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杠设计指南

合集下载

保险杠骨架设计指南

保险杠骨架设计指南

一.设计思想⒈设计原则与设计流程⑴设计原则保险杠骨架对于整车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

设计时要遵照以下原则:具备保护特征:在汽车发生碰撞时,保险杠骨架应能吸收部分能量,以保护车身,提高整车安全性;符合相关法规要求:ECE R42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认证的统一规定;ECE R94关于车辆正面碰撞乘员保护认证的统一规定;GB17354汽车前、后端保护装置;GB11551乘用车正面碰撞的乘员保护;具备装置功能:保险杠骨架要留给灯具、吸能垫等附件一定的装配空间。

⑵设计流程保险杠骨架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保险杠造型面与车体之间的空间、灯具布置位置等输入来进行结构的设计并就其吸能效果进行CAE分析,流程如图1-1-1。

图1-1-1保险杠骨架设计流程图⒉设计参数确定保险杠骨架本体多为冷扎钢板,其主要参数是钢板料厚,一般主体部分料厚多为1.5mm,加强板或固定支架处多为2mm。

⒊材料、热处理及加工要求保险杠骨架内外杠材料通常为冷扎钢板St13(Q/BQB403),加强钣材料通常为冷扎钢板St12(Q/BQB403)(图1-3-1)。

内外杠两片冷轧钢板通常焊接成具有缓冲作用的中空型结构,表面按MS630-1(FPI-5)进行喷黑色亚光漆处理。

图1-3-1保险杠骨架组成图⒋设计基本限制因素保险杠骨架设计基本限制因素主要是保险杠与车体间留给骨架的布置空间,以及灯具、吸能垫等在保险杠上的布置位置要求二.零部件设计1.设计步骤及设计计算⑴方案设计说明书⑵主断面分析,CAD 模拟分析确认断面可行性⑶3D 数模设计(焊点,安装点,安装支架等的设计)⑷工程检查报告⑸CAE 碰撞分析(图2-1-1)保险杠骨架碰撞模型图2-1-1保险杠骨架CAE 碰撞分析⑹检查装配工艺合理性⑺2D 零件图设计,明确零部件的材料,数量,料厚等2.数模设计及图纸设计⑴根据保险杠、吸能垫与车体之间的空间进行保险杠骨架的布置;⑵保险杠骨架本身装配结构的设计;⑶保险杠留给灯具、吸能垫等附件装配结构的设计;⑷装配工艺性、加工工艺性分析;⑸以最终下发的3D 数模为依据进行2D 零件图的设计,要求图纸信息准确、详实。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

1、简要说明保险杠属于安全件。

在车辆碰撞时起到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的作用。

2、设计构想保险杠在设计时一般主要考虑外观上的整体效果,以达到造型的目的,所以对于保险杠的安装方式大多是由设计公司提出粗略的结构,而具体的机构设计是由供应商和整车制造商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使保险杠的结构符合制造和安装工艺。

对于车身附件工程师来说安装结构的确定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与设计公司及供应商确定机构时必须要仔细考虑制造,安装,喷涂,等众多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相关的法规要求以及标准。

保险杠材料的选择是实现其功能的首要条件。

一般采用PP+EPDM(PE)的材料,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2.1保险杠的开发周期2.2保险杠的材料及结构A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PE,其中PE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缓冲器用热板焊接到本体上。

缓冲器采用蜂窝状结构,使保险杠的缓冲性能发挥到极限。

S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EPDM+T15,其中EPDM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S11考虑到成本,缓冲器结构相当简单,性能上相对于A11的要差些。

B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EPDM+T10,其中EPDM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缓冲器用卡扣联接到本体上。

前保险杠缓冲器采用中空状结构,材料为GMT,强度很好,有很好的缓冲性能,但价格昂贵。

后保险杠缓冲器也采用中空状结构,材料为PC+PBT,强度很好,但保险杠的缓冲性能相对来说不如A11。

前保险杠的结构一般采用保险杠外罩+吸能器+固定加强板这样的三明治结构而后保险杠结构一般只采用外罩+加强装置,其中保险杠外罩一般采用PP+EPDM+TX:其中的PP为保险杠外罩的基体,EPDM能够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弹性,而TX的含义是材料中加上x%的滑石粉,主要是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刚度。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保险杠设计指南1.引言本文档旨在为保险杠设计提供指导和参考,包括设计要求、材料选择、制造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保险杠作为汽车外部装饰件的一部分,在车辆碰撞事故中承受着重要的安全功能和保护车身的作用。

