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

当归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
当归基源鉴别及鉴别炮制

当归

Danggui

ANGELICAE SINENSIS RADIX

来源: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待水分稍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慢慢熏干。

基源鉴定:全国各地习用的当归均为伞形科植物当归,主产于甘肃,目前全国大多数地区均有引种。吉林延边地区尚种植、使用同属植物东当归,为其地习惯用药。

1、当归

别名秦归: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四川、云南、贵州。多栽培,少野生。性状:本品略呈圆柱形,下部有支根3~5条或更多,长15~25cm。表面黄棕色至棕褐色,具纵皱纹和横长皮孔样突起。根头(归头)直径1.5~4cm,具环纹,上端圆钝,或具数个明显突出的根茎痕,有紫色或黄绿色的茎和叶鞘的残基;主根(归身)表面凹凸不平;支根(归尾)直径0.3~1cm,上粗下细,多扭曲,有少数须根痕。质柔韧,断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皮部厚,有裂隙和多数棕色点状分泌腔,木部色较淡,形成层环黄棕色。有浓郁的香气,味甘、辛、微苦。

柴性大、干枯无油或断面呈绿褐色者不可供药用。

2、东当归

别名大和归原产日本。我国吉林延边地区有栽培。

性状:根全长10-18厘米。主根粗短有细环纹,直径1.5-3厘米,顶端有叶柄及茎基痕,中央凹陷,有的已切齐。支根从主根下长出,10余条或更多,直径0.2-1厘米。表面土黄色、棕黄色或棕褐色。全体有细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状疤痕、须根或须根很。干时质脆,受潮则变软,有韧性,断面整齐,皮部类白色,木部黄白色或黄棕色。气芳香,味甜而后稍苦。

3、附当归的代用品及误用品

a 野当归主产云南,又称土当归根呈圆锥形,具一个或数个分支,以二歧式为常见。主根长1-3.5厘米,直径1-3厘米。表面棕色,红棕色或黑棕色,根头部具横环纹,顶端有叶柄或茎的残痕或成枯洞,全体饱满或有纵皱及皮孔状疤痕。质坚硬,断面黄白色。略有当归香气,味微甜而后苦,稍麻舌。

b 欧当归主产内蒙古、河北、北京郊区。根呈圆柱形,有的有分支。长短不等,直径0.7-2厘米。表面灰棕色或棕色,有纵皱纹或横长皮孔状疤痕。质柔韧,断

面黄白色或棕黄白色。臭微味微甜而麻舌。

c紫花前胡主产贵州、湖北、四川。主根呈不规则圆锥形,长3-6厘米,直径1.8-2厘米,表面棕褐色,有纵皱纹,顶部有叶基痕,下面生有数个支根。支根长6-9厘米,直径0.5-0.8厘米,表面有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状疤痕。质硬而柔软,易折断,断面皮部棕褐色,木部黄棕色。无当归香气,味稍辛辣。

d大独活主产吉林。根头部短粗,长2-5厘米,直径2-3厘米。表面有横环纹,顶部有叶基痕,下面生有数个支根。支根长5-15厘米,直径0.5-1厘米。表面有纵皱纹及多数横向突起的皮孔状疤痕,并可见渗出的棕褐色粘稠的树脂样物质。质脆,断面皮部灰白色,木部黄白色。气芳香,味微甜后辛苦。

e阿尔穆独活主产吉林。根呈圆柱形,有数个支根,全长12-20厘米,表面黑褐色。根头部长2-5厘米,直径2-4厘米,具横环纹顶端有叶基痕芽痕或已切齐。跟头下面有数条支根,长5-15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有凸起的皮孔状疤痕。断面有裂隙,皮部灰白色,黄白色或黑褐色,木质部黄白色。气香,味微甜而辛辣。

f 兴安白芷主产于山西。根为不规则圆锥形,主根甚短,长1-2厘米直径4-6厘米,支根数条,长20余厘米,直径0.4-1厘米。表面棕黄色或褐黄色。质干瘪。无当归香气,味辛辣而麻舌。

名称类别当归野当归欧当归紫花前

大独活阿尔穆

独活

兴安白

主根长cm 1.5~41-3.5 长短不

3-6 2-5 2-5 1-2

主根形状略呈圆

柱形

呈圆锥

呈圆柱

呈不规

则圆锥

根头部

短粗

根呈圆

柱形

不规则

圆锥形

产地陕西、甘

肃等云南内蒙、河

贵州、湖

北、四川

吉林吉林山西

体表色泽表面黄

棕色至

棕褐色

棕色,红

棕色或

黑棕色

灰棕色

或棕色

棕褐色黑褐色棕黄色

或褐黄

归头性状纵皱纹

和横长

皮孔样

突起

横环纹,

顶端有

叶柄或

茎的残

痕或成

枯洞

纵皱纹

或横长

皮孔状

疤痕

纵皱纹,

顶部有

叶基痕

横环纹,

顶部有

叶基痕

横环纹

顶端有

叶基痕

芽痕

质地质柔韧,质坚硬质柔韧质硬而

柔软,易

折断

质脆质干瘪

香气有浓郁

的香气略有当

归香气

臭微无当归

香气

气芳香气香无当归

香气

味味甘、

辛、微苦味微甜

而后苦,

稍麻舌

味微甜

而麻舌

味稍辛

味微甜

后辛苦

味微甜

而辛辣

味辛辣

而麻舌

三、鉴别:(1)本品横切面: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窄,有少数油室。韧皮部宽广,多裂隙,油室和油管类圆形,直径25-160μm,外侧较大,向内渐小,周围分泌细胞6-9个。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射线宽3-5列细胞;导管单个散在或2~3个相聚,呈放射状排列;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淡黄棕色。韧皮薄壁细胞纺锤形,壁略厚,表面有极微细的斜向交错纹理,有时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和网纹导管多见,直径约至80μm。有时可见油室碎片。

(2)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本品粉末3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超声处理1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阿魏酸对照品、藁本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四、检查:水分不得过15.0%。

总灰分不得过7.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五、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45.0%。

六、含量测定:挥发油照挥发油测定法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ml/g)。

阿魏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阿魏酸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置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制成每1ml含12μ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2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

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阿魏酸(C10H10O4)不得少于0.050%。

七、饮片

1.当归: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切薄片,晒干或低温干燥。

鉴别(除横切面外)检查、浸出物同药材。

2.炒当归:取净当归片,置锅内,用文火炒至焦黄色,取出,凉透。

3.酒当归:取净当归片,用黄酒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加热,炒干,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kg,用黄酒10kg。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

