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体罚 也是教育的好方法

合集下载

体罚孩子的好处_家庭教育

体罚孩子的好处_家庭教育

体罚孩子的好处_家庭教育体罚孩子的好处有哪些1,适当的体罚,让学生长记性;2,适当的体罚,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力;3,适当的体罚,可以防止孩子养成飞扬跋扈唯我独尊的坏习惯;4,适当的体罚,能让孩子对错误的事情起到警醒作用;家长体罚孩子的初衷一、是用体罚体现自己的正确。

父母体罚孩子的最初根由,都是有道理的,肯定都是孩子有不正确的行为。

父母一气之下,认为只有体罚,才能体现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反对。

二、是用体罚体现自己的权威。

受体罚孩子所犯的错误,往往是父母以前曾经告诫过,但孩子没有注意、或者没有记住而重犯的。

由此有的父母认为,这是孩子故意违犯的,是挑战自己的权威,“不打不长记性”,不打不足以体现自己的权威。

三、是用体罚来让孩子纠正错误。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不打就难以改正错误,或者不能很快改正错误。

体罚孩子遵循的原则第一:适度原则罚孩子,一定要“适度”,俗话说,常骂不惊,常打不怕。

经常打孩子,孩子就会习惯于挨打,逐渐养成一种即使挨打也满不在乎地态度,结果使孩子成为一个具有顽固反抗精神和暴力倾向的人。

我原来的一个同事,他儿子成天逃学,整天沉溺于网吧,还会和一些不良少年打架斗殴。

同事气得没有办法,隔三差五就会痛打一顿。

可是不仅不起作用,还使孩子变本加厉,据同事气愤地说,孩子不仅在挨打时一动不动,摆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样子还会恶狠狠地看着他。

后来我离开了那个单位,那孩子现在怎么样了也不得而知,但我想他也许不会成为心理很健康的人吧。

家长如果真要教训孩子,一定不要使用任何工具,用手打几下孩子的屁股就行了。

家长期望完全通过打来教育孩子的做法,肯定是错误的。

一味打,只会造成孩子种种不良的心态和心理偏差,决不能获得教育孩子的效果。

第二:及时原则尽可能在孩子发生不良行为时马上加以惩罚,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

如果事情过去几天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惩罚,孩子会不明就理,甚至不清楚自己为何受罚。

学校体罚的辩论辩题

学校体罚的辩论辩题

学校体罚的辩论辩题
正方观点:
学校体罚是一种有效的纪律手段,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在学校体罚的过程中,学生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校园生活。

同时,学校体罚也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让其他学生知道违规行为会受到惩罚,从而有效地维护了校园秩序。

此外,学校体罚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自律意识和责任感,培养他们的坚韧性格和顺从性格。

名人名句,孟子曰,“不教而杀之,教之而不杀之,所以杀之也。

”这句话说明了在某些情况下,体罚是必要的教育手段。

经典案例,在某所学校,一名学生因为在课堂上捣乱而被老师体罚,之后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开始认真对待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提高。

反方观点:
学校体罚是一种严重侵犯学生权益的行为,会造成学生身心受
到伤害。

在学校体罚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情绪,对老师和学校失去信任,甚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此外,学校体罚也容易引发家长和社会的不满和抵制,对学校形象和教育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相反,应该通过其他方式,如心理辅导、家校合作等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名人名句,康德曾说过,“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

”这句话表明了人的尊严和权利应该受到尊重,不应该被当做工具来对待。

经典案例,在某所学校,一名学生因为被体罚而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最终导致了严重后果。

以上是我对学校体罚辩题的正反方观点的阐述,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一议题。

体罚的教育更有效

体罚的教育更有效

体罚是教育的重要手段当今社会提倡爱的教育是主流,但是没有哪个老师家长是完全摒弃体罚的。

体罚的范围很广,我们所说的体罚是指孩子犯错之后,加以说明道理和孩子达成协议的一种体罚,可以选择的方法很多,不是指伤害孩子健康的体罚!我认为当今的教育理念就是溺爱,学生没错,有错的总是教师。

学生从小就没有做错了事要受惩罚的理念。

第一,体罚是对身体的惩罚,是相对于口头教育而言的,包括跑步、俯卧撑、罚站、打手心等。

我们和对方辩友一样不希望对我们祖国的未来做出过度的身体惩罚,然而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一直出现在我国几千年的教育之中,其效果在于让孩子用身体的感受,记忆所犯错误,以避免再次犯错。

