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禁例
归真讲伤寒:桂枝汤

归真讲伤寒:桂枝汤今天我们接着来讲桂枝汤。
桂枝汤是伤寒论第一方,我们会讲的细一些,后面的药方大家就可以以此类推了。
桂枝汤方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右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歠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之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上次我们讲了桂枝,桂枝是强心阳、通血脉用的。
有同学问,说,老师,我不会分析药性怎么办呢?不能所有的药都让老师给我们分析一遍呀。
我们讲格物致知,之前我们说过,致知其实还在格物之先,要先能明了宇宙生成之理,万物变化之道,天地之所由生,万物之所以成,然后才能去格物,否则即便去推理,也往往会出现偏差。
所以大家要先去培养中医和道学的思维方式。
不过大家不会去格物也没有关系,因为我们的古人都已经把药性给我们总结好了,大家只要去看书就可以了。
就像我们吃的东西,大家不需要再去尝百草、辨谷物,看其有毒无毒,能否食用,是否平和,而只需要按照前人留下的经验,去种植五谷食用即可。
我们所种植,所吃的东西,都是古人已经帮我们筛选好了的,是最养人的。
所以我们说,开物成务,前人居功至伟,值得我们累世去祭祀。
不光谷物是如此,在中医方面来说,前人给我们留下了人体的使用手册,记录长生久视之道,标绘经络穴位之所在,辨别百草药性之所长,这些便是医中之圣人。
我们对药性的使用,以神农本草经记载为准,大家在需要了解一味药的药性时,可以首先参考神农本草经。
我们看神农本草经中对桂枝的记载。
牡桂味辛,温。
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
利关节,补中益气。
久服通神,轻身,不老。
神农本草经很多人说看不懂,里面列举了很多证状,不知道其主治的究竟是什么。
《桂枝汤禁例》

✓ 如果误用桂枝汤,会有何副作用?
辛温——助热
✓ 味举甘酒—客—为助例湿,泛指湿热湿壅热滞内更蕴甚者禁用桂胃气枝上汤逆,呕里吐蕴 湿热者,或为患有湿热之证,或素有内蕴湿热, 自不当以病人嗜酒与否辨证。
✓ 倘若里蕴湿热之人患太阳病必须汗法以解表,可 首选辛凉透表之品。(或佐化湿)
2、桂枝汤禁例
【原文】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
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 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19)
编辑ppt
【词解】 ✓ 解肌:指解肌祛风,为发汗之缓剂。尤在
泾:“解肌,解散肌表之邪,与麻黄之发 汗不同。” ✓ 识:间志。记住之意。 ✓ 酒客:平素嗜酒的人。
编辑ppt
• 19条:
• 何以毒热壅盛者会误用桂枝汤?
发热
热毒壅盛
多汗 身痛
桂枝下咽, 阳盛则毙
• 误用桂枝汤出现什么副作用?
