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与种族和解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与种族和解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是一个历史悲剧,这个制度曾在南非民族间引起了分裂和矛盾。
然而,在这个黑暗的时期,尼尔森·曼德拉这位伟大的领袖崛起,为南非的种族和解与和平奠定了基础。
本文将探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背景、曼德拉的斗争和南非的种族和解。
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背景20世纪初,南非民族之间的种族矛盾加剧。
1910年南非成为英联邦的一部分后,白人政府开始实施种族隔离政策,剥夺了黑人的政治和经济权利。
1948年,国家党上台后,种族隔离制度进一步加强,这一制度被称为“种族隔离”或“种族隔离制度”。
种族隔离制度将南非的人口分为白人、有色人种(包括印度人、混血人种和非洲人)以及黑人,并在社会、政治和经济领域实施种族隔离政策。
二、曼德拉的斗争曼德拉是南非历史上最伟大的领袖之一,他始终致力于消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他成为了非洲人民国民大会(ANC)的领导人,并通过非暴力抗议活动、议会斗争和国际压力等手段,努力争取黑人的平等权利。
曼德拉因其抗议活动被捕并被判处终身监禁,在狱中度过了27年的岁月。
然而,他的精神和勇气激励了南非人民和国际社会,使得种族隔离制度逐渐受到关注和抗议。
三、南非的种族和解1990年,时任南非总统弗雷德里克·威廉·克拉克宣布解除曼德拉的监禁,并开启了南非的和解进程。
1994年,南非进行了首次全民代议制选举,将种族隔离制度正式终结,并替代为非种族主义的民主制度。
曼德拉成为了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在曼德拉的领导下,南非实施了一系列的和解政策,促进了种族间的理解和和谐。
南非通过建立真相和和解委员会,追究过去种族隔离制度的罪行,同时鼓励和展示种族和谐和宽容。
在曼德拉的努力下,南非取得了显著的进展,种族间的紧张局势得到缓解,并建立了多元、包容和平等的社会。
南非的种族和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解决种族冲突的典范。
结论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曾经是一个黑暗时期,但南非的种族和解则展示了人类坚强意志和对和平的追求。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历史演变和后果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历史演变和后果南非曾经实行过长达46年的种族隔离政策,也叫种族隔离制度,它是指在南非国内,白人与黑人等其它族群被割裂开来,依照种族区别充分实行隔离和剥削。
种族隔离政策也是南非历史上一段最为黑暗的时代,不仅严重侵犯了黑人群众的人权,同时也让整个南非社会陷入了深重的痛苦中。
一、种族隔离政策的源起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起源于十八世纪后期,随着欧洲殖民者对美洲和非洲的掌控程度日益加深,南非也逐渐成为欧洲殖民帝国扩张过程中的落脚点。
南非在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统治下,殖民者用高度歧视的方式对待黑人,把其居住地区割裂成小范围,种族隔离的根基逐步形成。
1948年4月,当时的南非政府正式宣布启动实行种族隔离的政策,同时对黑人整个社会施加了极大限制,甚至连公共交通设施的使用都进行区分,这也意味着黑人和白人在南非遭遇了空前的贫困和困苦。
二、较为典型的种族隔离政策(一)种族隔离定居政策种族隔离定居政策,是南非种族隔离的最典型表现,也是南非政府对黑人采取强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定居计划将居住在不同地区的黑人分散到不同或同一地区,使他们聚居在不同的社区中,并使社会基础设施少得可怜,不少城市的基础设施非常落后。
(二)种族隔离就业政策在种族隔离政策中,南非政府认为黑人群体过多而另其难以获得足够的就业机会,于是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就业隔离政策,黑人群体被迫在类似于垃圾场之类的小地方工作,变成低保障、低收入、高风险的种族隔离类型的社会底层。
(三)种族隔离客户消费在南非旅游业中,种族隔离同样非常典型。
在政府的规定中,黑人无权享有五星级酒店的服务,在国家的餐厅、花园等场所,黑人不能与白人有任何接触和混在一起。
这种种族隔离制度影响和伤害极为严重,也让南非的旅游产业受到了非常大的损失。
