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通测量设计
某水库输水工程贯通测量施工组织设计

某水库输水工程贯通测量施工组织设计1.项目背景和目标水库输水工程是为了解决当地灌溉用水不足的问题,确保农田灌溉的需要。
该工程的目标是实现水库与灌溉渠道之间的贯通,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施工组织和分工(1)工程部门:根据工程施工的要求和技术规范,制定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组织施工现场管理工作。
(2)技术部门:负责工程施工图纸的编制和技术参数的调整。
(3)测量部门:负责测量工作的实施和数据处理。
3.施工过程和方法(1)前期准备:确定施工前的调查工作,包括水域测量、地形测量和设计图纸的研究分析。
(2)测量点的确定:根据设计图纸,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测量仪器和设备的准备:确保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并根据需要进行校准和检修。
(4)测量工作的实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相应的测量工作,包括水位测量、水深测量等。
(5)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将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并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6)测量结果的分析和评估:根据测量结果,对工程的贯通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安全措施和风险管理(1)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工人和设备的安全。
(2)对测量仪器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工作。
(3)在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培训,加强工人的安全意识。
(4)对施工现场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5)在施工现场设置医疗人员,准备急救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5.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现场划定临时用地范围,确保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2)减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和粉尘,使用低噪音和环保型机械设备。
(3)对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和处理,确保环境的清洁和整洁。
(4)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确保水质达标。
6.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根据工程施工计划,制定施工进度管理和质量控制方案,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及时修正和调整工作计划。
矿井贯通工程测量设计方案报告

矿井贯通工程测量设计方案报告一、贯通工程概况+875风井贯通工程是**煤矿年度掘进生产的重要工程。
该风井的顺利贯通是我矿技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此风井贯通导线全长3000米以上,贯通长度400米,方向117°10′00″,坡度5‰,属于大型贯通.贯通施工任务由掘二队完成,预计今年12月份贯通,贯通点坐标号(X=3123504.503,Y=35496469.716,H=802.35).根据风井的用途及矿委的要求,贯通点的水平重要方向偏差不超过500MM,垂直方向偏差不超过300MM.二、贯通测量方案设计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参考《煤矿测量手册》将本次贯通设计方案分成贯通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含联系测量〕二部分〔参见贯通误差预计图〕。
具体方案为: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7″级闭合导线至+875风井口。
同样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煤矿GPS点LC25点为基准测一组五等闭合水准环线至风井口。
选风井、主井附近一边〔DJ~Ⅲ、LC25~I〕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导线起始边分别向风井井口、800回风平巷,形成独立闭合导线网。
同样以I、Ⅲ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高程起算点分别向风井井口、井底布设,形成独立高程闭合网。
三、技术设计和作业依据(1)《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1989年7月1日开始执行。
(2)《煤矿测量手册》中华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组织修订,1990年版。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建设部批准。
