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油膜厚度hmin
机械设计-滑动轴承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D. 控制轴承的压强P2 在题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
A. 单层金属轴瓦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C. 含油轴承轴瓦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B. 增加供油量C. 减少相对间隙ψ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C. 工作温度高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A. 随之升高B. 保持不变C. 随之降低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的比值。
A. 质量B. 密度C. 比重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又称绝对粘度。
A. 运动粘度B. 动力粘度C. 恩格尔粘度D. 基本粘度 13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机械设计概念练习

螺纹联接1.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为保证被联接件不出现缝隙,因此()。
A.剩余预紧力F″应小于零 B.剩余预紧力F″应大于零C.剩余预紧力F″应等于零 D.预紧力Fˊ应大于零2.预紧力为F'的单个紧螺栓联接,受到轴向工作载荷F之后,螺栓受到的总载'。
荷F0FF+A.大于 B.等于 C. 小于3.紧联接螺栓按拉伸强度计算时,应将拉伸载荷增大到原来的1.3倍,这是考虑到的影响。
A.螺纹中应力集中 B.扭应力的影响 C.载荷变化和冲击 D. 安全因素4.对于联接螺纹,主要要求联接可靠、自锁性好,故常选用()。
A、升角小、单线三角形螺纹B、升角大、双线三角形螺纹C、升角小、单线梯形螺纹D、升角大、双线梯形螺纹5.在螺纹联接中,当有一个被联接件太厚不宜制成通孔,并需要经常装拆时,宜选用()。
A.螺栓联接 B.双头螺柱联接 C. 螺钉联接 D.紧定螺钉联接6.受轴向载荷的紧螺栓联接,为保证被联接件不出现缝隙,因此()。
A.剩余预紧力F″应小于零 B.剩余预紧力F″应大于零C.剩余预紧力F″应等于零 D.预紧力Fˊ应大于零7.螺纹联接防松的根本问题在于()。
A、增加螺纹联接的轴向力B、增加螺纹联接的横向力C、防止螺纹副的相对转动D、增加螺纹联接的刚度8.为联接承受横向工作载荷的两块薄钢板,一般采用的螺纹联接类型应是()。
A.螺栓联接 B. 双头螺柱联接 C.螺钉联接 D. 紧定螺钉联接1.在螺栓联接中,当螺栓轴线与被联接件表面不垂直时,螺栓中将产生附加应力。
2.普通紧螺栓联接,受横向载荷作用,则螺栓中受应力和应力作用。
3.螺纹连接常用的防松方法,按其工作原理,有①⎽⎽⎽⎽⎽⎽⎽⎽⎽⎽⎽⎽⎽⎽⎽⎽防松②⎽⎽⎽⎽⎽⎽⎽⎽⎽⎽⎽⎽⎽⎽⎽⎽⎽防松③⎽⎽⎽⎽⎽⎽⎽⎽⎽⎽⎽⎽⎽⎽⎽⎽⎽⎽⎽⎽防松。
1.当螺纹公称直径、牙型角、螺纹线数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自锁性比粗牙螺纹的自锁性好。
()2.紧螺栓连接时,螺栓上的扭剪应力主要是由横向力引起的。
机械设计题库10_滑动轴承资料

A. 较小的宽径比
B. 较小的轴承压力
C. 较低粘度的润滑油
D. 较小的轴承相对间隙
(18) 动压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D。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
C. 轴径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
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 50 C
(19) 下列材料中,可作为滑动轴承衬使用的是
h min 时,使
A 可满足此条件。
A. 表面光洁度提高
B. 增大长径比 L / d
C. 增大相对间隙中
(34) 在干摩擦状态下,动摩擦与极限静摩擦力的关系是
C。
A 相等
B 动摩擦力大于极限静摩擦力
C 动摩擦力小于极限静摩擦力
(35) 液体的粘度标志着
B。
A 液体与固体之间摩擦阻力的大小
B 液体与液体之间摩擦阻力的大小
(9)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 h min 的目的是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磨擦
。
(10) 采用三油楔或多油楔滑动轴承的目的在于
提高轴承的稳定性 。
(11) 影响润滑油粘度 的主要因素有 温度 和 压力 。
(12) 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主要失效形式是
磨损与胶合
,在设计时应验算项目的公式为
p [ p ], pv [ pv ], v [ v ] 。
(13) 滑动轴承的润滑作用是减少 不承受 载荷的部位。
摩擦 ,提高 传动效率 ,轴瓦的油槽应该开在
(14) 形成液体动压润滑的必要条件是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构成楔形间隙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充满
具有一定粘度的润滑油或其他流体
、 两工作表面间必须有一定的相对滑动速度,其运动方向必须保证
机械设计习题与答案22滑动轴承

二十二章滑动轴承习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D. 控制轴承的压强P2 在题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
A. 单层金属轴瓦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C. 含油轴承轴瓦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B. 增加供油量C. 减少相对间隙ψ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C. 工作温度高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
A. 随之升高B. 保持不变C. 随之降低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的比值。
A. 质量B. 密度C. 比重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又称绝对粘度。
A. 运动粘度B. 动力粘度C. 恩格尔粘度D. 基本粘度 13 下列各种机械设备中, 只宜采用滑动轴承。
13滑动轴承习题与参考答案.