三、种族隔离政策的后果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后果非常严峻,表现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一)鲜明的种族隔离导致了南非社会的撕裂在南非的历史演变过程中,黑人和白人之间的矛盾更加激化,同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种族之间难以减轻的矛盾。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也被称为种族隔离制度,是指在南非历史上实施的一系列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措施。
这一政策在1948年至1994年间持续存在,在这段时期内,南非社会被严格分割为白人、黑人、印度人和有色人种四个种族群体,每个群体享有不同的权力和权益。
1. 背景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起源于殖民时期,当时荷兰和英国殖民者在南非建立了殖民统治,并将南非当做资源和劳动力的来源。
种族隔离制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南非议会在1910年成立后,开始出台一系列种族隔离法律。
2. 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种族隔离政策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来落实。
这些法律以及相应的行政措施限制了不同种族之间的交往和平等权益,并强化了白人的优先地位。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 居住地分割:法律规定不同种族必须住在指定地区,这使不同种族的社区被隔离开来,形成了种族隔离的住区。
b. 教育差异:政府推行了种族隔离的教育制度,不同种族的学校被分割,白人学校享有最好的资源和教育条件,而黑人学校则面临严重的资源短缺和教育不平等。
c. 就业歧视:种族隔离政策限制了不同种族在工作岗位上的机会和发展空间。
黑人和有色人种往往被迫接受较低的工资,并且在许多行业中被排斥在外。
d. 公共设施分离:公共设施如公园、医院、餐馆、电影院等也被分割,不同种族之间被禁止共用同一设施。
3. 对社会的影响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对社会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和不公正。
这种隔离政策导致了严重的种族歧视和社会不稳定,加剧了种族之间的紧张关系和冲突。
白人社会享有特权,而黑人和有色人种则被剥夺了基本权益和机会。
同时,种族隔离政策也严重影响了南非的经济发展。
由于黑人和有色人种在就业和教育方面的受限,他们往往无法发挥自己的潜力和才华,这使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到了限制。
4. 种族隔离政策的终结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在国内外的压力下逐渐受到质疑和抵制。
国际上持续的制裁和反对运动促使南非政府开始重新考虑这一政策。
1994年,南非实现了民主和平转型,种族隔离政策被废除,种族平等和多元文化成为南非新的基石。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种族歧视与民族解放的斗争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种族歧视与民族解放的斗争南非曾经实施的种族隔离制度是世界上最著名、最令人震惊的种族歧视政策之一。
该制度导致了南非不同种族群体之间的深刻分歧和冲突。
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种族主义的斗争也催生出了伟大而不屈的民族解放运动,推动南非实现了种族平等和和解。
本文将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为背景,探讨种族歧视与民族解放的斗争。
一、种族隔离制度的背景与实施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由白人少数统治的南非政府开始实施一系列严苛的种族分离政策。
该制度将南非人口按种族划分为白人、黑人、印度人和有色人种,并严格限制了不同种族之间的交流和平等权利。
在这一制度下,南非黑人遭受到了最严重的歧视和剥削。
他们被剥夺了公民权利、土地所有权和教育机会,被迫居住在贫民窟和种族隔离的黑人居住区。
同时,白人政府还通过种种法律和政策来确保白人优先。
二、种族歧视引发的抗争和民族解放面对种族隔离制度带来的歧视和不公,南非各种族群体开始团结起来,共同抵抗种族主义政权。
这一抗争以各种形式展开,包括非暴力抗议、文化抵抗和武装斗争,形成了南非民族解放运动的核心。
