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危害及预防课件

预防措施
提前诊断:早产儿需定期进行 眼部检查,以早发现视网膜病 变。 健康管理:保持良好的早产儿 健康管理,包括合理的喂养、 生活环境的调节等。
预防措施
医学干预:及早进行医学干预,通过药 物治疗、激光治疗等措施阻断病变的进 展和发展。
关注点Βιβλιοθήκη 关注点定期眼部检查:每个早产儿都应定 期进行眼部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 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家长教育:培养家长对早产儿视网 膜病变的认识和意识,了解相应的 预防和治疗措施。
早产儿视网膜 病变危害及预
防课件
目录 病变危害 预防措施 关注点 总结
病变危害
病变危害
视力损害: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会导 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视力发展延迟: 病变可延迟视力的 正常发展,影响孩子的学习和生活 能力。
病变危害
其他并发症: 视网膜病变可能引发其他 并发症,如白内障、青光眼等。
预防措施
总结
总结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对孩子的视力和发展 产生严重影响。
预防措施包括提前诊断、健康管理和医 学干预。
总结
定期眼部检查和家长教育是预 防和治疗的关键。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提高,ROP的出生率也随之提高。
急需开展ROP的筛查。
二、筛查标准(2004年04月27日卫生部发布)1、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4、检查时由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
三、临床体征1、ROP的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2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
早期病变越靠近后极部,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2、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1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2期平均发生在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3期发生在平均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阈值前病变发生在平均36周,阈值病变发生在平均37周;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和B ,A无黄斑脱离;B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周)。
“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写“+”,如3期+。
“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3期+。
阈值病变包括:1区和2区的3期+相邻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是必须治疗的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PPT课件

通过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更精确地 检测视网膜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治疗。
提高筛查率
普及筛查知识
加强公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认识,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 促进更多的早产儿接受筛查。
建立筛查网络
在更多的医疗机构建立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心,方便早产儿就近接受筛查,降低 筛查门槛。
筛查后的跟踪与随访
定期复查
根据筛查结果,医生会制定复查计划,家长应按时带宝宝进行复 查。
关注宝宝眼部情况
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眼部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
如有疑问或担忧,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宝宝的眼部健康状况。
0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 未来展望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筛查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眼底图像进行分 析,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 漏诊和误诊。
特点
ROP通常在早产儿出生后数周至 数月内发生,早期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力下降、 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后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01
02
03
视力丧失
严重ROP可能导致永久性 视力丧失,影响宝宝的日 常生活和未来发展。
眼部畸形
ROP可能导致眼部结构畸 形,如视网膜变形、晶状 体异常等。
心理影响
续分析和对比。
激光治疗
对于病变较轻的早产儿,可 以使用激光治疗来封闭病变
血管,预防病变加重。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病变的早产儿,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恢
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0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 注意事项
筛查前的准备
确定筛查时间
根据宝宝的出生体重和胎龄,确 定开始筛查的时间。一般来说, 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PPT

何时开始预防ROP?
整个康复过程
在早产儿的整个康复过程中,持续关注视网膜健 康。
包括出院后的定期检查,确保视力的正常发育。
谢谢观看
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早产儿健康的关注,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资源。
提高公众意识,倡导早产儿的健康照护。
何时开始预防ROP?
何时开始预防ROP?
出生后4周
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周内开始进行视网膜的筛查 。
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筛查时间可能会有所调 整。
何时开始预防ROP?
持续监测
在筛查后,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的随访监控 。
ROP通常发生在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或怀孕周 数少于32周的婴儿身上。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ROP的发生与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异常有关,早产 儿的视网膜血管尚未完全成熟。
在早期阶段,缺氧和营养不良会刺激异常血管的 生长,形成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潜在影响
如果不及时干预,ROP可能导致视力丧失或其他 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视力的健康对于早期学习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ROP?
减轻经济负担
ROP的治疗和后续护理费用高昂,预防可以减少 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早发现、早治疗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还提升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ROP?
如何预防ROP?
