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的奈良地图_名人故事

梁思成的奈良地图_名人故事
梁思成的奈良地图_名人故事

梁思成的奈良地图

1944年夏,盟军在决定轰炸还处于日军占领下的重庆、南京等城市时,一位美军上校给建筑学家梁思成写了一封信,让他在一周内迅速标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误炸。

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张做出标记的地图。令上校没想到的是,一道寄回的还有一封建言书,一张同样做了很多不轰炸标志的日本奈良地图。

上校大为不解,直到他看完了那封建言书。在建言书中,梁思成恳求盟军在轰炸日本本土时,对日本的古都奈良网开一面,因为奈良有众多古建筑。他写道:

“奈良古建筑跟我们各自国家的古建筑一样,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

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我图上所标上的地方,保留着东方最古老的建筑,一旦炸毁,那是永远无法补救的,后代人谁也无法见到了,请为全人类,不要轰炸它们!”

在短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标出两个地图的不轰炸目标,特别是异国日本奈良的各个古建筑物的具体地理位置,如果不是平日烂熟于心,是绝不能做到的。上校被梁思成深深打动了。

不久,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城市建筑物被毁严重,有些几乎夷为平地,但奈良却毫发未损。好几次,飞机飞到奈良上空,转转就飞走了。

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众多古代建筑,及其拥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而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梁思成也因此被日本的有识之士誉为“古都的恩人”。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当初决定写建言书时内心是何等的纠结。他与当时的日本,除了有国恨,还有家仇——他有两个最亲的人死于日军侵略的炮火中,而这却是没有一个日本人知道的事实。

在“一·;二八”事件的抗战中,梁思成的弟弟,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牺牲,年仅25岁。

梁思成的小舅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对日抗战中,作为空军的他,不幸被日军飞机击落身亡,年仅22岁。林徽因曾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流尽了眼泪。

多年后,当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应邀在日本演讲,当他提及自己的叔叔和舅舅都死于日军手中的这段往事时,台下一片寂静,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中。这也是奈良人第一次知道他们的恩人,曾被他

们这般深深伤害过。

在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上的保护上,梁思成的意识是超前和人性的,其胸怀更是博大无私的。正是这种博大无私,让他放下了国恨家仇,让奈良躲过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2019-2020年八年级下册《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docx

2019-2020 年八年级下册《梁思成的故事》同步练习(含答案)基础助学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勘察()黯淡()古刹(...二、给“塞”注上三个不同的读音 )轩昂() . ,并给每个读音的字组词。 ①()②()③()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忆填空: 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当他,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 是,。 四、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 4 月 15 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 届歌曲征集活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 5 届,每届评出10 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 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 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 年奥运会主题歌。 ○1 ○2 ○3 阅读平台: (一)对梁思成这样的人却不然。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一砖一瓦, 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攀登木塔时,当他考察一座座石 桥时,当他观看北京城墙时,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 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 我很欣赏一位英国建筑历史学家关于“建筑”的议论。在他看来,当一个穴居人为了更舒服 在洞口挂上几张皮子的时候,或当牧民用根柱子支起兽皮搭帐篷的时候,“建筑”并没有开 始。只有当人类将自己与他的建筑视为一体和引以自豪时,并且比单纯的需要更进一步——他开 始关心他的建筑外观之时,“建筑”才真正开始。这位建筑历史学家甚至认为,在建筑史中,应 该排除那些仅仅是“房子”的房子,并且明确在“房子”与“建筑”之间必须有区别。 “‘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位英国学者说。 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他以做学问起步,从枯燥的架构分析、材料分析、形状勾勒等等专业常识,走进了包容历史与现实的人类精神。这样,他对建筑历史的描述,已不能仅仅视为单一的学问。只有他真正了解那些古建筑的价值,因为他把它们和创造它们的人的精神视为一体。 1、文章中,作者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结合所选文字,请你谈谈这个“建筑灵魂”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大拆大建,许多文化古迹 顷刻间荡然无存,请你结合课文,谈谈这种“建筑灵魂”是否还适宜于二十一世纪?

