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发展

合集下载

4.1950、6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

4.1950、60年代的革命历史小说
•代表作:梁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欧阳 山的《三家巷》等。
3)革命传奇:概念来源于中国古代英雄传奇,同时受到 了解放区文学马烽、西戎的《吕梁英雄传》、孔厥、袁静 的《新儿女英雄传》等的影响,在讲述革命斗争历史的时 候,注重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强调故事的传 奇性和可读性,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往往具有强烈的传奇色 彩。
《青春之歌》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成就是成功塑造了林道静 这个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革命知识分子的艺术典型 。
林道静的性格具有鲜明的二重性: 一方面,具有出身贵族家庭的小资产 阶级知识分子的幼稚、狂热、软弱、富于幻想等性格,一方面,具有劳动 人民的倔强、善良、富于同情心等性格。性格的矛盾性,使得她在追求光 明的道路中,必然经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
2)成长小说:又称启蒙小说,一般写作品主人公的人生成 长道路,表现主人公思想和性格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历 程。成长小说最早出现在西方,是一种很重要也很常见的 小说艺术形式。概念形成是在德国,后来俄国文学理论家 巴赫金对它进行过科学的总结与阐述。
•在中国1950、1960年代特殊的革命文化语境里,成长小说 更倾向于专指那些描写主人公从一个普通人在中国共产党 的指引下,向一个革命者成长转变的小说。作者希望通过 对一个人由幼稚到成熟、由懵懂到有坚定的革命信念的历 史的叙述,来证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这一伟大结果的 合理性和合法性。
1)就意识形态而言,革命历史小说是典型的阶级 文学、党性文学。
它不仅以中国共产党作为历史叙事的主体,而且全 力以赴地表现中国共产党在整个革命过程中的思想 理念以及方针政策。因此,从这个角度说,整个革 命历史小说实际上已经构成了一部中国共产党从成 立到发展再到夺得政权的“宏大叙事”。在这一宏 大叙事中,具体的革命历史小说犹如交响乐中的一 个又一个分乐章,成为了它的有机组成部分。

3.19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概述

3.1950、60年代的小说创作-概述

•农村现实题材小说之所以在1950、1960年代获得重 大发展,也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是它在现代文学史上有良好的创作经验,如鲁迅 开创的“乡土”小说,赵树理的解放区小说,它们 自然为新中国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作家们大都来自农村, 对农村生活异常熟悉,没有陌生感和拘谨感。
六、艺术形象塑造情况 主要塑造了两个对立鲜明的序列的人物形象
1)一是英雄模范人物和与之对立的反动阶级的代表——红、黑系列
朱老忠——冯老兰(《红旗谱》);江姐——徐鹏飞(《红岩》);沈振 新——张灵甫(《红日》);林道静——余永泽、戴瑜(《青春之歌》); 杨子荣——座山雕(《林海雪原》);小陈——陈老五(《黎明的河 边》)…… 2)二是社会主义农村新人形象和与之对立的因袭着沉重的精神负担的 “中间人物” ——新、旧系列 梁生宝——梁三老汉、“蛤蟆滩三大能人”(《创业史》);李双双—— 孙喜旺(《李双双小传》);艾艾——“小飞蛾”(《登记》);杨小 四——“吃不饱”、“小腿疼”、王聚海(《“锻炼锻炼”》);王金生、 王玉生、王玉梅——范登高、马多寿、袁天成、“常有理”、“铁算盘”、 “惹不起”、“能不够”(《三里湾》)……
“探求者”是1950年代中期由高晓声、方之、陆文夫等江苏籍青年作家在 “双百”方针指引下自愿组织的一个文学社团。建团之初,便明确提出 “打破教条束缚,大胆敢于生活,严肃探讨人生,促进社会主义”的创作 宗旨。但遗憾的是,该社团还未来得及发展,就在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中 被解散,成员全部被打成右派。当时,高晓声有作品《解约》,陆文夫有 《小巷深处》等。
•反映抗日战争的作品最多。比较突出的有刘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刘流 的《烈火金刚》、徐光耀的《平原烈火》、冯德英的《苦菜花》、冯志的 《敌后武工队》、李英儒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孙犁的《风云初记》、 《山地回忆》、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等。