定期筛查
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视网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ROP的迹象。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视力损害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ROP?
为什么要预防ROP?
提高生存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但其面临的健康风险依然很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怎么分期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出生时身体未发育完全,导致眼睛内部结构未完全形成,从而引起视网膜发育异常的一种病变。
这种病变可能会导致婴儿失明,因此需要早期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分区、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分期分区1.分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期是由美国儿科学会提出的,分为5个分期,分别是:(1)Ⅰ期:表现为视网膜三叉神经轨迹区内小白点。
这种白点有时难以分辨,需要医生进行检查。
(2)Ⅱ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锥状凸起,但没有断裂。
(3)Ⅲ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大的锥状凸起,且有一定程度的出血和增生组织。
(4)Ⅳ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网状纤维组织,且视网膜有完全或部分脱离。
(5)Ⅴ期:表现为视网膜内有血管瘤。
2.分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分区是指视网膜内的区域,按照部位分为3个区,分别是:(1)区1:包括视神经盘周围和黄斑中心区域。
(2)区2:包括黄斑内侧和外侧区域。
(3)区3:包括黄斑外围区域。
二、治疗方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1.观察对于Ⅰ期和Ⅱ期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医生可以采用观察的方法,情况不严重时,一些病变可以在数周甚至数月内自行愈合。
2.激光治疗对于Ⅲ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尝试激光治疗。
激光治疗可以帮助减缓视网膜的增生和出血情况,从而减少病变的严重程度。
3.手术治疗对于Ⅳ期和Ⅴ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需要手术治疗。
手术包括玻璃体切除术、巩膜瓣移植术和视网膜手术等。
这些手术可以减轻视网膜脱离的情况,从而预防失明。
三、注意事项1.定期检查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较快,因此有早产史的婴儿需要从出生后的第一周开始定期接受眼科医生检查,以便及时发现病变。
2.预防感染对于出生时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由于其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很容易受到感染,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预防感染。
3.保持营养均衡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强早产儿的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早产儿的饮食和营养。
ROP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一、危险因素1.早产、低出生体重自胚胎四个月期,视网膜血管自视盘开始逐渐向周边生长,7个月才到达鼻侧周边的视网膜。
颞侧视网膜距视盘的距离较鼻侧远,一般要在妊娠足月时才能到达颞侧周边部。
妊娠足月以前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存在原始梭形细胞,它们是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前身,在子宫底氧环境下25-35mmHg,梭形细胞先增殖成条索状,它进一步管道化形成毛细血管。
当早产儿出生以后突然暴露在高氧环境下,梭形细胞遭到损害,刺激血管增生。
先是视网膜内层发生新生血管,血管逐渐从视网膜内长到视网膜表面,进而延伸入玻璃体中。
新生血管都伴有纤维组织,显微血管膜沿玻璃体前面生长,在晶状体后方形成晶状体后纤维膜,此外纤维血管膜的收缩将周边部视网膜拉向眼球中心,严重者引起视网膜剥脱。
2.氧疗3.母亲因素①遗传因素②小于胎龄儿(SGA)提示在宫内可能存在缺氧、感染和营养不良。
存在争议。
③其他如多胎和宫内感染4.新生儿因素①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真菌菌血症可作为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②贫血和输血③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尚无定论④血压波动5.其他因素①微量元素铜的缺乏可导致视网膜组织抵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减弱,削弱抗氧化酶的活性。
