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英文-大卫李嘉图模型
国际经济学李嘉图模型

Further thinking: China and U.S.A.
美国高技术工人相对充裕,低技术工人稀缺, 从而贸易出口多为高技术工人生产的产品。低 技术工人的生活状况本就不好,世界商品价格 的趋同使得美国低技术工人收入的购买力更低, 从而引发贸易保护和贸易争端。
中国的情况如何?请大家谈谈自己的所见所闻, 是否与理论的结论相一致?
Relative Prices and the Pattern of Trade
The internation trade between two countries will bring the
relative prices of the goods to converge.
Relative Price,
Isovalue line(budget constraint line) and PPF:
Quantity of food, QF
Isovalue lines Q
PPF Quantity of cloth, QC
Factor Input of Unit Product
Input possibilities in food production:
factor-intensive. In reality, some goods are treated as
different types of factor-intensive products. Why?
Factor Prices and Goods Prices
The factors’ relative prices and the goods’ relative prices are of one-to-one relationship: (Why is SS curve concave?)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绝对优势的基本观点
各国间的贸易基于绝对优势 ,各国应该 将其资源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 “绝对 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绝对劣势” 的产品;
国际贸易的利益是“非零和”。
7
绝对优势模型的基本假设
假设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 假设2: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 假设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
36
机会成本不变条件下的贸易基础
– 每单位劳动力需求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出所需要的 劳动力数量.
• 每单位葡萄酒对劳动力需求用aLW表示 (如果 aLW = 2, 那么一加仑的葡萄酒就需要两个小时劳动).
• 每单位奶酪对劳动力需求用 aLC表示 (如果 aLW = 1, 那 么一磅的奶酪就需要一个小时劳动).
• 经济的全部资源定义为 L, 全部劳动力供应
18
单一要素经济
• 假定我们处在一个经济体系(我们称之为 本国). 在这个经济体系中:
–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 – 只有两种产品能生产(葡萄酒和奶酪). – 每个国家的劳动力供给是固定的. – 每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是固定的. – 所有市场是完全竞争.
19
单一要素经济
• 国内经济的技术可以用每个产业的劳动生产 率来概括, 以单位劳动力需求量来表达:
• 第五, aLC/aLW< PC/PW< a*LC/a*LW, 奶酪的相对供 给是 (L/aLC)/(L*/a*LW).
32
单一要素世界的贸易
• 贸易所得
– 如果国家根据其比较优势来进行专业化生产, 那么她们都会从这种专业化生产和贸易中获 益。
– 我们将会用两种方式表现贸易的互利性。 – 首先,我们可以将贸易看作一种间接的生产
• 李嘉图模型依据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不同
国际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三章1、时机本钱(opportunity cost):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时机,或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
2、比拟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时机本钱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时机本钱,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拟优势。
3、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是指以各国之间相对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来解释国际贸易现象的贸易理论模型。
4、单位产品劳动投入(unit labor requirement):是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劳动小时数。
5、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是指在技术不变和资源充分利用的情况下,社会或单个厂商把全部资源充分地和有效率地用于生产商品所能获得的最大产量的各种组合的曲线。
6、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当一个国家能够以少于其他国家的劳动投入生产出同样单位的商品时,就说该国在生产这种商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7、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假定其他条件不变时,单独分析某一经济当事人或某一市场的价格和供求变化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
8、一般均衡分析(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应和需求同时到达均衡的状态。
9、相对需求曲线(relative demand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需求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0、相对供应曲线(relative supply curve):是表示某种产品的相对价格与市场相对供应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的曲线。
11、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
12、相对工资(relative wage):是指一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与外国工人每小时工资的比值。
国际贸易学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PPT教学课件

1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 基本的理论假设与主要概念
1.1 理论的奠基人:斯密与李嘉图
6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2 理论分析:从绝对优势到比较优势
2.2 比较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 1815年,英国颁布了《谷物法》——这有利于地 主贵族,导致了谷物价格飞涨,而损害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资产阶级需要更为彻底的自由贸易理论。 2.比较优势理论分析 (分析过程见插图)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第一
位学院派经济学家。1776年发表《国富论》,批判
重商主义,提出绝对优势原理并论证了自由贸易的 合理性和可行性,且在书中提出了“经济人”和 “看不见的手”等两个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命题。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1817年出版
3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1.3 主要概念和实证分析工具
1.3.1 优势的数理描述工具
1.劳动生产率 2.生产成本 3.机会成本
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可用两种方法表示; 其一是产出表示法,即边际技术替代率;其 二是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显然,这个具体交换比例愈是接近本国国内的交 换比例,对本国越不利,愈是接近对方国的比例, 则对本国越有利。
9
Chapter 2 劳动生产率与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
高级国际贸易学第一章李嘉图模型

