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
精神分析主流五大学派

精神分析主流五大学派写此文的目的是用简洁的纲目做科普。
想把精神分析这个人人都知道的,神乎其神的概念简洁条理化,特别是经常用的精神分析五大学派,让大家对它有一个明晰的认知。
因为一百年来精神分析的人物众多,学界说法也多,我又是个粗线条的人,所以定会挂一漏万。
我们先把精神分析五个主要学派列出来。
一.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classical psychoanalysis二.沙利文,埃里克森等的自我心理学-Egopsychology三.克莱茵和费尔贝恩的客体关系-object-relations theory四.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 Self Psychology五. Stolorow和Atwood的主体间性心理治疗-The intersubjectivity psychotherapy这五个学派也被统称为心理动力学。
后四个称为现代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好像是说种庄稼的事,人就是一粒种子,自我心理学讲得是种子本身的生命本能,如发芽成长(好像人成长)的本能。
客体关系讲的是种子成长的土壤和环境问题,比如土好不好,有营养还是有害的土壤,阳光如何。
自体心理学说的是种子在土壤和环境中,被影响的成长问题。
而最新的主体间性治疗理论却全面阐述了以上的问题,它是精神分析过去四个学派的概括总结,它可能意味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大结局。
一、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奥地利犹太人,约在1897年开始创立了精神分析这个理论,1902 年发展成心理分析学。
他的学生阿德勒、荣格等发展了它,后又与他分道扬镳,现在它被称为经典精神分析。
他是精神病医师,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
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精神病理学》,《精神分析引论》,《图腾与禁忌》,《精神分析引论新编》等。
理论贡献:1.对人类潜意识心理过程的揭示2.人格结构理论:a,本我-性欲望驱动,按照快乐原则行动。
b,自我-社会经验积累的理性或正确的判断,它按照现实原则行动。
什么是人格

什么是人格?答案要点: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的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
是心理学家用来界自己从事研究的某一个范围,反映了心理学家从不同的侧面对人格系统所作的描述。
2、简述艾里克森的心理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答案要点:(1)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0-1岁)(2)自自主对害羞和疑虑(1-3岁)(3)主动对内疚(3-5岁)(4)勤奋对自卑(5-1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6)亲密对孤独(20~24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整合对失望(65岁以后)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1、试比较古典精神分析和新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
答案要点:1)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继承:第一,保留无意识概念,把它作为行为的关键决定因素;第二,同意童年早期经历影响人格的发展;第三,接受佛洛伊德的防御机制、梦的解释等概念。
(2)新精神分析对经典精神分析的发展第一,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及其整合与调节功能。
第二,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对人格的重大影响。
第三,重传统研究方法与实验法的结合。
第四,强调对儿童早期经验的观察与研究。
第五,人性善观。
2、阐述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答案要点:(1)精神层次理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2)人格结构理论:本我;自我;超我(3)性本能理论:里比多;性欲发展阶段(4)对弗洛伊德人格理论的评价1、叙述与评价非言语交往的主要渠道2、叙述与评价荣格的人格类型学说3、叙述与评价艾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三、论述题(每题30分)1、论述你对人格形成及发展过程的理解2、论述认知不协调的机制以及态度转变的策略什么是效度?常见效度有哪些类型?请对每一种效度类型加以说明。
什么是效度?常见效度有哪些类型?请对每一种效度类型加以说明。
答:(1)效度指一个测验或量具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
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完整版)

题目:人格心理学三大流派知识归纳(吐血整理版)自1879年科学心理学诞生至今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西方出现过许多有影响的心理学流派,比如精神分析流派、行为主义、人本主义、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