梁思成的故事(课文原文)

2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也许可以这么说,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山川田野间再也没有那么多被历史烟尘掩盖的古寺古塔,等待未来的人们惊奇发现,细心勘察。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永远不再可能诱发出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了。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的想到了当年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 暗淡的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的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走。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尤存。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

山西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着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岩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的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的往刹尖攀援。她攀上去之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的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做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作为对建筑史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难以想象梁思成这样的人面对每一个新的发现,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旅游观光者,尤其永远是健忘的。每到一处景观,他会惊奇,他会兴奋,但一转眼,这些惊奇和兴奋,又会被新的景观引起的惊奇和兴奋取代。他们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刹也好,充其量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课题:《梁思成的故事》 主备人董新科审核人时间 【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作者及梁思成的相关常识。 2、理清写作思路,学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交错进行的写法。(重点) 3、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增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学习难点】1、理解“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2、为什么说梁思成拥有了“建筑的灵魂”。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精读感知,品味交流 1.认真完成预习自测部分作业,准备教师检查。 2.通过小组帮扶完成自主学习,标好疑点、难点。准备展示、讨论。 第一课时 【预习案】 一、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梁思成简介: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 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二、预习自测: 朗读课文,积累下列词语并解释带下划线的词语:(给加点字注音并抄写两遍) 勘.查巍峨 ..黯.淡耸.立锈蚀 ..逻辑.惋.惜钦.佩壮硕.塔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叹为观止灰飞烟灭毫不顾忌视为一体困惑不解气势雄伟轩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案】 一、自主学习: 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1、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二、合作交流,展示点评: 1、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训练案】 一、当堂检测: 1.本文是一篇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 2.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 A.倾注:倾倒,注满。 B.轩昂: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C.攀援:抓着东西往上爬。 D.勘查:进行实地调查或查看。 3.请说出中国的四大名楼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 4、按原文填空古建筑在他的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__________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__________ 。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当他_________,当他______________ , 他绝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_________ ,_________ 。 第二课时

教案《梁思成的故事》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题《梁思成的故事》 课型主读课 课时 2 上课日期 2013年3月12日 作者姓名刘源 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倾听建筑学家的爱与憾 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梁思成的故事》(2课时)【文本解读】 本文是文学散文,主要写了两件事,一件是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是说服美军,日本古都奈良因而免遭轰炸和破坏。作者对梁思成的事迹,不仅仅是加以叙述和描写,而且带着自己的想象、感受、理解、评论。文章中交织着诗意的渲染、智慧的评述,包含热情,构成了一种既有感情强度又有智性深度的风格.这篇文章作者用充满激情和诗意的语言,赞赏了梁思成的精神思想,使读者真正领悟“建筑的灵魂”。 从教学设计的角度看,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有明显的异同。通过比较,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的独特之处,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本文的行文脉络:全文紧扣第一句话“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用精彩的语言讲述了两件事情,从而表现主人公的人格魅力。 重点句: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教学设想】 1.主要学习点。 ⑴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⑵比较学习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的异同点,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 2.课文内容较长,提前布置预习任务,疏通表层文意。 【相关课程标准】 “默读有一定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读出个人独特感受,获得有益启示,对作品(作者)情感作出评价,能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欣赏语言”。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思成的故事,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品味文章精彩语言。 3.找准比较点,体会本文写法上的独特之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品读文章精彩语言。 难点:发现本文写法上的巧妙之处并学习运用。

梁思成的故事(课文原文)

2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 也许可以这么说,以后的世纪,恐怕再也难以出现同样的环境同样的人物。许多历史条件已经无法再现,山川田野间再也没有那么多被历史烟尘掩盖的古寺古塔,等待未来的人们惊奇发现,细心勘察。曾令世人惊奇而叹为观止的古都业已消失,永远不再可能诱发出人们的历史激情和历史想象了。 在一个漫卷风沙的日子,我爬上了山西应县木塔,那还是两年前的四月。站在巍峨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的想到了当年来勘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一行。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九三年,正好整整六十年。 暗淡的灯光下,陡立的木梯依然昏暗。我缓慢的向上爬,每上一层,便走到栏杆前环望四周。每上一层,风就愈加猛烈,人几乎站立不住,只有牢牢抓住栏杆,才不会被风刮走。 塔下的应县县城,是否还是当年梁思成看到的样子,我无法得知――想必早已大大改观。木塔耸立,雄伟而壮观,经历半个世纪风风雨雨之后,斯物尤存。真是难得而幸运的事。怀着这样的心情,根据自己曾经读过的关于林徽因、梁思成的资料,根据所见过的他们那次山西