17年小说发展 (2)解析

17年小说发展 (2)解析

第二章小说第一节“17年”的小说创作第一阶段:(1949.10—1952)开创时期第二阶段:(1953—1956)初步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57—1962)大丰收阶段第四阶段:(1963—1966.10)欠收阶段一、开创阶段(1949.10—1952年)(一)从题材上看:(1)描写民主革命战争和描写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刘白羽:《火光生前》马加:《开不败的花朵》陈登科:《活人塘》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孙犁:《风云初记》柳青:《铜墙铁壁》(石得富)巴金:《黄文元同志》、《团圆》谷岩:《枫》路翎:《初雪》《洼地上的“战役”》《战士的心》陆柱国:《上甘岭》杨朔:《三千里江山》(2)反映农民题材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强扭的瓜不甜》马烽:《结婚》(田春生、杨小青)、《一架弹花机》(宋师傅,张宝宝)(二)创作特点A、题材比较狭窄,题材主要是农业题材和民主革命。

B、普遍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有图解当时的政策运动,反映生活比较肤浅。

C、文学评论简单粗暴:萧(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对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李克(我、夫),张同志(妻子)陈涌:《肖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人民日报》的《人民文艺》副刊(51.6.10)李定中(冯雪峰):《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者——给肖也牧的一封信》陈涌:《肖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是“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体现现实生活、表现生活的,夸张地描写了女主角的日常生活作风,把一个农民出身的女干部写成一个粗恶丑陋的形象。

”他认为这是作者进入城市以后,旧观点、旧趣味的故我复萌。

它所以带有严重的性质,因为不是本人的问题,它反映了根据地文艺工作者,进城后在文艺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产生的一种不健康倾向的苗头,虽然这种倾向在现在还不是普遍存在着,但说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艺工作者,尽管是“经过了较长的革命生活的锻炼”,在入城以后的环境中,特别容易引起旧思想感情的抬头,也特别容易接受各种外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应当引起警惕。

17年小说发展 (2)

17年小说发展 (2)

第二章小说第一节“17年”的小说创作第一阶段:(1949.10—1952)开创时期第二阶段:(1953—1956)初步发展时期第二阶段:(1957—1962)大丰收阶段第四阶段:(1963—1966.10)欠收阶段一、开创阶段(1949.10—1952年)(一)从题材上看:(1)描写民主革命战争和描写抗美援朝题材的作品刘白羽:《火光生前》马加:《开不败的花朵》陈登科:《活人塘》孔厥、袁静:《新儿女英雄传》孙犁:《风云初记》柳青:《铜墙铁壁》(石得富)巴金:《黄文元同志》、《团圆》谷岩:《枫》路翎:《初雪》《洼地上的“战役”》《战士的心》陆柱国:《上甘岭》杨朔:《三千里江山》(2)反映农民题材赵树理:《登记》谷峪:《新事新办》《强扭的瓜不甜》马烽:《结婚》(田春生、杨小青)、《一架弹花机》(宋师傅,张宝宝)(二)创作特点A、题材比较狭窄,题材主要是农业题材和民主革命。

B、普遍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有图解当时的政策运动,反映生活比较肤浅。

C、文学评论简单粗暴:萧(肖)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路翎的《洼地上的“战役”》对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李克(我、夫),张同志(妻子)陈涌:《肖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人民日报》的《人民文艺》副刊(51.6.10)李定中(冯雪峰):《反对玩弄人民的态度,反对新的低级趣味》丁玲:《作为一种倾向来者——给肖也牧的一封信》陈涌:《肖也牧创作的一些倾向》是“依据小资产阶级观点、趣味来体现现实生活、表现生活的,夸张地描写了女主角的日常生活作风,把一个农民出身的女干部写成一个粗恶丑陋的形象。

”他认为这是作者进入城市以后,旧观点、旧趣味的故我复萌。

它所以带有严重的性质,因为不是本人的问题,它反映了根据地文艺工作者,进城后在文艺思想或文艺创作方面产生的一种不健康倾向的苗头,虽然这种倾向在现在还不是普遍存在着,但说明小资产阶级出身的文艺工作者,尽管是“经过了较长的革命生活的锻炼”,在入城以后的环境中,特别容易引起旧思想感情的抬头,也特别容易接受各种外来的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应当引起警惕。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发展分析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发展分析