本学期我学习了人格心理学,于是在普通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心理学专业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学习和掌握。
通过归纳整理,相信我对这些理论知识又会有新的认知。
NO.1 三大流派之精神分析一、古典精神分析(一)、精神分析的起源弗洛伊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立了科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人格心理学体系即:精神分析。
要认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起源,还是要从他的生平、思想渊源和社会背景等方面去分析。
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人,其父亲是犹太商人。
他先后从事生物解剖学、生理学、医学、心理学等的研究。
对神经症和精神病人的研究是他的终生事业,弗洛伊德学习了催眠术,学习了布雷尔的“谈话疗法”,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自由联想法”。
自由联想法是精神分析的基本治疗方法,它不仅治愈了难以计数的神经症患者,而且帮助弗洛伊德发现了人类精神深处的奥秘。
他发表的《关于癔症的研究》(歇斯底里症研究1895)标志着精神分析运动的正式起点。
后来出版的《梦的解析》,它不仅是一本普通的论梦之作,而是一本关于精神分析的系统理论著作,以及再后来的《日常生活的心理病理学》、《性学三论》、《精神分析引论》等都为后人研究心理学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人格结构作为人格理论中的精神动力学派的奠基人,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人格结构的动力性质。
早期,弗洛伊德主张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精神世界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
1、意识:人格的表层部分。
由人能随意想到、清楚觉察到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逻辑性、时空规定性和现实性。
2、前意识:人格的中层部分。
由可再现、回忆起来的主观经验组成。
具有检验作用。
检察官的工作。
3、无意识:人格的深层部分。
新精神分析对古典精神分析的修改与发展

作者: 姚方方
作者机构: 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天津300071
出版物刊名: 宁夏社会科学
页码: 58-61页
主题词: 新精神分析;古典精神分析;马克思主义;修改;发展
摘要:在古典精神分析遭到众多批评和质疑而趋向没落之际,新精神分析保存了古典精神分析的部分概念与理论,同时又对它的某些核心思想及理论进行了反思和修改,从更广阔深入的视角发展了这一理论。
文章试从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吸收和借鉴、向社会文化因素的转向、对主体性和主观性的强调等三方面加以阐述,并对新精粹分析的地位和研究提出一些看法。
大学《人格心理学》试题含答案(二)

大学《人格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51、柏拉图认为人的本性即是灵魂,灵魂是有三部分组成,即_____、_____和_____。
52、_____是让病人自由想象,不加任何的限制,让他或她在自己的回想中自我暴露症结所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53、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两种基本的本能是_____和_____。
54、弗洛伊德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生殖期。
55、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制作原则有_____、_____、把思想观念转换为视觉形象和_____。
56、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卡丁纳等57、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共同点是_____。
58、阿德勒认为,_____是推动每个人去获取成就的主要推动力,人生的主导动机就是_____。
59、阿德勒提出理解个人生活风格的三条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和_____。
60、_____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
61、_____是指把自己所不能接受的冲动、欲望和理想转移到别人和其他对象身上。
62、巴甫洛夫和桑代克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理论分别是_____和_____。
63、斯金纳利用_____来研究人类的学习。
64、_____是指撤消正强化物或者呈现负强化使得某一操作行为的概率下降。
65、撤消某一刺激物,使得某一行为反应的概率增加是_____。
66、斯金纳根据强化的时间间隔和频率把强化分为两类:_____和_____。
67、观察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
68、马斯洛的主要理论是_____和_____。
