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作者:李保军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05期摘要:本文通过介绍普遍语法的基本理论,逻辑问题以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问题,来探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状况和作用。
关键词:普遍语法;逻辑问题;可及性;影响一、普遍语法简介1965年,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在其著作《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中首次提及“语言普遍现象”,作为“生成语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UG(普遍语法)由一系列原则构成。
原则固定不变,确定了人类各种语言内在的共性,为各种语言所遵守。
参数则决定不同语言的个性。
UG是儿童学习语言前的初始状态,接触语料后使原则的参数得以设定,产生一个具体语法(PG),称为核心语法。
1981年,乔姆斯基在著作《管辖与约束论集》中提出“原则与参数”理论,对“普遍语法”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拓展。
1993年,乔姆斯基提出最简方案模式(MP模式),核心是对“原则与参数模式”中的结构和转换作进一步简化和抽象化,使整个模式不再有任何冗余的层次和操作,并能更合理地解释儿童在短时间内掌握母语的事实。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普遍语法提出的理论依据之一在于解释儿童母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那么二语习得中是否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White提出,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所接受的语言输入非常有限但仍然有很多习得者最终能够成功习得第二语言。
因此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同样存在着类似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然而,仅凭这一点还不足以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可及性因为二语习得者已经掌握的母语可能也会起作用。
这样一来,要充分说明二语习得受到普遍语法的制约就必须满足两个条件:(1)二语习得中存在类似于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
(2)二语习得者的某一语法特征既不是仅仅通过观察二语输入也不是通过二语输入及非特定领域学习原则更不是受母语迁移影响就可习得。
这就说明二语习得者可以重新设置普遍语法的参数值,普遍语法为二语习得可及。
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指导作用-最新文档

普遍语法理论对二语习得与教学的指导作用引言乔姆斯基是普遍语法理论的创始人。
在20 世纪 50 年代,他掀起了一场“乔姆斯基革命”,导致整个语言研究发生了巨大变革。
此后,有关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理论的研究层出不穷。
虽然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不是专门为二语习得研究设计的,但是以普遍语法作为二语习得理论背景的研究不计其数,大体形成了直接可及说、间接可及说、不可及说三种观点。
本文首先对普遍语法原则进行介绍,然后重点分析三种关于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观点。
最后基于此,证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存在可用性。
[1]一、普遍语法原则1.理论内容普遍语法由一些高度抽象的具有模块性质的子系统组成,这些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作用的语言共项子系统即为普遍语法原则。
这一原则是隐藏于所有语言的语法系统下的普遍规律,是高度抽象的语法特征,是一组约束句子组合的限制条件。
[2]2.普遍语法与一语习得乔姆斯基将语言习得机制比作黑箱,原始的语言数据输入在黑箱中得到处理后,输出处理后获得的语言能力。
在原则-参数阶段,乔姆斯基进一步描述了语言习得机制,指出语言习得机制是由原则和参数构成的,即语言输入→普遍语法→语言输出。
这时的黑箱有了实质的内容:普遍语法的原则和参数。
[3]二、普遍语法与第二语言习得1.直接可及说直接可及论认为第二语言习得直接、完整地利用普遍语法,按普遍语法允许的值重新设置参数,学习者的语言完全由普遍语法确定,与第一语言的参数值设定无关。
本文认为此种观点适用于在幼年进行二语习得的学习者。
在幼年的二语习得过程中,孩子面临着刺激贫乏的环境。
造成这种环境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是输入非常有限。