之行的照片,我想象着当年。想象着梁思成如何打着电筒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想象着他们为发现一个千年古塔、为他们的古代建筑研究获得一个珍贵例证而如何的惊奇和兴奋。 我想到了当年陪同梁思成勘探木塔的年轻学者莫宗江先生后来的回忆;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岩的东西。他们必须爬上去,才能完成整个木塔的测绘。那天,风呼呼的刮着,也让他们有一种会被刮飞的感觉。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的往刹尖攀援。她攀上去之后,其他几个年轻人也一一的上去,终于将塔刹的各部尺寸、做法测绘下来。那时,他顾不上九百多年历史的古塔木板已经枯朽,也未想铁索是否锈蚀或断裂。他就那么毫无顾忌地攀援。大风中,他摇摆着身躯。 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做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 作为对建筑史一无所知的门外汉。难以想象梁思成这样的人面对每一个新的发现,内心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一个旅游观光者,尤其永远是健忘的。每到一处景观,他会惊奇,他会兴奋,但一转眼,这些惊奇和兴奋,又会被新的景观引起的惊奇和兴奋取代。他们眼中的古塔也好,古刹也好,充其量不过是形状有差异,年代有远近的建筑。

梁思成的奈良地图_名人故事

梁思成的奈良地图 1944年夏,盟军在决定轰炸还处于日军占领下的重庆、南京等城市时,一位美军上校给建筑学家梁思成写了一封信,让他在一周内迅速标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误炸。 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张做出标记的地图。令上校没想到的是,一道寄回的还有一封建言书,一张同样做了很多不轰炸标志的日本奈良地图。 上校大为不解,直到他看完了那封建言书。在建言书中,梁思成恳求盟军在轰炸日本本土时,对日本的古都奈良网开一面,因为奈良有众多古建筑。他写道: “奈良古建筑跟我们各自国家的古建筑一样,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

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我图上所标上的地方,保留着东方最古老的建筑,一旦炸毁,那是永远无法补救的,后代人谁也无法见到了,请为全人类,不要轰炸它们!” 在短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标出两个地图的不轰炸目标,特别是异国日本奈良的各个古建筑物的具体地理位置,如果不是平日烂熟于心,是绝不能做到的。上校被梁思成深深打动了。 不久,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城市建筑物被毁严重,有些几乎夷为平地,但奈良却毫发未损。好几次,飞机飞到奈良上空,转转就飞走了。 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众多古代建筑,及其拥有全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而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梁思成也因此被日本的有识之士誉为“古都的恩人”。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当初决定写建言书时内心是何等的纠结。他与当时的日本,除了有国恨,还有家仇——他有两个最亲的人死于日军侵略的炮火中,而这却是没有一个日本人知道的事实。 在“一·;二八”事件的抗战中,梁思成的弟弟,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牺牲,年仅25岁。 梁思成的小舅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对日抗战中,作为空军的他,不幸被日军飞机击落身亡,年仅22岁。林徽因曾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流尽了眼泪。 多年后,当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应邀在日本演讲,当他提及自己的叔叔和舅舅都死于日军手中的这段往事时,台下一片寂静,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中。这也是奈良人第一次知道他们的恩人,曾被他