3.欧阳山的《三家巷》 《三家巷》 以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周炳的思想性格发展为中心,以
“革命加爱情” 为基
本线索,描绘了三家巷三代人 30 年间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力图由此反映从
1919 年到
1949 年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又从 农村回到城市的革命斗争历程。其中, “六二三”反帝风暴、省港大罢工、蒋介石集团的反
他的代表作《党费》 、《七根火柴》 、《普通劳动者》等多篇小说,长期被选入大、中、 小学语文课本,并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朝等多种外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臧克家(中)与王愿坚(右)
《闪闪的红星》剧照 潘冬子(王愿坚编剧) 王愿坚小说的艺术特色
1.王愿坚的创作是从战地报道开始的,他的小说体现了从报道、故事到短篇小说的艺术转 变。 2. 以回忆体的方式来叙述革命故事,从而突现出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是王愿坚 短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3. 注意克服以前创作中存在的拉杂臃肿,缺乏艺术上的凝练和精粹等毛病,尝试着从故事 中提取诗意。 4.作为一位部队作家,王愿坚的小说创作更强调作品的教育意义。
童口吻叙述,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时常叫“刘清莲”或“小刘真儿”

以童年视角来写童年印象,构成了刘真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儿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王愿坚
王愿坚( 1929 ~1991),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
。 1944 年底,王愿坚
参加了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开始了文艺创作。
1954 年王愿坚创作了他的第
一篇小说《党费》 。 1958 年初,创作了《七根火柴》 、《三人行》和《赶队》等歌颂二万五千

1949—1976革命现实小说(5)

1949—1976革命现实小说(5)

梁三老汉的双重性格,既说明关键的问题 梁三老汉的双重性格, 是教育农民,又说明在党的引导下, 是教育农民,又说明在党的引导下,作为小生 产者的农民是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 产者的农民是能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梁三 老汉告别私有制的心灵上经历的艰巨、 老汉告别私有制的心灵上经历的艰巨、痛苦的 思想历程,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 思想历程,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饱含 着作者对农民的深切理解和诚挚感情。 着作者对农民的深切理解和诚挚感情。 郭世富: 中农的代表, 顽固维护私有制, 郭世富 : 中农的代表 , 顽固维护私有制 , 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 对封建主义还存有幻想的落后农民典型 。 是改 造的对象。 造的对象。 姚士杰: 富农的代表。 仇恨新社会政权, 姚士杰 : 富农的代表 。 仇恨新社会政权 , 阴险狡诈, 阴险狡诈 , 妄图扼杀新生政权的敌对阶级代表 是专政的对象。 。是专政的对象。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 郭振山:农民中的两面派,幕后支持农村合 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作化,落后的农民干部典型。是争取的对象。
Hale Waihona Puke 3、独特的艺术风格:开阔、浑厚、热烈而 独特的艺术风格:开阔、浑厚、 细密的艺术风格。 细密的艺术风格。 结构复杂,气势恢宏; 结构复杂,气势恢宏; 善于将细节描写、 善于将细节描写 、 心理描写与哲理性议论 结合起来塑造人物群像; 结合起来塑造人物群像;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 在矛盾冲突中突出和 善于使用对比手法 , 展示人物性格。 展示人物性格。
二、《创业史》的成就和意义 创业史》 1、深刻的主题,宏伟的气魄。表现了农民 深刻的主题,宏伟的气魄。 翻身和创业的艰难历程;写出了社会主义在中国 翻身和创业的艰难历程; 农村的发展史。 农村的发展史。 2、塑造了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塑造了众多鲜明独特的人物形象。 梁生宝: 梁生宝:是一个从旧中国小生产者成长起来 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农民的典型。顽强坚毅,忠厚 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农民的典型。顽强坚毅, 善良,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 善良,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带有明显的英 雄化、理想化色彩。 雄化、理想化色彩。 梁三老汉: 梁三老汉:是一个具有传统美德和狭隘小生产 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 者观念的旧中国农民的典型,苦大仇深,思想保 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 守,狭隘自私,但又勤劳善良,热爱土地。体现 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 出农民精神世界的复杂性,是中国老一代农民的 代表。是教育的对象。 代表。是教育的对象。