虽然孩子接受双语教育,但这种语言教育不同于成年人接受的语言教育,老师不能教孩子语法知识,因为孩子还没有形成语法这样一个概念。
双语教育只能靠输入有限的单词、句子作为基础。
但是孩子通常拥有举一反三的能力,他们可以用有限的习得单词造出新的符合语法逻辑的句子。
基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外语教学研究

基于普遍语法与二语习得的外语教学研究作者:时苗苗来源:《商情》2016年第36期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探索了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来源,对二语习得的研究和发展有深刻影响。
主要解读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基本内涵和内容,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和局限性,对普遍语法的评价,以及普遍语法对外语教学的启示和作用。
普遍语法二语习得外语教学一、普遍语法的基本内容乔姆斯基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普遍语法的研究,此理论的提出最初基于母语习得理论。
乔姆斯基指出,普遍语法是由人类的全部语言所共有的原则、条件和规则构成的系统,是人类语言的本质所在语言的发生、发展是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
普遍语法是人与生俱来的禀赋,大脑里存在着语言习得机制,具有学习和掌握语言的能力,凭借这种机制,人们可以把有限的语言刺激内化为目的语语法,从而产出无限的语言输出。
普遍语法是所有语言的共性,是习得语言的基础和根本条件,没有普遍语法,人不可能习得完整系统的语言。
普遍语法不是固定的社会规约或自然存在,而是乔姆斯基为了探索人类习得语言的过程而提出的一种假设,即人类习得语言所遵循的规则和条件,目的是通过制定最少最简洁的原理为所有语言提供共通的规则。
在乔姆斯基提出的普遍语法中,指出人类习得语言的路径是:以大脑中固定先天存在的语言习得机制为基础,通过后天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及语言素材的不断刺激和输入,进而习得语言。
二、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重要性及局限性(一)普遍语法的重要性普遍语法自提出及近年来的不断修正中,具有的强大生命力,不仅是一次语言观的革命,也深刻影响了二语习得的研究,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语习得的过程正是人们构建普遍语法发展到个别语法的过程,普遍语法以其贯穿于所有语言中简洁而共通的规则,使之具备较强的生成能力,从而二语习得者能够习得完整并且可以不断创新的语言系统。
普遍语法理论对于探讨人类大脑究竟如何习得语言及形成语言能力、探讨语言的本质具有极大意义。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普遍语法假说提 出的根据及其在二语 习得 中作 用的 简单 综述使 广大研 究者把握 问题 所在 , 而把普 遍语 法在二语 从
习得 中作 用问题 的研 究更加推 进一步。
[ 关键 词 ] 普遍语法; 二语习得; 作用
中图分 类号 : 3 4 H 1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2— 6 0(0 9 0 0 6 0 17 8 1 2 0 )9— 0 7— 2
二 语 习得 中 继续 发 挥 作 用 。 2 普 遍 语 法 在 二 语 习 得 中 不 起 作 用 。Be . l y~V o a rm n
不归 于几 百万年 的进 化或 神经 组织 原则是 毫无 道理 的。这 说 明人类语言 能力 不是单纯靠外界 的影 响而形成 的 , 而是先 天遗传下来 的 , 是人类的生物属性 。乔姆斯基认 为普遍 语法 是人脑生来就具 有 的一种 能迅 速习 得语言 的特 殊机 制。它 是一种无 意识潜 在 的知识 , 需通过 学 习而存 在 于大脑 中 , 无 决定着人类语 言的现有面 貌。正是 这种 机制 , 才使 “ 人也 笨
语文 学刊 ・ 语教 育教 学 外
20 09年 第 9期
普 遍 语 法在 二语 习得 中 的作 用 及 存 在 的 问题
。孙 爱 良
(山东 曲阜 师范 大 学 外 国语 学 院 , 山东 曲阜 2 3 6 ) 7 1 5
[ 摘
要 ] 普遍语法用于二语习得中的研究已 接近3 年, 0 但是在 中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本文旨 在通过对
时 间 内不 费 劲 地 成 功 习 得 , 不用 说 他 们 接 触 到 的语 料 是 有 更
在二语 习得过程中 , 成人二语 习得者们接受 的语言输 入 更 加贫乏 , 但二语 习 得 中又不乏 优秀 的成功 者。因此 , 成 在 人二语 习得过 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语言 习得的逻辑 问题 ( 文 王 斌 ,0 1 。许 多学者认 为 U 20 ) G具有普遍 性 , 应该在 二语 习得
乔姆斯基“普遍语法”在儿童二语语音习得中的体现

