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艺术史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关系

合集下载

艺术史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关系分析

艺术史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关系分析

艺术史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关系分析作者:商亦然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20年第19期摘要:艺术史学内在学理与艺术学理论其本质是一致的,二者之间呈现出的“艺术”是上下位概念的有机结合,涵盖了影视、舞蹈、音乐、戏曲、美术等多个艺术领域的内容。

艺术史学需要将门类史学信息资料加以优化整合,以艺术变迁及功能演变逐渐形成全新的“艺术整合史料”,在“综合史料”客观关联性规律作用下构成艺术史学形态,由此说明了艺术学理决定着艺术史学形状。

关键词:艺术史学;学理关系;艺术学理论;史学形态在现代艺术学发展进程中,毫无疑问张道一先生是我国“艺术学”学科的领军人,在艺术学提升为独立学科的影响下,随之艺术学理论也提升为一级学科,由此引发了许多专业学者对艺术学理论的探究。

当前很多人认为艺术学理论学科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因为其他门类艺术都有着自己的“史论”,比如,舞蹈史论。

随着独立学科的产生发展,其学科内涵、探究价值及学术意义都值得被广发应用。

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史学之间的内在联系构成了相應的学理关系,因此推动了“艺术学理论”学科与“艺术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艺术学理论张道一教授提出所谓的艺术学就是探究艺术实践、艺术发展规律及各种艺术现行的专业性学问,艺术学是集理论性、学术性及系统性于一体的人文学科知识。

艺术学理论是在艺术各个门类分别研究的前提下(即戏曲、影视艺术、舞蹈、美术等等),对其存在的共性展开综合性探讨,由部分上升到整体,使其构成一门独立统一的人文学科。

艺术学理论本质上是对“艺术学”学科性质、探究方法及逻辑构成进行详细的阐述。

艺术学作为独立构建的学科体系,应当形成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边缘性新学科,比如,“工业艺术学”、“艺术考古学”、“艺术社会学”和“艺术思维学”等等,以此构成清晰且完整的二级“艺术学”学科体系,由此“艺术学”学科上升为以及学科,即“艺术学理论”。

各类别的艺术本身具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艺术内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以抽象理论将各类艺术交织在一起,从中找出人文共性,进而开展深入的艺术学理论探讨。

艺术、艺术学和艺术哲学的解读-文艺美学论文-文学论文

艺术、艺术学和艺术哲学的解读-文艺美学论文-文学论文

艺术、艺术学和艺术哲学的解读-文艺美学论文-文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生活与精神领域,同时也成为了极其重要的学术研究对象。

关于究竟何谓艺术的问题,显然是一个非常多义而又令人困惑的难题。

这一问题不仅关联于艺术自身的规定,还涉及到对艺术存在及其本质的揭示,以及艺术与其它文化门类的关联与区分。

关于艺术这一根本问题的探索,不仅产生了作为知识学的艺术学,而且还建构了作为哲学之一种的艺术哲学.在对艺术及其本性等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艺术学与艺术哲学既有各自的研究视角,同时,它们又密切地、互文式地关联于艺术存在。

一、何谓艺术:规定与命名自从有了艺术以来,人们关于艺术的追问不仅没有停止过,而且还表现在与艺术相关的众多学科领域与学术思想之中。

如何回答何谓艺术这一根本问题,是艺术学作为学科首先要面对的,要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要涉及诸多的思想传统及其展开路径,同时,还不得不与作为追问事情本质的形而上学相关联。

其实,关于艺术本性的探究,一开始就注定难以摆脱西方形而上学及其规限与影响。

对各种艺术样式的探讨、理解与阐释,当然有助于人们去揭示与把握艺术的本性。

但这对向艺术自身的探究,显然是远远不够、尚未切中要害的。

因为,只从各种艺术的独特存在样式入手,实际上难以切近艺术存在的本性。

同样,如果仅从一般、普遍的原则出发,也不可能揭示与显现艺术及其存在自身。

如果仅仅将艺术归结为一种文化现象,就不可能对艺术存在加以彻底的揭示。

因为,一方面,艺术与其它文化的区分究竟何在,尚没有得到确切与明晰的阐明;另一方面,把握现象及其向本质通达的理路,本身就是一个异常困难的学术问题。

其实,何谓艺术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何谓本质的哲学问题。

正如格罗塞所说,一种彻底的研究,是应该从艺术本质的探讨开始的。

然而,这种本质既不能从诸多的个别艺术作品简单地归纳得出,同时,它也不能只是经由一般原理的演绎推导出来。

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与思考

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与思考

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与思考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与思考窦:李老师,您好,很高兴今天你能解答关于《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的相关问题。

