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欧中世纪教育共30页
合集下载
第四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件

2020/9/30
世界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到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一旦产生,又深刻地影响 着当、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产生了多种多样的 社会历史作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需要我们具体分析。
从文化的视角而言,宗教本身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反映 和保存了各有关地区思想文化的丰富内容。同时,它又与文化的其他表现形 态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可以说,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世界三大宗教就没有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文学、艺术、建筑等灿烂的文化。
•第一,信仰与崇拜一种或多种无法证明的超自然、超 社会的神秘力在量这个,世即界神里存。在着天堂、地狱,极乐世界、火狱等。
•第二,相信灵魂不灭和彼岸世界,认为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 界之外,尚存在一个幻想中的世界。
2020/9/30
这两点说明宗教这一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虚幻 的形式反映宗教信徒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可以说宗教是 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特 殊性的表现是对未知世界的系统神秘化,而且对之没有也 不可能经过科学的证实。这是宗教的本质特征。
《诗经》有“上帝是祗”的记载,即此意,二者合为“宗”字, 意为“神之家”。 “教”的古意为“训诲”。说明我国古时宗教 即有神的训诲之意。因此,我国学术界传统把“宗教”释义为“有 所宗以为教也”。
2020/9/30
此外,有些宗教界学者从泛神论的角度,把宗教解释为是一种信仰,认为
人人都是宗教信徒。他们说:信仰神的是神的信徒;信仰某一 具体事物则是
该事物的信徒,如拜物教;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只追求生活愉快,则被
称为乐天派信徒;有人仅在追很求大金程钱度,上他对信指奉导人的的是政拜治金行主为义或,激也可称为“玛门 教”。这显然是把人生励崇的人为追的一求政种、治信理信仰想念和与都理宗起念着,教重垄信大断仰的着相作每混用一淆个;它了人被。的推思
世界宗教是人类历史发到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一旦产生,又深刻地影响 着当、当地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它产生了多种多样的 社会历史作用,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需要我们具体分析。
从文化的视角而言,宗教本身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一种表现形态,反映 和保存了各有关地区思想文化的丰富内容。同时,它又与文化的其他表现形 态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可以说,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世界三大宗教就没有 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的文学、艺术、建筑等灿烂的文化。
•第一,信仰与崇拜一种或多种无法证明的超自然、超 社会的神秘力在量这个,世即界神里存。在着天堂、地狱,极乐世界、火狱等。
•第二,相信灵魂不灭和彼岸世界,认为在我们生活的现实世 界之外,尚存在一个幻想中的世界。
2020/9/30
这两点说明宗教这一意识形态的最大特点,就是以虚幻 的形式反映宗教信徒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也可以说宗教是 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其特 殊性的表现是对未知世界的系统神秘化,而且对之没有也 不可能经过科学的证实。这是宗教的本质特征。
《诗经》有“上帝是祗”的记载,即此意,二者合为“宗”字, 意为“神之家”。 “教”的古意为“训诲”。说明我国古时宗教 即有神的训诲之意。因此,我国学术界传统把“宗教”释义为“有 所宗以为教也”。
2020/9/30
此外,有些宗教界学者从泛神论的角度,把宗教解释为是一种信仰,认为
人人都是宗教信徒。他们说:信仰神的是神的信徒;信仰某一 具体事物则是
该事物的信徒,如拜物教;有人说,我什么都不信,只追求生活愉快,则被
称为乐天派信徒;有人仅在追很求大金程钱度,上他对信指奉导人的的是政拜治金行主为义或,激也可称为“玛门 教”。这显然是把人生励崇的人为追的一求政种、治信理信仰想念和与都理宗起念着,教重垄信大断仰的着相作每混用一淆个;它了人被。的推思
第四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外国教育史课件

2020/11/4