体罚能起到一种警戒的作用,孔子所描述的“不贰过”,正是在遇到同样的错误时候,能提前想到当时所犯错误带来的后果,如果后果只是“爱的教育”,那么必然不能足够警示孩子。

第二,如今孩子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良好,受到夸奖较多,溺爱不少,很少吃苦,因此在犯错后受到的都是“爱的教育”了,根据边际效应,显然是体罚更有效。

第三,孩子还在人格的形成阶段,很多孩子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知识也有限,例如在客人来临的时候偷吃给客人的糖果,在孩子看来并没有什么错,你就是再怎么“爱的教育”,他们也不会服气,而放任则可能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这时候进行适当的体罚,能够中止孩子养成坏习惯,待孩子长大后也不会为自己当年养成的习惯而后悔。

第四,所谓棍棒底下出孝子,所谓严师出高徒,不是没有道理的,严厉的管理往往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而溺爱往往阻碍孩子成长。

体罚也是理性的体罚,不是愤怒的体罚,是讲究方法的体罚. 体罚是通过适度的肢体性的惩罚来达到教育孩子的手段,这要与虐待分开,并且要强调一个度的问题,过度的话,体罚就会就变成一种变相的伤害孩子。

实际上“爱的教育”和“体罚的教育”要对立起来看很难区分,体罚也是爱的表现。

爱的教育中教育者温和体贴,但在应用体罚的同时教育者未必是不近人情的;爱的教育的施行者会耐心解释,体罚教育的施行者未必不会,那么最基础的变化就是严厉程度和是否应用体罚了。

体罚学生:教师的深度体验(5篇)

体罚学生:教师的深度体验(5篇)

体罚学生:教师的深度体验(5篇)前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顽皮或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这使得我们面临着教育与惩罚之间的抉择。

本文档将探讨体罚学生的深度体验,并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1. 体罚的定义与分类体罚是指教师对学生肉体进行惩罚的教育方式。

它主要分为轻度体罚和重度体罚。

轻度体罚包括罚站、罚款、打手心等,而重度体罚则包括打屁股、鞭打、踢打等。

我们需要明确,体罚并非教育学生的唯一手段,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被视为一种必要的手段。

2. 体罚的利与弊体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1. 快速纠正学生错误:体罚可以立即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从而达到改正错误的目的。

2. 形成敬畏心理:适当的体罚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畏心理,有利于课堂管理和教学秩序的维护。

3. 培养自律意识:通过体罚,学生可以学会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缺点:1. 可能导致身心伤害:过度体罚可能会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甚至留下心理阴影。

2. 引发法律纠纷:不当体罚可能导致家长投诉,甚至引发法律纠纷,对教师和学校造成不良影响。

3. 恶化师生关系:频繁使用体罚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影响教学效果。

3. 体罚的适用场景与原则体罚应在以下场景下慎重考虑:1. 学生行为严重违反校规校纪。

2. 学生多次劝告无效,影响课堂秩序和教学进度。

3. 学生存在严重道德问题,如欺骗、偷窃等。

在使用体罚时,教师应遵循以下原则:1. 合法性:遵循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体罚行为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 适当性:根据学生的年龄、性格等因素,适当选择体罚方式和程度。

3. 及时性:体罚应立即执行,以达到教育效果。

4. 单一性:尽量避免连续对同一学生进行体罚。

4. 体罚的替代手段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我们应尽量寻求替代体罚的有效手段,如:1. 口头警告:对学生的错误行为进行警告,提醒其注意改正。

辩论赛:惩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辩论赛:惩罚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二、讲究惩罚艺术其实,在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惩罚教育也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教育手段,惩罚教育不是体罚教育,有它本身的原则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如果能恰当地发挥它的作用的话,对学生的教育效果将更加完美,我们的教育手段也会进一步完善。

说到惩罚,有的人总是讳言教育惩罚,可是离开了惩罚的教育还是完整的教育吗?应该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

教育,无非就是人格熏染和行为养成,而行为的养成必须靠训练,训练就是强迫,所谓强迫就是学生没有做到就必须惩罚。

小学生正处在混沌期,必须严格要求,把根扶正。

在矫正的过程中难免会经历痛苦,但谁会否认接受一些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没有裨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惩罚教育是以尊重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帮助教育学生为最终目的,对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纠正。

它是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通过使其承担由于自身过错而带来的责任,达到使学生认识错误,不再犯错为目标的教育方法,它与表扬表面上对立,实质上统一,都是要达到教育人的目的。

