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P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合集下载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护理一、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介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简称ROP,是发生在早产儿的眼部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失明。

其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有密切关系。

随着我国围生医学技术的进步,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提高,ROP的出生率也随之提高。

急需开展ROP的筛查。

二、筛查标准(2004年04月27日卫生部发布)1、出生体重<2000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开始进行眼底病变筛查,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2、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3、首次检查应在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

4、检查时由有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的眼科医生进行。

三、临床体征1、ROP的发生部位分为3个区:1区是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黄斑中心凹距离的2倍为半径画圆;2区以视盘为中心,视盘中心到鼻侧锯齿缘为半径画圆;2区以外剩余的部位为3区。

早期病变越靠近后极部,进展的危险性越大。

2、病变严重程度分为5期:1期约发生在矫正胎龄34周,在眼底视网膜颞侧周边有血管区与无血管区之间出现分界线;2期平均发生在35周(32~40周),眼底分界线隆起呈脊样改变;3期发生在平均36周(32~43周),眼底分界线的脊上发生视网膜血管扩张增殖,伴随纤维组织增殖;阈值前病变发生在平均36周,阈值病变发生在平均37周;4期由于纤维血管增殖发生牵引性视网膜脱离,先起于周边,逐渐向后极部发展;此期据黄斑有无脱离又分为A和B ,A无黄斑脱离;B黄斑脱离。

5期视网膜发生全脱离(大约在出生后10周)。

“Plus”病指后极部视网膜血管扩张、迂曲,存在“Plus”病时病变分期的期数旁写“+”,如3期+。

“阈值前ROP”,表示病变将迅速进展,需缩短复查间隔,密切观察病情,包括:1区的任何病变,2区的2期+,3期,3期+。

阈值病变包括:1区和2区的3期+相邻病变连续达5个钟点,或累积达8个钟点,是必须治疗的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PPT课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PPT课件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通过高分辨率的眼底图像,更精确地 检测视网膜病变,有助于早期发现和 治疗。
提高筛查率
普及筛查知识
加强公众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认识,提高家长和医护人员的重视程度, 促进更多的早产儿接受筛查。
建立筛查网络
在更多的医疗机构建立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心,方便早产儿就近接受筛查,降低 筛查门槛。
筛查后的跟踪与随访
定期复查
根据筛查结果,医生会制定复查计划,家长应按时带宝宝进行复 查。
关注宝宝眼部情况
家长应密切关注宝宝眼部情况,如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保持与医生的沟通
如有疑问或担忧,及时与医生沟通,了解宝宝的眼部健康状况。
05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 未来展望
新技术应用
人工智能辅助筛查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眼底图像进行分 析,提高筛查的准确性和效率,减少 漏诊和误诊。
特点
ROP通常在早产儿出生后数周至 数月内发生,早期无明显症状,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视力下降、 视网膜脱落等严重后果。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危害
01
02
03
视力丧失
严重ROP可能导致永久性 视力丧失,影响宝宝的日 常生活和未来发展。
眼部畸形
ROP可能导致眼部结构畸 形,如视网膜变形、晶状 体异常等。
心理影响
续分析和对比。
激光治疗
对于病变较轻的早产儿,可 以使用激光治疗来封闭病变
血管,预防病变加重。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病变的早产儿,可 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以恢
复视网膜的正常功能。
0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的 注意事项
筛查前的准备
确定筛查时间
根据宝宝的出生体重和胎龄,确 定开始筛查的时间。一般来说, 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的早产儿应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及护理分析【摘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给患儿带来严重的视力损害。

本文旨在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并介绍其定义和研究目的。

正文部分分析了该病变的危害、发病机制、早期筛查方法、护理措施和预防措施。

结论强调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综合治疗观点。

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效果,减少儿童视力损害的发生率。

通过本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并为临床医护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参考,从而提高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护理水平。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早期筛查、护理、发病机制、预防措施、综合治疗、研究方向1. 引言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早产儿常见的一种眼部疾病,严重威胁着婴儿的视力和生命质量。

早产儿因为未来自然发展完全而生下来,其视觉系统尚未完全发育,特别是视网膜的血管网未能充分形成。

这就导致了早产儿的视网膜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严重威胁婴儿视力的疾病,如果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会导致永久性的视力损害甚至失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在早产儿中发病率较高,一旦发生病变,容易扩展和恶化,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早产儿视网膜病变也会影响婴儿的心理和社会发展,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对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重要性必须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及时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以保障早产儿的视力和健康发展。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加强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关注和研究,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这一严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定义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指在胎龄不足37周的早产儿中,由于未完全发育的视网膜血管系统不成熟或存在异常,导致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出血、渗出和纤维增生等病变。