其中,非暴力抗议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像纳尔逊·曼德拉、沃尔特·西苏卡等领导人通过和平示威、罢工和公开演讲,呼吁实现种族平等和民主。
这些抗议活动虽然受到白人政府的严厉镇压,但是激发了更多人的觉醒和参与。
与此同时,一些组织也采取了武装斗争的方式。
例如非洲人国民大会(ANC)的军事翼组织“恐怖分子”(Umkhonto we Sizwe)发动了多起炸弹袭击和游击战争,以对抗白人政府和种族隔离制度。
这些斗争活动使得种族主义政府在国际上受到谴责,并逐渐动摇了种族隔离制度的根基。
三、民族解放的里程碑和南非的和解南非的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了许多重要的里程碑,这些里程碑对结束种族隔离制度和实现民族和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1994年的南非大选,这是南非历史上第一次不分种族进行的全民普选。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又称为“白人统治”,是一种强制性的种族隔离政策,于1948年至1994年间在南非实施。
这个制度违反了人权原则,给南非人民带来了长期的苦难。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确立起源于种族歧视和殖民主义思想。
在这个制度下,南非被分成了四个不同的种族群体:白人、黑人、印度人和混血儿。
白人享有绝对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力,其他人群则被剥夺了基本的权利。
在南非,种族隔离的核心原则是种族纯洁性,白人统治者通过立法和政策来确保各种族之间的隔离和分离。
在种族隔离制度下,白人、黑人和印度人被迫居住在不同的地区,受到了严格的居住地限制。
黑人只能居住在被称为“保留区”的贫困地区,白人则享受着最好的资源和设施。
除了居住地限制,黑人还面临严格的职业限制,他们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和低收入工作。
这使得黑人整体上陷入了贫困和社会边缘化的境地。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还强迫黑人和其他种族接受不平等的教育。
黑人学校的设施差劲,教育质量低下,与白人学校相比差距巨大。
这导致黑人教育的发展受到严重限制,使得他们缺乏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晋升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南非种族隔离制度对黑人实施了严厉的法律和监禁制度。
在这个制度中,黑人常常被迫屈服于不公正和残酷的惩罚,包括大规模的殴打、酷刑和处决。
此外,黑人也被剥夺了参与政治和民主过程的权利,他们无权投票,并受到长期的政治压迫。
然而,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统治下,人们开始反对这个不正义的体制。
内外部的压力逐渐增加,南非国内的抗议行动日益激烈。
直到1994年,尼尔逊·曼德拉当选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才宣告结束。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废除标志着南非人民重获自由和平等的开始,但种族隔离留下的社会问题至今仍然存在,不易解决。
然而,南非人民在克服过去的动荡中表现出了巨大的勇气和韧性,为全世界树立了一个激励人心的榜样。
总结起来,南非种族隔离制度是一种引发了严重人权问题的制度。
它对南非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庞大的不公平和歧视。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什么?

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是什么?自纳粹德国种族隔离政策的悲剧之后,南非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种族隔离政策实施国之一。
那么,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到底是什么?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
一、种族隔离政策的历史背景1948年,南非国民党当选为南非政府,开始实行种族隔离政策。
这是因为南非国内种族之间存在巨大的冲突,政府决定采取这种政策来避免冲突加剧,并且保护白人的权益。