69、尊重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_____和_____。
70、_____冲突是指一个人人必须在两个否定目标中选择其一,即同时面对的两个目标都只能诱发回避趋向时所发出的冲突。
71、_____是指行为者认为某种行为多带来的强化结果或者强化物的相对价值的大小。
心理学理论教材——人格心理学第三章 新精神分析人格的理论

32
2、早期记忆
人追求优越的方式主要来自于童年的 经验。儿童在4-5岁时就形成其生活风 格。
由于儿童所处的家庭、生活条件及周 围的社会环境不同,儿童便会形成不同 的生活风格
3、潜意识梦境
2021/7/3
33
3、生活风格的类型
根据社会兴趣的程度分类
1、统治--支配型 2、索取--支配型 3、躲避型 4、社会有益型
五岁时,因得了肺炎,痊愈后决定当医生。求 学时成绩平平,数学成绩极差,然因父亲不断 地支持、鼓励,他终成班上数学最好的学生。
2021/7/3
13
1895年进入维也那大学取得医学博士学位, 初为一眼科医师,他特别注意身体器官的 自卑,认为它是驱使个人采取行动的真正 动力。后转向精神病学,1902年因读了佛 氏「梦的解析」而深受感动,曾追随弗洛伊 德探讨神经症问题,1902年他参加弗洛伊 德周三讨论会,是当时精神分析学派的核 心成员之一。1910年任维也纳精神分析学 会主席。
2021/7/3
5
5、精神分析的内部分歧:
弗洛依德,既是一位严肃的科学家,又 是一位专权的领导人。他十分专制,决不 允许学生对他的学说提出异议,否则,轻 则痛责,重则驱逐门外、憎恨终生。为此, 他的一些得意门生如阿德勒、荣格、奥 托·兰克等纷纷出走,各自创立了自己的 学派。 这又为霍妮、沙利文等人创建新 精神分析学派树立了榜样。
末生儿有强烈的自卑感,他们往往缺乏创 造力。
2021/7/3
31
d. 备受保护的独子(女):
由於父母将希望全摆在唯一的孩子身上, 所以有时他会变得依赖,由於他常是众人 注目的焦点,所以他很容易觉得自己真得 大有价值,当他不再成为众人注意的焦点 时,他的人生态度便很容易发生错误.
新精神分析(1)

新精神分析(1)随着精神医学的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精神分析到如今的“新精神分析”,人们对于心理疾病的治疗、观念和方法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所谓“新精神分析”,就是相对于传统精神分析来说,更注重个体差异,更强调心理治疗的实效性,更加关注多学科的跨界合作等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新精神分析”的相关内容。
一、新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新精神分析认为人的心理等于现实经验加上无意识的潜意识体验。
人的潜意识中具有情感和体验,通过分析这些情感和体验,可以帮助患者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在新精神分析中,还强调了人格的发展和变化过程,即人格的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对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新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新精神分析一般采用快速的、短期的心理治疗方法,以期缩短治疗时间、提高疗效。
在新精神分析中,治疗师会采用各种不同的技术和方法,例如:“自我心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情境疗法”等等,以帮助患者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改变不合理和消极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提高自我意识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三、新精神分析的跨界合作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新精神分析”也强调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以便更好地治疗患者。
例如,治疗师与医生、社工、心理学家、药物医师、健康教育师等不同专业的人进行合作,以全面地理解和解决患者的问题。
四、新精神分析的适应症“新精神分析”适用于各种心理障碍,例如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人格障碍等等,同时也可以用于预防和促进心理健康,例如帮助人们减轻工作压力、改善婚姻关系等。
总之,“新精神分析”是一种综合性的心理治疗方法,不仅关注个体差异,而且注重心理治疗的实效性、多学科的跨界合作,已经成为现代精神医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新精神分析

新精神分析(转)一、从古典的精神分析到新精神分析(一)新精神分析产生的历史背景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各国,随之又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神经病的发病率大大提高。
患者的病因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各种复杂的因素,其中以经济因素尤为突出,已非泛性论所能解释。
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学科都逐渐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精神病治疗方面,也注意到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深信与患者的交互影响的重要性。