2008年5月1日实施。
(4)《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2008),2008年12月1日实施。
第一部分贯通测量井下部分技术要求1、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按7″级闭合导线布设。
以+875风井附近DJ~Ⅲ边作为起始边(施测前全站仪对其进行检校,在可靠的前提下方可作为本次导线的起始边),施测闭合导线起至总回风井底落平点→碛头、LC25~I起沿主井→810回风平巷→碛头。
贯通测量设计书 2

10402采面开切眼与10402回风巷贯通测量设计书一、工程概述10402工作面是仁禾煤矿的第二个炮采工作面,该采面机巷总长420m,风巷长总410m,切眼总长140m,该采面从同一条边起始至贯通点距离约1050m。
该采面机、风巷及切眼由仁禾煤矿101掘进队、102掘进队施工。
为保证该炮采工作面10402切眼与10402回风巷准确贯通,特编制《10402采面开切眼与10402回风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
二、设计依据1、《煤矿测量规程》2、《矿井设计规范》3、矿井实测资料等三、人员及设备设计人:陈光华测量时间:2013年6月14日测量地点:10402工作面测量人员:李佑满、郭云富、袁发权、刘远彬测量误差范围:J2全站仪水平角误差不超过30秒,竖直角不超过1′。
注意事项:为保证测量精度,测量人员固定为4人,分工明确,1人观测仪器,1人记录(记录人员要反复校对前视、后视水平角差值和竖直角差值),前、后视各1人,地面验算1人。
每天测量完毕后,及时整理测量数据,由地面验算人员对测量数据重新验算,确保数据无误,并且要对电池及时充电。
仪器设备:全站仪一台、棱镜一台、三脚架两支、垂球两个四、贯通测量方案(一)井下导线测量测量路线:10402回风巷:以副井B8—3甩已知边,B8D1(甩车道)--专用回风巷--10402风巷--10402切眼(贯穿点H18)。
10402运输巷:以副井B8—3甩已知边,从副井B8—3甩—10402运输巷—10402运输巷切眼开口。
1、井下起始边的检校测量采用LTS-352N防爆全站仪对井下起始边进行检校,在该起始边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导线测量的起始边。
2、井下导线采用LTS-352N防爆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各种测量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平差计算导线坐标。
3、选点和设点,井下导线点一般设在巷道的顶板上。
选点时至少两人,在选定的点位上用矿灯或电筒目测,确认通视良好后即可做出标志并用油漆或粉笔写出编号。
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实施

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精度预计设计书指导教师:班级:测绘07-4学号:0704070422姓名:一、设计专题冠山矿一、三井间-540大巷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精度估算和技术造价二、测区概况北煤公司关山煤矿原辖一井、二井和三井三个矿井。
其中,一井为中央并列立井和二段暗斜井分水平采矿开拓方式,二、三井为斜井开拓。
现为了开拓深部煤层时,改善与属于通风条件,决定将三井合并,将厡一井新开拓一对竖井(主井及副井)延伸到-540米水平,掘进一对主石门及-540米水平大巷。
原三个井所产煤炭全部经由-540米水平大巷运到新竖井提升。
为加快工程速度,-540米水平东翼大巷有一井和三井两端同时以全断面巷道相向掘进贯通。
本巷道贯通贯通测量路线井上、下闭合总长度共约9km,其中在-540米水平大巷中尚需实掘2300米。
施工所在岩层大部分为沙页岩,地质情况比较简单。
围岩稳定,地压不大。
支护方式一律采用锚喷。
巷道掘进方式为风动式凿岩机打眼,火药爆破,颤抖式装岩机装车,矿车运输,巷道断面宽3.5米,拱高2.5米。
冠山一井新竖井井口标高+210米,井底车场标高-542米,井深752米左右。
贯通大行坡度为5%(三井高,一井低)。
从目前巷道施工位置及掘进速度考虑,贯通相遇点选在三井第二段暗斜井甩车场西侧,设7点与设9点之间k处。
按照«煤矿测量规程»规定和巷道工程要求,本次贯通在水平重要方向x上,允许偏差为M X允=±0.5米,高程方面的偏差允许值为M Z允=±0.2米。
现在已知条件已给出,国家二等控制点A(石厂)为:X A=4628191.41 Y A=56287.43 边长 S AB=4151.137 S BC=3367.436 坐标方位角a AB=41°38′44″.26 a BC=312°36′12″.94矿区范围为:东经129°39′到120°54′北纬41°45′到41°54′采用3°高斯投影带,第40带中央子午线为L0=120°。
综采工作面贯通测量方案设计及应用

269井下测量是煤矿生产中的关键一环,确保测量数据真实准确对于合理制定生产计划、安全生产、提高开采效率、提高产量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但在实际煤矿井下测量过程当中,因主客观原因,会出现种种测量失误,得到的测量数据偏差较大,从而引起后续计算、分析错误,影响煤矿实际开采工作,直接造成经济损失,严重情况下甚至因错误数据引发煤矿安全事故,威胁工人生命安全。
随着矿井大型机械化设备的推广应用,回采工作面圈定范围不断增大,甚至部分矿井回采巷道长度超过3000 m,超前距离采煤工作面给巷道掘进、围岩支护以及贯通测量等工作开展带来新的挑战。
贯通测量会直接影响矿井煤炭开采效率,给巷道贯通带来一定影响。
文中以斜沟矿23108工作面回采巷道贯通为工程背景,制定贯通测量方案并给出辅助测量及安全保障措施,采用的贯通测量方案满足了采面回采巷道高质量贯通需求[1]。