习题与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从给出的A 、B 、C 、D 中选一个答案)1 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 min 的目的是 A 。
A. 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润滑B. 控制轴承的发热量C. 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D. 控制轴承的压强P2 在题2图所示的下列几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流体动力润滑的有 B 、E 。
3 巴氏合金是用来制造 B 。
A. 单层金属轴瓦B. 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C. 含油轴承轴瓦D. 非金属轴瓦 4 在滑动轴承材料中, B 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 铸铁 B. 巴氏合金 C. 铸造锡磷青铜 D. 铸造黄铜 5 液体润滑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 随 B 而减小。
A.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增大 B. 轴颈转速n 的增加或载荷F 的减少 C.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减少 D. 轴颈转速n 的减少或载荷F 的增大6 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验算][pv pv 是为了防止轴承 B 。
A. 过度磨损 B. 过热产生胶合 C. 产生塑性变形 D. 发生疲劳点蚀7 设计液体动力润滑径向滑动轴承时,若发现最小油膜厚度h min 不够大,在下列改进设计的措施中,最有效的是 A 。
A. 减少轴承的宽径比d l /B. 增加供油量C. 减少相对间隙ψD. 增大偏心率χ 8 在 B 情况下,滑动轴承润滑油的粘度不应选得较高。
A. 重载 B. 高速C. 工作温度高D. 承受变载荷或振动冲击载荷 9 温度升高时,润滑油的粘度 C 。
A. 随之升高B. 保持不变C. 随之降低D. 可能升高也可能降低 10 动压润滑滑动轴承能建立油压的条件中,不必要的条件是 D 。
A. 轴颈和轴承间构成楔形间隙 B. 充分供应润滑油C. 轴颈和轴承表面之间有相对滑动D. 润滑油温度不超过50℃11 运动粘度是动力粘度与同温度下润滑油 B 的比值。
A. 质量B. 密度C. 比重D. 流速 12 润滑油的 B ,又称绝对粘度。
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

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
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机械设备中的油膜厚度,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介绍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的相关知识。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油膜厚度。
油膜厚度是指在机械设备中,润滑油在摩擦表面上形成的一层润滑膜的厚度。
这层润滑膜可以减少机械设备中的摩擦和磨损,从而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最小油膜厚度是指在机械设备中,润滑油形成的润滑膜的最小厚度。
如果油膜厚度小于最小油膜厚度,那么机械设备就会出现摩擦和磨损,从而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是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润滑油的性质来计算的。
具体公式如下:
hmin = 0.025 × (C/P) × (V/μ)
其中,hmin表示最小油膜厚度,单位为毫米;C表示机械设备的载荷,单位为牛顿;P表示机械设备的接触面积,单位为平方米;V 表示机械设备的运动速度,单位为米/秒;μ表示润滑油的粘度,单位为帕·秒。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机械设备中润滑油的最小油膜厚度。
如果计算出来的最小油膜厚度小于机械设备的要求,那么就需要更
换润滑油或者采取其他措施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最小油膜厚度计算公式是机械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式,它可以帮助我们计算机械设备中的油膜厚度,从而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机械设备的工作条件和润滑油的性质来计算最小油膜厚度,从而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滑动轴承复习题