因此,保险杠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安全性、耐用性和美观性等因素。

2.设计要求2.1 安全性要求●保险杠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碰撞时产生的冲击力并保护车身。

●设计时需考虑到不同碰撞角度和速度下的碰撞情况,以确保乘车人员的安全。

●保险杠设计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的要求。

2.2 功能性要求●保险杠的设计应考虑到乘车人员的便利性,包括方便上下车、方便装卸物品等。

●对于SUV等越野车型,保险杠还需具备防护能力,以避免擦伤车身底部的重要零部件。

2.3 美观性要求●保险杠的设计应与整车外观相协调,符合车型的设计风格。

●应使用符合车身颜色的喷漆材料,以提升整车的视觉效果。

●保险杠各部分的连接点应设计得平滑、无缝,并且保持一致的线条感。

3.材料选择3.1 塑料保险杠●塑料保险杠通常采用聚丙烯(PP)或增强尼龙材料制成,具有轻质、强度高、不易变形的特点。

●塑料保险杠通常采用注塑成型工艺,可以实现复杂的外形设计,同时也有利于降低制造成本。

3.2 金属保险杠●金属保险杠通常采用冷轧钢板或铝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金属保险杠制造过程通常包括冲压、弯曲、焊接等工艺,以确保保险杠的精度和质量。

4.制造过程4.1 塑料保险杠制造过程●设计保险杠的三维模型.●制作保险杠的模具.●进行注塑成型,得到成型的保险杠件.●进行表面处理和喷漆.●组装保险杠并安装在车身上.4.2 金属保险杠制造过程●设计保险杠的三维模型.●制作保险杠的冲压模具.●通过冲压工艺将金属板材冲压成所需形状.●进行表面处理和喷漆.●焊接不同部件并组装保险杠.●将保险杠安装在车身上.5.附件●本文档附带了保险杠设计的相关三维模型和技术图纸,可供参考和使用。

汽车前保险杠设计培训教程

汽车前保险杠设计培训教程

前保险杠设计1.1保险杠的作用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以及交通运输日益繁忙,汽车事故增多,引起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这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为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现代汽车都把安全防护装置作为汽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车外防护装置一部分的前、后保险杠,在汽车发生正、斜向碰撞时,对于减轻人员伤亡程度及汽车损坏程度,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国汽车法规要求:对于座位数小于或等于20或车长小于或等于6m的载客汽车,前后都应设置保险杠。

保险杠的另一个作用,是作为装饰件,对汽车起装饰作用。

1.2保险杠设计原则1.2.1充分利用社会的配套能力和存量资产,以原车保险杠结构为基础,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要做到保证使用、方便检修、利于制造、运用安全。

1.2.2产品设计要贯彻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的原则,简化配件规格。

同时要注意设计的轻量化,尽量减轻自重。

1.2.3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贯彻有关安全、环保等法规的要求,并努力向国际水平的汽车产品靠拢。

1.3保险杠设计要求1.3.1在发生接触和轻度碰撞时,能保护车辆,使之不会发生严重损伤。

1.3.2保险杠外表面必须与造型面一致,两端应向车身表面弯曲。

保险杠结构件不得超出造型面以外。

1.3.3保险杠突出表面不得有锐角、棱角1.3.4零件设计在满足法规要求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做到结构简单可靠,工艺简便合理。

1.3.5易装配固定。

1.4边界条件1.4.1整车造型面1.4.2整车分块线1.4.3前雾灯线框1.4.4前照灯线框1.4.5白车身2前保险杠设计2.1前保险杠外壳材料的确定法规要求:汽车的前后端保护装置,要保证车辆在发生4km/h的轻度碰撞时,不会导致车辆的严重损伤。

另外,前、后保险杠在保护车辆,减少车辆损伤的同时,还要保护行人,减少行人在碰撞发生时所受的伤害。

因此,保险杠的外壳材料应具备以下特点:a)具有较小的表面硬度,能减轻行人受伤;b)弹性好,具有较强的抗塑性变形的能力;c)减振作用良好,在弹性范围内能吸收较多的能量;d)耐潮湿、耐脏;e)具有良好的耐酸碱性及热稳定性。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