本素体热毒壅盛
桂枝汤辛温助热, 发汗伤津
胃气上逆 呕吐
内热炽盛,灼伤阳络,迫血 妄行编辑,ppt 吐血,咯血或咳血
归纳桂枝四禁:
➢(16)――禁用于伤寒表实证 ➢(17)――禁用于素有湿热者 ➢(19)――禁用于内热炽盛者 ➢(15)――禁用于表邪已内陷
编辑ppt
【提要】 ✓桂枝汤使用禁忌:
太阳伤寒禁用; 湿热内蕴者禁用; 里热壅盛者禁用;
编辑ppt
【讨论】 • 16条: ✓发热汗不出脉紧——太阳伤寒表实 ✓桂枝汤——①太阳中风表虚,解肌祛风,
调和营卫; ②发汗力小,养正力大,无启 闭发汗之力; ③芍药酸敛阴柔,加重表邪闭 郁程度;
桂枝汤,七例医案

桂枝汤,七例医案桂枝汤,古代医案七例1 李士材医案:治吴君明,伤寒六日,澹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
众议承气汤下之。
士材诊其脉浮而大,因思仲景日:“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
”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
众皆咋舌,以澹语狂笑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
李曰:汗多神昏,故发澹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耳。
遂违众用之,及夜而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
故病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论;此头痛有汗,故可有桂枝汤。
若是无汗,谁敢用桂枝汤。
(下条衄后,是卫气已泄,故可用桂枝汤,通经解经,以泄营郁,泄营即是泄卫郁,或营卫互根之理)表解则愈。
汗出则便燥。
汗止则津液下润,大便自通。
附;太阳二十三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太阳已入阳明)。
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此麻黄证)。
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注解,头痛有热太阳证,不大便六七日阳明证,太阳病已入阳明,故可与大承气。
重点其小便清者,知病不在里,仍在表也,也就是不在阳明,仍在太阳,当须发汗,此麻黄汤证,以解表寒,发太阳则病解。
若没发汗而头痛者,必衄,衄者是皮毛不开,卫气上泄,气动而血衄,故见衄血而卫气外泄也。
衄血卫泄,故可以桂枝汤,通肌解肌,凉血熄风。
桂枝汤,通经解肌,泻其营郁,卫气外达,卫气松缓,则衄证免矣。
2 王子政医案:治一商人自汗症,达半年之久,延医服止涩收敛药龙牡之类,约数十帖之多,毫无寸进,乃请王治疗。
询知病者无发热恶风症状,汗出不温,精神疲倦,脉象弱而不振,温剂收涩药已遍服无效。
乃与桂枝汤,不加增减,服五帖而愈。
论;自汗出,前医用止涩收敛之药,数十帖而无效,此医者必没读《伤寒论》也。
王氏用桂枝汤,不加增减,五帖而愈,此王必读过《伤寒论》。
3 叶天士医案:治一人,屡屡失血,饮食如故,形瘦面赤,察质木火,阴不配阳。
据说服桂枝汤治外感,即得此恙,凡辛温气味宜戒,可以无妨。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培训课件

温经复阳 8
6.桂枝新加汤证
(原文62/P49)
汗后气营不足身痛的证治
病因:发汗后----汗不如法,大汗伤津 病 证:身疼痛----营气不足,筋脉失养 人 脉:沉迟----里气内虚,营血不足
治: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9
练习一 (单选题)
2/11/2024
阳加于阴谓之汗——阴阳 血汗同源,气血互根----气血 发汗一定会损伤阴阳、气血,故诸虚者不可用。 (2) 麻黄汤的性味 辛温能助热,故火旺阳亢,风热外感者不可用。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25
虚人外感不可发汗,应如何治疗?
(1) 后世医家多主张保护正气的基础上,创立 扶正解表之法。如孙思邈的滋阴发汗,张景岳 的助阳发汗,李东垣的益气发汗。
机转---寒去欲解---水寒去,而病欲愈。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34
三、表郁轻证
桂枝汤证 桂麻各半汤(各取1/3量)麻黄汤证
(邪轻体弱) 桂枝二麻黄一汤证
(邪轻体强)
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大青龙汤证(邪 重体强)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35
(一)桂枝麻黄各半汤证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23
麻黄汤的灵活运用 (原文51、52/P56)
太阳表实证,脉浮或浮数者可发汗 比较: 两条均以脉代证
51条---以脉代证,属借代笔法 52条---述可见脉象
2/11/2024
伤寒学讲义医学知识专题讲座
24
(二)汗法禁例
太阳病3

用治外阳虚兼表。
桂枝汤兼证
[原文]: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
去芍药汤主之。(21)
[原文]: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2)
桂枝汤兼证
病机:表邪未尽,胸阳受损 治法:解肌祛风,温通胸阳
方药:桂枝去芍药汤。阳虚甚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芍药为阴柔之品,不宜于胸阳不足之胸满。
脉浮紧,身疼痛为表证,若兼见营血不足之尺脉迟, 则不可发汗,发汗则伤津耗液,营血更伤。
THANKS!
