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案例分析

[日期:2009-05-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案例分析:货币的定义

许多东西都充当过货币的材料,从贝壳等实物到金银等贵金属,到纸币,以至目前已经萌动的电子货币都被当作普遍接受的交换媒介。“在古代,据说曾以牲畜作为商业上的通用媒介。牲畜无疑是极不便的媒介,但我们却发现了,古代往往以牲畜头数作为交换的评价标准,亦即用牲畜交换各种物品。荷马曾说:迪奥米德的铠甲,仅值牛九头,而格罗卡斯的铠甲,却值牛一百头。据说,阿比西尼亚以盐为商业变换的媒介;印度沿海某些地方,以某种贝壳为媒介;弗吉尼亚用烟草;纽芬兰用干鱼丁;我国西印度殖民地用砂糖;其他若干国家则用兽皮或鞣皮。据我所闻,直到今日,苏格兰还有个乡村,用铁钉作媒介,购买麦酒和面包。”(亚当·斯密,《论货币的起源及其效用》)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牲畜、贝壳、烟草和铁钉等实物都曾充当过货币。

17世纪,在印度的许多地方,贝壳与“巴达姆”(badam,一种不能吃的波斯硬果)被民众广泛使用,与铜币争夺地盘。在印度和中国的许多地方,由于开采铜和铸造铜币的成本比开采白银和铸造银币,甚至比开采黄金和铸造金币的成本还要昂贵,因此当铜短缺时或铸币成本太高时,在最偏远的市场上,贝壳就取代了铜币。直到18世纪,贝壳作为货币在非洲的奴隶贸易中仍有很大的需求。同时,枪支、巴西烟草、亚麻布、法国白兰地和火药也被用于黑人奴隶交易。当时,购买一个奴隶的价格分别是100磅贝壳、12支枪、5包巴西烟草、2 5匹亚麻布、1桶(约40升)法国白兰地或15磅火药。与贝币同时使用的还有盐币。在中国明代,楚雄府就曾用人工加工好的盐块作货币,一个盐块重2两。1 936年,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方国瑜在倮黑山还见到以盐币交易的情况,这些盐币每块长宽1.5寸,厚4分,30块重1市斤。

现在,在南太平洋的雅普岛上人们仍然把石头作为货币,二战中的集中营和

战后的德国及20世纪80年代的俄罗斯都曾把万宝路香烟作为货币。

思考题

有人说,黄金不是货币,而是货币的材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那

么货币又是什么?

思考题:

有人说,黄金不是货币,而是货币的材料。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那么货币又是什么?

提示:可以有不同的观点,如马克思的说法,西方货币经济学的说法,也可以有个人的说法。

第二章信用案例分析

[日期:2009-05-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案例分析:汕头失信的教训

汕头是中国东南沿海开放港口城市。紧靠香港、澳门、台湾,濒临西太平洋国际黄金航道。汕头于1861年正式开埠,是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曾居全国第三位,商业之盛居全国第七位,是粤东、闽西南、赣东南的商贸、金融、信息、交通枢纽、进出口和商品集散地。

1981年11月汕头成为经济特区,面积234平方公里.享有国家赋予的改革开放试验权和地方立法权,拥有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澳海岛开发试验区三大对外开放重点区域.经济得以高速发展。

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汕头一些地区逃税骗税、逃骗套汇、制假售假、走私贩私和各类经济诈骗、坑蒙拐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甚是猖獗,扰乱了社会秩序,使汕头的产品信用、市场信用、经济信用和社会总体信用受到严重影响,汕头面临着一场信用危机。

2000年公布的数字表明,汕头共虚开增值税发票达l00多亿元之巨,骗取国家出口退税额27亿元。与此同时.制假售假泛滥,使“潮货”在国内已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有的地方已赫然打出“此街无潮货”的招牌。六合彩泛滥成灾,则使汕头社会风气深受毒害。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是,汕头因参与“六合彩”赌博而被刮走的民间资金竟然高达上百亿元。

思考题:汕头失信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是什么?

提示:可以从加强法治、政府的信用环境管理,对企业及微观主体的教育等方面来考虑。(相关信息可以从网上查悉)

第三章利息与利率案例分析

[日期:2009-05-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案例:长短期利率倒挂之谜

2005年底至2006年第一季度,美国债券的孳息率出现了“长短息倒挂”现象,对美联储调整联邦基金利率最为敏感的两年期债券息率略高于十年期息率。对此,美联储前任主席格林斯潘在位时曾经称之为一个迷,并列出了一串可能导致长息偏低的理由,包括:市场对未来的投资前景看淡;各国央行对美国长期债券的需求旺盛;全球储蓄过剩;未来经济前景的可预测性增强;长息的风险议价下降,等等。但是,美联储一直没给出具体的理由。

在格林斯潘列出的各种理由中,没有提到战争经济对景气的刺激是有其特殊性的。对于军工及相关企业而言,在战争期间:

1、工人加班,失业率下降,设备利用率上升,存货上升

比如,在一片战争叫嚣声中,2002年3月,波音的“精准武器”制造24小时三班倒,加紧生产提高非制导炸弹命中率的JDAM装置,月产 1500个,出厂价两万美元一个。就连民航公司也可以从中分一杯羹:2003年,为承载赶赴海湾地区的全副武装的美国大兵,美国大型航空公司都开辟了一些“特殊航班”—不仅不需要正常的安全检查,而且还允许乘客携带武器乘机;这种特殊航班成为当时美国最繁忙、最赚钱的航班,五角大楼在一个月内可能就要付给这些航空公司1.2—2亿美元的巨额租金。美国的失业率从2003年第二、三季度的6. 1%下降到2006年第一季度的4.7%;工厂设备使用率重新达到80%以上,有分析认为,目前美国的剩余劳动力和产能未必足以应付需求。伊拉克战争爆发前夕,美国的非农业存货从2001年的负318亿美元一下猛增到2002年152 亿美元。

2、对流动资金的需求增加,长期资金需求变化不大

军工行业的需求大增,制造商不但要增加劳动力投入和提高设备使用率,而且需要流动资金来采购原材料和支付工资。美国劳工部规定,如果员工在一个工作周内工作超过40小时,加班工资将不得少于正常工资的1.5倍。也就是说,制造商即使在短期内没有增聘工人,类似波音那样的“三班倒”生产,也会给企业带来额外支付加班工资的成本。流动资金的需求增加,对短期利率的上升趋势起到支持作用。

但是,军工制造商的长期投资并未相应地大幅增加。这一点与一般耐用消费品不同。对于制造商来说,一般耐用消费品的需求是可以预测的。例如汽车,市

场营销学家们在谈到大众轿车的车型定位时,提出了后来被反复引用的“购买能力系数”分析理论,认为只有当轿车的销售价格与人均国民收入之比为1.4

左右时,相应型号的轿车才能大规模地进入家庭。又如彩电、冰箱等家电行业,按照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可以从普及率的高低来判断是进入了“高速增长”阶段,还是只处在“导入”阶段。根据这些指标,制造商们可以比较“合理”地预测市场需求,一旦预测结果是产品长期需求增加,就需要持续增加产量,就会在增加短期资金投入的同时部署长期投资。这时,对短期和长期资金的需求可能都会增加,两类利率应该同时趋升。

再看军工行业,很难想象制造商能够根据人均国民收入、普及率之类的指标,来判断政府未来需要采购哪一类武器。一个突出的例子,人均国民收入差着几十倍的美国和巴基斯坦,同样拥有核武器。另外,美国的这些高科技军工产品,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政府本来就有按部就班、纳入军费预算的拨款,所以不会困为战争的发动而突然大幅增加对长期资金的需求量。

由战争带动的军工需求,使短期资金需求增加而长期资金需求不变,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债券长短期利率倒挂的“谜思”,也就不足为奇了。

思考题:

你还可以举出生活中长期利率有时可以低于短期利率的理由吗?