儿童有 自 我纠错的语言能力 ,首先 , 儿童得到的错误语言输入很 少 , 他们就不应该知道那样说就是错的 ; 另外 ,儿童 自己偶尔犯了语 言错 误 ,大人也很少专门指出这些语 言错误 ,儿童 自己逐渐地纠正了 自己 的语言错误 。由此看来 ,儿童大脑里 面通过生物进化慢慢地具有 了一 些简单抽象的语言规则 , 从 而能够 自 我修复语言 ,在很短的时间内达 到较高的语言水平。 3 普遍语法在二语语音习得上的可及性 乔姆斯基提 出的 “ 普遍语法”只是针对人类 对母语 的习得 , 在他 提出此理论后 ,有大量的语 言学家就普遍语法是否适用于二语 习得进 行 了研 究 ,并 提出 了三种 完全不一样 的结果 , 分 别是 :可及 ;不可 及 ;部分可及。以上语 言学 家主要研究 了不 同语言的词汇及句法 , 语 言的词汇及句法在不同的语 言体 系里 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 , 研究 的角 度和方法不一样就会 导致研究 的结果不一致 ,也就不能对二语 习得策 略提 出可供借鉴的理论 和方法 。乔姆斯基 的普遍语法论 述的是不 同语 言所具有的共同的语 言规则 ,笔者认为语音是语言的一个 重要组成 , 而且也是二语教学中的起点 。为什么在儿童学习二语比成 年人学 习得 更地道?其实这里 的地道也主要是指发音的地道 。 本文 以中国儿童学 习英语语音为例 ,来论述普遍语法在二语语音 习得 中是否可及。中文和英语两种语言文字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 系, 但在语音上却有相通 之处。音 素是语音 的最小单位 ,英语的音 素有4 8 个 ,其 中元音音素2 O 个,辅音音素2 8 个 。发音时声带振 动 , 气流在通 道上不受发音器官阻碍的音素 叫元音 。虽然元音音素和中文拼音不能 对应 ,但中国英语学 习者对这些元音能够准确发音 。辅音是指发
一 一
普遍语法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综述

校园英语 / 语言文化普遍语法理论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研究综述西安医学院/周密【摘要】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本来是用于儿童的母语习得也就是第一语言的习得中的,但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其“普遍语法理论”同样适用于第二语言习得。
本文对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作了相关的介绍,主要研究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否可及的问题,并对前人的相关成果作了研究综述。
【关键词】乔姆斯基 普遍语法理论 第二语言习得 可及性一、 普遍语法理论乔姆斯基在《语言与心智》一书中提出的,即(Universal Grammar)简称为(UG)。
文中他假设“儿童自出生后,大脑与生俱来拥有的一种独特的习得语言的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简称为(LAD)”。
乔姆斯基本人对普遍语法(UG)是这样论述的:“人的大脑在结构上是一个模块化的系统,由相互作用又各具特色属性的子系统构成,而语言官能就是其中的一个专门负责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子系统,与大脑的其他系统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作用。
而语言官能又包括具有不同特征的子系统,如语音、语义、句法和形态等。
”二、 第二语言习得受普遍语法影响的三种假说1.普遍语法直接可及说(direct access)。
这种观点认为,“语言的基本原则和参数是大脑中固有的,通过第二语言的输入,学习者利用普遍语法(UG)获得了与母语能力相当的第二语言能力”。
支持这一观点的实证研究有:Cook and Newson(1996)认为“二语学习者可以直接利用普遍语法,不用参考母语的参数值,二语习得者需要做的就是按照普遍语法重新设置参数,而学习者的语言是由普遍语法(UG)确定。
他们能够直接运用普遍语法(UG)的原则,在不必参考母语参数值的情况下重新设定参数(Cook,1998,Cook&Newson,1996)。
”Flynn(1997)引用了日本成年人学习英语的例子,以证明学习者可以不存在于母语在二语习得中的原则和参数设置。
试比较普遍语法与联结论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

成人在完全习得第一语言后的心理器官、认知系统已经成熟 , 第二语言不可能和儿童第一语言那样随心理器官和认知系统 发展成熟而逐阶段形成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 研究者通常从参数设定的角度去探 讨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解释力问题。 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 之前, 母语参数已经设定, 而参数值因语言而异,因此在学习 二语时需要对其参数重新设定。 普遍语法家们认为参数设定主 要靠正面数据( s v v ec) p i eei ne的输入,即我们实际接触到的 ot i d 语言话语, 而儿童在母语习得时被老师和父母明确指出语言错
儿童无论出生和成长语言环境怎样, 母语习得都很快, 而 且还可以理解和谈论从未接触过的语言材料。 在拥有广泛语料
的母语环境中 , 儿童就会运用这种 习得机制 , 认识母 语的语言