[原文]: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 痛,八九日不解,表证仍在,此当发其汗。服 药已微除,其人发烦目暝,剧者必衄,衄乃解。 所以然者,阳气重也故也。麻黄汤主之。(46)
太阳病本证 – 太阳病表证
何以服药后心烦,目瞑? 病重药轻,由于外邪郁闭日久,病程较长。阳气受 郁遏亦重,药虽中病,只能稍挫病势,而不能使邪 外解。
桂枝汤禁例
[原文]: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19)
前人所云“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就是指此而言, 服桂枝汤后,辛温助热动血,胃热上逆,则可能会 导致吐脓血等变证。
桂枝汤兼证
[原文]*: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
桂枝加葛根汤主之。(14)
太阳经脉经气不利 外邪袭表,卫虚不固
桂枝汤兼证
衄家是经常患鼻衄的病人,多系阴虚肺燥,阴血不足。 如有表证不可发汗。否则发汗更伤阴液,阴血更损, 筋脉失养则额上陷,脉急紧。血不养目,则直视不能 转动,心神失养则失眠。
麻黄汤禁例
[原文]:汗家,重发汗,必恍惚心乱,小便已 阴疼,与禹余粮丸。(88)
汗家阳气阴液俱虚。重发汗则阳气阴液更伤,心神失 养则恍惚心乱,尿道失滋则小便已阴疼。
桂枝汤“三禁”小议

桂枝汤“三禁”小议历史研究《伤寒论》的医家都认为,论述桂枝汤禁忌有3条:16条“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发热汗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7条“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以酒客不喜甘故也。
”19条:“服桂枝汤吐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于是依次总结出桂枝汤禁忌证有三:一曰表实无汗者禁;二曰嗜酒之人,内多湿热者禁;三曰阳热内盛服桂枝汤吐者禁。
其中尤其强调了第16条无汗禁桂枝。
如尤在泾渭:“仲景既祥桂枝之用,复申桂枝之禁,桂枝本为解肌而不可以发汗。
解肌者,解散肌表之邪,麻黄之发汗不同。
故中风发热脉浮子汗者为宜。
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不出者,则是太阳麻黄证。
设误与桂枝,必致汗出而烦躁,甚则斑黄狂乱无所不至。
此桂枝汤之大禁也,故不可与之······”诸家对桂枝汤禁忌证的分析认为,桂枝汤禁用于里热素盛者较允当中肯。
若云禁于无汗表实者未免欠妥。
揣度仲景之原意,只是在表实深重时,应用本方有杯水车薪之虑,并非禁忌。
桂枝汤的真正禁忌则是温热外感及燥热内盛的患者,为了证实这一问题,我们首先对桂枝汤方药组成做以扼要分析:桂枝汤是由桂枝3两,芍药3两,炙甘草2两,生姜3两,大枣12枚5味药组成。
桂枝辛甘而温,辛可发散风寒,温可通运阳气,甘味于温散之中寓意缓和之义;芍药酸苦微寒,酸则收敛营阴,苦则泄其邪气,性寒则以监制诸药之温;生姜辛温,助桂枝以透表解肌;甘草甘平协芍药以化阴缓中;大枣味甘性缓,色赤入血,其伍姜草则培补中气以扶正,伍桂芍则和调营卫而祛邪。
综观全方具有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滋阴和营之功,擅长“安内攘外,扶正祛邪”。
临床若灵活加减,运用得当,其不仅可以治疗外感风寒,而且还可广泛应用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所引起的内、外、妇、儿等各科疾病,故后世称之为“群方之冠”。
对于《伤寒论》经过反复学习,细心领会,探求其精微,临证于实践,笔者认为桂枝汤禁用于表实无汗的说法是不妥的。