二、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过程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种族分开,即白人、黑人、印度人和色人各自居住在不同的地方。
第二层次是种族隔离,即从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彻底地扭曲种族之间的差异。
第三层次是平等代替,即政府采取各种手段来让黑人种族服务于白人。
最后,第四层次是剥夺,即政府从黑人手中夺取土地、自由和他们的公民权利。
三、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的后果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导致了许多的社会问题。
一方面,它严重削弱了南非的经济增长和生产力。
另一方面,它导致了社会恐怖、仇恨和分裂。
黑人社区生活质量低下,缺乏教育和医疗保健资源。
而在白人社区内,生活条件奢华,享有最好的服务和设施。
四、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在Nelson Mandela的领导下,反对种族隔离的民主运动取得了胜利,南非政府终于在1994年正式实现了种族融合。
这标志着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
总之,南非的种族隔离政策在南非历史上留下了严重的烙印。
这种政策导致了社会恐怖、仇恨和分裂,对南非的经济和生产力造成了极具破坏性的影响。
如今,南非已经实现了种族融合,这为整个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希望。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实施探索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社会的影响反思平等和人权的重要性

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实施探索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社会的影响反思平等和人权的重要性南非种族隔离制度,也被称为种族隔离政策,是南非历史上一段黑暗而残酷的时期。
从1948年到1994年,南非实施了一系列旨在维护种族分离和种族优先的政策,导致了南非社会的巨大分裂和不公。
本文将探讨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实施,其对南非社会的影响,并对平等和人权的重要性进行反思。
一、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实施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实施始于1948年,当时由国民党领导的南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较为极端的种族分离政策。
这些政策将南非的人口划分为四个种族类别:白人、黑人、有色人种和印度人。
各个种族被强制要求在特定区域居住,并且根据自己的种族身份受到不同的待遇。
种族隔离制度还通过一系列法律和政策进行了进一步的巩固。
例如,通过《土地法》将黑人限制在特定的乡村地区,无法拥有和经营农田。
《教育法》也对不同种族的学校进行了明确的分离,严重影响到了黑人和有色人种的教育权利。
二、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社会的影响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社会造成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最直接的影响莫过于对社会的巨大分裂,使得不同种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变得极为困难。
白人、黑人、有色人种和印度人的生活在各自的区域内发展,很少有机会接触和了解其他种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
同时,种族隔离政策也造成了巨大的不平等。
白人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和资源,享受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就业机会。
而黑人和有色人种则被剥夺了许多基本的权利和机会,经济和社会地位大幅落后。
这导致了广泛的贫困和社会不稳定。
此外,种族隔离政策对南非的国际形象也造成了负面影响。
南非成为全球唯一一个采取种族隔离政策的国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谴责和制裁。
这进一步加剧了南非社会的孤立和紧张气氛。