1 贯通工程概况斜沟矿位于山西省吕梁兴县北50km处,矿区南北长约22km,东西宽约3-4km,矿井面积约88.6km 2,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00mt/a。
23108工作面位于斜沟矿井田南部,工作面南北布置,北邻皮带巷,切眼紧邻井田南部边界。
23108工作面由材料巷、运输巷和切眼构成,巷道掘进总长度为3813m,其中23108材料巷、运输巷设计长度分别为1870 m、1753m,采用综掘工艺施工,围岩采用锚网索支护;23108切眼设计长度190m,采用综掘工艺施工,使用锚网索+单体支柱+π梁联合支护。
23108工作面预计贯通导线总长度约4050m,属大型贯通。
2 贯通测量方案确定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该贯通属大型贯通,文中根据2205工作面贯通测量需求制定测量方案。
2.1 测量方案设计根据以往的贯通测量经验,采用7″级导线测量可以满足贯通精度要求,本次贯通设计选用 7″级导线施测。
利用现有巷道和待掘巷道分别在轨道巷、23106运输联巷、23108材料巷、23106材料联巷、23108运输巷及23108切眼布设测量导线,已有巷道按实际测量导线点,待掘巷道一般(平均)每 90 m 布设一点,贯通施测导线全长约4050 m,预计共施测导线点50个。
两井间巷道贯通测量设计及误差预计

两井间巷道贯通测量设计及误差预计摘要:两个井筒之间的巷道贯通一般需要贯通测量距离长,受已有巷道坡度和角度限制,导线点不能均匀布置,导线边长一般较短,导线测站多,对贯通测量增加了难度。
为保证巷道能够准确贯通,在工程施工前要对贯通测量方案进行设计,依据设计的测量方法和各项精度要求进行误差预计计算,误差预计结果能满巷道贯通要求说明测量方案正确,否则需要重新设计。
关键词:两井;贯通;测量设计;误差预计一、概述铜川矿业公司玉华煤矿位于铜川市印台区,随矿井发展设计从地面开拓北风井与井下现有巷道定点贯通。
两井口间井下导线全长5300多米,地面控制距离近5600米,闭合长度10893米。
井下受巷道条件限制导线边长和角度不能均匀布置且观测条件差,所以施工前必须进行贯通设计和误差预计。
二、地面控制测量设计1.GPS平面控制根据付(斜)井和北风井两个井口附近的具体条件并兼顾今后测量工作,设计在付井附近布设六个近井点,北风井附近布设一组四个近井点,并与测区附近的三个国家控制点共同构网联测,采用GPS测量方案。
(1)已知点资料根据现有的“矿区控制点成果资料”,选取距测区10km以内的三个高等级控制点“葡萄寺”(Ⅱ等点)、“中石峁”(Ⅱ等点)及“草滩”(Ⅲ等点)作为GPS起算点。
(2)近井点布设首先布置与井下通视的井口永久点,其它点布设在稳定位置,要求最小基线长度不低于200m。
保证相邻两点之间相互通视,并尽可能使同组近井点之间都通视。
设计在两个井口共设置10个近井点,点位与编号见附图1。
(3)GPS网的精度设计根据《煤矿测量规程》确定近井点测量采用E级GPS网。
(4)GPS网的图形设计GPS网共有10个未知点(近井点)和3个已知点,其图形布设如附图1。
采用边连接方式,包括6个同步环。
最长基线边9238m,最短基线边300m。
总基线边36条,其中独立基线边18条,必要基线边12条,多余基线边6条。
表1E级GPS网测量精度与技术要求(5)GPS测量方法先对三个已知点进行GPS检测,在确认已知点进行GPS约束平差,然后再进行整体控制测量。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

贯通工程测量设计书贯通工程名称_______ 875风井. ______编制单位:兴文县黄家沟煤矿2011年7月贯通工程概况+875 风井贯通工程是黄家沟煤矿年度掘进生产的重要工程。
该风井的顺利贯通是我矿技改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此风井贯通导线全长3000米以上,贯通长度400米,方向117° 10’ 00〃,坡度5%。
, 属于大型贯通.贯通施工任务由掘二队完成,预计今年12 月份贯通, 贯通点坐标号(X=3123504.503,Y=35496469.716,H=802.35). 根据风井的用途及矿委的要求,贯通点的水平重要方向偏差不超过500MM垂直方向偏差不超过300MM.二、贯通测量方案设计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参考《煤矿测量手册》将本次贯通设计方案分成贯通地面测量、井下测量〔含联系测量〕二部分〔参见贯通误差预计图〕。
具体方案为:以鑫隆煤矿GPS点DJ 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 25点为基准测一组7〃级闭合导线至+875风井口。
同样以鑫隆煤矿GPS点DJ点、黄家沟煤矿GPS点LC 25点为基准测一组五等闭合水准环线至风井口。
选风井、主井附近一边〔DJ〜皿、LC 25〜I〕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导线起始边分别向风井井口、800回风平巷,形成独立闭合导线网。
同样以I、皿作为本次风井贯通的高程起算点分别向风井井口、井底布设,形成独立高程闭合网。
三、技术设计和作业依据( 1 )《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制定,1989 年7 月1日开始执行。
(2)《煤矿测量手册》中华统配煤矿总公司生产局组织修订, 1990年版。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主编,建设部批准。
2008年5月1日实施。
(4)《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GB/T16818-2008), 2008年12月1 日实施。
第一部分贯通测量井下部分技术要求1、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井下平面测量按7〃级闭合导线布设。
