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合集下载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学设计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三《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学设计

作文写作技巧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为材料作文巧拟题目;
2、让学生学会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

教学重难点:1、学生学会用多种修辞拟题
2、如何让文章首尾精彩。

教学工具:多媒体及黑板
学情分析:作文是高中教学习的重点及难点,大多数学生的写作水平只停留在中等,如何有效提高写作水平是语文老师教学的关键环节。

计划时间: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引子:多媒体展示古诗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讲解:学习这首词,主要目的是要大家学会如何运用多种修辞表达抽象的感情。

积累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高考作文如何巧命题
拟题三原则:1、准确而贴切2、简洁而凝练3、新颖而醒目
拟题方法:一、引用
引用古诗文如“忆江南”、“流水落花春去也”、“曾经沧海难为水”
引用歌词“走啊走啊走啊走”“边走边唱”
引用成语如“逝者如斯”“流年似水”“曲水流觞”
二、化用:
根据文章的立意,巧妙地改动名言警句、成语、广告词、歌词、诗词等,赋予它们全新的寓意,并作为标题。

如“往者已逝,来者可追”“剪不断的消逝,停不下的行走”“知否,知否,应是逝中永恒”“雨巷中的回忆”等。

记叙文中开头议论句例句及作用

记叙文中开头议论句例句及作用

记叙文中开头议论句例句及作用
例句:
1、谈起学习,大多数人主张勤奋、刻苦。

下苦功夫,这当然是对的,但也要讲究学习方法,这方法的一种就是“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把学和问相提并论,可见其重要性。

王充也说::“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年内行事,来之有也。

”在学习中,我们应当边学边问,多学多问。

2、高尔基说:“不怜惜自己,这是世界上最值得骄傲,最绚丽的智慧,不会怜惜自己的人万岁!”我理解,凶所说的“不怜惜自己”,实际上就是一促“自我牺牲精神”,高尔基把“自我牺牲精神”当作“世界上最值得骄傲、最绚丽的智慧”,充分说明了“自我牺牲”的伟大。

3、人生的道路曲折不平,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而对困难和挫折,人们的态度是各不相同的。

然而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

4、也许是大事引人注目的原因吧,一般地说,人们都十分重视大事而往往忽略了小事。

小事是不是就可以轻视呢?我以为小事切不可小视。

作用:
1.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3.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4.作为道理论据,证明中心论点
5.引起读者的关注与思考
6.引出下文论述。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ppt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ppt

议论中的记叙学习目标:1区分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提高学生文体认识水平。

2掌握议论文中的记叙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能要据要求得体表达的个人素质。

重点难点:会在议论文中根据立论需要加工例证。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课前阅读《同步》P82-83内容,回答如下问题。

1.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中的记叙有何不同?(补充P82)议论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有着很大的区别。

记叙文强调形象性,要求记叙细致入微、生动传神;而议论文的记叙则是为分析问题、论证观点服务,强调语言的概括性,即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突显事实中与论点相联的规律、本质。

的记叙和记叙文里记叙的不同,是由写作目的决定的。

写作记叙文的目的是为了感染读者,所以要尽量写得形象生动,而写作议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说服读者,所以议论中的记叙,常常写得相当概括,重在把证明论点的部分叙述清楚,其他关系不大的部分则从略。

2.议论文中记叙事例有何特点?(补充P82)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叙写时要高度概括。

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

议论文强调以理服人,这一特定目的决定了议论成为议论文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但记叙也是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之一。

议论文要“有感而发”、“持之有据”,这就要求议论文写作必须立足于社会、人生的具体现象、事实、问题,因而,记叙便成了议论文中的必要的一种表达方式。

二、共同探究:1. 《水浒传》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原文是1400多字的故事。

请服从下列议论的需要,作不同方向的转述。

(原文)洪教头恼恨林冲,又想赢得这锭银子,便用了浑身的功夫,使出个“把火烧天”的招式。

林冲把棒一横,还了个“拨草寻蛇”的招式。

洪教头跳起来大喊:“来!来!来!”举起棒劈头打来,林冲往后一退。

洪教头一棒落空,他一个踉跄,还没有站稳脚跟,就又提起了棒。

2019年高中作文训练第8讲: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2019年高中作文训练第8讲: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第8讲学习议论中的记叙2019.05微点拨(一)围绕观点,完整叙述议论文以表达观点、阐述道理为主。