浸出物同药材,不得少于50.0%。

鉴别(除横切面外) 检查(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同药材。

4.土炒当归:取净当归片,用伏龙肝细粉炒至表面挂土色,筛去土粉,取出放凉每当归片100kg,用伏龙肝细粉20kg。

5.当归炭:取净当归片置锅内,用中火炒至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凉透。

6.油炙当归:用香油将当归拌匀,放2h,待油吸透,在热锅中用小火炒至焦黄色,每当归片100kg,用香油12kg。

7.姜炙当归:取当归片,加姜汁拌匀,闷润至吸收,置锅内用文火炒干。每当归100kg,用生姜10kg。

饮片性状:当归片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褐色。切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平坦,有裂隙,中伺有浅棕色的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炒当归形如当归,表面焦黄色,内部黄棕色,略具焦香气。酒当归形如当归片。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浓郁,并略有酒香气。土炒当归形如当归,表面挂土,色深黄,有香气。当归炭形如当归,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质松脆,具焦香气,味苦辛。油炙当归形如当归表面有油亮光泽,具特异油香气。姜炙当归形如当归,色深黄,略具姜辣香气。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用法与用量:6~12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工艺规程

荆州市津奉药业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标准文件 编号:BZ-GY-1015-00 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工艺规程 2014年11月制定 荆州市津奉药业发展有限公司

1 目的: 建立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工艺规程,作为麝香止痛浸膏生产的基准性技术文件使该品种的生产标准化、规范化。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制造过程。 3 职责: 本品生产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实施本工艺规程负责,QA人员、生产管理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抽查执行情况。 4 内容: 4.1产品概述 4.1.1产品名称

4.1.1.1麝香止痛浸膏 4.1.2产品代码: 4.1.2.1麝香止痛浸膏:JG015 4.1.3产品用途:供麝香止痛贴膏生产使用。 4.1.4性状 4.1.4.1本品为棕黑色浸膏;气芳香。 4.1.5包装规格 4.1. 5.1 50kg/件。 4.1.6贮存条件:密闭,遮光,置冷处保存。 4.1.7贮存期限:暂定3个月。 4.2所用原辅料清单及用量折算计算方法 4.2.1所用原辅料清单 4.2.2 物料用量折算计算方法 4.2.2.1根据《中国药典》的有关规定,中药制剂的生产均应以中药饮片投料,标准处方中

的投料量均为中药饮片的投料量;川乌等十二味为粉碎成粗粉的量。 4.2.2.2 若购进的为原药材,则需加工成中药饮片,投料量以中药饮片计算。 4.2.3处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WS 3 -B-0469-90)。 4.3工艺流程图 4.3.1. 提取工艺流程图 物料 工序 检验 图1—麝香止痛浸膏生产工艺流程图 4.4 详细的生产步骤和工艺参数说明 4.4.1 中药材炮制过程 4.4.1.1 中药材领取:根据批提取指令单,按《领料岗位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领取中药材,认真核对品名、物料编码及包装质量。 4.4.1.2 炮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一部药材炮制通则及药材项下规定。

当归的炮制

当归的炮制 08中现2班罗灵健0806506213 [摘要] 通过对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总结了当归历代炮制演变轨迹及现代全国各地炮制概况。自南北朝开始,经历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文献记载的当时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其中以酒制法应用广泛;经过历代医家由浅入深、逐渐变化的认识过程,逐渐形成了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目前全国各地主要沿用了清炒和酒炒法,其它方法虽有沿用,但已不是主流。 [关键词]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 一 . 历史沿革 1 当归古代炮制概况 1.1净制与切制当归的净制首见于南北朝时期雷敩的《雷公炮炙论》[ 3 ] ,要求“先去尖并头光硬处一分已来”;此外,还有“去芦头”、“去芦洗净砂土”、“去芦须”、“去苗”、“去芦尾”等。洗也有特殊要求的,宋代《洪氏集验方》[ 4 ]要求用“温水洗”。 当归的切制首载于唐《千金翼方》[ 5 ] ,要求“切”,但没有具体规格。宋《太平圣惠方》[ 6 ]要求“剉”,宋《苏沈良方》[ 7 ]则要求“薄切片子”,《洪氏集验方》[ 4 ]也要求“薄切”,这种薄切的要求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中国药典和多数省市地区的炮制规范都要求“切薄片”。 1.2炮制当归自《刘涓子鬼遗方》[ 2 ]首载“炒”后,历代在沿用的基础上均有发挥,从南北朝到清末,历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有常温处理的,有加热处理的;有用辅料的,也有非辅料处理的;热处理的方式主要有清炒、辅料炒(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蒸、煮、煨、煅等;所用的辅料主要有酒、醋、盐、米、米泔水、生地汁、吴茱萸、芍药汁、姜汁、黑豆汁、童便、土等。其中酒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辅料, 酒制主要有“酒浸”、“酒洗”、“酒炒”、“酒焙”、“酒蒸”、“酒煮”、“半酒半醋炒”等方法,“酒制”的方法不仅历代应用最多,而且经过历代的衍变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中国药典和多数省市的炮制规范均收载了“酒当归”的制品。 2 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 当归在南北朝至清代的炮制发展过程中,医家对当归炮制方法的认识经过了由浅入深、逐渐变化的过程,形成了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当归的入药理论。当归传统按“头、身、尾”3部分分别入药,具有不同的药用特点。最早记载见于《雷公炮炙论》,雷敩曰:“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归尾”。随后历代医家对此有相同的看法,如“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 12 ]。”“头止血,身和血,梢破血。”[ 11 ]“身养血,尾破血,全活血。”[ 22 ]类似记载屡见于历代医著中,形成了当归的传统入药理论,甚至沿用至今,虽然中国药典规定以全归入药,但有部分医家仍沿用传统理论,将当归分为“归头”、“归身”、“归尾”几部分,根据病情,辨证用药。至于“归头”、“归身”、“归尾”的作用,历代文献记载多有相悖之处,认识并不统一,仍需进一步研究。 3 当归现代炮制概况 当归入药炮制经过历代传承,现行的炮制方法主要有“清炒、酒炒”等。《中国药典》2005版仅收载了“酒炒”方法,入药也不分头、身、尾3部分,而是用“全归”入药。各省炮制规范中,酒当归的黄酒用量多为每100斤药材用10斤,部分用酒量在10~20斤,个别几个省份采

