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 夏侯惇墓地在哪里

合集下载

《四大名著之三国》11-20回练习及答案(1)

《四大名著之三国》11-20回练习及答案(1)
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 . 郭嘉称操十胜而绍十败 , 荀彧, 郭嘉献计攻吕布 , 操从之 , 陈宫得刘备结连曹操书信 , 吕布骂操攻备 . 刘备向曹操求救 . 操出兵助备 , 夏 侯惇被曹性射中左目 , 惇拔箭啖睛。曹军大败,吕布攻打刘备。 ●第十九回 下邳城曹操鏖兵 白门楼吕布殒命
目。夏侯惇用手拔箭,连眼珠也拔了出来。他大呼到:“父母精血,不可弃也!”
惇拔箭啖睛后,
仍复挺枪纵马,直取曹性性命。
2、简述“白门楼吕布殒命”的故事 下邳失陷后,吕布被缚至白门楼。吕布恳请刘备在曹操面前说情,刘备点头示意。吕布对曹操表示
降服,曹操问刘备“何如”,刘备以吕布认丁建阳、董卓为义父而又杀之为例,劝曹操杀掉吕布。吕 布大骂刘备“大耳儿”。曹操令将吕布缢死,然后枭首。
操班师回许都 , 徐州百姓请留刘备为牧 . 操领玄德见帝 , 帝排世谱 , 玄德为帝叔 , 刘皇叔于此得名 . 荀[] 谏操图备 , 操不从 . 程昱说操称帝 , 操请天子田猎以观动静 . 操遮天子前迎受群臣将校呼 "万岁" 之礼. 关
1
羽欲斩曹 , 备阻之 . 献帝回宫谓伏后日 :" 先受董卓之殃 , 后遭傕 , 汜之乱 , 再受曹之威慑 "献帝与伏后父 伏完董承设计图操 . 董承与王子服 , 西凉太守马腾等密立义状 , 书名画字 . 二、精彩回放
2
C、袁绍在淮南,地广粮多,又有孙策所抵押的玉玺,于是就想称帝,主簿阎象认为此事绝不可行, 而袁绍则说:“无意已决,多言者斩。” D、张绣从贾诩计打败曹操 . 曹操出奇兵战胜张绣 . 操因袁绍袭许都而回。回许都后,曹操表奏孙策 有功,封为逃逆将军,赐爵吴侯,派遣使者拿着诏书到江东,谕令孙策防剿刘表。

夏侯惇个人简历.doc

夏侯惇个人简历.doc

夏侯惇个人简历你知道东汉名将夏侯惇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夏侯惇个人简历”,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夏侯惇个人简历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

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

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

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

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生平事迹初平元年(190年),曹操在陈留起兵,夏侯惇担任裨将,跟随征伐。

后来曹操担任奋武将军,让夏侯惇为司马,另外带兵屯住于白马,升为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

初平四年(193年),曹操进攻陶谦,留夏侯惇守濮阳。

兴平元年(194年),张邈叛变迎接吕布,曹操的家在鄄城,惇带领部队轻装前往,与吕布在半路相遇,经过交战。

吕布退还,但随即进入濮阳,袭击了夏侯惇军的辎重部队。

吕布派遣将领诈降,成功绑架了夏侯惇。

夏侯惇的部将韩浩声称按照国法将不考虑人质的安全,做出了要招兵袭击劫持人质者的姿态。

劫持人质者害怕,于是放弃人质投降。

曹操听说这件事后,将攻击劫质者不用顾忌人质定为法令,于是以后就没再发生劫持人质事件。

曹操从徐州归还,夏侯惇跟随曹操征讨吕布,被流矢射中左眼。

其后,夏侯惇任陈留、济阴太守,加建武将军,封高安乡侯。

当时大旱,蝗虫四起,夏侯惇于是截断太寿水修建陂,亲自搬运泥土,鼓励将士种田,民众也因此得到了好处,为曹魏军屯之邹型。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接汉献帝到许昌,夏侯惇转任河南尹。