这种病变一旦发生,会对婴儿的视力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PPT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预防PPT
及时发现和治疗是防止ROP发展的关键。
何时开始预防ROP?
整个康复过程
在早产儿的整个康复过程中,持续关注视网膜健 康。
包括出院后的定期检查,确保视力的正常发育。
谢谢观看
社会支持
社会各界应加强对早产儿健康的关注,提供必要 的支持和资源。
提高公众意识,倡导早产儿的健康照护。
何时开始预防ROP?
何时开始预防ROP?
出生后4周
早产儿应在出生后4周内开始进行视网膜的筛查 。
根据早产儿的具体情况,筛查时间可能会有所调 整。
何时开始预防ROP?
持续监测
在筛查后,应根据医生建议进行定期的随访监控 。
ROP通常发生在出生时体重低于1500克或怀孕周 数少于32周的婴儿身上。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发病机制
ROP的发生与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异常有关,早产 儿的视网膜血管尚未完全成熟。
在早期阶段,缺氧和营养不良会刺激异常血管的 生长,形成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潜在影响
如果不及时干预,ROP可能导致视力丧失或其他 严重的眼部并发症。
视力的健康对于早期学习和日常生活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ROP?
减轻经济负担
ROP的治疗和后续护理费用高昂,预防可以减少 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早发现、早治疗不仅降低了医疗费用,还提升了 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预防ROP?
如何预防ROP?
定期筛查
对早产儿进行定期的视网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 ROP的迹象。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预防视力损害至关重要。
为什么要预防ROP?
为什么要预防ROP?
提高生存率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早产儿的存活率显著提高 ,但其面临的健康风险依然很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健康宣教PPT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健康宣教PPT
根据视网膜血管的异常情况进行分级。
谁需要关注ROP?
谁需要关注ROP?
高风险人群
低出生体重和早产的婴儿需要特别关注ROP的筛 查和监测。
尤其是那些接受氧气治疗的婴儿。
谁需要关注ROP?
家长的角色
家长应了解ROP的风险及其潜在后果,积极参与 筛查和治疗。
定期与医生沟通,确保婴儿得到必要的眼科检查 。
后续跟进
治疗后需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监测视力发展。
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新的问题。
如何治疗ROP?
家庭支持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给予婴儿情感支持,帮助 其顺利度过康复期。
营造积极的环境,有助于婴儿的恢复和成长。
谢谢观看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2. 谁需要关注ROP? 3. 何时进行筛查? 4. 如何预防ROP? 5. 如何治疗ROP?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定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影响早产儿视网膜的疾 病,可能导致失明。
监测婴儿的体重和营养状况,确保其健康成长。
如何预防ROP?
家庭支持
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支持早产儿的健康发展。
关注早产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确保他们的安全 感。
如何治疗ROP?
如何治疗ROP?
治疗方法
轻度ROP通常会自行好转,而重度需要激光治疗 或冷冻治疗。
治疗目的是阻止异常血管的生长。
如何治疗ROP?
谁需要关注ROP?
医疗团队的责任
医院的医疗团队应定期为高风险婴儿进行视力筛 查。
预测和监测ROP的发展,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GA28周——视网膜和脑部开始有功能,视觉的开始。
GA28~32周——视觉系统开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工作,代谢 活动需要供养。
GA32周——可检测到视觉反应。
孕龄(gestational age,GA),用于指子宫内胎儿年龄。出生时停止使用。
正常视网膜发育的自然过程
眼后段有脉络膜和视网膜两套血液供应系统,脉络膜血液 供应外层视网膜,而内层视网膜则由是视网膜循环供应。
GA28周前,光感受器外节还不活跃,整个视网膜代谢需要 很少,营养需要也低,可以通过脉络膜循环扩散完成。
但GA28~32周,视觉形成开始,光感受器暗电流激活,外节 活动性增加,代谢需求增加。就到了视网膜循环必须出现 的时候。
最早能存活的早产儿是GA22~24周。所以ROP不会影响脉络 膜血管发育,而对视网膜循环的发育影响却很大。
偶见足月儿 无护理下出血 高加索人种
ROP发生率越高;吸氧时间越长, ROP的发生率越高。)
呼吸窘迫综合征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动脉导管未闭
低出生率
败血症
胎儿血红蛋白氧饱和度的急剧升 脑室出血

