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及配合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提高,ROP的出生率也随之提高。
急需开展ROP的筛查。
二、筛查标准(2004年04月27日卫生部发布)1、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4、检查时由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
三、临床体征1、ROP的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2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
早期病变越靠近后极部,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2、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1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2期平均发生在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3期发生在平均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阈值前病变发生在平均36周,阈值病变发生在平均37周;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和B ,A无黄斑脱离;B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周)。
“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写“+”,如3期+。
“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3期+。
阈值病变包括:1区和2区的3期+相邻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是必须治疗的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状况及护理配合

【 关键词 】 视网膜病 ;早 产儿 ;筛查 ;护理
随 着 我 国 围产 医 学 和 新 生 儿 医学 诊 治 水 平 有 患儿 均进 行 R O P 筛查 , 采 用 国际 R O P诊 断标准 p
的进 步 ,低孕 周 、低 出生 体重 早产 儿 的存 活率 诊断是否为 R O P 。本研究共计有 4 0 例早产儿确诊 逐 步 提 高 ,早 产 儿 视 网 膜 病 变 ( R e t i n o p a t h y o f 为R O P ,4 0 例早产儿胎龄 均 ≤ 3 2 周及 出生体重 p r e m a t u r i t y ,R O P) 是新生儿常出现的一种伴发疾 均 ≤ 1 4 0 0 g , 筛查时仍给氧治疗及停留胃管饲奶 。 病 ,其 是 指 未完 全 血管 化 的视 网膜 出 现 的新 生 血 分 组 方 法 :将 筛 查 后 出现 腹 胀 伴 肠 型 、餐 前 残 奶
7 0—7 2.
[ 4 ] 潘开 国 ,陈 汉祥 ,宋红梅 ,等 . 母乳 喂养对 N I C U极 低 出生体重儿营养生 长发 育的影响 中国医药 导报 ,
2 0 0 9, 6 ( 2 0) :41 — 4 2 .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1 1 - 1 5)
【 5 】 卞洪亮 ,刘 海英 . 极低 出生 体重儿母 乳喂养与新 生儿
[ MH GN,Ma r c h 2 0 1 4 ,V o 1 . 2 0 N o . 5
保 持 上 下 眼 睑轻 撑 开 数 秒 钟 ,使 药 液 分 布 于 整个 1 9例 ( 4 7 . 5 %) 出现 餐前 残奶 量增 加 , 6 例( 1 5 . 0 %) 结 膜囊 ,同时 棉球 压迫 内眦部 2 ~3 mJ n ,每次 间 出现 感 染 升高 ,9例 ( 2 2 . 5 % )出现 呼 吸 暂停 次 数 隔 1 0 a r i n ,散 瞳 3次后 检 查 瞳孑 L 散 大 情 况 ,必 要 增 加 , l 2 例( 3 0 . 0 %) 出现需 氧浓 度增 加 , 2 例( 5 . 0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及配合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及配合分析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与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接生的100例早产儿,对全部患儿实施视网膜的早期筛查与护理,观察分析筛查与护理结果。
结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0.00%。
结论:早产儿及时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可及时掌握患儿的疾病情况,在检查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定义为没有血管化的视网膜因为缺血、血管新生、纤维增生以及视网膜脱落等原因而导致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1],病情严重会造成患儿失明。
现在人们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越来越重视,临床中也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促使该病治愈率提高,本次研究主要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其护理进行探究,下文将叙述详细研究内容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接生的100例早产儿,其中包含有55例男性患儿,剩余45例为女性患儿,患儿胎龄所处范围为29-36周,胎龄平均值为(33.12±4.26)周。
1.2方法对全部早产儿都进行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
患儿在出生后2周就需要进行眼底检查,在患儿眼睛内滴加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生产企业: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93),对患者实施眼部麻醉处理,开睑后对患儿眼底与视网膜进行仔细检查,然后运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拍摄患儿的眼底状况。
患儿在检查时的护理措施有:(1)筛查前准备。
护理人员在进行筛查前先准备贝复舒、复方托吡卡胺与盐酸奥步卡因等药物,提前准备好巩膜压迫器与开睑器等器材。