建安元年(198年),曹操派夏侯惇救援刘备,为吕布军的高顺与张辽所破。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开始与袁绍交战,夏侯惇率部防守敖仓,掩护大军左侧安全。

夏侯惇真实死因是什么

夏侯惇真实死因是什么

夏侯惇真实死因是什么夏侯惇是曹魏的大将军,很早就跟着曹操出兵各地,常年征战,英勇无畏,那夏侯惇真实死因是什么?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夏侯惇真实死因,希望对你有帮助!夏侯惇真实死因夏侯惇一生跟随曹操东征西讨,早年为其征集士兵,之后抗击过吕布、刘备,平定了卫固的叛乱,深受曹操信任,给出的建议曹操也会采纳,最后还跟曹操在同一年去世,前后也就相差四个月左右。

公元216年,曹操在打败孙权返回后,派夏侯惇监管二十六军,和张辽、曹仁一起聚集军队安营扎寨抵御孙权,还赐给了他一些歌伎,并以春秋时期魏绛得到钟磬之乐的礼遇的例子表示这是他应得的。

三年后,曹操到达摩陂,让夏侯惇跟他坐同一辆马车,不需要事先禀报就可以进出他的卧室。

后来,夏侯惇以前将军之职监管军队驻守在召陵。

曹操对夏侯惇格外看重,就连曹操的子孙对他也很敬重。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死前曾经召见过夏侯惇,当他来到大殿时,看到了董承、伏皇后等人的魂灵站在阴云上面,吓得昏倒了,生了大病。

曹丕继位后,夏侯惇在二月受封大将军之职,不过在四月就病死了。

曹丕身着素服为他出丧,后来曹叡也祭拜过他。

夏侯惇生平介绍夏侯惇是安徽亳州人,与曹操是同乡,他十四岁时就把藐视他老师的人给杀了,同族的人都说他以后肯定是个不平凡的人。

他早年跟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成为镇守一方的官员。

他一生与吕布有过数次交锋,有一次为了替曹操解围,却不料当了吕布手下的人质,幸亏他沉着冷静,多方周旋,才被释放。

又因为曹操生性多疑,回来后好一番解释,曹操才没有追究,但是却把劫持他们的人都杀了,从此再也没人敢轻易劫持人质了。

还有一次,他的军队与吕布的下属相遇,他身先士卒与敌人搏杀,不料却被射中了眼睛,情急之下竟然把眼珠子拔了下来,又一口吞下,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

夏侯惇不仅是一名武将,还是一名体察民情的好官。

他在任地方官的时候,当地出现大旱,蝗灾遍布,老百姓苦不堪言。

夏侯惇亲自截断河道,围城一个水塘,带领百姓担土,又向老百姓推广水稻新品种,帮助百姓度过难关,名声大振。

三国名将夏侯惇的眼睛是因为什么瞎的-

三国名将夏侯惇的眼睛是因为什么瞎的-

三国名将夏侯惇的眼睛是因为什么瞎的?本文导读:图片来源于网络夏侯惇也是《三国演义》小说后期一位十分出彩的人物,跟关羽、吕布等人都有过精彩的交锋,尤其难得的是夏侯惇还是一位文武双全、爱兵如子的人才,据说每当他立下战功,总是把得到的赏赐都分给下属和亲戚,从来都毫不吝惜,以至于堂堂魏国大将军死后竟没有留下一处房产,可见其清廉敦厚。

其实他还是曹操的从兄,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不过他从来不仗势欺人,作风很低调,正如他的名字:一个惇字,惇就是敦厚、笃实、醇厚的意思,虽然是个生僻字容易读错,不过也正是人如其名。

另一位容易混淆的便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夏侯淳,他跟夏侯惇一样是安徽亳州人,同样是曹操的老乡,同样是出自夏侯氏家,他们俩之间还真可以说是亲戚关系,也同样才华出众,流芳千古。