提示:从资金供应者角度,把长期资金用于短期,可能存在着多次运用的交易成本(寻找、谈判、签约、闲置),从使用者角度,如果使用是短期的,不需要长期使用,因此,较高的利率并未支付较大的利息额。如果利率是固定的,预期未来短期利率下降,那么,根据预期理论,长期利率低于短期利率也很正常。

第四章金融市场案例分析

[日期:2009-05-08]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案例1:次贷危机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引言

2006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2007年6月,美国投资银行之一的贝尔斯登公司(Bear Stea ms)由于旗下的两支套期保值基金严重陷入了

有抵押的债务凭证(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 ations,CDO’s)——一种以住房抵押贷款作担保的证券(ResidendslMortgage-backed Sec urity,RMBS)为主要成分的债务的跌落之中,不得不向这两支基金注资15亿美元以防其丧失流动性。RMBS最先出现在美国的次贷市场,其主要担保来自于房屋抵押贷款。2007年春季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与住房抵押贷款相关的证券的价格就一路下滑。开始时,是些级别较低的证券的价格迅速下滑,但紧接着,3A级别的证券的价值也向下滑落,整体大约损失了50%。与此同时,低级别信贷的爽约率也步步升级,反映了投资者对风险的估计一直不断地上升。危机的加重使得贝尔斯登公司的挽救措施不仅于事

无补,连它自己也在10个月之后面临破产深渊,只是在有着美国联邦储备银行(US Federal Re serve Bank,FRB)为靠山的J.P.摩根银行决定将其实施了接管,才得到了庇护。

更出人意料的挽救行动在这之后接踵而至。为避免房利美(Federal National Mortgage A ssociation,Fannie Mae)和房地美(Federal Home Loan Mortgage Corporation,Freddi e Mac)这两家美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走向坍塌,它们双双被美国政府国有化。这似乎已经是最大程度地平息金融市场的行动了。但却仅仅过了两天,美国的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Lehman Brothers)又出现了严重问题,不得不寻求美国银行破产法的第11章实施贷款者保护;美国第三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Merrill Lynch)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合并之后才幸免于难。因担心世界上最大的信贷保险商之一的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AIG)进入无序倒闭,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US Federal Reserve Board,FRB)决定以850亿美元的信贷额度来支持这家疾病缠身的机构。这还绝对不是最后的救市行动,自从次贷危机发生以后,金融市场上的坏消息就一直没有间断过。据美国的报刊报道,美国政府正顾虑重重地考虑建立一个联邦机构去接管丧失了流

动性的住房抵押贷款,以防止金融市场上更多的

机构走向破产。同时,美国联邦储备银行(FRB)、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EC B)、英格兰银行(Bank of England,BE)和其它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都一再向市场增加流动

性供给,以确保货币市场不丧失其正常功能。

许多欧洲的银行大量投资于与次级贷款相关

的证券,它们也在次贷危机爆发后深深地陷入了困境。这就是说,欧洲的主要中央银行从金融混乱一开始就被卷入了危机处理。它们有时也被指责是牺牲了其主要目标——稳定价格,却费尽心力去保护某些实体经济免受金融危机蔓延所造

成的损害,因为它们的有些政策措施本来是用来对付世界性绵绵不断的通货膨胀的。但是,以保护市场功能得以平稳而实施的流动性操作,和以价格稳定为中期目标的利率政策之间,至少对欧洲中央银行来说是严格分开的。美联储目前决定不下调联邦基金利率也是出于同一原因。

二、危机的起源:美国次贷市场

次贷市场本是向那些收入低下,就业状况朝不保夕、几乎没有什么抵押担保资产而无法进入金融信贷主体市场的人士提供信贷的市场。它在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中相当长的时间里仅是一个摆设而已。这可以从次级贷款的数量一直很低得到印证。2003年,次级贷款的总量只占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5.5%,但接下来的年份里,此比率以令人意外的速度增长,到2007年年中,它已增长到14%。2008年春季稍有回落,为12.5%。

次级信贷之所以疯狂增长,只能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未被严格管理的住房抵押信贷机构几乎把所有的审慎信贷规则都抛掷脑后。这些金融机构往往被大型投资银行所拥有,或至少与它们关系密切。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对上述机构经营行为的批评,大多剑指被扭曲了的经管人员的薪酬制度。这些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经管人员从每一份房产信贷合同的签订中得取奖金而获利不菲,却对所签合同未来是否可以存续毫不关心。这样一种薪酬激励制度暗中误导了这些机构的经管人员最大化地追求奖金而置谨慎信贷于不顾。

除扭曲了的薪酬激励制度,在一般情况下以资产担保债券Asset-backed-securities,ABS)形式和在特殊情况下以住房抵押贷款作担保的证券(RMBS)形式的信贷资产证券化以及被广泛

运用,也在危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利用RMB S,银行可以把房屋抵押贷款转化成为可交易的证券从而将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一些多层架构组合的证券形式也被创造了出来,为的是更大规模的吸引投资者。这些多层架构组合的证券把各种各样的RMBS混合起来,再适配一些以资产为基础的证券、信贷衍生产品以及其它信贷,搅和成一个资金池,以此为主体创造出一个所谓的“有抵押担保的债务凭证(Collatemlized debt obligations,CDO)”。CDO被划小成若干份额,并采用所谓的“瀑布原理”——即按照各份额具

有的不同回报所排定的回报率,将所有份额分划成等级来发售。经过对各份额的精心设计,证券化后的次级信贷90%以上都被评定为优等,并授之以3A级别。

于是,一些投资策略本来应严格受制于风险监控的大型投资机构,如养老基金和保险公司也轻易地进入了次级市场开展投资活动。二些风险较大的份额,如夹层融资、第一风险权益份额等,更对许多风险套利基金充满了吸引力。甚至远在德国的,一些本为中小企业融资而建立的大众银行(Public Banks),也令人吃惊的大举投资于这

些高收益证券。这些新型投资工具得以疯狂增长,还有一个原因是证券评级机构的推波助澜。这些机构一反传统做法,积极参与把这些新创造出来的CDO份额中的主体证券适当安排到理想级别。正是由于投资者信任这些证券评级机构的评估结果,被赋予3A级别的CDO份额即使以相对较低的利率出售,也一样有利可图。

金融市场的混乱不能归咎于方兴未艾的资产证券化趋势,相反,它显然是在信贷质量的评估上出了纰漏以及与之相应的证券价格的紊乱所引起的。为了弄明白这次泛滥成灾的市场行为为什么能够持续如此之久,有必要探讨这次危机过程中危机自身所具有的自我强化的自然属性。房价的上涨,使得贷款相对于其真实价值的比率长期处于临界水平以下,因而刺激了借贷人的再借贷和个人消费,变大了重新索回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比率。再者,房屋需求的背后是人口增长(美国的人口大约每年以1%的速度增长)与低收入家庭越来越容易获得房屋抵押贷款。房价的上涨似乎又增加了借贷的可承受性,即使是社会上最贫穷的人群也是如此,因而造成房价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每年的增长率都超过了10%。

