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不跑题四点原则
怎样写好作文避免跑题

怎样写好作文避免跑题写好作文避免跑题是每个写作爱好者和学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跑题意味着在作文中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不能恰当地回答问题或表达意见。
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将分享一些方法和策略,帮助您写出更准确、有条理的作文。
一、阅读理解题目在写作文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或指示。
理解题目的关键点,确保正确把握题目要求,以避免跑题。
尤其是在考试中,仔细阅读题目可以节省时间和减少错误。
1. 仔细阅读题目:通读题目,弄清楚问题的关键点和要求。
理解题目所要求的具体内容和观点,并确定要写的方向。
2. 弄清题目类型:不同类型的作文题目需要不同的写作方法。
说明文要求解释一个概念或过程,议论文要求表达观点并提供论据,故事要求叙述一个事件或经历。
3. 划分关键词:将题目中的关键词划出来,并明确每个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
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题目,并且帮助我们集中精力写作。
二、制定合理的写作计划在写作之前,制定一个合理的写作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良好的写作计划可以帮助您清晰地组织思路并确保内容在文章中逻辑合理。
以下是一些制定计划的方法:1. 制定大纲:大纲是一个写作计划的基础。
用主题句和关键词列出你要写的每一段落,确保每段的内容与主题直接相关。
2. 确定逻辑顺序:思路的连贯性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安排好段落之间的逻辑顺序,确保一个段落引导到另一个段落,每个段落的内容都是有序的。
3. 分配写作时间:合理安排写作时间可以提高效率。
给每个段落分配适当的时间,确保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整地表达每个观点。
三、避免废话和无关的信息废话和无关的信息往往是导致作文跑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避免使用与题目无关的过度修辞和花哨的文字。
以下是一些建议:1. 清晰的写作目标:确定写作的目标和主旨,并保持专注。
只在文章中包含相关和有效的信息。
2. 避免废话:避免使用空洞的词汇和过度的形容词。
只在文章中包含有意义而有价值的信息。
3. 注意段落结构:确保每个段落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句,并在每个段落中保持一致的讨论焦点。
如何让材料作文不跑题

这一关键句就是告诉人们要给自己以自信,敢
于亮出自己,从而获得被人赏识的机会,并取
得成功。抓住这些语句就很容易立意了。
题目3:
技法指导
蚌壳里的夜,有多长?/不再思量,不再 思量/我已摆脱苦闷与忧伤/如果被昔日的泪 水淹没/我的生命不会闪光。
【审题技巧】
技法指导
读诗的前三行我们了解到,珍珠在蚌壳里熬过
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
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 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晚上,院长要他 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 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
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
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
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
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审题分析】
【分析】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 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 “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 等,都未免偏颇。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 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 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 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15
技巧2:因果分析法 技法指导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 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我们可以通过对材料 的有关原因和结果的分析来确定立意。
题目1:
技法指导
猩猩喜欢喝酒。村里人摆上甜酒,用大小杯 子装着。猩猩见了,知道是诱惑。但其中一个对 大家说:“何不尝一点点呢?不吃多了就行!”于是 大家先喝小杯,不久又取大杯喝。它们实在抵制 不住甜酒的诱惑,大饮而醉。村人趁机追捕,猩 猩无一幸免。