梁思成的礼物_名人故事

梁思成的礼物 梁思成的生命历程有两份礼物,可以说是他人生的里程碑和转折点。收到的一件礼物,改写了他的人生命运,带来终身影响;送出的一件礼物,帮助他赢得爱情。1923年年初,林梁两家的两个年轻人,定了婚约,梁启超写信给大女儿梁思顺说:“思成和徽因已互定终身。” 1923年5月7日,梁思成遭遇一场飞来横祸。梁思成骑摩托车载弟弟思永去参加“国耻纪念日”学生示威游行活动,被一辆疾驰的轿车撞出老远。这辆摩托车是大姐梁思顺送给他的生日礼物,谁料到会遭遇车祸。肇事者是陆军次长,竟然开着汽车扬长而去。浑身是血的梁思成被抢救回家,醒过来的梁思成对父亲梁启超说:“爸爸,我是您的不孝儿子。在您和妈妈把我的全部身体交给我之前,我已经把它毁坏了。别管我,尤其不要告诉妈妈。大姊在哪儿,我怎么能见到她?”医生误诊,导致梁思成的左腿比右腿短了1厘米,而且脊椎受伤,要

穿特制的金刚马甲。梁思成落下了终身残疾,就是在这样的身体状况下,长达八年,完成了对中国古建筑的野外考察、勘查和测绘。 林徽因得知道消息后,她赶到医院,眼泪汪汪地看着梁思成。他强忍着痛苦,对她笑着说:“差一点就见不着你了。” 1924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同去美国学习建筑学。刚到美国的一对恋人,最初感情并不是那么和谐,两人有时爆发争吵,这可能是因为,徐志摩影子,并不是很容易消失。1927年6月9日,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学的林徽因,收到“同学”兼“恋人”的一份生日礼物——这是梁思成送给林徽因的一面仿古铜镜。这天晚上,校园路灯下,晶莹的镜子映照出两人青春的脸和他们圆满之爱情。铜镜的一面镶嵌着镜面,另一面的中心图案是对称的飞天浮雕。飞天外圈环绕卷草纹饰,花纹旁边写铸着字:“徽因自鉴之用思成自镌并铸喻其晶莹不珏也。”

儿童故事-名人故事:梁思成的故事

名人故事:梁思成的故事 1944年夏,盟军在决定轰炸还处于日军占领下的重庆、南京等城市时,一位美军上校给建筑学家梁思成写了一封信,让他在一周内迅速标出哪些地方有古建筑物,以免误炸。 很快,上校便收到梁思成寄回的一张做出标记的地图。令上校没想到的是,一道寄回的还有一封建言书,一张同样做了很多不轰炸标志的日本奈良地图。 上校大为不解,直到他看完了那封建言书。在建言书中,梁思成恳求盟军在轰炸日本本土时,对日本的古都奈良网开一面,因为奈良有众多古建筑。他写道: “奈良古建筑跟我们各自国家的古建筑一样,绝不仅仅是某一个民族的,而是全人类文明结晶具体象形的保留。我图上所标上的地方,保留着东方最古老的建筑,一旦炸毁,那是永远无法补救的,后代人谁也无法见到了,请为全人类,不要轰炸它们!” 在短短的时间内,精确地标出两个地图的不轰炸目标,特别是异国日本奈良的各个古建筑物的具体地理位置,如果不是平日烂熟于心,是绝不能做到的。上校被梁思成深深打动了。 不久,日本有近200座城市遭到盟军的猛烈轰炸,城市建筑物被毁严重,有些几乎夷为平地,但奈良却毫发未损。好几次,飞机飞到奈良上空,转转就飞走了。 30多年后,奈良因其完好保存的众多古代建筑,及其拥有全

