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义的类型和特点
汉语的词义

第三章汉语的词义第一节词义的性质词义指词的词汇意义,是被语音形式所承载的词的内容,是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和反映。
它具有以下性质:一、词义的客观性和主观性词义是客观世界在人们脑中的概括反映。
词义所反映的内容,不管是真实还是虚幻的,不管是事物还是现象,都以客观存在为基础和根据。
如果没有“阳光、电视机、股票、雨、导弹、死”这些事物或现象,就不会产生这些词,其词义也就不复存在。
至于有些词,诸如“神仙、鬼怪、妖精、地狱、嫦娥、上帝、天堂、孙悟空”等,虽然在现实世界中不存在与这些词义相对应的真实的事物或现象,但是这些词的产生依然不能离开自然和社会,只不过这些词的意义所反映的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原始的、愚昧的或虚幻、歪曲的认识而已,虽然这些词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存在,但它们又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确实存在。
这些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尽管是不正确的,但都不能脱离现实社会的事物或现象,都是来自客观世界。
我们在一些书籍、神话传说、戏剧中仍可看到对这类事物现象的描绘和模拟,它们都和人类社会的某些事物或现象紧密相联。
词义具有客观性,但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本身并不就是词义。
词义产生于人们对客观对象的认识,是长期的思维活动的结果。
例如,当“肺结核”还没有被认识时,它仅仅是一种客观存在,并没有形成词义;当医学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认识到这种疾病时,才把“一种常见的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病变”称作“肺结核”。
词义既然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概括反映,那么词义的形成离不开人的主观认识,人们对词义的认识往往具有主观性。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在对客观事物或现象的认识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又往往因为年龄、文化水平、经历、社会地位等各方面条件的不同,对词义的认识和理解也会有所差异,如对“激光”的词义的认识,物理学家和普通人的理解就不会完全相同,对“家庭”的词义,小孩子和成人在认识上也决不会一样。
此外,词所标志的物质世界或精神世界的客观事物没有发生变化,但是随着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代表这个事物的词义却相应发生很大变化。
词义的性质

(三)民族性
不同的民族在认知上的差异,反映到词 义上,就会使词义呈现出民族性。
‚因为‘十三’是一个不祥的数字,这个数字预示着南京城的悲剧, 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剧,同时也预示着主人公所面临的巨大悲剧。‛
狗仗人势 狗嘴吐不出象牙 狼心狗肺 哈巴狗 you are a lucky dog. every dog has his day.
(一)概括性 (二)模糊性
(三)民族性
(一)概括性
词义对事物进行概括是对其整体的、本质的 共性和特点进行概括。
上有平面,下有支柱,在上面放东西或做事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鞋: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的东西。
词义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可以使 这一类事物区别于另一类事物的特征,同 事舍弃了同一类事物之间的各种差异。
(二)模糊性
1.“模糊”是指词义所反映的对象只是 一个大致的范围,而没有明确的界限。
水果:指多汁且有甜味的植物果实。
蔬菜:指可以做菜、烹饪成为食品的,除了粮食以外的植物。
上午:指半夜十二点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 也指清晨到正午十二点的一段时间 下午:从正午十二点到半夜十二点的一段时间,一般也 指从正午十二点到日落的一段时间 中午:指白天十二点左右的一段时间
思考:词义模糊性的积极作用 (社会交际、修辞活动、文学鉴赏)
End Thanks
2.词义的模糊性不是绝对的
(2)有的精确,有的模糊 语言中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词 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但也不是 所有的词语都是如此。
一是一,二是二 丁是丁,卯是卯 冰箱、电视、洗衣机
2.词义的模糊性不是绝对的
(3)有时精确,有时模糊 有些词语的意义有精确 的一面,也有模糊的一面。
