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合集下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症状有哪些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症状有哪些*导读:早产儿在出生后不久可能会发病,父母要格外注意。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其中一种常见疾病,由视网膜血管增殖引起。

胎儿36周,视网膜血管达到鼻侧边缘,但未完全发育成熟,到40周才发育成熟,达到颞侧缘。

早产儿在满36周未满40周就出生,因此视网膜未完全发育成熟,若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收缩,就会发生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症状有哪些?……早产儿在出生后不久可能会发病,父母要格外注意。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其中一种常见疾病,由视网膜血管增殖引起。

胎儿36周,视网膜血管达到鼻侧边缘,但未完全发育成熟,到40周才发育成熟,达到颞侧缘。

早产儿在满36周未满40周就出生,因此视网膜未完全发育成熟,若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收缩,就会发生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症状有哪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症状此病多见于早产儿出生后的3-6周,临床上分为以下两期:1.活动期:(1)血管改变阶段:是病程初期阶段,有超过正常的静脉管径及视网膜周边有毛细血管。

前者多有动脉迂曲扩张引起,后者多由血管异常引起。

(2)视网膜病变阶段:眼底朦胧、眼球玻璃体混浊都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多由视网膜新生血管增多、视网膜明显隆起、视网膜出血引起。

视网膜新生血管多位于赤道部附近,少部分也可位于后极部。

(3)早期增生阶段:眼底周边部视网膜轻度脱离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临床表现,多由位于视网膜周边的血管条索增生所致。

后极部视网膜脱离也是早期增生阶段的临床表现,出现原因相同。

(4)中度增生阶段:视网膜小范围脱离变为大范围脱离,脱离范围扩大一半以上。

(5)极度增生阶段:视网膜脱离后玻璃腔异常积血。

2.纤维膜形成期纤维膜轻重程度不同,则临床上主要分为Ⅰ度、Ⅱ度、Ⅲ度、Ⅳ度、Ⅴ度。

Ⅰ度视网膜血管细窄,视网膜周边有色素斑及沉着;Ⅱ度视网膜血管迁移、周边有机化团块;Ⅲ度视网膜形成皱褶,皱褶与机化团块相连;Ⅳ度可见纤维膜,瞳孔被遮蔽;Ⅴ度可见机化的视网膜所覆盖。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提高,ROP的出生率也随之提高。

急需开展ROP的筛查。

二、筛查标准(2004年04月27日卫生部发布)1、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4、检查时由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

三、临床体征1、ROP的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2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

早期病变越靠近后极部,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2、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1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2期平均发生在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3期发生在平均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阈值前病变发生在平均36周,阈值病变发生在平均37周;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和B ,A无黄斑脱离;B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周)。

“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写“+”,如3期+。

“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3期+。

阈值病变包括:1区和2区的3期+相邻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是必须治疗的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看几期[00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看几期[00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看几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孕周不足32周的早产儿,由于视网膜未完全发育,易出现病变。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失明,因此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病变的不同阶段、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三个方面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相关知识。

一、病变的不同阶段1、前期早产儿出生后的4-6周,就会出现视网膜血管未成熟的情况,如果出现各种不正常的因果关系,则为前期,是后期尚未发展成底层玻璃样变化和增生划分的起始点。

2、中期从早产儿出生后血管不到10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视网膜血管突出,可能伴随有血管收缩,有新玻璃体渗漏的情况,则为中期,也是病变高峰期。

3、后期病变进入后期后,弥漫性增生停止,进入卷曲或玻璃体收缩状态。

若同时存在病变和瘢痕,则为病变最严重的时期。

二、治疗方法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分享每一个阶段都有对应的治疗方法。

1、前期在前期,如果仍处于表浅的视网膜早期病变阶段,通常只需要使用激素类内服药物以促进视网膜血管发育即可。

2、中期如发现病情进展,可使用激素注射,具体用药者可以根据医生的指导选择,推荐使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激素应用。

除此之外,还可以尝试使用光动力疗法,具体的治疗时间和方法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病变严重的早产儿来说,可使用手术治疗,包括玻璃体切除和镫-玻璃体切割术等治疗方法。

3、后期在此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首选的手术方法是早产儿式巨大斑块去除术,此外也可以进行植入药物治疗。

三、注意事项1、在诊断过程中,要注意特殊情况的识别,如糖尿病妊娠、胎盘早期剥离、产程过程中的缺氧等,需要结合更多的检查方法来进行诊断。

2、治疗方案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因为不同情况对于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治疗周期有很大影响。