艺术史学作为一个方向被设立在艺术学理论学科之下,很多人弄不清楚艺术史学到底是作为一个什么样的学科身份来理解,我想请您就艺术学理论与艺术史学的学科关系,来谈一谈您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这个问题在《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这本书上已经讲到过。

做中国艺术史学的理论,首先,需要把过去的门类艺术概念分清楚,因为过去的所谓“艺术史”实际上是按照美术史、音乐史、舞蹈史等门类艺术史来做的。

而艺术学理论学科升为门类后,是要求把所有门类艺术学科打通,在这个“打通”的基础上,我们所提出的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方法肯定是基于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下的体系建构问题。

再者,做艺术史学理论的研究,首先就应该把艺术学理论这一学科的性质、学科的研究对象、学科特征弄清楚。

如果弄不清楚这些问题,那么可能就无法准确地去进行艺术史学的研究,很有可能就会把中国艺术史做成了“拼盘”的门类艺术史。

在《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这本书中我也明确地在第二章分析了艺术史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关系,大概就是这样一个基本的思路。

艺术史学要求把所有的门类艺术史“打通”进行一种重新的整合,这其实就是一种“还原”。

这种“还原”实际上是还原到中国传统思维的方式中去,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文史哲”是不分家的,而过去的“音乐”、“美术”也不是我们今天所认为的概念,今天我们把艺术分门别类实际上是受到西方的一个影响,像美术、音乐、舞蹈这些艺术形态在中国传统艺术里面实际上是没有很清楚地进行划分的,它们还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艺术概念。

因为这个艺术概念在中国传统里面从《后汉书》中早就有提到“艺术”这个完整的概念,包括相关的艺术列传,它把当时的医术、巫术等都放在“艺术”这里面进行探讨的。

而今天我们实际上是把这些逐渐地剥离出去了,注重的是视觉、听觉这方面的形态,也正是我们所称之为的艺术形态。

艺术理论和艺术史论的区别

艺术理论和艺术史论的区别

艺术理论和艺术史论的区别网友评论:在国内的话艺术史专业和艺术理论专业没有区别,因为艺术史的学习和研究方式有一条最基本的就是史论结合,所以这两方面是不可能分开的。

而从实际的院校专业设置上也是如此,一般会把艺术史类专业与艺术管理分开,据我所知天美、央美、川美都是这么来分的。

近年来国内艺术史论系一般都成为艺术与人文学院,以前有的叫做美术学(更偏向于师范类),现在的美术学应该是师范类。

人文学院内一边会划分各个方向,比如中、西美术史、文物鉴定、书画修复、视觉文化研究艺术管理的话更偏向于市场、艺术产业、艺术策展如果说视觉文化研究更像是艺术理论专业的话,学习方式上还是与学艺术史没什么区别。

国外的艺术史类专业一般设在综合类大学的人文学院里较多,以美国为例,基本上人文学院都有艺术史专业,不像中国一般都存在于美术学院。

艺术史作为一个跨学科性很强的专业,不仅限于艺术范畴,而是一个综合了文史哲,并与社会学、人类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政治哲学、文化研究等等学科有所关联的一门学科。

而设立在美术学院的艺术史论专业又缺乏艺术动手的实践,在人文研究方面的训练也显得薄弱。

我觉得还是国外的设置较为科学。

考研的话,中央美术学院当然算实力强大的,其他各院校也有各自特点,根据个人综合考虑吧。

毕竟北京吸霾也是折寿啊。

网友评论:完全不一样的专业,艺术史说到底还是史论,艺术学理论包括艺术门类学、美学、批评、民俗以及艺术与其他学科交叉等等。

艺术史论的话除了清北之外,各大美院都是比较强势的,艺术学理论则是北大和东南比较强势。

网友评论:这两个专业的区别,我建议你看看官方的学科设置的内容。

要详说,还挺复杂的。

简单粗暴讲的话,顾名思义,艺术史会比较偏考据、梳理。

而艺术理论专业会偏艺术学。

二者其实也有很高的重合。

网友评论:现在美术史属于艺术学理论,艺术学理论还包括音乐史戏剧史等。

艺术学理论最好的是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北大及中国艺术研究院、南师大等,看你个人的喜好以及导师研究方向合不合适,可以找一下这些学校这两年的招生目录,然后找本校研究生了解一下也许心里就有答案了,加油~网友评论:我是艺术史论在读,你说的这三个专业在我们学校都算是人文学院的。