三、反思平等和人权的重要性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存在和实施让我们深刻反思平等和人权的重要性。
平等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无论种族、性别、宗教或其他任何身份。
每个人都应该受到平等对待,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建立与反对运动

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建立与反对运动南非种族隔离政策(Apartheid)是南非历史上一段极其黑暗的时期,这一政策建立于1948年至1994年期间,实行了严格的种族隔离和歧视制度。
这个政策的建立与反对运动,对南非社会和全球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一、种族隔离政策的建立1948年,南非人民党(National Party)赢得选举,开始进行种族隔离政策的立法和实施。
这个政策旨在完全分割白人和非白人社群,加强白人的种族优势地位。
政府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包括迁离原居地、种族分类等方式,将非白人社群置于恶劣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
由此,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逐渐确立,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割裂和不平等问题。
二、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与影响1. 国家大规模的种族隔离措施南非政府通过颁布一系列种族隔离法律,对非白人实行种族隔离。
这些法律限制了非白人在教育、卫生、住房、就业等方面的权利。
例如,《种族分类法》规定了人们必须根据皮肤颜色、血统等来确定自己的种族身份,这对于种族隔离政策的准确实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2. 种族隔离带来的社会不平等种族隔离政策严重剥夺了非白人的基本权利和社会机会,导致了社会不平等的加剧。
非白人社群遭受到经济上的压迫、教育上的限制以及公民权利的剥夺。
白人则享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教育资源和公共服务,形成了明显的种族鸿沟。
3. 日益增长的反对运动随着种族隔离政策的实施,反对运动也逐渐兴起。
非白人社群和一些白人人权倡导者团结起来,对抗种族隔离政策,争取平等权利和废除种族隔离制度。
例如,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ANC)等组织领导了大规模的示威抗议活动,并采取了一系列非暴力抗议行动,如罢工、抵制种族隔离法律等。
三、种族隔离政策的结束与后果1. 废除种族隔离政策的努力国内外的国际社会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批评和制裁加剧了废除这一政策的进程。
1976年苏里南内战爆发,种族关系紧张加剧,南非政府日益受到国际压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摘自:《史林》1997年第2期,作者:余建华,原题为:《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兴废》“种族隔离”(Apartheid)是南非荷兰语(阿非利卡语)的一个单词,原意是“分开;隔离、分开的存在和发展。
”它是1948年南非白人政权为其种族政策定的正式名称,实际上它是指一种制度化的种族隔离、种族压迫和剥削的体制。
简而言之,种族隔离制就是南非白人政权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实行种族歧视和压迫的种族主义政策。
这种种族主义政策早为南非联邦成立之前的开普敦、纳塔尔、德兰士瓦和奥兰治四省殖民当局所推行,只是尚未形成统一完整的法律体系。
1910年统一的南非白人政权建立后,种族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制度化阶段,这种制度化的白人种族主义就是种族隔离。
诚如曾任联合国反对种族隔离特别委员会主席优素福·迈塔马一苏勒所揭示:“种族隔离不过是南非政府作为官方政策实行的制度化和系统化的(白人)种族至上主义,是一种对(南非)各族人民实行种族歧视的综合性制度。
”在这种种族隔离制下,非白人的居住、通行自由与社会、政治和经济权利均遭到苛刻的剥夺。
从1910年到1948年,白人政权制订了49项种族主义法律,其中除了一战以前制订的《矿业与工作法》(1911年)、《土著土地法》(1913年)等法律之外,更多的是白人极端种族主义者赫尔佐格在担任政府总理的1924-1939年间所颁布的30多项种族主义法律条例,如《土著住区法》、《土地登记和保护法》、《工业调解法》、《土著代表法》、《文明劳动法》、《土著劳役契约法》、《防止不道德法》、《暴乱集会法》等。