在此情况下,精神分析由里比多说演进为了文化说。
(二)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新精神分析的特点是强调精神病病因学的社会因素,重视文化因素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1、新精神分析学家否定里比多或性的重要性而代之以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因素。
2、新精神分析学家重视发生法,研究发展心理学。
3、新精神分析学家倾向于性善论,而不同于弗洛伊德所认为的潜意识里装着的是不可告人的欲望。
二、沙利文及其心理学理论沙利文(1892-1949),第一个文化派精神分析理论家,主要著作有《现代精神病概念》。
他非常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其精神分析理论又叫人间关系理论。
(一)人格学说沙利文认为人格是那些经常发生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相对持久的行为模型,它们能表明人的生活特性。
即人格是一个中间变量,从一个人与其他的人和物有关的行为中推论而得,一个人的人格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存在。
他主张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包括了心理关系。
沙利文把一个人从婴儿到成年分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前青年期、成人早期和成人后期这六个阶段,认为每一阶段的年龄大约与某一成熟程度相当。
成熟很重要,因为它能使个人觉察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各个方面并能给予应付。
在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生理成熟与社会认可之间产生矛盾冲突可以引起焦虑、倒退和自我中心的人格。
他的人格发展已证实有三个过程:动能、人格化和认知过程。
动能代表一种相对持久的模型,这些模型是有机体在体验自己生存时出现的,可用以了解人对人的行为的有意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
较
古典精神分析与新精神分析的比较
古典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指的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他的早期的
理论是以无意识为核心的人格结构论。
认为人格中有两大系统,一是
无意识系统;另一是前意识系统(它包括意识)。
前意识的主要作
———」用是检查作用,即不许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创伤性经验、
不良情感,
-I 以及为社会道德所不容的原始欲望和本能冲动进入意识领域,而把它
—— - □ 们压制在无意识之中,使意识和无意识完
全隔离。
人格结构的深层部分是无意识,弗洛伊德把它定义为不曾在意
识中出现的心理活动和曾是意识的但已受压抑的心理活动。
这个部分的
主要成分是原始的冲动和各种本能、通过种族遗传得到的人类早期经验
以及个人遗忘了的童
年时期的经验和创伤性经验、不合伦理的各种欲望和感情等。
弗洛伊德
非常强调无意识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地位,认为无意识的重要性远远
超过意识和前意识。
后期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三部分:本我、自
我、超我。
本我与二部人格说中的无意识概念接近,但不完全等同。
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作用。
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以性心理为主线。
以性心理发展来划分人格发展的阶段。
他所用的研究方法有自由联想法、梦的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分析、幽默。
他的研究资料来源于对病态人格的心理分析。
新精神分析是在弗洛伊德古典精神分析的基础上演化出来的一个新的理论流派。
代表人物有阿德勒、埃里克森、霍尼、弗洛姆等人。
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
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向正常
人。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析法,发菜了投射等心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新精神分析不再一味强调性本能的作用,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发展的影响。
从弗洛伊德的本我转向自我。
研究对象从非常态转向正常人。
在研究方法上也有所突破,该学派开创了儿童精神分析方法和心理历史学分析法,发现了投射等心理测量的方法,并引进了文化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和跨文化研究方法等。
新精神分析在作了一些不同的解释的情况下,仍保留了弗洛伊德学说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如潜意识动机作用,压抑和抵抗,精神决定论,移情作用,以及自由联想法等。
新精神分析学家在各自理论中提出的如基本焦虑,原始恐惧,逃出自由等概念,尽管名称有所不同,但归根结底,仍然是潜意识的驱力和先天潜能在起主要作用,不过表现于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中而已。