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析

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析

艺术哲学与艺术史的关系探析一、艺术哲学、艺术史与艺术学之间的关系艺术史是使用相关的历史文献与实证材料,对各个时期的艺术创作、艺术思潮实行分析,从而得出艺术发展大致走向的一门学科。

我们对艺术史的理解会涉及到一些历史、民族、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艺术史的“事件”是艺术家生平、艺术学运动的形成、艺术技巧的进步以及与之存有相关的社会、政治、文化等情况。

艺术史家必须将其连接成相继的“事件”,讲述一个首尾贯穿的人类伟大的视觉经验和由此而创造的种种视觉形成的故事。

艺术史从纵向方面看(按朝代划分),可分为通史和断代史。

如世界艺术史、中国艺术史是通史;20世纪艺术史、原始艺术史则是断代史。

艺术史从横向方面看,可分为民族艺术史、门类艺术史和专题艺术史(按文化形态划分),如中国艺术史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先秦到西汉,从东汉到唐(贵族文化),秦汉到清(平民文化)。

因为第二种划分要做的不但仅是整理各个朝代的资料,还需要对每个时期的风格特征实行归纳总结提炼,所以,第二种划分在揭示艺术问题上更容易深入,在划分上也更合理。

二、艺术哲学对艺术史的影响因为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从夏商周至今日的艺术史总是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艺术哲学的任务是为了从艺术史中整理出最核心的问题,上升到哲学范畴。

之后,通过哲学理论来指引某个阶段的艺术史。

从广义上来看,艺术史涉及到艺术品的时间、作者及当时的文化环境,却很少触及到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

艺术史家是站在时空的立场上审视艺术作品,选出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品去填满历史,协助成千上万的艺术品对号入座正是历史学家的任务,而一旦历史家们抛开表面的历史现象试图对艺术品实行剖析,就会发现除了历史这个实证性的标记外(艺术品年代、地点、艺术家),他们绝大多数缺乏对艺术品本身价值的注重。

哲学家用独特的思维方式将艺术史中存有的现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寻找艺术的真谛。

唐代张彦远撰写的《历代名画记》,全书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卷至第三卷,主要是画论、技法、鉴定、收藏这类关于艺术本质的研究;第四卷至第十卷,主要是画家史传的研究。

艺术史学学科指南解读艺术作品与探索艺术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艺术史学学科指南解读艺术作品与探索艺术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艺术史学学科指南解读艺术作品与探索艺术发展的理论与方法艺术史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作品和艺术发展方式的学科,它通过解读艺术作品和探索艺术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揭示艺术的内在意义和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

本文将介绍艺术史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研究领域以及探索艺术作品和发展的理论与方法。

一、艺术史学的基本概念艺术史学是一门研究艺术作品及其发展的学科,它关注艺术的历史、风格、技巧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艺术作品是艺术史学中的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可以了解到艺术家的创作意图、艺术作品的内在表达以及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二、艺术史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 艺术作品的解读艺术史学通过对艺术作品的解读,揭示作品中所蕴含的艺术家的思想、情感以及对社会、历史的回应等。

通过深入研究作品的艺术形式、符号和主题等方面,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艺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2. 艺术发展的历史研究艺术史学也致力于研究艺术的发展历史,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形式、技巧和思潮的分析,可以揭示艺术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规律。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读艺术作品以及不同艺术时期的特点和意义。

3. 艺术理论的探索艺术史学还包括对艺术理论的探索,它研究艺术的创作理念、审美观念以及对艺术作品的评价标准等方面。

通过对艺术理论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艺术作品,并促进艺术的发展和创新。

三、探索艺术作品的理论与方法1. 形式分析形式分析是研究艺术作品的一种常见方法。

它通过对作品中的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要素的分析,揭示作品的视觉效果和艺术表达方式。

通过形式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

2. 语境分析语境分析是一种关注艺术作品与周围环境、历史背景、文化背景等因素的方法。

通过对作品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以及艺术家的个人经历等方面的研究,可以揭示作品内涵的更深层次意义。

3. 比较研究比较研究是通过对不同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比,寻找它们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方法。

山东省考研美术学复习资料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重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美术学复习资料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重点解析

山东省考研美术学复习资料艺术理论与艺术史重点解析艺术理论与艺术史是美术学考研中的重要考点之一。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对于这两个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掌握都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解析山东省考研美术学复习资料中的艺术理论与艺术史,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考试。

一、艺术理论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艺术理论是美术学的基础理论,它包括了艺术的定义、类型、分类等一系列的学术观点和理论体系。