②二氧化碳二、发病机制1.细胞因子学说①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②ANG血管促白细胞生长素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③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许多细胞反应④b-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生成,对视网膜有营养神经的作用⑤PDE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是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⑥一氧化氮已在人视网膜上皮细胞实验中证实NO抑制缺氧,诱导VEGF基因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相关性。
2.氧自由基学说过度吸氧可以形成大量氧自由基,组织内抗氧化防御机制无法同步解毒,从而造成视网膜组织损害。
不成熟的视网膜含有低水平的抗氧化剂如NO系统,当吸入高浓度的氧时导致了视网膜高氧,高氧产生过氧化物,包括前列腺素的产生,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细胞毒性,从而导致视网膜缺血,进一步导致血管增生。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V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V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出生时体重不足1500克或者妊娠不到32周的
婴儿,在眼睛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病变。
其危害性较大,
可能会导致婴儿失明。
以下是关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详细介绍:
1. 病因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原因是由于早产儿出生时,他们的视网膜尚未完
全成熟,血管尚未充分发育,容易出现血管受损,血管生长异常等问题,从而引起病变。
2. 分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一般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无病变、轻度病变、中
度病变、重度病变和疤痕期。
早早儿出生的婴儿其视网膜发育不完善,在出生后的2-3周便会出现病变。
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可能
会加重。
3. 症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症状主要包括眼睛发红、流泪,瞳孔条件不大而
呈橙红色,眼球有时会出现异常的震颤等。
4. 预防与治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可以通过规范管理孕期、控制早产、加强新生儿护
理等措施进行预防。
对于已经发现该病变的早产儿,建议及时进行输
注长春新碱、手术治疗等方法,以尽早切断病变所在的血管,避免病
情加重。
5. 结语
在预防和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时,一定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以避免
病情加重,甚至导致婴儿失明的情况。
同时,早产儿的出生也需要得
到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保障婴儿的健康成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健康宣教PPT

谁需要关注ROP?
谁需要关注ROP?
高风险人群
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婴儿需要特别关注ROP的筛 查和监测。
尤其是那些接受氧气治疗的婴儿。
谁需要关注ROP?
家长的角色
家长应了解ROP的风险及其潜在后果,积极参与 筛查和治疗。
定期与医生沟通,确保婴儿得到必要的眼科检查 。
后续跟进
治疗后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视力发展。
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新的问题。
如何治疗ROP?
家庭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婴儿情感支持,帮助 其顺利度过康复期。
营造积极的环境,有助于婴儿的恢复和成长。
谢谢观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2. 谁需要关注ROP? 3. 何时进行筛查? 4. 如何预防ROP? 5. 如何治疗ROP?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定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的疾 病,可能导致失明。
监测婴儿的体重和营养状况,确保其健康成长。
如何预防ROP?
家庭支持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早产儿的健康发展。
关注早产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确保他们的安全 感。
如何治疗ROP?
如何治疗ROP?
治疗方法
轻度ROP通常会自行好转,而重度需要激光治疗 或冷冻治疗。
治疗目的是阻止异常血管的生长。
如何治疗ROP?
谁需要关注ROP?
医疗团队的责任
医院的医疗团队应定期为高风险婴儿进行视力筛 查。
预测和监测ROP的发展,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
历史
1942年Ferry首先报道,晶体后纤维增生症 1950年Heath命名,也称未成熟儿视网膜病 变 1951年Campbell认为与吸氧有关 1984年正式命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
Hemisection looking down into the left eye with the temporal side to the left and the nasal side to the right.