检查时始终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检查时务必保持动作的轻柔。
护理人员将一些急救物品与急救器械放置在检查室内,以备不时之需。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严重的视力损害。
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定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析了该病变的危害、发病机制、早期筛查方法、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结论强调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综合治疗观点。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减少儿童视力损害的发生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从而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护理水平。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护理、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综合治疗、研究方向1. 引言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严重威胁着婴儿的视力和生命质量。
早产儿因为未来自然发展完全而生下来,其视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特别是视网膜的血管网未能充分形成。
这就导致了早产儿的视网膜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威胁婴儿视力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病变,容易扩展和恶化,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会影响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以保障早产儿的视力和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注和研究,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严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定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胎龄不足37周的早产儿中,由于未完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系统不成熟或存在异常,导致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出血、渗出和纤维增生等病变。
这种病变一旦发生,会对婴儿的视力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新生儿病房早产儿眼底筛查的护理配合

新生儿病房早产儿眼底筛查的护理配合摘要:总结100例早产儿眼底筛查护理配合体会。
配合要点有检查前准备、检查中护理、检查后护理及预防感染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率高、危害大,是儿童致盲主要原因,做好ROP筛查前后护理配合工作,能有效防范呛奶、窒息、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主题词】早产儿;眼底筛查;视网膜病;护理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水平的提高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普遍建立,早产儿的存活率逐年上升,但与之相伴的疾病也逐年增多,ROP就是其中之一[1]。
ROP因其终末期表现曾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一种发育性血管增殖性病变,多发生于视网膜血管化不完全的早产儿。
仅次于皮质盲,ROP是美国儿童期致盲的最常见原因[2]。
CRY0-R0P小组研究显示,BW<750g、750~999g、1000~1250g早产儿R0P发生率分别为90%、78.2%、46.9%;胎龄≤27周、28~31周、≥32周早产儿R0P发生率分别为83.4%、55.3%、29.5%[3]。
西安地区2009年报道筛查的572例37周以下早产儿中,ROP发生率高达41.9%[4]。
说明视网膜发育成熟度与胎龄及体重密切相关。
眼科广域成像系统(型号:SW-8000)采用光学成像方法对散瞳后的新生儿眼底进行高分辨率的实时彩色摄像,能够及时发现早产儿视网膜早期病变,便于及时诊断治疗。
本院2022年购进一台SW-8000,是目前宿迁地区唯一一家能够进行早产儿ROP筛查的医院。
由于早产儿胎龄小、体重轻、病情相对复杂,进行ROP筛查时需抱离暖箱,筛查期间可能会发生生命体征变化、溢乳呛奶甚至窒息,发生管道意外滑脱等不良事件,配合做好ROP筛查前后护理工作,防止不良事件及院内感染的发生非常重要。
参照早产儿治疗用氧和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修订版)中ROP筛查标准,对出生胎龄≤34周早产儿和出生体质量﹤2000g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或有用氧史早产儿,达到纠正胎龄后行ROP早期筛查(首次眼底检查时间应按出生胎龄不同而有所区别,见表1),现对早产新生儿眼底筛查时相关护理配合要点进行汇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与护理

3 . 1 . 1 检查室 的环境准备
对检查 5 周, 平均 ( 3 2 . 4± 4 . 1 ) 周。早产 儿 出生 体质量在 9 5 0  ̄ 2 2 0 0 g , 平均( 1 5 5 6  ̄ 5 7 2 ) g 。其 中单胎 2 6 7 例, 双胎 8 例。 1 . 2 筛 查方法 通过眼科 医师诊 断后需 实施眼底检查 的患
儿, 采用复方 托吡卡胺滴 眼液进行散 瞳后 , 使用盐酸奥布卡因
对患儿 眼表面实施麻醉 , 采 用小儿开睑器 进行开睑 , 以双 目间
检查室放置急救车 , 车 内放置急救器材与药品 、 吸痰器装置及
氧气 , 并使吸痰器与氧气处于备用状态 。准备好生理盐水 、 复 方托吡卡胺、 卡波姆 、 盐酸奥布卡因以及左氧氟沙星等药品。
与护理水平 的不断提高 , 早 产儿 、 低体重儿 的抢救成功率也 随 之上升 , 因此 , R O P的发 病 率 也 出现 升高 的趋 势 。我 院对 2 0 1 1年 6月 一 2 0 1 2年 6月收治 的 2 7 5例早产 儿实施 R O P筛
