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

合集下载

ICU九项技术考核及评分标准

ICU九项技术考核及评分标准
一项不符合扣2分
7
操作熟练,程序流畅。
较熟练扣2分,不熟练扣5分
10
提问回答正确、流畅。
回答不流畅、不完整扣2分
动脉采血操作技术考核及评分标准
姓名:
项目
分值
考核标准
评分细则
扣分原因
得分





3
护士准备:着装整齐,戴口罩,洗手。
一项不符合扣1分
7
用物准备:碘伏、消毒棉签、弯盘、血气针(或一次性注射器、肝素液和橡皮塞)、化验单、无菌手套、体温表、垫巾。
一项不符合扣3分
12
插入吸痰管,关闭负压,吸痰管遇阻力回撤1cm,吸痰管旋转提吸,时间<15秒,吸痰后冲管,同种方法吸出口鼻分泌物
一项不符合扣2分
5
给予2分钟高浓度吸氧(带呼吸机患者给予2分钟纯氧)
未做到不得分
3
操作中注意观察患者病情
未做到扣3分
10
听诊双肺呼吸音,、评价吸痰效果再次检查置管深度及固定情况、恢复吸痰前的吸氧条件。
穿刺失败扣15分,一项不符合扣3分
15
见回血时,保持该角度不变固定。待动脉血自动进入血气针1ml后,左手用棉签按压穿刺点,右手拔针,迅速将针尖斜面全部插入橡皮塞内,以达到密封状态。立即混匀。
一项不符合扣3分
5
局部按压3-5分钟。
做不到扣5分
5
填写完整的血气化验单:包括T、Hb、FiO2等,立即送检。
一项不符合扣3分
10
正确连接心电各导联、接SPO2。
正确连接血压袖带。分别于两上肢连接。启动测血压。
一项不符合扣2分
5
观察监护屏幕显示的参数,及时记录。
一项不符合扣2分

ICU中医适宜技术

ICU中医适宜技术

此法具有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利气豁痰、除寒暖中、散肿止痛的
作用。用于治疗各种疼痛、麻木、肿胀、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疾 病。
3、拔火罐操作规程
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 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的疗法。
4、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5、红外线烤灯操作程序
目的:保持局部温度;改善血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促进炎症吸收及镇痛。
注意事项: 皮肤感觉障碍、疤痕、植皮部位、缺血肢体治疗时应特别小心并经常询问,
观察局部反应,以防烫伤;
治疗时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碰触灯具引起烫伤,如感觉过热应立即报告; 治疗时应避免直接辐射眼部,必要时用浸水棉花或纱布遮盖;在治疗过程中 如有疲乏无力、睡眠不好、头晕等情况应停止治疗或更换治疗方法;
目的: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 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 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功效:用于高热等症;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 症;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降低血液中的 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宁夏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黄封黎
目录
穴位注射操作规程 针刺操作规程 灸法操作规程 拔火罐操作规程 中药涂擦操作规程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 刮痧疗法操作规程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红外线烤灯操作程序 中药封包操作规程
6、中药封包操作规程
目的:中药封包疗法是将加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身体的患病部位或身体的某一特
定位置如穴位上。通过奄包的热蒸气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 温热达到温经通络、调和气血、祛湿驱寒为目的的一种出症、腰肌劳损、肩周炎、骨关节炎、胃痛、

ICU技术规范

ICU技术规范

ICU医疗操作规程一、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二、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作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ICU技术操作流程大纲纲要图.doc

ICU技术操作流程大纲纲要图.doc

I C U 技术操作流程图一、 ICU 接病人程序备床、输液泵、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处于功能状态接病人从手术车转移病床连接呼吸机观察 R 机呼气潮气观察病人胸廓运动是否量与预设是否一致正常(确认R 机波形)接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接换能器调零点,迅速调整仪,及时观察波形及数据出波形,观察二者是否一致连接心电监护仪观察心率、心律泵的参数、听诊双肺呼吸音,测量气管管道是否准确与通畅插管深度并用寸带固定接无创血压与有创血压及监听血压进行比较接 LAP 、CVP 管连接胸腔引流管、尿并观测记录数据管,使各种管道通畅交接病情:手术名称、术中有无异常,转机、心肌阻断时间,瞳孔大小、皮肤有无破损,末梢循环状态、温度、湿度、有无潮凉及花斑二、 CPB术后 ICU 病房监护常规消化、内分泌系统的状态做出判断,并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治疗。