黄芪生产工艺规程

1.目的建立黄芪饮片的生产工艺规程,用以规范黄芪饮片的生产。 2.范围适用于黄芪饮片的生产。 3.责任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 4.内容 .产品概述。 产品名称黄芪。 性味与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与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用法与用量 9~30g。 产品规格饮片。 . 生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与《湖南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10年版 . 工艺流程

. 炮制工艺操作要求和主要技术参数。 净选 按生产指令从仓库领取黄芪原药材,经物流通道送入净选操作间,将原药材放置于净选工作台上,拣净杂质,将挑选好的原药材盛装于药筐中,称重,挂上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重量,标准依据等内容。 洗润 . 洗药 将净选后的药材,用清水将药材附着的泥土或不洁物洗净。 . 浸润 将已洗净的黄芪,按大小排放整齐,装入不锈钢筐内,再放入润药机内润药。润药时间4小时即可。 切制 润药机取出润好的黄芪,在时间不超过1小时内,使用GSW-300高速万能截断机按照《中国药典》要求切2-4毫米的厚片。 干燥 取切制好的黄芪,平铺于不锈钢烘盘中,上货厚度在2cm以下,置燃煤烘房中,设定温度60-80℃,干燥4~6小时,取出,放凉。 筛分 取干燥后的黄芪用XSZ-3B振动筛选机筛去碎末,盛装于套有PE膜内袋的纤维袋内,称重,贴好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重量,标准依据。转入净料库,请检。 包装 半成品检验合格后,按包装指令单到仓库领取相应数量的包装材料,从中药饮片库领取加工好的待包品,按包装指令单规定的包装规格要求进行包装,封口严密,贴好标签,注明品名、批号、产地、规格、重量,标准依据。包装时应注意核对品名、规格、产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等项目无误。包装完毕后,放置待验区,填写请验单,由质量管理部门抽样检验,检验合格的产品须办理入库手续后入库。 . 原辅包、中间产品、成品质量标准

黄芩片(蒸)炮制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概述 (2) 2标准依据 (2) 3投料量 (2) 4所用物料清单 (3) 5所用主要设备和生产场所 (4) 6工艺流程图 (5) 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7) 7.1生产操作前准备 (7) 7.2生产操作过程 (7) 7.3包装过程 (8) 7.4清场 (9) 8中间质量控制方法、评判标准及频次 (10) 9物料平衡/收率 (11) 10变更记载及原因 (12) 11附页 (13)

1产品概述 【名称】黄芩片 【规格】片 【包装规格】(1)1kg/袋(2)10kg/袋(3)其他:根据实际需求情况 【产品代码】YP1004 【来源】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后撞去粗皮,晒干。 【性状】本品呈圆锥形,扭曲,长8~25cm,直径1~3cm。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有稀疏的疣状细根痕,上部较粗糙,有扭曲的纵皱纹或不规则的网纹,下部有顺纹和细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心红棕色;老根中心呈枯朽状或中空,暗棕色或棕黑色。气微,味苦。 栽培品较细长,多有分枝。表面浅黄棕色,外皮紧贴,纵皱纹较细腻。断面黄色或浅黄色,略呈角质样。味微苦。 【炮制】黄芩片除去杂质,置沸水中煮10分钟,取出,闷透,切薄片,干燥;或蒸半小时,取出,切薄片,干燥(注意避免暴晒)。 本品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薄片。外表皮黄棕色或棕褐色。切面黄棕色或黄绿色,具放射状纹理。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用于湿温、暑温、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用法与用量】3~10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贮存期】24个月 质量标准文件编码:ZL-TEC-YP-008 2标准依据 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第301页。 3投料量 黄芩:30-300kg。

当归养血口服液生产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当归养血口服液工艺规程。 范围:当归养血口服液生产全过程。 责任人:生产部、质量管理部。 内容 1产品概述 当归养口服液系采用甘肃地道药材岷县产当归为原料,经料学方法提练精制而成的纯中药制剂,本品含有丰富的阿魏酸、挥发油、亚叶酸、烟酸、维生素B12,维生素E 等多种有效成份。呈淡黄色半透明胶体溶液,用时轻微摇动既成均匀胶体状药剂,并能闻到当归的浓郁当归特有的香气,味甜。 当归性味甘、辛、温,入心,肝、脾三经。入心能生血人肝能藏血,入脾能流血。《本草正义》说:“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力地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血中之圣药也:”。故当归养血口服液具有补血养血的功能,主用于男女血虚,病后贫血,头痛眩晕,女子月经不调,痛经等症。口服,每日2~3次,每次1~2支。儿童酌成或遵医嘱,7天为一疗程四盒。包装规格:10ml×10支/盒 2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当归养血口服液生产工艺流程图

30万级洁净区 一般生产区 当归养血口服液生产质量控制要点

2.1当归药材的整理 2.1.1当归药材前处理流程图

2.1.2原料处理 2.1.2.1净选 净选是药物初步加工过程,为下一步生产作准备,由于中药来源复杂,必须除去药物中的夹杂质,泥沙、霉败品及残留在处的非药部位,使药物更好的发挥疗效。 2.1.2.2挑选 除去非药用部位及各种杂质,特别是钢铁类石质类异物,一定要彻底挑选干净,防止损坏设备。 2.1.3清洗 清洗是保证药物质量的重要环节,为下一步作好准备。 2.1. 3.1粗洗 用饮用水浸泡十分钟当归药材使泥沙充分松软,用毛刷刷去当归上泥沙、枯叶和除去霉烂部分,用流动的饮用水冲净。 2.1. 3.2精洗 将粗洗过的当归用流动的饮用水清洗数次,至外皮为白色,目视合格流入下道工序。 2.1.4切片 切片厚度为1.5~2.5mm。 2.1.5当归药材整理要点 2.1.5.1中药材的验收 2.1.5.1.1中药材验收人员必须有中药材鉴别真、伪劣规格等能的业务知识,并掌握质量标准的人员担任。 2.1.5.1.2净选前的中药材、包装应整齐每个包装应附有合格证。注明品名、产地、进厂编号、检验单号、皮重、净重。并逐件检证、检质,将检验情况逐项