3、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证早产儿的营养和生长状态,在此期间,早产儿的眼部病变需要经常复诊,并且要遵守规定的药物使用和口服时间,并严密注视病人的专业化配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症状

第四,玻璃体有血迹。那么玻璃体有血迹是什么?玻璃体有血迹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是眼外伤或者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的视力危害,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就会出现这个症状。
第五,视网膜出血。那么视网膜出血是什么?视网膜出血是很多病所共有的病症,其中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就有症状,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眼病,临床上一般通称为眼底出血。简单的说,视网膜出血就是指视网膜里的毛细血管、静脉血管和动脉血管有血液渗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关,在医学上称之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还没有完全发育,产生了视网膜新生血管以及纤维组织增生,从而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那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么?光觉、形觉和色觉是眼部的三个功能,而形觉功能较为精确的表示就是视力,有中心视力与周边视力两种。人都是通过黄斑中心获取中心视力,通过黄斑以外的视网膜功能获取周边视力。所以说视力障碍即是人的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出现问题,说明视力功能受到了影响。
第二,视野缺损。那么视野缺损是什么?视野是指我们眼睛能够看到的整个范围,而视野缺损是指我们从眼睛看到的范围的中心周围或者中心附近有盲点,表示患者看东西的时候会有阴影挡住视线的错觉,有时候某角落还会完全黑影,没有任何东西。
第三,视网膜脱离。那么视网膜脱离是什么?视网膜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就是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的部分不能正常工作,从眼部发给大脑的图像则会不完整,甚至全部缺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出生时身体未发育完全,导致眼睛内部结构未完全形成,从而引起视网膜发育异常的一种病变。

这种病变可能会导致婴儿失明,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分区、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分期分区1.分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是由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分为5个分期,分别是:(1)Ⅰ期:表现为视网膜三叉神经轨迹区内小白点。

这种白点有时难以分辨,需要医生进行检查。

(2)Ⅱ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锥状凸起,但没有断裂。

(3)Ⅲ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大的锥状凸起,且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和增生组织。

(4)Ⅳ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网状纤维组织,且视网膜有完全或部分脱离。

(5)Ⅴ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血管瘤。

2.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区是指视网膜内的区域,按照部位分为3个区,分别是:(1)区1:包括视神经盘周围和黄斑中心区域。

(2)区2:包括黄斑内侧和外侧区域。

(3)区3:包括黄斑外围区域。

二、治疗方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观察对于Ⅰ期和Ⅱ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生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情况不严重时,一些病变可以在数周甚至数月内自行愈合。

2.激光治疗对于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尝试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以帮助减缓视网膜的增生和出血情况,从而减少病变的严重程度。

3.手术治疗对于Ⅳ期和Ⅴ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瓣移植术和视网膜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减轻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从而预防失明。

三、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较快,因此有早产史的婴儿需要从出生后的第一周开始定期接受眼科医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2.预防感染对于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3.保持营养均衡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早产儿的饮食和营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表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相信这是很多早产儿患者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其实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发生在低体重早产儿的眼睛疾病,且是小儿视网膜病变是儿童致盲的主要病因。

下面就为大家讲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哪些表现:常见于出生后3~6周,临床上分成活动期及纤维膜形成期(Reese,1953)。

1.活动期分为五个阶段⑴血管改变阶段:为本病病程早期所见。

动静脉均有迂曲扩张。

静脉管径有时比正常的管径大于3~4倍。

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末梢可见如毛刷状的毛细血管。

⑵视网膜病变阶段:病变进一步发展,玻璃体出现混浊,眼底较前朦胧。

视网膜新生血管增多,大多位于赤道部附近,也可见于赤道部之前或后极部,该区域视网膜明显隆起,其表面有血管爬行,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视网膜出血。

⑶早期增生阶段:上述局限性视网膜隆起处出现增生的血管条索,并向玻璃体内发展治疗,引起眼底周边部(大多数)或后极部(少数)视网膜小范围脱离。

⑷中度增生阶段:脱离范围扩大至视网膜一半以上。

⑸极度增生阶段:视网膜全脱离。

有时还可见到玻璃腔内大量积血。

本病活动期病程为3~5个月。

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要经历以上的5个阶段,约1/3病例在第一阶段,1/4在第二阶段停止进行,其余则分别在第三、四、五阶段停止进行而进入纤维膜形成期。

