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勤学的成语故事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

10个古人勤学的故事成语1. 凿壁偷光。
匡衡小时候家里穷,晚上想读书却没灯油。
他看到邻居家透过来的光,就把墙壁凿了个洞,借着那点光看书。
这就好比在黑暗中看到一丝希望,就紧紧抓住不放。
比如说,咱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能有光就偷懒,得像匡衡一样想尽办法学习。
2. 悬梁刺股。
孙敬读书时怕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
苏秦呢,读书犯困就拿锥子刺自己大腿。
哎呀,这得多狠呐!这就像咱们现在,有时候想玩手机不想学习,可人家为了学习对自己这么狠。
就像我有个同学,一犯困就想放弃学习,他要是有孙敬和苏秦的毅力,成绩肯定蹭蹭涨。
3. 囊萤映雪。
车胤夏天捉萤火虫装在袋子里照明读书,孙康冬天利用雪的反光看书。
你想啊,没有灯就找别的办法。
这就像我们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啊。
我有个朋友,总抱怨学习环境不好,看看人家车胤和孙康,他还好意思抱怨吗?4. 韦编三绝。
孔子读,把编联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多次。
这得多用心啊。
这就像我们看一本特别喜欢的小说,翻来覆去看好多遍,不过孔子是为了学习知识。
我曾经读一本关于历史的书,读一遍就不想读了,和孔子比起来,真是惭愧。
5. 牛角挂书。
李密在骑牛去拜访朋友的路上,把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读。
这多会利用时间啊。
咱们好多人坐公交、地铁的时候就知道玩手机,要是像李密一样利用这些碎片化时间读书,知识肯定增长不少。
6. 焚膏继晷。
韩愈学习特别勤奋,白天黑夜都在学习,点灯耗油继续白天的事。
这简直就是学习狂啊。
就好比一场马拉松比赛,他从始至终都在拼命跑。
我认识一个人,总是说自己忙,没时间学习,看看韩愈,忙不是借口。
7. 目不窥园。
董仲舒专心读书,几年都不看园子一眼。
这专注力太惊人了。
这就像我们现在,手机稍微响一下就分心,人家董仲舒能做到不受外界干扰。
我在学习的时候,周围有点动静就想去看看,和他比差远了。
8. 程门立雪。
杨时和游酢去拜见程颐,程颐在睡觉,他们就在门外雪地里站着等。
这对知识多尊重,对老师多敬重啊。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以下是十个关于古人勤奋读书有关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由“头悬梁”和“锥刺股”两个故事组成。
“头悬梁”讲的是汉朝的孙敬刻苦读书,为了防止自己打瞌睡,就把头发系在房梁上;“锥刺股”说的是战国时的苏秦读书疲倦时,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来提神。
意思是形容刻苦学习。
造句:你看看人家,那学习的劲头,简直就是悬梁刺股啊!2. 凿壁偷光:说的是西汉匡衡,幼时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
比喻家贫而读书刻苦。
造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能凿壁偷光,他不成功谁成功呢?3. 囊萤映雪:晋代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
形容在艰难环境中仍坚持学习。
造句:现在的条件多好啊,想想古人囊萤映雪,咱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呢?4.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他们为了报效国家,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造句:咱也得有点闻鸡起舞的精神,不能整天浑浑噩噩的呀!5. 韦编三绝:孔子为读《易》而多次翻断了编联竹简的牛皮带子。
比喻读书勤奋。
造句:你要是能有孔子韦编三绝的毅力,还怕学不好吗?6. 手不释卷:三国时吕蒙作战勇猛,但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吕蒙从此手不释卷,学识渊博。
形容勤奋好学。
造句:你就不能学学人家,做到手不释卷?7. 昼耕夜诵:后汉的倪宽跟着孔安国学习五经,因为家里很穷,就白天种地,晚上读书。
比喻抓紧时间学习。
造句:看看人家倪宽昼耕夜诵,这才是学习该有的样子啊!8. 牛角挂书:隋朝的李密骑在牛背上,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走一边看书。
比喻勤奋读书。
造句:哎呀,你这学习态度,怎么不跟李密学学牛角挂书呢!9. 圆木警枕: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磕在床板上,人就会惊醒。
形容自我警戒,勤奋好学。
造句:咱要是有司马光圆木警枕的觉悟,那成绩不得蹭蹭往上涨啊!10.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都没到园圃里去看过一眼。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