日本十分之一的“国宝”级文物,而被宣布为世界历史文化名城。梁思成也因此被日本的有识之士誉为“古都的恩人”。 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梁思成当初决定写建言书时内心是何等的纠结。他与当时的日本,除了有国恨,还有家仇——他有两个最亲的人死于日军侵略的炮火中,而这却是没有一个日本人知道的事实。 在“一·二八”事件的抗战中,梁思成的弟弟,国民革命军第19路军炮兵上校梁思忠不幸牺牲,年仅25岁。 梁思成的小舅子,林徽因的弟弟林恒,在1941年对日抗战中,作为空军的他,不幸被日军飞机击落身亡,年仅22岁。林徽因曾因为弟弟的英年早逝,流尽了眼泪。 多年后,当梁思成、林徽因的儿子梁从诫应邀在日本演讲,当他提及自己的叔叔和舅舅都死于日军手中的这段往事时,台下一片寂静,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中。这也是奈良人第一次知道他们的恩人,曾被他们这般深深伤害过。 在对人类共同文化遗产上的保护上,梁思成的意识是超前和人性的,其胸怀更是博大无私的。正是这种博大无私,让他放下了国恨家仇,让奈良躲过一场灾难性的浩劫。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①北京奥运会组委会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在今年4月15日起,举办奥运会第一届歌曲征集活动。②征集活动将连续举行5届,每届评出10首歌曲进入北京奥运会主题歌候选歌曲。③这些候选歌曲广泛经过各界群众传唱.最终确定一首充分体现中国文化特色和奥林匹克精神的歌曲,作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歌。 ○1 ○2 ○3 ①介词不当,“在”改为“从”,或删去“在”②搭配不当,“进入”改为“作为”③词序不当,“广泛”移到“传唱”前,或删去“广泛” 梁思成的故事 李辉 甘肃省兰州市兰飞中学王金凤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

梁思成的故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 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 二、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师:先来展示一下老师的品读成果 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这个句子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 师:老师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语言的方法,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品读成果。 师:这位同学从“梁思成第一个抓住铁索,两腿悬空地往刹尖攀援”中的“第一个”“两腿悬空”“攀援”读出了一个勇敢,为了工作不顾安危的梁思成。品读较深刻,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感情? 师:读出了一种敬佩之情,好。 这段文字虽是莫先生的回忆,读来却历历在目,一个敬业无畏的科学家形象呼之欲出。老师读了特别感动,这感动还源于文字的背后有这样一段背景:梁思成在学生时代因一场车祸,由一个堂堂男儿变成了一个又驼又瘸的严重残疾之人,而他要堪测的应县木塔又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大的木塔,他在登塔时面临多大的危险呀!那么他这种不顾个人安危也要堪测木塔的思想根源是什么? 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提示他思想根源的语段。 师:是的,在第10段。让我们齐读这一段,找出提示这一思想根源最关键的一句。 这位同学找的很准确。最关键句子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师:原来梁思成是一个视建筑为生命的人,这是作者站在历史高度对他的评价,也是对前文记叙的升华。 (师板书:视建筑为生命) 师:梁思成视建筑为生命,而建筑则是客观存在的,他为什么要把建筑作为生命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直接提示这一原因的语句。 师:目光敏锐,正是“建筑是一种艺术,因而它在某些方面是人类或建造者的表现。”这一句。 建筑表现了创造者或人类的什么?结合你的阅历举例子说明。 是的,例如埃及的金字塔,克服重重困难的建造过程体现了古埃及人民的智慧,也体现着古代人类的文化。 语言凝炼。哪位同学能从其他角度,再举例分析。 中国的故宫,它不仅见证了明清两代的历史,它凝聚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皇权思想;另外它精巧的结构也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师:建筑是一种艺术,是立体的绘画,是凝固的音乐。它和音乐、绘画一样承载着历史文化,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表现。这正是建筑价值所在,也是建筑生命、灵魂的体现。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课题:梁思成的故事课型:新授 编写时间:2013年2月28日执行时间: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梁思成的故事,,理解寓情于叙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本文的写作思路。 3.情感与价值:品位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学法引导: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 落的背诵。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ān)巍峨(wēi’é)黯淡(àn)耸立(sǒng)锈蚀(shí)逻辑(luójī)轩昂(xuān)惋惜(wān)