我们也知道,如果只是一味地说教,既让人厌恶,也不好把道理说清楚。

为此,我们还需要在写作中有相应的叙述,而且,叙述也应完整。

当然,这个叙述的完整和记叙文不同。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要让读者明白你叙述的具体内容我们在写作的时候,阐明道理和观点是必需的,但是给道理寻找支撑的材料也是必需的。

我们在叙述材料的时候,心中要有读者意识。

叙述内容要让读者能够读懂,而不是要专门找你口头解释。

为此,我们在叙述的时候,就必须要对叙述的事例有个简明扼要的交代,而且这个简明扼要要以读者能够读明白叙述的具体内容为标准。

2.完整有限度,并非穷形尽相地叙述议论文与记叙文的不同在于,议论文中作者直接把道理揭示出来;而记叙文则是作者通过形象的描摹和事件的记录,让读者自己把作者希望表达的观点体会出来。

也就是说,议论文中的叙述并不占据文章的主体,它们是为了表达观点服务的,叙述的多寡取决于观点表达的需要,只是基本性的描述,让读者明白道理是有根据的即可。

3.完整程度,取决于主题我们知道,议论文中的叙述是为议论服务的,这个议论就是作者希望表达的主题。

所以,我们在叙述的时候,必须立足于主题基础,叙述的完整程度,也依据议论文的主题决定。

莫让浮云遮望眼(2018·全国卷Ⅱ满分作文)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认为,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是的,抓住主要方面,分析事物的本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但是本质往往被表象遮盖,不容易被发现,所以我们要拨开遮望眼的浮云,探索事物的本质。

二战期间,英美军队进行战机防护时,大多数人都认为应该加固弹痕多的部位,而统计学家沃德却力排众议,认为更应该加固弹痕少的地方。

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或许我们认为沃德的成功缘于其敢于质疑,但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英美军方为什么会一致认为需要加固弹痕多的部位,而忽略了弹痕少的地方。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配教案)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配教案)

爱的奉献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
学生活动
快速阅读教材第82页“话题探讨”部分 爱是一种美好的情感。 爱心就是将心比心! 议论文中的记叙:以理服人 概括性强 记叙 记叙文中的记叙:以情感人 具体生动
议论中的记叙要注意的问题
①扣紧论点中的关键信息作概括叙述 ②作概括叙述时需要融入自己的情感
例文
议论文中的记叙
了,却又半真(洪教头方面)半假(林冲方面),于是 柴进使银子叫解差开枷,又用大锭银作注,最后是真比, 只百余字就结束了。” 只用了70来字就转述了这个比武的故事,抓住故事 发展的三个波折点:不比、假比、真比,这样的定向转 述有力地证明了“摇曳多姿”“错综而富于变化”的观 点。
Hale Waihona Puke 记叙文中的记叙也正当此时,美国政府要重新武装日本,中国人 朱思俞说:“从我懂事开始,直到父亲去世,全 民群起抗议,美驻华外交官竟大肆侮辱中国人民,说 家就没有过过富裕日子。”当时年仅四五岁的朱思俞 什么“中国还在接受美援,无权对美国的行为说三道 至今记得,常被胃病折磨的父亲总披一件赶车人才穿 四”。爱国的教授们愤怒了,为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 的大袍子,他们几个孩子一年到头吃不上什么好饭, 有一点肉就算打牙祭了。为生活所迫,1939年,母亲 他们发表公开声明,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 的一切施舍物资,不买美援平价粮。那时,朱自清胃 不得不带着三个年幼的儿女离开父亲迁徙成都,一家 疾已重,形销骨立,加上子女多,实乃贫病交加。但 人蜗居在寺庙的草房里。抗战胜利,未及喘上一口气, 他不惜损失全家收入的五分之二,毫不迟疑地签了名。 蒋介石又发动了内战。朱自清愤懑,他发问“何时才 在他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告诉夫人:“有一件事得记 会出现一个小康时代”。1948年,国民党的法币一天 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 天贬值,一包纸烟要几万块钱。教授和广大人民一样 生活难以为继。国民党政府耍了花招,发一种配购证, (张宝敏《国强勿忘告乃翁》,2001年6月9日 《中国教育报》) 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言交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公开课精品课件