不过夏侯惇是一位武将,夏侯淳却是一个文人。

他曾经当过地方太守,也是一方最高的行政官员,不过关于他如何施政造福于民的记载倒是不多,主要是他才思敏捷,出口成章,他的很多作品都已经流失了,今天能看到的有《怀思赋》、《笙赋》、《弹赋》等,都是他抒发心志、淡泊名利、清静无为的作品,因为当时五胡乱华,他的子孙亲戚都投靠了胡人,只有他矢志渡江,不愿与异族为伍,不求名利,这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

夏侯惇眼睛怎么瞎的三国名将夏侯惇一生中最为出彩的篇章便是拔矢啖睛,还上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回目,《三国演义》第十八回有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淳拔矢啖睛的故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要知道《三国演义》人物众多,但是主要是讲刘关张三人与曹氏父子之间的相互斗争的故事,连东吴孙权都是配角,戏份不多,能够上回目,说明这是作者非常欣赏的环节,是着重描写的精彩故事,夏侯惇也是小说后期一个非常出彩非常重要的人物,那么拔矢啖睛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有一次曹操派夏侯惇为前军先锋,不料行军途中正好与吕布的高顺军相遇,狭路相逢勇者胜,夏侯惇马上纵马上前杀敌,与那高顺大战几十回合,高顺渐渐不敌,败下阵来,正要掉头逃跑,夏侯惇当然不想这么轻易放敌,没有过多考虑便径直追上去,不料却中了他们的埋伏,吕布的手下曹性趁着夏侯惇不防备,用暗箭射他,正好射中夏侯惇的左眼,鲜血喷涌而出,夏侯惇惨叫一声,几乎昏倒。

《三国演义》1-50回练习和答案

《三国演义》1-50回练习和答案

三国演义1-10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BD )A.《三国演义》原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浅易文言小说,是以晋朝史学家陈寿的《三国志》为基础加工而成的一部历史小说。

B.《三国演义》从东汉末年张宝领导的黄巾起义开始,在镇压起义中,群雄崛起,董卓进京,曹操迎献帝于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汉朝名存实亡,历史进入三国时期。

C.《三国演义》有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三国志》是“拥曹反刘”,而《三国演义》则是“拥刘反曹”,把蜀汉作为正统,因为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有着严重的天命思想。

D.“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写的开篇词,多少年来脍炙人口。

E.小说开篇就写“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为全书定下了历史循环基调,以三国故事宣扬“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天命观。

2.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AD )A.《三国演义》是板块式结构的开山之作,也是板块式结构的典范之作。

大致可分为“群雄逐鹿”“三足鼎立”“赤壁鏖战”“南征北战”“三国归一”五大板块。

B.“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对《三国演义》语言最好的概括,小说语言与史传相比,明显通俗了许多;但又不是一味的通俗,而是有文思而不深奥,有敷衍而不过俗。

C.《三国演义》共写了1200多个人物,是古代小说中描写人物最多的巨著。

小说善于通过不同情节反复渲染人物性格的基本特征。

D.《三国演义》的人物语言能够反映人物的个性,关羽的高傲、曹操的大度、孔明的机智、周瑜的狭隘都在各自的语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E.《三国演义》计谋描写共四百多处,可以说就是一部写计谋的书。

小说一般围绕军事斗争写计谋,而且通过计谋的描写表现了不同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3. 下列有关《三国演义》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C D )A.《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也存在着一些缺点,书中通过尊刘(备)抑曹(操)等描写,表现出封建的正统观念,这主要是由于作者的历史唯心主义观点造成的。