对于考研考生来说,艺术理论的学习能够帮助他们从更高的角度去理解艺术作品,并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和评价。

在学习艺术理论的过程中,考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系统学习:首先需要全面了解艺术理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精神,再逐步深入学习各种不同类型和分类的艺术理论。

2.阅读经典著作:阅读艺术理论的经典著作对于加深理解和拓宽思路都有很大的帮助。

3.辩证思维:艺术理论中常常存在着争议和不同的学派观点,考生应该具备辩证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并进行批判性思考。

二、艺术史的重要性及学习方法艺术史是美术学考研中另一个重要的考点,它涉及了人类艺术发展的全过程,包括了艺术风格、艺术家、艺术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学习艺术史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为其写作论文和参与讨论提供了基础。

艺术史的学习方法如下:1.时间线索:建立一个清晰的时间线索,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发展脉络,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2.重要人物与作品:重点掌握各个时期的重要艺术家和他们的代表作品,对于理解艺术风格和发展方向非常重要。

3.理论结合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作品相结合,观察和比较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从而加深对艺术史的理解。

三、考研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在考研复习中,除了掌握艺术理论和艺术史重点知识之外,还需注意以下问题:1.注重实践:除了掌握理论知识,考生还应该注重实践操作,通过画画、设计等方式进一步理解和体验艺术。

2.思辨能力培养:艺术学考研中常常需要进行论述和批判性思考,因此需要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

艺术史和艺术思想史

艺术史和艺术思想史

艺术史和艺术思想史艺术史和艺术思想史是对人类艺术创作和思想发展过程的研究和追溯。

艺术史主要关注作品的形式、风格和技术,而艺术思想史则探讨艺术家的意图、观念和哲学思想。

两者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艺术文化。

一、艺术史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艺术史以考古学、文献学和美学等学科为基础,通过对艺术作品的研究和分类,分析其风格、主题和传承关系。

艺术史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绘画、雕塑、建筑、音乐、舞蹈等各个艺术门类。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的艺术作品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演变。

艺术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作品的风格与流派:艺术作品的风格是指其中的形式、技巧和表现手法。

流派则指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并具有独特特征的艺术家群体或艺术风格。

2.艺术家的生平与艺术观念:通过对艺术家的生平和艺术观念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作品的背后故事和内在意义。

3.艺术作品的传承与影响:艺术作品的传承与影响是指一代艺术家对前人作品的影响和后人对其的继承与再创造。

二、艺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和内容艺术思想史是对艺术家个体思想的研究,从中可以发现和理解艺术家内心的追求、观念和哲学思想,揭示艺术作品的深层内涵。

艺术思想史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对艺术家的个人笔记、日记和书信的文本研究,对其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的深入了解,以及对相关哲学思潮和艺术理论的分析。

艺术思想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艺术家对于创作目的和意义的思考: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寻求的目的与意义是他们艺术思想的核心。

2.艺术家的审美观与艺术追求:通过对艺术家的审美观与艺术追求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理解其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3.艺术与社会、政治和文化的关系:艺术家所处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对其思想的形成和作品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艺术思想史通过探索这种关系,可以揭示艺术与社会互动的历史过程。

三、艺术史与艺术思想史的关系艺术史和艺术思想史在研究内容和方法上存在较大的区别,但两者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艺术史学与艺术学理论的学理关系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11年升为十三大学科门类的艺术学,共设5个一级学科。

其中为原来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升为一级学科后改为现在的学科名称“艺术学理论”(01301)。

早在1994年东南大学(南京)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艺术学系,1996年东南大学、河北大学、厦门大学等建立了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士点。

1998年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二级学科“艺术学”博士点,也是当时全国唯一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博士点。

一、艺术学理论本身是什么
早在20世纪末“艺术学”学科主要创建人之一的张道一教授,在《应该建立“艺术学”》中就明确指出:“艺术学则是研究艺术实践、艺术现象和艺术规律的专门学问,它是带有理论性和学术性的,成为有系统知识的人文学科。

”并指出如果不建立“艺术学”,必然就“对艺术进行宏观的、综合的、整体的研究,就无法定位……(其严重性是的特征为经;各种各类、各式各样、五花八的艺术为纬。

具体的某种艺术只能说明
具体的某个问题,不能说明艺术的整个问题,只有研究、认识、理解了艺术的整体,才能把握住艺术的整个特点。

很明显,艺术学的任务,是用‘经’线将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曲艺和杂技等专研究的‘纬’线织在一起。