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语言交流《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公开课精品课件

转述概括的基本要求:
选好角度; 与观点无关者坚决舍弃; 能证明论点者清楚交代。
二:排比叙事
即采用三个或三个以上属性相同或相 关的例子,构成排比的形式,点明论据 所包含的道理,揭示出论据与论点之间 的逻辑联系,从而深化论点。
效果:举例充分,视野开阔,气势强烈, 论证有力。
例一,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例:南宋著名画家郑思肖,画得一手好花。宋
朝灭亡以后,他继续画了不少兰花,但是没有画
土。兰花的根离开了泥土,就失去了依靠,如同
鱼儿离开了水一样,怎么能有生气呢?有个人看 了他画叹息说:“先生,你的兰花画得确实很好 ,可惜美中不足!”他听说自己的画有缺点,连 忙问:“有什么不足?”那个人说:“你的兰花根 儿上没有泥土,就没有依靠了。”他听说了,松 了一口气说:“奥,原来这样。不过,土地都被 人家夺去了,这一点你不知道?”此时那人才恍
• 商纣王自高自大,一意孤行,落得个葬 身火海;唐太宗开张圣听,虚纳下言,开 创“贞观盛世”;楚怀王闭目塞听,弃屈 子的诤谏于不顾,无奈客死他乡;齐威王 善于纳谏,视邹忌的讽劝为良策,赢得诸 侯朝拜。由此可见,听取别人的意见,方 能集思广益,兼收并蓄,最后创造出辉煌 灿烂的宏伟事业。
例2:生命的绝响
已刚烈地血洒朝纲,但他们明白,为了实现自
己的理想,不可逞匹夫之勇,宁可屈辱的生,也 要让远在天涯的梦想变成近在咫尺的成功。
托山为钵,剪水为衣,渺渺若垂天之云,悠悠 自来去。这便是庄子。他是如此飘忽不定琢磨不 透,他穿行于山林间,沉浮于云气中,纵使生活 贫困潦倒亦不移本心。他垂钓于濮水之滨,楚王 派人寻他入朝为相,“愿以江山累矣!”话说得 如此恳切竭诚,而庄子却吝于回头。他凝视着水 底匍匐的一只龟,笑言:“龟是愿意被人供养 在庙堂里还是愿意自由地爬行在泥地里呢?”对 曰:“后者。”庄子笑了:“往矣,吾将曳尾于 涂中!”或许有人为他放弃高官厚禄而安于贫穷 感到不解甚至不值。 然我却为他拍手称快,他 遵循了心的召唤,不被浮云遮蔽了双眼,坚持自 我。孤寂却不孤独地看守着他心灵的月亮树—— 诡谲难测,却自有一番风骨。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作文: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单元作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作文:学习议论中的记叙_单元作文

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单元作文:学习议论中的记叙心灵底片一块木板,是用沉睡了百年的杨木所做。