查, 现将 结果报道如下 。
本相当。 2 9 例中 有1 3 例( 4 4 . 8 3 %) 为R O P 1 期, 1 5 例( 5 1 . 7 2 %)
・
58・
护理 实践 与研究 2 0 1 3年第 1 O卷第 1 1 期( 上半月
・
专科护理 ・
早 产 儿视 网膜 病变 的筛 查 与护 理
刘 业春
摘 要 目的 : 分析并评价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 R O P ) 的筛查过程及护理对策。方法 : 对我 院 2 0 1 1 年6 月~ 2 0 1 2年 6 月接受检查的 2 7 5 例早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方法。
方法178例早产儿,均进行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护理,观察筛查结果。
结果经过早期的筛查,结果显示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有19例、发生率为10.67%,其中需要激光治疗的阈值病变者患儿4例(8只眼)、发生率为2.11%。
结论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患儿要及早筛查,以及时的发现患儿疾病的发展和变化,赢得早日治疗的条件,同时也要在检查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以减少意外情况的发生,同时也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散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血管化的视网膜由于缺血、纤维增生、血管的新生以及视网膜的脱落等原因引起的增殖性的视网膜病变,严重时可导致患儿失明[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并采取措施以提高该病的治愈率。
此次主要针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随访及护理展开分析和研究,并将研究过程和结果做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7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5例、女93例,胎龄28~36周,平均胎龄(33.1±4.3)周,出生时体质量为1000~2200 g。
其中单胎174例、双胎4例。
1. 2 方法1. 2. 1 筛查方法出生后2周确定和统计诊断为必须实施眼底检查的患儿,将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93)滴入患儿眼睛以起到散瞳作用,而后对患儿进行眼部的麻醉,开睑后检查眼底和视网膜,并对患儿眼底状况采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拍照[2,3]。
1. 2. 2 护理方法①疾病宣教:向家属宣教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同时为家属解释该病进行筛查和护理的必要性,让家属明白该病对患儿的危害以取得家属的配合。
告知家属该项检查是由本院经验丰富的眼科大夫亲自检查,操作过程中不会对患儿造成伤害,以消除家属的疑问[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

Nu s ng o e i op t f pr m a ur t c e ni g r i f r t n a hy o e t iy s r e n
CH EN i — o X u r ng , 1 N G X 0 Yan, A N G W Yah ho — ng , ta1 e .
观察患儿病情; 查后做好随诊指导。有效的护理配合对 R 检 OP的 筛 查 及 随 访 具 有 重 要 意 义 。
关 键 词 : 网膜 病 变 ; 产 儿 ; 理 视 早 护
中图分类号 :741R 7.2 R 7. ; 4 3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8 4 ( 0 0 0 — 2 00 l7 —3 82 1 )20 1—2
.
目间接 检 眼镜 结合 眼底 成 像 系统 进 行 眼底 筛 查 、 访 。 结 果 2 7例 早 产 儿 中 , 3 随 8 有 0例 发 生 R OP, 生 率 为 1 4 。 结 论 发 0 5 R P发 病 率 高 , 加 强 宣教 、 时 筛 查 、 期 发 现 、 O 应 及 早 早期 治 疗 。检 查 前 做 好 各 项 准 备 工作 , 分 散 瞳 ; 查 时 固 定 好 患儿 头 部 , 充 检 密切
sc n io lsl u ig e a n t n,o ag o o nfl w- pg ia c fe x miain Efe t ec mp in eo u sn si o dt nco eyd rn x miai d o dj bi ol u ud n ea tre a n to . fci o l c fn r ig i m— i o o v a
p t ntt ora o RO P c e ni nd f l w- p. s r e ng a olo u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筛查的护理及配合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1T09:13:41.600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7期作者:何东琼韩坤萍* [导读] 早产儿及时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可及时掌握患儿的疾病情况,在检查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明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分析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方法与护理配合方法。
方法: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接生的100例早产儿,对全部患儿实施视网膜的早期筛查与护理,观察分析筛查与护理结果。
结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为10.00%。
结论:早产儿及时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可及时掌握患儿的疾病情况,在检查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定义为没有血管化的视网膜因为缺血、血管新生、纤维增生以及视网膜脱落等原因而导致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1],病情严重会造成患儿失明。