终于,松弛的货币政策和懈怠的监管标准混在一起把典型的房价泡沫吹鼓了起来。至于房价膨涨如果出现消退将会发生什么后果这一问题,明显的被长期压抑而无人提出。

可当房价泡沫破灭之后,许多借贷人的真实金融状况就显露了出来。流动性丧失率的增加、取消抵押品赎回权人数的回升、堆积起来的未出手房屋的数量,加之银行开始转向稍为审慎的信贷政策,把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拖入了衰退。美国住房市场各个领域的价格骤跌所聚集而成的震撼,使往日所有对证券风险报酬的计算成为了明日黄花。大多数CDO的价格起先还伴随着一种侥幸假定,认为其主体成分与住房抵押贷款之间仅仅是弱相关。倘若真是这样,所发生的事实应当是,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数量应该适当、流动性的丧失率应该较低才对。但伴随房价剧烈震荡的,是违约数量的急剧上升;是CDO 证券中最安全的份额也陷入了亏损的险境;是超级优先交易份额的价格也相应的下跌不停;是投资者的惨重损失。

目前也出现了一些预示形势即将好转的微弱亮点。不只是美国的投资银行,连欧洲的银行

也建立了一些金融机构投资于次贷市场。这些被称为“特殊目的媒体(Special propose vehicle s,SPV)”的金融机构被设计为法理上独立自主,以避免它们与其父辈银行沆瀣一气。银行通过将资产向这些机构移动,降低了它们的资本金要求,其额外产生的流动性可用来购买附息金融资产。

SPV的再融资是通过发行资产抵押商业票据(Asset—backed commercial papers,ABC P)来完成的。ABCP之所以能够发行,是由于其父辈银行所提供的流动性担保。由于该流动性担保的期限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少于一年,也就难有可靠的资金被它们持有。当然,长期证券投资能够以短期的ABCP出售,也意味着这类机构作出了值得重视的投资期限转换。若把它们的此项功能与银行系统所进行的投资期限转换功能相

比较,差别明显在于中央银行的缺位。而中央银行至少在理论上讲,可以为国内货币提供无限的流动性。

三、住房抵押贷款危机向金融市场的蔓延

对次贷市场作出的严重错误估计与高风险

的金融投资策略,是引起整个金融市场大混乱的祸首。起初,它只影响了住房抵押贷款市场的一些方面,但房价上涨的逆转,致使美国住房市场的所有方面都深蒙其害。接着,3A级别的RMB S的价格随其评级的下调开始回落,而RMBS 和CDO’s的级别被下调迫使投资者退出了该衍生品市场。

CDO’s价格的跌落最初影响的是高杠杆套期保值基金。2007年6月,贝尔斯登公司(Bea r Steams)的两支套期保值基金正是被其主要

承销商——投资银行要求追加抵押担保品而变

得喘不过气来。这些资本不足的套期保值基金为了苟延残喘,只好被迫廉价出售手中的CDO’s 份额,而这进一步加剧了价格的恶化。不言而喻,已陷入如此状况的套期保值基金是不可能再获

得新进资金了。相反,随着私人投资者赎回其投资,许多小型基金,甚至包括一些大型的套期保值基金也只能是关门了事。

紧随其后,被多层架构组合证券的价格恶化所折磨不堪的是投资银行。正如美国的银行实施“按市估价(Market-to-market)”的会计方法,不

得不立即在交易项目中调整全部资产价值一样,金融市场此次的不确定性和衰退,让这些投资银行蒙受了大量的账面价值减让及其相应损失,此类损失的相关消息又触发了新一轮的资产甩卖,引起了人们怀疑整个银行系统的稳健,而对银行系统资金偿付能力所存在的疑虑很快又转化成流动性挤压。这一现象是所有从事期限转换业务的金融机构中都能看到的典型现象。

降低RMBS和CDO’s的级别也增加了SPV 再融资的难度。后来,ABCP的价格也被卷入了下滑的潮流,使得该证券的展期变得越来越困难。尽管投资银行所保证的流动性权限应该保证SPV为解决短期ABCP形成的困境有足够的偿付能力,但很快就变得一清二楚的是,处于压力之下的银行显然被这项艰巨的任务弄得不堪重负,说明它们并非被赋予足够的流动性,也很难在货币市场上获得新进资金。因为市场的不确定和账面资产价值的减少的确切情况缺乏透明度,引得银行们越来越不愿意放贷于银行间市场。资金危机有时甚至影响到了那些并未卷入美国次贷市场的金融机构,英国的北石银行(Northern Rock Bank)就是一个例子。与这种影响背景相

对抗,留给银行的唯一解决手段就是清算它们的SPV并收回它们的贷款。随这些资产流回资产负债表,各银行就不得不维持足额的资本金以满足中央银行的监管要求。相应于外流信贷资金的不断回流,已被“遮掩掉”的银行系统又渐渐地浮出了水面。

四、中央银行对货币市场混乱的反应

如前所释,次贷市场上流动性丧失率的上升,越来越加深了市场对银行稳健性的怀疑。又由于与金融媒介的亏损相关的信息有限,要估计出其它银行存在多大风险变得相当困难,银行间信贷市场上的信心不断衰减;其后果是扩大了货币市场上所有期限的非抵押担保贷款之间的利率差额,银行开始留持一些以备意外之需的缓冲性流动资产,致使干涸的银行间市场日益枯萎了。

为了确保货币市场的正常功能,各中央银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由于各自具有不同的运行框架,它们所采取的措施也就不尽相同。但一般来讲,在解决流动性挤压这一难题时,却都采用了

相似的方法。它们都通过更为积极的储备金管理力图保持短期货币利率与自己的政策利率基本

一致暗示了以下几点:(1)针对紧张的货币市场,大量提供保持其运行所需的流动性。当然,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假如流动性过多造成其隔夜利率直线滑落至最低再融资利率之下,欧洲中央银行又会择机从市场上回抽基础货币;(2)流动性的可得性向更大范围的金融机构开放;(3)中央银行接受更宽泛的抵押担保品范围以帮助银行再

融资;(4)加长提供给银行运作的流动性的平均期限。

但是,当欧洲中央银行(ECB)非常明确的实行上述各项措施时,它必须把价格稳定这一中期目标所需的货币政策态势和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这两者之间清晰地区分开来。这项所谓的“隔离原则(Separation Principle)”确保中央银行所

做的再融资运作不至于被误解成为货币政策态

势将发生变化的一种信号。隔离原则很关键,因为事实证明:在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维持价格稳定与金融稳定之间不存在左右权衡的余地。

至于说到为银行提供流动性的运作,对美联储来说,实施之前必须作出一些制度性变革,相

反,欧洲的中央银行却早已握有大量可用于对付欧洲货币市场出现畸变的工具。例如:美联储是首次允许使用具有投资评级的RMBS为再融资作抵押担保,而在欧元区内,在欧洲货币联盟成立之初就已经被允许这么做了。英格兰银行原先拒绝提供紧急流动性,但最终在北石银行发生存款挤兑事件之后,不得不将其政策与欧洲中央银行的政策保持了一致。可是,英格兰银行的这一艰难努力,在一定程度上被许多银行在暗中挖了墙角,这些银行从欧洲中央银行借入资金又在外汇市场上将其换成了英镑。

尽管这次金融危机还远远没有过去,且还在不断迈上新的更加严重的台阶,但却可以说,欧元系统成功地避免了市场衰退,没有一家具有清偿能力的银行失去流动性。此外,欧洲各中央银行在稳定市场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它们的主要目标——稳定价格。这可以从所有的流动性供给都得到加强和在整个金融危机期间都能够专心致力于全部的业务运作这一点上看出来。而在美国,美联储通过新创立的期限拍卖工具(Term Auction Facihty,TAF)向存款银行发放的追加资金被反向的超前购买所抵消了,相应形成了借

入储备的上升被非借入储备的下降所匹配的现象。欧洲中央银行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当多余于满足最低存款准备金要求和现金需求的资金把基础货币的总供给弄得无法增加的时候,为了便利银行的流动性计划,欧洲中央银行将其资金供给从主要是两周期限的再融资改变成为3个月甚或更长期限的再融资。无疑,此时的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都没有为冒超额风险的银行提供任何事前或事后的保险,因而没有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因货币政策的扶持而去冒道德风险。

问题:美国次贷市场的危机是如何产生的?如何有效控制金融市场的风险?