(一)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房屋,空气中的灰尘粒粒可见。

那板子正躺在地上暖暖和和地享受着日光浴,我在那时也只是一个六岁小孩,屁事都不懂。

“乖!快点过来吃饭,吃了饭才能长大。

”妈妈熟悉的声音从背后传来。

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要逼我吃那难吃的东西,我就喜欢吃糖。

于是我满屋子跑,妈妈就在我屁股后面满屋子追。

等到我跑累了,妈妈也喘气的时候,我就坐在木板上,那时的木板真的好无私哟!把它积累的热量全部给予了我。

我坐在木板上吃着妈妈喂到嘴边的饭,看着妈妈年轻的容颜,那感觉不知舒服到哪儿去了!木板,我最忠实的伙伴。

(二)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房屋,空气中的灰尘粒粒可见。

那板子正躺在地上暖暖和和地享受着日光浴,在那时我已经七岁了,开始读书学习了。

木板,我又爱又恨的老师。

1/ 2(三)和煦的阳光洒满了整个房屋,空气中的灰尘粒粒可见。

那板子正躺在地上暖暖和和地享受着日光浴,我已经十岁了,开始了解人生了。

“过来!给我跪下,叫你还吵事!”妈妈那气得发抖的声音从我背后传来,我不敢再跑,边走边哭泣,那哭泣有我的,也有妈妈的。

跪在木板上,听着妈妈指出我的错误,批评我,教育我。

在我面前始终放着一根木条,妈妈多次举起但都没向我劈来。

那时的木板好严厉哟!跟着妈妈指出我的不是。

我跪在木板上默默抽泣,看着妈妈血丝满布的双眼,那感觉真让人害怕。

木板,我人生路上的照明灯。

……现今的我明白了,一定要听妈妈的话,别让她伤心,我要快快长大,才能保护她……【49分。

张老师评语:结尾乏力,没有照应题目。

】2/ 2。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

《爱的奉献学习议论中的记叙》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议论中的记叙手法。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他人的美好品质。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能力。

1.2 教学内容《爱的奉献》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议论中的记叙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掌握议论中的记叙手法。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奉献的美好品质。

2.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议论中的记叙手法。

如何让学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理解议论中的记叙手法。

3.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议论中的记叙手法。

利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第四章:教学过程与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关于爱的名言或故事,引出本课的主题《爱的奉献》。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4.3 课堂讲解与讨论对文章中的议论中的记叙手法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手法。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4 案例分析与实践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运用议论中的记叙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4.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自己的收获。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做一个有爱心、乐于奉献的人。

第五章:作业布置与评价5.1 作业布置让学生运用议论中的记叙手法,写一篇关于爱的奉献的短文。

5.2 评价标准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准确、生动地运用议论中的记叙手法。

评价学生的作业是否能够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人的关爱。

第六章:教学评价与反思6.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议论中记叙手法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对爱的奉献主题的感悟和表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议论中的记叙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做题。

材料:“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曹刿论战》)(1)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示例春秋时期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

就是说,他无职无权。

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如何作战的看法。

(2)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示例“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说句话,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

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的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

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

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一个普通百姓允许参政的民主环境。

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去,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3)如果运用上面的材料来充当论点“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事实论据,应怎样记叙和分析?答:示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人人都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

我们不能像春秋时期那个曹刿的同乡,面对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话。

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

在吉林省吉林市,一名给市长写信求助的中年妇女最近成了人们议论的焦点。

她曾经是一位爱心妈妈,如今为何开口向社会求助?她付出的爱心能得到回报吗?王艳玲,47岁,吉林省的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因抚养资助孤儿的爱心行为成为“感动江城十大人物”之一,“吉林市三八红旗手”“全国十大母亲”。

正是这样一位曾经感动了一个城市的人,最近却面临着巨大的困境。

母亲病重需要大笔的医药费,儿子大学马上毕业需要还清四年两万多元的助学贷款,还要替曾经抛弃她而今得了尿毒症的前夫四处筹钱维持生命,儿子希望妈妈帮他找个满意的工作……这一系列的事情让这位大姐一筹莫展,几近崩溃。

王艳玲想呼吁一下,看看像她这样的人,对社会毕竟有一点点贡献的人,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能不能给她出点儿好主意,有没有什么好项目,让她把这个难关渡过去。

她说,她也不是想要回报,只是想在困难的时候,希望得到帮助。

请就“爱心能否要求回报”为话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示例奉献爱心,当然应该得到回报。