基督教的经典《新旧约全书》,是古代犹太人和中东其他民族文化资料的总 汇。它包括了其神话、传说、法律、历史、家谱、民歌、天文、地理、生物、 民俗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是这一地区的百科全书。其中,仅在文学方面,就有 训诲诗、田园诗、抒情诗、史诗、情歌、戏剧、小说,以及堪称警世恒言的赞 美智慧的箴言,同样,佛教的《大藏经》对东方的文学 艺术,《古兰经》对阿 拉伯的文学、艺术、建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俄国学者曾从宗教的外部特征概括说:“宗教是观念、情绪 和活动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的神话因素,情绪属于宗教 感情领域,而活动则属于宗教礼拜方面,换句话说,属于宗教仪 式方面。”
2020/11/4
我国古代“宗”与“教”二字已具有今日“宗教”之内容。从 词源学方面来分析:“宗”字由“ 宀” 和“示”两部分组成。 “山”(古音棉),古代为房子、深屋之意”。“示”(古音岐)意为 “神祗”。
2020/11/4
在追求知识的园地里,教徒对于希腊、 罗马学术采取两种态度:一 是不屑于“人”在真理上的造诣,认为希腊及罗马的著作不只是观念彼 此不一,且错误连连。二是即令希腊、 罗马的学术有其可取之处,但 价值顶多只能附属于宗教圣典之下。
二者相合固然可喜,二者冲突则祭出《圣经》中的言词作为最后的 裁判。当神父们提议希腊、罗马学术得经宗教信仰洗礼而二者仍然可以 共存时,则是“教父哲学”
唯物史认为:宗教是想人和类行历动史指发南展。到一定阶段普遍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和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伦理学一样,是人们的头脑对外部世界的
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均以各自特定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以概念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反映现实。文学是以语言文
字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法学是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
基督教的经典《新旧约全书》,是古代犹太人和中东其他民族文化资料的总 汇。它包括了其神话、传说、法律、历史、家谱、民歌、天文、地理、生物、 民俗等方面的珍贵史料,是这一地区的百科全书。其中,仅在文学方面,就有 训诲诗、田园诗、抒情诗、史诗、情歌、戏剧、小说,以及堪称警世恒言的赞 美智慧的箴言,同样,佛教的《大藏经》对东方的文学 艺术,《古兰经》对阿 拉伯的文学、艺术、建筑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俄国学者曾从宗教的外部特征概括说:“宗教是观念、情绪 和活动相当严整的体系。观念是宗教的神话因素,情绪属于宗教 感情领域,而活动则属于宗教礼拜方面,换句话说,属于宗教仪 式方面。”
2020/11/4
我国古代“宗”与“教”二字已具有今日“宗教”之内容。从 词源学方面来分析:“宗”字由“ 宀” 和“示”两部分组成。 “山”(古音棉),古代为房子、深屋之意”。“示”(古音岐)意为 “神祗”。
2020/11/4
在追求知识的园地里,教徒对于希腊、 罗马学术采取两种态度:一 是不屑于“人”在真理上的造诣,认为希腊及罗马的著作不只是观念彼 此不一,且错误连连。二是即令希腊、 罗马的学术有其可取之处,但 价值顶多只能附属于宗教圣典之下。
二者相合固然可喜,二者冲突则祭出《圣经》中的言词作为最后的 裁判。当神父们提议希腊、罗马学术得经宗教信仰洗礼而二者仍然可以 共存时,则是“教父哲学”
唯物史认为:宗教是想人和类行历动史指发南展。到一定阶段普遍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
它和哲学、政治学、法学、文学、伦理学一样,是人们的头脑对外部世界的
反映,是一种意识形态。这些意识形态均以各自特定的方式反映现实世界。
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以概念和逻辑推理的方式反映现实。文学是以语言文
字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法学是以法律和法规的形式规范人们的社会生活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ppt课件

• 骑士教育的实质: 骑士教育是培养为世俗封建主服务的、保 护封建制度的武夫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0—7岁,家庭教育。 母亲对孩子进行宗教、道德教育,同时进行身 体锻炼。
(2)7—14岁,礼法教育。
高一级的封建领主家庭中接受礼仪教育和最初的武士训练。 • 陪同主妇接人待物,学取上流社会的习惯、礼貌和姿态。 • 由领主委托人教授孩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角力。 • 还要学习吟诗、唱歌、弹奏乐器
• 当时有三类学校:大教堂学校、僧院学校 、教区学校
• 三类学校有其共同的办学目的,一是培养 僧侣;其次是培养为教会服务的人员;再 次是向群众传播宗教。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教区学校: • 设立在教区的初等学校,学生多为农民的子弟,
学校实行收费。教师为牧师或教堂中的下级人员 。
• 用拉丁文给孩子教授神学、朗读圣书、学习写字 、唱赞美诗,只有极少数教区学校教孩子计算。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中世纪西欧的教育特征 2、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 洲进入到封建时代。期间分为三个时期:
(一)5—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二)11—14世纪,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 (三)14—17世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瓦解时期。 • 14世纪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制度趋于解体