提示:从过度金融创新、全球性宏观经济的不平衡、证券评级机构及其评级方法不当来论述危机原因;从强化对资本、资产流动性和风险的审慎监管、进行金融市场的机构改革、加强对资本市场的监管来论述危机的防范。

案例2:我国外汇市场的现状与问题

自1994年我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增长强劲,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导致我国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已经大大超出了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过高的外汇储备给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此外,由于过去对外汇储备性质和作用的片面理解,过

分强调了外汇储备防范金融危机的作用,强调外汇储备数量的积累,在这种认识的指引下,我国外汇储备的运用始终以安全性为首要原则,将绝大部分外汇储备用来购买美国债券,外汇储备的利用率很低,收益率也不高。随着近几年美国经济疲软导致的美元贬值的加剧,我国以美元为主要形式保有的大量外汇储备面临着资产价值下降的巨大风险。因此,如何将超出适度规模的外汇储备进行有效运用,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外汇储备对经济增长的积极作用,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如李恩侠(2005)解释了我国外汇储备的主要来源以及我国近几年外汇储备的变化情况,重点分析了我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利与弊,最后指出了有效利用外汇储备的方式。王征(2006)从我国外汇储备形成的路径入手,结合外汇储备的应用,分析了外汇储备规模快速扩张的消极影响,提出了人民币适当升值,调整外汇资产结构,改革税赋等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的措施。Yongni an Zheng和Jingtao Yi(2007)在分析了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危害后,提出了建立适度外汇规模的目标,并为超额外汇储备的使用提供了四种解决思路:将外汇储备投资和消费,资本项目逐

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C.降低交易成本并提供金融服务便利 D.改善信息不对称 陕西师范大学货币银行学模拟试题(1) 共團475人浏览[大][中][小] 一、名词解释 1. 货币流通 2. 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格雷欣定律) 3. 信用 4. 直接融资 5. 基准利率 6. 贴现 7. 利率管制 8. 外汇 9. 汇兑心理说 10.金融市场 二、选择题 1. 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B.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 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D.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 A. 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现金 3.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融资方式。商业信用的特点有 ( A. 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的大额融资需求 B. 商业信用融资期限一般较短 C. 商业信用周期较长,在银行信用出现后,企业就较少使用这种融资方式 D. 商业信用融资规模无局限性 4. 利息是()的价格。 A. 货币资本 B.借贷资本 C.外来资本 D.银行资本 A.提供支付结算服务 B.融通资金 发布日期:2010-07-29 11:05 发布人:圣才学习网 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狭义货币量包括( )。 )。 5.可以将金融机构的功能描述为( )。

6. 世界银行集团包括( )。 A.IMF B.国际开发协会 C.国际清算银行 D.国际金融公司 7. 中央银行是一个国家的货币金融管理机构,对其特点可概括为( A.发行的银行 B.国家的银行 C.存款货币银行 D.银行的银行 8. 衍生金融工具有( )。 A.远期合约 B.期货合约 C.互换合约 D.期权 A.不稳定 B.不确定性 C.相对稳定 D.相对不稳定 10.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由( )环节构成。 D.货币乘数 A.银行活期存款 B.企业单位定期存款 C.居民储蓄存款 D.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存款 13.马克思的货币起源理论表明( )。 A.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产物 B.货币是先哲为解决交换困难而创造的 C.货币是为了保存财富而创造的 D.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4. 根据融资活动中所产生的当事人的法律关系和法律地位的不同,融资方式可以分为( A.债权融资 B.股权融资 C. 直接融资 D.间接融资 15. 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组织机构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机构是( A.社会性公律组织 B.行业协会 C.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 D. 分业设立的监管机构 )。 9.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具有( )的特点。 A.货币供应量 B.基础货币 C.利率 11.信用是( )。 A.买卖行为 B. 赠予行为 C.救济行为 D.各种借贷关系的总和 12.在我国货币层次中准货币是指( )。 )。 )。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

货币银行学2012级期末考试题型(彭方平) 名词解释20分5对 选择题40分20题小计算 简答题2个20分 案例分析1大题2问20分 名词解释重点: 1.Adverse selection VS Moral hazard ●Adverse Selection: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 occurs. In financial market it occurs when the potential borrowers who are the most likely to produce the bad credit risks are the ones who most actively seek out a loan and are thus most likely to be selected. Because of adverse selection, loans are more likely made to bad credit risks. So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 even though there are good credit risks. ●Moral hazard: the problem created by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fore the transaction occurs. In financial market it’s the hazard that the borrower might engage in immoral activities that make the loan less likely to be paid back. Because of the moral hazard, lenders may rather not make a loan. 2.Capital market VS Money market ●Capital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long-term debt and equity instruments are traded. ●Money market: the market where short-term debt instruments are traded. 3.Eurobond VS Foreign bonds ●Eurobond: a bond denominated in a currency other than that of the country in which it is sold. ●Foreign bonds: sold in a foreign country and denominated in that country’s currency. 4.Eurocurrencies VS Eurodollars ●Eurocurrencies:存放在货币发行国境外的各国货币 ●Eurodollars: U.S. dollars deposited in banks outside the United States. 5.Primary market & Secondary market & OTC market ●Primary market: 筹集资金的公司或政府机构将新发行的股票和债券等证券销售给最初 购买者的金融市场。

货币银行学试题(有答案)

