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第一学期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合集下载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
2.浓度对电极电势及电动势的影响
重点: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难点:能斯特方程
思考题:
1、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有哪些?
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由什么因素决定?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8
实验名称: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1..熟悉有关配合物的生成及配离子与简单离子的区别;
实验名称:氯化钠的提纯
课时安排
4学时
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氯化钠提纯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溶解,加热,过滤,蒸发,结晶等无机制备的基本操作
实验进程:
讲解实验方案及原理 ;讲解减压过滤的原理和操作 (40分钟)
1.粗食盐提纯 (80分钟)
2.粗食盐和产品纯度检验 (30分钟)
重点:掌握沉淀产生与检查沉淀完全的操作,减压过滤、蒸发浓缩、结晶。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9
配置不同浓度的HAc溶液 ( 60分钟)
HAc溶液pH值测定 (20分钟)
数据处理 (30分钟)
重点:实验原理
难点: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
思考题:
弱酸电离常数和电离度与弱酸浓度的关系。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5
实验名称:缓冲溶液的配制和性质
重点:实验原理及数据处理
难点:数据处理
思考题:
实验报告要求:
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数据及处理、实验讨论
《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案15
实验名称:硫酸亚铁铵的制备
课时安排
4学时
实验目的: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基本知识1.1 实验目的(1)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规范。

(2)掌握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和性质。

(3)培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实验安全(1)了解实验室安全常识,遵守实验规程。

(2)熟悉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及应对措施。

(3)穿戴好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防护用品。

二、实验仪器与操作2.1 实验仪器(1)试管、烧杯、锥形瓶、容量瓶等玻璃仪器。

(2)电子天平、滴定管、移液器等计量仪器。

(3)磁力搅拌器、加热器、烘箱等加热设备。

2.2 基本操作(1)仪器的清洗、消毒。

(2)溶液的配制、转移、稀释。

(3)滴定、沉淀、结晶等操作。

三、实验内容3.1 实验一:硫酸铜的制备与性质(1)制备硫酸铜晶体。

(2)观察硫酸铜的溶解性、颜色、蓝色火焰等性质。

3.2 实验二:氢氧化铁的制备与表征(1)制备氢氧化铁沉淀。

(2)观察氢氧化铁的溶解度、红褐色沉淀、过滤等操作。

3.3 实验三:碳酸钙的制备与溶解平衡(1)制备碳酸钙沉淀。

(2)探讨碳酸钙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3.4 实验四:酸碱滴定(1)用酸碱指示剂进行中和滴定。

(2)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5 实验五:氯化钠的结晶与重结晶(1)制备氯化钠晶体。

(2)探讨氯化钠的重结晶过程。

四、实验报告与评价4.1 实验报告(1)记录实验现象、数据、计算结果。

(2)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3)实验报告格式规范。

4.2 实验评价(1)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准确性。

(2)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完整性。

(3)实验报告的质量。

五、实验拓展与思考5.1 实验拓展(1)研究其他无机化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探讨实验中涉及到的化学原理。

5.2 思考题(1)总结实验中学到的知识、技能。

(2)分析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思考实验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六、实验六:硫酸铵的制备与性质6.1 实验目的(1)掌握硫酸铵的制备方法。

(2)了解硫酸铵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

大学无机化学教案

标题:大学无机化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无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2. 熟悉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3.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键、化合物的结构等。

2. 无机化合物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沉淀反应、络合反应等。

3. 无机化学实验:实验基本操作、仪器的使用、实验方法和技巧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化合物的性质。

2. 实验法: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 理论课: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实验课:共计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无机化学的定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化合物的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

3. 实验:进行无机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并掌握实验技能。

4. 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提问和回答来检查。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通过实验报告和实验操作来检查。

3. 作业:评价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通过作业来检查。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无机化学教材,如《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原理》等。

2. 实验仪器:实验室中的仪器和设备,如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仪等。

3.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视频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4周:讲解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5-8周:讲解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如氧化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大学无机化学备课教案范文

大学无机化学备课教案范文

大学无机化学备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能够运用无机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2. 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3. 溶液的浓度和配制4. 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5. 氧化还原反应6. 离子平衡和溶度积7. 固体物质的结构8. 重要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9. 实验操作技巧和实验安全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

2. 实验法:通过学生的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四、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相关案例或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详细讲解本节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 课堂互动:通过提问、回答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

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复习: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

2. 作业和测验:检查学生完成作业和测验的情况,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问题分析能力。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的无机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体系。

2. 实验器材: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和试剂,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