经过两个星期的课堂i练之后, J J l 尽管受试者正确使用英语
收稿日期 :20 - 4 0 0 6 0- 5
一
b . o oju rn e1 l. T mtuo mpedl ' r O  ̄t
事。 ”
而对应的英语句子应是 S V A O。例如,
( 2) a T m wa s d s h b a : . o a y t e te u w y l i s
b To r e l y t es b y . m i sawa s h wa . d u
坚持认为,从长期效果来看, 负面数据无助于二语习得, 所以 普遍语法靠正面数据去激活。 如果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发生作 用的, 二语参数值的设定也应同样依靠正面数据的输入。 在这 方面的研究不少, 但经得起检验的发现不多, 而且争论都很激
烈。我们来看几项这样的研究。 第—个实验就是 Wht对二语课堂 匕 i e 提供大量正面输入是 否导致参数重新设定的调查。 受试对象是母语为法语的英语学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孙爱良,男,山东临沂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句法学。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孙爱良(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摘 要] 普遍语法用于二语习得中的研究已接近30年,但是在中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旨在通过对普遍语法假说提出的根据及其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简单综述使广大研究者把握问题所在,从而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作用问题的研究更加推进一步。
[关键词] 普遍语法; 二语习得; 作用中图分类号:H 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9)09-0067-02人类的知识是源于某种天赋,还是来自于后天的积累?哲学上称之为 柏拉图问题!。
人们在习得语言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人类语言看似简单、平常,却具有复杂的形式系统,它体现规则又不失灵活,常常令语言学的学者们望洋兴叹。
但是面对这个高难度的技能,正常儿童却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不费劲地成功习得,更不用说他们接触到的语料是有限的,甚至是残缺的[1]。
儿童接触到的语言输入十分有限,而且多为 肯定性证据!(pos itive ev i dence),很少有 否定性证据!(nega ti ve ev i dence),但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输出却远远超出了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的范围。
语言学家们把这一表现在儿童语言知识获得过程中的 柏拉图问题!称之为语言习得中的 逻辑问题!。
逻辑问题是基于所谓的 刺激贫乏说!,旨在解决儿童语言有限、残缺不足的语言输入及最终能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而一致地获得丰富语言系统这一貌似不合逻辑问题[2]。
一、普遍语法假设的建立为了合理地解释儿童语言习得中的 逻辑问题!,乔姆斯基于1980年提出了普遍语法假说。
语言知识是高度复杂的,但儿童居然无需刻意指点就能在短短的三五年内,在身体和智力很不发达的情况下顺利地掌握母语。
乔姆斯基认为把如此复杂的人类成就归于几个月(至多几年)的经验,而不归于几百万年的进化或神经组织原则是毫无道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简介]孙爱良,男,山东临沂人,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句法学。
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孙爱良(山东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摘 要] 普遍语法用于二语习得中的研究已接近30年,但是在中国的研究还刚刚起步,本文旨在通过对普遍语法假说提出的根据及其在二语习得中作用的简单综述使广大研究者把握问题所在,从而把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作用问题的研究更加推进一步。
[关键词] 普遍语法; 二语习得; 作用中图分类号:H 3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09)09-0067-02人类的知识是源于某种天赋,还是来自于后天的积累?哲学上称之为 柏拉图问题!。
人们在习得语言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人类语言看似简单、平常,却具有复杂的形式系统,它体现规则又不失灵活,常常令语言学的学者们望洋兴叹。
但是面对这个高难度的技能,正常儿童却能在短短的时间内不费劲地成功习得,更不用说他们接触到的语料是有限的,甚至是残缺的[1]。