货币银行学(三)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 )。 A. 货币就是金银 B. 金银就是货币 C. 金银天然地适宜于充当货币 D. 金银不是货币 2. 货币在发挥 ( ) 职能时,可以用观念上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贮藏手段 D. 支付手段 3. 在以下几种货币制度中,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是 ( )。 A. 银本位 B. 金银复本位 C. 金本位 D. 金块本位 4. 信用的最初形式是 ( )。 A. 高利贷信用 B. 国家信用 C. 商业信用 D. 银行信用 5. 在各种信用形式中,处于主导地位的信用是 ( )。 A. 商业信用 B. 银行信用 C. 国家信用 D. 消费信用 6. 在利率体系中,发挥指导性作用的利率是 ( )。 A. 实际利率 B. 市场利率 C. 一般利率 D. 官定利率 7. 在物价下跌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把名义利率 ( )。 A. 保持不变 B. 与实际利率对应 C. 调高 D. 调低 8. 一笔贷款1年的利息收益是50元,而市场平均利率为5%时,那么本金应为 ( )元。 A. 1005 B. 1050 C. 1000 D. 900 9. ( )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它有利于形成市场化的利率信号。 A. 一级市场 B. 二级市场 C. 资本市场 D. 货币市场 10. 以下 ( ) 不属于金融市场的功能。 A. 价格发现 B. 提高流动性 C. 资源配置 D. 降低系统风险 11. 社会公众可以自由参与的金融市场是 ( )。 A. 外汇市场 B. 证券市场 C. 同业拆借市场 D. 票据贴现市场 12. 二级市场是有价证券在 ( ) 之间流通的市场。 A. 发行人与投资者 B. 投资者 C. 发行人与发行中介 D. 证券商 13. 下列是无风险资产的是 ( )。 A. 股票 B. 债券 C. 国债 D. 房地产 14. 如果投资者是风险规避者,得到的投资无差别曲线是 ( )。 A. 负斜率,下凸 B. 负斜率,上凸 C. 正斜率,上凹 D. 正斜率,下凹 15. 最基本,最能表现商业银行经营特征的职能是 ( )。 A. 信用中介 B. 支付中介 C. 把货币转化为资本 D. 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16. 下列银行资产中流动性最高而收益性最低的是 ( )。 A. 票据贴现 B. 短期证券 C. 现金 D. 活期贷款 17. 全能型商业银行起源于 ( )。 A. 英国 B. 美国 C.德国 D. 法国 18. 中央银行组织全国的清算职能属于中央银行的 ( )。 A.资产业务 B. 负债业务 C. 中间业务 D. 公开业务

货币银行学试题库及答案

16. 17. 1. 执行价值单方向转移的货币职能是()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2. 租赁设备由承租人维修保养的是() A. 经营租赁 B. 古代租赁 C. 传统租赁 D. 金融租赁 3. 1998 年我国取消贷款规模管理后,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主要是() A. 利率 B. 同业拆借利率 C. 货币供应量 D. 存款准备金率 4. “扬基债券 ”的面值货币是() A. 日元 B. 美元 C. 英镑 D. 法郎 5. 凯恩斯认为交易性需求是收入的() A. 平减指数 B. 非平减指数 C . 递减函 D. 递增函数 6. 中国历史上第一家新式银行是() A. 丽如银行 B. 法兰西银行 C. 中国通商银行 D. 交通银行 7. 不属于国家开发银行业务范围的是( ) A. 发放重点项目政策性贷款 B. 办理向重点项目贷款贴息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办理粮棉油储备贷款 8. 保险合同终止一般是由于() 、单项选择题 保险期限届满 C. 保险人履约赔付 A. 保险标的灭失 B. 9. 现金交易方程式可表示为 D. 保险公司破产 ) =KR/M C. Md = kPY D. M1 A. MV = PT B. P 10. 在证券交易所专门从事不足一个成交单位股票买卖的证券商是() A. 零股经纪商 B. 佣金经纪商 C. 二元经纪商 11. 以下不属于证券交易所特点的是 A. 有形市场 + M2= L1(y) + L2(r) D. 自营经纪商 B. C. 协商议价原则 D. 12.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均按照( A. 美元计值 B. 英镑计值 ) 具有投机性 投资人须经过交易所成员从事交易 ) C. 特别提款权计值 D. 贷款对象的货币计值 13. 某企业持有 3 个月后到期的一年期汇票,面额为 2000 元,银行确定该票据的贴现率为 5%,则贴 现金额是 ( ) A. 1975 元 B. 1950 元 C. 25 元 D. 50 元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无论是存款货币还是现金货币的提供,均源于银行的() 存款业务 B. 贷款业务 C. 中间业务 D. 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 资本金 B. 中央银行借款 C. 发行金融债券 D. 存款负债 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的长期资本项目不包括() 直接投资 B. 国际金融机构贷款 各国银行间的资金拆放 D. 政府贷款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集团成立于() 14. A. 15. A. A. C. A. 1942 年 B. 1945 年 C. 1946 年 D. 1960 年 18. 按保险对象的不同,可将保险分为()

货币银行学(2.5.8)--货币的层次划分—论述题

近年央行政策解读(一文读懂PSL, SLF, SLO, MLF) 为提高货币调控效果,增强对货币市场利率的调控效力及灵活性。这两年央行采取了很多新的货币政策工具。近期被关注度最高的主要是 SLF,PSL,MLF,SLO;金融监管重点做相关解读: 1.SLF 2013年1月份人民银行创设“常备借贷便利”(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 SLF)试点,对金融机构开展操作,提供流动性支持。 金融监管 孙海波点评:其操作特点: 1)期限为最短个月、7天,14天;最长3个月,人民银行总行及地方省级中心支行向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提供; 2)“多点接入,多点清算”; 意思是地方法人银行向人民银行试点的中 心支行提出申请,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及五大行则需要向人民银行总行提交申请。人行再对自觉执行人民银行宏观审慎政策的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由于SLF是为平抑短期利率水平,所以审批流程较快,期限较短的可以做到当天放款。 3)是中央银行与金融机构“一对一”交易,针对性强。旨在创造短期利率走廊,防止利率巨幅波动。传统公开市场操作,是央行市场化手段向一级交易商(primary dealer)注入流动性,属于宏观调节;而SLF指定交易对象,旨在解决 特定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属于微观干预;且SLF潜在的交易对手范围大幅度扩大到试点地区所有金融机构和所有全国性金融机构。

4)SLF需要银行提供高质量的抵押品主要有国债、中央银行票据、国家开发银行及政策性金融债、高等级公司信用债,央行会有一定抵押率控制风险。 SLO 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hort-term Liquidity,SLO),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补充, 以7天期以内短期回购为主,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 展操作。 和SLF对比SLO仍然属于传统宏观调节,采用全面漫灌的流动性注入方式,非“一对一”;但其操作的时间窗口更具灵活性,弥补传统流动性干预以每周 为周期,其操作方向和力度难以及时转换的缺陷。央行这项政策旨在提高公开市场操作的灵活性和主动性,克服传统公开市场操作无法有效应对流动性短期波 动的问题。 要想理解为何SLO比公开市场操作更加灵活,还得了解公开市场操作模式。每周一央行定调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向和力度;每周二、周四,央行一般都会进行公开市场操作;SLO根据央行公告实质上就是回购操作,通过逆回购央行向公 开市场一级交易商注入流动性,只是操作期限,方向和选时更加机动。 使用情况:2013年12月底针对年末货币市场利率大幅波动,央行连续三天通过SLO累计向市场注入超过3000亿元流动性,同时公告称银行体系超额备 付已逾1.5万亿元,为历史同期相对较高水平。 PSL 抵押补充贷款(PSL,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的缩写),PSL 作为一种新的储备政策工具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抵押资产从央行获得融 资的利率,引导中期利率。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交换发展)的联系。 3、银行券是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不足值)铸币的过程。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6、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自发调节货币数量)的作用。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运动是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的特征。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 14、人民币采取的是(不兑现)银行券的形式。 15、欧元的出现对(国家货币主权)提出了挑战。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交换产生与发展)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货币价值形式)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铜)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金银复本位制)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1948年) 6、欧洲货币同盟开始使用“欧元EURO”于(1999年) 7、金银复本位制的不稳定性源于(金银同为本位币) 8、中国本位币的最小规格是(1元) 9、金属货币制度下的蓄水池功能源于(金属货币的自由铸造和熔化) 10、单纯地从物价和货币购买力的关系看,物价指数上升25%,则货币购买力 (下降20%) 11、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支付手段) 12、下列货币制度中最稳定的是(金铸币本位制) 13、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劳动价值说) 14、对商品价格的理解正确的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15、货币的本质特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 二、多项选择题 1、一般而言,要求作为货币的商品具有如下特征() A、价值比较高 B、金属的一种 C、易于分割 D、易于保存 E、便于携带 答案:ACDE 2、中国最古老的铜铸币的三种形制是() A、五铢 B、布 C、刀 D、元宝 E、铜贝 答案:BCE 3、信用货币包括()