关于古人勤学的10个成语故事中国自古以来,一直奉行着勤学好问的传统,但凡一个人能够做到认真好学,不畏困难艰险,总有一天,他一定会出人头地,关于这句话,我自不必过多赘述,但是所谓“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只有经历过,我们才有资格掌握自己的人生。
今天给大家分享10个关于古人勤学的习语故事,包括:偷墙光、悬梁刺股、萤火虫映雪、闻鸡起舞、负薪挂角、苦干、踩雪、熬夜、画干儿子、边巍三绝。
一、悬梁刺股相传东汉时,有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名叫孙敬。
他年轻时以勤奋好学著称,经常关着门一个人不停地看书。
每天从早到晚看书,经常废寝忘食。
不仅如此,他学习时间很长,即使很累也不想休息。
但是时间长了,疲劳让他打瞌睡。
为了不影响学习,他想了一个办法。
他找到一根绳子,一端牢牢地系在横梁上,另一端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他看书累了打瞌睡的时候,头低着的时候绳子会勒住他的头发,会弄疼他的头皮,马上清醒过来,然后继续学习。
所以,悬梁的故事由此而来。
咬人的故事和吊梁一样,都是为了不打瞌睡,用锥刺大腿。
苦涩地说,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叫苏秦,也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年轻的时候,因为知识的匮乏,去很多地方做事,不被重视。
回国后,家里人也很冷淡,看不起他。
这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刺激。
所以,他下定决心努力学习。
他经常学习到深夜,很累,经常午睡,想睡觉。
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了一把锥子,在他打瞌睡的时候,用锥子刺到了自己的大腿。
就这样,我突然觉得痛,自己清醒过来,然后坚持看书。
二、凿壁偷光凿壁偷光讲的是在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小时候很喜欢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也买不起书。
怎么办?只好借书来读。
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人,家中有很多书。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说不要报酬。
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
”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
因为整天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时间看一点书,所以经常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一本书。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

有关勤奋好学的成语故事1、悬梁刺股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读书,直至深夜。
因为疲劳瞌睡,会不知不觉地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屋梁上,一头系在自己的头发上。
这样以来,如果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疼。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的苏秦在游说秦国失败后,回到家里发愤学习,每当晚上读书读得疲倦打瞌睡时,他便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鲜血淋漓。
他后来终于成为有名的政治家。
这就是苏秦“刺骨”的故事。
“悬梁刺股”形容人刻苦读书,坚韧不拔的精神。
2、凿壁偷光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他一天到晚干活,只有歇晌时才看,一卷书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白天没有时间看书,晚上才有时间来看书。
可是家里根本买不起点灯的油。
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书。
突然看到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他走近一看,原来是邻居的灯光。
匡衡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3、囊萤映雪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这就是车胤“囊萤”的故事。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

1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1、凿壁偷光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古人勤奋读书典故30则。
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读书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
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3、囊萤映雪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
“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
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
”“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4、悬梁刺股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
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卷61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
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课。
伏而诵之。
简练以为揣摩。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5、牛角挂书形容勤奋读书的典故。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
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
问所读,曰:《项羽传》。
’因与语,奇之。
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
’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
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关于勤奋学的成语故事