从革命历史题材看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史诗性追求

从革命历史题材看十七年小说创作的史诗性追求
仅 是 作 家 在 进 行 长 篇 小说 创 作 时 所 追 求 的 目标 , 同 时 也 是 批 评 家用来衡量长 篇小说所 达到的思想 艺术 高度 的标准 。早在 2 0 世纪3 0 年 代 ,茅盾等 人的创作就呈 现出 “ 大规模 地描写 中
国社会现象 ”和 “ 反 映出这个时期 中国革命的整个 面貌 ”的 自觉意识 。五六 十年代 ,这种 艺术 目标得 以继续 ,作家 的时 代 意识更加强烈 ,反映伟 大时代 ,写 出史 诗性 的作 品成 为作 家 崇高的责任 。这种高度 责任 感 ,在革命 历史题材 小说的创
美的历程 2 0 1 4 . 2 . B
从 革命历 史题材 看 十七 年小 说 创作 的史 诗性 追求
魏汉武
当代 小说创作 中一直存在着 史诗性追求 的倾 向 。这种追 求 主要体现 为表 现 民族 、时代的精神风貌 ,反 映历 史演进 的 客观 内在规律 ,力求全面 、深入 、细致地 描绘社会 历史 ,塑 造 杰出 的英雄 人物形 象,凸显崇高 的美学风格的另一 体现形式 。小说 以对战争全 局的 把 握来 关 照具 体 的、局 部 性 的战争 和人 物 的活动 ,以持 续 的、紧张的节奏 来塑造周大 勇、李诚 、王 老虎 等一大批英雄 人物 ,并且为英 雄安排 了苦 战、退却 、流 血死 亡等 “ 检验 ” 战 斗意志的逆境 ,这些人物广泛 涉及高级将领 、基层指挥 员 和 普通 战士 。通 过 对这 些近 乎 完美 的高 大形 象 的塑造 , 自 始至终 保持着英雄 主义的高 昂情 绪。此外 ,在 虚构性 的文本 中,还 涉及真实 历史人物彭德怀 的形象 ,小说 正面对他作为 政治家和 军事家 的高瞻远瞩 、运 筹帷幄进行 了描述 ,同时又 竭力展现他作为普通人和蔼淳朴 、平 易近人 的性格 。 《 红旗 谱 》 自出版就 被誉 为 中 国共产 党领 导 下 的农 民 革命运 动的壮丽 史诗 。这部作 品以大革命前后 十年为历 史背 景 ,以 “ 反 割头税 ”和 “ 保二师 学潮 ”为主要事件 ,在广 阔 的历史背 景下展开对 中国华北农村社 会生活画面 的描绘 ,反 映 了党领 导革命农 民和革命知识分子 进行英勇 斗争的壮丽 图 景 。冯健 男评价说 :它 “ 概括 了我 国第 一次 国内革 命战争前 后的伟大历 史图景 ,反 映了全 国劳动 人民和革命知 识分子在 中 国共产 党领 导 下 , 向帝 国主义 、封 建主 义 、官僚 资 本主 义 的罪 恶统 治 ,进行 英 勇不 屈斗 争 的最初 十年 的伟 大 历史 现 实 ”。L 6 此 后 ,冯 牧和黄 昭彦也对 《 红旗谱 》有很高 的评 价: “ 这部 小说是充满 了那样震撼人 心的艺术力量 ……全面 地 概括 了整 个民主革命 时期中 国农 民的生活和斗争 ,在 艺术 成 就上也达 到了相当 的高度和 深度 ,是 十年来我 国文学 创作

3[1].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3[1].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7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孙犁的小说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8
1.孙犁的小说
创作题材: 北方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变幻:从
抗日战争到土改到变工互助、到合作社。这 是将他1944年的成名作《芦花荡》、《荷花 淀》到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吴召儿》 等,再到《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作 品贯穿起来的一条线索。
4
这些都使革命历史小说在建国初期能够迅速
崛起,成为与描写农村生活创作并驾齐驱的 两大题材之一。其涉及作家之广,创作成果 之多,艺术水准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在本 时期的创作中都是独占鳌头的。
5
发展过程: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
60年代:左倾思潮带来严重干扰
6
本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艺术特点 (1)强烈的故事体和纪实体特征
(2)
革命历史小说的成熟,集中地体现在 长篇小说创作上,其标志是作家对“史诗性” 的追求和一批作品体现出来的“史诗风范”。 (3) 革命历史小说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内 心世界的审视,都不可能进人一个更深刻的层 面,缺少个人的视野和个性化的表现。对作品 规模的片面追求也使得不少革命历史长篇小说 产生了“半部杰作现象”。
27
其次,就社会条件来说,新中国的成立也
为长篇小说的作者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 由于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一个 相对安定的环境。 最后,社会生活的安定也促成了新的需求。 读者对长篇小说阅读需要的增长,对作家 从事长篇创作无疑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和 推动。
28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
念与发展过程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 说:作家与作品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 长篇小说丰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过程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五、寻求新的替代:革命英雄传奇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过程概念:革命历史题材因所具有的革命内涵而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历史题材严格区分开来,它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