一、什么是教育意义上的惩罚所谓惩罚是指“实施处罚使犯错误的学生身心感觉痛苦,但不以损害受罚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处罚方式。

惩罚是一种权力而非权利,是教师用于惩处违反学校学习生活规范的学生的权力,是针对学生违反规范的行为。

惩罚权首先来自学校,教师就是一个执行者。

因此,我们认为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是学生接受另外方式的教育。

所以惩罚绝不等于体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让你觉得难堪,打击你的自信心。

所以笔者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二、惩罚教育存在的必要性1、教育惩罚既是教师管理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小学教师,更是责任重大,因为一个人的品格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时代形成的。

如今教育界普遍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要老师追求春风化雨般的教育效果。

用爱心教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自信固然是一种方式,然而,我们不得不关注这样一种现象,现在的孩子几乎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眼中的龙凤,小皇帝,百般宠爱。

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我们的观点是:体罚比爱的教育更有效。

因为爱的教育只能让受教育的人感到一时的温暖,但其起不了治根治本的作用,“治标不治本”,还不如不治。

爱的教育太过柔情,不会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容易忘却,很有可能在这个地方再犯错。

b5E2RGbCAP而体罚则不同了,体罚可以让受教育的人留下痛至皮肉的教育,也许体罚有些不对,但体罚就如同家长打孩子一样,是为了让受教育的人记住这一次,从而改正错误,而不是用温暖去包容,这样不适合那些需要体罚的人。

plEanqFDPw那么,假如爱的教有比体罚更有效,那为什么劳改局、拘留所为什么不用爱的教育去对付那些坏人呢,每个人本身都有惰性,都有不好的习惯。

此时,单单用爱去唤醒是没有用的,有句话说“惩罚你的肉体就是为了拯救你的灵魂”。

(注意不要否定“爱是有效的”,你要证明的是个“更”字)当面临一件具体的事的时候,是没有时间让你用“爱”这种慢功夫去应对的。

先用“体罚”让这个犯错误的人知道该怎么做,再用“爱”来教育他为什么要这么做……(总之一定不要否认爱的教育也是有效的,不然,让对方抓住把柄就没有希望了)DXDiTa9E3d体罚是指适度的体罚,并不是一味的体罚。

爱的教育如果更多,便会变成溺爱,这样当然是弊大于利。

再说了,“打在身上,疼在心里”,“棍棒底下出孝子”,“打是疼,骂是爱”,“名师出高徒,严父出孝子”……这些不都是说出了适当体罚的好处了么,RTCrpUDGiT对于那些顽固不化的人,当然只能采取适当的体罚来惩罚他。

在一定的情况下,适度的体罚是非常有效的。

身体的疼痛,能让人记忆更深刻。

但,我们认为体罚应该与爱的教育相结合。

体罚一个人时,一定要让他懂得你的目的是教育他,出发点是爱,否则,只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

而且体罚中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心,身体的疼痛,会让他对错误有更深的印象,说不定,以后他会感激对他施以体罚的人。

而如果伤到了自尊心,很可能会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

惩戒教育是一种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惩戒教育是一种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教师称惩戒教育是一种不可少的教育手段日前,西安市莲湖区某小学一英语老师,因学生没有把课文背下来,一怒之下用铁棍打13名学生的屁股,造成5名学生几天后屁股仍然青紫、淤血。

此事一出,该不该体罚学生的话题,再次引起人们的热议。

虽然大多数人对体罚持反对意见,但为数不少的人仍认为“不打不成器”;不少人也认为,惩戒教育也是教育的一部分,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很难找到惩戒教育的身影。

惩罚教育,应该把握好尺度雒红艳(西安市六中教师):我教的是高中学生,就不存在打不打的问题,因为孩子们已经长大了。

但我也遇到过一些学生,你批评他两句根本就解决不了问题,老是编一堆谎言来应付你,这个时候,如果一味的纵容就是害学生了。

有些学生吃软不吃硬,有些吃硬不吃软,每个学生的情况也不同,在这样的情况下,适当的惩罚,可能效果就会更明显,但要有尺度。

于亚男(退休教师、曾获得“全国百名优秀母亲”称号):作为老师来说,出发点再好,也不能太出格了。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轻轻地打两下,或许还可以理解。

要对孩子有训诫,孩子没有压力也不行,一个孩子送到学校,老师不敢说不敢动,这样老师也就无法开展工作。

申臻:如果说体罚学生是为他好,那这个“为他好”的尺度是什么呢?让他听话就是为他好吗?他不写作业你揍他就是为他好吗?学生不会做题不会背课文,我希望这些不要再成为体罚的理由。