接近角、离去角、前悬、整车空/满载姿自身参数:长、宽、高、材料的流动性、成型相关分组输入:5、件装配设计以下内容应该在保险杠装配设计中被充分考虑装配顺序工具可达性维修方便紧固点可靠紧固力矩合理1R 1造① 二维效果图的可行性分析C A S 的可行性分析B 面的可行性A 面造型可行性分析造型冻结②制作典型截面㈡R-II保险杠设计R-II通过制作典型断面来确认造型的可行③整车空气动力学分析㈡R-II保险杠设计Depression’zonesdecreasingin the rearvehicle zone通过C F D -外饰空气动力学分析,说明能够满足要④造型C A S 面发放(制作物理模型2)结构设计阶段:㈡R-II保险杠设计制作物理模型行性分析(含主断面设计R-II前杠部分结构共采用8个断面来表达子板的连接装饰盖板与外壳的连接保险杠外壳与大灯灯的配合格栅与引擎盖以及外壳的连接雾灯格栅与外雾灯与雾灯格栅的配合前保险杠本身的断面结R -I I 后杠部分结构共采用5个断面来表达格栅与引擎盖以及外壳的连接②汽车牌照安装位置和照明(前和后㈡R-II保险杠设计后杠与后大灯的连接部位接近角和离去角;前号牌板(架)位于车辆前保险杠;前号牌后仰不大于15°。

前保险杠有足够的空间安装前牌照,且左右对称的安装位置不会影响车辆的设计接近角,同时前牌照的安装面基本垂直水平面,满足法规要求于车辆前保险杠上安装于前号牌板(架)上的号牌应垂直或近似垂直于车辆纵向对面。

前号牌中点不得处于车辆纵向对称平面的左方;前号牌及号牌架不得超出车辆前端右边缘。

安装于前号牌板(架)上的号牌应基本垂直于水平面,前号牌正面允许R-II后牌照没有安装在后保险杠上,故在该处不对该项进㈡R-II保险杠设计③前后保险杠位置校核通过校核前后保险杠位置,满足整车设计要求④㈡R-II保险杠设计⑤汽车牌照安装校核通过校核,汽车牌照安装满足要求⑥保险杠低速冲击校核R 前允许设计角度最大误差°3'㈡R-II保险杠设计⑦零件描述前保险杠的正面碰撞缓冲空间满足行人保护法以及保险杠低速碰撞的推荐空间值(132.2mm>80mm)。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

前言保险杠设计指南1、简要说明1.1该部分综述1.1.1产品简介汽车保险杠是吸收缓和外界冲击力,保护车身前后部的安全装置,有着很强的造型美观功能,追求和车体造型的和谐统一。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汽车保险杠作为一种重要的安全装置也走向了革新的道路.今天的轿车前后保险杠除了保持原有的保护功能外,还要追求与车体造型和谐与统一,追求本身的轻量化.为了达到这种目的,目前轿车的前后保险杠采用了塑料,人们称为塑料保险杠。

保险杠是重要的外观件安全件。

保险杠在碰撞时充分吸收能量,保护车辆的功能件能正常工作,行人碰撞时,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

现今,汽车保险杠一般为塑料组成,可以达到美观、吸能、和轻量化的目的,是乘用车的重要外饰件1.1.2产品分类塑料保险杠由外板蒙皮、缓冲材料和横梁三部分组成。

外板蒙皮和缓冲材料由塑料材料制成,横梁为厚度为1.5 mm的钢板冲压,可以有多层板焊接而成。

1.2设计该产品的目的塑料保险杠具有强度、刚性和装饰性,从安全上看,汽车发生碰撞事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保护前后车体;从外观上看,可以很自然的与车体结合在一块,浑然成一体,具有很好的装饰性,成为装饰轿车外型的重要部件。

1.3适用范围塑料保险杠适用于乘用车前后端前言1.4零部件构成图S18前保险杠构成图S18后保险杠构成图1.5产品开发工艺介绍通常情况下本体注塑成型,横梁冲压成型,发泡式缓冲器发泡成型。