等到奉献爱心的人张嘴求助,已经在说明,我们对奉献爱心的人,有所忽略。

当帮助过别人的人遇到困难时,我们更应当给予其帮助。

比如王艳玲,她有了困难,不能要求她帮助过的人对她有所回报。

因为她帮助过的人也许还根本没有这个能力。

这时政府应当主动关心,帮助她解决困难,还要注意避免给她带来“给人帮助还要求回报”的尴尬。

从下面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个,写一篇文章。

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一个小女孩捉住了一只美丽的小鸟,拿给祖母看。

祖母说:“宝贝,你真的喜欢它吗?”“当然。

”“那就放了它。

”“为什么?”“因为它不喜欢笼子,笼子里的生活会杀了它。

”祖母严厉地说:“你要永远记着,如果你真的喜欢某个有生命的东西,首先要给它的就是自由。

”材料二:一位“大款”家长,当孩子受到司法机关的处罚后,他竟然把孩子带到大饭店,接风压惊。

结果孩子以后更加肆无忌惮,再次犯罪,被法院判处了有期徒刑。

看了上述材料,你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并由此产生许多想象和联想。

要求:①所提供的材料可用可不用,但是所写的内容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②立意自定。

③自选角度。

④自拟题目。

⑤自定文体。

⑥不少于800字。

[思路点拨]两则材料都是关于“爱”的,但“爱的方式”不同,我们可以变换为两个概念——“爱”“方式”,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地位可知,应侧重于谈与爱有关的“方式”,而不是谈“爱”。

我们可以添加信息迅速定位。

①在“爱”前加上“真正的”。

②在“方式”前加上“正确的”“不恰当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迅速把材料的主旨定位在“真正的爱是什么”“真正的爱的表现方式是怎样的”“你需要怎样的爱”“怎样正确感受那特别的爱”等爱的深层含义之上。

通过深入思考,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具体的认识:(1)爱是人类的一种高贵的情感,表现爱有许多的方式。

世界上的爱有好多种,有人际之爱——亲子之爱,师生之爱,男女之爱,兄妹之爱,朋友之爱;有事物之爱——权力之爱,金钱之爱,生命之爱,工作之爱,事业之爱。

而且,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爱的方式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轰轰烈烈的海誓山盟是爱,平平淡淡的相濡以沫也是爱;润物无声的温柔体贴是爱,近乎严酷的要求也是爱;从大处为人着想是爱,从细微处默默地关注也是爱;努力追求直至拥有是爱,为了给予自由而自我放弃也是爱;等等。

爱是一种感受,而感受爱是要用心的。

(2)爱这种情感能产生巨大的影响力,但不同的方式产生的影响力可能是不一样的。

比如爱一只鸟,如果是占有它,把它放入笼子,它就有可能受不了束缚而悲伤痛苦甚至死亡,所以占有鸟不是爱鸟,而是害鸟;只有给它自由,让它在蓝天白云下、在花树草丛中自由快乐地跳跃、鸣叫、飞翔,那才是对鸟的真正的爱。

(3)爱是必须讲究方式的,我们爱一个事物必须要寻找正确的有利于该事物的生存和发展的“爱的方式”,一定要避免好心办坏事。

我们要用成熟的眼光看待事物,用理性的思考为该事物着想,切不可囿于成见或偏见,在“爱”的旗帜下做出一连串傻事——比如家教中普遍存在的爱的误区:溺爱娇宠型(主要表现是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自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的培养,对孩子的过分要求总是想方设法满足,溺爱娇宠),专制棍棒型(主要表现是家长信守“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子女的“过失”动辄打骂,不肯做细心的疏导,误以为这样才是严格要求),放任自流型(主要表现是一些家长本着“树大自然直”的原则,对子女放任自流,不闻不问),害人又害己。

所以说,恰当的爱的方式来自对爱的含义的理性认识,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习中,在感受爱和施与爱的过程中,进行理性思考。

[参考例文]爱不一定要说出口把自己喜爱的小鸟放飞,给它自由,这是一种爱;家人对你的等待,这也是一种爱;师傅严格要求徒弟,时常批评徒弟,这同样是一种爱。

爱不一定要说出口,只要是纯然发自内心的动作、行为都是爱。

1990年5月,北京市一名中学生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邀请,参加在荷兰举行的“世界儿童为和平为未来”活动。