循环系统LAP 脉搏各管尿心包CVP 心电路药引流压力示波物量液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监测血血氧尿肾饱和功项气度量能目神经系统血液系统瞳反神HCT 血生HB. 血化、酸孔射志常规碱度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食大体血依据原发欲便重糖病查末梢循环、体温出入量注意事项:1、动态的监测术后病人各项指标,发现异常及时与值班医生沟通,对病人细微变化及时报告,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2、运用现代化医疗设备为病人服务,但不迷信设备,运用视、听、感官发现、分析监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勤于动脑、动手,使病人安全度过恢复期。

三、监测指标的分析判断方法和异常处理循环系统各项指标正常值BP: 120/80mmHg LAP :6~ 12 mmHg 尿前 4h>2-4ml/kg/h SaO2:95%↑MAP :25~ 80mmHg CVP :5~ 12cmH2 O 量后 4h>1-3ml/kg/h HR:70-140 次 /min心功BP↓、呼吸机调节不能不CVP↑当、血容量不全尿量↘足、心肌缺氧调整 R 机,减少躁动利尿及补充新给血管活性药物:多鲜血和血浆,巴胺、硝普钠等增加心肌供血血容量不足、心LAP↓、 CVP↓、尿量↘补充血容量、补充速度根据心功能而定;功能失代偿心率↗、出量>入量补充成分依据化验结果:HCT、 HB等血容量不足、LAP 正常、 CVP↓、尿量↘补充血容量、补充速度根据心功能而定;心功能代偿期心率↗、出量>入量补充成分依据化验结果:HCT、 HB等血容量过多、心LAP↑、 CVP↑、尿量正常功能良好的代偿减少入量,增加利尿。

重症监护操作规程

重症监护操作规程

重症监护操作规程重症监护室(ICU)作为医院内的重点部门,负责治疗危重病患者,提供高度专业化的监护服务。

为了确保重症监护室的运作顺利和患者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规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重症监护操作规程,包括入住程序、护理要点、医疗设备使用等内容。

一、入住程序1. 患者的入住需要医生的书面指示,确保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特殊监护和治疗。

2. 患者入住前需要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调查、身体检查、实验室检验等,以确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3. 入住程序包括将患者转移到ICU,完成入住相关手续,并将患者信息录入电子病历系统。

二、护理要点1. 严密监测:重症监护室要求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体温等。

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

2. 呼吸管理:针对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要确保气道通畅,合理设置通气参数,定期进行痰液清除,预防并处理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

3. 血流动力学支持:对于血压不稳定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血流动力学支持措施,如输入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血管扩张剂等。

4. 液体管理:根据患者的液体需求及体液平衡情况,合理选用液体种类和输液速度,定期监测患者的血液电解质水平。

5.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状态,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通过静脉或胃肠道途径进行喂养。

6. 感染防控: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采用无菌操作,做好器械消毒与环境清洁,加强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三、医疗设备使用1. 呼吸机的使用: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并定期进行呼吸机的维护和校准。

2. 输液泵的使用:根据医嘱设定输液泵的速度和剂量,定期检查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药物剩余量。

3. 监护仪的使用:设置监护仪的监测项目和阈值,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波形,及时识别和处理异常情况。

4. 患者转运:在患者需要转院或转科时,要进行专业而安全的转运操作,确保患者的连续监护和治疗。

ICU护理的关键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

ICU护理的关键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

ICU护理的关键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在医疗领域中,ICU(重症监护室)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ICU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本文将探讨ICU护理的关键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以帮助护士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首先,ICU护理的一个关键注意事项是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患者在ICU中通常处于危重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可能意味着疾病的进展或并发症的发生。