• 在西欧封建社会,教会是政治、经济的统治势力 ,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居于统治地位。
• 按照恩格斯的解释: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野蛮状态发展而来,它丢 弃了一切旧有的文明,从没落的古代世界继承下 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缺不全而且失 掉文明的城市。”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0—7岁,家庭教育。 母亲对孩子进行宗教、道德教育,同时进行身 体锻炼。
(2)7—14岁,礼法教育。
高一级的封建领主家庭中接受礼仪教育和最初的武士训练。 • 陪同主妇接人待物,学取上流社会的习惯、礼貌和姿态。 • 由领主委托人教授孩子骑马、游泳、投枪、击剑、角力。 • 还要学习吟诗、唱歌、弹奏乐器
• 当时有三类学校:大教堂学校、僧院学校 、教区学校
• 三类学校有其共同的办学目的,一是培养 僧侣;其次是培养为教会服务的人员;再 次是向群众传播宗教。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教区学校: • 设立在教区的初等学校,学生多为农民的子弟,
学校实行收费。教师为牧师或教堂中的下级人员 。
• 用拉丁文给孩子教授神学、朗读圣书、学习写字 、唱赞美诗,只有极少数教区学校教孩子计算。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中世纪西欧的教育特征 2、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3、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
外国教育史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 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欧 洲进入到封建时代。期间分为三个时期:
(一)5—11世纪,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二)11—14世纪,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时期; (三)14—17世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瓦解时期。 • 14世纪后,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封建制度趋于解体
• 在西欧封建社会,教会是政治、经济的统治势力 ,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也居于统治地位。
• 按照恩格斯的解释:
“中世纪是从粗野的原始野蛮状态发展而来,它丢 弃了一切旧有的文明,从没落的古代世界继承下 来的唯一事物就是基督教和一些残缺不全而且失 掉文明的城市。”
第三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PPT课件

5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
1.王国指什么王国?谁建立的?
法兰克王国,5—10世 纪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 人在西欧建立的国家。
说明:日耳曼人——约自公元前
5世纪起,居住在斯堪的那维亚半
岛、日德兰半岛。波罗的海和北海
南岸一些部落的总称。
6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2.帝国指什么国家?谁建立的?时间?
13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重点)
•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之一 ——封建农奴制
条件:破产的农民变成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
•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之二 ——封建等级制度 条件:土地层层分封
14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A.农奴制
自由农民 战 争 投靠封建主 丧失自由 农奴
发展时期: 公元70-4 世纪
1. 公元313 年,罗马皇帝发表“米兰敕令”,宣布 基督教不再受歧视,与其他宗教享有同样的自由。
欧
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封
帝王
建 效忠和提供军队
给予土地和保护
等
大封建主
级
效忠和服兵役
给予土地和保护
示
小封 建主
服劳役和耕种
提供农耕土地
意
图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18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9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意思是“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 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从王国到帝国的转变
1.王国指什么王国?谁建立的?
法兰克王国,5—10世 纪末日耳曼人的一支法兰克 人在西欧建立的国家。
说明:日耳曼人——约自公元前
5世纪起,居住在斯堪的那维亚半
岛、日德兰半岛。波罗的海和北海
南岸一些部落的总称。
6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2.帝国指什么国家?谁建立的?时间?