小学生写作文,怎么才不会跑题

小学生写作文,怎么才不会跑题
标题:如何避免跑题写好作文
一、主题明确
写作文之前,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主题或写作要点。
明确主题有助于保持文章的重点和线索清晰,避免跑题。
二、合理安排结构
在写作文的时候,要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
开头应引出主题,中间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结尾进行总结。
要保持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避免离题太远。
三、思路清晰
在展开主题的时候,要事先构思好文章的逻辑结构和大概的内容,有个大致的脉络。
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引导思路,不至于跑题。
四、运用恰当的例子和细节
在写作中,通过描写细节和运用恰当的例子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点,可以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但要注意不要过度堆砌细节,而忽略了主题。
五、审题仔细
在接到作文题目时,一定要仔细审题。
理解题目的要求,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和观点,避免在写作中偏离主题。
六、反复修改
在完成作文后,一定要反复检查,修改文章中的错误和不当之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找出写作过程中的问题,从而避免跑题。
总之,避免跑题最重要的是思路要清晰,文章结构要合理,审题准确,并进行多次修改。
通过这些方法,相信小学生们可以写出不跑题的好作文。
写作时,如何避免跑题

写作时,如何避免跑题作者:曹春齐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年第15期什么是跑题?跑题就是所写的文章内容没有按照考试要求去写,或没有围绕所设定的中心思想去写,或所选择的事例偏离了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等。
那么,如何让作文避免跑题呢?一、审题准确,防止跑题要使文章符合题意,避免跑题,关键在于行文前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分析研究命题的意义和要求;立意,就是确立中心思想。
审题是立意的前提,立意是审题的结果,立意好不好,关键在于审题。
“命题作文”有时没有材料,“材料作文”需要自拟标题,“话题作文”虽然给出了话题,但也要学生自拟标题。
作文要符合题意,就要对文题的各个内容作准确、全面的审读和理解,然后不偏不倚、不折不扣地按要求作文。
写命题作文,首先要审清文题的内涵和外延,审清文题规定的文体,审清写作要点;抓题眼,抓关键词,抓谓语,抓修饰语,还要抓象征义、比喻义等。
一些命题作文,尤其是要求写记叙文时,最好的方法是把大题目变小,把虚题变实,把空泛抽象的题目具体化。
抓住一点,写深写透,文章才会有针对性和现实感,才不会跑题。
写材料作文,首先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
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吃透比喻义,二要抓住引申义,三要突出关键义。
如果是记叙性材料,就要看它写的对象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主题;如果是议论性材料,就要想一想它的论点是什么;如果是寓言、诗歌、新闻性材料,就要通过分析文中的对话、抒情或点睛之处来把握其含意。
话题作文有单一话题和材料加话题两种。
对单一话题的审题,要理解清楚话题的含义。
对材料加话题的审题,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主旨,确定写作的主题和角度,还要弄清楚写作的要求。
在审题时,我们还要注意,话题是写作的范围,不是写作的题目。
二、扣题严谨,中心明确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纲,是一根红线,贯串全篇。
它不仅要准确集中,而且还应该在行文时将其显豁地展现出来。
只有扣题严谨,文章的中心才能明确,写作时才能避免跑题。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不跑题的方法

高考语文材料作文不跑题的方法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
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
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
在考场中考生面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常见问题有:(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4)抓现象而弃本质。
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一说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料作文不跑题的方法一、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韵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备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门我等等。