护士需要经常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和血压等指标,以及监测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疼痛程度。

这些数据对于护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患者的变化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其次,ICU护理需要护士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能力。

例如,护士需要掌握插管技术,包括气管插管和胃肠插管等。

插管是ICU护理中常见的操作,可以帮助患者维持呼吸道通畅和营养摄入。

此外,护士还需要掌握静脉穿刺技术,以便给患者输液、注射药物或抽取血液样本。

这些技术操作需要护士具备高度的技术熟练度和谨慎性,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另外,ICU护理还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ICU中的患者通常需要多学科的治疗和护理,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和康复师等。

护士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患者的护理计划。

此外,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解释治疗方案、提供情绪支持和回答问题。

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和治疗效果。

除了以上提到的关键注意事项和技术要求,ICU护理还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知识。

护士需要了解各种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常见的并发症和治疗方法。

此外,护士还需要了解和应用ICU中常用的监测设备和治疗设备,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和血气分析仪等。

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护士更好地理解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方案,并提供相应的护理措施。

综上所述,ICU护理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专业知识。

关键注意事项包括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及时记录,技术要求包括熟练的插管和静脉穿刺技术,良好的沟通和协作能力,以及丰富的临床知识。

ICU中医适宜技术

ICU中医适宜技术

5、红外线烤灯操作程序
目的:保持局部温度;改善血循环;缓解血管痉挛;促进炎症吸收及镇痛。
注意事项: ? 皮肤感觉障碍、疤痕、植皮部位、缺血肢体治疗时应特别小心并经常询问,
观察局部反应,以防烫伤; ? 治疗时不要移动体位,以免碰触灯具引起烫伤,如感觉过热应立即报告; ? 治疗时应避免直接辐射眼部,必要时用浸水棉花或纱布遮盖;在治疗过程中
2.1.3 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 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 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施灸 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 调整距离,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 无身体不适。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 盘,防止烧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2、灸法操作规程
2.2 艾炷灸技术操作规程 目的: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散 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适用于各种虚 寒性疾病,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症、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症。
3、拔火罐操作规程
目的: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 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 的疗法。
4、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目的:中药保留灌肠又称肛肠纳药法。是将中药煎剂或掺与散剂,自肛门灌入, 保留在直肠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具有清热解毒、软坚 散结、活血化瘀等作用。 功效:用于高热等症;控制肠道感染。如结肠炎、直肠周围脓肿、肠道易激综合 症;控制慢性炎症的临床症状,如慢性盆腔炎、慢性前列腺炎等;降低血液中的 含氮物质,如氮质血症等疾患。
宁夏第三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 黄封黎
目录
? 穴位注射操作规程 ? 针刺操作规程 ? 灸法操作规程 ? 拔火罐操作规程 ? 中药涂擦操作规程 ? 中药泡脚操作规程 ? 刮痧疗法操作规程 ? 中药保留灌肠操作规程 ? 中药外敷技术操作规程 ? 熏洗疗法技术操作规程 ? 红外线烤灯操作程序 ? 中药封包操作规程

医院ICU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医院ICU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

ICU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一、双相电除颤操作:1、患者平卧位。

2、迅速开放气道,放置口咽管或气管插管,人工呼吸。

3、在准备除颤仪的同时,给予持续胸外心脏按压。

4、将两个电极板涂以导电膏,并分别放置于患者右锁骨中线第二肋下方及心尖部,紧贴皮肤。

5、将除颤仪设置为非同步状态。

6、首次充电能量120瓦秒。

7、充电完毕时,检查术者及他人确无与患者身体接触后开始放电。

8、首次除颤后观察并记录即刻心电图。

如室颤持续存在,可连续电击,能量递增至200瓦秒,直至转复成功或停止抢救。

9、如心电监测显示为心电静止,立即给予肾上腺素静脉注射。

10、转复过程中与转复成功后,均须严密监测并记录心律/心率、呼吸、血压、神志等病情变化。

二、呼吸机操作:1、对呼吸机有关部件认真进行清洁消毒,检查有无漏气等情况,按要求正规安装,开机观察运转及性能是否良好。

2、按病情需要选择与患者气道连接的方式:1)密封口罩:适用于神志清楚、能合作、短时间使用机械通气或作雾化治疗的患者。

2)气管插管:适用于短期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3)气管套管:适用于需长时间作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