这些首先在反对非洲人的种族主义立法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各方面,为种族隔离制在南非的全面确立打下了基础。
赫尔佐格早在1911年就透露出对“黑祸”的恐惧。
“如果问题不解决,我一想起来就不寒而栗。
倘若黑人不斩尽杀绝或‘迁走’,我们的子孙会越来越感到不堪低水平文明之苦。
”他公开声称黑人是“劣等种族”,一刻也离不开“优等种族”白人的“关怀”和“教养”。
他宣扬,好比父亲不能让未成年的孩子管家一样,白人也绝不能让非洲人掌权。
如果非洲人“图谋不轨”,幻想同白人有一样的权利,就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置。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非洲大陆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下,南非黑人以及有色人、印度人纷纷提出民族解放的要求,争取自由平等的政治运动日益兴起,加之当时南非黑人人口急剧增长,黑人与白人之间贫富差别更趋悬殊,当时的南非社会种族矛盾明显突出。
1948年主要由南非荷裔白人组成的右翼政党——以马兰为首的南非国民党在竞选中公然将种族隔离制列入竞选纲领,第一次用“Apartheid”一词来概括这种种族政策。
把其含义解释为“南非各个种族在其指定的地区分别发展”。
马兰明确宣布,他计划在一个先进的工业社会中全面彻底推行种族隔离,维护白人至高无上的权威,马兰等人用耸人听闻的“黑色危险”来恐吓白人选民,宣扬若不实行种族隔离,白人种族的高贵血统就会被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污染而引起“种族退化”;如果允许黑人有平等权利,白人就会被黑色海洋吞噬而陷于万劫不复之境。
结果利用白人选民特别是那些阿非利卡人对黑人的恐惧敌视心理,打着“种族隔离”和“白人南非”旗号的国民党击败统一党赢得大选,此后国民党上台掌权一直到1994年。
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愈加猖獗。
仅在1948-1961年马兰内阁、斯揣敦内阁和维沃尔德内阁执政的13年间,白人当局就炮制了50多项新的种族主义法律,1961年后又继续推出100多项这类法律,南非的种族隔离得以全面制度化、立法化。
概括起来,这种全面系统的种族隔离制包括四大基本制度。
一是保留地制度(后演变为黑人家园制度)。
保留地制度系由《土著土地法》(1913年)和《土著人托管和土地法》(1936年)确定,它规定:非洲人只能在划定的保留地内占有土地,禁止他们以购买、租借或其他手段在保留地之外占有土地。
这样占人口70%以上的黑人只能在占南非总面积13%的保留地内拥有土地。
而且由于保留地地处边远,土地贫瘠,非洲人难以谋生,大批黑人被迫外出,向白人廉价出售自己的劳动力,同时白人殖民者在南非掠夺、霸占土地却得以永久合法化。
为强化种族隔离制度,南非白人当局又抛出了以“黑人家园”(又称班图斯坦制度)政策为核心的“分离发展”计划。
1959年白人政权通过《班图自治法》规定:黑人在原来聚居的保留地按部族组成自由人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班图自治区”,分阶段逐步建立“地方当局”、“立法会议”、“自治政府”,最后发展为“独立国家。
”这种班图自治区由原来的保留地改名为“班图斯坦”,亦即“黑人家园”。
据此,1964-1975年南非当局人为地拼凑了10个以部族为基础的黑人家园:特兰斯凯(科萨族),博普塔茨瓦纳(茨瓦纳族)、西斯凯(科萨族)、加赞库鲁(聪哈族)、坎瓜内(斯威士族)、夸恩德贝莱(恩德贝莱族)、夸祖鲁(祖鲁族)、莱博瓦(北索托族)、夸夸(南索托族)、文达(文达族)。
其中特兰斯凯、博普塔茨瓦纳、文达和西斯凯已在1976-1981年间陆续宣布“独立”。
但除南非外,这些傀儡政权从未得到国际上任何国家的承认。
白人种族主义政权如此行事的一大罪恶阴谋是从根本上剥夺黑人对整个南非具有的权利。
让白人永久占有整个南非。
白人政权先是通过《班图斯坦国籍权利法》规定:所有南非黑人必须取得他所属的班图斯坦的“国籍”,而后在1976年特兰斯凯“独立”前夕,由他们炮制的特兰斯凯新“宪法”又公然剥夺特兰斯凯的科萨人,包括居住在“白人地区”者的南非国籍,规定他们只具有特兰斯凯“国籍”。
二是通行证制度。
如前所述,通行证制度是起源于上世纪初的最早一次隔离制度。
赫尔佐格上台后通过的《土著登记和保护法》又大大扩大了通行证制度的实施范围。
1950年通过的《人口登记法》又空前强化了通行证制度的种族主义性质。
它将南非人口划分为白人,黑人和有色人,当局据此迫使南非居民进行种族鉴定,登记人口,发放表明其所属种族和外貌特征的身份证,这种身份证成为他随时接受检查的通行证件之一。
1952年当局又实施《统一土著身份证法》,据此,寻找工作的黑人在一个城市里的逗留时间不能超过72个小时,每个16岁以上的黑人必须携带新发的内容详尽的身份证,否则要处于罚款甚至监禁。