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
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
如。
高考作文立意怎样才能不跑偏

高考作文立意怎样才能不跑偏好多同学在作文立意时,容易偏颇,以偏概全,那我们该怎么办?每次考试,不管什么内容的材料作文,都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审题不清,导致作文跑题偏题。
笔者就按事实材料、观点材料、故事材料、寓意材料这四种不同的材料内容分类,分析作文审题跑偏的几种类型及应对策略。
一、事实材料类(即以时事热点、社会现象等为内容的材料)“只看表象,不求深入”。
有人在飞机上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同样是三十岁到四十岁年纪的旅客,头等舱的旅客往往是在看书,公务舱的旅客大多看杂志或用笔记本电脑办公,经济舱的旅客则看报纸、看电影、玩游戏和聊天的比较多。
在机场,贵宾厅里面的人大多在阅读,而普通舱候机区的人全在玩手机。
他想,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这则材料谈到了一个社会现象,但重点落在最后一句话上:“到底是人的位置影响了行为,还是行为影响了位置?”所以立意时应围绕“位置与行为”的关系来谈,才是准确切题的。
以下题目就精准地抓住了材料的核心:如有为方有位,有位更有为;行为影响位置;行为决定高度。
也可以反弹琵琶,拟题为“位置决定行为吗?”失误举隅:有的同学大谈特谈环境对人的影响,立意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造就人才”;有的认为是他们的性格或习惯使然,谈“性格决定命运、习惯成就人生”;有的纠结于头等舱、公务舱、经济舱体现的不同的经济实力,谈人生的差距进而提出要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立意为“找准自己的人生位置”;甚至还有的谈“书中自有黄金屋”、手机的利与弊……失误原因:只注意到材料列举的现象,没有分析这些现象体现的问题;只看到了材料的表面,就凭自己的主观臆断得出结论,没有抓住材料的实质;写作时就事论事,绕来绕去都在一个思维层面上兜圈子。
应对策略:阅读材料不要走马观花,浅尝辄止,更不能没有依据地想当然,随意替换材料中的关键词,而应学会剖析材料的内在联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找准最能表现材料本质的意思,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
怎样使材料作文不离题偏题

怎样使材料作文不离题偏题怎样使材料作文不离题偏题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限制性的加强。
因此,强化审题意识提高审题能力已是大势所趋。
文章符合题意,关键在行文前的审题立意。
“题意”就是题目的宗旨、中心、观点、思想,审题就是弄清楚题目的基本观点和要求,从而为全文的构思找到一个恰当的起点,这是作文成败的关键。
审题不清,便会“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很多同学有“审题恐惧症”,写起来心惊胆颤,写完后还惶恐不安。
其实审题并不如想象中的难,这里就给大家谈谈保证材料作文审题不出错的步骤与方法。
认真读题,明确命题意图一、读懂要求1.分清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
话题作文中材料是引子,写作时可以“放大”,材料作文中材料是依据,写作时要“紧缩”。
2.分清是开放型还是闭合型作文。
如“阅读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这便属于“开放型”,开放型立意范围更广,“求准”容易做到,可更多地“求深”、“求新”。
如“根据材料主旨,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这便属于闭合型,是我们把握的难点,“求准”是关键。
3.明确其他要求,特别是文体要求——议论文或记叙文,限制性或提示性要求——如“联系现实”,当然还有字数要求——不少于800字,等等。
二、读懂材料1.分清类型。
首先要对材料归类,看它属于什么类型,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确定思维走向。
材料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叫事例型,对材料本身所述事实阐明看法;一类叫比喻型,对材料所影射、比喻的现象展开议论,如06年全国卷Ⅱ“乌鸦学鹰抓羊”的材料,寓言故事基本都属于此类型。
前者的事例又有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正面列举型,分析这类材料,应找到所列人、事、物的共同点,据此确定中心;反面列举型,要求进行辨析,进行正反说理。
2.整体把握。
单一型的要从材料的主要对象、主要事件去考虑。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不跑题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不跑题导读:本文高考作文怎样才能不跑题,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高考作文怎样才能不跑题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三、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不跑题四点原则材料作文不跑题四点原则材料作文:是根据既定材料,对材料进行分析、提炼,从而得出一定的看法和观点的一种作文形式。