3、按病情需要选择、调节各通气参数。

1)潮气量的调节:成人为500一800ml。

2)呼吸频率的调节:成人一般为14—18次/min。

潮气量及呼吸频率决定了通气量。

应定时测定动脉血PaCO2以调节适合的通气量,避免通气过度。

3)进气压力:成人为2—2.6kPa(15—20mmH2O),以保证足够潮气量,而对循环功能无明显影响为宜。

4)吸呼时间比:根据病情在1:1.5—3范围内选择、调节。

心功能不全、血压不稳的患者,以1:3为宜。

5)供氧浓度:以吸入气氧浓度40%为宜,病情需要高浓度给氧者,可酌情增加,但不宜长时间超过60%.以免发生氧中毒。

4、机械通气中的监护1)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护,如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情况。

2)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观察各通气参数是否符合患者情况,是否需要调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U专科技术操作标准心电图使用评价标准科别姓名得分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A B C D目的5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为评估病情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5 3 1 0评估10 病人的年龄、病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

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并解释目的、注意事项。

心电图机的性能3432321211准备10 护士:洗手、戴口罩。

病人:皮肤准备、合适体位。

环境:整洁、有电源及插座。

用物:心电图机、导连线、75%乙醇棉球等。

222411121流程60 评估病人,如有剧烈运动需休息20分钟。

检查心电图机器性能是否良好。

将心电图机推到病人床旁,连接电源,向病人解释目的,方法。

嘱病人平卧,用75%酒精棉球擦拭电极放置部位将心电图肢体导联电极按红,黄,蓝,黑分别连接于病人右上肢,左上肢,左下肢,右下肢;将心电图胸导联电极按如下位置分别放置: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3―――V2与V4连接的中点V4―――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相交处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按电源开关于"自动"或"手动"开关。

观察病人心电图的图形变化,识别心电图正常与否,并于病人交流结果。

操作完毕,帮助病人穿好衣服,注意保暖,整理床铺。

对心电图机及导联线进行清洁保养,保持完好状态。

5555101055554343884444333333222222注意事项5注意有无误差,减少交流电干扰、肌肉干扰波、基线不稳、导联连接错误及定标电压是否准确带来误差。

心电图机及一切导线必须与外界电流隔绝每次使用完毕,切勿忘记关闭电源,各项功能键应恢复原来的位置。

仪器用完后,各导联线应卷好,避免过度扭曲牵拉,以免内部导线折断,并检查用物是否齐全,有无缺少物件。

搬动心电图机时,应避免剧烈震动,以免损坏。

检查中注意为病人保暖和遮掩病人的隐私部位。

检查中各导联应连接正确,定位要准确。

5 3 1 0评价10 说出使用心电图机的目的。

病人感觉安全。

各波形显示良好,无干扰波。

病人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溃。

3232212111总分100考评日期年月日简易呼吸器的使用评价标准科别姓名得分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A B C D目的 5 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进行有效的人工通气。

5 3 1 0评估10 病人的呼吸、心率、缺氧情况、有无义齿以及简易呼吸器性能等。

10 6 4 2准备10 个人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带口罩环境准备:整洁,安全评估:病人的呼吸、心率、缺氧情况、有无义齿以及简易呼吸器性能等病人准备:了解目的和插管后的状况,平卧位物品准备:口咽通气管、胶布、简易呼吸器、无孔面罩、10ML注射器、氧气、吸引器等2222211111流程60 将病人仰卧,尽量将下颌抬起,使气管与口咽喉成一直线,使其呼吸通畅。