1.6产品开发流程介绍产品开发有10个阶段,从P0到P9。

开发设计阶段的流程,在本设计指南中不过多介绍,主要说明一下开发阶段从P3以后的主要流程。

1、试制阶段:试制的目的是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确认;2、模具、检具开发阶段:经过试制阶段,对设计进行验证,并对设计进行改进后,可以对设计进行确认。

此后,进行零件正式模具的开发;3、正式模具件装车验证,进行产品改进,并相应调整、修改模具,使产品更加完善,品质更好;4、发放造型样板,制作外观件;5、制定材料、总成试验大纲,进行零部件材料、性能试验;6对产品进行“工装样件认可” (OTS认可)。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

保险杠设计指南保险杠是一辆汽车上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它不仅提供了车辆的外观设计元素,还具有保护汽车和乘客安全的重要功能。

在汽车设计过程中,保险杠的设计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包括安全性、美观度、材料选择等等。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保险杠设计的指南,帮助您了解保险杠的设计原则和注意事项。

1. 安全性保险杠作为保护汽车和乘客安全的重要部件,其设计应符合一定的安全标准。

首先,保险杠应能够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少碰撞对车辆和乘客的冲击。

其次,保险杠设计应考虑到不同碰撞角度和力度的情况,以确保车辆在不同情况下都能提供有效的保护。

最后,保险杠应具有良好的抗冲击能力,能够承受一定的压力和外力。

2. 美观度作为车辆外观设计的一部分,保险杠的设计也需要考虑美观度。

保险杠的造型应与整车外观相协调,既能凸显车辆的个性和品牌特色,又能给人一种流畅和动感的感觉。

此外,保险杠的颜色和材质选择也需要与整车外观相匹配,以达到整体一致的美观效果。

3. 材料选择保险杠的材料选择对其性能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常见的保险杠材料包括塑料、铝合金和碳纤维等。

塑料保险杠轻量、成本低,易于加工和塑性变形,但其抗冲击能力相对较弱。

铝合金保险杠重量轻、强度高,但成本较高。

碳纤维保险杠轻量、坚固耐用,但成本昂贵。

在材料选择上,需要根据车辆的类型、用途和预算来进行综合考虑。

4. 考虑乘客的安全保险杠设计不仅要考虑车辆的安全,还需要考虑乘客的安全。

保险杠设计应尽量减少对乘客的伤害,特别是行人保护。

一些保险杠设计采用了可弯曲的设计,以减少对行人的碰撞伤害。

此外,保险杠设计还应考虑到乘客上下车的便利性,尽量避免因保险杠造型或位置不合理而造成乘客的不便。

5. 环保性保险杠的设计也需要考虑到环保性。

材料选择应遵循环保原则,尽量选用可回收、可再生材料,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另外,保险杠的设计应尽量减少材料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

总结:保险杠设计是一项综合考虑安全性、美观度、材料选择等因素的工作。

保险杠设计校核-如吾意

保险杠设计校核-如吾意

图1 碰撞器尺寸
三、低速碰撞
保险杠校核---低速碰撞
1.正面碰撞校核: 前保险杠处:碰撞器A面与发动机舱盖最前点的间隙大于80mm。 后保险杠处:碰撞器A面与行李箱盖最后点的间隙大于80mm。 两箱车:则碰撞器A面离尾门外饰条(尾门最后点)的间隙大于80mm。
牌照板
牌照板
<12.m 保险杠
>12.m 保险杠
二、外部凸出物法规
保险杠校核---汽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法规
1.安装于后号牌板(架上的
号牌下边缘离地高度应不小 牌照板 于0.3m,上边缘离地高度应
牌照板
不大于1.2mm。
2.若号牌上边缘离地高度不 Nhomakorabea可能符合上述规定时,离地
<12m
高度可超过1.2m,但必须按
R≥5mm区域
Y0
车辆垂直纵向 平面
20mm
保险杠外轮廓
15°
二、外部凸出物法规
保险杠校核---外部凸出物法规
▲保险杠上装饰条:只要凸出高度小于 5mm可不考虑R,但对于保险杠本身,其圆 角半径还是要求R ≥5mm 。 ▲保险杠上的格栅: ——有进气功能要求的格栅按“格栅”检验, 不用满足保险杠要求; ——无进气功能要求的格栅按保险杠检验 (R≥5mm)或按一般要求检验。 ▲保险杠上凸出高度小于5mm的保险杠上 的局部零件和镶嵌件,不用满足上述要求。 如:倒车雷达,拖钩盖子,镀铬条等 ▲号牌支架:与直径100mm球体接触部位 R≥2.5mm。(若位于保险杠的20mm的区 域仍可沿用R≥2.5mm)
牌照安装区域
225m 13m
440m
115m 140m
二、外部凸出物法规
保险杠校核---汽车号牌板(架)及其位置法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险杠设计指南
在轿车上后视镜主要分为前保险杠和后保险杠,属于安全件。