ROP分为5期:
1期(分界线期):血管化和非血管化视网 膜出现分界线; 2期(嵴期):分界线扩大成嵴; 3期:嵴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生,伴纤 维组织增生 4期(部分视网膜剥离期): 4A期:中央凹以外的部分视网膜剥离; 4B期:中央凹在内的部分视网膜剥离; 5期(全视网膜剥离期):整个视网膜呈漏 斗状剥离。 以上5期统称为活跃期
双目间接眼底镜即时图像
RetCam 3 130度图像
RetCam检查前准备
与家长沟通:告之检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 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潜在的危险也要告 之.如呼吸心跳骤停,角膜擦伤、感染等
加强宣教:宣传展板、宣传单、检查须知、 告知书。如:检查过程、禁食水的时间、 必要时镇静剂口服、检查完注意事项及复 查时间等,家长认真阅读并签字
ETROP(Rop早期治疗实验)
阈前1型ROP治疗与阈值病变进行对比,能 够降低不良预后. 阈值ROP 5个连续或8个累计钟点数,1或2区的3期 ROP伴有PLUS病 ------激光治疗 阈前1型:1区任何期伴有PLUS病/1区3期不 伴PLUS病/2区2或3期,伴有2个象限PLUS 病变------激光治疗
筛查过程
置开睑器
角膜表面滴迪可罗凝胶作耦合剂
镜头轻置角膜上,拍照或录象
筛查过程
结束检查,观察分析图像,打印照片,发报告 检查完后嘱用托百士眼水点眼2-3天,预防 感染 根据情况预约下次检查时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影像表现
一般为双眼发病,CT上表现为双眼球内玻璃 体密度增高,伴有晶状体后杂乱条状高密影, 随病程可出现视网膜脱离,球内钙化,眼球萎 缩变小。
Oguchi病(小口氏病)
眼底白色斑点症
Bietti结晶样视网膜病变
RP之眼底改变
Stargardt 病
FEVR的眼底改变
Best卵黄样变性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药品和简单器械
散瞳药:0.5%复方托吡卡胺 (美多丽,日本 参天公司) 表面麻醉药:0.4%盐酸奥布卡因(倍诺喜, 日本参天公司) 耦合剂:0.3%迪可罗眼凝胶(沈阳兴奇公司) 婴儿开睑器:苏州名仁公司
常用药品和器械
筛查过程
点散瞳药:美多丽点眼3-4次,间隔10-15分 钟一次,使瞳孔散大至7㎜以上。 滴表面麻醉药:点倍诺喜1-2次,使患儿在无 痛状态下接受检查 必要时使用镇静剂.一般大于6个月患儿检 查前给予水氯合醛口服镇静
发病年龄
孕周+出生后的周数(PMA) 32周PMA某些ROP 37周PMA阈值病变50%预后不良 35周PMA1型阈值前期病变 >=15%预后不良 阈值前病变发展快速但发展到阈值病变更 快
ROP分区及分期
分3区 Ⅰ区:半径是视盘至黄斑距离的2倍 Ⅱ区:半径是视盘至锯齿缘 Ⅲ区:剩余的新月形区
ROP治疗的“时间窗”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时机很重要。如 果在孩子出生后4-6周时发现病变,就能获 得治疗的最佳时机。这时如果经过治疗, 就可能终止病变的进展,使患儿的视力正 常发育。错过“时间窗”,患儿的病变进 展到后期,就丧失了视力恢复的机会。而1 期到4期患儿的外观基本正常,不易被察觉, 必须到眼科筛查。
临床表现
症状:无 体征:白瞳/角膜混浊/白内障/玻璃体出血 筛查: 生后4周—6周
大部分ROP退行 >90%1或2期不发展为阈值病变 退行之前进展 6%婴儿<1251g发生阈值ROP 无治疗50%愈后差 治疗 20%~30%预后不良
ROP筛查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发展,早产儿存活率上升, ROP 发病率上升 近期公众关注的社会问题:”新”的致盲因素
治疗原则
对Ⅲ区的1期、2期病变定期随诊 对阈值前病变密切观察病情 对阈值病变行间接眼底镜下光凝或冷凝治 疗 对4期和5期病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预防
预防 降低早产率/控制氧浓度和变化 防盲 弱视/近视/斜视 /白内障/青光眼
RetCam检查到的眼底其它图象
视网膜出血
0076 od RB
流行病学
发生率 10%---36% 发生率与新生儿病死率负相关,与其存活 率正相关 与新生儿出生登记,管理和随访等因素有 关
高危因素
不确定危险因素:高碳酸血症、贫血、高 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等 公认的高危因素:早产,低出生体重,吸 氧