两: A.(等)两天 B.竹外桃花三两枝 半: A. 半推半就、半信半疑 B. 犹抱琵琶半遮面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四章第一节 词义)

普通语言学概要(第四章第一节词义)第四章语义语义可大致分为词义和句义两大类。
第一节词义一、词义(一)词义的含义词义就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负载的全部信息内容。
词义包括理性意义、附加意义和语法意义。
一般所说的词汇意义指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
就是词典中对词项所作的说明。
如“书”:成本的著作;信;文件等。
本章讨论的词义只限于词的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
词的语法意义我们将在语法一章中讨论。
(二)词义三角词义是用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反映。
那么,词义同语音形式、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关于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奥克登和查利兹在《意义的意义》一书中做过论述。
他们首先提出了“词义三角”理论。
所谓“词义三角”指:概念(词义)、符号(语音形式)、所指物(客观事物)之间处于一种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
主要内容是:概念与符号、概念与所指对象之间有直接关系,符号与所指对象之间有间接关系。
语音和词义之间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语音形式表达语义内容,也就是表达和表达的关系;词义与客观事物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发音和客观事物没有必然联系。
语音形式只能通过词义成为客观事物的符号,指代客观事物。
它们是指称和被指称的关系。
(三)词汇意义词汇意义是以词的语音形式固定下来的人们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和主观评价。
词汇意义主要由实词来表达。
1、理性意义/概念意义/逻辑意义/指称意义词的理性意义是通过人的抽象思维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各种对象的概括反映而形成的。
也叫概念意义。
是词义的核心。
我们研究词义主要是掌握它的理性意义。
词典里字词的意义主要是理性意义。
理性意义是语义标记功能和交际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处于核心的地位(基本意义→收录在词典中)。
它属于语言范畴,职能是交际→人们相互理解,抓住区别性特征即可;但理性意义不等于概念。
概念是思维范畴,它用来认识反映客观世界→全面深刻。
2、附加色彩指附着在理性意义上的附加意义。
词的附加意义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时地色彩。
词义

① 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字。 ② 教师讲课时在黑板上写的字。 • 2、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引申义。
• 烧
① 使东西着火;燃烧 ② 发烧;他现在烧得厉害。 ③ 比正常体温高的体温;烧退了。
比喻义
比喻义是词的比喻用法固定下来的意义。
(一)原义项所指示的对象是具体的,往往是
有个体存在的,比喻义所指对象同原义有相似
现代汉语词汇 与词汇教学
第四章词义的特点和构成
词义
• 词是语音和意义的结合体、语音是词的形式,意义是 词的内容,词的意义内容即词义。
词义
语音
(约定俗成)
客观事物
• 第一,同其他的符号一样,它是某个对象的代表物; • 第二,它本身同它色代表对象没有必然的联系,它是 人规定的。
词义的特点
A、客观性:词义反映客观存在,其理性义、语法义、 附加义都具有客观基础。
3、语法意义
定义:是对理性意义再概括而得到的类型意义以及根
据该意义在语言中的作用再概括得到的功能义。
特点:它不是事物属性的反映,而是各类语言单位在
组合搭配时表现出的语法作用和功能特点方面的内容。
对词而言,它总是以特定的语法形式(造句规则)进入
句子→其语法意义就是词的语法特点和语法作用经过类
聚之后所产生的那种意义。 如:“人”“树”——名词,作主语、宾语
联想的意义内容。它是由客观事物产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附加听觉形象意义:乒乓球、呱嗒板儿、拨浪鼓、霹雳舞
附加味觉形象意义:甜丝丝、辣乎乎、酸不溜丢 附加嗅觉形象意义:香喷喷、臭烘烘 附加触觉形象意义:冰凉、火热、硬邦邦、麻嗖嗖、软绵绵 附加两种形象意义:水汪汪(明亮 + 灵活) 嗅觉) 吊儿郎当(视觉+听觉) 酱紫(视觉+味觉) 酸溜溜(味觉+ 胖墩墩(胖+矮+结实)
词汇与词义

语义的内容和性质