金融学货币银行学考点大汇总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实物货币是指() A.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 B.不易携带C. 专指贵金属货币 D.有货币与商品双重身份 2.支付税金是货币是货币在发挥() A.流通手段 B. 价值尺度 C.世界货币 D. 支付手段 3.狭义货币指() A. M0 B. M2 C. M1 D.M3 4.劣币是指实际价值()的货币。 A. 等于零 B. 等于名义价值 C. 高于名义价值 D. 低于名义价值 5.本位货币是() A. 是一个国家货币制度规定的标准货币 B. 本国货币当局发行的货币 C. 有限法偿 D. 可以与黄金兑换的货币 6.纸币本位制是以()的货币制度。 A. 银行券为本位货币 B. 可以自由兑换黄金的本位货币 C. 信用货币为本位货币 D. 纸币为本位货币 7.典型的金本位制是() A. 金块本位制 B. 金汇兑本位制 C. 虚金本位制 D. 金币本位制 8.本位货币在商品流通和债务支付中具有()的特点。 A. 无限法偿 B. 有限法偿 C. 债权人可以选择是否接受 D. 债务人必须支付 9.欧元具有以下特点: A. 欧元是欧洲某一主权国家发行的货币; B. 欧元仍然是一种信用货币; C. 欧元是可以和黄金自由兑换的货币; D. 欧元是一种虚拟货币,它背后所代表的是欧盟国家各国的货币。 10.活期存款由如下特点: A. 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流动性是完全相同的; B. 活期存款在支付时需要先转化为现金; C. 每个家庭和企事业单位都可以持有活期存款; D. 活期存款是通过支票进行支付和流通的。 (二)多项选择题 1.相对于银本位制,金银两本位制有如下优点:()。 A. 有利于金银币币值的稳定 B. 货币的发行准备更充分 C. 货币币材更为充分 D. 可根据不同交易数额选择支付,便于交易 E. 可节约金币的使用 2.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A. 使商品交易双方的价值的相向运动有一个时间间隔 B. 加剧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爆发危机的可能性 C. 使进入流通的商品增加时,流通所需的货币可能不会增加 D. 克服了现款交易对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限制 E 使商品买卖变成了两个独立的行为 3.世界货币是指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的货币。 A. 价值尺度 B. 外汇储备 C. 支付手段 D. 价值储藏 E. 流通手段 4.纸币可以是:()。 A. 信用货币 B. 代用货币 C. 国家纸币 D. 铸币 E. 基础货币 5.现代信用货币可以是()等形式. A. 钞票 B. 定期存款 C. 信用卡 D. 支票存款 E. 电子货币 6.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 A. 确定本位货币和辅币的材料 B. 确定本位货币的单位 C. 确定不同种类的货币的铸造、发行和

货币银行学讲义

第四节基础货币的决定 二、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方式: 公开市场业务和贴现贷款 1、公开市场业务: 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或其他政权的业务。 例:假定中央银行从公开市场上购入1000元的证券,那么基础货币的变化情况如何呢?通过前面对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一眼看出中央银行若买入1000元的证券,基础货币也会增加相同的数额。但若要了解详细的转化过程还需要通过下述分析:

从上述几种情形中可以看到,中央银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向银行或公众购入一定数额的证券,都会使基础货币增加相应的金额;反之同样成立。因此、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证券来影响基础货币的数量。 2、贴现贷款 贴现贷款增加1000元时,基础货币也同样增加1000元。T形账户表示为: 反之、中央银行若收回先前发放的贴现贷款,也会引起基础货币的减少;因此、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调整贴现贷款来影响基础货币。 三、影响中央银行控制基础货币的主要因素: 1、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 首先、在银行的贴现贷款需求萎缩时,中央银行尽管可以通过降低贴现率来刺激这种需求,但是由于整个社会对经济前景悲观,所以中央银行可能出现有钱无处贷放的现象。 其次、当银行面临资金困难时,作为“最后贷款人”的中央银行又很难坐视不救。因为它必须维护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2、政府预算赤字 弥补财政赤字的方式:

1)增加税收; 2)发行债券,向公众融资; 3)发行货币。 首先、政府如果只依靠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弥补赤字,基础货币即不会增加也不会减少。 其次、政府可以向公众放行国债、这也不会对基础货币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如果债券的发行影响到了利率水平、从而使得中央银行必须干预时,财政赤字就会影响到基础货币。 第三种方式就是增发货币,也就是债务的货币化。这种方式会带来基础货币的增加。 3、中央银行稳定汇率的目标 中央银行的稳定汇率目标也可能与控制基础货币的目标相互冲突。 不一致的三位一体: 资本自由流动、汇率固定、灵活的货币政策。 专栏10.1祥见教材《货币银行学》327页。 除上面提到的三方面因素外,还有一些因素也会影响到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例如:在途资金、财政部存款等。 第十章要点回顾 重点:教材329页图10.2 第十章作业题: 教材《货币银行学》331页 1、2、3、5、10、11、12、15题。 第11章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的两种研究角度: 一种是假定货币仅仅是作为一种交易媒介而存在的,从而讨论要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多少货币来支撑的问题。例如: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 另一种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 说明:我们讲的货币需求,是指在财富总量给定的条件下,在财富总额中有多少愿意以货币的形式来持有。 一、传统货币数量论 两种形式:现金交易数量说和现金余额数量说 1、交易数量说

货币银行学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案例1 电子货币的应用(第一章第一节) 有关电子货币至今尚无统一定义。国际清算银行(BIS)1996年10月的报告和欧洲央行(ECB)1998年的报告较具代表性,体现了电子货币的若干基本特点:(1)由电子储存的货币价值;(2)代表向发行者的索偿权;(3)具有一定的储值上限;(4)可在发行者业务系统之外广泛用于支付;(5)在支付过程中无卷入银行账户或发行系统的必要。 电子货币的确用于电子支付,然而并非所有用于电子支付的手段都是电子货币。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促使传统支付手段电子化,走向互联网、移动通讯网和数字电视网。例如,用普通的信用卡可以在网上购物。但与在商场购物一样,使用者必须提交信用卡号码并需通过 信用卡系统的授权,方可支付。另外,电子支票也继电脑银行(PC Banking)和网上银行(Internet Banking)之后出现。然而,电子支票的支付需要收款人将其银行账号和支票路 径序码通知付款人。付款方只能在本银行网页或本电脑银行软件上付款。电子货币的出现力求克服即便电子化、仍旧依循传统付款方式的局限。因此,电子货币直接与非传统支付手段 相联。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电子货币在整个支付系统中仅占微小份额这一事实,令急于宣告 电子货币时代到来的人们大失所望。但对了解电子货币的微型付款属性的人来说,这些尚属意料之中。事实是,物理现金与钱夹均未消失,但人们正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可以通过减少 等待取款付款、寻找购物停车位、凑零钱付停车费等等得以提高。看来,更为重要的是电子货币所带来的付款文化上的变化。 案例2 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第三章第一节) 在我国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以我国的上市公司为例,根据上市

