的退货等处理。

3.3保管员负责将不合格药品移入不合格区存放。

4. 内容
4.1不合格药品应存放在不合格药品库(区)。

不合格药品的确认、报损、销毁应有完善的手续和记录。

4.2不合格药品的范围
4.2.1 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4.2.2 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以他种药品冒充该种药品的;
4.2.3 国务院药品监管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4.2.4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必需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必需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4.2.9 不注明或更改生产批号的;。

4.3不合格药品的处理
4.3.1 对不合格药品由质量管理员发出药品停用通知,并及时收回所有问题的药品。

4.3.2 不合格药品属供货企业或生产企业原因的,应立即停止采购并联系退货事宜,。

4..3.3 对不能退货的药品,经质量管理小组审批、签字后,退回药库,由药库人员填写《药品报损单》并进行统一销毁,对特殊管理药品必须在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下进行销毁并记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