当她看到50多个国家的国旗悬挂在宾馆门前的旗杆上却唯独没有中国国旗时,便急切而有礼貌地对活动组织者说:“我怎么没有看到中国国旗?一定要升起中国国旗!因为我在这儿。

”在她的要求下,几经周折,鲜艳的五星红旗庄严地飘扬在会议地点的上空。

她捍卫祖国的尊严,表达了对祖国深深的爱。

在太平洋木材公司所有的一块土地上,生长着一棵古老的红杉。

公司多次决定砍伐这棵大树。

可每一次他们企图砍树的时候,都有成千上万的普通人站起来反对。

人们给古树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月亮。

几个回合下来,公司悍然决定:不管受到怎样的反对也要砍树。

可就是有人说:“不!”而且做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决定——年轻的美国姑娘朱丽亚·希尔要把这棵已经有1 000岁的红杉当作自己的家。

她在大树的顶端搭了一个离地60米的平台,并把平台当作她的家。

两年时间里,女孩风餐露宿,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树人。

她与大树融为一体,仿佛是树的魂魄和精灵。

女孩捍卫了大自然,用这种方式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爱。

他们用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表达出了对事物的爱,这种方式比说更有力,因为他们付诸行动了。

更笼统地说,只要对某种事物倾注了自己的真心,那就是爱。

不管用什么方式表达出来,那都是爱,绝对不会因没说出口而变质。

其实,朋友,每天父母们对于我们的斥责是爱,老师对于我们的批评也是爱,难道你还不觉得幸福吗?我们每天都被爱的阳光沐浴着,被爱包围着。

点评本文是一篇议论文,有很多成功之处:①文章立论紧扣话题,而且表述比较周密、恰当,体现出对话题深层的、独到的思考。

②选用为论据的两则材料比较典型,具有一定的说服力。

③文章结构相对完整,论述分两个层次展开,做到了逐步深入。

但是本文也有两个很明显的缺点:①对材料的分析阐述,虽然作者有所注意,但是明显不够深透。

②本文仅有的两则材料都是从同一个角度对同一个分论点进行论证,既有堆砌之嫌,又使第二个分论点的论述显得特别单薄。

同时我们还注意到:因为对第一则材料缺乏必要的阐述,它似乎并不能证明“爱不一定要说出口,只要是纯然发自内心的动作、行为都是爱”这个分论点。

所以,对第一则材料的阐述中必须包含这样的意思:她虽然没有把爱祖国放在自己的口头上,但是她心中始终装着对祖国深深的爱,因此才能够在重要关头,挺身而出,据理力争,捍卫祖国的尊严。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我收到一封邮件,上面写道:“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并且强调:“这是《潜伏》里的台词,用来指导炒股真合适。

我一直属于占领者,可悲啊!”看着他的文字,我想,生活中有些事情也是如此。

请根据对材料的理解,选准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是一段生活感悟,命题者有比较明确的感悟:“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然后通过事例来印证。

这段文字有两对关键词,一对是“撤退”与“成功”,一对是“占领”与“失败”。

材料也有明显的倾向性,应该抓住这两对关键词,写对“撤退”与“成功”或“占领”与“失败”的感悟,也可以就两方面辩证地写它们的关系,这都切合题意。

如果只是抓住“成功”和“失败”来写,就不符合要求了,属于偏离题意。

如何理解“撤退”与“占领”?“撤退”可以理解为放弃、放手、迂回、退让、谦让、宽容、韬光养晦、养精蓄锐、暂避锋芒、以退为进等,这是人生的智慧,也是成功的必需。

“占领”可以理解为占有、贪得无厌、一味拥有等。

[参考例文]拿得起要放得下“有一种成功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材料中给我们如此深刻的教导,无非是让我们学会取与舍。

有一句俗话说:“大丈夫要拿得起,放得下。

”是让我们不仅仅要学会索取,更要明白舍弃的高贵。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担当得起国家重任,更明白舍弃的高贵,他舍弃了生命,留下千古佳名。

虎门前那瑟瑟冷风没有让林则徐退缩,他舍弃了自己日后安定的生活,毅然地选择了虎门销烟,成为民族大英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