货币银行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 第一章导言(略)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一、填空 1、从货币本质出发,货币是固定充当()的特殊商品;从价值规律(价值规律包括商品价值由其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是其价格的基础;商品价格是其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1 供求决定价格.2 价格由市场来决定)的角度看,货币是核算(一般等价物)的工具。答案:一般等价物 2、古今中外很多思想家和经济学家都看到了货币的起源与()的联系。 答案:交换发展

3、银行券是随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用纸印制的货币。 答案:资本主义银行 4、铸币的发展有一个从足值到()铸币的过程。答案:不足值 5、用纸印制的货币产生于货币的()职能。答案:流通手段 6、价格是()的货币表现。答案:价值 7、存储于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款货币称为()。 答案:电子货币 8、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职能。 答案:流通手段 9、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贮藏具有()的作用。 答案:自发调节货币数量 10、一国流通中标准的基本通货是()。答案:本位币 11、没有商品(劳务)在同时、同地与之作相向(就是不做同向运动)运动是货币发挥 ()职 能的特征。 答案:支付手段 12、至今为止历史上最理想的货币制度通常被认为是()。 答案:金铸币本位制

13、我国的人民币是从()开始发行的。答案:1948年12月1日 14、人民币采取的是()银行券的形式。答案:不兑现 15、欧元的出现对()提出了挑战。答案:国家货币主权 二、单项选择题: 1、与货币的出现紧密相联的是() 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答案:B 2、商品价值形式最终演变的结果是() A、简单价值形式 B、扩大价值形式 C、一般价值形式 D、货币价值形式答案:D 3、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 A、铜 B、银 C、铁 D、贝答案:A 4、在下列货币制度中劣币驱逐良币律出现在() A、金本位制 B、银位本制 C、金银复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答案:C 5、中华人民共和国货币制度建立于() A、1948年 B、1949年

货币银行学案例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案例 1 :个人支票存款为什么难以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 ? 现阶段我国居民的个人消费主要以现金支付为主,极少用到个人支票,许多人甚至根本不知道个人支票存款为何物。为什么支票这种便捷的支付方式不能走入我国寻常百姓家呢 ? 也许有人会认为,个人支票存款不普及的原因在于银行监管方面的限制,但事实上,中国人民银行向来鼓励和支持个人使用支票存款,认为这既方便消费者个人消费,也利于人民银行对现金的管理和控制。 1986 年 1 月 27 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曾联合下发《关于推行个体经济户和个人使用支票结算的通知》。通知认为,由于人民群众收入的增加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在其消费活动中有使用支票结算的要求。为便利商品流通,减少现金使用,调节现金流通,简化清点和收付手续,并有利于聚集社会资金,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决定对个人结算进行改革。通知还设专门条款指示“有条件的储蓄所试办个人活期储蓄支票结算”。 1995年公布的《票据法》规定的申请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的条件也并不苛刻:“申请人必须使用其本名,并提交证明其身份的合法证件”;“应当有可靠的资信,并存入一定的资金”;“开立支票存款账户,申请人必须预留其本名的签名式样和印签”。那么是不是因为各商业银行对办理个人支票存款不热心呢 ? 商业银行是追求利润的,如果一项业务有利可图,而且政策上也支持,它们是应该有积极性去办理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各银行曾经为了竞争招揽存款而使出浑身解数,如果个人支票存款能够成为它们吸收存款的有效途径,它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 据悉,中国工商银行曾于 1989 年在浙江某地试办过个人支票业务,然而当地居民宁愿用麻袋装现金也不肯使用支票。自 1996 年底开始,中国银行在北京分行和建国门分理处进行个人支票业务的试点,但效果也并不理想。如中国银行北京分行从 1996 年底至 1998 年中总共只办了不到 80 份个人支票账户,又因中途有清户,其所存个人支票账户不到 70 个。 令人可喜的是,我国于 2003 年 9 月 1 日起开始施行《人民币银行结算帐户管理办法》。这意味着个人可以在银行开立结算帐户,个人可以签发支票了。但是,仅从成都市的情况看,第一周内是零个人支票签发。 分析:除了银行门槛高的缘故外,制约中国个人支票存款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个人信用制度的不健全。 支票结算是一种信用结算,如果没有良好的个人信用作支持,必定难以推广。我国的金融环境还很不成熟,缺乏那种严密的对个人信用的监督体制,既难以对个人支票使用过程中的违约行为作出事前防范,又难以在事后进行有效的惩罚,致使消费者个人信用不能保证,人们不敢轻易接受支票。在这种背景下,银行办理个人支票存款也是如履薄冰,为安全起见,往往要制定较为严格的开户条件,从而把大批消费者拒于个人支票账户的门外。另外,还要对个人支票的使用附加某些限制,例如试点中的个人支票账户只有消费功能,还未涉足转账等领域,这就使得支票账户应有的便利不能充分发挥,从而难以使消费者动心。当然,我国居民对个人支票账户还缺乏了解,银行在这方面的宣传力度又非常有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个人支票账户的发展。 案例 2 :战俘营里的货币 二战期间,在纳粹的战俘集中营中流通着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香烟。当时的红十字会设法向战俘营提供了各种人道主义物品,如食物、衣服、香烟等。由于数量有限,这些物品只能根据某种平均主义的原则在战俘之间进行分配,而无法顾及到每个战俘的特定偏好。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偏好显然是会有所不同的,有人喜欢巧克力,有人喜欢奶酪,还有入则可能更想得到一包香烟。因此这种分配显然是缺乏效率的,战俘们有进行交换的需要。 但是即便在战俘营这样一个狭小的范围内,物物交换也显得非常地不方便,因为它要求交易双方恰巧都想要对方的东西,也就是所谓的需求的双重巧合。为了使交换能够更加顺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C)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第十二章货币政策 第一部分填空题 1、货币政策理论主要研究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二是, 三是,四是。 2、西方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有四大目标:、、 和。 3在现实生活中,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外,还有两种失业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是,另一种是。 4、国际收支平衡有和两个概念。 5、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此增彼减的交替关系的曲线是。 6、协调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矛盾的方法最主要有以下三种:、 和。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 8、保持币值稳定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二是。 9、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以下三种:一是,二是,三是。10、是一种威力巨大而不常使用的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11、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灵活的、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12、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主要标准有以下三个:、 和。 13、所谓“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实际上是指那些介于和 之间的变量。 14、间接信用控制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和。 15、以利率作为传导机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学派的观点。 16、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被认为货币供应量通过“黑匣子”操作的。 17、根据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理论,当一国经济出现时,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就不能使利率下降,于是货币政策无效。 18、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

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第二部分单项选择题 1、愿意接受现行的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 A、充分就业 B、非自愿失业 C、自愿失业 D、摩擦性失业 2、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物价稳定 D、国际收支顺差 3、货币政策四大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任何一个国家要想同时实现是很困难的,但其中是一致的。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B、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C、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D、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 4、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涨的关系。 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 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 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 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5、根据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说,主要解决国内经济问题,而 主要解决国际经济问题。 A、货币政策财政政策 B、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C、财政政策利率政策 D、货币政策汇率政策 6、下列是指在两个目标之间存在矛盾的情况下,通过适当操作,将货币政策两目标都能控制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A、统筹兼顾 B、相机抉择 C、政策搭配 D、单一规则 7、1995年我国以法律形式确定我国中央银行的最终目标是。 A、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 B、以币值稳定为主要目标 C、保持物价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D、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8、目前,西方各国运用的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 。