现在人们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越来越重视,临床中也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来促使该病治愈率提高,本次研究主要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与其护理进行探究,下文将叙述详细研究内容和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调查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19年3月,调查研究对象为我院接生的100例早产儿,其中包含有55例男性患儿,剩余45例为女性患儿,患儿胎龄所处范围为29-36周,胎龄平均值为(33.12±4.26)周。
1.2方法
对全部早产儿都进行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
患儿在出生后2周就需要进行眼底检查,在患儿眼睛内滴加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生产企业:北京双鹤现代医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1021793),对患者实施眼部麻醉处理,开睑后对患儿眼底与视网膜进行仔细检查,然后运用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拍摄患儿的眼底状况。
患儿在检查时的护理措施有:(1)筛查前准备。
护理人员在进行筛查前先准备贝复舒、复方托吡卡胺与盐酸奥步卡因等药物,提前准备好巩膜压迫器与开睑器等器材。
检查时始终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发生交叉感染,检查时务必保持动作的轻柔。
护理人员将一些急救物品与急救器械放置在检查室内,以备不时之需。
(2)环境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确保室内环境的安静与清洁,让其维持半暗室状态,调整温度在22-28℃之间,相对湿度调整在55%-65%之间,检查前需要对备检查台进行2次空气消毒,将海绵垫放置在台面上,在检查前的30min将窗户打开,以便空气流通。
(3)患者护理干预。
患儿在散瞳前20min需要进行少量哺乳,避免检查的时候出现溢奶或呕吐症状,避免出现窒息症状。
在进行眼底检查前禁止喂水与哺乳。
当运用检查光线进行照射的时候,往患儿眼中滴眼药水,使得角膜湿润,预防因角膜干燥而对观察视野造成影响,借助棉签将溢出的药液进行擦拭,避免药液流到耳内,预防中耳炎的发生。
(4)滴眼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在为患儿进行滴眼前需要对药液认真核对,仔细查看药液是否有出现浑浊或沉淀的情况,并查看药液是否过期。
在进行操作时患儿保持平卧位,将患儿眼睑翻开,再在结膜囊内滴加眼药水,滴完后对泪囊部进行2-3min的轻按压,使得药液弥散速度加快,操作时需要预防眼药水瓶会触碰到睫毛,有效避免污染滴眼或者是碰伤眼球,若患儿不愿意配合操作,护理人员则先给予患儿足够的安慰,待患儿情绪安稳后再实施相关操作。
(5)检查过程中的护理干预。
护理人员需要在检查时认真核对患儿的临床基础信息,在确认没有错误后再对患儿实施检查。
因为早产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很容易发生体温降低的情况,所以需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将患儿抱出与检查。
检查时需要时刻关注患儿的面色与哭声变化等情况,及时将患儿的口鼻分泌物擦拭干净。
在检查时需要注意卫生,医护人员都需要洗手与带口罩后才能够接触患儿,所有仪器在接触患儿之前都需要进行消毒处理。
筛查的时候需要运用消毒处理过的柔软被单包裹患儿[2],将患儿四肢固定住,护理人员在患儿两侧耳前放置自己的双手掌心,运用合适的力度来固定患儿头部,避免会对前囟造成压迫,禁止捂住患儿口鼻,注意让患儿的呼吸道保持通畅,护理人员积极配合医生的相关检查操作。
(6)检查后护理干预。
完成筛查后护理人员对患儿眼部滴加抗生素眼液,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将患儿放入暖箱保暖。
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家属随诊的重要性。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需要统计早产儿中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以及需要激光治疗的阈值病变患儿的比率。
2.结果
筛查后可知有早产儿出现视网膜病变,具体数据可观察下表1。
3.讨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纤维膜所在位置为晶体后,其主要是先天性晶体血膜的遗留痕迹,在临床上也能够称为晶体后纤维增生症[3],其发生原因主要是患儿的视网膜血管还没有发育成熟,导致出现视网膜缺血的情况,纤维与新生血管出现异常增殖而造成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是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病变并不属于先天性病变,可以通过后天的预防控制来避免其发生。
现在临床上还没有药物可以做到完全控制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早期筛查是最为有效的方式,而在筛查过程中加以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得到更为准确的结果[4],使得患儿可以积极配合筛查相关操作的实施,使得筛查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总结以上叙述内容可知,早产儿及时接受视网膜病变筛查,可及时掌握患儿的疾病情况,在检查中接受有效的护理,可有效避免出现意外情况,有效预防病变危害患儿生命健康。
因此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应当在早产儿检查中广泛运用。
参考文献:
[1]刘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96):104-105.
[2]张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护理配合[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76):14968-14969.
[3]陈丽丽,郭梦翔,项道满,杨丽虹.早产儿视网膜筛查的护理配合及散瞳效果[J].实用医学杂志,2017,33(09):1515-1517.
[4]张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0):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