清除口腔与喉中任何可见之分泌物。

插入通气导管,防止咬伤舌头。

急救者应位于患者头部的地方,将患者头部向后仰并拖住下颌使其朝上,面向急救者将简易呼吸器前端连接于面罩,后端接管连接氧气。

以面罩盖住病人的口鼻,并以手掌压住面罩使其贴紧患者面部。

用另一只手压缩呼吸球(气囊),将空气送入肺中。

(应规则性的压缩,提供足够的吸气/吐气时间)。

成人10—16次/分:儿童12-20次/分:婴儿35-40次/分。

1010101010108666664444422222注意事项5选择合适的面罩,以便得到最佳使用效果。

(过小遮不住口鼻,过大漏气)如果外接氧气,应调节氧流量8-10升/分至氧气储气袋充满氧气鼓起。

氧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储气阀失灵,发生危险。

没有外接氧源时,必须取下储气袋,以免影响通气;挤压球囊时压力不宜过大,速度要均匀,不可忽快忽慢,以免造成呼吸中枢紊乱,影响呼吸功能的恢复。

5 4 3 1评价10 达到使用简易呼吸器的目的。

操作者操作熟练。

64533221总分100考评日期年月日电除颤使用评价标准科别姓名得分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A B C D目的 5 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

5 3 1 0评估10 病人的年龄、体重、心律失常类型、意识状况。

酌情解释目的除颤仪的性能及蓄电池充电情况。

3342231121准备10 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

环境:整洁、安全,有电源电插座及吸氧、吸痰装置。

用物:除颤仪、导电胶、心电监测导联线及电极、抢救车、生理盐水纱布等。

护士:仪表端庄,服装整洁。

2242113121流程60 备齐用物至床旁,打开电源。

暴露病人胸部,必要时建立心电监护。

判断病人心律失常类型。

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选择合适的能量(成人双相120--200J,单相360 J)。

充电:放置电极板于合适位置(胸骨右缘第二肋间(S)-心尖部(A));大声嘱其他人员离开病人、病床。

两手同时按下放电键。

观察病人心电图改变。

如果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持续出现,立即重新充电,重复步骤。

操作完毕,将能量开关回复至零位。

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监测心率、心律,并遵医嘱用药。

记录。

终末处理。

522510645552222341148534441111233642333122431222注意事项5定时检查除颤器性能,及时充电;导电胶涂抹要均匀,防止皮肤灼伤;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和其他人、物绝缘;儿童能量选择:首次2J/kg,第2次2-4 J/kg,第3次4 J/kg;对于能明确区分QRS和T波的室速,应进行同步电复律;无法区分者,采用非同步电除颤;同步电复律通常遵医嘱选择稍低的起始能量,选择能量前应按下“同步”键。

5 4 3 1评价10 病人的心律失常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根据病人个体情况正确调节能量。

病人安全,无皮肤灼伤等并发症发生。

3432321211总分100考评日期年月日心电监护使用评价标准科别姓名得分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A B C D目的 5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为评估病情及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5 3 1 0评估10 病人的年龄、病情、生命体征、皮肤情况。

病人的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并解释目的、注意事项。

是否有使用监护仪的指征和适应症,所需监测的项目。

监护仪的性能3322221111准备10 护士:洗手、戴口罩。

病人:皮肤准备、合适体位。

环境:整洁、有电源及插座。

用物:心电监护仪、导连线、配套血压计袖带、SpO2传感器、电源转换器、电极片、75%乙醇棉球、监护记录单等。

3223211211流程60 核对病人,解释目的。

安置舒适体位。

连接监护仪电源,打开主机开关。

无创血压监测:选择合适部位,绑血压计袖带;按测量键设定测量间隔时间心电监测:暴露胸部,正确定位,粘贴电极片;连接心电导连线选择P、QRS、T波显示较清晰的导联;调节振幅。

SpO2监测:将SpO2传感器安放在病人身体的合适部位。

其他监测:体温、呼吸等。

根据病人情况,设定各报警界限,打开报警系统。

调至主屏,监测异常心电图并记录。

停止监护:向病人解释;关闭监护仪;撤除导连线及电极、血压计袖带等;清洁皮肤、安置病人。

终末处理。

2255225342221032223211441142311172111213331251122213注意事项5正确安放电极位置;定期更换电极片安放位置,防止皮肤过敏和破溃;报警系统应始终保持打开,出现报警应及时正确处理;安放监护电极时,必须留出一定范围的心前区,以不影响在除颤时放置电极板;对需要频繁测量血压的病人应定时松懈袖带片刻,以减少因频繁充气对肢体血液循环造成的影响和不适感。