三国演义简述题

三国演义简述题

三国演义简述题1、简述“桃园结义”的故事。

(第一回)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连年灾荒,黄巾起义,人民生活困苦。

刘备有意拯救百姓,在看榜时与张飞相识,在酒店里又结识关羽。

三人志同道合,就选定张飞庄后桃园结义。

他们备祭品,焚香礼拜,宣誓结拜,按年岁认了兄弟:刘备年长做大哥,关羽第二,张飞最小做弟弟。

2、简述“张翼德怒鞭督邮”的情节。

(第二回)刘备讨黄巾有功,被封为小县令。

刘备勤政爱民,为官清廉,很得百姓爱戴。

一日督邮来视察,想要收受贿赂,但刘备不予。

督邮就想办法陷害刘备,百姓很是不平,就在督邮府前为刘备请命。

督邮不从,张飞怒从心中来,冲入督邮府,将其拖出毒打,后来刘备将印挂在督邮脖子上辞官而去。

3、简述吕布投靠董卓的相关情节。

(第三回)董卓进京后宴请大臣,提出废帝想法。

荆州刺史丁原表示反对,并于次日,派义子吕布搦战董卓,董卓大败而逃。

正当董卓犯愁之际,部将李肃挺身而出,说他与吕布是同乡,只要董卓愿让出赤兔马和金银珠宝给吕布,他定能叫吕布背叛丁原,投降董卓。

董卓许之。

果不其然,吕布一见赤兔马便喜爱得不得了。

当夜便将丁原杀害,投效董卓,拜董卓为干爹。

董卓赐之金子,封他为都亭侯。

4、简述“错杀吕伯奢一家”的情节。

(第四回)曹操刺杀董卓不成,仓皇逃出京城,被陈宫捉住,但敬其忠义,义释曹操,并弃官随其出逃,途中经过他父亲的结义兄弟吕伯奢住处,吕伯奢留曹操住一晚,当夜,吕伯奢出去买酒,吩咐家人杀猪来款待曹操。

曹操半夜听到磨刀声,并听到吕家人说“先绑了再杀”。

曹操生疑,以为吕伯奢要加害于他。

于是持刀冲出,将吕全家杀光!后看到厨房里绑着一头猪准备宰杀,才知道误杀好人。

曹操离开吕家,途中碰见吕伯奢买酒回来,吕伯奢说已经吩咐家人杀猪设酒来款待曹操,为何这么快就要走了。

没想到曹操竟然举刀将吕伯奢杀掉。

同行的陈宫怪他非常没有义气。

曹操说,宁可我辜负了天下的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辜负我。

5、简述“关于温酒斩华雄”的故事。

(第五回)吕布部将华雄在汜水杀得曹袁联军损兵折将。

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怎么死的

夏侯惇怎么死的阅读精选(1):夏侯惇的眼睛究竟是怎样瞎的?夏侯惇怎样死的夏侯惇(?-220年),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开国元勋,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

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

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死后谥为忠侯。

夏侯惇一生虽多在军旅,但仍不忘治学。

他常亲自迎师,虚心求教。

他为人俭朴,所得赏赐全部分给将士。

一生不置产业,至死家无余财。

夏侯惇是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的一名大将,汉朝开国功臣之一夏侯婴的后代,之后他的一只眼睛瞎了。

那么夏侯惇的眼睛是谁射伤的呢?夏侯惇又是怎样死的呢?夏侯惇的眼睛是被曹性射伤的,却说夏侯惇引军前进,正与高顺军相遇,便挺枪出马搦战。

高顺迎敌。

两马相交,战有四五十合,高顺抵敌不住,败下阵来。

惇纵马追赶,顺绕阵而走。

惇不舍,亦绕阵追之。

阵上曹性看见,暗地拈弓搭箭,觑得真切,一箭射去,正中夏侯惇左目。

夏侯惇左眼被射中,痛得大叫一声,用手急急拔箭,却连着眼珠拔了出来,他大喊一声:“父精母血,不可弃也!”于是把插着箭的眼睛塞进嘴巴,吃了回去。

然后挺枪纵马,直取曹性的性命,用一眼换一命,算是报了一箭之仇。

夏侯惇是怎样死的呢?夏侯惇一生追随曹操征战沙场。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夏侯惇随曹操东征孙权,曹操留他和曹仁、张辽带兵屯驻居巢(今安徽巢县西南),以防吴兵。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围樊城,夏侯惇随曹操南征关羽,驻军摩陂(今河南郏县东南),被授予前将军。

曹操死后,魏文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因病去世。

阅读精选(2):三国夏侯惇怎样死的?三国时期,曹操曾拥兵自重,手底下有很多有才能的人士,因而能够“挟天子以令诸侯”,夏侯惇就是其中一位。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人,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