《梁思成的故事》省级公开课一等奖优秀教案

该课获河南省2009年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南阳市第三中学魏玲一、导入: 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知道梁思成,谁来谈谈你的了解。 生1:他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袖梁启超的儿子。 生2:他是现代建筑学家,也是清华大学教授。 师:可见,梁思成是一个学识丰厚的人。 的确,作为现代著名建筑史学家,他孜孜以求、身体力行,测绘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建筑;他刻苦钻研、呕心沥血,将智慧化作庄严神圣的国徽、雄伟壮丽的纪念碑等著名建筑。今天,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驰骋文字原野,深入解读梁思成。(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初识梁思成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注意捕捉相关语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行概括。 (多媒体展示) 请同学们在预习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本文写了梁思成的哪些事件?(方法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2、提取关键词语) (生默读课文3分钟) 生1:第一件事是梁思成冒着危险勘测山西应县木塔;第二件事是梁思成抛弃国耻家仇保护日本古都奈良。 师:这位同学抓住了人物和事件两个要素,信息捕捉简洁而准确。除了这两件主要事情,有没有略写的事件? 生2:梁思成为自己勘测的河北辽代古庙被拆感到惋惜。 三、重点品读——走近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事件是我们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深情朗读,走近梁思成,请同学们先品读第6节“梁思成堪测应县木塔”这一部分,说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梁思成。 (多媒体展示) 品读“梁思成勘测应县木塔”部分: 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句,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生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师:先来展示一下老师的品读成果 (多媒体展示) 例如:他们爬到了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除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何可供攀援的东西。 这个句子写出了环境的险恶,条件的艰苦。我从中读出一个敬业、无畏的梁思成。 师:老师采用的是抓住关键词语品析语言的方法,同学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方法。 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品读成果。 本课更多公开课课件+视频请到阿呆语文网下载

梁思成的故事

梁思成的故事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生字词,识记文学常识。 2、概述梁思成的故事,分析人物形象。 预习检测 1、识记重点字词给划线字注音。 巍峨()塔刹()毫无顾忌()钦佩() 打量()斗拱()勘察()宝坻()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叹为guān 止màn 卷风沙斯物yóu 在幸免于nàn 无所顾jìróng 为一体fēng 火连天困huò不解 3、人物介绍 梁思成(1901年4月20日-1972年1月9日),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还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在建筑学方面贡献突出。在清华大学创建建筑系,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1972年1月9日逝世于首都北京。在《建筑五宗师》书中与吕彦直、刘敦桢、童寯、杨廷宝合称“建筑五宗师”。 李辉,当代作家。代表作品有《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李辉文集》,其散文集《秋白茫茫》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自学指导 朗读课文,思考并概括梁思成的主要事迹。并说说这些事迹体现了梁思成怎样的精神。 (温馨提示:请以从--------段或句子中,我读出了梁思成--------的精神。) 事迹精神

当堂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梁思成的故事》作者-------,当代作家。梁思成,现代--------家。 2默写填空。 古建筑在他眼中,----------------------。----------------------,-----------------------,------------------------,-------------------------,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重点的语句 2、感受梁思成崇高的个人魅力,提高自我的人格修养 自学指导 (一)精读课文(6--13段),品味梁思成高尚的人格魅力。 1梁思成为什么要保护古代建筑? 2、找出梁思成勘探山西应县木塔时的描写,写下来,读一读,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3、“梁思成恰恰在这方面拥有了建筑的灵魂”中“这”指什么?“建筑的灵魂”又指什么?(可用原文回答) (二)再读课文(读22—结尾)再次感受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1、为什么当梁思成“谈到北京城墙时,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 2、你能说一下北京城墙的象征意义吗? 合作探究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梁思成的故事教学设计 西街初中赵彩艳 一、教学目标 1、梳理脉络,概括故事。 2.精读课文,走进人物。 3.思考感悟,传承精神。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梁思成精神,增强历史责任感。。 三、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几组梁思成设计的建筑图片,(国徽,鉴真和尚纪念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认识,提问这些著名建筑是谁设计的?引出作者-----梁思成。梁思成是清末维新变法运动领导人梁启超的儿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梁思成的故事,走进梁思成。 板书课题。 简介梁思成: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

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出示学习目标: 1.梳理脉络,概括故事。 2.精读课文,走进人物。 3.思考感悟,传承精神。 (二)整体感知----初始梁思成 师:请同学们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再次浏览课文,说说文章都写了他的那些事件? 提示:1.寻找相关段落。 2.提取关键词。 3.回答句式:时间+人物+事件 预设1.第一件事是60年前他冒险勘探应县木塔。第二件事是二战期间他保护日本奈良城。 预设2.他为自己勘探的辽代古庙被拆感到惋惜。 (三)重点品读----走进梁思成 师:写人离不开事件,具体点事件是把握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让我们一起品读第六段,说说你读到一个怎样的梁思成? 提示:提示:抓住关键词品析。 生自由朗读。 师出示范例:“他们爬到塔顶,但塔刹还有十多米高,处理几根铁索外,没有任