一、语义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 的含义很多。 1、意义:日常生活中,意义的含义很多。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从符号学的角度看,意义是各种各样的符号所标记的内容。 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2、语义:从语言学角度看,具体语言的特定符号标记的内容。 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其所 语言符号包括静态的备用单位和动态的组合单位两大部分, 静态的备用单位 两大部分 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 表达的内容都属于语义→语义的复杂性 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3、词义:词的语音形式所表达的内容。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 词义就是一个词所代表的意义,它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固定 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 下来的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反映和对现 人们对某一客观事物 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实现象的主观评价。
E、外来词:受外语影响产生的词 外来词: 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形体汉化) 音译词:咖啡、沙发、坦克、模特、扑克(形体汉化) 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意义汉化) 音译兼意译:芭蕾舞、啤酒、沙丁鱼、吉普车(意义汉化) 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形体汉化) 半音译半意译:马克思主义、冰淇淋、浪漫主义(形体汉化) 意译: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话筒(汉化) 意译:超市、摇滚乐、智商、热狗、话筒(汉化) 借形:(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 借形:(日语)干部、艺术、场合、观念→严格来说不是借词 :(日语 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 照搬→省略形式:WTO、ID、OK、IP、WC、MP3、CT 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 本民族借词:西域借词→葡萄、苜蓿、石榴;蒙古→站(jam); jam); 印度→ 印度→僧。
语义的定义和分类

2.同义义场
同义义场就是由同时代、同一种语言或方 言中一组同义词组成的语义场。
(1)绝对同义义场
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等义词,如汉语“离 别——别离”。
(2)相对同义义场 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近义词,如“边疆——
边境”。
同义义场的词义关系是相同关系。
精选课件
6
1.联想义场 (1)分类联想,如动物-植物 (2)部分联想
包括两类:一类是有序类,如“星期”的 语义场包括“星期一,星期二……”
一类是离散类,如“人体”的语义场包括 “头,颈,肩……”。
(3)描绘联想
即围绕某一个中心词义从性质、行为或状 态等不同角度进行联想式的描写所形成的 语义场,如“傻呵呵、傻乎乎”。
(3)变动性,如“江”在古代特指长江,现 指一切江流
(4)民族文化性,如“狗”一词在中西方不
同文化代表意义 精选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10
(四)义素分析
义素分析也叫语义特征分析或叫语义成分分析, 是把同一语义场的一群词集合在一起,从义素 的角度进行分析、对比与描写。
原则:二元对立
义素分析的一般程序:
1、确定分析对比词群的范围。同一民族语言、 同一时代、同语义场的同一层次、同样性质
+
+/-
-
-
精选课件
12
1.对联想义场进行义素分析
看:[+用眼-向一定方向]
见:[+用眼+向一定方向+有结果]
2.对同义义场进行义素分析
果断:[+从事某事+干脆、不犹豫+褒义]
武断:[+从事某事+干脆、不犹豫+贬义]
3.对反义义场进行义素分析
生:[+生物+有生命]
死:[+生物-有生命]
词义的性质与构成

词义的性质和构成二、词义的性质词义是词的语音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内容。
如“人”的意义就是“有语言、能思维、会制造和使用生产工具的高等动物。
”词义的性质有多方面的表现,主要体现为客观性、概括性和民族性。
(一)客观性词义是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反映,客观存在是词义形成的基础,所以词义具有客观性。
如“雪”的词义是“空气中降落的白色结晶,多为六角形,是气温降低到零度以下时,空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而成的”。
(《现代汉语词典》)“雪”的词义内容中的颜色、形状、形成原理等无不是由其客观存在的特点概括而来。