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再好,心理与人格被扭曲,这无疑是更糟糕的。

学生成绩至上的观念必须改变,学生“学做人”出现问题,再适当的体罚才行。

法治社会,体罚是不能容忍的梁伟(高校教师):刚才有不少人提到,这次事件中,大家都认为打得太残忍了,打得太狠了。

如果打的不是十几个学生,打的是一个学生,只是打两下,可能许多家长都会认为,这不算个什么事。

实际上,不光是老师不能打学生,家长也不能打孩子。

批评、处分这个打人的老师,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就是如何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依法施教。

吴志有(小学校长):我国的《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都有明确的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这个底线不能动。

打骂孩子的好处

打骂孩子的好处

打骂孩⼦的好处 打骂孩⼦的好处,孩⼦的健康成长是⽗母都很关注的⼀个问题,对于孩⼦的教育也是不能忽视的⼀个问题。

打骂孩⼦的好处其实是存在的。

下⾯⼩编带你⼀⼀了解! 打骂孩⼦的好处 1、打骂孩⼦的好处是存在的,但要打骂得有度 我所提倡的打骂并不是说孩⼦只要⼀做错就往死⾥揍,毕竟是孩⼦,下狠⼿揍也是受不了的,肯定就会出问题,换成这样揍你,你也会出问题的。

应该是当孩⼦第⼀次犯下某种错误的时候,就相应的“打骂”,让他明⽩这事这样做是不对的,直接让他体验⼀下这样做的最直接的后果,也就是现在所谓的“长长记性”,当孩⼦认识到⾃⼰的错误并改正之后,再跟孩⼦说些道理,当然也不是我们整天说的那些⼤道理,要尽量以孩⼦能听懂的⽅式表达出来,这时候才能达到打骂的真正效果。

2、对于教育孩⼦,适当的打骂是必要的 不是说孩⼦不听话就必须体罚,只是想说体罚孩⼦在教育孩⼦的过程当中肯定是少不了的。

就拿我⼩时候来说,不肯写作业,到处疯着玩,我妈如果不追着我打,让我回家做作业,⽽只是等我玩好了回家了,给我说些⼤道理,那我只会嫌烦,觉得没什么⼤不了的,反正只要上学前把作业做完就⾏,可是被打了⼀顿之后,就会想,不写作业就出去玩会挨打的,得先把作业完成了再出去。

打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这个合理性是建⽴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度的基础上的,所以,各位家长,对于孩⼦,适当的打骂是必要的。

3、适当体罚孩⼦,能让孩⼦深刻体验更多 适当体罚孩⼦,让他明⽩做错事情应当承担责任,并学会承受压⼒,是有好处的。

现在多数孩⼦都是独⽣⼦⼥,往往都是⾐来伸⼿饭来张⼝,不知稼穑不分五⾕。

是在各种新奇⾷品,成箱玩具的陪伴下长⼤的。

⼤⼈们“捧在⼿⾥怕摔着,含在嘴⾥怕化了”,疼都来不及,怎么舍得动⼀根指头?孩⼦犯了错误即使妈妈有时⽓不过想打孩⼦,也在爷爷奶奶疼爱下望⽽却步。

只有“⼗全⼗美”的⽗母才会绝对不打孩⼦,⽽世界上极少有如此完美的⽗母。

问题的关键不是能不能打,要不要打,⽽是应该怎样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当的体罚也是教育的好方法
中国有句老话:棍棒底下出孝子。

现在很多人对这句话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说那都是老皇历、老“古董”了,不符合现代的教育理念,也不适合现代的孩子,早该进“历史博物馆”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下面,我想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教学生涯以及育儿生活的实际,谈一点不一样的看法,那就是:体罚,如果运用得恰当,也不失为一种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我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家里有兄弟姐妹五人。

繁重的体力劳动、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活,常常让父母心力交瘁。

他们不可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子女的教育上,他们也从来没有学过什么系统的育儿理论,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方式就是最简单也最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体罚。