在车辆碰撞时起到吸收碰撞能量,降低对人体的伤害程度的作用。

在保险杠的性能试验方面,最主要的是耐侯性能试验、缺口冲击强度试验,落球试验,整车以9公里时速撞击时,保险杠能恢复原状,抗碎石冲击性能等。

保险杠材料的选择是实现其功能的首要条件。

一般采用PP+EPDM(PE)的材料,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吸收部分碰撞能量。

A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PE,其中PE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缓冲器用热板焊接到本体上。

缓冲器采用蜂窝状结构,使保险杠的缓冲性能发挥到极限。

A11前、保险杠总成重量是9056g,后保险杠总成重量是10332g。

S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EPDM+T15,其中EPDM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S11考虑到成本,缓冲器结构相当简单,性能上相对于A11的要差些。

S11前保险杠总成重量是2976 g,后保险杠总成重量是3239 g。

B11前、后保险杠的材料选用PP+ EPDM+T10,其中EPDM使保险杠具有一定的弹性,保险杠结构分为内外两层,本体+缓冲器,缓冲器用卡扣联接到本体上。

前保险杠缓冲器采用中空状结构,材料为GMT,强度很好,有很好的缓冲性能,但价格昂贵。

后保险杠缓冲器也采用中空状结构,材料为PC+PBT,强度很好,但保险杠的缓冲性能相对来说不如A11。

B11前保险杠总成重量是3900 g,后保险杠总成重量是5500 g。

前、后保险杠的重量在整车附件中占有绝对的比例,它的重量将会影响到整车的油耗等。

因此,在设计时,应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料厚,达到减轻重量的作用。

保险杠的开发周期为6个月,其中2个月用于设计,3个月用于开模,1个月用于匹配。

保险杠的主要失效模式有开裂,装配不良,于大灯干涉、设计工艺性差等。

前保险杠的结构一般采用保险杠外罩+吸能器+固定加强板这样的三明治结构而后保险杠结构一般只采用外罩+加强装置,其中保险杠外罩一般采用PP+EPDM+TX:其中的PP为保险杠外罩的基体,EPDM能够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弹性,而TX的含义是材料中加上x%的滑石粉,主要是提高保险港外罩的刚度。

常用料为T20.吸能器一般采用EPP或者是PP发泡结构,起到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

加强板的材料一般采用GMT压制件,前保采用螺栓固定的结构,而后保一般采用热板焊的结构主要是因为后保比前保少了一个吸能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安装更便捷。

现在的欧美法规一般有明确的规定:前后保必须要采用前后大型吸能保险杠,主要是为了满足欧美法规中的后碰撞要求,以及行人保护等相关的法规。

其中GMT代表玻璃纤维垫强化热塑材料:其基层为聚丙烯脂增强材料为玻纤垫料,一般可利用直接热冲压技术使板材成型。

以上提到的这些材料一般均具有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效果,可以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

保险杠在设计时一般主要考虑外观上的整体效果,以达到造型的目的,所以对于保险杠的安装方式大多是由设计公司提出粗略的结构,而具体的机构设计是由供应商和正车制造商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使保险杠的结构符合制造和安装工艺。

对于车身附件工程师来说安装结构的确定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与设计公司及供应商确定机构时必须要仔细考虑制造,安装,喷涂,等众多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相关的法规要求以及标准。

汽车的燃料在燃烧推动机械运转时已经消耗了一大部分动力,而当汽车高速行使时,一
部分动力也会被用做克服空气的阻力。

所以,空气动力学对于汽车设计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改善汽车的操控性,同时也是降低油耗的一个窍门。