即使是一些以虚幻的事物、现象为基础形成的词义依然有其客观性。
如“仙人”,是“神话和童话里指长生不老并且有种种神通的人”。
(《现代汉语词典》)虽然客观世界并不真正存在该类人,但这也只能说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虚幻、错误反映的结果,当时造词时在人们的认知世界里“仙人”被认为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来看待。
所以无论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正确的反映还是歪曲反映基础上的词义,都毫无疑问地具备客观性特征。
(二)概括性词义一般是对某一类客观对象的反映,在反映的过程中它要舍弃同类客观对象中不同个体的具体特征,从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的特征。
如“树”,客观世界中存在各种不同种类的树,它们的形状、颜色、高矮等各不相同,各有各的具体特征,但是“树”的词义却不能容纳所有的具体特征,而只能从中提炼出共同的本质特征:“木本植物的通称”。
正是因为这种概括性,词义才能涵盖其外延范围内的每一个个体事物。
即使是专有名词也不例外。
如“黄河”专指一条河流,但它的意义却概括了黄河的发源、流域、水质、水量等各个方面不同的特点以及黄河的历史、现状等情况,所以“黄河”的词义依然是概括的。
语言中所有词的意义都具有概括性特点(三)民族性不同民族在用语言标记客观世界的过程中,由于民族思维、语言系统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词义出现民族的差异。
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选择不同的语言单位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或者选择不同数量的词来概括相同的事物现象,等等。
词义的类别与特点

这种附加于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表词义所 指事物的形象、人们对这样事物所持的感情和 评价以及表各种风格特色的色彩,也是一种词 义,这种意义就是词的色彩义。 3.感情色彩义: 词的理性义附带出来的人们对词所指事物 的不同感情或评价。包括褒义、贬义和中性。 感情色彩义又分为显性(聪明、顽强、顽固)、 隐性(男人-坚强、勇敢、有主见、气度;女人 -柔弱、胆小、气量小、没见识;老实-笨、懦 弱;传统-陈旧、落后)
如鬼、神、自由、幸福、爱、美等。另外,
不同的人对同一词语的理解不同,也是主观 性的表现。 4.概括性:人脑对客观事物反映时,只能将 其分类、概括、取其成类事物的一般属性或 本质属性而形成词义。词义也有具体性,词 在具体的语境中会有具体的所指。如人。 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 概括的反映,而一般性、模糊性和全民性则 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的表现形式。
三、词义单位
1.义项,又称义位,是由语汇形式表示的、独
立的、概括的、固定的语义单位。一个词表示 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2.义素,构成义项的语义成分,是人们从一组 相关词语抽象出来的区别性语义特征,又叫语 义成分、语义特征、语义原子。 3.义丛,是由短语表示的语义单位,是由若干 义项组合而成。如烤羊肉串有两个义丛:把羊 肉烤熟;已经烤了的羊肉串。 4.表述,是由句子表示的语义单位。一个句子 表示的一种意义就是一个表述。
二、词义的类别、单位、特点
一、词义是某一语言词汇系统中凝 结于特定词的语音形式中的人们的意 识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反映。词义受语 言词汇系统的制约,如土地有两个义 项:[1] 田地[2]疆域;land四个义项: 土地;陆地;国家;国土;俄语对应 的有六个义项:土地;领土;田地; 土壤;陆地;地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义的作用
• 词的本义决定着词义引申的方向,这是词 本义在词义发展中的主要作用之一。如: • ‚突‛在《说文》中‚犬从穴中暂出也‛ ,其本义特征是‚暂出‛,即‚忽然、瞬 间、急速‛义。 • ‚突‛的所有引申义都是沿着这一特征推 衍而来的。 • ‚驰突火出‛(《三国志 武帝纪》),‚突‛ 表示‚急速地往前往外冲出‛。*
本义的特征 具体性
• 指代具体事物* • 揭示实物的具体特征
广义性
•内涵单纯* •义域宽广 •词义覆盖面广
• ‚益‛的本义是‚水从器皿中流出来‛ ,由此引申出‚增加‛、‚更加‛等比 较虚化的义项。 • ‚绝‛的本义是‚断丝‛,由此引伸出 ‚断绝‛、‚灭绝‛等抽象的意义。*
• ‚长‛的本义是‚久远‛,表示时间上 的远距离;‚长‛又引申为‚物体的长 度之长‛、‚物体增加的增长之长‛、 ‚年龄差距的长幼之长‛、‚地位差异 的官长之长‛、‚个人才能的擅长之长 ‛等其他多个领域。
(《左传襄公三年》)
‚要挟‛义:‚虽曰不要君,吾不信 也。‛(《论语宪问》) ‚求得‛义:‚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 友也。‛(《孟子公孙丑》)
比喻义
• 比喻义是‚一个词除本义外,由比喻用 法形成的意义。如‘担子’有‘责任’ 的意义,‘机械’有‘呆板’的意义。 ‛(《辞海》)