一些从西欧,特别是从德国移居美国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理论家,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在医疗实践和理论探讨中,开始背离了正统的精神分析路线。
他们反对
S.弗洛伊德学说中的本能论,抛弃了里比多(即性力)的概念和人格
结构说,把文化、社会条件和人际关系等因素提到了精神分析的人格理论和治疗原则的首位,逐渐形成了新精神分析派。
这一派的主要代
表有H.S•沙利文、K.霍妮、E.弗罗姆等人。
沙利文强调的是人这个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的人际关系。
他认为人格不是别的,乃是一个人在以一定文化为背景的人际关系中一种日
趋完善的相对持久的模型或完形。
他为了与带有先天性驱力的自我概念相区别,提出了动能一词,包括在自我系统中的各种动能和次动能代表着心理过程的相对持久模型。
个人从童年起,在涉及自身生存的时刻,动能就加紧活动,执行着防御机制的功能,缓解情绪上的困难,防止焦虑的产生。
沙利文很重视人格发展中的认知过程,即不同年龄儿童在文化环境中习得的应付各种符号化的实际能力,区分出几种经验模式,并特别强调语言的共同有效性在人格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沙利文认为一个人在童年的人际关系中,如果经常遇到成人的不赞许或谴责,就会因其生理需要和安全受到社会环境的压力而产生焦虑,严重的焦虑可以导致精神分裂而产生精神神经病。
他还主张在治疗精神神经病时,分析者应创造一种自己积极参与其中的双边情境,尊重患者,设法恢复患者的潜意识中人际关系的安全感。
沙利文企图将精神病学与其他各种学科构成一种知识统一体。
他的理论反映了美国现代实证论和实用主义的哲学思潮,也表现了美国当时心理学中的折衷主义倾向
霍妮从更广泛的社会联系中来探讨人格的形成和精神神经病的病因问题。
她的理论的中心概念是基本焦虑,她认为人出生后就处于一个充满潜在敌意的世界之中,双亲对儿童的不良态度和行为会引起儿童的基本焦虑,因此家庭环境决定着儿童对社会的反应方式,从而决定着他的性格结构和人格发展。
儿童为了克服孤独和不安之感,就在行为中采取种种防御策略。
这些策略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人格的固定部分,即精神神
经病需要。
霍妮列举出10种精神神经病需要,并将它们归结为3种指向性活动或“精神神经病倾向”,即走向人们、反对人们和离开人们。
这3种倾向都不足以对付现实,而且由于互相抵触而引起所谓基本冲突,循环往复,反而使精神神经病更趋严重。
她还提出一个“理想化自我意象”的概念,认为理想的自我与真正的自我之间的矛盾,是导致精神神经病的主因。
霍妮认为精神分析的治疗目的在于使患者能意识到自己的当前倾向和冲突,精神神经病的治愈不一定要追溯到幼儿期被压抑的欲望。
霍妮在揭示精神神经病患者的社会制约性时,指出了“西方文明”中存在的剥削关系和竞争现象,严重地妨碍了人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和弊端。
弗罗姆的理论充满了社会哲学的色彩。
他把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等方面密切结合起来,强调社会中大的切面对人格的影响。
弗罗姆是从社会发展的过程来考察现代人的性格形成的。
他认为人类从原始社会,经过中世纪封建社会直到资本主义社会,获得了更多的自由。
但由于面临现代社会中冷酷竞争的现实,反而产生孤寂和恐惧之感,因此现代人的主要动机是逃出自由。
他认为个人逃出资本主义社会是“积极的自由”,但不可能实现,于是只得转而寻求“消极的自由”,即将孤寂不安之感压抑到潜意识之中,结果变成了强迫性观念和行为,神经病即由此而生。
弗罗姆认为人能获得安全的社会制度有两种:一种是权威主义,一种是人本主义。
他讨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们应付孤独感的各种机制,称之为性格的动力倾向性。
其中接纳、剥削、贮藏和市场4种倾向性都是人格的病态表现,只有一种生产倾向性才是
常态的、健康的表现。
根据讨论的结果,弗罗姆企盼的不是革命,而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人本主义社会的乌托邦。
弗罗姆的理论多少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但他得出了只有改变个人的病态心理才能改变病态社会的错误结论。
从继承上来看,新精神分析是以古典精神分析为基础,延续了一些
概念,如"潜意识"、人格结构的三段论、在人格发展问题上划分不同阶段进行研究、重视早期经验等,研究方法也不够严谨.从整体上看,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思想和古典学派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
从发展上来看,新精神分析更注重社会文化因素对人格的影响,弱
化了弗洛伊德的泛性论,如阿德勒提出"自卑感及补偿"作为人格的动力;人格结构上新精神分析学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不是依附于本我;新精神分析学派还赋予人性更多积极的特征,认为性本善;另外新精神分析学派不把儿童的早期经验作为人格的决定性因素,认为人格是持续发展的.
总之,新精神分析学派是在弗洛伊德构建的理论的基础之上派生出来的,很大程度上受其理论的影响,虽然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论,但是其基本观点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仍未完全摆脱生物化思潮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