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的分子机制

合集下载

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是细胞生物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对于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介绍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相关研究进展。

1. 炎症反应和细胞信号转导的关系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通过分子信号传递方式将外界的刺激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引发一系列生物学反应。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感染、损伤等刺激的一种防御性反应,在炎症反应中,细胞信号转导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通过研究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关系,可以深入了解细胞如何对外界刺激做出响应。

2. 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研究方法在研究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时,科学家们通常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

例如,通过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蛋白信号分子在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和基因表达谱分析等方法,深入研究特定基因在细胞信号转导和炎症反应中的功能;通过细胞培养和动物模型等实验手段,验证分子机制的有效性等等。

这些研究方法的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我们深入了解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3. 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关键分子在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些关键分子,它们在细胞间的信号传递和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TNF-α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通过结合其受体TNFR,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引发炎症反应;NF-κB是细胞信号转导中的重要转录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调控多种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关键分子的功能和调控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

4. 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靶点与药物研发进展细胞信号转导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不仅对于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通过干扰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分子,可以减轻炎症反应,从而治疗病情。

炎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炎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炎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炎症是人体自身免疫及外来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一种自然生理反应,是身体的一种防御机制。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炎症可能会对神经系统产生严重影响,导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本文将从分子机制的角度,详细介绍炎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炎症与神经系统的相互作用在免疫系统受到刺激后,机体会释放多种炎症因子,包括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等,这些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然而,这些因子并不仅仅只限于炎症反应发生的局部,它们还会通过神经递质和神经肽等方式,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炎症因子中的一些物质例如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介素-1β(IL-1β)等,它们能够穿过血脑屏障(BBB)并直接作用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

这些因子的异常增加会导致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发生,激活神经元、胶质细胞和微胶质细胞等,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和神经元的损伤。

神经系统疾病中的炎症神经系统受到炎症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们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有关。

其中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是帕金森病、阿兹海默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等。

帕金森病(PD)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症状包括运动障碍、坐立不安和手颤等。

PD的病理性基础是多巴胺能神经元的逐渐死亡,在疾病的过程中炎症因子的释放、神经元功能紊乱以及脑区内细胞外质的微环境改变等因素,都会导致PD的进展。

阿兹海默病(AD)是一种老年人比较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AD的病理性基础主要是异常积累的β淀粉样蛋白和tau蛋白,这些为AD的神经系统炎症发生提供了条件。

研究表明,局部炎症反应的发生会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引发阿尔茨海默病发生。

多发性硬化症(M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障碍包括运动、感觉和生理功能障碍等。

研究表明,神经系统中的炎症反应是MS发生和进展的主要原因。

MS患者中,会有炎症因子的增加和微胶质细胞的激活,这些因子会使得神经元和负责运动控制的脊髓神经元的正常功能遭受破坏。

生物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

生物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

生物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随着环境污染的增加和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两者虽然是不同的生理和病理状态,但它们的分子机制却有着很多共同点,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些共同点的分子机制。

1、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的定义氧化应激是指细胞内外的自由基、过氧化物和其他氧化化合物积累或产生超过细胞自身抵抗力的一种生理或病理状态。

氧化应激能够诱导细胞自身产生一系列反应,包括DNA和蛋白质的氧化性破坏、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的紊乱和肿瘤的发生等。

炎症作用是生物系统对外界有害刺激的一种非特异性反应。

它包括局部免疫细胞的浸润、活化和释放多种生物活性分子的过程。

这些生物活性分子包括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和趋化因子等。

炎症可以是身体正常反应的一部分,也可以是多种疾病的病理表现。

2、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氧化应激和炎症作用的分子机制具有很多共同点,这是由于两种过程都包括了自由基、氧中间体和其他活性分子的产生和代谢。

(1) 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共同点细胞内氧化应激状态下活性氧化物的产生会刺激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从而引发细胞凋亡和/或细胞增殖等一系列的细胞反应。

在炎症过程中,炎症菌许多时候可以刺激细胞内外存在的氧应急反应,从而产生过氧化氢、一氧化氮等自由基物质。

这些物质不仅刺激了炎症反应,同时也会引起组织损伤。

(2) 活性氧化物和炎症反应的相互影响活性氧化物的生成和释放都与纤维化过程密切相关。

肺纤维化患者原位活性氧化物含量明显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H2O2、一氧化氮等活性氧化物的释放也增加。