• 本义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进行引申
•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诗 行露》) • ‚穿‛最初的意义就是‚通‛,指的是‚打洞‛ ,而且必须是贯通其中,连接两头的打洞。 • 古人为了形象地表达此义,摘取了老鼠打洞这一 典型画面,而且打洞的武器非爪非嘴,靠的是一 副利牙。
“益”
• ‚益‛:增加、富足、利益、更加
• ‚从水从皿‛,水在皿上 • ‚益‛的本义是‚水从器皿中满出来‛
5 义位的全民特点和民族特点显示的语言性
• 义位是全社会、全民通用的;概念是某个或某些学科 、行业或社团使用的。义位是语言共同体全体成员共 有、共享、共同理解、共同约定俗成的。在阶级社会 中,它具有超阶级性。义位的产生、发展和消失是由 全社会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和语言世界决定的。 如:‚人、马、手、山、水‛等老资格的义位是原始氏 族集体约定的。‚氢、X射线‛这些概念是由一个、 几个或少数人首倡命名,经一部分社会成员认可通过 的。
内 向
外 向
*
使之连属
属:
⑴跟随(行走的连属) :‚冠盖相属于魏‛
连接、连属 (本义)
两事连属的虚化
⑽适值(正好连上,副词) :‚属当戎行‛
⑵邀功(举动的连属)
:‚夫起舞属丞相‛ ⑶流入(水流的连属) :‚泾属渭汭‛
自 主 连 属
⑾即将;刚刚(刚要或刚刚
连上,副词):‚天下属 安定‛
连锁式引申
• 连锁式引申是指由本义出发单向发展出 一系列间接引申义,形成链条状的意义 结构。
4 义位语用的语言性
• 普通概念是指一类事物,不能指类中的单独的 个体,跟普通概念相对应的普通义位,除了可 以指一类事物,还可以在一定的语境中,为了 交际的需要,特指类中的单独的个体。如: • 他开一辆车——多指一辆具体的汽车 • 他骑一辆车——多指一辆具体的自行车 • 这是词的事物对应性的具体化,也是义位的言 语变体,这时义位的基义义素增多,义域变小 。
• 义位是在一个民族内部使用的,借到另一个民族语言 都得经过语音、语义、语法或语用方面的改造,使之 民族化,显现出突出的民族特点。
6 义位历时特点的语言性
• 义位和概念的先后问题 ①大多数情况,义位先产生,后来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产生了概念 ,为某些义位注入了科学内容。如: 脑:头髓也。(《说文》) 1664年英国解剖学家威利斯实验证明脑是思维器官。 ②先有概念,后通俗化,变成普通义位。如:计算机 ③义位未注入科学内容。如‚道、路、房子、门、窗、灯‛等 ④概念尚未通俗化。如:黑匣子、全息摄影、南南合作、马太效应 等 在历时视角下,就共同语的成分而言,许多义位科学化了,很多义 位未变 , 少数概念通俗化了,许多概念尚未通俗化,因而绝大多数义位在围 绕语言性这个中心轴波动。*
• 七种词义: • 概念意义 • 内涵意义 • 风格意义 • 感情意义 • 联想意义 • 搭配意义 • 主题意义
《词汇语义学》张志毅
基义
张庆云 商务印书馆 2012
• 义位的 微观结构
陪义:
十元论——属性陪义、情态陪义、 形象陪义、风格陪义、语体陪义、 时域陪义、地域陪义、语域陪义、 外来陪义、文化陪义
比喻义 *
假借义
• 假借义是指一个词的意义系统中与其他 义特别是与本义没有联系,凭声音的相 同相近临时借用而产生的意义。
• ‚埋之马矢之中‛(《左传 文公十八年》) ‚一饭三遗矢‛(《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 都是用‚矢‛代‚屎‛。 • ‚矢‛、‚屎‛读音相同(式视切)
相关教材综述
• 《汉语词汇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许威汉 2008
语言性
所有属于语言范畴的东西只能是语言的
1 义位功能的语言性
• 义位是语言范畴,它的首要功能是满足交际需要,因 此它所包含的是‚语言交际过程中必需的因素‛。 例子: 汉语:姊妹篇 英语:companion volume(直译 ‚同伴篇‛)
• 概念是逻辑范畴,它的首要功能是满足认识世界的需 要,它受思维系统(感觉、知觉、表象、推断、推理 )的制约,所包含的内容只是人们所认识的世界的本 质属性,即内涵。 例子: 用借音的方式互借术语
概念意义
• 词的意义
联想意义
社会意义
• 《现代汉语词汇》符淮青 概念义
北京大学出版 2004
• 词义 形象色彩
附属义 感情色彩
语体色彩
• 《现代汉语词汇讲义》钱玉莲 词汇意义
北京大学出版 2006
• 词义的构成
色彩意义
语法意义
《汉语词义系统研究》王军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5
Leech(利奇)《语义学》
2 义位特征的语言性
• 大多数义位反映的是事物的一般的、可感的、 显著的属性或特征,或本质特征中一两个最便 于识别的特征,因此义位更具有主观性、直观 性、表面性、常识性、通俗性,其所凭借的是 前科学或准科学语感。(朴素概念) • 例子: • ‚犀牛‛ ≠‚牛‛ ‚鳄鱼‛ ≠‚鱼‛ • 但是,可满足日常交际的需要。
《汉语描写词汇学》刘叔新
理性意义 (几乎全部)
分析出 构成成分
商务印书馆
义素(主要、次要)
独立存在:感叹词:哎呀、啊、哦
感性意义
不独立存在(大部分)
表达色彩(色彩)
关于词语的阶级色彩
感情色彩、态度色彩、 评价色彩、形象色彩、 语体色彩、风格色彩、 格调色彩、语气色彩
思考
• 1、Why?