写材料作文的关键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符合命题意图的明确的论点。
很多考生提炼不出明确的论点,因而议论往往失去中心;有些考生论点虽明确,却不能紧扣所给材料,不符合命题意图,也就是说,不是最佳立意。
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文章的质量。
在考场中考生面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常见问题有:(1)脱离材料,随意而为;(2)笼统含混,泛泛而谈;(3)抓住一点,不及其余;(4)抓现象而弃本质。
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说一说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仔细阅读所提供的材料,切实弄清材料的中心和实质,不要只抓住其中韵只言片语,以局部代替整体。
当然,重视材料中起关键作用的语句是正确而且必需的,但它在必须在整体框架下进行。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一伟大雕塑家完成了一座非常完美的雕塑,有人问她:“你是怎样雕出如此完美的雕塑的?”雕塑家回答说:“其实,这座雕像原来就在那里,我只是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
”其实,在人生中,你就是那座雕像,只要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善的自我,而那位出色的雕塑家,就是你自己!我们该怎样“审”这则材料呢?有的同学抓住了关键词“雕塑自我”,以此为话题,立意为“我勤备努力塑造自我”、“我通过多读书塑造自我”、“我选择好的朋友塑造了自我”、“我培养自己高尚的情操来塑造门我”等等。
有的同学更是出新:“我不用祛除自身的毛病,因为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缺点错误。
”这样行不行呢?不行!只抓住材料本身的“只言片语”来立意,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出题者的真正意图,未免偏颇。
既然是审题,就应该审得全面,把材料作为一个整体来分析,而不是分割蚕食,片面立意。
如我们把上面这则材料当做一个整体来分析就不难发现:除了“塑造自我”这个短语以外,“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也是很重要的一个信息。
“去掉’多余的边边角角’才能塑造完美的自我”才是材料的中心内涵,围绕这一点立意选材文章就已经成功一半了。
再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曝歹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武汉市的珞珈山,是武汉大学的所在地。
山上有闻名遐迩的樱花园。
每年的樱花时节,游人如织。
总见一些青年朋友穿着和服在樱花丛中摄影留念。
一次,一位在武汉留学的韩国青年见此大为不解,她对她的导师说:“他们为什么要穿着和服去照像呢?我们韩国也有樱花,但从没有人穿着和服去同樱花照像。
”她的导师苦笑了一下,无言以对。
这则材料从导师的“苦笑…‘无言以对”来看,表现了导师对那些穿着和服照像的青年人的不满和鄙视。
导师的心声体现了命题者的意图,也体现了材料的主旨,即批评那些穿和服照像的中国青年,批评他们崇洋媚外,民族尊严沦落,国家观念淡薄。
这则材料所涉及的对象有四个:一是游人,二是中国青年,三是韩国青年,四是导师。
这四个对象表现为材料的四个角度。
而最能表现题旨和意图的是第二和第四角度。
在第二和第四个角度中,假如从反面立意,指出“苦笑”是思想封闭的表现,由此而论证中国要走向世界,要增进各国人民的友谊,就必须解放思想。
这个文意,虽然新,但不符合材料的题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所以,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正确把握角度与题旨的关系。
如果一味求新,“反弹琵琶”,只会曲解原材料的意思。
二、多角度原则很多材料包含两个或更多含义,因此分析材料时,要运用发散性思维,很快列出由材料中引出来的观点2—5个,然后找出一个对自己写作有利的分析角度去写。
如这样一则作文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
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
”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国人是赤脚走路的,白绢是做帽子的,而越国人是披发的,你们夫妻的特长,在越国是无用武之地的,怎么能不穷呢?”1.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不能脱离实际。
这种立意的好处是能紧扣材料的基本倾向、主要观点,因而不会出现偏题、走题的现象。
2.反向立意:就是把原材料的问题倒过来想想,从相反的角度对原材料提出质疑。
因为越人赤脚、披发,鞋帽就大有市场,就会得出鲁人未必会穷的结论。
这就要求鲁人敢于尝试、敢于冒险、敢于改革。
3.延伸立意: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联想,进行恰当的推理、弓}伸。
“亏本生意做不得”,“无用武之地焉能致富”等观点。
4.类比立意:就是通过联想,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外的其他内容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三、明限制原则与话题作文相比,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限制性非常强,必须要明确材料题旨来确定立意。