多巴胺
母体贫血
多胎儿
早产胎龄<32W
发病率
2012年ROP的发生率为15.84%;且胎龄越小,ROP 发生率越高。
病因机制
早产儿在出生时,由胎盘氧合作用转为肺氧合作用。胎儿 循环也发生了转变。氧饱和度由混合静脉血水平上升到动供氧气吸入,促进氧转运。
视网膜血管化应该在子宫以混合静脉血供为特征的低氧条 件下才能正常进行。
视网膜需低氧状态 的血管化
上肢及身体一起固定,头部略后仰,取两块纱块置于患儿两侧外眦角外 侧,双手四指固定患儿头部两侧,预防眼泪水及粘弹剂流入耳内,双手 拇指固定患儿的下巴,双前臂固定患儿身体。然后用开睑器将眼睑分开 (注意每例一眼一只专用新生儿开睑器)。 用间接眼底镜和屈光度20~30D的透镜或广角眼底照相机进行眼底检查。 (按照仪器设备要求,擦拭仪器表面(不接触患儿眼部部分),接触患 儿眼部接触镜部分,每次用毕,使用75%酒精消毒后,再用无菌生理盐 水冲洗风干。) 检查中,注意观察早产儿状态,如面色是否发绀,呼吸是否乎稳,口唇 颜色是否红润,哭声有无异常变化,心率(可触摸颈动脉)有无异常变化, 有无药物全身副反应,过敏反应等。如发生异常情况,立即处置。检查 过程最好在护理人员、新生儿医生、眼科医生的共同协作下完成,应同 时监测生命体征,以防止发生眼心反射所致的心动过缓。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科普知识课件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科普知识课件

何时检查?
筛查方法
筛查通常由眼科医生进行,通过特殊仪器观察眼 底情况。
此过程通常在医院进行,确保安全和准确性。
何时检查?
筛查的重要性
早期筛查和发现可以帮助及时干预,减轻病情, 提高视力保留的机会。
定期的眼科检查是确保早产儿健康的重要措施。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包括激光治疗、冷 冻治疗和手术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检查? 4. 如何治疗? 5. 为什么重视ROP?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定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一种影响早产儿眼睛的疾病 ,主要是由于视网膜血管发育不良所导致。
谁会受到影响?
统计数据
根据研究,约有30%至50%的早产儿可能会发 展为视网膜病变,具体比例因地区和医院而 异。
及早识别和干预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
何时检查?
何时检查?
筛查时间
一般建议在早产儿出生后4周开始进行视网膜病 变的筛查,之后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查。
每个婴儿的情况不同,具体时间需个性化评估。
谢谢观看
这种病变可能导致严重的视力问题,甚至失明。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发生机制
当早产儿出生时,视网膜的血管尚未完全发育, 早期氧气治疗可能导致血管异常生长。
这种异常生长可能形成瘢痕组织,影响视网膜的 功能。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临床表现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通常在早期没有明显症状,随 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视力下降。
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而定。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科普讲座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科普讲座
对中重度ROP,激光治疗可帮助消除异常血管, 防止病情恶化。
激光手术通常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视力预后。
如何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手术干预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进行视网膜手术以修复 损伤。
手术风险较高,需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谢谢观看
了解病理机制有助于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 。
为什么早产儿易患视网膜病变 ?
为什么早产儿易患视网膜病变?
生理因素
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全,容易发生异常 血管增生,导致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的成熟通常在孕周32-34周左右,早产儿未 能经历这一过程。
为什么早产儿易患视网膜病变? 环境因素
在重症监护室中,过高的氧气浓度或不适当的光 照可能会影响视网膜的正常发育。
父母应关注早产儿的视觉反应,如对光线的敏感 度等。
如何识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筛查程序
早产儿在出生后应定期进行眼科筛查,通常在出 生后4-6周开始。
及时的筛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和干预,保护视力。
如何识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诊断手段
通过眼底检查和视网膜成像等方法,可以准确诊 断ROP的分期和严重程度。
专业的眼科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 方案。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2. 为什么早产儿易患视网膜病变? 3. 如何识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4. 如何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5. 如何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定义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影响早产儿视 网膜的疾病,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如何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定期随访
早产儿出院后应定期进行眼科检查,确保视力健 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危险因素
1.早产、低出生体重
自胚胎四个月期,视网膜血管自视盘开始逐渐向周边生长,7个月才到达鼻侧周边的视网膜。

颞侧视网膜距视盘的距离较鼻侧远,一般要在妊娠足月时才能到达颞侧周边部。

妊娠足月以前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存在原始梭形细胞,它们是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前身,在子宫底氧环境下25-35mmHg,梭形细胞先增殖成条索状,它进一步管道化形成毛细血管。