• 2、共识与分歧?
内涵意义
(Connotative Meaning)
社会意义
(Social Meaning)
感情意义
(Affective Meaning)
反映意义
(Reflected Meaning)
搭配意义
(Collocative Meaning)
主题意义
(Thematic Meaning)
词义的类型
历时
• 本义* • 引申义* • 假借义*
3 义位义域的语言性
• 义域相当于外延,但比外延广;义域既可以指意义范围,也可以 指使用范围。 ①外延和义域是一对一的,如‚长江‛、‚太阳‛ ②一个概念的外延对应两个或几个义位的义域,如: 批评——予以批评或进行批评 银河——Milky Way(直译‚牛奶+路‛) ③没有概念外延而有义域,如:冠词、语气词、感叹词、某些专有 名词 ④义域小于概念的外延,如‚短‛一般不指身长 ⑤两种语言对应词语之间的外延或义域常不等同。如: 校舍——school building the building in the school 上面是汉语的一个概念外延相当于英语两个义位义域之和。
直接 引申义 间接 引申义1 间接 引申义2
本义
• 《说文》:‚要,身中也,象人要自臼之形。‛为象形字 。后人因其形不显而加‚肉‛字旁成‚腰‛之字。在‚要 ‛的数十个义项中,有几个义项的前后联系相当明显。
(本义)‚要,身中也‛
‚中间‛义:‚是王之地一经两海, 要绝天下也。‛(《战国策秦策》) ‚半路拦截‛义:‚吴人要而击之。‛
附属义(陪义)
符淮青三元论
• 形象色彩
• 嗖嗖 呼呼 嘀嗒 轰隆隆 稀里哗啦 汪汪 • 热腾腾 绿油油 明晃晃 红彤彤 软绵绵 光溜溜 • 鲜艳 昏黑 葱翠 耀眼 明媚 盘旋
• 感情色彩:褒—中—贬
• 语体色彩:口语———书面语
(口语表达形式)
(书面表达形式)
词义的特征
• • • • 语言性* 模糊性* 系统性* 民族性*
共时
•相关教材综述* •概念义* •附属义*
本义
• 本义,是指词的最早意义,是我们所能 观察到的字词纵向意义演变的起点,也 是分析历时性词义结构的最基本依据。 • 本义一般都与字形有密切的联系,比如 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用‚据形释义 ‛的方法,阐释了近万个汉字的原始意 义。
“穿”
• 《说文》:‚穿,通也。从牙在穴中。‛
模糊性
模糊性是对精确性而言的,这两种性质,都 是义位的属性。精确性是指义位基义明确, 对象特征明确,义域清楚。
对模糊性的几点认识
• 一个模糊的义位是指义值或义域的不确定性,或指一 个不变的义核带有一个可变 的义界,有时也指含有集 合意义的语言变量。 • ①模糊性的有无,多是对一个义位来说的。 • ②处于不同概括层次的义位,跟模糊的程度没有必然 的联系,也就是说,一个上位义位不一定比下位义位 模糊。如建筑物:楼房、平房、桥等等。 • ③不仅词语的义位具有模糊性,概念也有模糊性,义 位比概念有更多的模糊的可能性。 • ④模糊性,不是含混不清,隐晦费解,而是在模糊中 有明确性,有一种规范性,是约定俗成的模糊。 • ⑤从一种质到相邻的另一种质,其中有量变的中介连 续过度,因之产生的划分上的不确定性就是模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