相同偏好
令p= p1 / p2 = a1 /a2 为本国第一种商品相对
于第二种商品的相对价格,令p*=
p* 1
/
p* 2
=
a*1 /a*2 为外国第一种商品相对于第二种商品
的相对价格。
比较优势
在封闭状态下,如果a1 /a2 < a*1 /a*2 ,我们 说本国在商品1的生产上有比较优势。CLeabharlann . ApaB
L/a1
y1
(a) 本国
C*
A*
.
Pa*
P
L*/a*1
y*1
(b) 外国
第二节 两种商品两种要素的李嘉图模型
主要问题:
要素价格是如何决定的?
(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产品价格变化如何影响要素价格?
SS(Stolper-Samuelson)定理
资源禀赋变化如何影响各部门产出?
相对需求曲线与相对供给曲线
当p < pa且p<pa*时,两个国家都专业生产商 品2,因为商品2的价格高,所以世界商品1的 总供给为0; 当pa<p <pa*时,本国全部资源 用来生产商品1(数量为L/ a1 ),外国全部资 源 此用时来的相生对产供商给品(2,y1(+数y*1量)为/(Ly*2/+ay**22)为)一,常所数以, 与p大小无关,在图形上为一条垂直线;当p >pa且p > pa*时,两个国家专业生产商品1, 其供求关系如图:
pˆ 2 )
pˆ 2
结论:当第1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且价格 (相对)上升时,工资将有更大幅度的上升, 此时工人将可以买更多的第1种产品和第2种 产品,或者说实际工资上升了。相反,利率r 只能买更少的产品1和产品2,因此实际利率 下降了。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介绍

国际经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外文翻译--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介绍外文资料翻译译文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介绍根据十九世纪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引进的国际贸易的传统模式来解释这个模式,并且从贸易的比较优势中得出,它假定一个完全竞争和一个劳动生产单因素,不同的国家之间每输出单位对不断需求的劳动力是不同的。
在李嘉图模型中的贸易基础是国家之间的技术差异。
因此,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来描述技术差异:第一种方法,叫做绝对优势,是大多数人理解科学技术不同的方法。
第二种方法,叫做比较优势,是一个更为困难的概念。
绝对优势理论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
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绝对优势的主要内容:(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
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在国际分工基础上开展国际贸易,对各国都会产生良好效果。
斯密由家庭推及国家,论证了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必要性。
他认为,适用于一国内部不同个人或家庭之间的分工原则,也适用于各国之间。
国际分工是各种形式分工中的最高阶段。
(4)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斯密认为,有利的生产条件来源于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条件因国家而不同,这就为国际分工提供了基础。
国际经济学第3章,李嘉图模型The Ricardian Model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1、贸易之前的情况 (1)两个国家:本国和外国(Home & Foreign) (2)能生产两种产品:奶酪和葡萄酒(cheese & wine) (3)每个国家只有一种生产要素(Labor) (4)令 L = 本国的劳动总供给 L* = 外国的劳动总供给 (5)令 aLC = 在本国生产1单位奶酪的劳动投入量 令 aLW = 在本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劳动投入量 令 aLC * = 在外国生产1单位奶酪的劳动投入量 令 aLW * = 在外国生产1单位葡萄酒的劳动投入量
Problems
Home has 1200 units of labor available. It can produce two goods, apples and bananas. The unit labor requirement in apple production is 3, while in banana production it is 2. a. Graph Home's 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b. What is the opportunity cost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c. In the absence of trade, what would the price of apples in terms of bananas be? Why?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2、国际贸易均衡
相对供给 (relative supply,RS) 是用一种产品 的供给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供给数量; 相对需求 (relative demand,RD) 是用一种产品 的需求数量除以另一种产品的需求数量。
第2章李嘉图模型