2.纤维膜形成期,在活动期不能自行消退的病例,终于瘢痕化而形成纤维膜,因程度不同,由轻至重分为1~5度Ⅰ度:视网膜血管细窄,视网膜周边部灰白混浊,杂有小块形状不规则色素斑,附近玻璃体亦有小块混浊,常伴有近视。

Ⅱ度:视网膜周边部有机化团块,视盘及视网膜血管被此牵引而移向一方,对侧视盘边缘有色素弧,视盘褪色。

Ⅲ度:纤维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一个或数个皱褶。

每个皱褶均与视网膜周边部膜样机化团块相连接。

皱褶905位于颞侧,105位于鼻侧。

位于颞上颞下侧者甚为少见。

视网膜血管不沿此皱褶分布,与先天性视网膜皱襞(congenital retinal fold)不同。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科普讲座PPT课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科普讲座PPT课件

1.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这种病变可导致视网膜脱落、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的症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视力模糊或受损 喜欢歪着头看东西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眼珠抖动或偏斜 对光刺激敏感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可能出现眼球发炎或泪痕
3. 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的原
通过医学治疗或手术来修复受损的 视网膜 定期复查和随访,及时发现并处理 任何问题
5. 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的后
果和风险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后果和风险
可能导致永久性的视力障碍甚 至失明 早产儿的发育和学习能力可能 受到影响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后果和风险
长期护理和视力康复可能需要 多次治疗和干预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未能完成 正常发育 视网膜发育过程中的缺氧或营 养不良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
易受感染或其他眼部疾病的影 响
4. 早产儿视 网膜病变的预
防和治疗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婴儿出生后及时进行视力筛查 给予早产儿足够的营养和氧气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6. 如何帮助 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的儿童
6. 如何帮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儿童
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和护理 提供早期干预和早期教育
6. 如何帮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儿童
支持家庭并提供心理支持 定期接受医学检查和治疗
6. 如何帮助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儿童
与专业医生和治疗师保持密切 合作
谢谢您的 观赏聆听
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科普讲座
PPT课件
1.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 症状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 原因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 预防和治疗 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 后果和风险 6. 如何帮助早产儿视网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文章目录*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并发症*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饮食注意事项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吃什么好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不能吃什么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1、活动期1.1、血管改变阶段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程早期所见。

动静脉均有迂曲扩张。

静脉管径有时比正常的管径大于3~4倍。

视网膜周边部血管末梢可见如毛刷状的毛细血管。

1.2、视网膜病变阶段病变进一步发展,玻璃体出现混浊,眼底较前朦胧。

视网膜新生血管增多,大多位于赤道部附近,也可见于赤道部之前或后极部,该区域视网膜明显隆起,其表面有血管爬行,常伴有大小不等的视网膜出血。

1.3、早期增生阶段上述局限性视网膜隆起处出现增生的血管条索,并向玻璃体内发展,引起眼底周边部(大多数)或后极部(少数)视网膜小范围脱离。

1.4、中度增生阶段脱离范围扩大至视网膜一半以上。

1.5、极度增生阶段视网膜全脱离。

有时还可见到玻璃腔内大量积血。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活动期病程为3~5个月。

并不是所有病例都要经历以上的5个阶段,约1/3病例在第一阶段,1/4在第二阶段停止进行,其余则分别在第三、四、五阶段停止进行而进入纤维膜形成期。

2、纤维膜形成期在活动期不能自行消退的病例,终于瘢痕化而形成纤维膜,因程度不同,由轻至重分为1~5度:Ⅰ度:视网膜血管细窄,视网膜周边部灰白混浊,杂有小块形状不规则色素斑,附近玻璃体亦有小块混浊,常伴有近视。

Ⅱ度:视网膜周边部有机化团块,视盘及视网膜血管被此牵引而移向一方,对侧视盘边缘有色素弧,视盘褪色。

Ⅲ度:纤维机化膜牵拉视网膜形成一个或数个皱褶。

每个皱褶均与视网膜周边部膜样机化团块相连接。

视网膜血管不沿此皱褶分布,与先天性视网膜皱襞不同。

Ⅳ度:晶体后可见纤维膜或脱离了机化的视网膜一部分,瞳孔被遮蔽。

Ⅴ度:晶体后整个被纤维膜或脱离了的机化的视网膜所覆盖。

散瞳检查,在瞳孔周边部可见呈锯齿状伸长的睫状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指在孕36周以下、低出生体重、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其未血管化的视网膜发生纤维血管瘤增生、收缩,并进一步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和失明。