关于勤奋学的成语故事以下是 7 条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1. 悬梁刺股从前有个人叫孙敬,那可真是勤奋刻苦到了极致呀!他为了读书,竟然用绳子把头发系在房梁上,只要一打瞌睡,头皮就会被扯痛。
还有个人叫苏秦,读书疲倦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
哎呀,这得需要多大的毅力呀!就好像你在玩游戏冲关的时候,遇到再难的关卡也不放弃,一直拼命地去挑战,只为了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他们就是这样拼命学习的啊!这就是悬梁刺股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习要坚定不移。
2. 凿壁偷光你能想象吗?匡衡小时候家里那么穷,连灯都点不起,可他对知识的渴望那真的是超级强烈啊!他竟然在墙壁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这就好像你特别想吃巧克力,但是没钱买,你也会想尽各种办法去得到它,匡衡就是这样为了读书想尽办法的。
所以呀,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学习呢?3. 囊萤映雪晋代有个叫车胤的人,他捉来萤火虫放在白绢口袋里用来照明读书,哇,那画面多美呀!还有孙康,在冬夜利用雪的反光来读书。
这就如同我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去克服。
他们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努力读书,我们在明亮的灯光下,难道不更应该好好学习吗?4. 闻鸡起舞祖逖和刘琨这两人真是有气魄啊!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坚持不懈。
这就好像每天早上你的闹钟响了,你能立刻起床去做你该做的事情一样,需要强大的自律呀!他们这样的勤奋,难道不令人敬佩吗?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习他们这种精神呢?5. 牛角挂书李密这个厉害呀!他一边放牛一边读书,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拿起来看。
这就像我们一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一边还能抽空学习知识,多棒啊!他能做到这样,我们也一定可以的呀!6. 韦编三绝孔子读《易》那可真是太投入啦!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给磨断了多次。
哇塞,这得是读了多少遍呀!这就好像你特别喜欢一部电影,反复地看,每次都能有新的发现。
孔子对知识的追求简直无人能及,我们也得加油呀!7. 圆木警枕司马光呀,真是有办法,用圆木做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人也就会醒。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

20个古人勤学的成语故事简单1. 囊萤映雪。
晋代有个叫车胤的,家里穷得连灯油都买不起。
夏天的晚上,他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只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这就是“囊萤”。
还有个叫孙康的,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就是“映雪”。
这俩人为了读书也是拼啦!2. 悬梁刺股。
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系在房梁上,一打瞌睡,头发就被扯得生疼,立马清醒继续读书,这叫“悬梁”。
战国的苏秦读书到深夜,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疼得清醒了接着读,这叫“刺股”。
他们可真是对自己够狠的!3. 凿壁偷光。
西汉的匡衡,家里穷得没灯。
他就在墙上凿了个洞,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光读书。
这邻居也是够倒霉的,估计都不知道自家的光被“偷”了。
4. 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和刘琨,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
别人还在睡大觉,他俩已经开始努力啦,怪不得能成大事。
5. 牛角挂书。
隋朝的李密,把书挂在牛角上,一边放牛一边读书。
牛估计都纳闷:“主人,你能不能专心放牛!”。
6. 韦编三绝。
孔子读书太勤奋,把编连竹简的皮绳都翻断了好几次。
这书都被他读“烂”了,真是厉害!7. 昼耕夜诵。
白天种地,晚上读书,说的就是东汉的崔寔。
这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一刻也不闲着。
8. 圆木警枕。
司马光用圆木做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走,人也就醒了,接着起来读书。
这法子虽然有效,但估计睡不好觉。
9. 目不窥园。
西汉的董仲舒读书时,三年都没到花园里逛过。
花园里的花花草草都寂寞了,他眼里只有书。
10. 废寝忘食。
孔子的弟子颜回,沉迷于学习,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
这得是多痴迷啊!11. 手不释卷。
三国的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读书,从此手不离书,进步飞快。
12. 焚膏继晷。
唐代的韩愈,读书学习到点油灯接着白天继续,一刻不停。
13. 十年寒窗。
读书不容易啊,得经过多年的苦读,才能有所成就。
14. 笃学不倦。
东汉的郑玄,一心钻研学问,不知疲倦。
15. 持之以恒。
学习就得像这样一直坚持下去,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勤学好问的成语故事