同时,氧化应激还可能会引起T细胞的活化,导致炎症反应的进一步发展。

研究发现,在诱导氧化应激反应的实验条件下,外源性的活性氧化物能够直接激活多种T细胞信号传递通路。

而这些究竟如何影响炎症反应仍有待深入研究。

(3) 相关修饰物质除了活性氧化物外,还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修饰物质还有硝基化、糖基化等。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免疫细胞是机体内重要的免疫系统组成部分,在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细胞通过分子调控来参与炎症反应的调节和调整,以保持机体内稳定的免疫状态。

本文将探讨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分子调控机制。

一、免疫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免疫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等。

在机体损伤或感染时,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并吞噬病原体,激活免疫系统。

这一过程会导致炎症反应的发生,表现为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

二、免疫细胞的活化与信号传导当免疫细胞与病原体结合后,一系列信号传导会激活免疫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

这些信号包括抗原受体信号、细胞因子信号和炎症介质信号等。

免疫细胞内的信号分子将通过一系列的反应级联,最终调控细胞的功能和炎症反应的进行。

三、炎症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调控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能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等。

这些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起到重要的调控作用。

例如,TNF-α可以引起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和炎症细胞的激活,从而促进炎症反应的进行。

四、免疫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与调控在炎症反应中,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之间相互作用和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例如,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通过细胞间相互作用来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这些相互作用和调控是通过细胞间信号的传递和受体的结合来实现的。

五、炎症感受器的识别与激活免疫细胞能够通过感受器来识别炎症信号,并在信号的激活下参与炎症反应的调控。

炎症感受器包括Toll样受体(TLR)和NLRP3炎症小体等。

这些感受器能够识别细菌、病毒和其他炎症因子,从而激活免疫细胞并引发炎症反应。

免疫细胞在炎症反应中通过分子调控来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和调整。

通过研究免疫细胞的分子调控机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免疫反应的过程,为炎症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随着对免疫细胞分子调控机制的深入研究,相信未来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免疫细胞来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炎症反应在病理学中的作用和机制

炎症反应在病理学中的作用和机制

炎症反应在病理学中的作用和机制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各种刺激因素(包括感染、组织损伤、缺血缺氧等)的一种紧急防御和修复反应。

炎症反应涉及到许多不同种类、不同来源的细胞和生物分子,其反应过程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炎性介质释放等等。

在病理学中,炎症反应不仅是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疾病的共同机制,也是很多疾病发展和治疗的关键因素。

一、炎症反应的作用炎症反应在机体的防御和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感染的情况下,炎症反应可以引发机体的免疫反应,通过促进白细胞的活化和分泌炎性因子来清除病原体。

不仅如此,炎症反应还可以刺激血管扩张、增加血管通透性、提高局部渗透压,从而促进免疫细胞和养分的到达感染部位,加速感染的清除和损伤的修复。

此外,炎症反应在疾病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机体错误地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导致炎症反应的持续存在,进而对组织器官造成损伤。

在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中,炎症反应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促进因素。

虽然炎症反应可能有助于清除癌细胞和促进肿瘤的消退,但是由于长期的炎症反应也会破坏正常的细胞和组织,因此有时也被视为促进肿瘤发生的因素之一。

二、炎症反应的机制炎症反应通常被分为局部和全身两种类型。

在局部炎症反应中,损伤组织细胞可以释放许多炎症介质(如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前列腺素等等),从而引发各种生物学反应,比如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浸润等等。

这些反应又会进一步促进炎症介质的释放和传递,形成了一个复杂的正反馈环路,最终导致了炎症的发生和持续。

在全身炎症反应中,炎症反应在多个组织和器官之间进行着复杂的信息传递和调节。

全身炎症反应通常包括一个局部炎症反应的起始点,引导免疫细胞和炎症介质到达全身的巨噬细胞系统中,从而引发系统性的炎症反应。

系统性炎症反应可以引发全身性的机体代谢和免疫异常,导致机体免疫力的下降,血容量和微循环的改变,最终可能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等严重的病理生理学后果。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和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和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和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作为一种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是人体内发生许多重要生理和病理过程的基础。

炎症反应是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普遍被认为是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最重要功能之一。

本文将讨论细胞因子信号传导和炎症反应的基本分子机制和治疗策略。

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基本机制作为一种盘根错节的过程,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会涉及许多不同的信号通路和生物学分子。

其中,细胞膜受体和转录因子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细胞膜受体的作用是传递外部信号到细胞内部,引发一系列的信号转导方式。

传统上,细胞膜受体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离子通道型、酪氨酸激酶型和七次跨膜型。