本病与早产、低出生体重以及吸高浓度氧气有密切关系,是由于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所致。

孕期更短或更低出生体重者,发生率可达60%~8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因
目前对ROP的发病机理尚不够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视网膜未发育成熟为主要关键。

因未完全血管化的视网膜对氧产生血管收缩和血管增殖而引起。

正常视网膜血管约在胚胎36周发育达到鼻侧边缘,40周时达到颞侧缘。

此期内暴露于高浓度氧,引起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闭塞,刺激纤维血管组织增生。

早产低出生体重、视网膜发育不成熟是ROP发生的根本原因,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ROP发生率越高,病情越严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临床上不同病程有各自的特点,可概括为急性期、退性期与瘢痕期。

临床表现如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急性期
视网膜血管纡曲扩张,尤其静脉更为明显。

在眼底周边部可见视网膜上有细小的新生毛细血管。

有血管的视网膜向前融合于无血管的视网膜。

动静脉形成短路交通支,在其后缘可见视网膜血管长出新生血管及微血管瘤。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见毛细血管无灌注区及扩张的毛细血管。

当病变进行时,新生血管增多,新生血管的大小与广泛程度不一,还可伸向玻璃体,引起玻璃体出血,牵拉可致视网膜脱离。

由于玻璃体混浊使眼底较以前模糊,周边视网膜局限性隆起成嵴状,其上可见增殖的血管条索。

此种条索可向玻璃体内发展,多发生于赤道部附近,偶见于后极部。

轻症者局限性增殖仅引起该区局部视网膜脱离,如病情严重,增殖广泛,可扩展为大部,甚至全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退行期
急性期患眼,可在病程中不同阶段停止进行,若病变尚局限在小范围即退行,退行后所形成的瘢痕亦较轻微。

急性期病变扩大后才退行者,其遗留的瘢痕组织亦广泛,后果亦严重。

大多数患儿随年龄增大病变退行,约1/5~1/4患眼的病情继续发展而进入瘢痕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瘢痕期
在急性期后病变退行而遗留的瘢痕,视原有病变的严重程度而有不同的表现。

轻度的表现为眼底的色调苍白或视网膜血管较细,周边视网膜常有小块不规则的色素斑及小块玻璃体混浊,病变较重者,周边视网膜有混浊机化团块,视乳头被牵拉移位,视网膜血管被扯向一方。

视乳头另一边缘有色素弧。

瘢痕组织牵拉使视网膜出现皱折,多向颞侧周边伸展,通常为一个皱折,偶有数个皱折,每个皱折均与眼底周边部的瘢痕组织相连,但视网膜血管不沿此皱折分布,此乃与先天性视网膜皱折之鉴别。

病变较重的眼,于晶体后可见部分机化膜及部分视网膜结缔组织增生,可遮盖部分瞳孔区。

病情更重者,晶体后间隙充满组织和机化的视网膜,前房浅,常有虹膜前后粘连。

瞳孔散大后可见睫状突伸长呈距齿状。

广泛的虹膜前粘连常并发闭角型青光眼。

角膜可完全混浊。

眼球因发育障碍而显小且内陷。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
在ROP的瘢痕期,ROP表现的轻重不一,对视力预后也有明显差别。

按其轻重程度可分为5度。

1度:后极部眼底往往正常或有些色素沉着,周边部轻度瘢痕。

可见不透明的白色组织块,色素沉着或脉络膜萎缩。

一般视力正常,黄斑若有受累,可有所减退。

多数患眼为近视,多在6屈光度以上。

2度:视乳头血管向颞侧视网膜血管牵引,使黄斑偏向颞侧,形成假斜视。

周边部有新生血管膜形成。

在玻璃体牵拉处视网膜呈格子样变性,甚至出现裂孔。

3度:瘢痕组织牵拉视网膜,形成似镰状的皱襞,其通常位于镊侧,伸延至周边,终止于玻璃体基底部的胶质组织内,该处玻璃体增后与皱襞相连,视网膜血管不进入此皱襞,视力多低于0.1。

4度:瞳孔区晶体后可见灰白色组织块,视力极差,可仅为光感。

5度:晶体后纤维增殖,角膜混浊,可并发白内障、青光眼。

常有眼球萎缩,视力完全丧失。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检查
本病有效治疗的时间窗口很窄,因此应对37周以下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检查,对高危者应每周检查。