隧洞贯通测量设计感想体会

隧洞贯通测量设计感想体会在我参与的众多工程测量项目中,隧洞贯通测量绝对算得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挑战。
就好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稍有偏差,就可能迷失方向。
你想想,一条长长的隧洞,要从这头准确无误地挖到那头,中间不能有丝毫的差错,这得需要多么精细的测量和设计啊!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就跟闭着眼睛走钢丝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
每次进行测量前,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军,手中的测量仪器就是我的武器,而那些密密麻麻的数据就是我的作战计划。
得把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周全,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在测量过程中,每一个角度、每一个距离都至关重要。
有时候,为了获取一个准确的数据,得在陡峭的山坡上爬上爬下,累得气喘吁吁。
那感觉,就像是在跟大山进行一场激烈的拔河比赛,稍有松懈,就会被大山拉过去。
而且,外界的环境也常常给我们带来不少麻烦。
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烈日炎炎,一会儿又倾盆大雨。
这就好比是老天爷在故意捣乱,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毅力。
说到测量仪器,那可真是我们的宝贝疙瘩。
得像照顾孩子一样小心翼翼地呵护着,生怕它们出一点毛病。
要是仪器出了问题,那可就像战士上战场没了枪,只能干瞪眼。
设计方案更是重中之重。
就好比是盖房子之前画的图纸,要是设计得不合理,整个工程都可能功亏一篑。
得反复斟酌,考虑各种因素,什么地质条件啦,施工难度啦,成本预算啦等等。
在整个过程中,团队的合作也至关重要。
大家就像是一个紧密配合的交响乐团,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职责,缺一不可。
如果有人掉了链子,那整个乐章就会变得杂乱无章。
经过一次次的努力,当最终看到隧洞成功贯通的那一刻,那种喜悦和成就感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就好像是经过漫长的黑夜,终于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总之,隧洞贯通测量设计是一项充满挑战但又无比有意义的工作。
它需要我们有严谨的态度、精湛的技术、顽强的毅力和团队的协作精神。
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与大自然的较量中取得胜利,为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XXXX矿业有限公司20304综采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
编制:
审核:
地测部:
总工程师:
编制时间:2013年10月27日
20304工作面贯通测量设计
一、工程概述
20304工作面位于203盘区,20302工作面东部20306工作面西部,走向长1802m,切巷长250米,该工作面两顺槽方位为0°,巷道掘进由XX煤矿综掘一队施工。
20304工作面两顺槽及切眼全部沿煤层顶板掘进。
为了保证该巷道的准确贯通,特进行20304作面的贯通测量设计。
1.测量任务要求:
利用XX煤矿井下203盘区7″导线为起数据,分别对20304工作面运输顺槽和辅助运输顺槽控制导线进行测量,等级为7″;利用井下203盘区的高程基准点,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对20304工作面上、下顺槽进行高程控制。
2.作业依据的《规范》:
本次作业的依据为:《煤矿测量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部,1989.01;
二、贯通测量方案
1、井下导线测量
1.1井下起始边的检校测量
采用日本拓普康GTS-332NL/LP全站仪对井下起始边进行检校;203盘区已有的7″导线点D2、D3、D4起始数据经检查可靠的前提下,作为导线测量的起始边。
1.2 井下导线测量
井下导线采用日本拓普康GTS- 332NL/LP全站仪按7″导线精度施测,水平角观测两个测回,边长观测两个测回,并进行往返观测,各种测量数据限差符合技术要求,平差计算导线坐标。
2、井下高程测量
煤矿主井井下高程测量以井下起始水准点为高程基点,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施测,观测垂直角2个测回,测斜距,精确量取仪器高。
3、贯通点确定:切眼从运输顺槽掘进与已掘进到位辅运顺槽贯通。
呈丁字形贯
三、误差预计
1、误差预计所需基本参数的确定
井下导线测角误差:依据《煤矿测量规程》要求,采用mα=7″导线进行测
量。
Mα=7″/2=4.95″
井下导线测边误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测边相对中误差1/6000,拓普康GTS-332NL/LP全站仪的标称精度mD=±(2+2×10-6D)进行估算测边误差。
井下水准测量误差: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水准测量的高差中误差
f h允=±50mm R(R为水准点间的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井下三角高程测量误差:根据《煤矿测量规程》规定:三角高程导线的高程闭合差不应大于±50mm L(L为导线长度,以km为单位)。