开端:解放区文学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开始就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有着较明确的规范,并由此而同“历史小说”严格区分。

至于在解放区创作的那批作品,也就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奠基之作。

特殊意义:革命历史小说承担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革命历史小说讲述的是革命之所以产生的必然性,人民由挫折、失败走向胜利的规律性,以及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推翻一切反动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合理性。

为了实现教育功能,革命历史小说高扬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艰苦卓绝中的乐观主义,生死考验而前的坚贞不屈,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性格核心。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革命历史小说在表现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时,往往比其他题材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和崇高感。

发展原因:受到特别关注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革命历史小说有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条件: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作家亲身经历了这些伟大斗争,为英雄立传的激情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把笔触伸向那些可歌可泣的业绩;建国前在战争控惚的岁月里作家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从容地进行艺术构思,建国后和平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都使革命历史小说在建国初期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与描写农村生活创作并驾齐驱的两大题材之一。

其涉及作家之广,创作成果之多,艺术水准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在本时期的创作中都是独占鳌头的。

发展过程: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60年代:左倾思潮带来严重干扰本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艺术特点(1)强烈的故事体和纪实体特征(2)革命历史小说的成熟,集中地体现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其标志是作家对“史诗性”的追求和一批作品体现出来的“史诗风范”。

(3)革命历史小说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审视,都不可能进人一个更深刻的层面,缺少个人的视野和个性化的表现。

对作品规模的片面追求也使得不少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产生了“半部杰作现象”。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1.孙犁的小说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1.孙犁的小说创作题材:北方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变幻:从抗日战争到土改到变工互助、到合作社。

这是将他1944年的成名作《芦花荡》、《荷花淀》到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吴召儿》等,再到《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作品贯穿起来的一条线索。

总体风格:尽管他的作品也不乏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在他的创作中,浪漫主义情调却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即透过那些复杂纷繁的革命斗争、社会生活的描写,寄寓着作家本人对纯美的乡土风物、纯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伦情感、纯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这使得孙犁关于革命历史的叙述成为田园牧歌、乡村情歌和革命颂歌的交响,表现出个性化的抒情风格。

艺术特征:※1.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这是孙犁小说抒情风格的主要表现。

2.善于刻画女性人物形象:李佩钟、小满儿3.叙述方式上,以简洁明了的手法记事写人;叙述中采用抒情主体融入情节的结构方式。

4.小说语言“如话性”和“如画性”兼具。

5.在叙事风格上,孙犁对革命历史的叙述是温和的、温情的,甚至在明朗的基调中时而流露出一些淡淡的感伤和怅然。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茹志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题材多来自解放战争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属于前者的有《关大妈》、《百合花》、《澄河边上》、《三走严庄》等,属于后者的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里程》、《如愿》、《阿舒》等。

代表作品:《百合花》结构的“细致严密”且“富于节奏感”,故事发展与人物刻画很好结合,以及“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和“前后呼应的手法”茹志鹃小说的艺术特色:首先是情感的体验重于事件的叙述。

细节的妥善安排使茹志鹃的小说具有细致的结构。

更适合于表现“生活激流中的一朵浪花,社会主义建设大合奏里的一支插曲”,茅盾把她的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

刘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大多叙说的是自已在革命队伍中的童年印象,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口吻叙述,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时常叫“刘清莲”或“小刘真儿”。

以童年视角来写童年印象,构成了刘真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王愿坚王愿坚(1929~1991),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

1944年底,王愿坚参加了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开始了文艺创作。

1954年王愿坚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

1958年初,创作了《七根火柴》、《三人行》和《赶队》等歌颂二万五千里长征英雄事迹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公开批判,并于1969年初下放到安徽省军区独立师体验生活。

1972年,调回北京改写反映红军长征的《万水千山》电影剧本,后又与陆柱国合作改编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并创作电影剧本《四渡赤水》。

他的代表作《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多篇小说,长期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并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朝等多种外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臧克家(中)与王愿坚(右)《闪闪的红星》剧照潘冬子(王愿坚编剧)王愿坚小说的艺术特色1.王愿坚的创作是从战地报道开始的,他的小说体现了从报道、故事到短篇小说的艺术转变。

2. 以回忆体的方式来叙述革命故事,从而突现出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是王愿坚短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3. 注意克服以前创作中存在的拉杂臃肿,缺乏艺术上的凝练和精粹等毛病,尝试着从故事中提取诗意。