每当我们做错了事情,父母就会拿出一根细细的藤条,或轻或重地抽打在我们屁股上。

这轻或重的标准,那就是依据我们所犯错误的大小来决定。

兄弟姐妹中,我是老大,也是比较听话的,所以,我挨打的次数比较少,我记得只有两次。

一次是我因嘴馋偷吃了邻居的三个苹果,邻居怒气冲冲地找上门来理论,父母把我暴打了一顿。

还有一次是我因考试发挥失常,只考了70分,害怕被父母责骂,我悄悄把70改成了90。

结果弄巧成拙,被细心的父亲发现,又
受到“棒子烧肉”的惩罚。

这两次被体罚的经历,我终身难忘,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格开始初步形成,这让我终身受益。

我最小的弟弟曾经深得父母的宠爱,父母根本不舍得动手打他。

结果他刚十岁时,就变得暴戾乖张、肆无忌惮,经常惹事生非,搅得四邻不安。

父母无奈之下只好对他放弃“怀柔”政策,也毫不留情地拿起了“大棒”。

不久就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在“大棒”的威慑之下,他开始懂得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再为所
欲为了,慢慢朝着好孩子的方向发展。

如今,我们兄妹五人都成为明事理、有修养、也有点作为的人,这充分证明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可取之处。

大学毕业之后,我走上了三尺讲台,成为一名“孩子王”。


我怀着满腔热情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时,我才知道,“孩子王”真不是好当的。

孩子们在家里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他们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自以为是,唯我独尊,听不得一点不同意见,批评他们几句,他们就会牢骚满腹,甚至心怀怨恨。

而且,道理讲得再多、再透彻,他们当面唯唯诺诺,过后依然我行我素。

这样,刚开始时,我所带的班学习、纪律都比较差,为此我十分苦恼。

后来,学校里一位有经验的老教师苦口婆心地对我说,对这些孩子呀,你千万不能心慈手软,否则他们就可能骑在你头上作威作福。

一语点醒梦中人。

从此之后,我开始对那些调皮捣蛋、屡教不改的学生进行一些“体罚”。

如罚他们面壁思过、罚他们围着大操场跑步等等。

渐渐
地,我发现,学生们真的变了很多,变得守纪了,懂事了,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也提高了许多。

尝到甜头的我,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便会时时用用这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女儿出生之后,我有意识地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自认为凭这些教育孩子已经绰绰有余了。

特别是对现在提倡的赏识教育我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认真学习和体会,我觉得这确实是一种非常好的育儿方法。

是呀,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和肯定呢?谁不渴望得到别人的表扬和夸奖呢?于是,在对宝贝女儿的教育过程中,我更多的是采用了这种方法。

每当她取得一点成绩时,我会对她赞不绝口;即使她做了错事,我往往也是避重就轻,多找她值得肯定的地方,对错误一带而过。

在我的赏识和赞扬之中,女儿确实取得了不少成绩,让我感到十分欣慰,可是,与此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女儿变得越来越任性,越来越张扬。

很多时候,当我心平气和地指出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时,她要么不以为然,要么大哭大闹。

我开始时总是耐心地对她摆事实、讲道理,可往往收效甚微。

后来,我慢慢意识到,对待年幼的孩子,必要的体罚可能是不可缺少的。

在她六岁那年,当她因一点小事而无理取闹,被反复劝说仍大吵大闹之时,我破天荒地拿出家里的鸡毛掸子狠狠地打了她,她当时感到十分吃惊,大大的眼睛里噙满了泪水,可怜巴巴地看着我,似乎有些不敢相信一向和蔼可亲的妈妈竟然会动手打她。

可她很快发现这就是
事实,不可改变的事实。

她低下了头。

那之后,她无理取闹的事情再很少发生了。

随着她年龄的增长,新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对她的教育,我当然也是以积极的鼓励和和颜悦色的批评为主,但是,当这些方法不凑效时,我也对她进行一些体罚,还真的挺管用。

比如纠正她的一个坏毛病,有时讲再多的道理她都置若罔闻,可对她进行体罚,一次或几次就解决了问题。

初尝甜头的我,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把体罚作为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转眼七年过去了,女儿已长成了一个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已是一名初中学生。

她无论是性格、品质还是学习习惯都很不错,为此我常常感到十分自豪。

总之,我觉得对子女的教育是每个母亲终身都要用心学习的一门课程。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会不断出现,让我们对子女的教育能更科学、更合理、更行之有效。

但是,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和抛弃。

比如体罚。

因为孩子的自制力往往不够强,适当地对孩子实施一定的体罚,能增强他们的自律能力,督促他们改正错误,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

当然,对孩子进行体罚教育,一定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且要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心理的承受能力,把握好分寸和尺度,切不可经常使用,更不能把体罚演变成一种家庭暴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