通行证法既是控制黑人劳动力的一种残忍手段,又能剥夺黑人的迁移、旅行、居住、求职、辞职等一切行动自由。
三是特定住区制度。
这主要由《城市住区法》(1923年)、《班图人迁移法》(1945年)和《特定住区法》(1950、1957年)确定,它规定:各种族集团分区居住,当一个地区被政府指定为某种族的居住区后,其他种族的人必须搬出此区。
未经许可,黑人不能在城市居住。
即使在城市中有工作的黑人,也只能在城郊贫民窟一般的“特定住区”居住。
所谓特定住区,就是在大工业中心白人城区周围建立的专供黑人或其他有色人种居住的居民点,而黑人一旦丢掉在城里的工作,他在特定住区里的居住权就要被剥夺。
这项种族主义政策的实质,正如1968年曾任南非总理的沃斯特公开宣称:“问题的中心,是我们需要他们,因为他们是给我们干活的。
但是,为了使他们给我们干活,就永远不应当给予他们索取政治权利的合法资格。
”1即南非白人既需要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创造剩余价值,又不能赋予他们任何起码的权利,包括在“白人地区”里建立任何巩固的立足点。
四是工业肤色壁垒制度。
南非当局在工业中设置“肤色壁垒”,这是在经济上排挤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根据《矿业与工作法》(1911年)、《文明劳动法》(1924年)、《肤色壁垒法》(1926年)及《工业调解法》等,确定在工业部门中按照肤色招雇工人的规则,几乎所有高工资的技术工种的“文明劳动”全为白人保留,有色人种的工人则在从事工种、劳动待遇上受到公开的排挤和歧视,尤其是黑人只能承担报酬极低的、非技术性的“不文明劳动”。
白人政权劳工部长可以为某一种族的成员在任何工业中保留任何类型的工作。
如1957年白人劳工部便宣布在纺织业中为白人“保留”4万个职位。
这项制度也称为“职业保留制度”或“有色人种差别待遇”。
这是白人政权收买白种工人安抚“穷白人”的措施,使他们在劳动力市场上享有特权,而在经济危机期间首先让黑人作出牺牲。
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除了以上四大基本制度外,还有其他一些臭名昭著的种族主义法律。
包括:为维护白人血统的纯洁性,禁止不同种族间的通婚的《禁止通婚法》(1949年)和严禁白人与非白人之间的性关系的《不道德法》(1950年);鼓励地方当局对汽车、火车、饭馆、厕所、影院、公园、银行、邮局等公用设施实行种族隔离的《公用设施分别使用法》(1953年);规定不同种族接受不同教育、剥夺非洲人受教育权利的《班图教育法》(1953年),和《扩充大学教育法》(1959年);旨在镇压一切抵制、反对种族主义的一切言行、一切组织或个人的《镇压共产主义条例》(1950年)等等。
这些种族隔离制度和立法实施的目的,显然是要把占人口绝大多数的黑人及其他非白人种族同占人口少数的白人从政治、经济、地理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中分隔开,以维护白人的特权与既得利益,免受黑人及其他有色人种反抗的威胁。
有压迫就有反抗。
从本世纪初以来,南非黑人就已开展了反对种族主义,争取民族解放的顽强斗争。
这一斗争基本上是以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为领导的人民大众一方,同统治南非的白人种族主义政权为另一方之间展开;基本内容是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制度,争取民主权利和种族平等。
在时间上主要分为下述三个时期。
首先是从1912年到50年代末的非暴力斗争时期。
1912年,非国大的前身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成立,为南非第一个非洲人民族主义组织,它领导南非黑人打破部族和地区的界限,联合开展旨在保护土著居民利益的斗争。
不过它的领导人多为部落酋长及一些非洲人上层人士,斗争纲领和斗争方式还较温和。
二战后,在广大非洲工人的充实和推动下,南非黑人争取合法平等权利的民族解放运动日趋高涨。
1950年6月26日,在非国大等组织号召下,南非各地举行反抗“镇压共产主义条例”等不公正法律的示威游行,此日后被定为“南非自由日”。
1952年6月26日,非国大与南非印度人大会联合发动蔑视不公正法律运动,反对种族主义斗争席卷全国。
1955年6月25日-26日,非国大、南非印度人大会等5个组织在约翰内斯堡附近联合召开南非人民大会,通过“自由宪章”,庄严提出,“南非属于在南非居住的黑种人和白种人的领土,只有根据全体人民的意志办事的政府,才具有合法的权力,”“只有根据全体人民的意志办事的民主的国家,才能保证人民享有一切天然权利,而不问他们的颜色、种族、性别或信仰。
1它首次比较系统完整地提出民族平等、人民掌权等非种族主义的社会变革纲领,增强了非洲人和印度人、有色人、白人等人士之间反对种族主义统治的联合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