4.作为一位部队作家,王愿坚的小说创作更强调作品的教育意义。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

山东海阳县人。

1922年3月生。

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

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

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

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

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等。

散文创作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雄关赋》、《秋色赋》等。

峻青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胶东半岛,主要叙述自己曾经历过的1942年前后的抗日战争到1947年前后的解放战争中最艰苦的斗争生活。

峻青小说的艺术特色1.峻青的小说也是从战地报道中演化出来的,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和紧张感,以此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崇高。

2.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也是峻青采用的主要方法。

3. 用场景的营构和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使峻青的小说具有油画般的质感。

4. 峻青的小说也有某些不足:如缺乏节制的抒情和议论与紧凑的故事情节显得很不和谐,故事的回叙部分往往拖沓、冗赘,在后来那些抚今追昔、新旧对比的作品中,这一弱点尤其突出,以至于让说教性压倒了故事性。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从1957年《红旗谱》等的出版到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的问世,在此六七年间,长篇小说不仅数量空前,而且佳作联袂,琳琅满目,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丰收期。

成就与特色※第一,在反映生活上,注重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的记录,形成了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生活题材为主干,辅之以历史题材和城市生活题材的基本格局。

第二,在人物塑造上,注重描写无产阶级英雄,呈现出以英雄人物为主体,中间人物、转变型人物相环绕,辅之以反面角色的人物画廊。

第三,在艺术风格的探求上,恢宏、明朗、刚健、高昂构成了这批小说总体性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促成这次长篇小说丰收的因素首先,由于长篇小说创作比其他文学样式更需要作家的生活积累、资料积累和艺术积累,而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的记录,人生经验的回顾与反思,也更适合长篇小说的表现。

因此,一批从中国革命中走过来的作家,当他们开始回味这一历史过程,表达自己在这一血与火的历史过程中的特殊经验时,便较多地选择了长篇小说这一文体。

而他们长期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准备,则为其创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就社会条件来说,新中国的成立也为长篇小说的作者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

由于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最后,社会生活的安定也促成了新的需求。

读者对长篇小说阅读需要的增长,对作家从事长篇创作无疑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和推动。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1.梁斌的《红旗谱》2.杨沫的《青春之歌》3.欧阳山的《三家巷》4.吴强的《红日》5.曲波的《林海雪原》6.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7.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1.梁斌的《红旗谱》梁斌《红旗谱》第一代:朱老巩、严老祥、朱老明、冯兰池第二代:朱老忠、严志和、冯贵堂第三代:大贵、运涛、江涛、春兰干部形象:贾湘农、夏应图朱老忠:农民英雄严志和:地道的农民:革命性与如软弱性电影剧照小说主要是以冀中平原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基本情节展开的。

而阶级斗争的严酷事实则将锁井镇划分为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跟以冯兰池家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两大敌对阵营。

当然,这不仅是一般的地主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它是作者立足于新的时代理念,对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历史命运以及中国革命史所进行的艺术概括。

重要人物形象:朱老忠: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

朱老忠是作者向当代文学贡献的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的农民革命英雄艺术典型。

严志和:革命性与软弱性正是因为有了严志和以及串联穷人与冯老兰对簿公堂的朱老明、一心盘算发家致富的朱老星、庄稼活和木匠活的好把式伍老拔、封建礼教观念浓厚的老驴头、具有正统观念和狭隘意识的老套子等一批个性鲜明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与朱老忠理想化的英雄形象构成互补,才使《红旗谱》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革命历程反映得更为真实与浑厚。

《红旗谱》的艺术特点1.具有史诗气度,描写重大历史事件2.着力刻画农民英雄形象(老一代农民和青年农民)3. 作者努力寻求阶级斗争这一时代主题与民族心理、乡村风俗和传统文化的联结,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4.不足:缺乏统一性2.杨沫的《青春之歌》杨沫(1914-1995)杨沫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苇塘纪事》、《芳菲之歌》、《英华之歌》、《自白——我的日记》、《不是日记的日记》等。

自传体成长小说林道静:女性革命知识分子关于《青春之歌》的论争1960年的修改本,改动、删削了那些林道静在“接受了革命教育以后”仍然流露的“小资产阶级感情”,并增加表现林道静在深泽县与工农结合的七章,和“力图使入党后的林道静更成熟些,更坚强些”的参加、领导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