2、贯通误差测量预计:
K点点位误差估算表
点名Rx Rx2 Rx Rx2 dy2
边号
dy dy2
边号
dy dy2 (m)(m2)(m)(m)(m2)(m)(m2)(m)(m2)
A1 1800 3240000 E1 1800 3240000 A1-A2 100 10000 E1-E2 100 10000 A2 1700 2890000 E2 1700 2890000 A2-A3 100 10000 E2-E3 100 10000 A3 1600 2560000 E3 1600 2560000 A3-A4 100 10000 E3-E4 100 10000 A4 1500 2250000 E4 1500 2250000 A4-A5 100 10000 E4-E5 100 10000 A5 1400 1960000 E5 1400 1960000 A5-A6 100 10000 E5-E6 100 10000 A6 1300 1690000 E6 1300 1690000 A6-A7 100 10000 E6-E7 100 10000 A7 1200 1440000 E7 1200 1440000 A7-A8 100 10000 E7-E8 100 10000 A8 1100 1210000 E8 1100 1210000 A8-A9 100 10000 E8-E9 100 10000 E9 1000 1000000 E9 1000 1000000 E9-E10 100 10000 E9-E10 100 10000 A10 900 810000 E10 900 810000 A10-A11 100 10000 E10-E11 100 10000 A11 800 640000 E11 800 640000 A11-A12 100 10000 E11-E12 100 10000 A12 700 490000 E12 700 490000 A12-A13 100 10000 E12-E13 100 10000 A13 600 360000 E13 600 360000 A13-A14 100 10000 E13-E14 100 10000 A14 500 250000 E14 500 250000 A14-A15 100 10000 E14-E15 100 10000 A15 400 160000 E15 400 160000 A15-A16 100 10000 E15-E16 100 10000 A16 300 90000 E16 300 90000 A16-A17 100 10000 E16-E17 100 10000 A17 200 40000 E17 200 40000 A17-A18 100 10000 E17-E18 100 10000 A18 100 10000 E18 100 10000 A18-A19 100 10000 E18-E19 100 10000 A19 0 E19 0 K 0 0 K 0 0
∑17100 21090000 ∑17100 21090000 1800 180000 1800 180000 2.1贯通面水平面x方向的误差:
M xβ=±mα/ρ∑⨯2R
2x
=±(4.95/206265)×1452.37=0.22m
根据全站仪的标称精度mD=±(2+2×10-6D )=±(2+2×10-6×100)=±2mm ,井下平均边长取100m 。
M xl =±122D cos m ∂=1.414mm ,1∂为各边与x 轴之夹角,1∂=0
贯通在x 轴上的中误差M xk =±2x 2xl m m β+=0.22mm
2.2贯通在高程面上的误差
本次贯通运用全站仪进行井下三角高程,其误差为
m hL =±m 允L =±50 4.1=±101.2mm
从以上误差预计结果可知:在水平重要方向上和高程上均未超过允许的贯通偏差值,说明所选定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方法能够满足贯通精度要求
四、贯通测量的保障措施
20304工作面贯通工程,井下导线总长4100米,贯通要求测量精度高,为确保该工作面能够安全、准确的顺利贯通,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1、成立贯通测量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
地侧部负责贯通测量的实施工作,对前方的地质情况及时进行预测预报;生产技术部根据测量成果及地质条件变化,及时调整设计,并且做好现场监管工作; 调度室负责协调、解决测量过程中遇到的有关问题;安健环部负责实施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并且加强现场监管。
2、地侧部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测量规程》组织该工作面的贯通测量工作,保证贯通效果果达到设计计要求,在测量时应采用一定的措施保障测量精度。
(1)为了保证测角和测距的精度,测量使用的全站仪和钢尺必须经过检测。
(2)为了防止巷道通风对测角的影响,在测角时,采用点下对中器进行对中,不用垂球进行对中。
否则要采取挡风措施保证对中精度。
(3)为了避免人为误差的影响,两次测量要更换观测人员。
(4)要加强技术管理,通过复测、复算,保证施工和控制测量成果的正确性,通过平差、短边增加测回数等技术手段,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
3、施工测量中的管理工作
(1)施工单位负责所施工巷道的中腰线向前50米范围内的中腰线延设工作,要
求每班有专人延设中腰线。
在50米范围内发现中腰线问题,要及时向地测部汇报,地测部要重新测设。
如果施工对照中腰线出现偏差超过要求,将对施工单位及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罚。
(2)当贯通巷道剩余50~60米时,及时下发“贯通通知书”,一头停止掘进,最后一次标定贯通方向,完成导线的复测复算和精度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