13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西欧封建制度的形成(重点)
•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之一 ——封建农奴制
条件:破产的农民变成依附于封建主的农奴
•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之二 ——封建等级制度 条件:土地层层分封
14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在帝国扩张的过程中,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 A.农奴制
自由农民 战 争 投靠封建主 丧失自由 农奴
发展时期: 公元70-4 世纪
1. 公元313 年,罗马皇帝发表“米兰敕令”,宣布 基督教不再受歧视,与其他宗教享有同样的自由。
欧
从属关系:层层分封,依次互为主从
封
帝王
建 效忠和提供军队
给予土地和保护
等
大封建主
级
效忠和服兵役
给予土地和保护
示
小封 建主
服劳役和耕种
提供农耕土地
意
图
农奴、自由农民和城镇平民 18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19
第一节 欧洲中世纪
西方教育简史
为什么说“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意思是“封臣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君, 而对自己封君的封君却没有臣属关系”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神学控制着这一时代的教育,因此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体体现为神学世界观、人生观、知识观、目的论等。
世界观:上帝是唯一的真理,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仰与敬畏上帝,各种教育虽然各自有目标,但是一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对上帝的感情。基督教对教育对象的看法,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教会学校有三种:
修道院学校,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修道院。所有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读书、写字,这使得他们在获得基督教信仰的同时,也获得了文化知识。修道院分为外学和内学两种,内学的学生毕业后将终生从事圣职;外学的学生入修道院只是学习知识。一般10岁入学,学习8年。早期修道院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信仰教育,知识学习就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深。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就是教士,教学方法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因人而异。纪律严明、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设于主教的驻地,学校的设备和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高,拥有地产或接受捐赠,但是数量较少。
堂区学校,主要是在农村,比较简陋,牧师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自己的家中,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教学内容很简单。
讨论:通过“针尖上有几个天使的命题”看出基督教教育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形式是一类事物的原则,是使一类事物成为一类事物的东西;而质料在与形式结合之前什么也不是,因为与形式结合才有了区分,才能形成个体事物。
宫廷教育目的,培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
教育机构,设置在国王和贵族的宫廷中,培养王宫贵族后代教育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有一位英格兰教士,学者阿尔琴,他担任法兰克王宫宫廷学校校长14年,使这所学校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宫廷学校。
神学控制着这一时代的教育,因此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具体体现为神学世界观、人生观、知识观、目的论等。
世界观:上帝是唯一的真理,人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信仰与敬畏上帝,各种教育虽然各自有目标,但是一切教育的最高目标是要培养对上帝的感情。基督教对教育对象的看法,对教育性质的认识与基督教的世界观及人生观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教会学校有三种:
修道院学校,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是修道院。所有进入修道院学习的人,不管以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读书、写字,这使得他们在获得基督教信仰的同时,也获得了文化知识。修道院分为外学和内学两种,内学的学生毕业后将终生从事圣职;外学的学生入修道院只是学习知识。一般10岁入学,学习8年。早期修道院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宗教信仰教育,知识学习就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深。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就是教士,教学方法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因人而异。纪律严明、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设于主教的驻地,学校的设备和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高,拥有地产或接受捐赠,但是数量较少。
堂区学校,主要是在农村,比较简陋,牧师在村落教堂的门房或自己的家中,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收取一定的费用。教学内容很简单。
讨论:通过“针尖上有几个天使的命题”看出基督教教育的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都是由形式和质料组成的。形式是一类事物的原则,是使一类事物成为一类事物的东西;而质料在与形式结合之前什么也不是,因为与形式结合才有了区分,才能形成个体事物。
宫廷教育目的,培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