三国演义伐徐州夏侯惇啖眼读后感

三国演义伐徐州夏侯惇啖眼读后感

三国演义伐徐州夏侯惇啖眼读后感
先说说这事儿的起因吧,打仗嘛,乱哄哄的。

那夏侯惇本来就不是个孬种,雄赳赳气昂昂地在战场上拼杀。

可是呢,冷不丁就被暗箭射中了眼睛。

这就好像你正满心欢喜地吃着糖呢,突然有人给你后脑勺来了一闷棍,太意外了。

然后啊,夏侯惇的反应可真是绝了。

他大喊一声,就把箭连着眼珠一起拔了出来。

这得多疼啊,我光想想都觉得自己眼睛一酸。

但他可没就此倒下喊疼,而是直接把眼珠塞进嘴里,还大嚼起来,说什么“父精母血,不可弃也”。

这可太猛了。

就好比你不小心把手指头弄破了,别人可能疼得直叫唤,他倒好,不仅不喊疼,还把流出来的血舔干净,还说这是宝贝不能浪费呢。

从这事儿就能看出夏侯惇这个人,那是相当的勇猛和血性。

他在战场上简直就是个不要命的主儿,对自己都能这么狠。

这种狠劲在三国那种乱世里,估计能把不少敌人都给吓住。

你想啊,对面要是知道有这么个狠角色,在战场上眼睛都被射了还能如此生猛,心里肯定得打鼓。

不过呢,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战争的残酷。

在那种刀光剑影的环境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每个人都得拼了命地战斗。

夏侯惇这一啖眼的举动,虽然有点血腥和吓人,但也是他在那种极度紧张的战争状态下的一种本能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夏侯惇墓地在哪里
夏侯惇字什么
中国人讲究人如其名,这句话用在三国时曹魏大将夏侯惇身上真是再惬当不过了,夏侯惇,字元让,安徽亳州人,曹操的同乡和亲戚,他一生中最出彩的便是拔矢啖睛的故事。

夏侯惇的惇字,在《说文解字》是敦厚、大气、实诚的意思,用这些形容词来描绘夏侯惇可谓非常恰当。

史书记载夏侯惇从小便酷爱读书,长大后更是文武双全,他虽然常年生活在军中,但是一天也没有放下书本,总是抽出时间来读书,是曹操军中少有儒将。

难得的是,他从不以皇亲国戚自居,他平时为人宽厚,仗义疏财,从不吝啬,但是他自己却生活简朴,周围的人都很敬佩他,据说他死后穷的都没有一点财产,最后还是朝廷下令厚葬他。

夏侯惇字元让,就是谦虚相让的意思,他也的确做到了不慕名利,从不争权。

他在打仗时勇敢善战,总是冲锋在前,做地方官时,总是为老百姓着想,有一次他任官的地方遇到大旱,出现了严重的蝗灾,他亲自带领百姓担土,围城一个大水塘,解决老百姓的用水问题,又率领将士给百姓推广新式水稻,终于帮助百姓战胜了旱灾,人们都很敬佩他,曹操也十分欣赏他,常常把他召进宫里,大小事情都与他商量,但是夏侯惇每次都非常谦虚,从不邀功,每次都是诚惶诚恐的。

所以才让多疑的曹操信任他,把他的七个儿子和两个孙子都封为了关内侯。

他死后,朝廷还为他风光大葬。

夏侯惇图片
由于夏侯惇拔矢啖睛的故事太出彩了,所以凡是出现夏侯惇的地方,都会是一幅左眼失明的样子,与他英勇杀敌、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形象很不相称。

夏侯惇自,他自己也不喜欢,因为同时期曹操军营里还有一位将军,也是他们夏侯家的,叫做夏侯渊。

人们平常为了区分他俩,就给夏侯惇起了个外号——“盲夏侯”。

夏侯惇偏偏还是个很注意个人形象的人,他不想张飞那样粗犷,不拘小节,他每天照镜子,觉得他失明
的左眼非常丑陋,别人又总是这么叫他,他心里非常苦恼,也很忌讳这个称呼,每次都暗暗伤心。