当早产儿出生以后突然暴露在高氧环境下,梭形细胞遭到损害,刺激血管增生。

先是视网膜内层发生新生血管,血管逐渐从视网膜内长到视网膜表面,进而延伸入玻璃体中。

新生血管都伴有纤维组织,显微血管膜沿玻璃体前面生长,在晶状体后方形成晶状体后纤维膜,此外纤维血管膜的收缩将周边部视网膜拉向眼球中心,严重者引起视网膜剥脱。

2.氧疗
3.母亲因素
①遗传因素
②小于胎龄儿(SGA)提示在宫内可能存在缺氧、感染和营养不良。

存在争议。

③其他如多胎和宫内感染
4.新生儿因素
①感染尤其是真菌感染,真菌菌血症可作为R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②贫血和输血
③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尚无定论
④血压波动
5.其他因素
①微量元素铜的缺乏可导致视网膜组织抵抗氧化损伤的作用减弱,削弱抗氧化酶的活性。

②二氧化碳
二、发病机制
1.细胞因子学说
①VEG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
②ANG血管促白细胞生长素是血管特异性生长因子
③HGF 肝细胞生长因子可诱导内皮细胞和上皮细胞的许多细胞反应
④b-FG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血管生成,对视网膜有营养神经的作用
⑤PDEF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是抑制血管生成的物质
⑥一氧化氮已在人视网膜上皮细胞实验中证实NO抑制缺氧,诱导VEGF基因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和时间相关性。

2.氧自由基学说
过度吸氧可以形成大量氧自由基,组织内抗氧化防御机制无法同步解毒,从而造成视网膜组织损害。

不成熟的视网膜含有低水平的抗氧化剂如NO系统,当吸入高浓度的氧时导致了视网膜高氧,高氧产生过氧化物,包括前列腺素的产生,导致血管收缩和血管细胞毒性,从而导致视网膜缺血,进一步导致血管增生。

3.梭形细胞学说
妊娠足月以前周边部视网膜无血管,存在原始梭形细胞,它们是视网膜毛细血管的前身,在子宫底氧环境下25-35mmHg,梭形细胞先增殖成条索状,它进一步管道化形成毛细血管。

当早产儿出生以后突然暴露在高氧环境下,梭形细胞遭到损害,刺激血管增生。

先是视网膜内层发生新生血管,血管逐渐从视网膜内长到视网膜表面,进而延伸入玻璃体中。

新生血管
都伴有纤维组织,显微血管膜沿玻璃体前面生长,在晶状体后方形成晶状体后纤维膜,此外纤维血管膜的收缩将周边部视网膜拉向眼球中心,严重者引起视网膜剥脱。

三、早产儿视网膜的发育
①胚胎16周时后集部视网膜血管化
②胚胎26周时视网膜血管化已经接近2区
③胚胎36周时鼻侧视网膜全部血管化
④胚胎40周时全部视网膜血管化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ROP的病因是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全,视网膜缺血、缺氧,诱导视网膜异常新生血管形成,进而产生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引型视网膜脱离;后期可并发斜视、弱视、白内障或继发性青光眼。

VEGF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早产儿视网膜病中的作用.
四、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病理生理过程
ROP是一种双向性疾病,包括早期阶段的视网膜周边血管的缺乏和随后视网膜异常新生血管的增殖。

ROP的第一阶段:在这个阶段,本来在正常宫腔内进行的正常视网膜血管的发育减慢或者停止,因此视网膜周边部缺乏良好发育的血管。

视网膜血管发育的异常主要与出生后暴露在高氧中有关:外源性供给氧补充因为早产儿肺部发育不良引起的缺氧,或者宫腔外环境的相对高氧压。

随着早产儿的成熟,无血管区的视网膜开始逐渐地代谢活跃,由于局部视网膜没有血供,逐渐趋向低氧。

这个阶段发生在早产儿出生到矫正胎龄30-32周左右。

ROP的第二个阶段:低氧诱导的视网膜血管化,这一阶段多发生在矫正胎龄32-34周。

ROP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化的过程发生在血管化和非血管化的交界处,新生血管渗漏,最终发生牵引型视网膜脱离。

若早产儿出生后视网膜血管能够正常发育,第二阶段就不会发生;在第二阶段初期如果能够使增殖的异常视网膜血管迅速消退,促进视网膜的血管化向正常方向发展,也可以阻止牵引型视网膜剥脱。

在ROP的第一阶段是缺乏促神经视网膜发育和视网膜血管化的因子。

第二阶段是缺乏视网膜异常血管增殖的抑制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