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摘要:通过对当归本草考证及文献研究,总结当归炮制的历史沿革;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当归见诸历代文献的炮制方法达21种之多,其中常用的有酒制、炒制、油制、土制、制炭等。炮制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挥发油和有机酸的含量变化;我们可根据这种变化减少当归的治疗偏性,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当归;炮制;化学成分; 当归,别名干归、马尾归、云归、岷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被医家誉为“妇科要药”,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祛邪补虚的中品。其味辛、甘,而性微温,归心、肝、脾三经,是一味女性常用中药。正如《汤液本草》中所说:“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中医学认为当归为血家之圣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用[1]。现代医学中当归具有提高免疫、抗心肌缺血、抗血栓、保护神经干细胞等作用[2]。临床上也常用其炮制品,经历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21 种之多,流传至今,主要沿用了生当归、酒当归、土当归、清当归和当归炭。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应用不同,如酒当归辛温,取其散性,以增强活血散瘀之功;土炒后,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当归炭则缓其辛烈之性专于止血。现代研究表明,当归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使当归的药理作用也有所不同。笔者在参考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归不同炮制工艺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综述性分析。 1当归历代入药炮制概况 唐代《千金翼方》中始有“切”的记载,《理伤》中开始提出“去芦头”。宋代《博济方》中又要求“去”,《史载之方》中还要求“去苗”,去芦为后世广泛沿用[3]。历史上当归的炮制起初采用酒制法,首载于唐代,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提出“酒浸一宿阴干”。宋代丰富了酒制当归的方法,如《疮疡经验全书》对酒浸的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出“酒浸二宿,晒干火焙”。之后继而出现了酒洗、酒润、酒炒、酒拌、酒蒸法、酒煮等炮制方法。除酒制法外,炒制法也是历史上常用的炮制方法,在宋代就已经出现了炒制法,如《太平圣惠方》和《洪氏集验方》分别提出了“锉微炒”和“去梢土,微炒令香”炒制方法。到了明代,在《普济方》一书中又提出“炒微黄”的炮制标准[4]。除沿承酒制及炒制法外,明代时期辅料种类进一步增多,创用了盐水炒法、姜汁炒法、米泔水炒等制法。同时还发展为用药料共制当归的方法,如吴茱萸炒和生地汁炒,新采用的炮制方法则有煨、煅、制炭等[5]。在宋代,还有“细切醋炒”[6],和“醋浸一宿,炙令香黄焦”[7]的描述。清代又出现童便制和黑豆汁制(《本草述》),还创新地提出了芍药汁制、吴茱萸制。土炒法也在清代形成,如《医宗金鉴》载“土炒老黄色”的炮制要求,该法一直沿用至今。除此之外,蜜制法和油制法还在不同地区仍沿用,如《河南省中药材炮制规范》收载了蜜制法,《甘肃省中药炮制规范》收载了油制法。综上可以看出:当归炮制不论在工艺,辅料选择、质量要求及炮制理论、原理阐发诸方面,历代都有所继承和发展。炮制工艺由清炒(炒黄炒炭)发展为辅料炒(土炒、酒炙)等,以扩大药用范围,进而又发展为二种辅料共制(酒醋拌炒),以提高制品质量,增强疗效。其中以酒制(酒炙、酒蒸及清炒(炒黄)历史最为悠久,应用亦最为广泛。制炭入药始于明代,土炒入药则始于清代。 2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 当归入药理论按全当归、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来分别入药,具有不同的药用特点。最早记载于《雷公炮炙论》中:“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 [8];《珍珠囊》中记载:“头破血,身行血,尾止血”[9];《汤液本草》中引做:“头止血而上行,梢破血而下行,身养血而中守,全活血而不走”[10]。《本草正义》中又曰:“归身

白术炮制规程

一. 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白术炮制规程。 二.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白术的炮制和质量管理,及相应的物料供应。 三. 职责:生产管理部、质量管理部、前处理车间对本规程实施负责。 1. 产品概述: 1.1. 来源: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主产于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药材以个大、质坚实、表面灰黄色、断面黄白色、香气浓者为佳。 1. 2. 炮制: 白术: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炒白术:将麸皮撒入热锅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至黄棕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麸皮。每100kg 白术片,用麸皮10kg 。 1.3. 性状: 白术:为不规则厚片,表面黄白色或淡黄棕色,粗糙不平,中间色较深,有放射状纹理和棕色小点;周边灰棕色或灰黄色,有皱纹或瘤状突起,质坚实。气清香,味甘微辛。 炒白术:形如白术片,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偶见焦班,质坚硬,有焦香气。 1.4.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1.5. 功能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涨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1.6. 用法用量:6~12g 。 1.7.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防泛油。 2. 操作流程图:

3. 炮制过程和工艺条件: 3.1筛选:将白术于SX800型筛选机进行筛选,去除杂质。 3.2淋洗:将白术放入XT-720洗药机机槽中加水2/3清洗。 3.3润药:放入CT 7C 5-3润药机闷润。真空度:<0.07Mpa ,加压≤0.3 Mpa 。闷润时间:1小时。 3.4切制:在240-2往复式切药机中切厚片。片厚2~4㎜。 3.5干燥:于DW1.2-8B 带式干燥机中烘干。速度:30.00,烘干温度:80℃ 3.6麸炒:将麸皮撒入CY-640型炒药机内,待冒烟时加入白术片炒制,炒至黄棕色、逸出焦香气。取出,筛去麸皮,放凉。每100kg 白术片,用麸皮2kg 。温度:中火105℃,时间:30分钟。 3.7包装:每25㎏装一塑料袋外套一编织袋,两层袋口缝好,标明品名、编码、重量、日期、操作者等,交净料库。 4.质量监控 4.1质量监控点 按照工艺过程和影响质量的关键因素加以设置:(1)挑选(2)淋洗(3)润药(4)切

净石灵胶囊工艺规程样本

净石灵胶囊工艺规程 目录: 1、产品名称及剂型 2、产品概述 3、处方和依据 4、生产工艺流程图 5、原料药材的整理炮制 6、制剂操作过程和工艺条件 7、质量监控 8、原辅料质量标准和检查方法及复检前、最长储存期 9、半成品质量标准、成品法定标准、企业内控标准及依据 10、包装材料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及内包材包装前的最长使用时间 11、工艺卫生要求 12、关键设备的准备工作 13、各设备标准操作程序及生产能力 14、技术安全及劳动保护 15、劳动组织、岗位定员、工时定额、产品生产周期 16、原辅料消耗定额 17、包装材料消耗定额 18、动力消耗定额