教育机构,设置在国王和贵族的宫廷中,培养王宫贵族后代教育机构。其中最著名的有一位英格兰教士,学者阿尔琴,他担任法兰克王宫宫廷学校校长14年,使这所学校成为欧洲最著名的宫廷学校。
外教简-第二章 西欧中世纪教育

18
二、骑士教育
1.封建等级制度和骑士制度
▪ 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 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 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成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19
2.骑士教育的目标
▪ 训练骑士的标准是剽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 宠媚贵妇。
20
3.骑士教育的实施
基础上建立、演变而言的。
26
11世纪末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产生, 1150年巴黎大学形成, 1168年牛津大学,1209年,剑桥大学。
12世纪后意大利萨拉尔诺大学,西班牙创立萨拉 曼加大学,德国设立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开办维 也纳大学,法国成立了奥尔良大学等等。
14世纪末,欧洲已有47所大学,15世纪末达60多所, 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
即以教师为管理主体的 大学。其中,教师获得管 理大学的权利。如他们按 照一定的学术标准制定教 学大纲,选择学生,对学 生进行考核等。他们还有 权推选校长和参与大学的 事务。
今天在西方,“学生 的大学”模式随着时间的 推移几乎已经消失,只有 在英国苏格兰一些古老的 大学里仍然可以看到它们 的一些影子。但是“先生 的大学”模式却保留下来3。0
▪ 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 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34
▪ 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并不确定, 通常是由各大学教师自定的。从13世纪起,经教皇 命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趣于统一和稳定。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
35
▪ 教学程序: ▪ 1.由教师向学生讲解教科书的梗概和主要思想。 ▪ 2.简要叙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 3.朗诵原文。 ▪ 4.复述课文的内容梗概。 ▪ 5.释疑 ▪ 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
二、骑士教育
1.封建等级制度和骑士制度
▪ 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 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 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成为世俗封建主教育的重要组 成部分。
19
2.骑士教育的目标
▪ 训练骑士的标准是剽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 宠媚贵妇。
20
3.骑士教育的实施
基础上建立、演变而言的。
26
11世纪末意大利的波伦那大学产生, 1150年巴黎大学形成, 1168年牛津大学,1209年,剑桥大学。
12世纪后意大利萨拉尔诺大学,西班牙创立萨拉 曼加大学,德国设立海德堡大学,奥地利开办维 也纳大学,法国成立了奥尔良大学等等。
14世纪末,欧洲已有47所大学,15世纪末达60多所, 大学已遍布欧洲各地。
即以教师为管理主体的 大学。其中,教师获得管 理大学的权利。如他们按 照一定的学术标准制定教 学大纲,选择学生,对学 生进行考核等。他们还有 权推选校长和参与大学的 事务。
今天在西方,“学生 的大学”模式随着时间的 推移几乎已经消失,只有 在英国苏格兰一些古老的 大学里仍然可以看到它们 的一些影子。但是“先生 的大学”模式却保留下来3。0
▪ 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 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34
▪ 中世纪大学创建之初,教学内容和课程并不确定, 通常是由各大学教师自定的。从13世纪起,经教皇 命令和大学法规确定,课程逐步趣于统一和稳定。 中世纪大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讲解和辩论。
35
▪ 教学程序: ▪ 1.由教师向学生讲解教科书的梗概和主要思想。 ▪ 2.简要叙述与课文相关的知识。 ▪ 3.朗诵原文。 ▪ 4.复述课文的内容梗概。 ▪ 5.释疑 ▪ 大学学习一般分为两个主要阶段,这与学位制度具有直接联
第二讲 中世纪西欧教育PPT课件

制度——国家组织、法律结构、行政管理 建筑——圆形大剧场、角斗场、万神庙
8
古典的理性文化 & 基督教的信仰文化
本性上,二者相互对立; 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院哲学家将理
性文化作为服务于信仰文化的工具和手段。
9
三、基督教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产生 (二)基督教文化的形成 (三)修道制度与学校教育
第二讲 信仰与理性的此消彼长: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
古罗马简史
古罗马三个历史阶段:王政、共和、帝国 BC30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AD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1453年灭亡)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欧洲奴隶制终结) 5-17世纪,西欧封建社会 中 世 纪(5 -14世纪) 文艺复兴(14-17世纪)
22
贵族子弟的三个出路
继承爵位 接受修道院教育,出任神职 接受骑士教育,出任骑士
23
骑士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教育目的——勇猛豪侠、忠君敬主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武士教育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角力 吟诗、音乐、下棋
24
骑士教育的基本阶段
家庭教育阶段:0-7岁 礼文教育阶段:7-14岁 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 骑士称号授予仪式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2
奥古斯丁的主张
上帝即永恒真理 知识和理性从属于信仰 否定感性认识的价值,轻视自然科学 原罪论、救赎说、禁欲主义
《忏悔录》
13
托马斯·阿奎那的主张
论证上帝存在的不可置疑性 基督教信仰和哲学理性是知识的两大来源 神学居于知识等级体系的最高端
2
一、中世纪的文化性质
中世纪(the Middle Ages) 中间的时代=黑暗的时代?