3.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无机化学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 实验目的(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学习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3) 培养观察实验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验要求(1) 熟悉实验原理和实验步骤。

(2) 准确称量、配制溶液和操作实验仪器。

(3) 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并能进行初步分析。

二、实验原理与材料1. 实验原理(1) 介绍实验涉及的无机化学反应原理。

(2) 解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

2. 实验材料(1) 实验药品:硝酸、硫酸、盐酸等。

(2) 实验仪器: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三、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内容(1) 实验一:硝酸银的制备与纯化(2) 实验二:硫酸铜的制备与溶解(3) 实验三: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4) 实验四:氢氧化钠的制备与溶解(5) 实验五:硫酸铁的制备与溶解2. 实验步骤(1) 实验一:称量硝酸银固体;配制硝酸溶液;观察硝酸银与硝酸的反应现象。

(2) 实验二:称量硫酸铜固体;配制硫酸溶液;观察硫酸铜的溶解过程。

(3) 实验三:称量碳酸钙固体;配制盐酸溶液;观察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现象。

(4) 实验四: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配制水溶液;观察氢氧化钠的溶解过程。

(5) 实验五:称量硫酸铁固体;配制硫酸溶液;观察硫酸铁的溶解过程。

四、实验注意事项1.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佩戴实验服、手套、护目镜等。

2. 操作仪器时要小心谨慎,防止损坏。

3. 准确称量和配制溶液,避免误差。

4. 观察实验现象时要仔细,并及时记录。

五、实验报告与评价1. 实验报告(1) 编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现象、数据等。

2. 实验评价(1) 评价实验操作的准确性、规范性。

(2) 评价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实验六:氢氧化铁的制备与表征1. 实验目的(1) 学习氢氧化铁的制备方法。

(2) 掌握氢氧化铁的表征方法。

2. 实验步骤(1) 称量适量的硫酸铁固体;(2) 配制硫酸溶液;(3) 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氢氧化铁的沉淀现象;(4) 过滤、洗涤、干燥氢氧化铁沉淀;(5) 观察氢氧化铁的颜色、形状等特征;(6) 利用X射线衍射等方法对氢氧化铁进行表征。

大一大二必修课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大一大二必修课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大一大二必修课无机化学实验教案实验教学目标:1. 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2. 理解无机化学实验原理。

3. 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报告撰写能力。

实验一:无机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演练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室基本操作流程,学习安全实验室实验的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1.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实验器材准备、标志和盛装药品(溶液、试剂)的容量、用途及名称标示。

2. 实验室安全知识:化学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安全用电知识、紧急处理措施。

3. 实验室仪器设备:熟悉常用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结构、用途和操作方法。

4. 实验基本操作:称量、定容、准确稀释。

5. 实验剂量:计算溶液浓度、体积和质量。

实验二: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测试实验目的:学习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性质测试方法。

实验内容:1. 溶液配制与溶液稀释:学会配制指定浓度的溶液并进行稀释。

2. 酸碱中和反应:学习中和反应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3. 结晶法:了解晶体的结构和常用的结晶方法,并进行结晶实验。

4. 氧化还原反应: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反应类型和实验方法。

5. 气体制备与收集:学习典型气体的制备和收集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实验三:无机离子的定性分析实验目的:通过定性反应掌握常见无机离子的实验特征。

实验内容:1. 制备离子试剂:制备标准的离子试剂溶液。

2. 离子反应:通过反应观察和沉淀形成验证离子的存在。

3. 离子分离:利用化学反应实现离子的分离。

4. 离子鉴定:通过鉴定试剂的特征反应,确定离子的种类。

实验四:无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实验目的:学习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定量分析方法。

实验内容:1. 滴定分析:学习滴定反应的原理、操作方法和计算。

2. 母液配制与稀释:计算浓度、制备指定浓度的溶液。

3. 柱层析分析:学习柱层析分离方法、分析方法和结果计算。

4. 光度法: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并计算浓度。

5. pH测定:学习pH测定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实验五:无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测定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试学习无机化合物的理化性质。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武汉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授课对象:化学专业本科生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实验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

2. 通过实验,加深对无机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内容:一、实验基本操作1. 实验室安全知识2. 实验仪器使用3. 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二、实验项目1.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2. 酸碱滴定实验3. 配位滴定实验实验步骤及要点:一、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还原剂或氧化剂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溶解后定容。

(2)配制待测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还原剂或氧化剂,溶解后定容。

(3)滴定实验: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二、酸碱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酸碱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酸或碱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酸碱中和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酸或碱,溶解后定容。