共计
3斤
3尺
6单位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7
对绝对优势理论的评价 优点:
a)揭示了两国之间贸易产生的原因在于两国之间 存在绝对成本差异 b)反映了按绝对优势分工,参与者都获得更多利 益这样的规律
缺点
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 假如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 (优势)的话,那该怎么办呢?
经 邦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28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数字例子
世界相对供给和相对需求
奶酪的相对价格, PC/PW
从我们的前面的例子, 我们得到: QC + 2QW = 120
经 邦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21
二、单一要素经济
本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本国葡萄 酒产量, QW (加仑)
aLCQC + aLWQW = L
Qw aL C L Qc aL W aL W
L/aLW
P
斜率的绝对值等于用葡萄酒衡量 的奶酪的机会成本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16
一、比较优势
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 (用其他产品来衡量)低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 势。 在南美玫瑰具有相 对低的机会成本. 万支玫瑰 万台计算机 在美国电脑具有相 对低的机会成本. -1000 +10 美国 通过比较两个国家 +1000 -3 南美 在玫瑰和电脑上的 0 +7 合计 生产可以看到贸易 使双方都受益
经 邦 济 世 国际经济学· 第2章 26
三、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ssumptions of The Ricardian Model
• It is 2x2x1 model • Constant cost of production assumed in both countries and industries
– To increase one more unit commodity, the constant units of the other commodity should be given up – Resources or factors of production are either perfect substitutes for each other – All units of the same factor are of exactly the same quality
The Result
• Consume more than what they are able to produce • People could have more real goods and services • World resources could be more efficiently allocated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Cl Y
Z X
Autarky point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Wh
The China’s Free Trade Outcome
• Before trade, equilibrium point at X • Suppose 1W=1C, a balance trade is 70W to exchange 70C • China specialize in producing cloth , Point Y, exports 70C for 70W. With 50C left and receive 70W • The consumers then could consume at pint Z, outside PPC
Exercise
• P53
• Review microeconomics
– Indifference curves – Margin – MRT & MRS
Autarky Equilibriums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30 60 90 120 150 180
Cl
Autarky point (assumption)
Wh
210
Australia’s autarky equilibrium
Cl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20 40
How to identity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 • • • Relative opportunity cost Relative Price Ratios The absolute slope of PPCs The PPCmore close to which axis, the country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hich commodity
Country
A
Pw/Pc
1
B
C
2
3
D
E
4
5
• Needs to set up world price ratio • When world Price =3,who will export wheat? • Then for number 1, 2, 4 and 5?
Conclusion
• Revealed why countries enter into trade. • With trade, both country better off • Only supply side, no demand side • Based on constant cost. • World price ratio based on assumption Ricardo’s world is not a true trade world!
• Opportunity cost table Explain the process
Australia China Australia China +1Wh +1Wh +1Cl +1Cl -2/3Cl 1-2Cl -1 1/2Wh -1/2Wh
• The country with lower opportunity cost ha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that commodity • In Australia, Pw/Pc=2/3 • In China, Pw/Pc=2/1 • (Pw/Pc)A<(Pw/Pc)c A has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Wheat, while China in Cloth
Opportunity Cost Theory
• The cost of a commodity is the amount of a second commodity that must be given up to release just enough resources to produce one additional unit of first commodity. • The commodity with lower opportunity cost is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commodity
Autarky point (assumption) Wh
60 80 100 120 140
பைடு நூலகம்
China’s autarky equilibrium
With Trade ….
Cl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30 60
C A Autarky point B
90 120 150 180 210 240
• Free trade between countries
– No tariff barriers, no transport cost…
• Labor theory of Value employed
– Only labor as the production factor
• Do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n the assumptions? • No Assumptions, No Models
More than two commodities case
Commodity Australia $A price China $C price China $A price for e=2 12
1
2
6
2 3 4 5
4 6 8 10
4 3 2 1
8 6 4 2
More than two countries case
Wh
The Australian Free Trade Outcome
• Before trade, equilibrium point at A • Suppose 1W=1C, a balance trade is 70W to exchange 70C • Australia specialize in producing wheat , Point B, exports 70W for 70C. With 110W left and receive 70C • The consumers then could consume at pint C, outside PPC
Bringing basic diagrams
• 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PPC)
• Setting production hours for each country • 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Table Page 42
Cl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0 30 60
PTF
Wh
90 120 150 180 210 240
Australia’s PPC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Cl
PTF
Wh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China’s PPC
Characters of PPC
• To our present knowledge, the PPC’s are linear • Countries could only produce inside the PTF but they’d like to produce more • Consumers in both counties would only consume what they produced but they’d like to consume more
Topic 2
• Reviewing comparative advantages
• Classical world of David Ricardo • Setting up the Model
• Two extensions
Key Words Today
• • • • • • Factor Constant cost Opportunity cost PPT PPC PTF MRT Autarky Equilibrium Specialization
Price matrix ag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