也就是说,具体的艺术各有特点,通过理论的抽象将它们联系起来,便可找出一些人文的共性。

”并再次提出了“艺术学”的研究对象和目的: 艺术,旁及其他多门艺术门类。

也就是说,从事艺术学理论研究,要求研究者成为艺术内的“通才”。

有学者己经指出:“只有精通某种艺术门类,以此为根基,才能通过相邻艺术门类的比较研究逐步做到触类旁通,跳出门类的局限,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发展中的规律性问题,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打通’。

当然,这绝不是仅仅读‘艺术概论’所能获得的浮于表而的‘打通’,而是深入研究之后的真正的打通。

要深入研究,就得“亲口尝一尝梨子的味道”—参与艺术创作实践活动。

没有艺术实践的人,给他“三原色”,他也调不出美丽的色彩,画不出绘画作品来的。

目前教育部艺术学科委员会对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下设的只有“艺术史论”一个方向或二级学科,这就是涉及我们今天要讨论的“艺术史”的问题,也涉
及研究者的能力问题。

过去的艺术史严格来讲不是我们探讨的“艺术史”形状,多是美术史,或者是“拼盘”的艺术史。

我们这里探讨的艺术史,是建立在艺术学理论基础上的艺术史,内在逻辑结构应该与艺术学理论是一致的。

二、艺术学理论框架下的艺术史
“艺术史”是“基于艺术学理论的中国艺术史方法研究”这个课题为逻辑前提的。

这是我们上而为什么首先探讨“艺术学理论”这门学科问题的原因,也是我们探讨“艺术史”与“艺术学理论”学理关系的基础和起点。

同时需特别强调的是,西方“艺术史”的观念和内涵与中国当下确立的“艺术史”观念和内涵是有很大区别的。

西方艺术史在21世纪以前都指的是“造型艺术”,即绘画、雕塑和建筑。

这种观念和内涵从老普林尼(Pliny the Elder 23-79)《博物志》的提及,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乔尔乔·瓦萨里(Giorgio Vasari) 1511-1574)的《意大利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艺苑名人传》得到了确立。

瓦萨里的这部评论性传记著作,针对的就是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家及其作品评传。

因此绘画、雕塑和建筑成为西方艺术的全部内容,从此以后的西方艺术史撰写的就是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历史。

音乐以及其他门类细、“意在笔先,画尽意在”(张彦远)的艺术主
张。

在中国文人画里强调的是“气韵生动”(谢赫、师造化”(姚最、“万类由心”(朱景彭、“中得心源”(张藻)、存目想,神领意造”(沈括),这些主张和画学思想,与“心”不可分割。

由此文人艺术是心画,是心的艺术,故此呈现出来的是“视觉心像”。

心像、心画都说明了文人画的最高理想是对“意境”的追求和认可。

由此我们看到了一个逻辑结构的形成路径,即“实用一礼仪一教化一表意一意境”。

这个结构的每一次转换或变迁,都是艺术“精神”之变动所在。

上而我们从“史料,架”和“结构”三个方而的探讨中,可以看到呈现出的(中国)艺术史的基本形状,同时艺术史的形状与艺术学理论的内在学理显示它的一致性。

结语
艺术史建立的基础是艺术学理论,它必须与艺术学理论在学理上构成一致。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说它基于艺术学理论的艺术史的原因,它既不是“门类”的艺术史,也不是“拼盘史”的艺术史。

艺术学理论是一门宏观的、综合的和整体的研究艺术规律和艺术原理的一级学科,它是上位艺术概念的艺术学理论。

所谓上位艺术概念就是包含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戏曲、电影、电视、设计、曲艺等处于下位概念的各艺
术门类。

基于艺术学理论的艺术史也是一个上位艺术概念的艺术史,它包含了下位概念的各艺术门类的史料,经过“汇通”或“打通”这些史料,重新整合为复数史料,并按照我们所探讨的框架和结构来描述这些史料之间的关联,并寻求其联系和共同规律。

作为宏观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史,它的史学材料是整合复数的。

它的框架和结构是我们探讨了两个史学路径模式:一个路径模式是按照类型提出,一个是按照演变逻辑提出。

这两个史学路径模式,是否是较为理想和较为有效的模式,也可以再做深入研究和探讨。

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两个路径模式综合为一个模式,至于是否更为有效也可以再做探讨和研究。

总之,艺术学升为13大学科类别,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创立,给艺术史学提出了新的创建机遇和要求,对艺术史的建立与研究,以及创立研究的方法与理论模式,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史学任务和艺术学理论的长期课题。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