《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3、品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梁思成的故事,从中体味梁思成的人格魅力。 难点:学习本文寓情于叙的写作思路和手法。 三、学法引导: 预习中强调课文朗读,反复朗读。特别是重点段落,在段落朗读中感悟梁思成的人格魅力,特别是叙述中的“议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还应重视对重点词语的分析,强调课文重点段落的背诵。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有关梁思成的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建筑是一项奇特的艺术,许多建筑已经成了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建筑本身就是一个奇迹。例如,中国的故宫、埃及的金字塔等等。我们人类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

(二) 作者简介: 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嘴厂子弟中学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各自的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三) 梁思成简介: 梁思成,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新会人。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东京,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学习,1927年2月获学士学位,当年6月获硕士学位。1927年7月至1928年2月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3月与林徽因在加拿大温哥华结婚。1928年归国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后参加中国营造学社研究中建筑史。1946年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的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 (四) 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字词: 勘查(kān) 巍峨(wēi’é) 黯淡(àn) 耸立(sǒng) 锈蚀(shí) 逻辑(luójī) 轩昂(xuān) 惋惜(wān) (五)再次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 (六)互动学习,思考下列问题: 互动1: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相比,本文与它有什么异同?

《梁思成的故事》阅读答案

梁思成的故事 吴小进 【基础积累】 1.根据拼音写词语 (1)站在(wēi é)的古塔里面,我很自然地想到当年前来(kān)察这座千年木塔的梁思成林(huī)因夫妇一行 (2)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dǒu gǒng),一副(diāo xiàng),都是活生生的存在 2.根据要求答题 (1)梁思成和林徽因都是现代家梁思成对保护日本的 (建筑)不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破坏做出过贡献 (2)中国的古建筑具有轩昂的外象这里轩昂的意思是: 【整体感知】 3.梁思成的故事中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4.从梁思成身上,你感受到了哪些民族文化精神? 【能力提升】 5.八达岭长城上几乎没有一块砖上没有字请你给那些在城砖上刻字留名的人几句劝告 6.据《北京晚报》报道,2007年7月9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安徽省凤阳县明中都皇故城历经千年风雨,整修城墙却因一场梅雨坍塌你对此有何看法?

【精段训练】 阅读课文我开始明白,为什么&&世人谁能深深体味,回答各题 7.在谈到北京城墙时,为什么梁思成将它视为一种生命来述说? 8.北京城墙有哪些象征意义? 9.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你如何理解其中蕴涵的深意? 10.选文结尾一声感叹,世人谁能深深体味,你从这感叹中可以体味到什么? 参考答案 1.(1)巍峨勘徽(2)斗拱雕像 2.(1)建筑学奈良唐招提寺(2)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3.(答案提示:挑选自己感动的一个故事,并说明感动理由即可) 4.(答案示例)对古建筑艺术文化的珍视,对自己喜爱的事业的执著追求等 5.(答案示例)长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有责任保护它;在它的城砖上刻字,破坏了它的整体面貌,损坏了它的历史价值,是不是觉得很不应该啊? 6.(答案示例)明中都皇故城整修城墙的坍塌,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都让我们有愧祖先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损毁,是我们永远的遗憾! 7.因为建筑艺术是人的创造精神的再现,而梁思成拥有建筑的灵魂,他热爱古代建筑,古建筑在他眼中是有生命的物体,是活生生的存在 8.象征着古老民族的创造力,象征着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他认为北京城墙同北京人民共历了甘苦岁月,是有感情和生命的,因此也象征着历尽甘苦的北京人民 9.从表面来看这是调侃自己的顽固,实际上却说出了自己的无奈和无能为力,也暗示着自己的不妥协 10.(答案提示:围绕梁思成对古建筑的热爱之情,即使遭人误解也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回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