(2)配制待测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酸或碱,溶解后定容。

(3)滴定实验:用滴定管将标准溶液逐滴加入待测溶液中,观察颜色变化,确定滴定终点。

(4)数据处理: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待测物质的浓度。

三、配位滴定实验1. 实验目的:学习配位滴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测定溶液中金属离子的浓度。

2. 实验原理:利用配位反应,通过滴定剂与被测物质反应,根据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计算出被测物质的浓度。

3. 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准确称取一定量的金属离子,溶解后定容。

大学无机实验教案

大学无机实验教案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授课班级:化学专业2022级1班授课教师:李明授课时间: 2023年10月15日实验名称:铜与稀硫酸反应实验一、实验目的1. 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2. 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加深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理解。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实验原理金属铜与稀硫酸在常温下不发生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

反应方程式如下:\[ Cu + 2H_2SO_4 \rightarrow CuSO_4 + 2H_2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酒精灯、试管、玻璃棒、铁架台、导管、集气瓶等。

2. 试剂:铜片、稀硫酸、蒸馏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等。

四、实验步骤1. 将铜片清洗干净,用砂纸打磨表面,确保铜片表面光滑。

2. 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稀硫酸,放入铜片。

3. 用酒精灯加热试管,观察反应现象。

4. 当看到气泡产生时,将导管插入集气瓶,收集氢气。

5. 用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氢气,观察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

6. 停止加热,观察铜片表面是否出现硫酸铜。

7. 记录实验数据,包括反应时间、气泡产生速度、氢气体积等。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反应过程中,铜片表面逐渐变黑,产生气泡。

2. 氢气产生速度较快,集气瓶内气体迅速充满。

3. 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氢气时,酚酞指示剂变红。

4. 停止加热后,铜片表面出现一层蓝色固体,为硫酸铜。

六、实验分析1. 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氢气,符合金属活动性顺序。

2. 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加快氢气的产生。

3. 氢氧化钠溶液检测氢气时,酚酞指示剂变红,说明氢气已生成。

4. 铜片表面出现硫酸铜,说明反应已进行。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加深了对化学反应速率和产物的理解。

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操作,避免烫伤和化学品中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机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一、无机化学实验课的目的化学是一门实验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开展此课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掌握常见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典型反应;学会常见无机物的制备、分离、提纯和某些常数的测定方法;验证、巩固和加深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观察、记录、分析、总结实验现象,合理处理数据、撰写试验报告,设计和改进简单实验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

二、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学习方法1.预习:实验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弄清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写出预习报告,做到心中有数,这是做好实验的前提。

2.操作:应按拟定的实验操作计划与方案进行。

做到轻(动作轻、讲话轻),细(细心观察、细致操作),准(试剂用量准、结果及其记录准确),洁(使用的仪器清洁,实验桌面整洁,实验结束把实验室打扫清洁)。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应集中注意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自己遇到难以解释的问题时可请老师解答。

在实验中应保持肃静,爱护仪器设备,严格遵守实验室各项工作守则。

遇有事故发生,应沉着冷静,妥善处理,并及时报告老师。

对每一实验的开始、中间过程及最后结果的现象或数据,都应细心观察,用心记录,要养成一边观察一边记录的良好习惯,以便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3.写实验报告:做完实验后,应解释实验现象,并做出结论,或根据实验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

实验报告内容应主要包括:a:目的;b:原理;c:操作步骤及实验性质、现象;d:数据处理(含误差原因及分析);e:经验与教训;f:思考题及实验习题的解答。

三、化学实验室学生守则化学实验室守则是学生实验正常进行的保证,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以下规则:1. 进入实验室,须遵守实验室纪律和制度,听从老师指导与安排,不准吃东西,大声说话等。

2. 穿脱鞋者、未写实验预习报告者不得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

3. 进入实验室后,要熟悉周围环境,熟悉防火及急救设备器材的使用方法和存放位置,遵守安全规则。

4. 实验前,清点、检查仪器、明确仪器规范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老师会给予演示),否则不得动手操作。

5. 使用药品时,要求明确其性质及使用方法后,据实验要求规范使用。

禁止使用不明确药品或随意混合药品。

6. 实验中保持安静,认真操作,仔细观察,积极思维,如实记录,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7. 实验室公用物品(包括器材、药品等)用完后,应归放回原指定位置。

实验废液、废物按要求放入指定收集器皿。

8. 爱护公物,注意卫生,保持整洁,节约用水、电、气及器材。

9. 实验完毕后,要求整理、清洁实验台面,检查水、电、气源,打扫实验室卫生。

10. 实验记录经教师签名认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四、实验安全知识和实验基本操作学生自学教材观看并讲解实验室安全知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录像预习实验仪器的认领和洗涤实验一仪器的认领、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一、实验目的1.认识和领取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熟知其名称、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练习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