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

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第12讲桂枝汤的禁忌证、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上一次课,我们一直在讲桂枝汤的适应证。
我们讲义上把桂枝汤在太阳病篇的适应证的条文都罗列起来了,我按照它的适应范围,大体作了这么一些归类。
我们刚才读原文的时候,读完第44条以后就读到56条,中间有一条原文我们没有读,就是第45条,现在回头来看看45条。
讲义的第18页,"太阳病,先生津止渴疑惑,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出外,而洛佐韦之,故令不愈。
今脉沉,故出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太阳病应汗求解,如果Mauvezin了生津止渴的方法,(表邪)没中止的话,也许就是病重药轻,也许就是这个人的特定的体质,一汗疑惑,你可以再汗。
结果你一看一汗疑惑就心急了,"而复下之”,这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字当"反"字来说。
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就是个同义词,你怎么晓得当"反"字来说?因为后面说道"而洛佐韦之”,你就晓得原来这个"为丛藓科扭口藓"当"反"字来说。
你反而用了先手,所以他特别强调了"脉浮者不愈”,这个脉浮病不好就是病在表的缘故,浮为出外,你反而用了先手,当然这个病就不能不好了。
在这种情况下,脉沉,病出外,必须活血的话,还能够用麻黄汤吗?无法用麻黄汤了。
所以这一条,45条,就属我们这里所说的表证汗、下后,正气失利,表证仍在这个范围。
56条我们刚才谈过了,下面我们看第15条,"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如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之”。
这一条注家比较困惑的是,"其气上冲"是什么意思。
有人说,是肺气的上逆,肺气的上逆不就是咳嗽和喘吗,咳嗽和喘单用桂枝汤可以吗?不可以。
有人说是胃气的上逆,胃气的上逆不就是恶心、呕吐吗?恶心、呕吐单用桂枝汤行吗?也不行。
所以我们讲的"其"是代表太阳,"气"是代表太阳的阳气,"上冲"不是一个病证的表现,可以理解为一种病机,什么样的病机呢?就是太阳病误下以后,太阳的阳气还可以向上向外,抗邪于表,上冲是和下陷是相对而言的,所以我们姑且把"其气上冲"理解为太阳阳气能够向上向外抗邪于表的病机的概念。
伤寒论分类模拟题1-(2)

伤寒论分类模拟题1-(2)A型题1. 车某某,男,52岁,脱肛2月余。
诊见胸闷腹胀,烦热口苦,肢体困重,疲乏神倦,小便短赤,腹泻数次,舌边尖红,苔中心黄腻,脉弦滑数。
应予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黄芩汤D.葛根芩连汤E.以上都不是答案:D2. 陈某某,男,13岁。
1周前感冒发热,家长给服感冒药后好转(药名不详)。
5天前晚上发热起,仍给服前药,但热不退且见心烦、心悸、寐差。
现症:发热,心烦闷,心悸寐差,纳呆,恶心呕吐,二便正常,舌苔薄黄,脉数。
应予A.栀子甘草豉汤B.栀子豉汤C.栀子厚朴汤D.栀子生姜豉汤E.以上都不是答案:B3. 某人病伤寒七日,发热汗出,微恶寒,一身尽痛,咳痰不畅,痰色黄,宜用A.麻杏石甘汤B.麻黄汤C.大青龙汤D.小青龙汤答案:A4. 某男,5岁,昨晚发烧,今晨未退,呕吐两次,腹泻两次,有黏液,嗜睡,舌苔黄,脉沉数,宜用A.黄连汤B.葛根芩连汤C.葛根汤D.白头翁汤E.以上都不是答案:B5. 患者,女,34岁。