从保险杠设计上来说,对付浮升力的方法,其一可以使用导流板。

前保险杠的结构一般采用保险杠外罩+吸能器+固定加强板这样的三明治结构而后保险杠结构一般只采用外罩+加强装置,其中保险杠外罩一般采用PP+EPDM+TX:其中的PP为保险杠外罩的基体,EPDM能够提高保险杠外罩的弹性,而TX的含义是材料中加上x%的滑石粉,主要是提高保险港外罩的刚度。

吸能器一般采用EPP或者是PP发泡结构,起到吸收撞击能量的作用。

加强板的材料一般采用GMT压制件,前保采用螺栓固定的结构,而后保一般采用热板焊的结构主要是因为后保比前保少了一个吸能器,这样的结构可以使安装更便捷。

现在的欧美法规一般有明确的规定:前后保必须要采用前后大型吸能保险杠,主要是为了满足欧美法规中的后碰撞要求,以及行人保护等相关的法规。

其中GMT代表玻璃纤维垫强化热塑材料:其基层为聚丙烯脂增强材料为玻纤垫料,一般可利用直接热冲压技术使板材成型。

以上提到的这些材料一般均具有回收再利用的环保效果,可以降低对于环境的污染。

保险杠在设计时一般主要考虑外观上的整体效果,以达到造型的目的,所以对于保险杠的安装方式大多是由设计公司提出粗略的结构,而具体的机构设计是由供应商和正车制造商相互配合来完成,从而使保险杠的结构符合制造和安装工艺。

对于车身附件工程师来说安装结构的确定无疑是最重要的,所以在与设计公司及供应商确定机构时必须要仔细考虑制造,安装,喷涂,等众多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相关的法规要求以及标准。

吸能保险杠
这类保险杠能够满足8km、h的速度冲击的法规要求,他们均有能量吸收体。

一般有面罩、能量吸收体、骨架、连接件组成。

1:桶式结构能量吸收式
一般是利用机械油等液体在高压下象硅酮橡胶那样的显示液体性质的材料,通过偏移时产生的粘性阻力来吸收冲击能,比其他形式的保险杠吸能率高,其特点是凸出车身外的量小,耐温性好保险杠表面一般采用聚氨脂和聚丙稀树脂。

2:发泡树脂能量吸收式
这钟形式比上述结构简单、质量小、成本低并具有吸收上下左右多方位输入力的能力。

能量吸收发泡树脂采用聚氨脂和聚丙烯等发泡树脂,在受冲击时可吸收大的变形及变形过程中的能量。

保险杠外表在受冲击变形后要恢复原型,所以外罩一般采用聚氨脂、聚乙烯发泡树脂等恢复性好的材料。

3:蜂窝状结构树脂能量吸收式
结构与前一种相同,但采用的不是发泡树脂,而是成型蜂窝状等树脂结构体。

由于是靠蜂窝部分的压缩来吸收能量,所以比发泡树脂吸能效率高,但是其模具费用高及修改困难等缺点。

保险杠在设计机构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结构的合理性
保险杠系统的内外部制约的条件较多结构复杂,设计时应特别注意结构的合理性,除要保证各部位的连接、定位的可靠性,还应特别注意拆装的方便性,做到间隙合理,无干涉现象。

2,结构工艺性
保险杠面罩与横梁都是大型薄壁注塑件,面罩同时又是外观件,要求材料应有较好的流动性,同时具备较高的制件精度和紫外线稳定性,一般采用改性聚丙烯(pp+EPDM)材料。

在结构设计中,应综合几何形状与成型方法进行设计,模具分型面应满足成型工艺为好。

在设计塑料件时,为避免转角处的应力集中,应采用圆弧过渡,这对于模具制造使用寿命是很
有利的,一般塑件各连接处应有0。

5-1mm的圆角,而拐角处也应采用一些圆角,以减小应力并保证壁厚一致。

低能量吸收型保险杠类型
在4km、h的低速碰撞时,具有保护车身的性能,是比较廉价的保险杠。

一般通过保险杠的加强板和外罩来吸收能量,要求保险杠的外罩具有高刚性和耐冲击性,多以使用聚丙烯为主,近年来使用工程塑料也在增加。

为充分发挥树脂特性,在保险杠的面罩里面有加强筋,而不用加强板的结构,为了减小质量,某些保险杠采用铝或玻璃纤维增加树脂的制作,甚至不采用加强板的结构的保险杠也用玻璃纤维增强树脂来制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