二、实验内容1.仪器的认领:按仪器清单逐一对照认识和检查领取的仪器,熟悉其名称、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2.玻璃仪器的洗涤:(1) 洗涤方法:为了使实验得到正确的结果,实验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是洁净的,有些实验还要求是干燥的,所以需对玻璃仪器进行洗涤和干燥。

要根据实验要求、污物性质和玷污的程度选用适宜的洗涤方法。

玻璃仪器的一般洗涤方法有冲洗、刷洗及药剂洗涤等。

a. 冲洗法:对一般沾附的灰尘及可溶性污物可用水冲洗去。

洗涤时先往容器内注入约容积1/3的水,稍用力振荡后把水倒掉,如此反复冲洗数次。

b. 刷洗法:当容器内壁附有不易冲洗掉的污物时,可用毛刷刷洗,通过毛刷对器壁的摩擦去掉污物。

刷洗时需要选用合适的毛刷。

毛刷可按所洗涤的仪器的类型,规格(口径)大小来选择。

洗涤试管和烧瓶时,端头无直立竖毛的秃头毛刷不可使用(为什么?)。

刷洗后,再用水连续振荡数次。

冲洗或刷洗后,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三次。

c. 药剂洗涤法:对于以上两法都洗不去的污物如不溶性物、油污、有机物等污物则需根据污垢的性质选用适当的洗涤剂或药剂进行洗涤。

对油污或一些有机污物等,可用毛刷蘸取肥皂液或合成洗涤剂或去污粉来刷洗。

对更难洗去的污物或仪器口径较小、管细长不便刷洗时的仪器可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涤,也可针对污物的化学性质选用其他适当的药剂洗涤(例如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等可用6mol∙L-1HCl溶解)。

用铬酸洗液或王水洗涤时,先往仪器内注入少量洗液,使仪器倾斜并慢慢转动,让仪器内壁全部被洗液湿润。

再转入仪器,使洗液在内壁流动,经流动几圈后,把洗液倒回原瓶(不可倒入水池或废液桶,铬酸洗液变暗绿色失效后可另外回收再生使用)。

对玷污严重的仪器可用洗液浸泡一段时间,或者用热洗液洗涤。

用洗液洗涤时,决不允许将毛刷放入洗瓶中!(为什么?)倾出洗液后,再用水冲洗或刷洗,必要时还应用蒸馏水淋洗。

练习:洗涤试管2支,烧杯一个,锥形瓶1个。

(2) 洗净标准仪器是否洗净可通过器壁是否挂水珠来检查。

将洗净后的仪器倒置,如果器壁透明,不挂水珠,则说明已洗净;如器壁有不透明处或附着水珠或有油斑,则未洗净应予重洗。

三、玻璃仪器的干燥1. 晾干:不急用的仪器在洗净后可将其倒置让水份自然挥发而使仪器干燥。

2. 烘干:如急用,可将仪器烘干。

将洗净仪器中水倒净,口朝下,在电烘箱中于105o C作用烘干,烘干时可在烘箱的最下层放一陶瓷盘,接住从仪器上滴下来的水,以免水损坏电热丝。

3. 烤干:烧杯,蒸发皿等也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烤干,试管可用试管夹夹住,在火焰上来回移动,直至烤干,但管口须低于管底,以免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破裂。