儿童接触到的语言输入十分有限,而且多为 肯定性证据!(pos itive ev i dence),很少有 否定性证据!(nega ti ve ev i dence),但儿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输出却远远超出了他们所接触到的语言输入的范围。
语言学家们把这一表现在儿童语言知识获得过程中的 柏拉图问题!称之为语言习得中的 逻辑问题!。
逻辑问题是基于所谓的 刺激贫乏说!,旨在解决儿童语言有限、残缺不足的语言输入及最终能在短短的几年里迅速而一致地获得丰富语言系统这一貌似不合逻辑问题[2]。
一、普遍语法假设的建立为了合理地解释儿童语言习得中的 逻辑问题!,乔姆斯基于1980年提出了普遍语法假说。
语言知识是高度复杂的,但儿童居然无需刻意指点就能在短短的三五年内,在身体和智力很不发达的情况下顺利地掌握母语。
乔姆斯基认为把如此复杂的人类成就归于几个月(至多几年)的经验,而不归于几百万年的进化或神经组织原则是毫无道理的。
这说明人类语言能力不是单纯靠外界的影响而形成的,而是先天遗传下来的,是人类的生物属性。
乔姆斯基认为普遍语法是人脑生来就具有的一种能迅速习得语言的特殊机制。
它是一种无意识潜在的知识,无需通过学习而存在于大脑中,决定着人类语言的现有面貌。
正是这种机制,才使 笨人也学会交谈,最聪明的猴子也不能讲话![3]。
在习得过程中,语言环境所能提供的只是目的语语料刺激,而对习得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这种机制。
凭借这种机制,人们便可以从有限的语言刺激中迅速内化目的语语法,同时产生无限的语言输出。
二、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和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成人二语习得者们接受的语言输入更加贫乏,但二语习得中又不乏优秀的成功者。
因此,在成人二语习得过程中也同样存在着语言习得的逻辑问题(王文斌,2001)。
许多学者认为UG 具有普遍性,应该在二语习得中起同样的作用,可用来解释二语习得中的逻辑问题。
近年来,普遍语法在成人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起多大的作用成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Sa lee m ,i 1995)。
普遍语法对二语习得的作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直接起作用。
直接可及假说认为二语习得与母语习得的任务相同,习得的任务都是通过为普遍语法的参数赋值而完成的,普遍语法是人类语言所固有的,在二语习得中仍然存在并起同样的作用。
第二语言学习者直接完地利用普遍语法,包括母语中尚未体现的部分。
他们体察第二语言输入中的恒定属性,激活中不起作用的那部分普遍语法原则,学习者的语法完全由普遍语法确定[4]。
F lynn(1990)以日本的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发现母语为日语的二语学习者可以成功地从日语的中心语后置参数设置成英语中心语前置的参数。
他认为学习者能够掌握与母语特征完全不同的第二语言这一事实充分说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继续发挥作用[5]。
2.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不起作用。
B l ey -V ro m an (1989)提出 根本差异说!(f unda m ental d ifference hypo the si s),完全否定普遍语法对成人第二语言习得者的作用,认为普遍语法在母语习得中已经被赋值并且具体化,语言学习者的任务完全是凭借其心理机制和认知策略完成的[6]。
C las h en 和M uysken (1986)通过观察母语为德语的儿童和母语分别为意大利语、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土耳其语的儿童习得德∀67∀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 2009年第9期语的情况。
他们认为母语习得者通过符合普遍语法的程序确定管辖德语的限制条件而成人学习者则采用语法规则无法描写的词序[7]。
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只有母语习得者利用普遍语法,二语习得者则依靠信息处理原则和问题解决策略习得第二语言。
3.普遍语法通过母语间接起作用。
间接可及说认为普遍语法通过母语语法而起作用。
当第二语言的参数设置与母语参数设置不同时,二语习得者不能直接用普遍语法里缺省的参数值,而只能在母语语法的基础上重新设定参数。
Eubank(1994)通过研究发现,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的初始阶段通过母语发挥作用,其后直接发挥作用[8]。
4.部分可及说。
部分可及说的观点认为普遍语法只是部分地、非全部地起作用。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对所有语言起作用的原则仍然发挥限制作用,但不是所有的参数项都起作用。
三、普遍语法在解释二语习得中存在的问题首先,普遍语法假设是解释儿童母语习得的逻辑问题而提出来的。