主张对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在生后4周开始进行眼底检查。

双眼无病变或仅有Ⅰ期病变:隔周复查1次,直到ROP退行、视网膜血管长到锯齿缘为止。

Ⅱ期病变或阈值前病变或Rush病变:每周复查1次。

ROP程度下降,可每2周检查1次,直至病变完全退行。

Ⅲ期病变:每周复查2~3次。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治疗
在病变进行期,视病变的不同情况选择激光、冷凝或巩膜扣带、玻璃体切割手术。

1. ROP 1~2期:由于85%左右的病例可自然退行,故不必作特殊治疗,只作定期观察。

2.ROP 3期:3期患儿一旦进展至阈值病变,即视网膜病变范围超过5个连续钟点或累积8个钟点,合并Plus病, 应在72h内进行激光光凝或冷凝治疗。

治疗及时可以终止病变进展, 但如果病变进展到4期,视力预后将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冷凝方法为局麻或全麻后, 间接眼底镜下在视网膜无血管区连续冷冻, 冷冻时间2~3 秒。

冷凝阈值病变的无血管区可以将诸如黄斑牵引、视网膜脱离以及晶体后瘢痕等预后不佳的情况的发生率减少大约50%。

一年随诊发现,这些后遗症的发生率从47%降到了25%,视力的情况也类似。

10年随诊时发现,冷冻治疗眼的失明率远低于对照眼。

冷凝治疗的并发症包括球结膜水肿、出血、撕裂, 以及视网膜出血、玻璃体出血等。

目前大多数眼科医生更倾向于使用激光来治疗阈值和阈值前期ROP。

治疗时,充分散瞳,使用间接眼底镜激光光凝无血管区。

一般认为激光造成的创伤比冷冻要小,视力预后要好。

使用间接检眼镜激光,氩离子激光或二极管激光,20-28D 非球面镜。

激光光凝区从视网膜
新生血管增生嵴至锯齿缘的无血管区,光凝强度为出现中度白色烧灼斑,100-400 mW,光凝时间0.2--0.3秒。

光凝斑之间接近融合。

二极管激光有经瞳孔和经巩膜两种, 两者疗效相近。

经瞳孔激光易烧伤虹膜, 被晶状体吸收易发生白内障, 并且受到瞳孔散大情况、晶状体混浊的限制; 经巩膜二极管激光虽可避免上述情况, 但其并发症相对较多。

3.ROP 4-5期: 对于4期患者,针对部分视网膜脱离,多使用巩膜扣带手术或保留晶体的玻璃体切割术来治疗。

5期患者则使用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剥除纤维膜以及粘附的玻璃体可以获得大约30%患者的部分或全部视网膜复位。

但是5年随诊时,当初部分或全部视网膜复位的病例中只有25%仍然复位。

在最初获得复位的病例中,最终只有10%获得行走视力。

4A期手术的病例的预后要好于4B期和5期患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后
在大多数婴儿中,ROP只是个暂时性病变,大约有85%会自发退行。

大约7%的体重小于1251g的婴儿会出现阈值病变。

眼部病变及一步进展,会逐步从活动期转向瘢痕期,表现为纤维化,增生组织皱缩,玻璃体视网膜牵引,黄斑移位变形以及视网膜脱离。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力的预后,以活动期病情严重程度及纤维膜残存范围的大小而异。

能在活动期第1~2阶段自行停止者视力无太大损害;虽有纤维膜残留,而未累及黄斑部者亦可保留较好视力。

当纤维膜形成为4~5度时,视力高度不良。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由于早产低出生体重及吸氧是ROP最危险的因素,应尽量减少早产儿的发生率。

合理的氧疗及护理是预防的关键,不合适的滥用氧气、过多的侵袭性操作均可导致ROP发生,故必
须严格掌握氧疗指征、方法、浓度、时间,同时监测血气,使PaO2在4.9~7.8kPa(37~60mmHg)。

积极治疗原发病,缩短氧疗时间。

1.预防早产
2.产儿合理用氧
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好的给氧方式,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

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规定,对于出生体重< 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4-6w或矫正胎龄32w时开始进行眼底筛查,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

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4.治疗时间窗
预防早产,对1-3期ROP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ROP晚期,即使手术获得成功,也仅能使患儿的视力保持在较低水平。

因此强调治疗的时间窗,及早发现进入阈值病变的患儿并及时治疗,是挽救ROP患儿视力的根本途径。

更多精彩内容请上妈淘网查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