4. 气流烘干:可将玻璃仪器置于气流烘干器上烘干。

5. 电热风吹干:6. 有机溶剂快速干燥法:先用少量酒精或丙酮倒入已洗净的仪器内,倾斜并转动仪器使其内壁均匀润湿,而后倾出酒精或丙酮。

再用少量乙醚用同样方法使仪器内壁均匀润湿,倾出乙醚后晾干或吹干(丙酮或酒精、乙醚等应回收)。

注:带有刻度的精密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其精度。

练习:用烤干法干燥一只大试管,一只大烧杯。

四、注意事项1.铬酸洗液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并有毒,勿用手接触。

2.洗涤时,若仪器透明,器壁不挂水珠,表明洗净。

3. 已洗净的仪器不能用布或纸抹。

4.不要未倒废液就注水5.用水原则是少量多次五、实验习题画出试管、烧杯、量筒、容量瓶、分液漏斗的简图,讨论其规格、主要用途和注意事项。

清点下列仪器试管架1个试管:10个离心管:5个试管夹:1个烧杯:5个2个100mL 2个200mL(或250mL) 1个500mL锥形瓶:3个量筒:3个10mL 50mL 100mL移液管:2个25mL移液管1个10mL刻度吸管1个容量瓶:100mL1个玻璃漏斗:1个表面皿:2个,大小各1个蒸发皿:1个泥三角:1个药勺:1个石棉网:1个酒精灯:1个点滴板:1个温度计:1个洗耳球:1个洗瓶:1个园底烧瓶:1个玻璃棒:1个实验二溶液的配制(一)一、实验目的1. 巩固滴管、量筒、台秤的规范使用方法;2. 掌握几种常用的配制溶液的方法;3. 熟悉有关浓度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1. 滴管的使用(1)从滴瓶中取用少量液体试剂,要用滴瓶中原有的滴管,不准用其它滴管(2)使用方法:注意不可将滴管伸入试管中,以免接触器壁污染试剂,放回滴管中时切勿放错。

(3)放有试剂的滴管不得横放或使滴管口向上斜放,以免试剂流入滴管的橡皮头内。

(4)滴加完毕后,应将滴管中剩余的试剂挤入滴瓶中,在再将滴管放回原瓶。

2. 量筒的使用(1)左手持量筒,以大拇指指示所需体积的刻度处,右手持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紧靠量筒口边缘,慢慢注入液体至所需刻度。

(2)读数:手持量筒上部,竖直,视线与量筒内弯月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3. 台秤的使用(1)构造:横梁、托盘、指针、刻度盘、游码标尺、游码、平衡螺丝、砝码盒。

(2)使用:精确度:最大载荷为200g的台秤,能准确至0.1g;最大载荷为500g的台秤,能准确至0.5g。

调零:称量前,先检查调零,调节平衡螺丝,使指针正好指在刻度盘的中间位置(注意游码归零)。

称量时左物右码,砝码的取用从大到小。

读数。

称量完毕,砝码归盒,游码归零;保持台秤的整洁。

4. 实验练习(1)配制500mL 0.1mol·L−1的NaOH溶液,转移至试剂瓶,贴标签,备用计算需称取NaOH 2g,水量近似500mL(2)配制30g 10% CuSO4溶液,倒入回收瓶。

计算试剂CuSO4·5H2O的用量约3g 所需水约25.3mL三、注意事项1. 量器和容器的区别。

2. 使用台秤时,称量物不允许直接放在托盘上,应放在称量用纸上,潮湿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则放在表面皿或玻璃容器内。

3. 台秤不能称量热物质。

实验三溶液的配制(二)一、实验目的1. 巩固练习移液管,容量瓶的正确使用;2. 掌握稀释法配溶液的方法;3. 巩固有关浓度的计算。

二、实验内容1. 移液管的使用准确移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用移液管,吸量管(1)洗涤: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用滤纸将尖端内外的水吸去,用欲移溶液润洗3次(2)使用时,右手拇指和中指拿住移液管标线上部位,左手拿洗尔球,将液体吸入管内(尖端部分插入液面以下约1cm)。

将液面升至刻度线以上时,迅速用食指按住管口,将移液管从溶液中取出,尖端部分仍靠在盛溶液器皿的内壁上,稍微放松食指,用拇指和中指轻轻转动管身,使液面平稳下降至弯月面与标线相切,迅速压紧管口,取出,将尖端靠在承接溶液的器皿内壁上,保持竖直,松开食指,让溶液自然流下,流完后等10~15s,不标“吸”字不可将尖端残留液体吸出(移液管使用过程中应保持自然竖直)2. 容量瓶的使用精配一定体积一定浓度溶液时使用,只有一刻度线,指293K时到达标线的容量。

(1)检验:使用前检查是否漏水。

方法:注自来水至标线附近,盖好瓶塞,右手托住瓶底,倒立2min,观察瓶塞周围是否漏水,再把塞子旋转180°,倒立,检查。

(2)使用:固体配溶液,将准确称量的固体物质放入烧杯,加入少量水,搅拌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用蒸馏水洗烧杯3次,一并转入容量瓶中,加水至2/3时,振荡摇匀,加水至标线1cm处,等1~2min,使颈壁上水流下,用滴管或洗瓶加至标线,赛紧瓶塞,用食指压住,另一手托瓶底,倒转,边到边摇,反复多次,使溶液混合均匀。

液体稀释,先在烧杯中稀释(浓硫酸应在烧杯中加少量水,再将浓硫酸沿玻璃棒分批慢慢加入水中,搅拌)转入容量瓶中,定量。

容量瓶是量器而不是容器,配好应将溶液转入试剂瓶中储存(试剂瓶应用该溶液洗涤2~3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