19、物料平衡 20、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21、附页 1、产品名称及剂型 1.1产品名称: 净石灵胶囊 1.2汉语拼音: Jingshiling Jiaonang 1.3剂型: 胶囊剂 1.4批准文号: ZZ-5832-吉卫药准字( 1998) 第4236号 2、产品概述 2.1性状: 本品为胶囊剂, 内容物为棕色粉末, 气微, 味微苦。 2.2功能主治: 补肾、利尿、排石。用于治疗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以及由结石引起的肾盂积水、尿路感染等。 2.3用法用量: 口服, 一次5粒, 一日3次, 饭后1小时饮水300~500ml, 并做跳跃运动10~15次, 体弱者酌减。每次排尿注意结石排出情况。 2.4规格: 0.3g 2.5有效期: 三年

2.6贮藏: 密封, 防潮。 3、处方和依据 3.1工艺处方: 金钱草( 广) 250g 黄芪76.6g 茯苓76.6g 萹蓄76.6g 海金沙76.6g 淫羊藿76.6g 夏枯草76.6g 滑石76.6g 元胡( 醋制) 50g 当归50g 巴戟天50g 赤芍40g 冬葵子40g 车前子40g 桃仁40g 鸡内金40g 甘草25g 制成1000粒 3.2生产处方: 金钱草( 广) 250kg 黄芪76.6kg 茯苓76.6kg 萹蓄76.6kg 海金沙76.6kg 淫羊藿76.6kg 夏枯草76.6kg 滑石76.6kg 元胡( 醋制) 50kg 当归50kg 巴戟天50kg 赤芍40kg 冬葵子40kg 车前子40kg 桃仁40kg 鸡内金40kg 甘草25kg 制成100万粒 3.3处方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 中药) 第20册。 4、生产工艺流程图:

炮制题型一

名词解释 1.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论治施治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 剂、制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2.中药炮制学:是专门研究炮制理论、工艺、规格标准、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3.中药饮片:是指凡是直接供中医临床调配处方或中成药生产用的所有药物 4.提净法:是指某些可溶性无机盐类矿物药,经过溶解,过滤,除净杂质后,再进行重结 晶,以进一步纯净药物的方法 5.炙法:是指将净选或切制后的药物,加入一定量的液体辅料拌炒,使辅料逐渐渗入药物 组织内部的炮制方法 6.煅淬:是指将药物按明煅法煅烧至红透后,立即投入规定的液体辅料中骤然冷却的方法 7.水飞法:某些不溶于水的矿物药,利用粗细粉末在水中悬浮性不同,将不溶于水的矿物、 贝壳类药物经反复研磨,分离制备极细腻粉末的方法 8.从制:是指在相资为制的原则下,通过加入相同的辅料(含药物)或采取一定的炮制方 法,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如胆汁制黄连、酒炙仙茅、酒炙当归 9.抢水洗:是指用清水洗涤或快速洗涤药物,由于药材与水接触时间短。 10.炒炭存性:是指炒炭药物只能部分炭化,更不能灰化,未炭化部分仍应保存药物的固有 气味,花、叶、草等炒炭后仍可清晰辨别药物原形 11.看水性:是指药材在水处理过程中,要检查其软化程度是否符合切制要求。 12.煅炭法:是指药物在高温缺氧条件下煅烧成炭的方法,也叫闷煅法 13.相恶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以免损伤正气 14.僵子 15.灵活状态: 16.净制:是指在切制、炮炙前,选取规定的药用部分,除去非药用部位、杂质及霉变品、 虫蛀品、灰屑等,使其达到药用纯度标准的方法 17.对抗同贮法: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放在一起保存,以防止虫蛀可霉变的一种贮存方法 18.酒制升提:苦寒沉降的药物以酒作为辅料来进行炮制,可改变药性,起到引药上行的作用 19.泛油:含挥发油、脂肪油的药物,在一定温度、湿度的情况下,造成油脂外溢,质地返 软、发粘、颜色变浑,并发生油败气味的现象。 20.发酵法:经净制处理后的药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借助于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使药物产 生新疗效的炮制方法 21. 发芽法:将净选后的新鲜成熟的果实或种子,在一定温度、湿度等条件下,促使萌发幼 芽产生新疗效的炮制方法 22.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含药物)或某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 23.火候:是指炒药的预热温度,炒至火力、时间以及药物行、色、气、味、质变化的程度 24.火力:是指所用热源释放出热能的大小强弱 25.反制:是指在相反为制的原则下,通过加入相对立的辅料(含药物)或者采取一定的炮 制方法,纠正药物过偏之性味。如姜汁制栀子、盐制巴戟天、茴香 填空题 1、炮制常用的固体辅料有:稻米、麦麸、白矾、豆腐、土、蛤粉、滑石粉、河砂、朱砂 2、常见的饮片类型有:片、段、块、丝、颗粒、粉末 3、清除杂质的主要方法有:挑选、筛选、风选、水选、磁选 4、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其中清半夏是用白矾溶液为辅料炮制,功效长于燥湿化痰; 姜半夏是用生姜、白矾为辅料炮制,功效长于降逆止呕。 5、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加热处理,加水处理,加辅料处理等。

当归炮制工艺规程

一、名称 二、规格 三、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 四、炮制方法 五、炮制工艺的操作要求和工艺技术参数 六、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及贮存注意事项 七、包装规格 八、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 九、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及其生产能力 当归炮制生产工艺规程 一. 名称 中文名当归 汉语拼音 Danggui 拉丁名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二、规格 薄片 1-2mm 三、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 3.1 生产工艺流程图 稍润

3.2 质控要点 四、炮制方法: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低温干燥。

五、炮制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参数 5.1 领料 按批生产指令制作领料单,按“领发料标准操作规程”到原药材库领取当归原料,领料员、药材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的数量领发料,及时填写出库记录和领料记录。 工艺要点: 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检验合格报告单,合格证、物料放行许可证、称量核对。 5.2 净选 按“净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将要挑拣的当归原药材置于挑选工作台上进行净选,除去非药用部分,并将药材按大小分档。 生产结束及时填写生产记录,经QA检查合格后与下一步工序交接。按本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并经QA检查签字。 工艺要点 ①检查净选的中药材,并称量、记录; ②净选操作必须按要求分别采用拣选,清除杂质,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符合净选质量标准要求; ③拣选药材应设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 ⑤净选后药材装合适容器,每件容器均应附有标志,注明药材名称、编号、炮制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者等; ⑥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工序。 ⑦净度要符合中药材炮制品质量标准 5.3 洗润 5.3.1 洗药 将净选后的药材,按清洗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洗操作”,用清水将药材附着的泥土或不洁物洗净。结束后将洗净的药材经QA检查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清洗结束后,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与下一步工序交接。按本岗位清场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后在清场记录及清场合格证上签字。