离子通道型细胞膜受体主要通过调节离子流从而调节细胞内环境,酪氨酸激酶型和七次跨膜型则调节细胞内信号。

酪氨酸激酶型受体一般具有内源性酪氨酸激酶活性,在其他生物分子的作用下发生自我激活,激活后能够自活化,进而激活下游分子。

七次跨膜型受体通过结合底物调节多种信号通路。

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过程中,转录因子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部分。

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往往会激活一系列激酶,从而激活下游的信号分子。

随着信号的不断传递,最终会激活细胞核内的转录因子,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对细胞的功能产生影响。

例如,NF-κB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转录因子,它可以被不同种类的刺激激活,进而调节炎症反应等生物过程。

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炎症反应是细胞因子信号传导的一种非常常见的表现形式。

炎症反应通常会涉及许多不同的信号通路和分子,这些分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炎症反应中的很多分子都属于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们可以通过激活细胞内的多种信号通路,调节炎性基因的表达,进而调节炎症反应的强度。

典型的细胞因子包括IL-1和TNF-α等。

除了细胞因子,炎症反应还涉及到许多其他的分子。

例如,炎性细胞会释放出多种炎性介质,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炎性蛋白等。

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

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

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感染、创伤、放射、化学物质等外界刺激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也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表现。

炎症反应的本质是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涉及到多种细胞和分子。

研究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及其调控,对于预防和治疗炎症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I. 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在感染或创伤等外界刺激下,宿主机体先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识别并清除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

随后,特异性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从而引发炎症反应。

(一)细胞因子细胞因子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机体各个器官及组织的蛋白质,具有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炎症反应中,细胞因子发挥着细胞识别、介质释放、炎症反应调节等重要作用。

在细胞因子中,以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的家族最为重要,它们能够激活多种炎症介质的产生,并诱导各种免疫细胞的活化。

(二)趋化因子趋化因子是一类能够引导免疫细胞向炎症部位趋向的介质。

在炎症反应中,趋化因子的释放与炎症部位免疫细胞的增多有关,它通过作用于免疫细胞表面的趋化受体,促进免疫细胞向局部进行集聚。

与细胞因子不同的是,趋化因子的作用范围相对单一,最常见的趋化因子是白细胞介素-8(IL-8)。

II. 炎症反应的调控炎症反应的持续性和过度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特征,因此对炎症反应的调控至关重要。

炎症反应的调控主要通过下调炎症介质的产生和中和已经释放的介质来实现。

其中,免疫抑制剂和神经调节等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是一种能够抑制免疫细胞活化和介质释放的分子。

研究发现,正常机体内各种介质都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通过它们与受体的结合,控制炎症反应的反应性和持续性。

免疫抑制剂的发现和开发是炎症反应调控的重要领域之一。

(二)神经调节神经调节是机体对炎症反应进行调控的另一种重要机制。

神经调节能够通过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对免疫细胞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调控。

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对于炎症反应的调节主要通过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肾上腺素的影响来实现。

免疫细胞和炎症调控的分子机制

免疫细胞和炎症调控的分子机制

免疫细胞和炎症调控的分子机制免疫系统是人体一种非常重要的生物防御系统,其主要摆脱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等。

其中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特异性生物学反应在人体内产生免疫应答,调节内环境的平衡状态,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炎症是免疫反应的一部分,是处理外来威胁物的非特异性生理应激反应,免疫系统中炎症调控的关键分子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剖析免疫细胞和炎症调控的分子机制,以期更好地认识免疫系统和炎症反应。

1. 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及其分子机制首先,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B细胞是一种生成抗体的细胞,可以在免疫应答中分泌免疫球蛋白,起到抗体体液免疫的作用。

T细胞是通过产生细胞因子和抗原特异性杀伤作用消灭感染性细胞的一种免疫组织细胞,与B细胞共同构成细胞免疫系统。

吞噬细胞则是负责吞噬、杀死和处理病原体的重要细胞类型,如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和树突状细胞等。

免疫系统中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是非常复杂的,其中的关键分子机制包括免疫识别分子、共刺激分子、免疫防御分子、促炎症因子、抗炎症因子等。

(1)免疫识别分子免疫识别分子主要包括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受体和B细胞受体)、表面抗原和经典的MHC分子(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它们是病原体与免疫系统之间的桥梁。

T细胞受体是由不同亚基组成的膜受体,识别抗原片段和MHC分子结合的配体,并进行信号转导使细胞激活。

B细胞受体则是一种双股螺旋结构的膜受体,识别抗原分子并在体内生成抗体。

MHC分子是一种表达在细胞膜表面上的重要免疫分子,并与抗原片段相结合,激活T细胞和调节T细胞的活性。

(2)共刺激分子共刺激分子是另一类关键的分子机制,主要包括CD28、CTLA-4、PD-1等。

共刺激分子的主要作用是控制T细胞的活性,通过激活或抑制相关的刺激分子,增强或减弱T细胞的免疫应答。

(3)免疫防御分子免疫防御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巨噬细胞促炎症因子和抗菌肽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体系统在炎症中的作用