不过平心而论,其实与夏侯惇厚道的为人和勇猛作战,人们这么称呼他,的确有些不恰当。

夏侯惇也总是以失明的眼睛的形象示人,好像他生来就是独眼似的,这也太不公道了。

不过在现在的游戏漫画中,虽然夏侯惇的形象还是以独眼的样子描绘的,没办法谁让他拔矢啖睛的故事太深入人心了,而且也没有别的出彩的地方了,但是人们还是很厚道的把夏侯惇画成一个非常勇敢、非常智慧、形象非常健康的大英雄,即使他在三国故事中只是一个配角,但是还是给予他一席之地,与张飞、关羽、赵云、吕布这些大主角相比也是毫不逊色的,而且正是他失明的眼睛,反而显得他更加勇敢,眼光锋利,不知夏侯惇如果知道了千年之后人们刻画的他的模样,心里是不是有些安慰。

夏侯惇拔矢啖睛
夏侯惇一生中最为出彩的故事便是拔矢啖睛了,中国古典著名《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贾文和料敌决胜夏侯惇拔矢啖睛”对此有精彩的描述,这是三国曹魏大将夏侯惇在小说中的一次出彩的亮相,后来经过戏曲、评书的大加演绎,成为家喻户晓的故事,后世很多表现夏侯惇形象的作品均把他描绘成独眼的模样,这也成为夏侯惇一个最大的标志。

这个故事还要从一次战斗说起,话说有一次曹操派夏侯惇为前军先锋,攻打吕布,正好与吕布的手下高顺军相遇,夏侯惇立功心切,见到敌人,立马上前与高顺搏斗,大战几十回合。

就在高顺体力不支,想转身逃跑的时候,夏侯惇那肯这么轻易放过他,于是不加防备就冲上前去,不料中了敌人的埋伏,被吕布的手下大将曹性暗中用箭射中了左眼,鲜血直流,夏侯惇大叫一声,连忙用手拔出箭只,却不料由于有力太猛,连眼珠子都拿了下来。

这夏侯惇也不是简单匹夫,他文武双全,自幼熟读孔孟圣贤书,他觉得眼珠子也是父母精血变成的,不能轻易丢弃,可是阵前杀敌,情况紧急,来不及多想,夏侯惇便把带血的眼珠一口吃下,仍然奋勇杀敌,最终将曹性杀死于马下。

可是曹操大军却中了高顺的埋伏,全军打败。

所以后人评价说夏侯惇虽然能拔矢啖睛,但是也挽救不了曹军打败的大局,将军虽然勇猛,无奈却扭转不了已定的败局。

夏侯惇墓
夏侯惇是曹魏时期很少能够善终的将军之一,据史书记载他是在被曹植封为大将军之后的过了几个月便病逝了,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特意下令厚葬,这与他生前崇尚节俭,一生不置产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过这也是他生性厚道,为人正直的好名声有关,毕竟能够安然离世,又得到朝廷褒奖的荣光可是大多数人都享受不到的。

据说夏侯惇墓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修水库的时候淹没了,现在一点痕迹都没有了,真是太可惜了,而且这座墓并没有被打开过,谁也不知道里面有什么宝贝,这位生前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就被黄河水给掩埋了。

不过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安阳曹操墓,因为证据不足,存在很多疑点,所以支持它的与反对它的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就在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一些专家提出了新的观点,说这个根本不是曹操墓,而是曹魏大将夏侯惇的墓,原因是这座墓里面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符合史书上记载的夏侯惇被厚葬的描述,而且上面有“魏武”两个字,曹操生前没有称帝,所以不可能用魏武帝三个字。

再有这是一个群墓,很可能是家族墓地,曹操是一代君主,怎么可能跟这么多人埋在一起,这也太随意了。

只有夏侯惇可以,因为他死后就是被埋在邺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安阳的夏侯氏的家族墓地中,所以说发现了曹操墓是一个误会,这其实是夏侯惇墓,不过这种观点还没有得到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