母语习得与二语习得之间存在着一些显著的差异。
第一,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是一种自然地、无意识地习得过程。
而二语习得者习得语言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目的性。
第二,儿童的各种认知能力还处在不成熟的阶段而二语习得者的认知能力已经成熟。
第三,语言习得的环境不同。
母语习得环境丰富,二语习得中语言是输入量不仅明显少于母语输入,而且输入方式也不同。
母语输入的基本上是口语,儿童主要依靠听力而获得输入,而二语习得者的输入方式除了口语之外,还有书写、符号等多种形式。
第四,二语习得者在习得时就已经习得了母语,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二语习得者不断使用母语,母语和二语总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相互影响。
因此,用普遍语法理论来解释二语习得并不是完全合适和无懈可击。
其次,普遍语法本身也存在着问题。
尽管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理论被一些人认为是20世纪语言学界的一场革命,但是从历史上看,在中世纪的希腊和拉丁语的语言学家们曾有过这种观念,并且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和英国唯理主义传统中得到了保存。
唯理主义者往往都承认天赋!,而且把天赋观念!作为其方法论的开始。
他们认为天赋至上,理性之上。
乔姆斯基语言观的本质就是普遍语法是全人类共有的一种天赋观念,乔姆斯基仍然没有脱离唯理论的语言哲学观。
实际上,普遍语法理论是表现在语言学界的哲学上的唯理论的回潮[9]。
在科学研究中,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
从这一意义上说逻辑问题!为二语习得研究提出了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启发我们在更深的层面上探寻二语习得过程的机制和限制条件(武和平,2004)。
英国语言学家尼尔.史密斯教授认为:乔姆斯基系统地说明了如何对天赋和习得的语言知识作出可验证的,有意义的判断。
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普遍语法对第二语言是否起作用,依然需要更严谨的研究,尤其需要语言学家和其他领域(生物学,认知心理学家等)的专家学者加大合作力度,共同致力于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使二语习得问题得到圆满的解答。
∃参考文献%[1]叶青.第二语言习得中普遍语法的可及性∀∀∀根本差异说!引起的反思[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06(1):33 -37.[2]武和平.二语习得中逻辑问题!的逻辑与普遍语法可及性假说[J].外语学刊,2004,(3):96-101.[3]马晓勇.普遍性理论和二语习得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137-139.[4]戴曼纯.普遍语法可及性三假说[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8(1):35-41.[5]F lynn,S.and L ust,B.In defense o f parame ter∀setti ng i nL2acquisiti on:a rep l y to B l ey-V ro m an and Chaudron [J].L anguage Learni ng.1990(3):1-31.[6]B ley-V rom an,R.1989.W hat is the log i ca l prob le m offore i gn language learn i ng In G ass&Schachter(eds.),1989.L inguisti c P erspec ti ve on Second Language A cquisition.Ca m bridge,C U P.[7]C l ahsen,H.&M uysken.1986.T he ava ilab ility o f universa lg ramm ar to adu lt and chil d learners-A study o f the acqu i s iti on o fG er m an wo rd o rder.Second L anguage R esearch2:93 -119.[8]E m bank.L.1994:O pti ona lit y and the i n iti a l Sta te in L2Deve l op m ent,i n T.H oekstra and B Sch w artz(eds)L an guag e A cqu isiti on Stud ies i n G enerati v e G ramm ar,369. [9]杨卫东,戴卫平.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再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4):1-3.∀68∀语言研究 孙爱良/普遍语法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