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有一个生长在孤儿院的男孩,悲观地问院长:“像我这样没人要的孩子,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交给他一块石头,说:“明天,你拿这块石头去卖,但不是真卖,不论别人出多少钱,绝对不能卖。
”第二天,男孩蹲在市场的角落,真有好多人要买那块石头,而且价钱越出越高。
晚上,院长要他明天拿到黄金市场去叫卖。
在黄金市场,竟有人出比昨天高十倍的价钱要买那块石头。
最后,院长叫男孩到宝石市场去卖这块石头,结果,石头的身价较昨天又涨了十倍,甚至被传扬成“稀世之宝”。
院长对男孩说:“生命的价值也就像这块石头一样,一块很不起眼的石头,由于你的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
”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以“珍惜”为话题,写“珍惜友谊”、写“珍惜时间”、“珍惜幸福生活”、“珍惜学习机会”等,都未免偏颇。
只要我们再全面深入地进行分析,就会明白这则材料的主旨才是话题——“只要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你的生命就有意义、有价值。
”材料对“珍惜”有了更具体的限制。
四、倾向性原则有些材料,客观地叙述一件事,说明事物或现象,不带命题人任何主观感情色彩和思想倾向;有些材料则正好相反,在叙述、说明或评论某个事物时,明显地流露出作者的情感倾向,这样我们可从材料的情感倾向人手来审题立意。
如这样一则材料,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作文: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示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好事之徒趋之若鹜。
它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力的圈套。
但迄今为止仍未有任何设计能取得普遍的赞赏。
材料中的情感倾向十分明显。
“好事之徒”、“趋之若鹜”等词贬斥之情溢于言表。
对想接上断臂在做法持否定态度,对断臂维纳斯持赞赏态度。
据此可立意为:应顺其自然,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如果不注意分析情感倾向,立意为:坚持就是胜利或攻书莫畏难。
就明显偏离题意。
秦牧:缺陷者的鲜花有一件事情是许多人都知道的,被人称誉为乐圣的贝多芬,到了晚年耳朵完全聋了,他指挥着交响乐队在演奏,自已却没有听到什么。
听众向他发着雷般的掌声,他也不知道,到了同伴向他示意的时候,他才猛醒地向听众致谢。
匈牙利著名的音乐家李斯特曾经在贝多芬面前演奏钢琴,李斯特接受了这位长者的命题,奏出了一串串美妙的乐音,但是贝多芬却一点也听不见,他只是从李斯特的面情和手指动作理解到他的造诣,并据此吻贺他罢了。
然而,就是这么一位生理上存在如此严重缺陷,几乎完全听不到任何普通音响的人,却陆续写下了那么大量美妙的乐章,他为的不是自己的耳朵,他为的是广大群众的耳朵!象这样的历史逸事,今天我们追想起来仍是很感动的。
在一个音乐大厅里面,美妙的乐音四溢,所有的人都沉浸在甜蜜的艺术欣赏中,然而那个以全部生命活力舞动着他的仙笛般的指挥棒的音乐家,自己却一点声音也没有听到。
但是这位不幸的音乐大师,我想,他所感受到的另一种幸福,恐怕又是当时那音乐大厅里许许多多的人所没法体验到的,这就是:不被缺陷和困难吓倒的那种劳动创造的快乐!这样的事情,我们现在不是也时常可以见到吗?年前,有一个外国的芭蕾舞团到中国来演出,那音乐指挥,是一位眼睛瞎了的七十岁的老者。
有一次演出时我刚刚坐在第一排,看到这位老艺术家被人搀扶着走上指挥席,全神贯注地摆动着指挥棒的情景。
想到他原可以在家颐养天年,却不愿休息,行程万里到国外来参加演奏活动,而当舞台上那些美妙的舞蹈在演出时,他却一点也没有见到。
虽然我的视线不能专注于舞台上那群美丽如花的正在舞蹈着的姑娘们,而是集中于这位穿着庄严的礼服的老音乐家身上,特别是他强劲有力的双臂上。
一时,我想起了盲诗人荷马,聋音乐家贝多芬这一类人物,想起了中国的“生无所息”的崇高的格言,想起了“英勇无畏”这一类珍贵的词句。
就在我们身旁,不是也有好些这样的人物吗!这些年来,我们听到有多少残废者、缺陷者在学习和创造上攀登了怎样的高峰呵!有些人,半身瘫痪了却成为扫盲能手,有此人,身体残废了却发展成为艺术家、翻译家。
在广州,就有一位盲艺人,在他的晚年更加闪耀着生命的光辉;不久以前他还经常登台演戏。
还有一位从事“微细雕刻”的象牙工艺师,他能够在一粒“象牙米”(米那样大小的象牙粒)上刻十八罗汉,在一粒“象牙芝麻”上刻上岳飞的《满江红》,这位艺匠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你如果以为他是由于从事微细雕刻而瞎了一目,那就大错特错了;他是在青年时代右眼失明之后才从事这种微细雕刻的研究。
他原来仅存的一只眼睛,竟比常人不知道高明多少倍地发挥起作用来了。
这些缺陷者、残废者捧出来的艺术花束往往是格外鲜艳的,他们的汗水,化成花朵上晶莹的露珠了。
这多么使想起逆流洄游的勇敢的鲑鱼,以及那搏击长空的豪迈的山鹰!把阻力化成动力,使坏事尽可能变成好事,这些缺陷者在艺术上的卓越成就不正是些雄辩的例证吗?如果说一个个寻常的人振作起精神、激发起毅力来尚且可以创造如此的奇迹,那末为最先进的思想所完全武装起来的人,这样的人所组成的集体,这样的集体所领导的国家,将能够克服多少的困难,创造多少的奇迹呢!让我们赞美能够征服缺陷的大勇者!让我们从历史上某些缺陷者所栽培出来的瑰丽的艺术鲜花中,更好地领略“勇敢”“劳动”“创造”这些词儿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