增加血管通透性 平滑肌收缩 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脱颗粒 中性粒细胞活化及趋化 促进PG和LT合成 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和免疫复合物 刺激专门吞噬细胞和呼吸道聚集 溶解外源细菌或细胞 溶解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 2017/7/10 C5a、C5adesArg C3b、C4b C3b、C5a、C5adesArg、C1q C5b C3b、CR1
接受的主要刺激
细菌脂蛋白 细菌脂蛋白、甘露糖 病毒双链RNA、Poly(I:C) 革兰氏阴性菌内毒素(LPS) 细菌鞭毛蛋白 细菌脂蛋白、甘露糖 病毒单链RNA (如HIV-1) 病毒单链RNA(如HIV-1) CpG DNA 未确定 泌尿系敏感细菌产物
7
TLR11
二、物理及化学伤害性刺激信号受体
作用
促炎细胞因子
IL-1、TNF-α、IL-6
细胞因子
致热源 放大炎症反应 促进急性时相反应物质产生 趋化因子 CXC 趋化因子 CC 趋化因子 C 趋化因子
IL-1、TNF-α、IL-6、IFN-α、IFN-b、趋化因子
IL-1 、 IL-6 、 IL-11 、 TNF-α 、 INF-g 、 TGF-b、LIF、OSM、CNTF IL-8、PF-4、PBP、 NAP-2、β-TG MIP-1α; MIP-1b; MCP-1; MCP-2; MCP-3; RANTES Lymphotactin
炎症反应放大
抗原清除
2017/7/10
4
第一节
炎症性刺激信号及其受体
一、生物致炎因素的主要受体―TLR受体 二、物理及化学伤害性刺激信号受体
2017/7/10
5
一、生物致炎因素的主要受体―TLR受体家族
生物致炎因素 病原微生物 ●受体

TLR家族(Toll-like receptors, TLR) Toll 可接受生物致炎信号刺激的一种重要受体;
增强粘附、白细胞跨 血管壁基质的移动、 与透明质酸及其他细 胞外基质结合
17
2017/7/10
3.白细胞的迁移和趋化的分子机制
白细胞迁移方式

自然发生的非定向移动 诱导发生的非定向移动 在趋化物作用下发生的移动
趋化性迁移(chemotaxis) 在感染和损伤部位聚集的主要方式


2017/7/10

炎症的本质是机体对各种损伤性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
炎症具有杀灭病原体、限制感染及修复损伤等作用
炎症需要精确调控的过程,反应紊乱会造成组织损伤,
危害机体,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2017/7/10 3
参与炎症反应基本过程的主要细胞和分子举例
炎症反应基本过程
抗原识别 特异性 非特异性
主要效应细胞和炎症介质
IL-1 、 TNF- a 等 100 多 种炎症介质
巨噬细胞
防御反应的二线细胞 破坏被吞噬的病原微生物、阻 止病原微生物的复制、杀伤靶 细胞、辅助 T 细胞活化、提呈 抗原
12
2017/7/10
特点
1. 炎症急性期、慢性期参与反应的细胞不同
2. 肥大细胞是天然炎症反应的最初反应细胞
3. 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是炎症反应的中心细胞

伤害性刺激信号 温度、压力、氧化氮、二氧化硫等

受体种类
压力受体、温度受体等
2017/7/10
8
●受体作用
伤害性刺激 ↓ 压力受体、温度受体 ↓ 向细胞转导 ↓ 诱导机体对这些刺激产生保护性反应
2017/7/10 9
伤害性刺激信号受体示意图
2017/7/10
10
第二节
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及其作用机制
⑦ 能证明在靶细胞上存在相应的介质受体,并可触发或调节特异性炎症反应 2017/7/10 23

分类
外源性炎症介质
内毒素等
内源性炎症介质
细胞因子、前列腺素、白三烯、组胺等
2017/7/10
24
二、细胞因子

定义
由体内特定细胞分泌产生,通过靶细胞表面
的受体经由特有的信号转导过程,调节细胞的基
因表达状态和其他功能,从而改变细胞的行为的 一类可溶性蛋白分子
为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 的酶类之一,释出后可活化激肽生成系统, 并将血浆中的激肽原转变为激肽
激肽生成系统是血液中除补体外的第二 大介质形成系统,其多种中间产物与补体 系统互有联系
2017/7/10
40
5.蛋白聚糖(proteoglycan)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富含的
一种蛋白质-多糖复合物,它形成了颗粒的结 构基质,也作为半抗原和其他介质的结合部位
T淋巴细胞功能等
2017/7/10
31
2.花生四烯酸及其衍生物
作用 细胞内两大类小分子炎症介质的重要中间产物
花生四烯酸
(环氧化酶)