8
古典的理性文化 & 基督教的信仰文化
本性上,二者相互对立; 前者为后者提供了理论依据,经院哲学家将理
性文化作为服务于信仰文化的工具和手段。
9
三、基督教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产生 (二)基督教文化的形成 (三)修道制度与学校教育
第二讲 信仰与理性的此消彼长: 中世纪西欧的教育
1
古罗马简史
古罗马三个历史阶段:王政、共和、帝国 BC30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 AD395年,罗马帝国分裂
东罗马帝国(1453年灭亡) 西罗马帝国(476年灭亡,欧洲奴隶制终结) 5-17世纪,西欧封建社会 中 世 纪(5 -14世纪) 文艺复兴(14-17世纪)
22
贵族子弟的三个出路
继承爵位 接受修道院教育,出任神职 接受骑士教育,出任骑士
23
骑士教育的目的与内容
教育目的——勇猛豪侠、忠君敬主 教育内容——宗教教育+武士教育
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角力 吟诗、音乐、下棋
24
骑士教育的基本阶段
家庭教育阶段:0-7岁 礼文教育阶段:7-14岁 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 骑士称号授予仪式
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 中世纪神学和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
12
奥古斯丁的主张
上帝即永恒真理 知识和理性从属于信仰 否定感性认识的价值,轻视自然科学 原罪论、救赎说、禁欲主义
《忏悔录》
13
托马斯·阿奎那的主张
论证上帝存在的不可置疑性 基督教信仰和哲学理性是知识的两大来源 神学居于知识等级体系的最高端
2
一、中世纪的文化性质
中世纪(the Middle Ages) 中间的时代=黑暗的时代?
第四章西欧中世纪教育

基督教的神学教育
神学世界观 人生观(原罪说) 知识观(理性与信仰) 目的论
传播教义、争夺和培养信
徒
中世纪的修道院
早期的教会学校
2.主教学校 设在主教所在地 招收贵族或高级神职人员的子弟 培养教会骨干 3.教区学校(堂区学校) 教堂所在的城市或村落 面向世俗群众 读写算、基督教的初步知 识
文化 知识
中世纪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阶段
3)14、15岁—21岁 侍从教育阶段
侍卫 侍候男主人(平时照料,战时从征)
忠于女主人(殷勤侍奉,谄媚崇拜)
骑士文学:《斯朗诺与小车骑士》
4)21岁 正式授予骑士称号 从骑士教育的过程可以看出,只是训练勇猛作战的本 领,培养服从、效忠封建主的武夫,却轻视文化知 识的学习。
2.骑士教育 1)骑士 骑士:封建主的侍卫、武夫 骑士制度:形成于11世纪,兴盛于12世纪 骑士精神:战争、宗教、侠义 2)骑士教育(特殊的家庭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
中世纪的骑士
骑士教育的阶段
1)出生—7、8岁 家庭教育 母亲教育 内容:初步宗教知识、道德教育、身体锻炼 2)7、8岁—14、15岁 礼文教育阶段(侍童) 义务:服侍男女主人 出入上层社会,学习社交礼节、行为规范、待人处事 之道。 体育 训练 学习基本知识、技艺(骑士七技?) 骑士七技: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 角力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育(500-1500)
一、西欧封建社会概况 封建社会内部等级森严 世俗封建主 国王 封建贵族 公爵 侯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骑士 教会封建主 教皇 大主教 主教 修道院长 神甫 修士(修女)
世俗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