当归生产工艺规程

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标准文件 文件编号:SC/JB/GY/01600 当归炮制 生产工艺规程 颁发日期年月日生效日期年月日 吉林省泽康药业有限公司

当归炮制生产工艺规程

目录 一、名称 二、规格 三、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 四、炮制方法 五、炮制工艺的操作要求和工艺技术参数 六、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质量标准及贮存注意事项 七、包装规格 八、物料平衡的计算方法 九、主要生产设备一览表及其生产能力

当归炮制生产工艺规程 一. 名称 中文名当归 汉语拼音 Danggui 拉丁名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二、规格 薄片 1-2mm 三、生产工艺流程图及质控要点 3.1 生产工艺流程图 拣去杂质,去掉非药用部分片厚1-2mm 稍润 水份应不超过10%

3.2 质控要点 四、炮制方法: 当归除去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低温干燥。 五、炮制生产操作过程及工艺技术参数 5.1 领料 按批生产指令制作领料单,按“领发料标准操作规程”到原药材库领取当归原料,领料员、药材库保管员根据领料单的数量领发料,及时填写出库记录和领料记录。 工艺要点: 核对品名、批号、数量、检验合格报告单,合格证、物料放行许可证、称量核对。 5.2 净选 按“净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将要挑拣的当归原药材置于挑选工作台上进行净选,除去非药用部分,并将药材按大小分档。 生产结束及时填写生产记录,经QA检查合格后与下一步工序交接。按本岗位“清场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并经QA检查签字。

工艺要点 ①检查净选的中药材,并称量、记录; ②净选操作必须按要求分别采用拣选,清除杂质,除去非药用部分,使药材符合净选质量标准要求; ③拣选药材应设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平整,不易产生脱落物; ⑤净选后药材装合适容器,每件容器均应附有标志,注明药材名称、编号、炮制批号、数量、生产日期、操作者等; ⑥经质量检验合格后交下工序。 ⑦净度要符合中药材炮制品质量标准 5.3 洗润 5.3.1 洗药 将净选后的药材,按清洗岗位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清洗操作”,用清水将药材附着的泥土或不洁物洗净。结束后将洗净的药材经QA检查合格后,转入下道工序。 清洗结束后,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与下一步工序交接。按本岗位清场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后在清场记录及清场合格证上签字。 工艺要点: ①清洗药材用水应符合国家饮用水标准; ②清洗厂房内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地面不积水,易清洗,耐腐蚀; ③洗涤药材的设备或设施内表面应平整、光洁、易清洗、耐腐蚀,不与药材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材; ④药材洗涤应使用流动水,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他药材,不同的药材不宜在一起洗涤; ⑤洗涤时应注意掌握时间,勿使药材在水中浸泡过久,以免损失药效。 ⑥洗涤后的药材应及时转下道工序进行炮制 5.3.2 浸润 将洗净的原药材置于润药池内,稍润30分钟,即可转入下道工序。 操作结束后,及时填写生产记录,与下一步工序交接。按本岗位清场操作规程进行清场操作,填写清场记录,经QA检查后合格后在清场记录清场合格证上签字。 工艺要点: ①需浸润的药材按其大小、粗细、软硬程度,浸润方法,并根据操作时间的季

当归的炮制研究

当归的炮制研究 柯静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0745708) 【摘要】炮制是中药应用于临床时不可缺少的环节,中药材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其成分、药理及应用也有所改变,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归在这几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性分析。 【关键词】当归炮制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 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 Diels是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贮藏根是我国常用中药。其性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作用【1】。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当归具有降血压、镇痛、抗炎、抗菌、抗辐射作用,以及抗损伤、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另外还有利胆保肝、松弛平滑肌、美容等作用【2】。 当归属于用量较大的常用药材,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云南、湖北、陕西、贵州等地。历代多以甘肃岷县所产作为道地药材。当归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当归的炮制方法历代各有不同,文献记载有不同的炮制品,目前临床常用的炮制品有生当归、酒当归、土当归和当归炭等,对其炮制品的研究也以上述4种炮制品为主【3】。临床上也常用炮制品,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应用不同。

1、当归炮制的方法研究 1.1当归的炮制历史沿革 1.1.1当归的净制(净选切制) 唐代《千金翼方》中始有“切”的记载,《理伤》中开始提出“去芦头”。宋代《博济方》中又要求“去须”,《史载之方》中还要求“去苗”,去芦为后世广泛沿用。古代还有将当归头、身、尾分别入药用的说法。如《雷公炮炙论》中说:“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若一时用,不如不使。”在雷氏的影响下后世医家对此亦有各种说法,如《汤液本草》中说:“头止血而上行,梢破血而下行,身养血而中守,全活血而不走”等。 1.1.2当归的炮炙 1.1. 2.1酒制类 以酒为辅料炮制当归,最早见于唐代《理伤一书,其中有“酒浸一宿阴干”的记载,宋代以前当归的炮制大多采用酒浸法。宋代《宝产》中始有“酒浸一宿,挫碎,微炒”的记载。此外,当归尚有用“酒洗”(《产育宝庆集》)、“酒拌(《妇人良方》)。清代《本草汇》中采用“酒蒸”,此后又出现“酒煎”、“酒煮”、“黄酒浸,隔水煮”等多种酒制方法。酒制的目的在元代《汤液本草》中叙述较为详细,如“酒浸,助发之意也”;“病在头面及手梢皮肤者,须用酒炒之,借酒力以上腾也,咽之下脐之上,须酒洗之”;“治上酒浸,治外酒洗”;“惟酒蒸当归又治头痛”。另外又有“血病酒蒸”(《医学入门》)“酒煮治血虚头痛,酒浸治臂痛”(《本草经解要》)等说法。

蟾酥炮制工艺规程

1目的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蟾酥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 2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蟾酥生产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00年版 《全国中药炮制规范》1988年版 《广西中药炮制规范》1985年版 《中药饮片验收检查项目》2005年版 《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本 4职责 编写:车间工艺技术员 汇审:生产部、质量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 批准:副总经理 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监督管理:质量部QA人员、生产管理人员 5产品概述 5.1产品名称:蟾酥 5.2汉语拼音 Chansu 5.3拉丁名 VENENUM BUFONIS