早产
孕龄小于32周 28---29周,发生率83% 30---31周,发生率65% 32---33周,发生率50% 孕龄越短,发病率越高
低出生体重50g,发生率47% 750--999g,发生率78% 低于750g,发生率90% 出生体重越轻,发病率越高
吸氧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高浓度长时间吸氧, 发生率高,持续吸氧超过5天,发病率增高 未吸氧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也会发生,吸 氧并非必要因素
发病机制
MR为双眼球内玻璃体信号增高,伴有晶状 体后增生带。
鉴别诊断
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多为单眼发 病,与早产及吸氧无关,CT示患侧眼球较 小,球内密度增高而无钙化,可见前连晶 状体后部,后附于视盘的玻璃体内圆锥形 肿块。 视网膜母细胞瘤:眼环内不规则形软组织 肿块,常伴有钙化,可双眼发病 Coats病:伴有视网膜部分或全脱离,全脱 离的视网膜表现为“V”字形,但其玻璃体 内不出现肿块,两侧眼球大小差别不大。 先天性白内障:临床表现可类似PHPV,但 玻璃体内不出现肿块。
提供客观、清晰的图像,获取眼相应部 位的形态结构,准确观察记录病变的程 度、部位、范围,便于随访对比、讨论, 会诊及教学。 可重复性好 安全、无创。 数字化图文及全真视屏资料,永久保存, 提供了可靠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保护性 文件。
RetCam成为获取儿童视网膜图像的 金标准
RetCam – The gold standard for newborn Retina Images
附加病变(plus diseases):视网膜后极血 管怒张、扭曲,玻璃体呈雾状,虹膜血管扩张, 瞳孔僵直。
诊断
1.婴儿生后4—6周 2.早产 3.吸氧 4.散瞳 美多丽 眼药水 5.间接镜 6.巩膜加压(360度,每个钟点、每个区) 7.1区=28D镜子所见范围 8.广域数码眼底成像系统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Guidelines for the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of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1期ROP
2期ROP
3期ROP
4期ROP
4B期ROP
5期ROP
附加病变
随着年龄增长疾病自然停止,进入退行期, 分界线由灰白变成粉红,嵴上血管继续发展为 正常视网膜毛细血管,周边视网膜逐渐透明, 不留后遗症。
ROP形成分为两个阶段: 1高氧性血管停滞期(急性期) 以相对性视网膜高氧和正常血管化停滞 为特征; 2 缺氧性血管增生期(慢性期或晚期) 以相对性视网膜缺氧和异常血管纤维化 增殖为特征。
纤维化增生侵入玻璃体致渗出、出血、 挛缩,随之导致视网膜褶和剥离、黄斑 异位和瘢痕化、视力急剧下降。90%以 上急性期ROP能自发愈合,仅少量瘢痕 形成和轻度视力下降,10%出现显著瘢 痕化。 ROP形成两阶段理论与ROP发病时间、 病变定位、临床表现相符。
重复检查
没有ROP 任何ROP 阈前ROP 停止检查
每两周 每一周 更频繁
PMA45周=低风险 3区视网膜内血管化开始, 没有任何2期 ROP表现
Retcam3-图像
Retcam的最新款
Retcam3-眼科广域成像系统简介
制造商:美国Clarity公司 适用人群:新生儿、儿童、成人 应用范围: 眼底检查:ROP筛查、随访;小儿眼内 肿瘤;各类眼底病变 眼前节检查:房角、虹膜等 特点:13o°宽视野(镜头:130度、眼 外部成像镜头)检查范围广,不易漏诊
发病机制
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对氧敏感,高浓度 氧使视网膜血管收缩和闭塞,引起视网 膜缺氧,血管新生 相对缺氧有关,停止吸氧后视网膜相对 缺氧,血管新生
血氧水平
吸氧: 吸入高浓度氧是主要因素 组织相对缺氧是关键因素。
氧 自由基 抗氧化 机制缺陷 组织损害
缺氧
刺激新生血管生成
ROP病理形成过程
与视网膜血管发育有关:胚胎4月,中胚叶 间充质细胞视网膜血管出现在视盘周围, 6—7月增生较快,8月视网膜血管达鼻侧锯 齿缘,9月达颞侧锯齿缘。 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血管未发育成熟,周 边为无血管区,正在发育的血管末梢为未 分化的新生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