必要时应更换测量部位。

5 4 3 1评价10 说出使用监护仪的目的,并能接受。

病人感觉安全:未因报警音量等影响睡眠、引起恐惧。

开关始终保持开启状态。

病人皮肤保持完整,无破溃,安放电极正确。

各波形显示良好,无干扰波形。

监护有效,达到目的。

2222211111总分100考评老师日期年月日呼吸机使用评价标准科别姓名得分项目总分技术操作要求评分等级A B C D目的 5 改善氧合、改善通气、减少呼吸作功。

5 3 1 0评估10 病人年龄、体重、病情、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解释操作目的、可能带来的不适等。

呼吸机性能病室内有无中心供氧和中心供(空)气,氧气及空气管道的接头是否配套;电源与电源插座是否与呼吸机上的电源插头吻合;呼吸机管道接头是否与人工气道街头吻合。

10 6 4 2准备10 个人准备:衣帽整洁,洗手,带口罩病人:已建立人工气道环境准备:整洁,有电源及插座物品准备:呼吸机、消毒好的管路、湿化器、无菌蒸馏水、输液皮条、模拟肺、简易呼吸器、连接管。

222411131流程60 将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解释使用呼吸机前准备:正确连接呼吸机管道各部件,连接模拟肺;连接电源、氧源、压缩空气,确保气源压力在规定范围内;开启呼吸机主机开关及显示器开关;按检测程序进行检测;如检测通过,调制待机状态,向湿化器内加无菌蒸馏水至刻度。

使用呼吸机:遵医嘱调节呼吸机参数:通气模式、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入氧浓度、触发灵敏度等;再次向病人解释,检查病人的人工气道情况(气囊是否充气);取下模拟肺,将呼吸机与病人的人工气道连接;听诊两肺呼吸音,检查通气效果,监测有关参数;打开湿化器电源开关,调节湿化器温度;设定有关参数的报警限,打开报警系统;记录有关参数;观察病人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呼吸同步情况,必要时吸痰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30分钟后做血气分析,遵医嘱调整有关参数,记录。

停用呼吸机:遵医嘱检查病人是否符合脱机指征;做好解释和指导;准备好合适的给氧装置,充分吸痰,妥善处理病人气道,撤去呼吸机,调至待机状态;观察病人病情,确认病情稳定;先关湿化器开关、呼吸机显示器和主机开关,再关空压机和氧气,最后切断电源;安置病人;记录。

终末处理:确认病人短时间内不再需要使用呼吸机后,消毒呼吸机管路;分离管道、湿化器,倒去湿化器内湿化液,将管道和湿化器浸泡于消毒液中;消毒完毕,及时捞出,用无菌水冲洗干净后晾干,安装好处于备用状态。

51015101046106636441注意事项5使用呼吸机期间,病人床旁应备有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吸氧装置,并且性能良好;使用呼吸机期间,应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定时做血气分析,防止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及时正确处理呼吸机报警;加强呼吸机管理:调节呼吸机悬背(支架)或给病人翻身时,应妥善固定好人工气道,防止因管道牵拉造成气管插管或套管脱出,导致病人窒息;长期使用呼吸机病人,应每日更换湿化液,每周更换呼吸机管道或按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执行;呼吸机上的过滤网应每天清洗;及时添加湿化罐内蒸馏水,使之保持在所需刻度处;保持集水杯在管道最低位,及时倾倒集水杯和管道内冷凝水。

5 3 1 0评价10 了解使用呼吸机的目的,并能配合;病人的呼吸道通畅;病人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同步,无人机对抗;病人达到呼吸机应用目的,呼吸功能改善,血气分析结果满意;病人安全,无气胸等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