勤学好问的成语故事勤学好问意思是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它而今是勤学好问,便谥之以文。
”下面是关于勤学好问的成语故事的内容,欢迎阅读!1、凿壁借光东晋时期的一位道教理论家葛洪,曾托汉代刘歆之名撰写了《西京杂记》一书。
书中记载了匡衡凿壁借光的故事: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
可是家境贫寒,晚上想读书而无烛照明。
邻居家倒是每到夜晚,总烛光明明,可惜这光照不到他匡衡的屋里。
怎么办呢?匡衡便把自己家靠邻舍的那堵墙壁凿开以引邻居家的烛光来读书。
后人即用“凿壁、空壁、偷光、偷光凿壁、凿壁借辉、借光”等指勤学苦读,有时也引申为求取他人教益。
2、高凤流麦后汉时,南阳有一书生名叫高凤,少时,“家以农亩为业”,他却“专精诵读,昼夜不息”。
有一次,高凤的妻子下地干活,而庭院里又凉晒着小麦。
为了防止鸡、豚糟蹋粮食,妻子让高凤在家看护。
突然,天降暴雨。
此时的高凤仍手持赶鸡的竹竿诵读经书呢。
不知不觉中雨水将庭院中的小麦冲跑了。
一会儿,高凤的妻子从地里赶回来了,一看,啊呀!简直是糟透了,小麦都被雨水冲走了,而自己的丈夫却悄然不知,仍在书中神游。
在妻子的责问声中,高凤才恍如从梦中醒来。
后来,人们用“流麦、中庭麦”等称美读书专致,用“流麦士”称书呆子。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3、苏秦刺股战国时期的著名社会活动家、外交家苏秦,一次因多次游说秦王失败而返回故里。
回家后,他的妻子不下床迎接他,嫂嫂不给他做饭,父母亲和他连话都不说。
苏秦为之大耻,乃发奋读书。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后人用“刺股、锥股、握股”等形容勤学苦读,刻苦自励。
4、截蒲为牒汉代有一位名叫路温舒的人,小时候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羊。
路温舒在放羊的同时,割取一些蒲草,回家后用蒲草编成蒲简,用蒲简来写字,后人用“截蒲、削蒲、编蒲、题蒲”等指苦学。
5、三余读书三国时,有个名叫董遇的人,常常教育他的学生利用“三余”时间读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有勤学的成语故事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在日常生活、点滴当中,寻到智慧、受到启发。
读这些励志成语小故事,能够给人以动力,授人以智慧,激励人发奋向上。
以下是小编带来含有勤学的成语故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负薪挂角
汉朝时期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
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
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二、程门立雪
这个成语讲的是宋朝的杨时苦心求学的故事:杨时考中了进士,却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颍昌拜程颢为师进行学习。
程颢死后,杨时又在洛阳拜程颢的弟弟程颐为师。
那时,他已经四十岁了。
有一天,杨时去拜见程颐时,恰逢程颐正在睡觉,而杨时与他的朋友游酢为了不影响教师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门口等候。
外面大雪纷飞,寒风刺骨,等到程颐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积了一尺多厚了。
古人对求学的态度尚且如此诚心,今人更需把握眼前良好的学习
时机。
三、手不释卷
三国时代,东吴有一员大将名叫吕蒙。
年轻时,家境贫困,无法读书。
参军后,虽作战骁勇,常立战功,却苦于缺少文化,不能把战例经验总结归纳写下来。
有一天,吴主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是一员大将,掌权管事,更应该好好地读一些书,增加自己的才干。
”吕蒙一听主公要他学习,便为难地推托说:“军队里的事情又多又杂,都要我亲自过问,恐怕挤不出时间来读书啊!”孙权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其实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并持之以恒,最后终于有了文化。
四、闻鸡起舞
祖逖和刘琨都是晋代著名的将领,两人志同道合,都希望能为国家出力,干出一番事业。
他们白天一起在衙门里供职,晚上合盖一床被子睡觉。
当时,西晋皇族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各少数民族首领趁机起兵作乱,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祖逖和刘琨对此都很为焦虑。
一天半夜,祖逖被远处传来的鸡叫声惊醒,便把刘琨踢醒,说:“你听到鸡叫声了吗?”刘琨侧耳细听了一会,说:“是啊,是鸡在啼叫。
不过,半夜的鸡叫声是恶声啊!”祖逖一边起身,一边反对说:“这不是恶声,而是催促我们快起床锻炼的叫声。
”刘琨闻言,跟着
穿衣起床。
两人来到院子里,拔出剑来对舞,直到曙光初露。
后来,二人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五、悬梁刺股
晋时,有一个叫孙敬的年轻人,废寝忘食勤奋好学。
然而读书读到半夜的时候往往会打瞌睡,为了不因此影响学习,孙敬想出一个规定。
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已的头发上,另一头绑在房梁上。
这样,每当想打瞌睡的时侯,只要头一低,绳子牵住头发扯痛头皮,他就会清醒起来再继续读书。
后来,孙敬终于成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战国时期的苏秦也是一个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轻的时侯学问其实不多。
他舟游四方却得不到关注,即便有大志壮志也得不到重用,于是他下定决心努力读书。
每当他读书读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时侯,就用事先准备好的锥子往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来,振作精神继续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