↘(脂氧化酶)
线状结构的白三烯
环状结构的前列腺素
2017/7/10
32
花生四烯酸与小分子炎性介质
2017/7/10
33
3.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 PG)
激活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37
3.感觉神经肽
定义
是一组由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物质,主要包括P 物质神经激肽A和NKB、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
作用
促炎,通过轴突反射机制引起神经源性炎症 及加重炎症反应
2017/7/10
38
感觉神经肽和神经系统参加炎症反应
2017/7/10
39
4.酶类介质
激肽原酶(kininogenase)
一、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
二、炎症反应细胞聚集的分子机制
2017/7/10
11
一、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
细胞种类
肥大细胞
释放的炎性介质
组织胺、 5- 羟色胺、蛋白 聚糖、趋化因子
主要作用
小动脉扩张、小静脉收缩、 血管通透性增强、致痛、刺 激其他白细胞活化 细胞毒作用
中性粒细胞
穿孔素、粒酶、溶菌防御 素、蛋白酶、酯酶、自由 基,包括活性氧和活性氮 化合物

补体组分和片段
C5a、C3a、C5adesArg、C4a
36
2.血小板激活因子
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PAF
定义
磷脂类介质,主要由活化的肥大细胞和血小板释放, 因有激活血小板的能力而命名
作用
聚集并活化血小板


2017/7/10
释放活性胺类,扩张毛细血管并增加通透性
促进促炎细胞因子产生
IL-12
抗炎细胞因子
IL-4、IL-10、IL-13、TGF-b
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 2017/7/10
29
炎症反应中的细胞因子网络
2017/7/10
30
三、小分子炎性介质
1.组胺
最早发现的一种炎症介质,由左旋组氨酸脱羧生成
作用
血管扩张、血管内皮细胞收缩引起的血管通透
性增强、非血管平滑肌收缩、募集嗜酸细胞、阻断
2017/7/10
41
第四节
炎症反应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
2017/7/10
42
TLR-4介导的LPS信号转导
2017/7/10
43
TNF-a受体介导的TNF-a信号转导
2017/7/10
44
趋化因子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通路
2017/7/10
45
第五节
急性时相反应
炎症急性期全身反应
发热 肝代谢和基因表达的改变
T淋巴细胞、抗体(浆细胞) 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 补体补救途径、凝血系统 中性粒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 补体系统、凝血系统 花生四烯酸衍生物、肥大细胞释放物质 血小板活化因子、缓激肽、5-羟色胺 白细胞介素、生长因子、趋化因子 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杀伤淋巴细胞、 补体、穿孔素、活性氧
2017/7/10
46
急性时相蛋白
acute phase proteins,APPs
急性炎症反应使得血浆蛋白在肝的合成谱
18
白细胞趋化性迁移
白细胞随着环境中化学物质分布的梯度进行定向迁移
趋化物的特点
既有吸引细胞的物质,也有排斥细胞的物质; 既有内源性也有外源性
2017/7/Leabharlann 019趋化因子(chemokine)
由宿主细胞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细胞因子, 是内源性趋化物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分子 种类

作用
C-X-C
2017/7/10
25

特点
不具有催化活性
作用浓度低(一般在pmol/L 到nmol/L之间)

作用方式
多方面,取决于靶细胞的类型、该因子的浓 度及同时存在的其他细胞因子的种类和浓度
2017/7/10
26

分类
促炎细胞因子
主要由活化的肥大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抗炎细胞因子
主要由T细胞产生
2017/7/10
27
最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
促炎细胞因子
功能
促进炎症细胞的聚集、活化和 炎症介质的释放,直接刺激发热 中枢引起发热,加重炎症症状
TNF-
IL-1
2017/7/10
刺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IL-6 和 TNF ;对中性粒细胞的 趋化作用;促进肝细胞合成急性 时相蛋白等
28
主要促炎细胞因子的种类和作用
2017/7/10
13

中性粒细胞是对感染原等发生排斥的第一线细胞 巨噬细胞是对感染原等发生排斥的第二线细胞 巨噬细胞在炎症反应中的主要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