胃脘部痞硬胀满且按之疼痛3天,伴发热,胸隔满闷,咳吐黄痰,恶心呕吐、苔黄腻,脉浮滑,临床辨证当是A.小陷胸汤证B.黄连汤证C.大黄黄连泻心汤证D.大陷胸汤证E.半夏泻心汤证答案:A6. 某男,感冒4天,经用解表剂后感冒好转,但出现心下痞满,噫气带有食臭味,腹中肠鸣,泻利,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腻,脉弦滑,关脉弱稍沉。
治疗宜用A.理中汤B.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C.小建中汤D.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E.生姜泻心汤7. 患者,女,50岁。
发热时作,伴头痛,腰酸,腰痛,尿频,尿少,尿痛,舌红,苔薄黄。
临床辨证当是A.真武汤证B.五苓散证C.牡蛎泽泻散证D.猪苓汤证E.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答案:D8. 患者,男,35岁。
四天来上腹部闷胀疼痛,食欲不振,伴恶心,发热,大便通,小便黄如浓茶样,巩膜及皮肤黄染,色鲜明,舌红,舌苔中心黄而干,脉滑数有力。
临床最佳辨证当是A.麻黄连轺赤小豆汤证B.小柴胡汤证C.抵当汤证D.茵陈蒿汤证E.栀子柏皮汤证答案:D9. 患者,女,15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归纳桂枝四禁: 归纳桂枝四禁:
(16)――禁用于伤寒表实证 ) 禁用于伤寒表实证 (17)――禁用于素有湿热者 ) 禁用于素有湿热者 (19)――禁用于内热炽盛者 ) 禁用于内热炽盛者 (15)――禁用于表邪已内陷 ) 禁用于表邪已内陷 者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提要】 提要】 桂枝汤使用禁忌: 桂枝汤使用禁忌: 太阳伤寒禁用; 湿热内蕴者禁用; 里热壅盛者禁用;
【讨论】 讨论】 • 16条: 条 发热汗不出脉紧——太阳伤寒表实 发热汗不出脉紧 桂枝汤——①太阳中风表虚,解肌祛风, 桂枝汤 调和营卫; ②发汗力小,养正力大,无启 闭发汗之力; ③芍药酸敛阴柔,加重表邪闭 郁程度;
2、桂枝汤禁例 【原文】 原文】 桂枝本为解肌,若其人脉浮紧,发热汗 不出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16) 若酒客病,不可与桂枝汤,得之则呕, 以酒客不喜甘故也。(17) 凡服桂枝汤者,其后必吐脓血也。 (19)
【词解】 词解】 解肌: 解肌:指解肌祛风,为发汗之缓剂。尤在 泾:“解肌,解散肌表之邪,与麻黄之发 汗不同。” 识:间志。记住之意。 酒客: 酒客:平素嗜酒的人。
• 17条: 条 何以酒客病会有可能误用桂枝汤? 何以酒客病会有可能误用桂枝汤?
湿热蕴郁中焦,阻遏营卫气血——烦热、多汗、周身酸楚、 头痛
如果误用桂枝汤,会有何副作用? 如果误用桂枝汤,会有何副作用?
辛温——助热 味甘——助湿
举酒客为例,泛指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 举酒客为例,泛指湿热内蕴者禁用桂枝汤,里蕴 湿热者,或为患有湿热之证,或素有内蕴湿热, 湿热者,或为患有湿热之证,或素有内蕴湿热, 自不当以病人嗜酒与否辨证。 自不当以病人嗜酒与否辨证。 倘若里蕴湿热之人患太阳病必须汗法以解表, 倘若里蕴湿热之人患太阳病必须汗法以解表,可 首选辛凉透表之品。(或佐化湿) 。(或佐化湿 首选辛凉透表之品。(或佐化湿)
湿热壅滞更甚
胃气上逆呕吐
• 19条: 条 • 何以毒热壅盛者会误用桂枝汤? 何以毒热壅盛者会误用桂枝汤?
发热 热毒壅盛 多汗 身痛 桂枝下咽, 桂枝下咽, 阳盛则毙
• 误用桂枝汤出现什么副作用? 误用桂枝汤出现什么副作用?
本素体热毒壅盛 胃气上逆 呕吐 桂枝汤辛温助热, 内热炽盛,灼伤阳络,迫血 发汗伤津 妄行, 吐血,咯血或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