5.4处方名称: 蟾酥粉。 5.5来源: 本品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Bufo bufo gargarizans Cantor 或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 Schneider的干燥分泌物。多于夏、秋二季捕捉蟾蜍,洗净,挤取耳后腺及皮肤腺的白色浆液,加工,干燥。 5.6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心经。 5.7功能主治: 解毒,止痛,开窍醒神。用于痈疽疔疮,咽喉肿痛,中暑神昏,腹痛吐泻。 5.8性状 本品呈扁圆形团块状或片状。棕褐色或红棕色。团块状者质坚,不易折断,断面棕褐色,角质状,微有光泽;片状者质脆,易碎,断面红棕色,半透明。气微腥,味初甜而后有持久的麻辣感,粉末嗅之作嚏。 5.9商品名 片蟾酥:又名片酥。为在玻璃板上摊成薄片晒干者。 团蟾酥:又名团酥、棋子酥。为在油纸上摊成棋子样小圆饼晒干者。 蟾酥:为各种蟾酥的统称。以表面及断面质皆明亮、色紫红、沾水即成乳白色隆起者为佳。 5.10资源分布 产于河北、山东、四川、湖南、江苏、浙江、等地。 5.11取样方法 依照《物料取样SOP》进行。 6.工艺流程图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

中药肉豆蔻历史沿革研究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作者:代冬梅贾天柱相宇徐洪亮 【关键词】中药 摘要:目的:研究肉豆蔻的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变化轨迹及前人的炮制意图,总结前人的炮制经验和临床体会,为开展肉豆蔻的炮制规范化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查阅历代的本草典籍,并将处方注脚下的炮制方法也进行了整理、归纳。结果:查阅了约70部本草典籍,初步理清了肉豆蔻炮制的历史沿革、炮制意图和临床体会。结论: 肉豆蔻的炮制方法因临床的不同需要而不同,约有16种,其主流方法是面裹煨,炮制的目的是增强止泄的作用。 关键词:肉豆蔻;炮制 Research of Seme n Myristicae 'Process ing History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cessing history of Semen Myristicae and the original processing purpose, conclude the experiences attained from both processing activities and clinical practices, and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s for modernization

research of Semen Myristicae.Methods:Look through the herbal works, the n sum up the various process ing methods.Results:After check about 70 herbal works, we basically ide ntified the process ing history, original processing purposes and clinical experiences of Semen Myristicae.Conclusion:Semen Myristicae has about 16 processing method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linical requirements, the main one is roasted with flour, which purpose is to strengthen the fun cti on of arresti ng diarrhea. Key words:Seme n Myristicae;Processi ng 肉豆蔻(Nutmeg)别名肉果[1]、玉果、脾家瑞气]2]、豆蔻]3], 藏语名又为纳玛苏玛纳益桑玛等[4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stica fragrans Houtt.除去假种皮的成熟种仁。原产于印度尼西亚的马鲁加群岛。我国主要靠进口,现四川、广东、广西和台湾等省已有分布。宋《政和本草》云:生胡国,胡名迦拘勒[5]。具有温中、下气、消食、固肠等作用,用于心腹胀痛、虚泻冷痢、呕吐、宿食不消等症。从古至今一直炮制后应用,为了弄清其炮制历代演变情况,笔者在查阅70余 部本草著作的基础上,初步理清了历代肉豆蔻的炮制方法与原始意图。1采收、贮存与鉴别 唐《新修本草》[6 ]:豆蔻,苗似山姜,花黄白,苗根及子亦似杜若。宋《图经本草》[7上春生苗,实似豆蔻而圆小,皮紫紧薄,中肉辛辣,六七月采]8]。《中华本草藏药卷》[4]:每年采收2次,一

甘草炮制工艺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规范的甘草炮制工艺规程。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甘草炮制的生产全过程。 职责:生产技术部、工艺员、车间操作人员、QA人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依据:《中国药典》(2005)、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2002) 内容: 一、产品概述 【品名】甘草,炙甘草。 【来源】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及根茎。春、秋二季采挖, 除去须根,晒干。 【产地】主产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 【性状】甘草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的厚片,切面黄白色,略显纤维性,中间有一较明显的环及放射状纹理,有裂隙。周边外皮松紧不一,粗糙,具细纵皱纹,棕红色,棕色或灰棕色。质坚, 有粉性。气微,味甜而特殊。 炙甘草形如甘草片,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微有光泽,切面黄色至深黄色,形成层环明显,放射线状。质稍黏,具焦香气,味甜。 【性味与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与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动,脉结代。 【规格】2-4mm 【用量】1.5~9g。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二、工艺流程图 【甘草】 净选(去杂质、筛去灰屑、非药用部分)——洗润(洗药时间、闷润时间)——切制(片厚) ——干燥(水分、温度、铺料厚度、时间)——精选包装(药屑、装量差异) 【炙甘草】 净选(去杂质、筛去灰屑、非药用部分)——洗润(洗药时间、闷润时间)——切制(片厚) ——干燥(水分、温度、铺料厚度、时间)——炒制(辅料投量)----精选包装(药屑、装 量差异) 三、加工炮制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甘草】 (1)净选:将甘草置挑选台除去杂质、筛去灰屑、非药用部分,大小条分开,分成两个档次。物料平衡 99.0%- 100.0% ,收率 97.0%-98.5%。 (2)洗润:取选好的甘草,放洗药池中来回冲洗,每50公斤冲洗时间为10-15分钟,洗完放润池中加水超过甘草3-5厘米,浸泡2-4小时。闷润0.5-1小时; (3)切制:用直切式切药机,调节切药厚度为10mm,将甘草摆放整齐、铺实压平,厚度为8-15cm,

当归(酒制)生产工艺规程

当归(酒制)生产工艺规程 文件编号:LT0101500山西振东道地药材部门:生产部题目:当归(酒制)生产工艺规程 第1 页共7 页起草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生效日期:颁发部门:分发部门:变更记载:修订号:修订日期:批准日期:变更原因及目的: 1.产品概述 1.1 别名:全当归。 1.2 规格:当归(酒制),Y015。 1.3 特点: 1.3.1 性状:本品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薄片,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色,略有焦斑。香气浓郁,并略有酒香气。 1.3.2 性味与归经: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1.3.3 功能与主治: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1.3.4 用法与用量:6~12g。 2.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xx 版一部和《山西中药炮制规范》1984 版。 3. 批量:18kg/批。 4. 工艺流程工艺参数人工操作,去除药材须根.杂质.泥沙常温润药润药X 档,厚度1~2mm切制药材净制文件编号:

LT0101500部门:生产部题目:当归(酒制)生产工艺规程第2 页共7 页质量监控点工艺控制项目控制区5 炮制工艺操作要求 5.1 炮制工艺过程及条件 5.1.1 领料根据生产指令,开具限额领料单,领取当归药材,双人核对品名.批号.产地.数量无误后领回车间,放置在拣选间。 5.1.2 净选 5.1.2.1 确保生产场所清洁,符合生产要求。 5.1.2.2 检查所用工具到位。 5.1.2.3 执行“净选岗位标准操作规程” ,将药材放在不锈钢拣选台上,去除药材中的杂质.泥沙及非药用部位,并按大小分级。 5.1.2.4 净选结束,将可用药材和选出的杂质分别进行称量,计算。合格品转入下道工序,杂质按《废料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5.1.3 清洗 5.1.3.1 将拣选后的药材核对无误后,放入 XY-720 型洗药机中。 5.1.3.2 执行“清洗岗位标准操作规程”和《XY-720 型洗药机标准操作规程》,调整洗药机转速至9转/分,放水量1-7 吨,具体用水量及清洗时间根据药材清洗效果确定。

用不同方法炮制当归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用不同方法炮制当归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19-07-31T12:31:36.3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9年第06期作者:黄南龙张碧玉 [导读] 分析用不同方法炮制当归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 福建省漳州市医院 363000 【摘要】目的:分析用不同方法炮制当归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分别选用500g当归进入研究,按照炮制当归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500g,炮制成土炒当归250g和酒当归250g),对照组(30例,500g,炮制成生当归250g和当归炭250g)。炮制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当归的炮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500g当归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炮制,皆取出一定的有效成分,且两种方法对炮制当归数据具有较大差异,包括当归的挥发油含量,质量变化率以及当归的含水量等数据,p<0.05,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用不同方法炮制当归对其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影响,应该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炮制,并在临床上进行试验。 【关键词】炮制当归;有效成分;影响 Study on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Active Components of Angelica sinensis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n the active ingredients of Angelica sinensis. METHODS: 500 g Angelica sinensis was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rocessing methods, observation group (30 cases, 500 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ntrol group (30 cases, 500 g, volatile oil method). After processing, the processing results of Angelica sinensis in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 Two groups of 500 g Angelica were processed by different methods, and some active ingredients were extract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methods in processing data of Angelica sinensis, including quality undetermined, quality change rate and water content of Angelica sinensis, P < 0.05. The data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CONCLUSION: Through this study, it is found that different methods of processing Angelica sinensis have certain effects on its active ingredients. Appropriate methods should be adopted to prepare Angelica sinensis and clinical trials should be conducted. [keywords] Processed Angelica sinensis; Active ingredients; Effect 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是一种按照中医临床用药的需要和药物自身的性质,并按照调剂和制剂方法的不同,对药物进行各种加工处理的制药技术[1]。对于当归的炮制选取合适的方法是为了保证在临床上用药的安全有效,对当归的有效成分和含量进行研究可以使当归的药性更加符合治疗的要求[2]。因此,本文针对采用不同方法炮制当归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进行了具体的研究,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分别选用500g当归进入研究,按照炮制当归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30例,500g,炮制成土炒当归250g和酒当归250g),对照组(30例,500g,炮制成生当归250g和当归炭250g)。炮制结束后分别对两组当归的炮制结果进行分析。两组当归选取的炮制品具体包括:土炒当归、酒当归、当归炭、生当归等,这是因为使用不同的当归炮制品具有不同的临床功效,例如土炒当归具有增强入脾补血作用,又不致滑肠。多用于血虚便溏,腹中时痛的患者;酒炙当归活血通经的作用增强。多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等证;当归炭以止血和血为主,用于崩中漏下,月经过多证;生当归质润,具有润肠通便的作用,尤其适合血虚体亏大便秘结者。 1.2方法 将两组所需要的当归炮制品做相应的炮制方法处理。土炒当归:是将灶心土粉放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至土呈灵活状态时,投入净当归片,炒至当归片上粘满细土时,取出,筛去土粉,放凉后使用;酒当归:是当归片加入一定量的黄酒进行拌匀,闷润,等酒完全被吸尽后才能炒,最后同样放凉搁置等待使用;当归炭:选取一定量的当归片,用中火加热,炒至微黑色,取出晾凉等待使用;生当归,只需将原药材除去表面的杂质,洗净稍润,切薄片即可,不需其他步骤[3]。 对照组500g当归选用挥发油含量的测定方法。选择生当归和当归炭,使用水蒸气蒸馏法进行处理,使用乙醚提取油层,再使用无水硫酸钠对当归进行脱水步骤的处理,将当归存有的乙醚挥发干净,最后提取出一定量的淡黄色挥发油并进行称重处理。值得注意的是,当归的挥发油含量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因此可以适当提取一定的样品液进行留存[4]。使用乙醇回流进行提取,再使用100ml的蒸馏水回流1h,经过过滤之后,提取残存的药渣,定容,留作备用。 观察组500g当归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本组当归中炮制成的土炒当归和酒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具体如下:设置进行检测的波长为305mm,选取样品量为20uL,加入适量的甲醇进行溶解,至一定的刻度中之后得到制备品。制备品溶液:分别选取土炒当归0.3g、酒当归0.3g,并加入甲醇,称定质量加热回流处理,等待溶液冷却之后再定具体的质量,可以使用一定量的甲醇弥补已经缺少的当归质量,再摇匀进行过滤处理,最后得到整体的质量。 两组500g当归以《中国药典》中规定的总鞣质含量的测定方法为依据,测定当归中总鞣质的含量。 1.3 疗效标准 比较两组当归的挥发油含量,阿魏酸含量,总鞣质,质量变化率,含水量来判断用不同方法炮制当归对其有效成分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率(%)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当归的挥发油含量分数比较,以及RSD,总鞣质比较 两组当归通过采取不同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可以明确看出观察组的当归在挥发油含量,RSD,总鞣质等三个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的当归炮制品,p<0.05,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本文选取的测量当归主要是生当归的数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