货币银行学简述名词解释论述题按字母排序

货币银行学( 1) 试题 一、名词解释 C 2、出口信贷——是出口国为支持和扩大本国产品的出口, 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 经过提供利息补贴和信贷担保的方式, 鼓励本国银行向本国出口商或外国进口商提供的中长期信贷。( 5分) G 2. 格雷欣法则: 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 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 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 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5分) G 1. 国际资本流动: 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3分)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2分) G 3.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 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5分 G 1、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指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 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 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 退出流通, 而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则充斥市场的现象。( 5分) H 3. 货币乘数: 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

倍数。( 4分)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分) H 3、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 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3分)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2分) J2、经济货币化: 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5分) J 1. 金融结构: 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J 2. 金融市场: 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3分)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多个子市场, 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2分) J 1、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5分) J 2、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 即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5分) J 2.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5分) J 1、金融风险——经济中的一些不确定因素给融资活动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3分) 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

货币银行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 一,分析海南发展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其启示意义 海发行关闭原因: 1历史遗留问题给海发行的经营管理带来沉重的债务压力和亏损负担。 2高息揽存使海发行背上高额的经营成本。 3在资产管理方面,在短短三年又新增了大量坏账。 4经营管理混乱,违规违法问题严重。 海发行倒闭的启示: 首先,在海发行关闭事件中,其表面原因包括经营管理混乱、承担接管问题信用社等,而在其背后,则是房地产泡沫崩溃可能导致金融失败的残酷事实,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市场崩盘,导致包括信用社在内的金融机构出现了大量不良资产,海发行则不幸成为这轮房地产泡沫经济的“牺牲品”,在当前房地产市场与金融体系关联更加复杂的情况下,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警示。 其次,在海发行遗留问题的背后,可以看到我国金融机构的退出制度尚未建立起来,这在客观上阻碍了中国金融改革深化的步伐。长期以来,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市场,往往都是行政性关闭,或者是关闭后走向行政性主导的破产,因此往往被人戏称为“计划性破产”。市场化破产机制的缺位,使金融运行的规范化、程序化、市场化都难以完全建立起来。 再者,海发行关闭的直接原因,是储户因为恐慌引起的挤兑所造成的。挤兑的发生往往有两方面原因,一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储户在缺乏银行的信息,二是由于存款缺乏安全保障,导致储户信息丧失,其中的教训,一是要求金融机构不断提高运作规范性和透明度,使公众能够充分了解内部的风险收益特征,二是要求尽快建立起我国的存款保障机制,成为挽救储户信心的“最终安全网”。 最后,无论金融发展到什么程度,都必须努力建立金融机构内部的防火墙,除了海发行以外,美国次贷危机同样使我们看到,金融巨头内部的风险失控,会导致风险的积累和爆发,对混业经营形成的金融控股集团,既要有一道“风险防火墙”,强调讲异业风险限制在各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又要有一道“咨询隔离墙”,要求禁止或限制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传递,借以防止滥用信息和内部交易行为的发生,在当前加快金融混业经营的大趋势下,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完善监管,真正成为金融市场制度创新的“守夜人” 二,分析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及其启示意义 巴林银行倒闭原因: 1,巴林银行内部管理不善,缺乏风险防范机制:里森既是清算部负责人,又是交易部负责人,身兼两职,说明巴林银行内部管理极不严谨。同时巴林银行也没有风险控制检验机构对其交易进行审计。巴林银行在管理上的问题有四个:①银行内各项业务的职责必须明确并明示;②利益冲突业务的隔离是内部控制有效性必不可少的环节;③必须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应对可能的业务风险;④内部审计或稽核部门应迅速将查悉的内部控制漏洞,报告最高管理层和审计委员会,后者应尽快采取措施解决上述问题。 2,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存在监管漏洞。 3,过度从事期货投机交易。 4,滥用金融衍生产品。 5,道德问题。 总之,巴林银行的倒闭看起来像是因为个人的越权行为所致,实际不然,反映出现代跨国银行管理和内部控制体制的缺陷。巴林银行的管理层可谓在各个层面,各个步骤都有实质现象,外部审计师和监管者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并不在于衍生业务的复杂性,而主要在于业务人员的行为超出了管理层的控制范围。 巴林银行倒闭的启示: 通过巴林银行倒闭事件,我们应当更加充分认识到金融衍生工具巨大利润后面的风险。 1,加强金融机构的内部管理。 2,合理运用衍生工具,建立风险防范措施。 3,扩大银行资本,进行多方位经营。 4,加强监管。金融机构的高负债特点要求对其进行有效监管;市场失灵的存在要求政府当局对金融机构实施监管。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 《货币银行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信用是在私有制的基础上产生的。√ 2 商业银行经营方针中安全性与盈利性是统一的。× 3 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之后是复合式中央银行。× 4 国际收支是存量概念,货币供应量是流量概念。× 5 当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时,存款货币的派生将扩张。√ 6 自1984年至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颁布之前,我国事实上一直奉行双重货币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经济增长)。 7 决定债券收益率的因素主要有(期限、利率、购买价格) 8 货币制度的基本类型有(复本位,银本位,不兑现的信用货币,金本位)。 9 《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我国今后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有(信用总量、货币供应量,同业拆借利率,银行备付金率) 10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可分为(外汇、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的储备头寸)。

11 关于会计主体和法律主体的区别,描述正确的是(只要是一个法律主体,无论其规模多大----------)。 12 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其记账本位币应为(两种方式均可)。 13 关于真实性原则的含义,下列不正确的是(在必要的情况下,真实性原则并非不可违背)。 14 会计核算所要反映和提供的会计信息必须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正确地做出经济决策,即会计信息必须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各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这是(相关性原则)的要求。 15 在会计核算中,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进行确认、计量,是(配比性原则)的要求。 16 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企业对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计量应当基于经济业务的(实行交易价格)。 17 谨慎性原则要求(意味着企业可以设置秘密准备)。 18 关于重要性原则,理解正确的是(可以不用全面反映,充分披露重要的事项即可)。 19 下列哪个不属于会计要素(成本)。 20 下列对于收入的描述错误的是(营业外收入不包括在收入要素中)。

货币银行学简答论述题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简答题 1.什么是货币的本质特征?它在商品经济中发挥着哪些主要功能? .答: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这就是货币的本质的规定。 货币在商品经济中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在商品经济中,货币执行着以下五种职能:(1)价值尺度职能;(2)流通手段职能;(3)贮藏手段职能;(4)支付手段职能;(5)世界货币职能。 2.为什么说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不稳定的货币制度? 答:金币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首先,由于币制相对稳定,不会发生通货膨胀,能促进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商品流通的扩大;其次,信用关系不受币值波动的影响,促进信用的发展;再次,各国货币含金量的比率相对稳定,外汇市场也比较稳定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保证了对外贷款和投资的安全性。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是两种不稳定的货币制度。第一,这两种货币制度没有铸币流通,失去了自发调节货币流通的可能性;第二,银行券不能兑换自由黄金,一旦过多就会贬值;第三,在金汇兑本位制下,本国货币制度依附于外国货币制度,一旦外国货币制度动摇,本国货币制度也必然动摇。 3.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科学地划分货币层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答: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流动性的强弱。流动性程度不同的金融资产在流通中周转的便利程度不同,从而对商品流通和各种经济活动的影响程度也就不同。所以,按流动性强弱对不同形式、不同特性的货币划分不同的层次,对科学地分析货币流通状况,正确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及时有效地进行宏观调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什么是货币制度?其主要构成要素有哪些? .答: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及其组织形式。 其构成要素有: (1)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2)通货的铸造、发行与流通程序。 (3)金准备制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