选择题 1、验算滑动轴承最小油膜厚度hmin的目的是__。 A、确定轴承是否能获得液体摩擦 B、控制轴承的发热量 C、计算轴承内部的摩擦阻力 D、控制轴承的压强p 2、巴氏合金用来制造__。 A、单层金属轴瓦 B、双层或多层金属轴瓦 C、含油轴承轴瓦 D、非金属轴瓦 3、在滑动轴承材料中,__通常只用作双金属轴瓦的表层材料。 A、铸铁 B、巴氏合金 C、铸造锡磷青铜 D、铸造黄铜 4、液体摩擦动压径向轴承的偏心距e随__而减小。 A、轴颈转速n的增加或载荷F的增大 B、轴颈转速n的增加或载荷F的减少 C、轴颈转速n的减少或载荷F的减少 D、轴颈转速n的减少或载荷F的增加 5、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验算pv<[pv]是为了防止轴承__。 A、过度磨损 B、过热产生胶合 C、产生塑性变形 D、发生疲劳点蚀
1.滑动轴承的半径间隙与轴承的半径之比称为 轴承的偏心距与半径间隙的比值称为
间隙, 。 。
2.随着轴转速的提高,液体动压向心滑动轴承的偏心率会 3.液体摩擦动压滑动轴承的轴瓦上的油孔、油沟的位置应开 在 。
4.对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为防止边界膜破裂,轴承过度磨损, 应校核 ,为防止轴承温升过高产生胶合,应校 核 。 5.液体动压润滑滑动轴承的偏心率X的值在0一1之间变化,当 X值越大时,最小油膜厚度hmin ,轴承的承载量 系数Cp 。
10.问:在不完全液体润滑滑动轴承设计中,限制pv 值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11.问:液体动压油膜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12.问:保证液体动力润滑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13.问:试分析液体动力润滑轴承和不完全液体润滑轴 承的区别,并讨论它们各自适用的场合。 14.问:在设计滑动轴承时,相对间隙ψ的选取与速度 和载荷的大小有何关系? 15.问:止推滑动轴承常用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16.问:为什么止推轴承通常不用实心式轴颈? 17.问:验算滑动轴承的压力p、速度v和压力与速度 的乘积pv,是不完全液体润滑轴承设计中的内容,对 液体动力润滑轴承
滑动轴承油膜厚度计算

1 滑动轴承的工程分析下面是径向动压滑动轴承的一组计算公式。
1.最小油膜厚度h minh min =C-e=C(1-ε)=r ψ(1-ε) (1)式中C=R -r ——半径间隙,R 轴承孔半径;r 轴颈半径;ε=e/C ——偏心率;e 为偏心距;ψ=C/r ——相对间隙,常取ψ=(0.6-1)×10-3(v)1/4, v 为轴颈表面的线速(m/s )设计时,最小油膜厚度h min 必须满足:h min /(R z1+R z2)≥2-3 [1](2)式中R z1、R z2为轴颈和轴承的表面粗糙度。
2.轴承的特性系数(索氏系数)S=μn /(p ψ2)(3)式中μ——润滑油在轴承平均工作温度下的动力粘度(Pa ·s );n ——轴颈的转速(r/s );p ——平均压强 (N/m 2) 用来检验轴承能否实现液体润滑。
ε值可按下面简化式求解。
A ε2+E ε+C=0 (4) 其中A=2.31(B/d)-2,E=-(2.052A +1), C=1+1.052A -6.4088S. 上式中d ——轴径的直径(m );B ——轴承的宽度(m )通常ε选在0.5-0.95之间,超出0-1间的值,均非ε的解[1]。
3.轴承的温升油的平均温度t m 必须加以控制,否则,润滑油的粘度会降低,从而破坏轴承的液体润滑。
油的温升为进出油的温度差,计算式为:)5()(vK vBd Qc fpT S ψπψρψ+=∆式中 f —摩擦系数;c —润滑油的比热,通常取1680-2100 J/kg ℃;ρ—润滑油的密度,通常取850-900kg/m 3;Q —耗油量(m 3/s),通常为承载区内流出的端泄量;K S —为轴承体的散热系数[1,2]上式中的(f/ψ)、(Q/ψνBd )值,如ε=0.5-0.95可按f/ψ=0.15+1.92 (1.119-ε)[1+2.31 ( B/d )-2(1.052-ε)] (6)Q/ψνBd=ε(0.95-0.844ε)/[(B/d)-2+2.34-2.31ε] [2](7)求解,上式中的B ,d 的单位均为m ,p 的单位为N/m 2,ν为油的运动粘度,单位为m/s. 轴承中油的平均温度应控制在t m =t 1+△T/2≤75℃ (8)其中t 1为进油温度;t m 为平均温度2 径向动压滑动轴承稳健设计实例设计过程中可供选择的参数及容差较多,在选用最佳方案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和交互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由最小油膜厚度公式及承载量系数表可知,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hmin愈小则偏心率 愈大,轴承的承载能力就愈大。然而,最小油膜厚度是不能无限缩小的,因为它受到轴颈和轴承表面粗糙度、轴的刚性及轴承与轴颈的几何形状误差等的限制。为确保轴承能处于液体摩擦状态,最小油膜厚度必须等于或大于许用油膜厚度[h],即
铰,精磨,刮(每平方厘米内有3~5个点)
钻石刀头镗
镗磨
研磨,抛光,超精加工等
表面粗糙
度代号
Rz/μm
10
6.3
3.2
1.6
0.8
0.4
0.分别为轴颈和轴承孔微观不平度十点高度(下表),对一般轴承,可分别取
Rz1和Rz2值为3.2μm和6.3μm,或1.6μm和3.2μm;对重要轴承可取为0.8μm和
1.6μm,或0.2μm和0.4μm。
S——安全系数,考虑表面几何形状误差和轴颈挠曲变形等,常取S≥2。
加工方法
精车或精镗,中等磨光,刮(每平方厘米内有1.5~3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